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行程機構(gòu)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行程機構(gòu),屬于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線測試ICT (In-Circuit Test)是通過對在線元器件的電性能及電氣連接進行測試來檢查生產(chǎn)制造缺陷及元器件不良的一種標準測試手段,具有操作簡單、快捷迅速、故障定位準確等特點。ICT測試時,需要對一塊電路板中的眾多器件、連接線路進行測試,通常需要多塊單行程的針板。若在同一塊針板上設置長度不同的探針,先由長探針與要測試的部分線路或器件接觸并進行測試,然后由短探針與要測試的另一部分線路或器件接觸進行測試,則不易控制針板的運動行程,若運動行程不精確,則在長探針測試時,短探針也可能 與線路或器件接觸,影響測試準確性。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雙行程機構(gòu),可以精確的控制行程中途的停止位置,為ICT測試提供雙行程,使同一塊針板上長度不同的兩種探針可以分別測試,不影響測試準確性。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雙行程機構(gòu),其特征是,包含垂直設置的上模塊和下模塊,其中一個模塊可以在垂直方向上相對另一個模塊運動;所述上模塊包括一平面座和一端與所述平面座鉸接可擺動的垂直的擺動塊,所述擺動塊另一端設置一垂直于所述擺動塊平面的滾軸,位于所述鉸接軸兩側(cè)的所述擺動塊與所述平面座之間分別設置一彈簧;所述下模塊中包括一固定座、安裝于固定座其中一面上且平行的兩個側(cè)板,兩個側(cè)板形成一夾持空間;夾持空間中,每個側(cè)板上固定一定位塊,兩個定位塊之間形成一可容納上模塊中垂直的擺動塊的空間;所述定位塊的周向包含三個依次相交的面,位于上面的上斜面和位于下面的凹弧面、下斜面,其中,凹弧面可以將沿所述上斜面最高處運動至最低處并滑進該凹弧面中的所述上模塊中的滾軸卡住。還包含彈簧片,所述彈簧片一端抵靠在所述定位塊的上斜面最高處與所述下斜面相交的棱上,所述彈簧片的另一端鉸接在一所述夾持空間中的側(cè)板上或設置于側(cè)板上的一固定塊上。所述定位塊與所述固定塊之間有可容納上模塊上的滾軸通過的空間。所述上斜面最高處的邊與所述下斜面的一邊相交,所述下斜面的另一邊與所述凹弧面的一邊相交,所述凹弧面的另一邊與所述上斜面最低處的邊相交。所述兩個側(cè)板相對的其中一個面上設置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內(nèi)設置一可轉(zhuǎn)動的擋片,所述擋片轉(zhuǎn)動時可停留在兩個極限位置,第一極限位置為卡在該側(cè)板上設置的所述定位塊的凹弧面的另一邊與所述上斜面最低處的邊相交處;第二極限位置為完全進入該側(cè)板的所述凹槽內(nèi)。所述擋片與一穿過所述固定座的轉(zhuǎn)動軸一端連接,由所述轉(zhuǎn)動軸的轉(zhuǎn)動帶動所述擋片轉(zhuǎn)動。所述軸動軸另一端與一手柄連接,所述手柄設置在所述固定座的與所述側(cè)板相異的另一面。在設置所述手柄的所述固定座的面上還設置有兩個限位塊,所述限位塊用于限制所述手柄的轉(zhuǎn)動范圍。所述彈簧為壓縮彈簧。所述滾軸的長度不大于所述兩個側(cè)板間的距離,可容納于所述夾持空間中,且所 述滾軸的長度不小于所述兩個定位塊間的距離。本實用新型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雙行程機構(gòu),通過將上模塊上的滾軸卡入下模塊定位塊中的凹弧面中,可以精確的控制行程中途的停止位置,為ICT測試提供雙行程,使同一塊針板上長度不同的兩種探針可以分別測試,不影響測試準確性。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雙行程機構(gòu)中下模塊示意圖;圖2是圖I的分解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雙行程機構(gòu)中上模塊示意圖;圖4是圖3的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如圖I-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雙行程機構(gòu)中包括下模塊I和上模塊2,工作時,下模塊I與上模塊2垂直設置,一個位于下方,一個倒置后位于上方。針板上包含長探針和短探針,針板與用于支撐待測的電路板的平臺分別與上模塊2、下模塊I連接。本實用新型的雙行程機構(gòu)可以在單行程和雙行程之間切換,當選擇雙行程運行時,運行過程中提供一個中途停止位,使行程分為第一段行程和第二段行程,在中途停止位停止運行時,由長探針與要測試的部分線路或器件接觸并進行測試,測試結(jié)束后繼續(xù)第二段行程,在第二段行程結(jié)束時使短探針與要測試的另一部分線路或器件接觸,進行測試。