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本運送裝置、標本檢查系統(tǒng)及標本運送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力求結構簡單化、小型化的標本運送裝置。解決方法:一種將標本板運送到對涂抹有試樣的標本板進行拍攝的標本攝像裝置的標本運送裝置。其具有收放標本板的標本收放部件、在將標本板收放在標本收放部件的狀態(tài)下將所述標本收放部件運送到所述標本攝像裝置的移動構件。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具有標本攝像裝置和標本運送裝置的標本檢查系統(tǒng)和一種將標本板運送到標本攝像裝置的標本運送方法。
【專利說明】標本運送裝置、標本檢查系統(tǒng)及標本運送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標本運送裝置、標本檢查系統(tǒng)及標本運送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日本公開專利申請(Japanese Laid-Open Patent Application)N0.2007-101199中公開了一種標本攝像裝置,該標本攝像裝置用照相機拍攝將血液等試樣涂在載玻片上而制成的標本板(plate,下同)(以下也簡稱為“標本”)。
[0003]所述標本板由涂片標本制備裝置制作,所制作的標本板供應給標本攝像裝置。此時,載玻片很脆弱,對其進行的操作會很不方便,因此,這種載玻片插入合成樹脂制成的盒內,并在此狀態(tài)下由涂片標本制備裝置提供出來,將此盒運至標本攝像裝置的標本收入部件。
[0004]然而,所述盒比載玻片大,形狀也復雜。而幾乎所有涂片標本制備裝置的盒出口和標本攝像裝置的標本收入部件不僅在水平方向有間隙,在上下方向也都有間隙。因此,用于夾持盒并將盒送到標本攝像裝置的一定位置的運送構件趨于大型化和復雜化。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的范圍只由后附權利要求所規(guī)定,在任何程度上都不受這一節(jié)
【發(fā)明內容】
的陳述所限。
[0006]本發(fā)明提供:
Cl) 一種將標本板運送至標本攝像裝置的標本運送裝置,其中:所述標本運送裝置具有:收放標本板的標本收放部件、從盒中取出標本板并將其收放在標本收放部件的標本抓持部件、以及移動構件,其中該移動構件在標本板收放在所述標本收放部件的狀態(tài)下將所述標本收放部件移到用于將標本板傳遞至所述標本攝像裝置的傳遞位置。
[0007](2)根據(I)所述的標本運送裝置,其中:所述移動構件支撐所述標本收放部件,使得所述標本收放部件中收放的標本板在向所述標本攝像裝置傳遞標本板的傳遞位置上實際處于水平狀態(tài)。
[0008](3)根據(I)所述的標本運送裝置,其中:所述標本收放部件能夠收放復數個標本板。
[0009](4)根據(I)所述的標本運送裝置,其中:所述標本收放部件具有收放所述標本攝像裝置拍攝前的標本板的第一標本收放部件、以及收放所述標本攝像裝置拍攝后的標本板的第二標本收放部件。
[0010](5)根據(4)所述的標本運送裝置,其中:所述標本收放部件在所述傳遞位置使所述第一標本收放部件中收放的標本板和所述第二標本收放部件中收放的標本板彼此處于
同一平面。
[0011](6)根據(4)所述的標本運送裝置,其中:在所述傳遞位置從所述標本攝像裝置中接受所述標本攝像裝置拍攝后的標本板。[0012](7)根據(4)所述的標本運送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標本收放部件和第二標本收放部件一體化設置。
[0013](8)根據(I)所述的標本運送裝置,其中:所述標本收放部件能夠在所述標本抓持部件接受標本板的接受位置和所述傳遞位置之間往返移動。
[0014](9)根據(8)所述的標本運送裝置,其中:所述移動構件在所述標本收放部件往返移動時支撐所述標本收放部件,并使得所述標本收放部件內收放的標本板實際上保持水平。
[0015](10)根據(I)所述的標本運送裝置,其中:所述移動構件在接受所述標本抓持部件的標本板的接受位置支撐所述標本收放部件,并使得所述標本收放部件的標本收放開口向上。
