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將便攜式電話或其他設備的基板上的連接器與檢查機經由探針連接的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
背景技術:
在便攜式電話或數碼相機那樣的小型電子設備中,為了在小空間中搭載大量的電子回路,重疊地配設多張基板,將分別配設在基板間的連接器彼此連結,進行電連接。在檢查基板和配設于其上的連接器時,需要將檢查機電連接到連接器上。本申請人已經在下述專利文獻1中提出了將連接器和檢查機電連接的中繼連接器的方案。該中繼連接器如圖11以及圖12 (現有例1)所示那樣,是通過由推壓塊815和導向件820夾入基板810以及連接器812、使探針830與連接器812接觸的結構。經由探針 830以及配線基板840的配線圖案(未圖示)將連接器812與檢查機(未圖示)電連接,執(zhí)行檢查。圖13以及圖14 (現有例幻是在推壓塊815側保持探針830以及配線基板840的例子。圖15是檢查對象的連接器812的例示的立體圖。下述專利文獻2公開了將連接器和檢查機電連接的連接器檢查用夾具。該連接器檢查用夾具與專利文獻1的構成不同,是以不夾入基板以及連接器的方式從基板的上方推壓探針并使其與連接器接觸的結構。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8-140770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5-283218號公報專利文獻1的中繼連接器由于是夾入基板以及連接器的結構,所以,在連接器處于基板的端部的情況下沒有問題,但當連接器處于基板的中央部時,存在無法或者難以使探針和連接器接觸這樣的問題。另一方面,專利文獻2的連接器檢查用夾具是以不夾入基板以及連接器的方式從基板的上方向連接器推壓探針的結構,所以,即使連接器處于基板的中央部,也能夠使探針和連接器接觸。但是,在專利文獻2的連接器檢查用夾具中,在相對于連接器進行對位時,由于導向板或探針以及其保持體遮蓋了連接器以及其周邊,因而檢查員的目視確認性存在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狀況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 即使連接器處于基板的中央部也能使探針與該連接器接觸、且在相對連接器進行對位時檢查員的目視確認性良好。本發(fā)明的一種方式為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該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使探針與基板上的連接器接觸,其特征在于,具備保持探針的探針保持體、引導上述探針與基板上的連接器接觸的導向件和連結機構,上述導向件能夠通過與上述連接器卡合而使自身相對于上述連接器定位,上述連結機構以能夠在第一相對位置和第二相對位置之間相對移動的方式連結上述探針保持體和上述導向件;在該第一相對位置,當上述導向件相對于上述連接器定位時,上述探針的前端與上述連接器接觸;在該第二相對位置,當上述導向件相對于上述連接器定位時,上述探針的前端從上述基板離開,并且從垂直于上述基板地通過上述連接器的假想線離開。優(yōu)選為,上述探針保持體和上述導向件至少位于上述第二相對位置時,能夠目視上述連接器。優(yōu)選為,上述連結機構以能夠在上述第一相對位置與第三相對位置之間直線相對移動的方式連結上述探針保持體和上述導向件;在該第三相對位置,當上述導向件相對于上述連接器定位時,上述探針與上述假想線平行,且上述探針的前端從上述基板離開。優(yōu)選為,上述導向件具有腳部,該腳部在相對于上述連接器定位的狀態(tài)下使下端部側面與上述連接器的側面抵接且將下端作為與上述基板側抵接的抵接部而相對于上述基板立起。優(yōu)選為,上述導向件具有底面部、從上述底面部的兩側向基板的相反側立起并彼此相對的第一以及第二側壁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側壁部從上述底面部左右立起,而且,在前方不存在側壁部,在上述探針保持體和上述導向件處于上述第二相對位置時,能夠經由上述底面部的開口從前方側目視上述連接器。優(yōu)選為,還具備彈簧,該彈簧設置在上述探針保持體與上述導向件之間,并朝上述第二相對位置對上述探針保持體和上述導向件施力。優(yōu)選為,上述連結機構包括設在上述探針保持體和上述導向件中的一方上的導向槽或導向狹縫、設在另一方上的凸起或棒狀部件,上述凸起或上述棒狀部件與上述導向槽或上述導向狹縫卡合而沿著上述導向槽或上述導向狹縫相對移動,由此使上述探針保持體和上述導向件能夠在上述第一相對位置與上述第二相對位置之間相對移動。