專利名稱:無慣性反驅制動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一種制動器,特別是應用原機車動力或外加動力反作用于機車運行慣性力而達到使之減輕、消除、實現(xiàn)縮短制動距離,避免慣性危害的制動器。
目前,機械運動的經典制動方式是利用施加摩擦制動力來實現(xiàn),在制動器相對兩構件中,必須有一個是靜件,這些制動器的實質是靜件的接觸,對動件施加阻力而達到制動目的的。因貫性力存在而出現(xiàn)制動時間較長,運動物體在制動時仍有一個較大的位移,車輛運行中的制動表現(xiàn)為制動距離,制動距離的存在就是車禍發(fā)生的客觀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為了減輕慣性危害,世界各國都提出了很多防撞方案,有的在車前用彈簧裝置緩沖碰撞力量,有的通過在車橋下增加阻力板增大與地面摩擦力而縮短制動距離,有的用氣襄張開實現(xiàn)碰撞保護,目前較先進的剎車防抱ABS方案解決了車輪抱死而至跑偏、側滑問題,提高了制動性能,但這些方案仍不能將制動距離降低到最低限度,也不能減輕、消除慣性危害。中國專利局公開號為GK86108617的法國在我國申請的汽車傳動桿中的全輪止動系統(tǒng)提出了由一個借助直接差動的行星齒輪裝置和一個與其行星齒輪架嚙合的制動構成的裝置。它未能充分利用機車動力,用適當?shù)臓恳?、速度,最有效地使慣性力內耗。89109051.7專利號提出類似離合器的傳動盤,用車輪的轉動慣性力來驅動制動部件而對車輛制動的方案,它也僅有類似防抱死的功能,也不能使慣性減輕、消除、縮短制動距離。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克服了上述技術的不足之處,應用分離后原機車動力或/和外加動力。反向作用于慣性力,達到減輕、消除慣性危害,最低限度縮短制動距離的方案。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無慣性反驅制動器其特征在于在慣性力作用下反向運行的構件是由與動力聯(lián)接而是正向運行的另一構件所制動,在慣性力作用下反向運行的構件是通過錐形齒輪傳動或其他形式的反向傳動輪系與其后段傳動輪系聯(lián)接的,上述構件、輪系的互調也可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目的。在動力傳輸中,將動力傳給制動件(傳統(tǒng)制動器中的靜件)使之成為具有動能的動件,通過錐形齒輪或其他反向傳動輪系將慣性力傳給一個與制動件相對應并且運動方向相反的反驅制動盤,也就是被制動的動件,這兩構件就是本發(fā)明的兩動構件。主動軸上的動力聯(lián)接制動件在操縱機構的作用下左右移動實現(xiàn)動力與工作被動盤的接合的正向工作驅動及與反驅制動盤接合的反驅制動兩種狀態(tài)。制動時正反運行的兩構件相互摩擦(碰撞),使慣性動件的動能受到反向動能的作用而相互抵銷了系統(tǒng)的內能,達到減輕、消除慣性危害,縮短制動距離的目的。
本發(fā)明的力學基礎是牛頓第三定律、動量守恒定律、動能守恒定律,在不考慮外加動力源參與的情況下,可將本發(fā)明的制動過程視為對心碰撞過程,由于車輛運行時由機車牽引力所帶動,在較短時間內驅動力與慣性力分離,這時可將慣性力視作碰撞球體質量M1,牽引力視作另一碰撞球體質量M2,慣性力方向上的線速度為V1,牽引力方向上的線速度為V2,這時力的大小和速度近于相等,方向相反,并且都是同一性質的力。因此,這個過程的各因素之間的關系符合上述力學定律,這個制動過程與對心碰撞有所區(qū)別是制動摩擦瞬時力度時間上的差異,它的實質是質量、速度逐漸變化的連續(xù)碰撞過程,用加速度的概念解釋,可表述為正向運動的減速度和反向運動的加速度,在同一系統(tǒng)中逐漸變化并同時出現(xiàn)的、同時消失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產生和消亡的過程。
由于本發(fā)明應用上述方案,達到減輕、消除運動慣性危害,縮短制動距離,易實現(xiàn)自動制動、有效地保護生命財產安全的效果,也應用于一切機械運動需急速制動的場合。
本發(fā)明的附圖和圖面說明如下
