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與染機配套的自動取液、判色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與染機配套的自動取液、判色裝置,包括取液裝置、稀釋裝置、測試吸光度裝置和自動化控制面板,其中取液裝置包括染機和取液管路,染機與取液管路連接,取液管路兩端分別設(shè)有閥門A和閥門C,稀釋裝置包括蒸餾水儲水罐和稀釋管路,蒸餾水儲水罐與稀釋管路連接,稀釋管路兩端分別設(shè)有閥門B和閥門D,取液管路和稀釋管路中間分別安裝有流量計,取液管路和稀釋管路末端分別連接有取樣滴管,取樣滴管位于樣品準備池上方,樣品準備池內(nèi)設(shè)有攪拌棒,樣品準備池下端與滴液管連接,滴液管設(shè)置在樣品池上端,樣品池安裝在測試吸光度裝置內(nèi)。本實用新型對初染染液及最終染色殘液的最大吸收波長及吸光度的分析,達到面料不出染機即可判色。
【專利說明】
一種與染機配套的自動取液、判色裝置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染色裝置技術(shù)領(lǐng)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與染機配套的自動取液、判色
目.0
【背景技術(shù)】
[0002]目前的染機基本都是由金屬材料制成,一般僅有門上或者染機的機身上用一小塊玻璃制成,其目的是通過這個玻璃可以看到里面布運行的情況。隨著人們要求的提高,染色技術(shù)也要有所提高,在制定工藝時,我們需要快速的了解染料與織物的結(jié)合情況。
[0003]然而,現(xiàn)目前已有的染機,僅可以同時看到染液與織物,但不能只看到染液,更不能看出染料的上染情況;另一方面,目前染色結(jié)束后,判斷出缸樣是否符合客戶要求,只能通過打開染機,剪取布樣的方法來做,操作麻煩、危險、且浪費能源。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提供一種與染機配套的自動取液、判色裝置,解決染色后判斷缸樣否符合客戶要求時,操作麻煩、危險、且浪費能源的問題。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shù)問題所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是:提供一種與染機配套的自動取液、判色裝置,包括取液裝置、稀釋裝置、測試吸光度裝置和自動化控制面板,其中所述取液裝置包括染機和取液管路,所述染機與取液管路連接,所述取液管路兩端分別設(shè)有閥門A和閥門C,分別用于控制染液流入和流出取液管路,所述稀釋裝置包括蒸餾水儲水罐和稀釋管路,所述蒸餾水儲水罐與稀釋管路連接,所述稀釋管路兩端分別設(shè)有閥門B和閥門D,分別用于控制蒸餾水流入和流出稀釋管路,所述取液管路和稀釋管路中間分別安裝有流量計,所述取液管路和稀釋管路末端分別連接有取樣滴管,所述取樣滴管位于樣品準備池上方,用于染液和蒸餾水滴入樣品準備池,所述樣品準備池內(nèi)設(shè)有攪拌棒,用于攪拌染液和蒸餾水,所述樣品準備池下端與滴液管連接,所述滴液管設(shè)置在樣品池上端,所述樣品池安裝在測試吸光度裝置內(nèi)。
[0006]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技術(shù)方案是,所述自動化控制面板和流量計控制閥門A和閥門C與閥門B和閥門D的開啟與關(guān)閉。
[0007]本實用新型的又進一步技術(shù)方案是,在自動化控制面板輸入稀釋倍數(shù)后,自動化控制面板控制稀釋裝置注入相應(yīng)的蒸餾水,以滿足稀釋倍數(shù)要求。
[0008]本實用新型的再進一步技術(shù)方案是,所述攪拌棒(16)與自動化控制面板連接,通過自動化控制面板控制攪拌棒攪動。
[0009]本實用新型的再進一步技術(shù)方案是,所述滴液管與自動化控制面板連接,通過自動化控制面板控制稀釋好的液體從樣品準備池進入樣品池。
[0010]本實用新型的更進一步技術(shù)方案是,所述測試吸光度裝置為紫外分光光度計。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實用新型可以清晰的觀察到染機內(nèi)部液體的情況,特別是染液中染料的濃度情況,對于分析染料上色情況、染料洗滌情況提供了便捷的設(shè)備條件,可以及時根據(jù)染液情況制定合理的染色或還原清洗工藝,且本實用新型通過對初染染液及最終染色殘液的最大吸收波長及吸光度的分析,達到面料不出染機,即可判色的目的。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jié)構(gòu)不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jié)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應(yīng)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應(yīng)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講授的內(nèi)容之后,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quán)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0015]如圖1所示,一種與染機配套的自動取液、判色裝置,包括取液裝置、稀釋裝置、測試吸光度裝置和自動化控制面板,其中所述取液裝置包括染機I和取液管路4,所述染機I與取液管路4連接,所述取液管路4兩端分別設(shè)有閥門A3和閥門C10,分別用于控制染液2流入和流出取液管路4,所述稀釋裝置包括蒸餾水儲水罐5和稀釋管路14,所述蒸餾水儲水罐5與稀釋管路14連接,所述稀釋管路14兩端分別設(shè)有閥門B6和閥門D15,分別用于控制蒸餾水流入和流出稀釋管路14,所述取液管路4和稀釋管路14中間分別安裝有流量計7,所述取液管路4和稀釋管路14末端分別連接有取樣滴管12,所述取樣滴管12位于樣品準備池8上方,用于染液2和蒸餾水滴入樣品準備池8,所述樣品準備池8內(nèi)設(shè)有攪拌棒16,用于攪拌染液2和蒸餾水,所述樣品準備池8下端與滴液管13連接,所述滴液管13設(shè)置在樣品池11上端,所述樣品池11安裝在測試吸光度裝置9內(nèi)。
