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軸定位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機械結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軸定位結構。
【背景技術】
[0002]軸是支承轉動零件并與之一起回轉以傳遞運動、扭矩或彎矩的機械零件,軸通過定位結構定位安裝,適用于各種機械設備中?,F有軸定位結構包括軸、軸承和軸承端蓋;軸定位穿設在軸承內,軸承通過軸承端蓋定位安裝,軸承端蓋與軸之間還設置有密封圈;但是其不足之處在于:現有結構中的軸承和密封圈均是通過預熱后過盈套設在軸上,不僅加工工序復雜而且拆卸不便。
【發(fā)明內容】
[0003]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于拆裝且定位效果好的軸定位結構。
[0004]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了以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軸定位結構,包括軸、調心滾子軸承、軸承座和軸承端蓋,所述調心滾子軸承通過軸承端蓋定位安裝在軸承座內,軸定位安裝在調心滾子軸承內;所述調心滾子軸承與軸之間還過盈設置有退卸套,退卸套的外側壁面呈與調心滾子軸承相匹配的圓柱形面,退卸套的內側壁面呈與軸相匹配的錐環(huán)形面;所述退卸套與軸承端蓋之間還設有輪側密封環(huán),輪側密封環(huán)與退卸套端部連接固定,輪側密封環(huán)與軸承端蓋匹配密封。
[0005]作為優(yōu)選,所述退卸套由連接部和退卸部一體連接構成,退卸套的連接部外側面上設有T型外螺紋;所述輪側密封環(huán)的環(huán)體內側面上設有T型內螺紋,退卸套與輪側密封環(huán)螺紋連接,使其連接更為牢固。
[0006]作為優(yōu)選,所述退卸套的連接部端面上設有多個退卸套定位半圓孔,多個退卸套定位半圓孔沿連接部端面的周向方向規(guī)則設置;輪側密封環(huán)的環(huán)體端面上沿環(huán)體中心處規(guī)則設有多個密封環(huán)定位半圓孔;所述退卸套定位半圓孔與密封環(huán)定位半圓孔匹配構成定位圓孔,定位圓孔內設有定位銷;即通過定位圓孔與定位銷配合加固退卸套與輪側密封環(huán)之間的連接,防止其周向松動。
[0007]作為優(yōu)選,所述定位圓孔至少有三個。
[0008]作為優(yōu)選,所述退卸套的退卸部上開設有外油槽、內油槽和條形溝槽,外油槽是沿退卸套周向設置在退卸部外側壁面上的非封閉油槽,內油槽是沿退卸套周向設置在退卸部內側壁面上的非封閉油槽;所述條形溝槽貫穿退卸套側壁內外兩側,條形溝槽的一端開口開設在退卸部的端面上,條形溝槽與外油槽、內油槽均不相通;所述退卸套的連接部端面上設有內油槽進口和外油槽進口,內油槽進口與內油槽通過退卸套側壁內部的通道相通,夕卜油槽進口與外油槽通過退卸套側壁內部的通道相通;拆卸時,需要同時往內油槽進口、外油槽進口內注油,液壓油由內油槽和外油槽分別滲透至退卸套的整個內側壁面和整個外側壁面,并逐漸往外推動退卸套,最終退卸套受到內部液壓推力的作用下往外退出;該結構下液壓油的滲透性強,退卸套退卸效果好。
[0009]作為優(yōu)選,外油槽中部的寬度和深度均大于其兩端部的寬度和深度,內油槽中部的寬度和深度均大于其兩端部的寬度和深度;退卸時,液壓油注入至油槽中部(包括外油槽和內油槽),并逐漸往油槽兩端部流動,而由于兩端部逐漸變淺變窄,液壓油可以流出油槽往退卸套的工裝面上滲透,如此滲透效果更佳,退卸效果更好。
[0010]本發(fā)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該軸定位結構還包括退卸套和輪側密封環(huán),退卸套過盈設置在調心滾子軸承與軸之間,輪側密封環(huán)與退卸套端部連接固定;即通過退卸套支承連接調心滾子軸承與軸,并連接固定輪側密封環(huán);安裝時,可通過工裝液壓壓入退卸套;拆卸時,可通過注油法將退卸套快速退出;從而實現調心滾子軸承、輪側密封環(huán)與軸之間的快速拆裝。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退卸套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3為輪側密封環(huán)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案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5]如圖1~圖3所示的一種軸定位結構,包括軸56、調心滾子軸承58、軸承座51和軸承端蓋581,所述調心滾子軸承58通過軸承端蓋581定位安裝在軸承座51內,軸56定位安裝在調心滾子軸承58內;所述調心滾子軸承58與軸56之間還過盈設置有退卸套59,退卸套59的外側壁面呈與調心滾子軸承58相匹配的圓柱形面,退卸套59的內側壁面呈與軸56相匹配的錐環(huán)形面;所述退卸套59與軸承端蓋581之間還設有輪側密封環(huán)50,輪側密封環(huán)50與退卸套59端部連接固定,輪側密封環(huán)50與軸承端蓋581匹配密封。該結構下,退卸套過盈設置在調心滾子軸承與軸之間,輪側密封環(huán)與退卸套端部連接固定;即通過退卸套支承連接調心滾子軸承與軸,并連接固定輪側密封環(huán);安裝時,可通過工裝液壓壓入退卸套;拆卸時,可通過注油法將退卸套快速退出;從而實現調心滾子軸承、輪側密封環(huán)與軸之間的快速拆裝。
[0016]所述退卸套由連接部59a和退卸部59b —體連接構成。退卸套的退卸部59b上開設有外油槽591、內油槽592和條形溝槽593,外油槽591是沿退卸套周向設置在退卸部59b外側壁面上的非封閉油槽,外油槽591中部的寬度和深度均大于其兩端部的寬度和深度;內油槽592是沿退卸套周向設置在退卸部59b內側壁面上的非封閉油槽,內油槽592中部的寬度和深度均大于其兩端部的寬度和深度。所述條形溝槽593貫穿退卸套側壁內外兩偵牝條形溝槽593的一端開口開設在退卸部59b的端面上,條形溝槽593與外油槽591、內油槽592均不相通,退卸套上的條形溝槽593用于將調心滾子軸承與軸漲緊配合。
