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該第一纖維復合材料31外以螺旋角α2纏繞第二纖維復合材料32。作為另一種選擇,可以在纏繞過程中交替改變上述相對運動速度,從而使第一纖維復合材料31和第二纖維復合材料32彼此交替包覆。
[0075]正如以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的輸送管可以包括耐磨套4,且該耐磨套4的壁厚大于主管I的壁厚并在外周面上形成有臺階部,管連接件2的內(nèi)周面上形成有相應的配合結構且該管連接件2具有大端和小端。另外,耐磨套4與主管I具有相同的內(nèi)徑。在此情形下,本發(fā)明的制造方法還包括:S0.將耐磨套4和內(nèi)管I插裝至管連接件2內(nèi)的步驟。
[0076]具體地,參照圖6a至圖6b所示,在步驟SI之前進行上述步驟S0,該步驟SO包括如下子步驟:
[0077]SO-1.從管連接件2的大端將耐磨套4過盈配合地壓入該管連接件2內(nèi),直至所述大端與耐磨套4的一端平齊,此時,耐磨套4的臺階部與管連接件2的內(nèi)周面上的相應的配合結構恰好接合。
[0078]S0-2.從管連接件2的小端將主管I過盈配合地壓入該管連接件2內(nèi),直至該主管I的端部與耐磨套4的另一端對接,從而該主管I和耐磨套4可以將輸送的物料與管連接件2完全隔開,避免管連接件2的磨損。
[0079]優(yōu)選地,在上述步驟SI中,纖維復合材料可以連續(xù)地纏繞主管I和繞勾凸起部21,并在纏繞形成纖維復合材料層3后,各個凸起部21均繞勾有纖維復合材料。在此情形下,結合前述分析,為了保證同一凸起部21上繞勾的纖維復合材料在繞勾該凸起部21前后具有相同的螺旋角,以保證纏繞在主管I上的纖維復合材料的均勻性并能夠發(fā)揮其最大性能,可以在沿各個管連接件2的周向均勻設置奇數(shù)個凸起部21。從而,一方面無需形成斷頭或不同纏絲頭即可連續(xù)高效地纏繞纖維復合材料,另一方面還便于保證輸送管具有相對較好的力學性能。
[0080]以上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jié),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構思范圍內(nèi),可以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0081]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發(fā)明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
[0082]此外,本發(fā)明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發(fā)明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發(fā)明所公開的內(nèi)容。
【主權項】
1.一種輸送管,該輸送管包括主管(I)、分別設置于該主管(I)的兩端的管連接件(2)以及包覆于所述主管(I)的外周面上的纖維復合材料層(3),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連接件(2)的外周面上設置有多個凸起部(21),所述纖維復合材料層(3)的至少部分纖維復合材料纏繞所述主管(I)并交替繞勾到分別位于該主管(I)兩端的所述管連接件(2)的所述凸起部(21)上,以能夠通過該凸起部(21)向所述管連接件(2)施加沿軸向的拉力。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纖維復合材料包括第一纖維復合材料(31)和第二纖維復合材料(32),其中,所述第一纖維復合材料(31)纏繞在所述主管(I)上的螺旋角α?小于所述第二纖維復合材料(32)纏繞在所述主管(I)上的螺旋角α2,所述第二纖維復合材料(32)包覆于所述第一纖維復合材料(31)外,或者,所述第一纖維復合材料(31)和第二纖維復合材料(32)彼此交替包覆。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輸送管,其特征在于,5°<al <45° ,45° < α2 < 90° 0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管還包括耐磨套(4),該耐磨套(4)和所述主管(I)分別插裝在所述管連接件(2)內(nèi)并彼此對接,并且,所述耐磨套(4)和所述管連接件(2)各自遠離所述主管(I)的端部相互平齊。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輸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套(4)的壁厚大于所述主管(I)的壁厚并在外周面上形成有臺階部,且該耐磨套(4)與所述主管(I)具有相同的內(nèi)徑。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21)的背向所述主管(I)的端面(P)與該凸起部(21)所在的所述管連接件(2)的外周面部分的母線之間的夾角γ <90。。