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注采主流線與分流線油藏剩余油參數(shù)特征及關系的地球化學測定方法

文檔序號:6028669閱讀:27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注采主流線與分流線油藏剩余油參數(shù)特征及關系的地球化學測定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原油開發(fā)領域,具體涉及對注采主流線與分流線油藏剩余油參數(shù)特征及其關系的地球化學測定方法。
背景技術
:油田原油開發(fā)中按開發(fā)方式分為一次采油、二次采油、三次采油,在二次采油或三次采油中要通過注采井組向地下注入水或化學劑等增加采油量及提高原油采收率,在注入井和采出井(采油井)之間的主流線和分流線上剩余油飽和度、驅油效率、剩余油粘度及流度、剩余油性質等油藏剩余油參數(shù)有何特征?這些油藏剩余油參數(shù)隨開采程度的增加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何變化?這些是制定主流線和分流線上油藏剩余油開發(fā)方案、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依據(jù)。有文獻報道注采主流線油藏的剩余油飽和度高于分流線,參見高淑玲、邵振波、張景存(聚驅續(xù)水驅階段挖潛分流線剩余油進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fā),2006年第3期),提出了根據(jù)水動力場分布的理論依據(jù)"分流線附近剩余油飽和度高";曾祥平、楊慧燕(隔井脈沖注水技術在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應用,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3年第6期),根據(jù)數(shù)值模擬資料結果"分流線區(qū)域剩余油飽和度比主流線高4.2%";徐暉、秦積舜等(聚合物驅宏觀滲流機理的三維油藏物理模擬研究,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7年第3期),采用物理模擬的方法研究聚合物驅剩余油飽和度變化等。但是,上述研究都是根據(jù)理論研究或模擬的方法,沒有主流線和分流線上剩余油飽和度等參數(shù)的實際檢測數(shù)據(jù),不能解決注采主流線和分流線上驅油效率、剩余油粘度等地球化學參數(shù)特征及其關系問題。
發(fā)明內容為了解決現(xiàn)有采用物理模擬的方法不能夠獲得主流線和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飽和度等參數(shù)的實際數(shù)據(jù)的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注采主流線與分流線油藏剩余油參數(shù)特征及關系的地球化學測定方法。本發(fā)明所述的注采主流線與分流線油藏剩余油參數(shù)特征及關系的地球化學測定方法包含以下步驟a、分別采集油田開發(fā)主流線和分流線上取心檢查井的多個油砂樣品,并對所述油砂樣品分別做剩余油飽和度、驅油效率、剩余油粘度、滲透率、孔隙度參數(shù)測定;b、分別根據(jù)步驟a獲得的主流線和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飽和度、驅油效率、剩余油粘度、滲透率、孔隙度參數(shù)數(shù)據(jù),計算油主流線和分流線的剩余油油層流度參數(shù),并確定主流線與分流線剩余油地球化學特征c、根據(jù)步驟a獲得的主流線油藏的剩余油飽和度、驅油效率、剩余油粘度、滲透率、孔隙度參數(shù)數(shù)據(jù),通過相關性分析,分別確定主流線剩余油地球化學參數(shù)之間的關系;d、根據(jù)步驟a獲得的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飽和度、驅油效率、剩余油粘度、滲透率、孔隙度參數(shù)數(shù)據(jù),通過相關性分析,分別確定分流線剩余油地球化學參數(shù)之間的關系;e、根據(jù)步驟b、c、d獲得的結果,對比確定注采主流線和分流線剩余油地球化學參數(shù)特征及其關系。根據(jù)實驗結果可以獲知,聚驅注采主流線和分流線上剩余油粘度隨剩余油飽和度及驅油效率變化的范圍和趨勢不同,注采主流線上剩余油粘度的變化范圍較窄、分流線上的較寬;注采主流線上剩余油粘度隨飽和度的減小及驅油效率的增大呈現(xiàn)減小的趨勢,而在注采分流線上則相反。