[0016]所述自動化控制面板和流量計7控制閥門A3和閥門ClO與閥門B6和閥門D15的開啟與關(guān)閉;在自動化控制面板輸入稀釋倍數(shù)后,自動化控制面板控制稀釋裝置注入相應(yīng)的蒸餾水,以滿足稀釋倍數(shù)要求。
[0017]所述攪拌棒16與自動化控制面板連接,通過自動化控制面板控制攪拌棒16攪動;所述滴液管13與自動化控制面板連接,通過自動化控制面板控制稀釋好的液體從樣品準備池8進入樣品池11。
[0018]所述測試吸光度裝置9為紫外分光光度計。
[0019]實施例1
[0020]將本實用新型裝置與巴佐尼染機相連,與未安裝本實用新型的染機做對比(同樣用1%RD型染料染滌綸)
[0021]傳統(tǒng)巴佐尼染機:
[0022]I)染色:根據(jù)經(jīng)驗,制定升溫速率I °C/min,升至135°C、保溫30min ;
[0023]2)還原清洗:做酸性還原清洗90°C*20min;
[0024]將本實用新型裝置與傳統(tǒng)巴佐尼染機相連:
[0025]I)染色:由于分光光度計顯示,110°C以上染液吸光度低于0.5,即染料基本被吸盡,所以110 °C以上可以用3 °C /min,升到130 °C,保溫20min即可;
[0026]2)還原清洗:由于最終染液吸光度低于0.5,所以無需作還原清洗。
[0027]實施例2
[0028]將本實用新型裝置與巴佐尼染機相連,染色時,測試30°C時染液的吸光度和出缸前染液的吸光度,若兩者均與標樣對應(yīng)的二個時期的吸光度相同,我們就認為此缸色光好的,從而省去了中間剪布取樣盼色的繁瑣程序。
【主權(quán)項】
1.一種與染機配套的自動取液、判色裝置,包括取液裝置、稀釋裝置、測試吸光度裝置和自動化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液裝置包括染機(I)和取液管路(4),所述染機(I)與取液管路(4)連接,所述取液管路(4)兩端分別設(shè)有閥門A(3)和閥門C(1),分別用于控制染液(2)流入和流出取液管路(4),所述稀釋裝置包括蒸餾水儲水罐(5)和稀釋管路(14),所述蒸餾水儲水罐(5)與稀釋管路(14)連接,所述稀釋管路(14)兩端分別設(shè)有閥門B(6)和閥門D(15),分別用于控制蒸餾水流入和流出稀釋管路(14),所述取液管路(4)和稀釋管路(14)中間分別安裝有流量計(7),所述取液管路(4)和稀釋管路(14)末端分別連接有取樣滴管(12),所述取樣滴管(12)位于樣品準備池(8)上方,用于染液(2)和蒸餾水滴入樣品準備池(8),所述樣品準備池(8)內(nèi)設(shè)有攪拌棒(16),用于攪拌染液(2)和蒸餾水,所述樣品準備池(8)下端與滴液管(13)連接,所述滴液管(13)設(shè)置在樣品池(11)上端,所述樣品池(11)安裝在測試吸光度裝置(9)內(nèi)。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與染機配套的自動取液、判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化控制面板和流量計⑴控制閥門A(3)和閥門C(1)與閥門B(6)和閥門D(15)的開啟與關(guān)閉。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與染機配套的自動取液、判色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自動化控制面板輸入稀釋倍數(shù)后,自動化控制面板控制稀釋裝置注入相應(yīng)的蒸餾水,以滿足稀釋倍數(shù)要求。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與染機配套的自動取液、判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棒(16)與自動化控制面板連接,通過自動化控制面板控制攪拌棒(16)攪動。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與染機配套的自動取液、判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液管(13)與自動化控制面板連接,通過自動化控制面板控制稀釋好的液體從樣品準備池(8)進入樣品池(11)。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與染機配套的自動取液、判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測試吸光度裝置(9)為紫外分光光度計。
【文檔編號】G01J3/46GK205719260SQ201620291027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4月8日
【發(fā)明人】林立虎, 朱佳圳, 王俊麗, 劉影, 丁晨
【申請人】上海嘉麟杰紡織品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