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距離簡易測量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距離簡易測量尺,是地形學用圖 訓練中的距離、長度要素測量用具。
技術背景簡易測量站立點至目標點的距離是地形學現(xiàn)地用圖訓 練的基礎性技能,能否利用簡易工具快速、準確地測量兩點間距離是 完成用圖作業(yè)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目前,使用較多的簡易測距工具有經(jīng)諱儀、 望遠鏡、方向盤、指北針等,雖然這些工具測量的精度較高,但存在 的缺點 一是有的較精密,易損壞;二是有的較笨重,不易攜帶;三 是有的操作方法復雜,不易掌握。另外,在進行軍事地形學現(xiàn)地用圖 訓練時如需量取較長物體的長度時,常用工具上的厘米尺較短,不便 量讀。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依據(jù) 數(shù)學原理研制而成的一種距離簡易測量尺,該尺不僅能快速地測量距 離,還能量讀長度。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術方 案距離簡易測量尺包括測距尺和長度尺。該尺由6節(jié)圓柱型拉桿套 接而成,為抽拉式結構,可實現(xiàn)控制性伸縮。最外部拉桿一側(cè)刻印有 間隔0.6厘米的18條紅色細線圓型分劃及1—18分劃刻度值為測距 尺;最外部拉桿另一側(cè)及內(nèi)部5節(jié)拉桿上刻印有間隔1厘米的黑色細 線圓型分劃及長度刻度值為長度尺,其末端設有2厘米長的圓錐型尺 頭,尺頭頂點為長度尺分劃刻度起點。使用時收回內(nèi)部5節(jié)拉桿,用
3測距尺可估測目標點距離;完全拉開后長度尺為1.1米,可量讀長度;
還可以作為教鞭使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尺既能簡易測量距離又可以量讀長 度,克服了其它工具量讀復雜、速度慢等缺點。具有設計合理、結構 簡單、功能多樣等特點,有較高的使用和推廣價值。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測距尺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長度尺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法 實施例
距離簡易測量尺,包括測距尺1和長度尺2。該尺由6節(jié)圓柱型 拉桿套接而成,為抽拉式結構,可實現(xiàn)控制性伸縮。最外部拉桿一側(cè)
刻印有間隔0.6厘米的18條紅色細線圓型分劃及1_18分劃刻度值 為測距尺;最外部拉桿另一側(cè)及內(nèi)部5節(jié)拉桿上刻印有間隔1厘米的 黑色細線圓型分劃及長度刻度值為長度尺;長度尺末端設有2厘米長 的圓錐型尺頭,尺頭頂點為長度尺分劃刻度起點。使用時收回內(nèi)部5 節(jié)拉桿,用測距尺可估測目標點距離;拉伸后長度尺為l.l米,可量 取長度;還可以作為教鞭使用。 使用方法
1、測距尺分劃的間隔為0.6厘米,概略為人體臂長的1/100 (人 體臂長一般為60厘米)。測距時,以手持尺,將臂向前伸直,使尺與視線垂直,并與目標長度或間隔平行(欲求至目標點的距離,必須事 先知道目標的實際尺寸,即長度或間隔),將尺的零分劃即測距尺的 頂端邊緣對準目標一端,讀出目標另一端所對正的分劃數(shù),然后按公 式計算距離=長度(間隔)X100/分劃數(shù),即可求得站立點至目標 點的距離。例如預求遠方轎車的距離(轎車一般長為4米),用測
距尺測得分劃數(shù)為0.5,則站立點至轎車的距離為4X 100/0.5=800米。
2、長度尺完全拉開后為1.1米,可量讀長度;還可以作為教鞭使用。
權利要求1、一種距離簡易測量尺,包括測距尺(1)和長度尺(2),其特征在于它由6節(jié)圓柱型拉桿套接而成,為抽拉式結構,可實現(xiàn)控制性伸縮,最外部拉桿一側(cè)刻印有間隔0.6厘米的18條紅色細線圓型分劃為測距尺;最外部拉桿另一端及內(nèi)部5節(jié)拉桿上刻印有間隔1厘米的黑色細線圓型分劃為長度尺。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距離簡易測量尺,其特征是長度尺末端設有2厘米長的圓錐型尺頭(3),尺頭頂點為長度尺分劃刻度起點。
專利摘要距離簡易測量尺是地形學現(xiàn)地用圖訓練中的距離、長度要素測量用具。它由測距尺(1)和長度尺(2)兩部分組成。該尺由6節(jié)圓柱型拉桿套接而成,為抽拉式結構,可實現(xiàn)控制性伸縮。最外部拉桿一側(cè)刻印有間隔0.6厘米的18條紅色細線圓型分劃及1-18分劃刻度值為測距尺;最外部拉桿另一側(cè)及內(nèi)部5節(jié)拉桿上刻印有間隔1厘米的黑色細線圓型分劃及長度刻度值為長度尺為測距尺。使用時收回內(nèi)部拉桿,用測距尺可估測距離;完全拉伸后長度尺為1.1米,可量取長度;還可以作為教鞭使用。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尺既能簡易測量距離又可以量取長度,克服了其它工具量讀復雜、速度慢等缺點。具有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功能多樣等特點,有較高的使用和推廣價值。
文檔編號G01B3/02GK201340239SQ20092001002
公開日2009年11月4日 申請日期2009年1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月6日
發(fā)明者付為工, 甘省文, 許延義, 義 閆, 陳福昌 申請人:付為工;甘省文;陳福昌;閆 義;許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