這主要是在聚驅注采主流線上剩余油粘度主要受滲流速度和滲流壓力的影響;而在分流線上,其受滲流速度和滲流壓力、滲透率和孔隙度的共同影響,在滲流速度和滲流壓力相同的情況下,滲透率和孔隙度為主要影響因素。本發(fā)明利用檢測油田開發(fā)取心檢查井油砂樣品的各種參數(shù),獲得主流線和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飽和度、驅油效率、剩余油粘度等油藏剩余油地球化學參數(shù)特征及其關系,開創(chuàng)了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其關系的地球化學新測定方法,對于獲得主流線和分流線油藏剩余油的分布規(guī)律、制定剩余油開發(fā)方案、提高原油采收率有重要意義。本發(fā)明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并建立了注采主流線與分流線油藏剩余油參數(shù)特征及其關系的地球化學測定方法,利用該方法在松遼盆地北部的薩爾圖油田聚合物驅油井應用,填補了這一領域的世界空白。采用本發(fā)明的方法獲得的薩爾圖油田的聚驅注采主流線與分流線剩余油參數(shù)特征及其關系的測定結果,為下一步制定薩爾圖油田及不同油層的剩余油開發(fā)方案提供了新依據(jù)。本發(fā)明開創(chuàng)了注采主流線與分流線剩余油參數(shù)特征及其關系的地球化學測定新方法,應用前景廣闊。圖1為聚驅注采主流線油藏的剩余油粘度與剩余油飽和度關系圖2為聚驅注采主流線油藏的剩余油粘度與驅油效率關系圖3為聚驅注采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粘度與剩余油飽和度關系圖4為聚驅注采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粘度與驅油效率關系圖5為聚驅注采主流線油藏的剩余油粘度與滲透率關系圖6為聚驅注采主流線油藏的剩余油粘度與孔隙度關系圖7為聚驅注采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粘度與滲透率關系圖8為聚驅注采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粘度與孔隙度關系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具體實施方式一本實施方式所述的注采主流線與分流線油藏剩余油參數(shù)特征及關系的地球化學測定方法的具體過程為a、分別采集聚驅油田開發(fā)主流線和分流線上取心檢査井的多個油砂樣品,并對所述油砂樣品分別做剩余油飽和度、驅油效率、剩余油粘度、滲透率、孔隙度參數(shù)測定;b、分別根據(jù)步驟a獲得的主流線和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飽和度、驅油效率、剩余油粘度、滲透率、孔隙度參數(shù)數(shù)據(jù),計算油主流線和分流線的剩余油油層流度參數(shù),并確定主流線與分流線剩余油地球化學特征c、根據(jù)步驟a獲得的主流線油藏的剩余油飽和度、驅油效率、剩余油粘度、滲透率、孔隙度參數(shù)數(shù)據(jù),通過相關性分析,分別確定主流線剩余油地球化學參數(shù)之間的關系;d、根據(jù)步驟a獲得的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飽和度、驅油效率、剩余油粘度、滲透率、孔隙度參數(shù)數(shù)據(jù),通過相關性分析,分別確定分流線剩余油地球化學參數(shù)之間的關系;e、根據(jù)步驟b、c、d獲得的結果,對比確定注采主流線和分流線剩余油地球化學參數(shù)特征及其關系。本實施方式的步驟a中的油砂樣品的孔隙度、滲透率和飽和度,都是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行業(yè)標準,SY/T5536—2006中規(guī)定的巖心分析方法獲得的。本實施方式的步驟a中的油砂樣品的剩余油粘度,是采用公開號為CN101221112A的專利申請《油藏剩余油粘度的測試方法》所述的方法獲得的。本實施方式的步驟a中的油砂樣品的驅油效率,是根據(jù)公式驅油效率(%)-lOOX(原始剩余油飽和度-剩余油飽和度)/原始剩余油飽和度獲得的。本實施方式中步驟b中的油層流度是根據(jù)公式油層流度=滲透率/油層剩余油粘度獲得的。本實施方式中的步驟b中,計算主流線和分流線的剩余油油層流度及其它參數(shù)的方法為分別以小層為單元,計算各小層剩余油參數(shù)的平均值及油層組總平均值,確定主流線與分流線各小層剩余油地球化學參數(shù)的變化范圍、平均值及油層組平均值。