[0017]所述退卸套的連接部59a外側面上設有T型外螺紋,退卸套的連接部59a端面上設有內油槽進口 594、外油槽進口 595和多個退卸套定位半圓孔596;內油槽進口 594與內油槽592通過退卸套側壁內部的通道相通,外油槽進口 595與外油槽591通過退卸套側壁內部的通道相通;多個退卸套定位半圓孔596沿連接部59a端面的周向方向規(guī)則設置。退卸時,內油槽進口 594和外油槽進口 595用于退卸時注入液壓油,液壓油注入至油槽中部(包括外油槽591和內油槽592),并逐漸往油槽兩端部流動,而由于兩端部逐漸變淺變窄,液壓油可以流出油槽往退卸套的工裝面上滲透,并逐漸往外推動退卸套,最終退卸套受到內部液壓推力的作用下往外退出。
[0018]所述輪側密封環(huán)50分為相接部50a和密封部50b,密封部50b —體連接在相接部50a的外側壁面上,密封部50b上設有密封迷宮槽501 ;密封部50b上的密封迷宮槽501構成多個節(jié)流密封槽,使用時被密封介質在通過曲折迷宮的間隙時產生節(jié)流效應而達到密封效果。所述相接部50a的環(huán)體內側面上開設有T型內螺紋502,T型內螺紋502用于連接固定輪側密封環(huán)50 ;相接部50a的環(huán)體端面上設有多個密封環(huán)定位半圓孔503,多個密封環(huán)定位半圓孔503沿著相接部50a的環(huán)體端面周向排布,密封環(huán)定位半圓孔503的開口端開設在相接部50a的環(huán)體內側面上。
[0019]安裝時,退卸套59上的T型外螺紋與輪側密封環(huán)50上的T型內螺紋502相互匹配、螺紋連接;并且退卸套定位半圓孔596與密封環(huán)定位半圓孔503匹配構成定位圓孔,定位圓孔至少有三個,定位圓孔內設有定位銷,通過銷軸防止兩者之間的周向松動。
【主權項】
1.一種軸定位結構,包括軸、調心滾子軸承、軸承座和軸承端蓋,所述調心滾子軸承通過軸承端蓋定位安裝在軸承座內,軸定位安裝在調心滾子軸承內;其特征在于:所述調心滾子軸承與軸之間還過盈設置有退卸套,退卸套的外側壁面呈與調心滾子軸承相匹配的圓柱形面,退卸套的內側壁面呈與軸相匹配的錐環(huán)形面;所述退卸套與軸承端蓋之間還設有輪側密封環(huán),輪側密封環(huán)與退卸套端部連接固定,輪側密封環(huán)與軸承端蓋匹配密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軸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卸套由連接部和退卸部一體連接構成,退卸套的連接部外側面上設有T型外螺紋;所述輪側密封環(huán)的環(huán)體內側面上設有T型內螺紋,退卸套與輪側密封環(huán)螺紋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軸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卸套的連接部端面上設有多個退卸套定位半圓孔,多個退卸套定位半圓孔沿連接部端面的周向方向規(guī)則設置;輪側密封環(huán)的環(huán)體端面上沿環(huán)體中心處規(guī)則設有多個密封環(huán)定位半圓孔;所述退卸套定位半圓孔與密封環(huán)定位半圓孔匹配構成定位圓孔,定位圓孔內設有定位銷。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軸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圓孔至少有三個。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軸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卸套的退卸部上開設有外油槽、內油槽和條形溝槽,外油槽是沿退卸套周向設置在退卸部外側壁面上的非封閉油槽,內油槽是沿退卸套周向設置在退卸部內側壁面上的非封閉油槽;所述條形溝槽貫穿退卸套側壁內外兩側,條形溝槽的一端開口開設在退卸部的端面上,條形溝槽與外油槽、內油槽均不相通;所述退卸套的連接部端面上設有內油槽進口和外油槽進口,內油槽進口與內油槽通過退卸套側壁內部的通道相通,外油槽進口與外油槽通過退卸套側壁內部的通道相通。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軸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外油槽中部的寬度和深度均大于其兩端部的寬度和深度,內油槽中部的寬度和深度均大于其兩端部的寬度和深度。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機械結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軸定位結構。一種軸定位結構,包括軸、調心滾子軸承、軸承座和軸承端蓋,所述調心滾子軸承通過軸承端蓋定位安裝在軸承座內,軸定位安裝在調心滾子軸承內;所述調心滾子軸承與軸之間還過盈設置有退卸套,退卸套的外側壁面呈與調心滾子軸承相匹配的圓柱形面,退卸套的內側壁面呈與軸相匹配的錐環(huán)形面;所述退卸套與軸承端蓋之間還設有輪側密封環(huán),輪側密封環(huán)與退卸套端部連接固定,輪側密封環(huán)與軸承端蓋匹配密封。該軸定位結構實現調心滾子軸承、輪側密封環(huán)與軸之間的快速拆裝。
【IPC分類】F16C35-078, F16C35-073, F16C33-78
【公開號】CN104653638
【申請?zhí)枴緾N201510085632
【發(fā)明人】陳連方, 陳利華, 趙孟軍, 李國強, 陳炳敏
【申請人】浙江浙礦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5月27日
【申請日】2015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