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連接件(2)的外周面上遠離所述主管(I)的一端形成有凸臺(22),以在該凸臺(22)與所述凸起部(21)之間形成用于連接管卡件(5)的凹槽(23)。8.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輸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連接件(2)具有背離所述主管(I)的大端和朝向該主管(I)的小端,且該管連接件(2)的外周面上靠近所述小端的部分形成有沿朝向該小端的方向漸縮的錐臺面。9.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輸送管,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管連接件(2)上形成有奇數(shù)個所述凸起部(21),且該凸起部(21)沿所述管連接件(2)的周向均勻布置。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輸送管,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管連接件(2)上形成有5?45個所述凸起部(21)。11.一種輸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輸送系統(tǒng)包括多個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輸送管,該輸送管通過所述管連接件(2)依次對接形成輸送線路。12.—種輸送管的制造方法,所述輸送管包括主管(1)、分別設置于該主管(I)的兩端的管連接件(2)以及包覆于所述主管(I)的外周面上的纖維復合材料層(3),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連接件(2)的外周面上設置有多個凸起部(21),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包覆所述纖維復合材料層(3)的步驟,該步驟包括如下子步驟: S1-1.將纖維復合材料的端頭固定至位于所述主管(I)的第一端的所述管連接件(2)的凸起部(21);S1-2.使得所述纖維復合材料的釋放端相對于所述主管(I)和設置于該主管(I)的兩端的所述管連接件(2)具有分別沿所述主管(I)的周向和軸向的相對運動,以使所述纖維復合材料從所述主管(I)的第一端沿朝向該主管(I)的第二端的方向纏繞至所述主管(I),并在所述釋放端到達位于所述主管(I)的第二端的所述管連接件(2)的凸起部(21)時繞勾至該凸起部(21),以能夠通過該凸起部(21)向位于所述主管(I)的第二端的所述管連接件(2)施加沿軸向的拉力; S1-3.使得所述釋放端相對于所述主管(I)和所述管連接件(2)具有分別沿所述主管(I)的周向和軸向的相對運動,以使所述纖維復合材料沿朝向所述主管(I)的第一端的方向纏繞至所述主管(I),并在所述釋放端到達位于所述主管(I)的第一端的所述管連接件(2)的凸起部(21)時繞勾至該凸起部(21),以能夠通過該凸起部(21)向位于所述主管(I)的第一端的所述管連接件(2)施加沿軸向的拉力; S1-4.重復子步驟S1-2和S1-3。13.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子步驟S1-2和S1-3中,所述主管(I)和所述管連接件(2)固定于芯軸上并在該芯軸帶動下旋轉,同時,使所述釋放端沿軸向運動,以使所述纖維復合材料纏繞至所述主管(I),并且/或者,當所述釋放端到達所述管連接件(2)的凸起部(21)時,所述釋放端靜止,同時,使所述主管(I)和所述管連接件(2)在所述芯軸帶動下旋轉,以使所述纖維復合材料繞勾至所述凸起部(21)。14.根據(jù)權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I中,所述纖維復合材料連續(xù)地纏繞所述主管(I)和繞勾所述凸起部(21),并在纏繞形成所述纖維復合材料層(3)后,各個所述凸起部(21)均繞勾有所述纖維復合材料。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輸送設備領域,公開了一種輸送系統(tǒng)、輸送管及其制造方法,所述輸送管包括主管(1)、分別設置于該主管(1)的兩端的管連接件(2)以及包覆于所述主管(1)的外周面上的纖維復合材料層(3),所述管連接件(2)的外周面上設置有多個凸起部(21),所述纖維復合材料層(3)的至少部分纖維復合材料纏繞所述主管(1)并交替繞勾到分別位于該主管(1)兩端的所述管連接件(2)的所述凸起部(21)上,以能夠通過該凸起部(21)向所述管連接件(2)施加沿軸向的拉力。本發(fā)明的輸送管中主管(1)與管連接件(2)的軸向連接強度較高,能夠有效避免軸向力導致的連接失效問題。
【IPC分類】F16L9/14, F16L23/024
【公開號】CN105626979
【申請?zhí)枴緾N201610081835
【發(fā)明人】劉延斌, 蔣凱歌, 郭倫文, 李飛
【申請人】中聯(lián)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1日
【申請日】2016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