本實施方式中的步驟b中確定主流線與分流線剩余油性質的方法為根據(jù)已獲得的粘度參數(shù),按照《中國油藏分類(SY/T6169—1995)》中的標準確定主流線與分流線剩余油性質?!吨袊筒胤诸?SY/T6169—1995)》中規(guī)定的原油性質有低粘油、中粘油、高粘油、普通稠油、特稠油和超稠油。本實施方式的在步驟c和步驟d中所述的設定數(shù)值范圍,只是根據(jù)實際情況人為設定的一個參數(shù)范圍。本實施方式中的步驟c中所述的相關性分析,是指以主流線油藏的剩余油飽和度設定數(shù)值范圍為單元,計算得到各地球化學參數(shù)的平均值,分別做主流線油藏的剩余油粘度與剩余油飽和度的相關性分析、主流線油藏的剩余油粘度與驅油效率的相關性分析、主流線油藏的剩余油粘度與滲透率的相關性分析、主流線油藏的剩余油粘度與孔隙度的相關性分析。本實施方式中的步驟d中所述的相關性分析,是指以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飽和度設定數(shù)值范圍為單元,計算得到各地球化學參數(shù)的平均值,分別做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粘度與剩余油飽和度的相關性分析、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粘度與驅油效率的相關性分析、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粘度與滲透率的相關性分析、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粘度與孔隙度的相關性分析。上述步驟C和d的相關性分析的數(shù)據(jù)量比較大,可以采用現(xiàn)有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進行分析處理,例如現(xiàn)有常用的officeExcel軟件。具體實施方式二本實施方式是具體實施方式一所述的注采主流線與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參數(shù)特征及關系的地球化學測定方法的一個具體實施例。本實施方式是對松遼盆地北部薩爾圖油田聚驅注采主流線與分流線剩余油參數(shù)特征及關系的地球化學測定方法。'下面首先對松遼盆地北部薩爾圖油田的情況進行簡單介紹薩爾圖油田北三區(qū)西部1964年投入開發(fā),基礎井網(wǎng)為薩爾圖、葡萄花2套主力油層層系,采用注水井網(wǎng)開發(fā),于1981年(葡二、高臺子)、1993年(薩爾圖、葡二、高臺子)兩次加密調整;1997年對葡一組(PI)主力油層進行聚驅,采用注采井距250m五點法面積井網(wǎng)開采,到2007年3月,聚驅油井104口,平均單井日產(chǎn)油5.5t,綜合含水94.77%,累計產(chǎn)油527.31X104t。為研究注采主流線與分流線剩余油地球化學參數(shù)特征及其關系,選擇薩爾圖油田北三區(qū)西部聚驅主流線北2-322-檢P43井、分流線北2-323-檢P42井,采集2口取心檢查井主力油層葡一組油砂樣品51件,具體的測定方法為a、分別對采集到的51件油砂樣品做剩余油飽和度、驅油效率、剩余油粘度、滲透率、孔隙度參數(shù)測定;b、分別根據(jù)步驟a獲得的油主流線和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飽和度、驅油效率、剩余油粘度、滲透率、孔隙度參數(shù)數(shù)據(jù),計算油主流線和分流線的剩余油油層流度參數(shù),并確定主流線與分流線剩余油地球化學特征;bl、確定主流線剩余油地球化學特征的具體過程為將葡一組(PI)樣品以小層PIl、PI2、PI3、PI4為單元,計算各小層剩余油參數(shù)的平均值及總平均值,所有參數(shù)參見表1聚驅主流線北2-322-檢P43井剩余油參數(shù)數(shù)據(jù)8表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從主流線北2-322-檢P43井剩余油參數(shù)分析數(shù)據(jù)可以獲得PI1剩余油粘度、油層剩余油粘度、油層流度、飽和度、驅油效率分別為16.31mPa,S、4.32mPa,S、180.34ym2X10力mPa.S、58.40%、24.30%;PI2分別介于8.6424.61mPa,S、2.735.80mPa.S、389.83457.87um2Xl(T3/mPa.S、27.641.1%、51.0065.10%,平均分別為16.63mPa.S、4.27mPa,S、423.85um2Xl(T3/mPa.S、34.35%、58.0%;PI3分別介于11.74103.69mPa.S、3.4116.11mPa.S、18.131009.78um2X10-3/mPa.S、7.635.5%、50.691.1%,平均分別為28.67mPa.S、5.96mPa,S、418.97um2X10_3/mPa.S、27.8°/。