[0016](11)根據(I)所述的標本運送裝置,其中:在從所述標本抓持部件接受標本板的接受位置的所述標本收放部件的下方配備有用于接受來自標本板的油的接油器。
[0017](12) 一種具有標本攝像裝置和標本運送裝置的標本檢查系統(tǒng),其中:所述標本運送裝置具有收放標本板的標本收放部件、從盒中取出標本板并將其收放在標本收放部件的標本抓持部件、以及移動構件,該移動構件在標本板收放在所述標本收放部件的狀態(tài)下將所述標本收放部件移送到用于將標本板傳遞至所述標本攝像裝置的傳遞位置。
[0018](13)根據(12)所述的標本檢查系統(tǒng),其中:所述標本收放部件能夠收放復數個標本板。
[0019](14)根據(13)所述的標本檢查系統(tǒng),其中:所述標本收放部件具有收放所述標本攝像裝置拍攝前的標本板的第一標本收放部件、以及收放所述標本攝像裝置拍攝后的標本板的第二標本收放部件。
[0020](15) 一種將標本板運送到標本攝像裝置的標本運送方法,其具有以下步驟:從盒中取出標本板的步驟、將取出的標本板收放在標本收放部件的步驟、在標本板收放在所述標本收放部件的狀態(tài)下將所述標本收放部件運至所述標本攝像裝置的步驟、以及將標本板從所述標本收放部件傳遞到所述標本攝像裝置的步驟。
[0021](16)根據(15)所述的標本運送方法,其中:所述標本運送方法還包括所述標本收放部件從所述標本攝像裝置接受標本板的步驟。
[0022](17)根據(15)所述的標本運送方法,其中:在傳遞標本板的步驟中,所述標本收放部件中收放的標本板在向所述標本攝像裝置傳遞標本板的傳遞位置實際保持水平狀態(tài)。
[0023](18)根據(15)所述的標本運送方法,其中:在將取出的標本板收放于標本收放部件的步驟中,支撐標本板,并使得所述標本收放部件中收放的標本板實際上處于垂直狀態(tài)。
[0024](19)根據(15)所述的標本運送方法,其中:所述標本收放部件中收放復數個標本板。
[0025](20)根據(19)所述的標本運送方法,其中:在所述傳遞位置傳遞要進行拍攝的標本板并接受已完成拍攝的標本板。
[0026]根據上述(I)所述結構,將標本板本身運到標本攝像裝置,而非將收放標本板的盒運到標本攝像裝置,因此,與運送形狀復雜且龐大的盒相比,這里能夠簡化縮小運送裝置的結構。
[0027]另如上述(2)的結構所示,所述移動構件只需支撐所述標本收放部件,并使所述標本收放部件中收放的標本板在向所述標本攝像裝置傳遞標本板的傳遞位置實際上處于水平狀態(tài)。以此能夠輕松地向標本攝像裝置傳遞標本板。
[0028]根據上述(3)所述結構能夠高效地運送標本板。
[0029]如上述(4)的結構所述,所述標本收放部件最好具有收放所述標本攝像裝置拍攝前的標本板的第一標本收放部件、以及收放所述標本攝像裝置拍攝后的標本板的第二標本收放部件。以此能夠高效地向標本攝像裝置傳遞拍攝前和拍攝后的標本板。
[0030]如上述(5)的結構所述,在向標本攝像裝置傳遞標本板的傳遞位置,所述第一標本收放部件中收放的標本板與所述第二標本收放部件收放的標本板彼此處于同一平面上即可。以此能夠使所收放的標本板高度一致,能夠使標本攝像裝置的運送部件傳遞拍攝前和拍攝后標本板的聞度固定。
[0031]根據上述(6)的結構所述,能夠在同一位置傳遞標本攝像裝置拍攝前的標本板、并接受標本攝像裝置拍攝后的標本板,因此能夠提高運送效率。
[0032]如上述(7)的結構所述,所述第一標本收放部件和第二標本收放部件中形成一體。如此能夠使運送裝置的結構更加簡化和小型化。
[0033]如上述(8)的結構所述,最好所述標本收放部件能夠在從所述標本抓持部件接受標本板的接受位置和向標本攝像裝置傳遞標本板的傳遞位置之間往返移動。
[0034]另外,如上述(9)的結構所述,所述移動構件支撐所述標本收放部件,并使得所述標本收放部件內收放的標本板在所述標本收放部件往返移動時實際上保持水平。如此能夠更加高效地運送標本板。
[0035]如上述(10)的結構所述,所述移動構件支撐所述標本收放部件,并使所述標本收放部件的標本收放開口在從所述標本抓持部件接受標本板的接受位置朝向上方。以此能夠用共用的夾持部件從盒中取出標本板、從架取出已拍攝的標本板,從而得以簡化裝置的結構。