優(yōu)選為,上述導向件具有底面部、從位于上述底面部上的開口的周緣部立起的腳部、在上述腳部的立起位置的兩側從上述底面部向上述腳部的相反側立起并彼此相對的第一以及第二側壁部,上述探針保持體具有第一以及第二相向面,該第一以及第二相向面位于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側壁部之間、且與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側壁部相向,上述連結機構包括設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相向面和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側壁部中的一方上的導向槽或導向狹縫、設在另一方上的凸起或棒狀部件,上述凸起或上述棒狀部件與上述導向槽或上述導向狹縫卡合而沿著上述導向槽或上述導向狹縫相對移動,由此使上述探針保持體和上述導向件能夠在上述第一相對位置與上述第二相對位置之間相對移動,在上述導向件相對上述連接器定位的狀態(tài)下,上述腳部的前端部側面與上述連接器的側面抵接,上述腳部的前端與上述基板抵接。優(yōu)選為,上述腳部為筒形、且內側面與上述連接器的側面抵接。優(yōu)選為,上述導向件僅上述腳部的前端與上述基板抵接。另外,以上構成要素的任意組合、將本發(fā)明的表現形式在方法或系統(tǒng)等之間進行轉換而得到的形態(tài),作為本發(fā)明的方式也是有效的。根據本發(fā)明,由于上述連結機構以能夠在上述第一相對位置和上述第二相對位置之間相對移動的方式連結上述探針保持體和上述導向件,所以,在將上述導向件相對于連接器對位時預先置于上述第二相對位置,從而與專利文獻2的夾具相比能夠確保良好的目視確認性。另外,由于與專利文獻1的中繼連接器不同,并不是夾入基板的結構,所以,即使
5連接器處于基板的中央部,也能夠使探針與該連接器接觸。
圖I(A)是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的側視圖;圖 I(B)是在圖I(A)中由A表示的部位的局部放大圖。圖2是第一實施方式中的上述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的分解立體圖。圖3(A)是第一實施方式中的、將導向件定位在基板上的連接器上時的上述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的側視圖;圖3(B)是在圖3(A)中由B表示的部位的局部放大圖。圖4是第一實施方式中的、探針來到上述連接器的正上方時的上述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的側視圖。圖5是第一實施方式中的、上述探針的前端與上述連接器接觸時的上述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的側視圖。圖6是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的側視圖。圖7是第二實施方式中的上述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的分解立體圖。圖8是第二實施方式中的、將導向件定位在基板上的連接器上時的上述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的側視圖。圖9是第二實施方式中的、探針來到上述連接器的正上方時的上述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的側視圖。圖10是第二實施方式中的、上述探針的前端與上述連接器接觸時的上述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的側視圖。圖11是現有例1的中繼連接器的探針非接觸時的側視圖。圖12是上述中繼連接器的探針接觸時的側視圖。圖13是現有例2的中繼連接器的探針非接觸時的側視圖。圖14是上述中繼連接器的探針接觸時的側視圖。圖15是檢查對象的連接器的例示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另外,對各附圖所示的相同或者等同的構成要素、部件等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適當省略重復的說明。另外,實施方式并不限定發(fā)明而僅為例示,實施方式所記述的所有特征或其組合未必是發(fā)明的本質構成。