本實施例為便于說明均以兩個模塊正置時的示意圖進行結(jié)構(gòu)描述。如圖3、圖4所示,上模塊2中包括一平面座21和一與平面座21垂直的擺動塊22,擺動塊22的兩端分別設置一凸耳221,凸耳221上設置一通孔222。其中一個凸耳221a置于平面座21上的凹槽211內(nèi),并由一穿過該凸耳221a的銷軸23連接至擺動塊22上,另一個凸耳221b中設置一垂直穿過擺動塊22的滾軸24,滾軸24穿過該凸耳221b后,位于擺動塊22兩側(cè)的滾軸24長度相等。以連接兩個凸耳221上的通孔222中心的直線為對稱軸,在擺動塊22上還對稱的設置有兩個垂直于平面座21的長孔224,長孔224內(nèi)設置一抵靠于平面座21上壓縮的彈簧25。該長孔224可以為盲孔,也可以為通孔,本實施例中通孔,若為通孔,則在通孔上部設置一防止彈簧25彈出的擋軸26,如與通孔上部螺紋連接的螺釘。如圖I、圖2所示,下模塊I中包括一固定座11、安裝于固定座11上面且平行的兩個側(cè)板12,兩個側(cè)板12形成一夾持空間13 ;夾持空間13中,每個側(cè)板12上固定一定位塊14,兩個定位塊14之間形成一可容納上模塊2中垂直的擺動塊22的空間。定位塊14的周向包含三個面,位于上面的上斜面141和位于下面的凹弧面142、下斜面143,形成一近似三角形的塊,上斜面141最高處的邊與下斜面143的一邊相交,下斜面143的另一邊與凹弧面142的一邊相交,凹弧面142的另一邊與上斜面141最低處的邊相交;其中,凹弧面142可以將進入其中的上模塊2中的滾軸24卡住,上模塊2中的滾軸24卡在凹弧面142時,為中途停止位。彈簧片15的一端151抵靠在定位塊14的上斜面141最高處與下斜面143相交的棱上,彈簧片15的另一端152鉸接在一固定塊16上,無外力作用下,彈簧片15緊密貼合在定位塊14上,外力推開彈簧片15再撤掉外力后,彈簧片15自動復位。固定塊16固定于固定座11上或固定于側(cè)板12上。定位塊14與固定塊16之間有可容納上模塊2上的滾軸24通過的空間。一手柄17設置在固定座11的下面,手柄17與轉(zhuǎn)動軸18 —端連接,軸動 軸18穿過固定座11后,其另一端與一擋片19連接,擋片19位于其中一個側(cè)板12上所設置的凹槽121中。通過扳動手柄17,可以使擋片19隨之轉(zhuǎn)動,擋片19轉(zhuǎn)動時可停留在兩個極限位置,第一位置為卡在該側(cè)板12上設置的定位塊14的凹弧面142靠近上斜面141處,擋住上模塊2中的滾軸24,使其無法進入凹弧面142中被卡住,即擋片19處于第一位置時,本實用新型的機構(gòu)此時單行程模式運行,只提供一段行程;第二位置為完全轉(zhuǎn)入側(cè)板12的凹槽121內(nèi),擋片19對滾軸24運動無影響,本實用新型的機構(gòu)此時雙行程模式運行,可提供兩段行程,中途包含一中途停止位。固定座11的下面還設置有限制手柄17轉(zhuǎn)動范圍的兩個限位塊,使手柄17扳動時擋片19在兩個極限位置之間旋轉(zhuǎn)。由銷軸23的作用,擺動塊22始終與平面座21連接,并在兩個彈簧25作用下,擺動塊22可以以銷軸23為中心進行擺動。當擺動塊22上的滾軸24受力時,由兩個彈簧25的作用,也可以使擺動塊22繞銷軸23進行擺動。工作時,將下模塊I或上模塊2中的其中之一倒置地設置于上方,本實施例中僅以上模塊2設置于下模塊I上方為例,上模塊2與下模塊I垂直設置,且使?jié)L軸24位于定位塊14上斜面141的最高處的垂直方向上,上模塊2僅在垂直方向運動,水平方向無運動。本實用新型的雙行程機構(gòu)以雙行程模式運行,此時,扳動手柄17,使擋片19位于第二位置,即完全轉(zhuǎn)入側(cè)板12的凹槽121內(nèi)。當上模塊2向下模塊I方向即向下方逐漸運動時,首先,上模塊2中擺動塊22上的滾軸24兩端分別與下模塊I兩個定位塊14的上斜面141接觸,上模塊2繼續(xù)向下運動,受上斜面141的阻礙,滾軸24將沿上斜面141從最高處向最低處移動,上模塊2中兩個彈簧25 —個受壓力,另一個受拉力,擺動塊22擺動。上模塊2繼續(xù)向下運動,滾軸24無擋片19的阻擋,將從上斜面141的最低處繞到定位塊14的凹弧面142,由凹弧面142將進入其中的滾軸24卡住,此時為中途停止位,用于測試的較長的探針與一部分待測線路或器件接觸進行測試。測試結(jié)束后,上模塊2繼續(xù)向下運動,直至第二行程結(jié)束停止運行,此時,由較短的探針與另一部分待測線路或器件接觸進行測試。這個過程中,擺動塊22受彈簧25的作用,使?jié)L軸24有回復原位的趨勢,因此,當受拉的彈簧25克服滾軸24與凹弧面142間的摩擦力,將拉動擺動塊22回復原位,滾軸24將從凹弧面142中脫離,沿下斜面143運動并碰觸彈簧片15,推開彈簧片15后回復到上斜面141的最高處位置,彈簧片15隨即自動復位,繼續(xù)卡在定位塊14上。第二行程結(jié)束后,上模塊2回復到初始位置,重復上述過程,進行下一輪測試。