[0036]如上述(11)的結構所述,在從所述標本抓持部件接受標本板的接受位置的所述標本收放部件下方配備用于接受標本板的油的接油器。以此,接住從標本收放部件滴落的油等液體,能夠防止所述液體粘附到標本運送裝置內的其他零部件上。
[0037]如上述(12)的結構所述,將標本板本身運到標本攝像裝置,而非將收放標本板的盒運到標本攝像裝置,因此,與運送形狀復雜且龐大的盒相比,這種結構能夠簡化縮小運送裝置的結構。
[0038]根據上述(13)的結構能夠更高效地運送標本板。
[0039]根據上述(14)的結構能夠高效地向標本攝像裝置傳遞拍攝前和拍攝后的標本板。
[0040]根據上述(15)的結構所述,將標本板本身運送到標本攝像裝置,而非將收放標本板的盒運至標本攝像裝置,因此,與運送形狀復雜且龐大的盒相比,這一結構能夠簡化縮小運送裝置的結構。
[0041]根據上述(16)的結構所述,標本收放部件能夠從標本攝像裝置接受標本板。
[0042]根據上述(17)的結構所述,能夠輕松地向標本攝像裝置傳遞標本板。
[0043]如上述(18)的結構所述,能夠支撐標本板并使得標本收放部件中收放的標本板實際上處于垂直狀態(tài)。
[0044]根據上述(19)的結構能夠高效地運送標本板。[0045]根據上述(20)的結構能夠高效地向標本攝像裝置傳遞拍攝前和拍攝后標本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46]圖1為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標本檢查系統(tǒng)的整體結構圖;
圖2為標本板和盒的斜視圖;
圖3為在標本運送裝置中的盒移動構件(橫向移動部件)的作業(yè)的正視說明圖;
圖4為在標本運送裝置中的上下移動構件的概要側視圖;
圖5為說明夾持爪的開合作業(yè)的簡要底面圖;
圖6為水平移動構件的平面說明圖;
圖7為圖6的VI1-VII箭頭的截面圖;
圖8為圖6的VII1-VIII箭頭的截面圖;
圖9為水平移動構件的作業(yè)的平面說明圖;
圖10為水平移動構件的作業(yè)的平面說明圖;
圖11為架的側視圖;
圖12為架的平面圖;
圖13為架下部的正視圖;
圖14為圖12的XI1-XII箭頭的截面圖;
圖15為從側面看到的架移動構件的截面說明圖;
圖16為從正面看到的架移動構件的截面說明圖;
圖17為從正面看到的架移動構件的截面說明圖;
圖18為說明架移動構件的橫向移動部件的作業(yè)的概略平面圖;
圖19為說明架移動構件的橫向移動部件的作業(yè)的概略平面圖;
圖20為說明架移動構件的橫向移動部件的作業(yè)的概略平面圖;
圖21為架移動構件的縱向移動部件(后退狀態(tài))的側視說明圖;
圖22為架移動構件的縱向移動部件(前進狀態(tài))的側視說明圖;
圖23為說明縱向移動部件的作業(yè)的概略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7]下面參照【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
[0048][標本檢查系統(tǒng)的簡要結構]
圖1為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標本檢查系統(tǒng)I的整體結構圖。
[0049]本實施方式的標本檢查系統(tǒng)I包括標本制備裝置2、標本運送裝置3和標本攝像裝
置(標本檢查裝置)4,該系統(tǒng)是自動進行從血樣等試樣的標本制備到標本拍攝之間的一系
列作業(yè)的系統(tǒng)。
[0050]在本說明書中,圖1所示X方向為左右方向,Y方向為前后方向,Z方向為上下方
向。另外,在圖1中,下側為前側,上側為后側,標本制備裝置2配置在標本檢查系統(tǒng)I的右
側部分,標本攝像裝置4配置在左側部分,標本制備裝置2與標本攝像裝置4左右之間配置
標本運送裝置3。標本運送裝置3的一部分與標本攝像裝置4的前側重疊。在本說明書中,
表達左右方向的意思時有時會描述為“橫”,表達前后方向的意思時有時描述為“縱”。[0051]標本制備裝置2將作為試樣的血液涂抹在載玻片上,施以干燥和染色等處理,以此制備標本板10。圖2為標本板10和盒11的斜視圖。標本板10由玻璃等長方形板材構成,其中央部位涂抹試樣,形成試樣涂片部分10a。充當標本板10的縱長方向的一端的上部印有作為識別信息的試樣信息(表不試樣號、日期、受理號、姓名、試樣信息的條形碼等),由此構成了記錄部件10b。
