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輪胎識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識別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輪胎識別裝置。
背景技術:
為了遏制超限超載運輸,近年來許多收費通道上都開始采用記重收費系統(tǒng)或超限檢測系統(tǒng),輪胎識別器作為上述系統(tǒng)的一個組成部分,用來檢測車輛的輪胎類型,現(xiàn)有技術中輪胎識別器識別輪胎單雙輪通常采用導電橡膠觸點來進行識別,導電橡膠觸點在受到車輪碾壓時導通,在車輪離開觸點時斷開。由于導電橡膠只能通斷弱電流,因此觸點工作比較容易受到接觸電阻的影響,其理論使用壽命一般不超過IO6次,另外由于輪胎識別裝置安 裝在公路路面上,長期暴露在外,受氣候、粉塵及車輛頻繁碾壓的影響,使用壽命極短,一般2^3個月就會出現(xiàn)故障,使得輪胎類型識別失效。由于現(xiàn)有技術中輪胎識別器由于是采用機械觸點結構,易產(chǎn)生磨損,使用壽命短,可靠性低,車輛收費系統(tǒng)常常誤將輕型卡車雙輪判定成為普通貨車單輪,給管理帶來混亂。輪胎識別成為計重收費系統(tǒng)中長期不能解決的問題,使交通部9號令要求成為空話。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輪胎識別裝置,可解決傳統(tǒng)輪胎識別依靠機械觸電而易磨損,壽命不長的問題,可有效提高輪胎識別的可靠性。為了實現(xiàn)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輪胎識別裝置,用于識別車輛輪胎的單雙輪類型,所述輪胎識別裝置包括至少十二個矩形石英傳感器,所述石英傳感器沿一直線以等間距方式設置在一個矩形底座上。其中,所述矩形石英傳感器的長度值范圍為30毫米至100毫米。其中,設置在矩形底座上的兩相鄰石英傳感器之間的間距范圍為10毫米至80毫米。優(yōu)選的,所述矩形底座的長度值等于車道寬度值的一半。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輪胎識別裝置,由多個矩形石英傳感器沿一直線以等間距方式設置在一個矩形底座上組成,且橫向安裝在車道的左半車道或右半車道上,在車輛碾壓過其上時,通過識別連續(xù)的有電荷信號輸出的矩形石英傳感器的數(shù)量,即可確定通過車輛輪胎為單輪還是雙輪,由于本實用新型輪胎識別裝置使用的是石英晶體壓電傳感器,摒棄了傳統(tǒng)有機械觸點的結構,沒有機械運動對傳感器模塊不易磨損,可大大提高輪胎識別裝置的使用壽命,提高可靠性。且石英晶體傳感器不怕水浸泡(達到IP68防護等級),能在-40°C到80°C的溫度下正常工作,因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輪胎識別裝置即使安裝在公路路面上,長期暴露在外,受氣候、粉塵及車輛頻繁碾壓也可讓使用壽命高達8年以上。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輪胎識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一;圖2為圖I中輪胎識別裝置安裝在車道上的位置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輪胎識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中標注1 一輪胎識別裝置,11 一矩形石英傳感器,12—矩形底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參見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輪胎識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一,所述輪胎識別裝置包括至少十二個矩形石英傳感器11,所述石英傳感器11沿一直線以等間距方式設置在一個矩形底座12上。所述矩形石英傳感器11的長度值范圍為30毫米至100毫米,設置在矩形底座12上的兩相鄰石英傳感器11之間的間距范圍為10毫米至80毫米。所述矩形底座12的長度值等于車道寬度值的一半,可根據(jù)車道寬度進行具體定制。所述輪胎識別裝置I橫向安裝在車道的左半車道或右半車道上,具體可參見圖2。所述輪胎識別裝置I中的各矩形石英傳感器11在車輛碾壓過其上時,分別輸出電荷信號,根據(jù)連續(xù)有電荷信號輸出的矩形石英傳感器的數(shù)量,即可確定通過車輛輪胎為單輪還是雙輪。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輪胎識別裝置在使用時需結合硬件電路或軟件來實現(xiàn),下面稱結合的識別的部分為數(shù)據(jù)處理模塊。下面詳細介紹使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輪胎識別裝置是如何實現(xiàn)輪胎識別的。輪胎識別裝置中的各矩形石英傳感器11在車輛碾壓過其上時,分別輸出電荷信號至所述數(shù)據(jù)處理模塊;所述數(shù)據(jù)處理模塊根據(jù)從所述輪胎識別裝置傳來的電荷信號,判斷車輛輪胎的單雙輪類型。所述數(shù)據(jù)處理模塊可以包括接口電路、模數(shù)轉(zhuǎn)換電路和判斷單元,所述接口電路用于將所述輪胎識別裝置傳來的電荷信號轉(zhuǎn)換為模擬電壓信號;所述整形電路用于將所述接口電路轉(zhuǎn)換后的模擬電壓信號轉(zhuǎn)換為數(shù)字信號;所述判斷單元根據(jù)所述整形電路輸出的數(shù)字信號辨識車輛輪胎的單雙輪類型。