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 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形,這些改進和變形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雙行程機構(gòu),其特征是,包含垂直設置的上模塊和下模塊,其中一個模塊可以在垂直方向上相對另一個模塊運動; 所述上模塊包括一平面座和一端與所述平面座鉸接可擺動的垂直的擺動塊,所述擺動塊另一端設置一垂直于所述擺動塊平面的滾軸,位于所述鉸接軸兩側(cè)的所述擺動塊與所述平面座之間分別設置一彈簧; 所述下模塊中包括一固定座、安裝于固定座其中一面上且平行的兩個側(cè)板,兩個側(cè)板形成一夾持空間;夾持空間中,每個側(cè)板上固定一定位塊,兩個定位塊之間形成一可容納上模塊中垂直的擺動塊的空間; 所述定位塊的周向包含三個依次相交的面,位于上面的上斜面和位于下面的凹弧面、下斜面,其中,凹弧面可以將沿所述上斜面最高處運動至最低處并滑進該凹弧面中的所述上模塊中的滾軸卡住。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雙行程機構(gòu),其特征是,還包含彈簧片,所述彈簧片一端抵靠在所述定位塊的上斜面最高處與所述下斜面相交的棱上,所述彈簧片的另一端鉸接在一所述夾持空間中的側(cè)板上或設置于側(cè)板上的一固定塊上。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雙行程機構(gòu),其特征是,所述定位塊與所述固定塊之間有可容納上模塊上的滾軸通過的空間。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雙行程機構(gòu),其特征是,所述上斜面最高處的邊與所述下斜面的一邊相交,所述下斜面的另一邊與所述凹弧面的一邊相交,所述凹弧面的另一邊與所述上斜面最低處的邊相交。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雙行程機構(gòu),其特征是,所述兩個側(cè)板相對的其中一個面上設置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內(nèi)設置一可轉(zhuǎn)動的擋片,所述擋片轉(zhuǎn)動時可停留在兩個極限位置,第一極限位置為卡在該側(cè)板上設置的所述定位塊的凹弧面的另一邊與所述上斜面最低處的邊相交處;第二極限位置為完全進入該側(cè)板的所述凹槽內(nèi)。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雙行程機構(gòu),其特征是,所述擋片與一穿過所述固定座的轉(zhuǎn)動軸一端連接,由所述轉(zhuǎn)動軸的轉(zhuǎn)動帶動所述擋片轉(zhuǎn)動。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雙行程機構(gòu),其特征是,所述軸動軸另一端與一手柄連接,所述手柄設置在所述固定座的與所述側(cè)板相異的另一面。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雙行程機構(gòu),其特征是,在設置所述手柄的所述固定座的面上還設置有兩個限位塊,所述限位塊用于限制所述手柄的轉(zhuǎn)動范圍。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雙行程機構(gòu),其特征是,所述彈簧為壓縮彈簧。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雙行程機構(gòu),其特征是,所述滾軸的長度不大于所述兩個側(cè)板間的距離,可容納于所述夾持空間中,且所述滾軸的長度不小于所述兩個定位塊間的距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行程機構(gòu),包含垂直設置的上模塊和下模塊;上模塊包括平面座和與平面座鉸接可擺動的擺動塊,擺動塊另一端設置一滾軸,位于鉸接軸兩側(cè)的擺動塊與平面座之間分別設置一彈簧;下模塊中包括固定座、安裝于固定座上且平行的兩個側(cè)板,每個側(cè)板上固定一定位塊,兩個定位塊之間形成一可容納擺動塊的空間;定位塊的周向包含三個依次相交的面,位于上面的上斜面和位于下面的凹弧面、下斜面,其中,凹弧面可以將沿上斜面滑進該凹弧面中的滾軸卡住。通過將上模塊上的滾軸卡入定位塊中的凹弧面中,可以精確的控制行程中途的停止位置,為ICT測試提供雙行程,使同一塊針板上長度不同的兩種探針可以分別測試,不影響測試準確性。
文檔編號G01R1/067GK202649257SQ20122025759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4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6月4日
發(fā)明者陳艷飛 申請人:昆山邁致治具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