(第一實施方式)圖I(A)是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的側視圖。圖 I(B)是在圖I(A)由A表示的部位的局部放大圖。圖2是上述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的分解立體圖。該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使探針17與圖I(A)所示的檢查對象的基板1上所設置的連接器2接觸,進行檢查(在連接器2 的上表面具有多個電極部(參照圖15),使探針17與之接觸)。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具備探針保持體10、導向件30和彈簧90。例如絕緣樹脂制的探針保持體10具備滑動部件11、基板上部罩15、基板下部罩18
6和銷塊19?;瑒硬考?1在此是左右對稱形狀。如圖2所示那樣,滑動部件11具有與后述的第一側壁部35面對(或者接觸)并相互滑動的第一滑動部111、和同樣與后述的第二側壁部37面對(或者接觸)并相互滑動的第二滑動部112。第一以及第二滑動部111、112以在其間具有空間113的方式相互形成為一體。空間113如后述那樣構成彈簧90的可動空間。在第一滑動部111的右側面(與第一側壁部35相向的相向面),形成有相互相同形狀的導向槽lla、llb。導向槽lib是將導向槽Ila在第一滑動部111的右側面上平行移動了的位置關系。在第二滑動部112的左側面(與第二側壁部37相向的相向面),也同樣形成有相互平行的導向槽(雖未示出在圖中,但形狀與導向槽IlaUlb相同)。這些導向槽與后述的凸起35a、35b、37a、37b —起構成探針保持體10以及導向件30的連結機構。第一滑動部111具有貫通孔115。第二滑動部112也同樣具有貫通孔(未示出在圖中)。在這些貫通孔中,插通例如鋁等金屬制的棒狀部件119的兩端(兩端不突出),經過空間113而跨過第一以及第二滑動部111、112之間。在棒狀部件119上安裝(鉤掛)彈簧90的一端?;迳喜空?5通過螺釘固定等方式固定在滑動部件11的底面。配線用基板13通過螺釘固定等方式固定在基板上部罩15。配線用基板13的上表面由基板上部罩15覆蓋。 在配線用基板13上,形成將探針17與未圖示的檢查機連接的配線圖案?;逑虏空?8在覆蓋配線用基板13的下表面的一部分的位置,即由自身和基板上部罩15夾入配線用基板 13的位置,通過螺釘固定等方式固定在基板上部罩15。銷塊19在由自身和基板上部罩15夾入配線用基板13的位置,通過螺釘固定等方式固定在基板上部罩15。另外,銷塊19既可以與基板下部罩18 —體形成,也可以分體形成。在銷塊19的貫通孔161中,分別插通保持規(guī)定根數的探針17,各探針17的前端從貫通孔161跨規(guī)定長度向下方突出。另外,各探針17可以內裝例如彈簧(未圖示),前端部能夠沿向貫通孔161的內部拉入的方向收縮,且受力形成為前端部從貫通孔161突出了規(guī)定長度的狀態(tài)。如圖2所示那樣,優(yōu)選例如絕緣樹脂制的無色透明的導向件30具備底面部31和第一以及第二側壁部35、37。平板狀的底面部31在中央部具有開口 32。腳部33從開口 32 的緣部立起(向下方突出)。開口 32以及腳部33的內側的空間的尺寸與銷塊19的凸部 192相等或者稍大,能夠沒有松動地引導銷塊19的凸部192。如圖I(A)所示那樣,腳部33 的下端是向內側彎折的彎折部331,腳部33的下端側開口 332形成為與連接器2對應的大小。如圖I(B)所示那樣,下端側開口 332由開口從前端跨規(guī)定長度逐漸變小的錐部333、 和從錐部333向上方延伸的開口一定的抵接部334構成。錐部333使腳部33相對連接器 2的定位(導向件30的定位)變容易。在檢查時,抵接部334的內側面與連接器2的側面抵接。第一以及第二側壁部35、37在腳部33的立起的位置的兩側從底面部31向腳部33 的相反側(上方)立起,相互平行地面對。例如鋁等金屬制的棒狀部件38,將兩端分別插入在第一以及第二側壁部35、37的帶臺階的貫通孔352、372中,跨過第一以及第二側壁部 35,37之間。在棒狀部件38上安裝(鉤掛)彈簧90的另一端。如圖2所示那樣,底面部31和腳部33為一體,另一方面,底面部31以及第一以及