、64.4%;PI4分別介于10.0516.92mPa,S、3.054.44mPa.S、25:631186.23um2X10力mPa.S、23.265.0%、0.066.9%,平均分別為12.90mPa,S、3.64mPa.S、274.1um2X10力mPa.S、39.6%、42.9%;PI油層組分別介于8.64103.69mPa.S、2.7316.11mPa.S、18.131186.23um2X10國VmPa.S、7.665.0%、24.391.1%,平均分別為22.60mPa,S、5.08mPa.S、368.80nm2X10力mPa.S、33.2%、56.0%。按《中國油藏分類標準(SY/T6169—1995)》確定注采主流線上剩余油性質參見表1最后一列所示,主流線上剩余油粘度不大于5mPa.S的低粘油占79%;剩余油粘度在5mPa.S20mPa.S之間的中粘油占21。/。,因此注聚注采主流線上的剩余油性質以低粘油為主。b2、確定分流線剩余油地球化學特征的具體過程為-從注采分流線北2-323-檢P42井剩余油粘度及流度等分析數(shù)據(jù),具體數(shù)據(jù)參見表2聚驅分流線北2-323-檢P42井剩余油參數(shù)數(shù)據(jù)。剩余油粘度、油層剩余油粘度、油層剩余油流度、飽和度、驅油效率PIl分別為10.8947.43mPa.S、3.239.26mPa.S、32.86669.61Um2Xl(T3/mPa.S、46.980.2%、0.039.3%,平均分別為18.30mPa.S、4.55mPa.S、242.48um2Xl(T3/mPa.S、64.86%、11.1°/。;PI2分別介于36.49104.35mPa,S、7.6916.18mPa.S、0.6587.29um2X10-3/mPa.S、28.137.4%、0.061.7%,平均分別為63.82mPa.S、11.26mPa.S、48.31um2X10-3/mPa.S、32.13%、44.9%;PI3分別介于13.40161.79mPa.S、3.7522.02mPa,S、2.32461.70um2X10々mPa.S、10.652,9%、34.484.1%,平均分別為45.72mPa,S、8.56mPa.S、168.49Pm2X10力mPa.S、31.0%、58.6%;PI4分別介于ll.ll16.24mPa.S、3.284.31mPa.S、175.59565.02iim2X10-3/mPa.S、25.346.00/。、40.269.20/0,平均分別為14.68mPa.S、4.00mPa.S、356.03um2X10-3/mPa.S、35.6%、55.4%;PI油層組分別介于10,89161.79mPa.S、3.2322.02mPa.S、2.32669.61]im2Xl(T3/mPa.S、10.680.20/o、0.084.1%,平均分別為33,39mPa.S、7.20mPa.S、196.27Pm2XI0-3/mPa.S、41.3%、43.1%。按《中國油藏分類標準(SY/T6169—1995)》中確定注采分流線上剩余油性質,分流線上剩余油粘度不大于5mPa.S的低粘油占41%,剩余油粘度在5mPa.S20mPa.S之間的中粘油占56%,剩余油粘度在20mPa.S50mPa.S的高粘油占3%,因此,注聚注采分流線上剩余油性質以中粘油為主。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c、根據(jù)步驟a獲得的主流線油藏的剩余油飽和度、驅油效率、剩余油粘度、滲透率、孔隙度參數(shù)數(shù)據(jù),通過相關性分析,分別確定主流線剩余油地球化學參數(shù)之間的關系;具體過程為-聚驅注采主流線以剩余油飽和度一定的數(shù)值變化范圍為單元,取剩余油粘度、飽和度、驅油效率參數(shù)的平均值,分別做主流線剩余油粘度與飽和度的關系圖參見圖1;主流線剩余油粘度與和驅油效率的關系圖參見圖2。根據(jù)圖1,即聚驅注采主流線剩余油粘度與剩余油飽和度關系圖可以獲得,聚驅注采主流線上,在剩余油飽和度12%45%范圍內,剩余油粘度隨剩余油飽和度減小而減小,這表明在聚驅注采主流線上,隨聚驅開采程度的增加,采出原油中(^4()+(%)烴類組分相對多一些,使剩余油粘度減小。