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埋深頂管控制地面結構變形的設備及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設及管線鋪設施工技術領域,具體設及淺埋深頂管控制地面結構變形的設 備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現(xiàn)有技術中,中國專利CN103938703A公開了一種頂管施工方法,包括W下步驟:步 驟一、根據(jù)設計管道中屯、線,在選定的施工位置放出開挖線位置,依據(jù)開挖線位置向下挖掘 工作井和接收井;其中,所述工作井采用方形沉井結構,方形沉井結構凈空尺寸為長LX寬 B,凈深度為3m~9m,且所述工作井四周側墻誘注鋼筋混凝±,工作井井底鋪設混凝±封底 并誘注鋼筋混凝±底板;步驟二、工作井上設活動式工作平臺,活動式工作平臺上設起重 架,起重架裝電動卷揚機,所述活動式工作平臺和起重架上架設工作棚;步驟Ξ、在工作井 底部鋪設碎石,碎石內埋設巧木,巧木上水平安裝頂管導軌,并沿頂管導軌方向安裝頂管頂 進設備,頂管頂進設備設置有千斤頂,所述工作井側墻上設置用于支撐千斤頂?shù)暮蟊硥?步 驟四、將首節(jié)混凝±管道放置在頂管導軌上,并通過頂管頂進設備頂進,在位于首節(jié)混凝± 管道前端的工作井側墻上挖掘一個深30~50厘米、斷面形狀與首節(jié)混凝±管道相同的坑 道,通過頂管頂進設備將首節(jié)混凝±管道頂進坑道,如此重復挖掘和頂進,將首節(jié)混凝±管 道完全頂進坑道;步驟五、首節(jié)混凝±管道頂進后再在頂管導軌上放置下一節(jié)混凝±管道, 并重復邊挖掘坑道邊頂進管道,將所有混凝±管道頂進;步驟六、將所有混凝±管道通過混 凝±承插管結構連接并頂緊,混凝±承插管結構的插口和承口之間設置0型橡膠圈,頂緊后 任意相鄰兩個混凝上管道的管口內側留10~20mm的空隙且兩管間的孔隙為10~15mm;步驟 屯、混凝±管道頂緊后通過混凝±管道預留的壓漿孔進行管道注漿。該專利不能解決在施 工時地面結構變形進行控制,導致地面結構變形量大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0003] 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的缺陷,本發(fā)明提供淺埋深頂管控制地面結構變形的設備及 施工方法,在淺埋深頂管施工基本沒有縱向±體變形及深層±體水平位移的計算公式,在 頂管工程現(xiàn)場主要集中在對地面變形的監(jiān)測,對于在頂管施工過程中深層±體移動、±壓 力、孔隙水壓力、地下水位變化的現(xiàn)場監(jiān)測W及判斷擾動區(qū)±體性質變化的標準貫入度試 驗和靜力觸探。
[0004] 本發(fā)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淺埋深頂管控制地面結構變形的設備,包括 設置在沉井背景墻前側的枕木,所述枕木上設有與若干組頂搞一端連接的枕鐵,所述頂搞 的另一端固接有頂鐵,所述頂鐵頂置在混凝上管的側壁上,所述混凝上管上設有注漿孔。
[0005] 進一步地,所述背景墻的厚度為50cm,外徑尺寸為5m,深度為3.5m。
[0006] 進一步地,所述頂搞為3套,規(guī)格為200T。
[0007] 進一步地,所述混凝±管設置的位置為距地面1.5~3m。
[000引進一步地,所述混凝±管直徑為1.4~3.6m。
[0009]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使用淺埋深頂管控制地面結構變形的設備施工方法,包括W 下步驟:
[0010] 步驟1,按照設計在原始地貌布設開挖線,按照所述開挖線設定位置和設定深度向 下挖掘沉井和接收坑;