7第二側壁部35、37為分體。在處于底面部31的兩側緣部的凹部311、312中嵌合了第一以及第二側壁部35、37的下端部中央的凸起351、371的狀態(tài)下,底面部31以及第一以及第二側壁部35、37通過螺釘313、314相互固定。另外,棒狀部件38的兩端部成為內螺紋孔,通過在該內螺紋孔中螺紋安裝螺釘381、382,將棒狀部件38固定于第一以及第二側壁部35、 37。另外,從生產率的觀點出發(fā),第一以及第二側壁部35、37可以是彼此相同的形狀。對探針保持體10以及導向件30的連結方式進行說明。與前述的導向槽IlaUlb 一起構成連結機構的凸起35a、3^嵌入到第一側壁部35的孔部353、354中。同樣,構成連結機構的凸起37a、37b嵌入到第二側壁部37的孔部373、374中。凸起35a、3^從第一側壁部35突出的突出部分與探針保持體10的滑動部件11的右側面的導向槽IlaUlb卡合, 能夠沿導向槽IlaUlb相對滑動。同樣,凸起37a、37b與滑動部件11的左側面的導向槽 (未圖示)卡合,能夠沿該導向槽相對滑動。因此,探針保持體10以及導向件30能夠相對滑動。能夠滑動的范圍由上述導向槽的形狀確定(限制)。如圖1 (A)所示那樣,導向槽IlaUlb具有與探針17的長度方向平行且呈直線狀地引導凸起35a、35b的第一導向槽部121a、121b ;和從第一導向槽部121a、121b的下端部呈規(guī)定角度向斜下方引導凸起35a、35b的第二導向槽部12h、122b。另外,第一導向槽部 121a、121b與第二導向槽部12h、122b的連接部位形成為沒有棱角的圓角面。由將棒狀部件38、119之間連結的彈簧90,相對于導向件30拉拽探針保持體10, 導向件30被向圖I(A)(以及圖3(A))所示的相對位置(對應于本發(fā)明的第二相對位置) 施力。在檢查時,檢查員克服彈簧90的作用力而下壓操作探針保持體10,能夠將探針保持體10以及導向件30從圖I(A)(以及圖3(A))所示的相對位置相對移動到圖4所示的相對位置(對應于本發(fā)明的第三相對位置)以及圖5所示的相對位置(對應于本發(fā)明的第一相對位置)。以下,對使用了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的檢查的流程進行說明。1.對位工序檢查員如圖3(A)所示那樣設置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即,使導向件30的腳部 33與基板1上的連接器2卡合。具體來講,以連接器2進入到腳部33的下端側開口 332的內側的方式,使腳部33的下端與基板1抵接。于是,如圖3(B)所示那樣,下端側開口 332 的抵接部334的內側面與連接器2的側面抵接。此時,在彈簧90的作用力下,探針保持體10以及導向件30處于第二相對位置。在該第二相對位置處,探針17的前端從基板1離開,探針17與垂直于基板1地通過連接器2 的假想線5相平行,且探針17的前端從假想線5離開。另外,探針保持體10以及配線用基板13也從假想線5離開。進而,導向件30除了第一以及第二側壁部35、37以外,沒有從底面部31向上方立起。因此,檢查員的視線(圖3(A)中由箭頭X表示)可在對位工序的執(zhí)行過程中通過底面部31的開口 32來對連接器2進行目視,所以,對位的作業(yè)性良好。2.探針接觸工序檢查員克服彈簧90的作用力而下壓操作探針保持體10,使探針保持體10以及導向件30從圖3(A)所示的第二相對位置相對移動到圖4所示的第三相對位置。即,將凸起 35a、3 沿第二導向槽部122a、122b相對移動(凸起37a、37b也同時且同樣地相對移動)。 在該第三相對位置處,探針17的前端從基板1離開,探針17與假想線5平行且處于連接器2的正上方,連接器2位于探針17的假想延長線上。另外,與第二相對位置比較,探針17的前端接近基板1。另外,在從第二相對位置相對移動到第三相對位置時,探針17的前端與基板1的距離單調地減小。即,在從第二相對位置相對移動到第三相對位置的過程中,探針 17向斜下方呈直線狀地移動,因而,探針17的前端與基板1的距離不會增加地進行減小。檢查員克服彈簧90的作用力而進一步下壓操作探針保持體10,將探針保持體10 以及導向件30從圖4所示的第三相對位置呈直線狀地相對移動到圖5所示的第一相對位置。即,將凸起35a、35b沿第一導向槽部121a、121b呈直線狀地相對移動(凸起37a、37b 也同時且同樣地相對移動)。此處的相對移動方向與假想線5以及探針17平行。在該第一相對位置處,銷塊19的凸部192插入到導向件30的腳部33的內側(由腳部33引導),探針17與假想線5平行且前端與連接器2接觸。并且,執(zhí)行具有連接器2 的電子部件等檢查對象的檢查。即,由探針17接收來自連接器2的信號,經由配線基板13 向未圖示的檢查機傳遞?;蚴?,從未圖示的檢查機輸送來的信號經由配線基板13,從探針 17向連接器2傳遞。另外,從圖3(A)所示的第二相對位置向圖5所示的第一相對位置的相對移動,通常是連續(xù)執(zhí)行的,而不會在圖4所示的第三相對位置臨時停止。另外,若檢查結束而使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從基板1離開,則在彈簧90的作用力下使探針保持體10以及導向件30返回到圖I(A)所示的第二相對位置。