[0052]制作的標本板10收放在盒11中并在此狀態(tài)下供應給后面的標本運送裝置3。標本制備裝置2的左側后部設有用于向標本運送裝置3供應裝有標本板10的盒11的盒供應部件2a。標本制備裝置2上的各構件部分的運行由控制部件2b控制??刂撇考?b通過通信部件2c與其他機器進行了可通信連接。
[0053]收放標本板10的盒11如圖2所示,正面看時為略呈T字形的扁平盒。盒11上端中央有用于插入標本板10的插口 11a。插入此插口 Ila的標本板10從盒11突出,并露出其上部的試樣信息。另外,盒11上部有向左右兩側突出的邊緣部分lib。
[0054]標本運送裝置3的一個功能是向相鄰的標本攝像裝置4運送從標本制備裝置2接受的標本板10(盒11)。具體而言,從盒11取出標本板10,經一定路徑將標本板10運至標本攝像裝置4。標本運送裝置3還具有下述功能:回收在標本攝像裝置4完成拍攝的標本板10并將其收放在一定的架12中。在標本運送裝置3的各構件部分(后述標本收納裝置
20、標本移動構件2廣23等)的作業(yè)由控制部件3b控制。此控制部件3b通過通信部件3c、2c與標本制備裝置2的控制部件2b連接,能夠傳輸信息,以相互協(xié)同作業(yè)。關于此標本運送裝置3待后詳述。
[0055]標本攝像裝置4將從標本運送裝置3接受的標本板10運至攝像部件4a,在此攝像部件4a進行試樣拍攝。所拍攝的圖像數據傳送至控制部件4b,在此控制部件4b進行細胞特征提取處理和識別分類處理等一定處理。所拍攝的圖像數據和分析結果能夠顯示在顯示監(jiān)視器4d上,或者是通過無圖示的打印機等進行輸出??刂撇考?b通過通信部件4c、3c與標本運送裝置3的控制部件3b連接,能夠傳輸信息以便相互協(xié)同作業(yè)。
[0056][標本運送裝置3的結構]
下面詳細說明標本運送裝置3。
[0057]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標本運送裝置3大致分為標本移動構件2廣23、以及標本收納裝置20。標本移動構件又由盒移動構件21、上下移動構件22和水平移動構件23構成。
[0058]標本收納裝置20由架移動構件24和架存放部件75構成。
[0059]標本板10被標本移動構件23運至標本攝像裝置4,并傳遞給標本攝像裝置4。在標本攝像裝置4完成拍攝的標本板10通過水平移動構件23、上下移動構件22和架移動構件24收放在架12中,然后,調整狀態(tài)使得整個架12能夠從標本運送裝置3回收。
[0060][盒移動構件21的結構]
盒移動構件21具有:接受并存放標本制備裝置2的盒供應部件2a所供應的收放標本板10的盒11的標本收入部件26、回收取出標本板10后的盒11的盒回收部件27、以及左右移動盒11的盒移動部件,也就是橫向移動部件28。
[0061]標本收入部件26能夠以前后方向排列的狀態(tài)收放多個裝有標本板10的盒11。標本收入部件26能夠容納比如90個盒11。標本收入部件26左右配備一對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傳送帶輸送機(縱向移動部件)26a。將邊緣部分Ilb (參照圖2)載在左右的傳送帶輸送機26a上,以此安放盒11,運轉此傳送帶輸送機26a來向前移動。
[0062]盒回收部件27相鄰配置在標本收入部件26左側,能夠在前后方向排列收放多個抽出標本板10后的盒11。盒回收部件27比如能夠容納與標本收入部件26相同數目的90個盒11。盒回收部件27左右配備一對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傳送帶輸送機(縱向移動部件)27a。盒11將邊緣部分llb(參照圖2)搭載在左右的傳送帶輸送機27a上,以此安放盒11,運轉此傳送帶輸送機27a來向后移動。
[0063]橫向移動部件28設置在標本收入部件26和盒回收部件27的前端。橫向移動部件28安放著在標本收入部件26前端的盒11向左右移動。在此左右移動的過程中,標本板10從盒11取出,變空后的盒11回收到盒回收部件27。
