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皮革纖維結構的簡易鑒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皮革材質的鑒定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皮革纖維結構的簡易鑒別方法。
背景技術:
皮革是一種生物組織,要了解各種原料皮的組織構造形態(tài)及其在生產過程中的變化,必須通過組織學方法進行研究,目前主要是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SEM)、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原子力顯微鏡(AFM)以及光學顯微鏡(LM)通過對纖維形態(tài)進行研究。用組織切片觀察法研究動物皮革加工前后的纖維變化已經發(fā)展的非常成熟,從20 世紀50年代起,國內就開始用于研究了豬皮、羊皮、兔皮、鹿皮、蛇皮等皮革和毛皮,觀察結果用于指導加工生產和化學材料的研發(fā)。對于組織切片觀察皮革組織結構的報道有李建民等用透射電子顯微鏡的觀察及電子探針X-射線微區(qū)分析觀察鉻離子在膠原纖維中的存在和分布情況,探討其對成品革的質量、性能等方面的影響(一種皮革膠原纖維中鉻離子超顯微定位方法,1985);李魏用顯微鏡觀察皮革的組織切片,研究松面對皮革機械性能的影響(用顯微鏡觀察皮革的松面及其對皮革機械性能的影響,2010);四川大學的王英梅等通過偏光顯微鏡觀察乳豬皮切片對乳豬皮組織結構進行了研究(乳豬皮組織結構研究,2002);陜西科技大學的呂靜用硫酸耐爾蘭染色法制備了不同手感的豬、羊、牛皮成品革組織切片,在多媒體顯微鏡下觀察其組織結構(豬、羊、牛皮成品革的組織結構與性能的關系探討,2010);張華勇等的專利介紹了一種適用于金相顯微鏡觀察皮革組織的樣品制作方法,其制作過程較為復雜(一種適用于金相顯微鏡觀察的皮革樣品制備方法,申請?zhí)?01110179680. 4)。但是,切片加工中切片的一般厚度為5-25微米,透射電子顯微鏡的超薄切片厚度為500-700埃,這就要求先進的制樣儀器和熟練的制樣技巧,而且樣品組織對于受切片刀的壓力,包埋劑包埋處理會發(fā)生壓縮,出現(xiàn)皺縮,影響光學顯微圖像的觀查質量。另外,皮革內纖維密集,縱橫交錯,粗細不均,在切片過程中容易產生纖維擠壓變形、脫落或纖維間黏連現(xiàn)象,造成切片的皮革樣品纖維截面變形,難以提取準確的截面特征參數(shù)。
發(fā)明內容
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皮革纖維結構的簡易鑒別方法,可免除傳統(tǒng)組織切片過程中切片超薄、染色等繁瑣過程,具有制樣簡單,皮革纖維變形小,邊緣輪廓與內部特征清晰,能準確反映皮革組織結構等優(yōu)點。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皮革纖維結構的簡易鑒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I)將皮革原樣鋪平,在大氣條件下進行預調節(jié);(2)通過截面制樣,將預調節(jié)后的皮革樣品制作成截面試樣,并在大氣條件下靜置;
(3)將靜置后的截面試樣放入超景深三維視頻顯微鏡進行顯像,拍攝顯微圖像;(4)根據(jù)顯微圖像顯示的皮革截面微觀特征鑒別皮革纖維結構。進一步地,所述大氣條件為標準大氣條件,預調節(jié)時間為48小時。進一步地,所述超景深三維視頻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能在I 1000倍之間無級調節(jié);能進行縱向深度合成,即將不同焦面上的信息點清晰合成到同一張圖像上;能進行橫向平面合成,即可在大倍率下將視野外的圖像信息清晰地拼接到同一張圖片上。進一步地,所述截面制樣是在制樣臺上,用夾持器將預調節(jié)后的皮革原樣兩端夾持住,并使其在低張力下自然伸直,再用裁樣機迅速將皮革原樣截斷。進一步地,所述靜置時間為I 3小時,以穩(wěn)定切口形態(tài),即使截面試樣的切口處形變恢復。 進一步地,所述皮革纖維結構包括皮革截面中的纖維形態(tài)、纖維集束、纖維糾纏、殘留毛袋。所述纖維形態(tài)是指纖維的粗細和粗細的自然不勻;所述纖維集束是指纖維集束的大小與緊密度;所述纖維糾纏是指纖維間的排列狀態(tài);所述殘留毛袋是指纖維糾纏排列密集區(qū)所圍出的囊袋狀區(qū)域。本發(fā)明與傳統(tǒng)組織切片觀察皮革纖維形態(tài)相比,具有制樣方法簡單、快捷、操作簡便,且不需要制作組織切片和使用化學試劑對試樣進行固定、染色等優(yōu)點,可用于觀察在生產過程中各個工序的皮革組織中纖維的變化,包括浸水、浸灰、浸酸、軟化、鞣制、中和、力口月旨、復鞣、填充、染色、振軟、摔軟、真空干燥等加工前后的纖維變化,也可用于皮革成品中的材質快速檢測。