根據本實施方式,能夠發(fā)揮下述效果。(1)由于如上述那樣連結探針保持體10以及導向件30的構成,所以,在對位工序的執(zhí)行過程中,能夠形成探針17、探針保持體10以及配線用基板13從垂直于基板1地通過連接器2的假想線5 (換言之為連接器2的正上方)離開的狀態(tài)(圖1㈧以及圖3㈧所示的第二相對位置)。另外,在底面部31的開口 32的前后不存在側壁部。因此,在對位工序時,檢查員能夠通過開口 32從前方斜向上目視連接器2,與如專利文獻2那樣在對位時由導向板或探針以及其保持體遮蔽連接器以及其周邊的構成相比,對位工序的作業(yè)性良好且錯誤少。(2)在彈簧90的作用力下,在對位工序時,檢查員即便沒有意識到,也能夠將探針保持體10以及導向件30維持在圖I(A)以及圖3(A)所示的第二相對位置。為此,能夠容易確保對位工序中的連接器2的良好的目視確認性。另外,在檢查結束以后,在彈簧90的作用力下從圖5所示的第一相對位置自然地回歸到圖I(A)以及圖3(A)所示的第二相對位置,因而,順暢地向下一次檢查轉移。(3)從圖4所示的第三相對位置向圖5所示的第一相對位置的移動,是與假想線5 以及探針17平行且呈直線狀。因此,能夠將探針17垂直地抵碰到連接器2,不會產生橫向 (與探針17垂直的方向)的應力。因此,能夠防止探針17彎折,另外接觸的可靠性也高。(4)由于底面部31為無色透明,所以,不僅可通過開口 32,還可以透過底面部31 來目視連接器2,對位的作業(yè)性變得更為良好。(5)由于是不夾入基板1地將探針17推到連接器2上的結構,所以,與專利文獻1 的構成不同,即使連接器2處于基板1的中央部,也能夠沒有不良狀況地執(zhí)行檢查。(6)由于僅腳部33的下端是與基板1抵接的抵接部,所以,即使在基板1上的連接器2的周圍存在其他部件,也能夠沒有障礙地執(zhí)行檢查。(7)由于導向槽IlaUlb為上述形狀,所以,在從圖3㈧所示的第二相對位置相對移動到圖4所示的第三相對位置的過程中,探針17的前端與基板1的距離單調地減小(也就是不會增加地進行減小)。即,在從圖3(A)所示的第二相對位置經由圖4所示的第三相對位置相對移動到圖5所示的第一相對位置的情況下,檢查員無需對探針保持體10施加向上的力。因此,不會在圖4所示的第三相對位置臨時停止地從圖3(A)所示的第二相對位置順暢地相對移動到圖5所示的第一相對位置是容易的,作業(yè)性良好。(第二實施方式)圖6是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的側視圖。圖7是上述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的分解立體圖。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在各相對位置之間使探針 17平行移動,但在本實施方式中,除了使探針17平行移動以外,還使其旋轉。以下,以與第一實施方式的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形成在滑動部件11 (此處為左右對稱形狀)的右側面上的導向狹縫110由與探針 17平行的直線狀的第一導向狹縫部121、和圓弧狀等曲線狀的第二導向狹縫部122構成。在滑動部件11的左側面也形成相同形狀的導向狹縫(未圖示),棒狀部件38跨過兩方的導向狹縫。并且,棒狀部件38通過兩方的導向狹縫,而且兩端分別插入到第一以及第二側壁部 35,37的帶臺階的貫通孔352、372中,螺釘381、382螺紋安裝在兩端的內螺紋孔中,由此固定于第一以及第二側壁部35、37。凸起3 嵌入在第一側壁部35的孔部353中。凸起37a嵌入在第二側壁部37的孔部373中。凸起3 從第一側壁部35突出的突出部分與探針保持體10的滑動部件11 的右側面的導向槽lla(與探針17平行的直線狀)卡合,能夠沿導向槽Ila相對滑動。凸起37a與滑動部件11的左側面的導向槽(未圖示,與導向槽Ila形狀相同)卡合,能夠沿該導向槽相對滑動。彈簧90的一端安裝(鉤掛)在滑動部件11的鉤掛部118,另一端安裝(鉤掛)在棒狀部件38上。彈簧90對探針保持體10以及導向件30向圖6(以及圖8)所示的相對位置(對應于本發(fā)明的第二相對位置)施力。在檢查時,檢查員克服彈簧90的作用力而對探針保持體10進行旋轉以及下壓操作,從而能夠將探針保持體10以及導向件30從圖6(以及圖8)所示的相對位置向圖9所示的相對位置(對應于本發(fā)明的第三相對位置)以及圖 10所示的相對位置(對應于本發(fā)明的第一相對位置)相對移動。以下,對使用了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的檢查流程進行說明。