[0064]具體而言,如圖3所示,橫向移動部件28取出標本收入部件26前端的盒11并安放該盒11,向左(箭頭xl)運送(參照圖3 (a))。盒11被置于盒移動構件21前端左側的一定標本傳遞位置W。在此標本傳遞位置W,后述上下移動構件22的夾持部件31在上方(上段位置H)待命。夾持部件31向下方(箭頭zl)的中段位置M移動,夾持標本板10,然后向上方(箭頭z2)返回,從盒11抽出標本板10 (參照圖3 (b)、(c))。即,作為盒移動部件的橫向移動部件28使盒11移到與夾持部件31的上下移動路徑交叉的位置。
[0065]橫向移動部件28向右(箭頭x2)移動抽出標本板10后的盒11,并將其移到盒回收部件27的前端,將盒11傳遞到盒回收部件27的前端。然后,再在標本收入部件26前端位置接受盒11,重復上述作業(yè)。盒回收部件27通過輸送機向后移動傳遞過來的空盒11,然后等待下一次接受。橫向移動部件28從標本收入部件26取出下一個盒11,重復上述作業(yè)。
[0066]本實施方式的盒移動構件21在標本收入部件、橫向移動部件28和盒回收部件27都是在使盒11立起的狀態(tài)下移動。因此,不需要用于變換盒11姿勢狀態(tài)的復雜構件,能夠力求結構簡化。
[0067]橫向移動部件28安放盒11的方式如有:從下面支撐盒11的下面或邊緣部分Ilb的方式、用夾具等夾持盒11的方式、以及用吸盤吸住的方式等各種方式。左右移動所安放的盒11時可以采用下述構件:傳送帶輸送機和鏈條(chain)等卷掛式(wrapping)運送構件、以及液壓力缸等伸縮作業(yè)構件等。
[0068][上下移動構件22的結構]
圖4為在標本運送裝置3中的上下移動構件22的概要側視圖。
[0069]構成用于抓持標本的標本抓持部件的上下移動構件22具有夾持標本板10的夾持部件31和上下升降此夾持部件31的上下移動部件32。夾持部件31有前后一對夾持爪33和前后開合夾持爪33的開合構件34。通過前后開合夾持爪33就能夠夾持(安放)和放開標本板10。夾持部件31被上下移動構件22的支架35支撐并能夠向上下方向移動。支架35有導軌36,該導軌36向上下方向延伸,并引導夾持部件31的上下移動。
[0070]圖5為說明夾持爪33的開合作業(yè)的簡要底面圖,圖5 (a)顯示了夾持爪33閉合的狀態(tài),圖5 (b)顯示了夾持爪33打開的狀態(tài)。一個夾持爪33設有左右并排設置的兩個突起33a。另一夾持爪33在相當于兩個突起33a之間的位置設置了一個突起33b。夾持爪33憑借三個突起33a、33b在三點夾住、夾持標本板10。這些突起33a、33b為橡膠等彈性材料制成。或者一個夾持爪33的突起33a為圓錐形,另一夾持爪33的突起為正方體或長方體形狀。將突起33a做成圓錐形能夠縮小與標本板10的接觸面積,提高夾持壓力。
[0071]開合構件34具有驅動馬達37、連接在驅動馬達37的輸出軸37a的操作棒38、通過栓38a連接在操作棒38各端的一對操作部分39、以及由螺旋拉伸彈簧構成的施力部分40。驅動馬達37固定在夾持部件31的固定架41上。操作部分39分別連接一對夾持爪33,它由固定架41支撐并能夠與夾持爪33 —起前后移動。操作部分39有左右方向較長的長孔39a,此長孔39a與栓38a嚙合。施力部分40向前側的夾持爪33和操作部分39施以向后的力,向后側的夾持爪33和操作部分39施以向前的力。
[0072]因此,一對夾持爪33被施力部分40施加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的力,靠此力得以夾持標本板10。驅動馬達37轉動操作棒38,使一對夾持爪33和操作部分39向相互分離的方向移動,這樣就能打開一對夾持爪33。如此用施力部分40的力夾持標本板10,即使在夾持標本板10時驅動馬達37斷電,也能夠繼續(xù)夾持標本板10而不會掉落。
[0073]如圖4所示,上下移動部件32由上下方向延伸的傳送帶輸送機構成,此傳送帶輸送機有設在支架35的上下一對滑輪43、卷掛在兩個滑輪43上的傳送帶44、旋轉驅動一個滑輪43的驅動馬達45。傳送帶44連接有夾持部件31。能夠通過驅動馬達45旋轉傳送帶44,以此上下移動夾持部件31。上下移動部件32不限于傳送帶輸送機,也可采用鏈式運送構件或液壓力缸等伸縮作業(yè)構件等其他結構。