根據(jù)圖2,即聚驅注采主流線剩余油粘度與驅油效率關系圖可以獲得,聚驅注采主流線上,驅油效率在45%85%范圍內,粘度隨驅油效率增加而減小,這表明在聚驅注采主流線上,隨聚驅開采程度的增加,采出原油中《34()+(%)烴類組分相對多一些,使剩余油粘度減小。d、根據(jù)步驟a獲得的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飽和度、驅油效率、剩余油粘度、滲透率、孔隙度參數(shù)數(shù)據(jù),通過相關性分析,分別確定分流線剩余油地球化學參數(shù)之間的關系;具體過程為聚驅注采分流線以剩余油飽和度一定的數(shù)值變化范圍為單元,計算剩余油粘度、飽和度、驅油效率參數(shù)平均值,做分流線剩余油粘度與飽和度之間的關系圖參見圖3,剩余油粘度與驅油效率之間的關系圖參見圖4。根據(jù)圖3,即聚驅注采分流線剩余油粘度與剩余油飽和度的關系圖可知,在聚驅注采分流線上,剩余油飽和度在60%75%范圍內,剩余油粘度隨剩余油飽和度減小而緩慢減小,剩余油粘度變化很小;剩余油飽和度在15°/。60%范圍內,剩余油粘度隨含飽和度減小而減大。表明在聚驅注采分流線上原油開采過程中的不同階段,采出原油不同烴類組分的相對含量不同,即在剩余油飽和度60%75%較高范圍內,隨聚驅開采程度的增加,采出原油中<:4()+(%)烴類組分相對多一點,變化很??;在剩余油飽和度15%60%較低范圍內,隨聚驅開采程度的增加,采出原油中0/(%)烴類組分相對增加,使剩余油粘度增大。根據(jù)圖4,即聚驅注采分流線剩余油粘度與驅油效率的關系圖可知,在聚驅注采分流線上,驅油效率在0%30%范圍內,剩余油粘度隨驅油效率增加而變化很小;驅油效率在30°/。78°/。范圍內,剩余油粘度隨驅油效率增加而增大。表明在聚驅開采的初期階段,驅油效率小于30%,采出原油中烴類組分的相對含量基本不變;隨聚驅開采程度的增加,驅油效率變?yōu)?0%78%,采出原油中<:4()+(%)烴類組分相對多一些,即剩余油粘度越來越大。e、利用步驟b、c、d得到的結果,對比確定注采主流線和分流線剩余油地球化學參數(shù)特征及其關系。根據(jù)表l、表2可知,聚驅注采主流線與分流線葡一組剩余油參數(shù)特征差別明顯,主流線和分流線剩余油粘度、飽和度等地球化學參數(shù)都呈現(xiàn)非均質性,分流線的非均質性大于主流線。主流線PI1PI4層的剩余油粘度、油層剩余油粘度及其總平均值都分別低于分流線,而主流線油層剩余油流度(除PI1層外)、驅油效率(除PI4層外)及其總平均值分別高于分流線,主流線PIl層和PI3層剩余油飽和度分別低于分流線、PI2層和PI4層的分別高于分流線??偟膩砜矗垓尫至骶€的油層驅油效率、剩余油流度低于主流線的,而剩余油粘度、剩余油飽和度高于分流線;聚驅分流線上中粘油(占56%)大大多于主流線(占21%),并出現(xiàn)了高粘油。表明聚驅過程中,主流線上采出油藏原油中C4Q+(%)烴類組分相對多一些,使剩余油粘度偏低;聚驅分流線上剩余油開采潛力大于主流線的,主流線上剩余油流動性大于分流線。注采主流線與分流線剩余油地球化學參數(shù)關系對比根據(jù)圖1、圖3、表1和表2的對比可知,在聚驅注采主流線和分流線上,剩余油粘度隨剩余油飽和度變化的范圍和趨勢不同,注采主流線上剩余油粘度的變化范圍較窄為9104mPa.S、主要為1030mPa.S,分流線上的變化范圍較寬為11162mPa,S、主要為1146mPa.S;注采主流線上,剩余油粘度隨飽和度的減小而呈現(xiàn)減小趨勢,而在注采分流線上則相反;主流線剩余油粘度有規(guī)律的變化范圍為960mPa,S、剩余油飽和度有規(guī)律的變化范圍為13%45%,分流線剩余油粘度有規(guī)律的變化范圍為ll75mPa.S、剩余油飽和度有規(guī)律的變化范圍為15%75%。根據(jù)圖2、圖4、表1和表2的對比可知,在聚驅注采主流線和分流線上,剩余油粘度隨驅油效率變化的范圍和趨勢不同,注采主流線上剩余油粘度隨驅油效率的增加呈現(xiàn)減小的趨勢,而在分流線上則相反;主流線剩余油粘度有規(guī)律的變化范圍為960mPa,S、驅油效率有規(guī)律的變化范圍為45%85%,分流線剩余油粘度有規(guī)律的變化范圍為1175mPa,S、驅油效率有規(guī)律的變化范圍為0%77°/。。下面根據(jù)上述結果,分析聚驅注采主流線與分流線剩余油地球化學參數(shù)特征及其關系的影響因素聚驅注采主流線與分流線剩余油參數(shù)特征及其關系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在注采主流線上注入流體(聚合物和水)的滲流速度和滲流壓力最大,驅動能量大,在儲層條件相近的條件下,驅出的原油最多,使剩余油飽和度較小、驅油效率較高,驅出的原油中<:4()+(%)高分子量烴類較多,使剩余油粘度較小,油層流度較大。