[0011] 步驟2,利用總頂力計算公式(1)進行設備選擇,
[0012] P = nXGXL……(1);
[0013] 步驟3,對沉井背景墻的截面積公式(2)計算,
[0014] F>P/[0]……(2),
[0015] 根據(jù)截面積公式(2)確定和選取鋼筋混凝±沉井背墻尺寸;
[0016] 步驟4,使用枕木上設有的頂搞將工作管頂進坑道,將所述工作管完全頂進坑道 后,將第一混凝±管與工作管連接,通過頂搞將所述第一混凝±管完全頂進坑道,再將第二 混凝±管和第一混凝±管連接,頂進坑道,重復上述工序若干次,將所有混凝±管道頂進坑 道,直到到達接收坑位置;
[0017] 步驟5,將所有混凝±管通過混凝±承插管結構連接頂緊,對注漿孔進行對注漿。
[0018] 進一步地,所述根據(jù)頂力的作用點與沉井背景墻被動±壓力的合力作用點的相對 位置重合時,沉井背景墻的允許抗力按照公式(3)計算:
[0019] 化=B/K(0. SytfKp+yHhKp+SCHKp)……(3)。
[0020] 進一步地,所述頂管過程中進行勤頂、勤挖和及時灌漿,控制頂管高程里程軸線并 及時糾偏。
[0021] 進一步地,所述在頂進施工期間,進行連續(xù)勻速頂進,頂進過程中頂進速度與出± 速度保持平衡。
[0022]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優(yōu)越效果在于:本發(fā)明能淺埋深頂管施工中減少開挖量和回填 量,獲得很大的經(jīng)濟效益,在不影響交通的情況下,完成施工任務,同時獲得社會效益。
【附圖說明】
[0023] 圖1為本發(fā)明所述淺埋深頂管控制地面結構變形的設備剖視圖;
[0024] 圖2為圖1的平面結構圖;
[0025] 圖3為本發(fā)明根據(jù)附表1在地面高程結構變形效果對比示意圖。
[00%]附圖標記如下:
[0027] 1-沉井背景墻,2-枕木,3-枕鐵,4-頂搞,5-頂鐵,6-混凝±管,7-注漿孔,8-路面, 9-接受坑,10-工作管,11-原始地貌。
【具體實施方式】
[0028]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巧]實施例1
[0030]如圖1-2所示,具體說明本發(fā)明提供的淺埋深頂管控制地面結構變形的設備,包括 設置在沉井內的沉井背景墻1前側的枕木2,所述枕木2上設有與若干組頂搞4 一端連接的枕 鐵3,所述頂搞4的另一端固接有頂鐵5,所述頂鐵5頂置在混凝±管6的側壁上,所述混凝± 管6上設有注漿孔7,所述混凝±管6設置的位置為距地面1.5~3m。所述背景墻1的厚度為 50cm,外徑尺寸為5m,高度為3.5m。本實施例中,所述頂搞4優(yōu)選為3套,規(guī)格為200T。其中的 所述混凝±管6直徑為1.4~3.6m范圍,優(yōu)選3.5m。在混凝±管6就位后,施工人員對混凝± 管6中屯、及前端和后端的管底高程進行測量,確認合格后方可頂進;頂進過程中必須勤頂、 勤挖及時注漿,禁止欠挖、超挖和不及時注漿等現(xiàn)象出現(xiàn);頂進開始時,要緩慢進行,等到各 接觸部件連接密合后,再按正常頂進速度頂進;施工過程中要經(jīng)常測量與校正,發(fā)現(xiàn)偏差后 及時進行糾偏,且要逐步和分步驟進行糾偏。如圖1所示,混凝±的沉井背景墻1與枕木2、枕 鐵3主要提供支持力,頂搞4提供頂力,頂鐵5增加混凝±管6的受力面積,通過注漿孔7及時 進行注漿,^免±體變形,導致路面8沉降由于機械掘進震動過大,可能造成路面W下結構 變形,所W優(yōu)選采用人工進行挖掘。
[0031] 實施例2
[0032] 本實施例中,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使用淺埋深頂管控制地面結構變形的設備施工方 法,包括W下步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