[0074]上下移動構件22在所述標本傳遞位置W上下移動夾持部件31夾持的標本板10,使該標本板10至少位于上段位置H、中段位置M和下段位置L三個高度位置。所述盒移動構件21配置在中段位置M,用夾持部件31夾著盒移動構件21所運送的盒11中的標本板10并移動到上段位置H,從盒11抽出所述標本板10。后述水平移動構件23配置在下段位置L,標本收納裝置20配置在中段位置M,上下移動構件22在這些移動構件23、24之間也能傳遞標本板10。
[0075]如上所述,上下移動構件22在標本傳遞位置W僅上下移動標本板10,不向前后左右移動。因此,從盒11取出標本板10、與后述水平移動構件23傳遞標本板10、以及與架移動構件24運送的架12傳遞標本板10時,都是通過標本板10的上下移動來實現。因此能夠簡化上下移動構件22的結構,同時能夠盡可能縮短處于未受保護(未被覆蓋)狀態(tài)的標本板10的移動距離(移動范圍)。
[0076][水平移動構件23的結構]
如圖1所示,水平移動構件23在標本傳遞位置W和標本攝像裝置4的標本傳遞部件4e之間左右移動標本板10。
[0077]水平移動構件23具有運送單元50,該運送單元50在標本傳遞位置W從夾持部件31接受標本板10,向標本攝像裝置4的標本傳遞部件4e (參照圖1)左移,再從標本傳遞部件4e接受拍攝完畢后的標本板10,向標本傳遞位置W右移。
[0078]圖6為水平移動構件23的運送單元50的平面圖,圖7為圖6的VI1-VII箭頭的截面圖,圖8為圖6的VII1-VIII箭頭的截面圖,也就是標本板10的定位構件的作用的說明圖。
[0079]運送單元50有基座51、運送箱52和橫向移動部件53?;?1由標本運送裝置3的裝置架支撐并能在圖1所示標本傳遞位置W和標本攝像裝置4的標本傳遞部件4e之間左右移動。橫向移動部件53由傳送帶輸送機構成,包括纏繞在左右一對滑輪54上的傳送帶55和驅動一側的滑輪54的驅動馬達56等。基座51上部設有左右一對支撐片51a,在此支撐片51a上架設了具有左右方向的軸心的支軸57。
[0080]運送箱52具有收放器具的功能,其形狀與所述標本板10相配合,能夠收放標本板10,該運送箱52具有第一壁部分58、第二壁部分59和隔斷部分60。第一壁部分58如圖7和圖8所示,彎折至截面呈U字形,其具有左右的側壁部分58a、58b和上壁部分58c。另一方面,第二壁部分59有在上壁部分58c下方與之相對的下壁部分59a。下壁部分59a左右中央處設有隔斷部分60。第一壁部分58前端設有向下彎曲的底壁部分58d。因此,運送箱52中左右排列著由第一壁部分58、第二壁部分59和隔斷部分60圍攏的、向后開放的兩個空間61、62。這些空間能夠收放標本板10。
[0081]在運送箱52中形成的收放部件61、62有收放拍攝前標本板10的第一標本收放部件61和收放拍攝后標本板10的第二標本收放部件62。由于標本板10收放在第一、第二標本收放部件61、62中,因此包括試樣涂片部分IOa在內的大部分都被運送箱52覆蓋,而印刷有試樣信息的部分(記錄部件IOb)從運送箱52突出。在此,“收放”標本板10是指只要至少覆蓋涂抹有試樣的區(qū)域即可。如此用運送箱52運送標本板10時能夠抑制塵土等臟物吸附,在標本攝像裝置4拍攝時能夠獲得清晰的圖像。另如圖6所示,在第一壁部分58的側壁部分58a、58b和上壁部分58c與底壁部分58d的交界部分形成缺口 63。此缺口 63如后所述,其功能是充當使浸油等吸附物滴落的開口。因此,在標本板豎立狀態(tài)下,缺口 63至少設置在運送箱52中的底壁部分58d的一部分中即可,以此能夠有效地使浸油等吸附物滴落。
[0082]運送箱52的第一壁部分58和第二壁部分59相連接并能在左右方向相對移動。因此,尺寸能夠如下調整:如圖8 (a)所示,第一標本收放部件61的左右寬度wl較小且第二標本收放部件62的左右寬度w2較大;還有如圖8 (b)所示,第一標本收放部件61的左右寬度較大且第二標本收放部件62的左右寬度較小。在第一、第二標本收放部件61、62的左右寬度wl、w2較小的狀態(tài)下,標本板10與左右側壁部分58a、58b和隔斷部分60間的間隙變小,標本板10左右方向的松動受限。在第一、第二標本收放部件61、62的左右寬度wl、w2較大的狀態(tài)下,標本板10與左右側壁部分58a、58b和隔斷部分60間的間隙增大,標本板10插入各收放部件61、62變得很容易。關于第一、第二標本收放部件61、62左右寬度wl、w2的調整方法待后詳述。