而在注采分流線上,注入流體(聚合物和水)的滲流速度和滲流壓力相對較小,在儲層條件相近的條件下,相對于主流線驅出的原油較少、使剩余油飽和度較高、驅油效率較低,驅出的原油中<:4()+(%)高分子量烴類相對較少,使剩余油粘度較太,油層流度較小,使聚驅注釆主流線與分流線剩余油參數(shù)地球化學特征不同。注采主流線與分流線剩余油地球化學特征,除受注入流體(聚合物和水)的滲流速度和滲流壓力的影響外,儲層巖石滲透率和孔隙度有何影響呢?為進一步探討注采主流線和分流線上剩余油參數(shù)特征及其關系的主要影響因素,分別做主流線的剩余油粘度與滲透率的關系圖參見圖5,主流線的剩余油粘度與孔隙度的關系圖參見圖6,分流線的剩余油粘度與滲透率的關系圖參見圖7,分流線的剩余油粘度與孔隙度的關系圖參見圖8,根據(jù)圖5至圖8分析主流線的剩余油粘度與滲透率、孔隙度的相關性,分流線的剩余油粘度與滲透率、孔隙度的相關性。聚驅注采主流線上,根據(jù)圖5,即聚驅注采主流線剩余油粘度與滲透率關系圖可知,剩余油粘度與滲透率相關系數(shù)為0.5918,兩者相關性一般。根據(jù)圖6,即聚驅注采主流線剩余油粘度與孔隙度關系圖可知,剩余油粘度與孔隙度相關系數(shù)為0.3932,兩者相關性差。聚驅注采分流線上,根據(jù)圖7,即聚驅注采分流線剩余油粘度與滲透率關系圖可知,剩余油粘度與滲透率相關系數(shù)為0.8980,兩者相關性很好。根據(jù)圖8,即聚驅注采分流線剩余油粘度與孔隙度關系圖可知,剩余油粘度與孔隙度相關系數(shù)為0.9879,兩者相關性最好。通過上述相關性的分析可知,聚驅注采主流線上剩余油參數(shù)特征及其關系的主要影響因素是滲流速度和滲流壓力,滲透率和孔隙度等有一定的影響。聚驅注采分流線上剩余油參數(shù)特征及其關系受滲流速度和滲流壓力、滲透率和孔隙度的共同影響;在滲流速度和滲流壓力相同的情況下,滲透率和孔隙度為主要影響因素。通過上述分析,可獲得松遼盆地北部薩爾圖油田聚驅注采主流線與分流線剩余油地球化學參數(shù)特征為;聚驅注采主流線與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地球化學參數(shù)特征及其關系不同,主流線和分流線不同井深的剩余油粘度、飽和度、驅油效率、油層流度參數(shù)都呈現(xiàn)非均質性,分流線的非均質性大于主流線;注采主流線驅油效率、油層流度參數(shù)高于分流線,注采分流線剩余油飽和度、剩余油粘度高于主流線;聚驅后注采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以中粘油為主,而主流線油藏的剩余油以低粘油為主;聚驅后注采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開采潛力大于主流線,而主流線剩余油流動性大于分流線。通過上述分析,對比確定松遼盆地北部薩爾圖油田聚驅注采主流線與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地球化學參數(shù)之間的關系為聚驅注采主流線和分流線上剩余油粘度隨剩余油飽和度及驅油效率變化的范圍和趨勢不同,注采主流線上剩余油粘度的變化范圍較窄、分流線上的較寬;注采主流線上剩余油粘度隨飽和度的減小及驅油效率的增大呈現(xiàn)減小的趨勢,而在注采分流線上則相反。這主要是在聚驅注采主流線上剩余油粘度主要受滲流速度和滲流壓力的影響;而在分流線上,其受滲流速度和滲流壓力、滲透率和孔隙度的共同影響,在滲流速度和滲流壓力相同的情況下,滲透率和孔隙度為主要影響因素。經(jīng)實驗研究表明,聚驅注采主流線與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地球化學參數(shù)特征及其關系不同,主流線和分流線不同井深的剩余油粘度、飽和度、驅油效率、油層流度參數(shù)都呈現(xiàn)非均質性,分流線的非均質性大于主流線;注采主流線驅油效率、油層流度參數(shù)高于分流線,注采分流線剩余油飽和度、剩余油粘度高于主流線;聚驅后注采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以中粘油為主,而主流線油藏的剩余油以低粘油為主;聚驅后注采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開采潛力大于主流線,而主流線剩余油流動性大于分流線。根據(jù)上述分析結果,為下一步制定薩爾圖油田及不同油層的剩余油開發(fā)方案提供了新依據(jù)。以上通過實例具體說明了本發(fā)明進行注采主流線與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參數(shù)特征及其關系的地球化學測定的全過程,該方法測得的結果可用來分析評價注采主流線與分流線剩余油的開采利用前景、作為開采剩余油的依據(jù)。