圖1是本發(fā)明的動力傳輸線路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結構2中1主動軸 2外加動力源 3反驅制動盤 4內摩擦片 5外摩擦片 6錐形齒輪 7滑輪 8滑輪操縱桿 9工作被動盤 10外殼 11花鍵 12調節(jié)螺釘 13自動制動裝置14電子控制扭 15油門拉桿 16原機車制動拉桿 17操縱桿結合附圖詳細敘述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2中,主動軸(1)中央設置花鍵(11),工作被動盤(9)及反驅制動盤(3)可用經改造的多片式摩擦離合器殼作成,套于主動軸(1)兩側,其周邊齒輪制成與錐形齒輪(6)構成傘相嚙合的齒輪,也可通過其他傳動形式使工作被動盤(9)的運動反向傳給反驅制動盤(3),工作被動盤(9)和反驅制動盤(3)的中間是位于其槽內的外摩擦片(5)和位于主動軸(1)花鍵(11)上的內摩擦片(4),花鍵(11)中間的主動軸(1)上裝有可左右移動的滑輪(7)。右端內外摩擦片(4)(5)在另設力的作用下是常合的,(10)是外殼,工作被動盤(9)與負載聯(lián)動,主動軸(1)與動力輸出軸聯(lián)接。為了調整反驅力量、速度,還可以在主動軸(1)上聯(lián)接外加動力源(2),通過離合或開關使傳輸動力增減,外加動力源(2)是電機或其他形式的動力,調節(jié)螺釘(12)可作自由行程調節(jié)。
由于無慣性反驅制動器能實現(xiàn)低、無慣性急速制動,很方便就能通過自動制動裝置(13)實施自動制動,該裝置是在機車前端伸出探測桿,其伸出長度由速控長度裝置控制,速控長度裝置由反映車速的傳動軸上觸點開頭串接的電路控制電機,再通過該電機控制液壓壓力、流速或機械轉速、電子裝置的電壓、電流,控制其伸出長度,探測桿直接或間按帶動制動器動作。
機車的控制可通過操縱桿(17)腳控或手控、自動制動裝置(13)的動作實現(xiàn),它們可同油門拉桿(15),原機車制動,拉桿(16),外加動力源(2)相互聯(lián)結實現(xiàn)聯(lián)動,各自調節(jié)適當?shù)奈恢?,就可方便地控制。傳動軸上可設離心開關,使負載運行停轉、制動器在制動狀態(tài)時,立即使反驅制動盤(3)內外摩擦片(4)、(5)分離,就可保證制動靈活且不至熄火,腳或手的控制如通過電子調壓再驅動控制裝置方式的電子控制扭(14)控制,使用就更加方便。
將本發(fā)明的無慣性反驅制動器裝于傳動系統(tǒng)中或將原機車的離合器改裝而成,作為車輛制動器,可作為常用,也可在緊急時使用。在一切需要減輕、消除慣性危害、急速停車的機械運動機構中也可應用。
權利要求
1.一種無慣性反驅制動器,其特征在于在慣性力作用下反向運行的構件是由與動力聯(lián)接而正向運行的另一構件所制動、在慣性力作用下運行的構件是通過錐形齒輪或其他反向傳動輪系與其后段傳動輪系聯(lián)接的,也包括上述構件、輪系的互調。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慣性反驅制動器,其特征在于主動軸(1)與外加動力源(2)的聯(lián)接。
3.根據(jù)要得要求1所述的無慣性反驅制動器,其特征在于自動制動裝置(13)是車速信息控制伸出車前長度的探測桿控制制動動作的制動裝置。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慣性反驅制動器,其特征在于操縱桿(17)、自動制動裝置(13)、電子控制扭(14)、油門拉桿(15)、原機車制動桿(16)是聯(lián)動的。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慣性反驅制動器,其特征在于傳動系統(tǒng)中設離心開關控制制動器在機車運行將停、制動器將在完全制動狀態(tài)時使內外摩擦片(4)、(5)分離的裝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是機械運動中使用的無慣性反驅制動器,主要解決了減輕、消除慣性危害、縮短制動距離、有效實現(xiàn)自動制動的問題。主要技術特征是應用動量守恒定律,設置動力反向摩擦片,給傳統(tǒng)制動器中的靜件施加一個相應的反驅速度,用于機動車等機械運動中的制動。
文檔編號F16D63/00GK1171503SQ9610994
公開日1998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1996年7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1996年7月23日
發(fā)明者黃遠雄 申請人:黃遠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