[0083]如圖6和圖7所示,第一壁部分58的左右側壁部分58a、58b下端設有左右延伸的腳架64。第二壁部分59的左右兩側設有向前延伸的連接臂59b。連接臂59b的前端連接在支軸57上且能夠旋轉。因此,運送箱52能夠以支軸57為中心上下(前后)轉動,通過此轉動,能夠使第一、第二標本收放部件61、62的開口變換為向后的水平姿態(tài)狀態(tài)(標準姿態(tài)狀態(tài))、以及所述開口向上的立起姿態(tài)狀態(tài)。換言之,運送箱52中能進行下述姿態(tài)狀態(tài)變更:標本板10的涂面朝向基本垂直方向的狀態(tài)(標本板實際上為水平的水平姿態(tài)狀態(tài))、以及所述涂面朝向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一種形態(tài))的狀態(tài)(立起姿態(tài)狀態(tài))。如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僅轉動收放標本板10的運送箱52即可改變標本板10的姿態(tài)狀態(tài),能夠簡化改變姿態(tài)狀態(tài)時所使用的構件。
[0084]運送單元50的運送箱52通過姿態(tài)變換構件65來改變姿態(tài)狀態(tài)。此姿態(tài)變換構件65具有插入位于標本傳遞位置W的運送單元50的運送箱52下側的操作桿65a、以及上下移動或轉動此操作桿65a的轉動構件一也就是驅動部件65b (參照圖9)。驅動部件65b可以由驅動馬達和連接部件等構成。當用驅動部件65b移動操作桿65a時,運送箱52以支軸57為支點上下移動或轉動,并成為上述水平姿態(tài)狀態(tài)和立起姿態(tài)狀態(tài)中的其中之一。另夕卜,支軸57上裝有螺旋扭轉彈簧構成的施力部分66,運送箱52通過此施力部分66被施加能使其向下轉動的方向(成為水平姿態(tài)狀態(tài)的方向)的力。如圖7所示,基座51后部設有帶磁石(吸附部分)67a的支撐部件67,運送箱52轉為水平姿態(tài)狀態(tài)后,連接在第一壁部分58上的腳架64載于支撐部件67上并被磁石67a吸住。由此,運送箱52以水平姿勢狀態(tài)被支撐,而不會因為振動等上浮。
[0085]如圖3的說明所示,上下移動構件22從盒11抽取的標本板10在被夾持部件31夾持著的狀態(tài)下放置到標本傳遞位置W的上段位置H。如圖4所示,所述標本板10被傳遞到位于標本傳遞位置W的下段位置L的運送單元50的運送箱52。此時,運送箱52由姿態(tài)變換構件65變?yōu)榱⑵鹱藨B(tài)狀態(tài),標本收放部件61、62的開口變?yōu)槌系臓顟B(tài)。標本板10隨著夾持部件31的下降而插入運送箱52的第一標本收放部件61。如此,在本實施方式中用同一夾持部件31就能夠從盒11取出標本板10、并能從架12取出拍攝后的標本板10,因此能夠簡化裝置的結構。
[0086]而且,僅上下移動夾持部件31就能從盒11取出標本板10、并能從架12放入和取出標本板10,能夠進一步簡化裝置的結構。
[0087]圖9和圖10為水平移動構件23的作業(yè)的平面概要說明圖。
[0088]如圖9所示,標本板10在標本傳遞位置W插入運送單元50的運送箱52,運送箱52由姿態(tài)變換構件65變?yōu)樗阶藨B(tài),然后,橫向移動部件53 (參照圖6)啟動,使收放標本板10的運送箱52向左(箭頭x4)移動。于是,運送箱52移到標本攝像裝置4的標本傳遞部件4e (參照圖9 (a))。
[0089]標本攝像裝置4有用于移動標本板10的運送部件4f,此運送部件4f從移到標本傳遞部件4e的運送箱52取出標本板10 (參照圖9 (b))。取出的標本板10由運送部件4f運送到攝像部件4a (參照圖1),由此攝像部件4a拍攝試樣圖像,供分析使用。拍攝后的標本板10由運送部件4f送回標本傳遞部件4e,返回處于待機狀態(tài)的運送箱52。
[0090]此時,拍攝后的標本板10插入運送箱52的第二標本收放部件62 (參照圖9(c))。接著,運送箱52向右(箭頭x6)運送(參照圖10 (a)),并再次位于標本傳遞位置W。然后,運送單元50的運送箱52被姿態(tài)變換構件65從水平狀態(tài)姿態(tài)改變?yōu)榱⑵馉顟B(tài)姿態(tài)(參照圖10 (b))。如此,在本實施方式中,拍攝后的標本板10能夠與架12的設計相應地變換狀態(tài)姿態(tài),架12的朝向和形狀的選擇余地擴大,因此抓持所述架12的標本運送裝置的設計自由度得以提高。