權利要求1、注采主流線與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參數(shù)特征及關系的地球化學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具體過程為a、分別采集油田開發(fā)主流線和分流線上取心檢查井的多個油砂樣品,并對所述油砂樣品分別做剩余油飽和度、驅油效率、剩余油粘度、滲透率、孔隙度參數(shù)測定;b、分別根據(jù)步驟a獲得的主流線和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飽和度、驅油效率、剩余油粘度、滲透率、孔隙度參數(shù)數(shù)據(jù),計算油主流線和分流線的剩余油油層流度參數(shù),并確定主流線與分流線剩余油地球化學特征;c、根據(jù)步驟a獲得的主流線油藏的剩余油飽和度、驅油效率、剩余油粘度、滲透率、孔隙度參數(shù)數(shù)據(jù),通過相關性分析,分別確定主流線剩余油地球化學參數(shù)之間的關系;d、根據(jù)步驟a獲得的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飽和度、驅油效率、剩余油粘度、滲透率、孔隙度參數(shù)數(shù)據(jù),通過相關性分析,分別確定分流線剩余油地球化學參數(shù)之間的關系;e、根據(jù)步驟b、c、d獲得的結果,對比確定注采主流線和分流線剩余油地球化學參數(shù)特征及其關系。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采主流線與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參數(shù)特征及關系的地球化學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a中所述的油砂樣品的孔隙度、滲透率和飽和度,均是根據(jù)巖心分析方法獲得的。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采主流線與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參數(shù)特征及關系的地球化學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a中所述的油砂樣品的剩余油粘度,是采用油藏的剩余油粘度的測試方法獲得的。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采主流線與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參數(shù)特征及關系的地球化學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a中所述的油砂樣品的驅油效率,是根據(jù)公式-<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2</formula>獲得的。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采主流線與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參數(shù)特征及關系的地球化學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b中所述的油層流度是根據(jù)公式油層流度-T"油層剩余油粘度獲得的。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采主流線與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參數(shù)特征及關系的地球化學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b中所述的計算主流線和分流線的剩余油油層流度及其它參數(shù)的方法為分別以小層為單元,計算各小層剩余油參數(shù)的平均值及油層組總平均值,確定主流線與分流線各小層剩余油地球化學參數(shù)的變化范圍、平均值及油層組平均值。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采主流線與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參數(shù)特征及關系的地球化學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b中所述的確定主流線與分流線剩余油地球化學特征的方法為根據(jù)步驟a和步驟b獲得的粘度參數(shù),按照《中國油藏分類(SY/T6169—1995)》中的標準確定主流線與分流線剩余油性質。