本發(fā)明有益效果在于①與傳統(tǒng)組織切片觀察皮革纖維形態(tài)相比具有制樣快捷、操作簡便,且不需要制作組織切片和使用化學試劑對試樣進行固定、染色,大大提高了制樣的效率及皮革鑒別準確率僅用一臺超景深三維視頻顯微鏡,就可以獲得放大倍數(shù)適當,縱向深度合成的三維圖像或平面拼接的大視野清晰圖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圖I是應用本發(fā)明得到的牛皮成品革拼接顯微圖;圖2是應用本發(fā)明得到的牛皮成品革深度合成前的顯微圖;圖3是應用本發(fā)明得到的牛皮成品革深度合成后的顯微圖;圖4是應用本發(fā)明得到的牛皮成品革截面三維纖維效果圖;圖5是應用本發(fā)明得到的顯微圖與組織切片圖的對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實施例,見圖I至圖5所示—種皮革纖維結構的簡易鑒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I)將牛成品革原樣鋪平,在標準大氣條件下進行48小時的預調節(jié);(2)在制樣臺上,用夾持器將預調節(jié)后的皮革原樣兩端夾持住,并使其在低張力下自然伸直,再用裁樣機迅速將皮革原樣截斷,將預調節(jié)后的皮革樣品制作成截面試樣,并在標準大氣條件下靜置I 3小時,直到截面試樣的切口處形變恢復;(3)將靜置后的截面試樣截面向上固定到試樣夾上,然后放入放大倍數(shù)能在I 1000倍之間無級調節(jié),且能進行縱向深度合成與橫向平面合成的超景深三維視頻顯微鏡進行顯像,拍攝顯微圖像;(4)根據(jù)顯微圖像顯示的皮革微觀特征鑒別皮革截面中的纖維形態(tài)、纖維集束、纖維糾纏、殘留毛袋。 從牛皮成品革的拼接顯微圖(圖I)、深度合成前后的樣品顯微對比圖,(圖2、圖3)、截面三維顯微效果圖(圖4)都清楚地觀察到牛皮成品革的截面纖維結構,能夠有效地鑒別其纖維形態(tài)、纖維集束、纖維糾纏、殘留毛袋。與組織切片圖(圖5)相比,應用本發(fā)明獲得的顯微圖皮革纖維變形小、邊緣輪廓與內部特征更為清晰,更能準確地反映皮革組織結構特征。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發(fā)明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方法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改,均包括于本發(fā)明專利申請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皮革纖維結構的簡易鑒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將皮革原樣鋪平,在大氣條件下進行預調節(jié); (2)通過截面制樣,將預調節(jié)后的皮革樣品制作成截面試樣,并在大氣條件下靜置; (2)將靜置后的截面試樣放入超景深三維視頻顯微鏡進行顯像,拍攝顯微圖像; (3)根據(jù)顯微圖像顯示的皮革截面微觀特征鑒別皮革纖維結構。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皮革纖維結構的簡易鑒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氣條件為標準大氣條件,預調節(jié)時間為48小時。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皮革纖維結構的簡易鑒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景深三維視頻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能在I 1000倍之間無級調節(jié),能進行縱向深度合成與橫向平面合成。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皮革纖維結構的簡易鑒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截面制樣是在制樣臺上,用夾持器將預調節(jié)后的皮革原樣兩端夾持住,并使其在低張力下自然伸直,再用裁樣機迅速將皮革原樣截斷。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皮革纖維結構的簡易鑒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靜置時間為I 3小時。
6.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皮革纖維結構的簡易鑒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皮革纖維結構包括皮革截面中的纖維形態(tài)、纖維集束、纖維糾纏、殘留毛袋。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皮革材質的鑒定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皮革纖維結構的簡易鑒別方法,包括將皮革原樣鋪平,在大氣條件下進行48小時的預調節(jié);通過截面制樣,將預調節(jié)后的皮革樣品制作成截面試樣,并在大氣條件下靜置;將靜置后的截面試樣放入超景深三維視頻顯微鏡進行顯像,拍攝顯微圖像;根據(jù)顯微圖像顯示的皮革截面微觀特征鑒別皮革纖維結構。本發(fā)明的皮革纖維結構的簡易鑒別方法,可免除傳統(tǒng)組織切片過程中切片超薄、染色等繁瑣過程,具有制樣簡單,皮革纖維變形小,邊緣輪廓與內部特征清晰,能準確反映皮革組織結構等優(yōu)點。
文檔編號G01N21/84GK102809563SQ20121028824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8月14日
發(fā)明者孫世彧, 陳宗良, 鄧成亮, 李石欣, 黃曉鋼, 段曉霞, 李漢彬 申請人:廣州市質量監(jiān)督檢測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