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積塵檢測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積塵檢測裝置,是一種電子裝置,是一種檢測長期使用的電子設備內部灰塵積聚狀況的裝置。
背景技術:
在通常環(huán)境中工作的電子設備內部,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在線路板和元件表面會產生積塵。積塵數(shù)量的增加會影響元件的散熱,使電子設備的工作不正常,例如使工業(yè)電子檢測儀器的檢測精度會下降,電腦不能正常啟動?;覊m積聚過多,甚至會燒毀電子設備。這些現(xiàn)象在灰塵較多的工業(yè)場合尤其明顯。傳統(tǒng)的解決方式是,定時派專人打開電子設備進行清理,以防止積塵過多。這種方式基本是原始的,沒有確定的標準,多長時間應該清理,完全靠經驗。清理的時間間隔太長,灰塵積聚太多已經影響了設備的使用,間隔太短浪費人力物力?,F(xiàn)代工業(yè)場合,有大量的電子設備,積塵的問題不容忽視。
發(fā)明內容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積塵檢測裝置。所述的裝置安裝在電子設備的機箱內部,通過光電檢測的方式實時監(jiān)測電子設備機箱內部積塵的狀況,積塵過多則進行告警,以保證電子設備的正常工作。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積塵檢測裝置,包括安裝在電子設備機箱內部的片狀的透光幕,所述透光幕的平面的一側設有標準光源,所述透光幕的平面的另一側設有光電傳感器,所述的光電傳感器與報警電路連接。本實用新型產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在電子設備的機箱內部設置一塊透光幕,用光電檢測的方式監(jiān)測透光幕上的積塵,積塵聚集后,遮擋光電傳感器所能接受到的光線,當積塵厚度達到一定程度,光電傳感器接收不到足夠的光線,則通過報警電路報警,告知技術人員應當進行機箱的積塵清理。為排除外界光線不穩(wěn)定的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專門的光源,作為標準光源,使光電傳感器對積塵的厚度有確定的感知能力,并形成積塵厚度的標準,從而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完全憑經驗清理電子設備機箱內部積塵的問題,保證了電子設備的安全運行。
以下結合附圖
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所述裝置的原理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所述裝置的報警電路原理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五所述裝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0011]本實施例是一種積塵檢測裝置,原理如圖I所示。本實施例包括安裝在電子設備機箱內部的片狀的透光幕2,所述透光幕的平面的一側設有標準光源1,所述透光幕的平面的另一側設有光電傳感器3,所述的光電傳感器與報警電路連接。本實施例所述的片狀的透光幕可以是玻璃,也可以是亞克力之類的高分子透明材料?;蛘卟捎眉徔椘罚嚲o為一個平面,并具有一定的透光作用,同樣可以起到相同的效果。用紡織品還有一個好處在于,控制紡織品經緯線之間的間距,形成一定的粉塵過濾目度,對一定顆粒的粉塵進行檢測。透光幕為接收積塵通常水平放置,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也可以傾斜放置,甚至垂直放置,以檢測垂直面上積塵的狀況。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甚至不需要透光幕,例如在電腦機箱的通氣孔上,CPU風扇的散熱片上,經常有積塵出現(xiàn),僅僅使用標準光源和光電傳感器,也可以對這些積塵進行監(jiān)測。本實施例所述的標準光源當然是電光源,最好是波長狹窄的單色光源,可以使用燈泡、氖泡、發(fā)光二極管。這里所述的燈泡特指白熾燈。如果只要求粗略檢測積塵,可以使 用燈泡和氖泡。燈泡和氖泡的光色色譜較寬,作為標準光源,在接收上容易受到干擾。如果要求精確的積塵測量,這需要使用光色比較單一的發(fā)光二極管。由于是標準光源,光源的亮度有一定要求,應當能夠達到長期保持亮度一致,這樣才能使檢測有效。所述的光電傳感器可以使用光敏電阻、光敏二極管或光電池。檢測精度要求較低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光敏電阻或光敏二極管,檢測精度要求較高的情況下使用光電池或光敏二極管。所述的報警電路使用標準分立元件的開關電路加放大電路,如圖2所示,圖2中的K為繼電器,Rg為光敏電阻,VTl為開關管,VT2為放大管,當標準光源照度下降到設置值時由于光敏電阻阻值上升激發(fā)VTl導通,VT2的激勵電流使繼電器工作,常開觸點閉合,引起報警,繼電器觸點可以連接蜂鳴器、指示燈或者并接進所在電子設備的報警回路,提示技術人員對電子設備進行除塵清理工作。報警電路也可以使用標準的集成電路采集芯片,將光電池或光敏二極管所采集的模擬信號變?yōu)閿?shù)字信號,通過計算機進行處理。本實施例所述的裝置可以制作為一個小盒子,盒子的上表面設置透光幕,透光幕上設置一個發(fā)光二極管,盒子中設置光敏二極管和報警電路,盒子帶有數(shù)據(jù)線和電源線,將電源線與電腦的電源連接,數(shù)據(jù)線與電腦的USB之類的接口連接,在電腦中設置一個簡單的程序,通過對報警電路所發(fā)出的信號進行處理,并在電腦屏幕中顯示電腦機箱中的積塵情況,提示技術人員進行電腦機箱內部的積塵清理。