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采主流線與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參數(shù)特征及關系的地球化學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c中所述的相關性分析,是指以主流線油藏的剩余油飽和度設定數(shù)值范圍為單元,計算得到各地球化學參數(shù)的平均值,分別做主流線油藏的剩余油粘度與剩余油飽和度的相關性分析、主流線油藏的剩余油粘度與驅油效率的相關性分析、主流線油藏的剩余油粘度與滲透率的相關性分析、主流線油藏的剩余油粘度與孔隙度的相關性分析。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采主流線與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參數(shù)特征及關系的地球化學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d中所述的相關性分析,是指以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飽和度設定數(shù)值范圍為單元,計算得到各地球化學參數(shù)的平均值,分別做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粘度與剩余油飽和度的相關性分析、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粘度與驅油效率的相關性分析、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粘度與滲透率的相關性分析、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粘度與孔隙度的相關性分析。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注采主流線與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參數(shù)特征及關系的地球化學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c和d中所述的相關性分析采用現(xiàn)有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進行分析處理。全文摘要注采主流線與分流線油藏剩余油參數(shù)特征及關系的地球化學測定方法,涉及到原油開發(fā)領域。它解決了現(xiàn)有采用物理模擬的方法不能獲得主流線和分流線上實際的剩余油飽和度等參數(shù)及其關系的問題。它通過測定油田開發(fā)主流線和分流線上取心檢查井油砂樣品獲得剩余油飽和度、驅油效率、剩余油粘度、滲透率、孔隙度參數(shù);然后獲得主流線和分流線的剩余油油層流度參數(shù)和地球化學特征;根據(jù)對獲得的參數(shù)的相關性分析,分別確定主流線和分流線的剩余油地球化學參數(shù)之間的關系;并確定注采主流線和分流線剩余油地球化學參數(shù)特征及其關系,進而獲得變化趨勢。本方法對認識主流線和分流線油藏的剩余油的分布規(guī)律、制定剩余油開發(fā)方案、提高原油采收率有重要意義。文檔編號G01V9/00GK101424185SQ200810209510公開日2009年5月6日申請日期2008年11月24日優(yōu)先權日2008年11月24日發(fā)明者馮子輝,姜淑杰,張居和,偉方,白樹慶,胡云娣,偉郭,峰高申請人: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延吉市| 宜阳县| 彭泽县| 精河县| 长岛县| 冕宁县| 宁阳县| 尼勒克县| 西城区| 安西县| 通州市| 改则县| 平遥县| 黄骅市| 瓦房店市| 固镇县| 灵台县| 行唐县| 花垣县| 海兴县| 山西省| 新绛县| 无极县| 井研县| 于田县| 温宿县| 军事| 宿松县| 景宁| 景德镇市| 栖霞市| 晋江市| 吉水县| 达拉特旗| 南投市| 承德市| 晋宁县| 临猗县| 石景山区| 鹤岗市| 康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