檢查員如圖8所示那樣設置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即,使導向件30的腳部33 和基板1上的連接器2卡合。此時,在彈簧90的作用力下,探針保持體10以及導向件30 處在第二相對位置。在該第二相對位置處,探針17的前端從基板離開,探針17與垂直于基板1地通過連接器2的假想線5相垂直,且探針17的前端從假想線5離開。另外,探針保持體10以及配線用基板13也從假想線5離開。進而,導向件30除了第一以及第二側壁部 35,37以外不會從底面部31向上方立起。因此,檢查員的視線(在圖8由箭頭X表示)經過底面部31的開口 32而能夠目視連接器2,因而,對位的作業(yè)性良好。另外,也能夠經過滑動部件11的空間113且經過底面部31的開口 32來觀察連接器2。檢查員克服彈簧90的作用力而使探針保持體10以凸起35a、37a為軸相對于導向件30旋轉,由此將探針保持體10以及導向件30從圖8所示的第二相對位置相對移動到圖 9所示的第三相對位置。即,將棒狀部件38沿第二導向狹縫部122相對移動。在該第三相對位置處,探針17的前端從基板1離開,探針17與假想線5平行且處于連接器2的正上方, 連接器2位于探針17的假想延長線上。另外,與第二相對位置相比較,探針17的前端接近基板1。檢查員克服彈簧90的作用力而下壓操作探針保持體10,將探針保持體10以及導向件30從圖9所示的第三相對位置呈直線狀地相對移動到圖10所示的第一相對位置。艮口, 將棒狀部件38沿第一導向狹縫部121呈直線狀地相對移動。同時,凸起35a也沿導向槽 Ila呈直線狀地相對移動(凸起37a也同時且同樣地相對移動)。此處的相對移動方向與假想線5以及探針17平行。在該第一相對位置處,銷塊19的凸部192進入到導向件30的腳部33的內側(由腳部33引導),探針17與假想線5平行且前端與連接器2接觸。并且,執(zhí)行具有連接器2 的檢查對象的檢查。另外,若檢查結束而使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離開基板1,則在彈簧90 的作用力下使探針保持體10以及導向件30返回到圖6所示的第二相對位置。根據本實施方式,操作性隨稍變復雜,但在其他方面能夠發(fā)揮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效果。以上,以實施方式為例說明了本發(fā)明,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會理解到實施方式的各構成要素、各處理加工在權利要求書的記載范圍內可以進行各種變形。以下,對變形例稍作說明。實施方式中的導向槽Ila等也可以是導向狹縫。在該情況下,為了防止所卡合的凸起脫落,可以進行將導向狹縫形成為帶臺階的狹縫等這樣的設計?;蛘撸梢蕴娲蛊?, 設置跨左右導向狹縫的棒狀部件。也可以與實施方式相反,將導向槽Ila等設置在導向件30側(第一以及第二側壁部35、37),將凸起3 等設置在探針保持體10側(滑動部件11)。在該情況下,也能夠實現同樣的相對移動。 也可考慮盡管造成操作性降低、但出于成本及其他主要原因而不設置彈簧90。
腳部33并不限于圖2及圖7所示的形狀。對銷塊19的凸部192的各側面進行引導且與連接器2的各側面抵接的腳部(例如四個)也可以分別從底面部31立起。此外,腳部33也可以是其內側面與連接器2的側面抵接的筒狀。附圖標記說明
10探針保持體
11滑動部
IlaUlb導向相
13配線用基板
15基板上部罩
17探針
18基板下部罩
19銷塊
30導向件
31底面部
32開口
11
33腳部
35第一側壁部
35a,35b 凸起
37第二側壁部
37a,37b 凸起
90彈簧
權利要求
1.一種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該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使探針與基板上的連接器接觸,其特征在于,具備保持探針的探針保持體、引導上述探針與基板上的連接器接觸的導向件和連結機構,上述導向件能夠通過與上述連接器卡合而使自身相對于上述連接器定位,上述連結機構以能夠在第一相對位置和第二相對位置之間相對移動的方式連結上述探針保持體和上述導向件;在該第一相對位置,當上述導向件相對于上述連接器定位時,上述探針的前端與上述連接器接觸;在該第二相對位置,當上述導向件相對于上述連接器定位時,上述探針的前端從上述基板離開,并且從垂直于上述基板地通過上述連接器的假想線離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探針保持體和上述導向件至少位于上述第二相對位置時,能夠目視上述連接器。