本實施例所述的裝置還可以通過濾鏡和調制解調器排除自然光和其他光源的干擾,以便應用在露天或有其他光源干擾的情況下。調制器就是將供給發(fā)光二極管或燈泡的電流、電壓以特定的頻率震蕩,在光電池或者光敏二極管接收到的光線變?yōu)殡娦盘柡螅ㄟ^解調器將其中的特定的震蕩頻率的電壓和電流解析出來,以此排出其他光線的干擾。設置濾鏡同樣為了排除外部光線的干擾。用窄帶的發(fā)光二極管發(fā)出特定波長的光線作為標準光源,利用濾鏡過濾掉其他雜色光,至允許標準光源的光線透過。通過濾鏡和調制解調器的作用,可以排除多種干擾,實現(xiàn)非常精確的測量。因此,使用濾鏡和調制解調器積塵檢測裝置,可以應用在高精度的積塵測量中。本實施例所述的裝置通過應用濾鏡和調制解調器,以及高精度的光電池和高精度的采集電路芯片,可以成為一種對積塵進行有效評估的專用傳感器。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是實施例一的改進,是實施例一關于透光幕的細化。本實施例所述的透光幕是編織物或硬質透明材料中的一種。本實施例所述的透光幕為編織物時需要繃緊為平面。硬質透明材料可以是玻璃或者有機玻璃,也可以是透明的其他高分子材料。實施例三本實施例是實施例一的改進,是實施例一關于光源的細化。本實施例所述的光源是燈泡、發(fā)光二極管、氖泡中的一種。燈泡的亮度經較長時間就會變得暗淡,因此在采集電路上應當考慮這個變化,而 氖泡和發(fā)光二極管則亮度衰減的較小,只有在精確測量的要求下,才需要進行調整。實施例四本實施例是上述實施例的細化,是上述實施例關于光電傳感器的細化。本實施例所述的光電傳感器是光敏電阻、光敏二極管或光電池中的一種。實施例五本實施例是實施例四的改進,是實施例四關于光源的細化,如圖3所述。本實施例所述的光源是帶有調制器的發(fā)光二極管,所述光電傳感器是帶有單通濾鏡302的光電池或發(fā)光二極管301,所述的報警電路包括采集器、解調器和模數(shù)轉換器。本實施例是一種高精度檢測積塵的傳感裝置,可以連接到計算機的接口上,其輸出的信號在計算機中進行處理,成為積塵檢測的數(shù)據(jù)。如圖3所示,報警電路包括發(fā)光二極管發(fā)出波長帶寬很窄的單色光。調制器對供給發(fā)光二極管的電壓和電流產生一定頻率的調制,例如,產生100赫茲的方波調制。光線透過透光幕達到光敏二極管前面的單通濾鏡,單通濾鏡濾除除發(fā)光二極管所發(fā)出的光以外的其他雜色光。光電池或發(fā)光二極管所接收的只是發(fā)光二極管所發(fā)出的光,但還有其他外界的光,通過與采集電路連接的解調器將帶有100赫茲方波的光信號分離出來,再通過模數(shù)轉換,將模擬信號變?yōu)閿?shù)字,以此排除了雜色光的干擾。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布置方案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比如透光幕的放置方向、報警器的形式等)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積塵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在電子設備機箱內部的片狀的透光幕,所述透光幕的平面的一側設有光源,所述透光幕的平面的另一側設有光電傳感器,所述的光電傳感器與報警電路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光幕是編織物或硬質透明材料中的一種。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是燈泡、發(fā)光二極管或氖泡中的一種。
4.根據(jù)權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電傳感器是光敏電阻、光敏二極管或光電池中的一種。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是帶有調制器的發(fā)光二極管,所述光電傳感器是帶有單通濾鏡的光電池或發(fā)光二極管,所述的報警電路包括采集器、解調器和模數(shù)轉換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積塵檢測裝置,包括安裝在電子設備機箱內部的片狀的透光幕,所述透光幕的平面的一側設有標準光源,所述透光幕的平面的另一側設有光電傳感器,所述的光電傳感器與報警電路連接。本實用新型在電子設備的機箱內部設置一塊透光幕,用光電檢測的方式監(jiān)測透光幕上的積塵,積塵聚集后,遮擋光電傳感器所能接受到的光線,當積塵厚度達到一定程度,光電傳感器接收不到足夠的光線,則通過報警電路報警。為排除外界光線不穩(wěn)定的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了標準光源,使光電傳感器對積塵的厚度有確定的感知能力,并形成積塵厚度的標準,從而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完全憑經驗清理電子設備機箱內部積塵的問題,保證了電子設備的安全運行。
文檔編號G01B11/06GK202471015SQ20122007304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3月1日
發(fā)明者王效俊 申請人:北京建龍重工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