當整形電路中將有產(chǎn)生電壓信號的矩形石英傳感器的模擬信號轉(zhuǎn)換為數(shù)字信號后以“I”表示,沒有產(chǎn)生電壓信號的矩形石英傳感器的信號以數(shù)字信號“0”表示,在判斷輪胎類型時,可以判斷整形電路輸出的數(shù)字信號中連續(xù)非0信號的個數(shù),當連續(xù)非0信號的個數(shù)大于閾值時,判斷出車輛輪胎類型為雙輪;當連續(xù)非0信號的個數(shù)小于閾值時,判斷出車輛輪胎類型為單輪,所述閾值可以根據(jù)矩形石英傳感器的寬度值及相鄰矩形石英傳感器間的間距進行設定。下面,結合圖3傳感器模塊的結構來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圖3中數(shù)字的單位均為毫米,假設車道寬度值為3000毫米,則半車道寬度值為1500毫米,那么傳感器模塊中的矩形底座的長度值就可以定制為1500毫米,為了準確測量出輪胎車輪的單雙,在矩形底座上等間接設置14個石英傳感器,每個石英傳感器自身寬度值為70毫米,兩相鄰矩形石英傳感器直接的間距為35毫米,常規(guī)貨車輪胎單輪輪胎截面寬度小于210毫米,當單輪胎通過鋪設有本實施例中的傳感器模塊時,最多可碾壓3個矩形石英傳感器,而當雙輪胎通過時,則最少可碾壓4矩形石英傳感器,在通過本實用新型輪胎識別裝置來進行輪胎類型判斷時,僅需將閾值設置為3,即若車輪碾壓的矩形石英傳感器連續(xù)個數(shù)大于3,或者碾壓的矩形石英傳感器非連續(xù)個數(shù)大于3,間隔小于等于3,則判斷通過車輛為雙輪貨車,若小于等于3,則判斷通過車輛為單輪貨車。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還可以通過識別相鄰一定距離的兩個矩形石英傳感器同時產(chǎn)生電信號來判斷傳感器模塊中的某個矩形石英傳感器出現(xiàn)故障,比如圖3中,傳感器I和傳感器14同時產(chǎn)生了電壓信號,從常理推論無論單輪還是雙輪均不可能同時碾壓此兩 個矩形石英傳感器,因此必有一個出現(xiàn)了故障。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輪胎識別裝置,由多個矩形石英傳感器沿一直線以等間距方式設置在一個矩形底座上組成,且橫向安裝在車道的左半車道或右半車道上,在車輛碾壓過其上時,通過識別連續(xù)的有電荷信號輸出的矩形石英傳感器的數(shù)量,即可確定通過車輛輪胎為單輪還是雙輪,由于本實用新型輪胎識別裝置使用的是石英晶體壓電傳感器,摒棄了傳統(tǒng)有機械觸點的結構,沒有機械運動對傳感器模塊不易磨損,可大大提高輪胎識別裝置的使用壽命,提高可靠性。且石英晶體傳感器不怕水浸泡(達到IP68防護等級),能在-40°C到80°C的溫度下正常工作,因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輪胎識別裝置即使安裝在公路路面上,長期暴露在外,受氣候、粉塵及車輛頻繁碾壓也可讓使用壽命高達8年以上。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所有特征,或公開的所有方法或過程中的步驟,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驟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組合。本說明書(包括任何附加權利要求、摘要和附圖)中公開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別敘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類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換。即,除非特別敘述,每個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類似特征中的一個例子而已。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擴展到任何在本說明書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過程的步驟或任何新的組
口 o
權利要求1.ー種輪胎識別裝置,用于識別車輛輪胎的單雙輪類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輪胎識別裝置包括至少十二個矩形石英傳感器,所述石英傳感器沿一直線以等間距方式設置在ー個矩形底座上。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輪胎識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石英傳感器的長度值范圍為30毫米至100毫米。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輪胎識別裝置,其特征在于,設置在矩形底座上的兩相鄰石英傳感器之間的間距范圍為10毫米至80毫米。
4.如權利要求I至3中任ー項所述的輪胎識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底座的長度值等于車道寬度值的一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輪胎識別裝置,用于識別車輛輪胎的單雙輪類型,其由多個石英傳感器沿一直線以等間距方式設置在一個矩形底座上組成,并橫向安裝在車道的左半車道或右半車道上,在車輛碾壓過其上時,通過識別連續(xù)的有電荷信號輸出的矩形石英傳感器的數(shù)量,即可確定通過車輛輪胎為單輪還是雙輪,本實用新型摒棄了傳統(tǒng)有機械觸點的結構,沒有機械運動對傳感器模塊不易磨損,可大大提高輪胎識別裝置的使用壽命,提高可靠性。
文檔編號G01M17/02GK202420875SQ201120536620
公開日2012年9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20日
發(fā)明者唐冬生, 李正, 王萍, 胡平, 黃曉 申請人:四川興達明科機電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