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其特征在于,上述連結機構以能夠在上述第一相對位置與第三相對位置之間直線相對移動的方式連結上述探針保持體和上述導向件;在該第三相對位置,當上述導向件相對于上述連接器定位時,上述探針與上述假想線平行,且上述探針的前端從上述基板離開。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導向件具有腳部,該腳部在相對于上述連接器定位的狀態(tài)下使下端部側面與上述連接器的側面抵接且將下端作為與上述基板側抵接的抵接部而相對于上述基板立起。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導向件具有底面部、 從上述底面部的兩側向基板的相反側立起并彼此相對的第一以及第二側壁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側壁部從上述底面部左右立起,而且,在前方不存在側壁部,在上述探針保持體和上述導向件處于上述第二相對位置時,能夠經由上述底面部的開口從前方側目視上述連接器。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其特征在于,還具備彈簧,該彈簧設置在上述探針保持體與上述導向件之間,并朝上述第二相對位置對上述探針保持體和上述導向件施力。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其特征在于,上述連結機構包括設在上述探針保持體和上述導向件中的一方上的導向槽或導向狹縫、設在另一方上的凸起或棒狀部件,上述凸起或上述棒狀部件與上述導向槽或上述導向狹縫卡合而沿著上述導向槽或上述導向狹縫相對移動,由此使上述探針保持體和上述導向件能夠在上述第一相對位置與上述第二相對位置之間相對移動。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導向件具有底面部、從位于上述底面部上的開口的周緣部立起的腳部、在上述腳部的立起位置的兩側從上述底面部向上述腳部的相反側立起并彼此相對的第一以及第二側壁部,上述探針保持體具有第一以及第二相向面,該第一以及第二相向面位于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側壁部之間、且與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側壁部相向,上述連結機構包括設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相向面和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側壁部中的一方上的導向槽或導向狹縫、設在另一方上的凸起或棒狀部件,上述凸起或上述棒狀部件與上述導向槽或上述導向狹縫卡合而沿著上述導向槽或上述導向狹縫相對移動,由此使上述探針保持體和上述導向件能夠在上述第一相對位置與上述第二相對位置之間相對移動,在上述導向件相對上述連接器定位的狀態(tài)下,上述腳部的前端部側面與上述連接器的側面抵接,上述腳部的前端與上述基板抵接。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腳部為筒形、且內側面與上述連接器的側面抵接。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導向件僅上述腳部的前端與上述基板抵接。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連接器連接用檢查夾具,即使連接器處于基板的中央部也能使探針與該連接器接觸、且在相對連接器進行對位時檢查員的目視確認性良好。導向件(30)通過與基板(1)抵接且與連接器(2)的側緣卡合,自身能夠相對于連接器定位。由安裝于導向件(30)的凸起(35a、35b)和探針保持體(10)的導向槽(11a、11b)連結探針保持體和導向件。探針保持體以及導向件能夠在的第一相對位置和第二相對位置之間相對移動,其中,在第一相對位置,當導向件相對于連接器定位時探針(17)的前端與連接器(2)接觸,在第二相對位置,當導向件相對于連接器定位時探針的前端從基板離開并且從垂直于基板地通過連接器的假想線離開。
文檔編號G01R1/04GK102403642SQ201110271359
公開日2012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9月7日
發(fā)明者平子了一 申請人:株式會社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