[0091]另外,本實施方式能夠提供一種通用的標本攝像裝置且該標本攝像裝置能夠在涂抹面朝向垂直方向的狀態(tài)下拍攝標本板10,并以此狀態(tài)姿態(tài)運出所述標本板10,能夠簡化標本攝像裝置的設計。
[0092]在本實施方式中,能夠使用下述架12:在涂抹面朝向水平方向且記錄有試樣信息的記錄部件IOb位于上端的狀態(tài)下收放標本板10的架12。因此,收放的標本板10中很容易看到包括試樣識別信息在內的試樣信息,便于使用者取出標本板10。另外,如果標本攝像裝置是在標本板10上的試樣中滴入拍攝用油再進行拍攝處理的結構,則標本板10收放在架12時能夠使油移動到架12下方,因此能夠防止從架12取出標本板10時油飛濺并污染
>j-U ρ?α裝直。
[0093]在上述水平移動構件23的運行中,如果在對運送到標本攝像裝置4的標本板10進行分析期間,下一個要分析的標本板10供應到上下移動構件22,則運送箱52從標本傳遞部件4e移到標本傳遞位置W,將下一個要分析的標本板10收放到運送箱52的第一標本收放部件61中。然后在橫向移動部件53的作業(yè)下,使運送箱52位于標本攝像裝置4的標本傳遞部件4e,運送部件4f從第一標本收放部件61取出下一個要分析的標本板。然后,將上一次運送的標本攝像裝置4已經拍攝完的標本板10收放在運送箱52的第二標本收放部件62中。水平移動構件23進行如此作業(yè),以此從運送箱52取出下一個要拍攝的標本板10的作業(yè)、以及將拍攝后的標本板10送回運送箱52的作業(yè)在標本傳遞部件4e中并列進行。以此運送標本板10將能夠更加高效,標本運送裝置3和標本檢查系統(tǒng)I的處理能力得以提聞。
[0094]如上所述,標本運送裝置3的水平移動構件23在從盒11取出的標本板10收放在運送箱52內的狀態(tài)下將其運送到標本攝像裝置4。因此,從盒11取出的標本板10被運送箱52覆蓋,防止運送途中附著臟物等。水平移動構件23的運送箱52具有收放拍攝前的標本板10的第一標本收放部件61和收放拍攝后的標本板10的第二標本收放部件62。因此,拍攝中附著在標本板10的浸油等液體就算會附著在第二標本收放部件62內也不會附著在第一標本收放部件61上。因此,能夠防止拍攝前的標本板10粘附所述液體。
[0095]運送箱52的底壁部分58d有開口(缺口 63 ;參照圖6),將拍攝后的標本板10運至標本傳遞位置W,使運送箱52呈立起狀態(tài)時,附著在標本板10的液體通過開口滴到下面,并排到運送箱52外。另如圖 7、圖9和圖10所示,標本傳遞位置W下部設有充當接油器的液體接盤68,其接受從運送箱52滴下的油等液體,以此能夠防止所述液體附著到標本運送裝置3內的其他零部件上。另外,液體接盤68能夠安裝在標本運送裝置3的裝置架上也能夠拆卸下來,取下后,就能夠輕松廢棄液體接盤68上存留的液體,方便清洗液體接盤68。如圖9和圖10所示,在運送箱52的移動路徑下方設有液體接板69,該液體接板69能夠將移動過程中的運送箱52滴下的液體接住。
[0096]運送箱52能夠左右并列地收放兩個標本板10,因此能夠盡可能使其結構小型化。當運送箱52為水平姿勢狀態(tài)時,能夠使各收放部件61、62中收放的標本板10高度一致,能夠使標本攝像裝置4的運送部件4f傳遞拍攝前和拍攝后標本板10的高度固定。另外,當運送箱52為立起姿勢狀態(tài)時,能夠使各收放部件61、62中收放的標本板10的前后位置一致,因此,能夠使上下移動構件22的夾持部件31傳遞標本的前后位置固定。
[0097]如圖4所示,上下移動構件22將標本板10插入運送箱52的第一標本收放部件61時,第一標本收放部件61的左右寬度很寬(參照圖8 (b))。因此,標本板10能夠很有余地地插入第一標本收放部件61內而不會發(fā)生碰撞。然而,運送箱52以這種狀態(tài)運到標本攝像裝置4的話,標本板10有可能在第一標本收放部件61內松動,影響其后的標本板10傳遞。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9 (a)所示,將標本板10運到標本攝像裝置4之前,先將運送箱52向右(箭頭x3)移動,使運送箱52接觸裝置架的壁71。更詳細地說,如圖8 (a)所示,讓腳架64接觸壁71,由此使第一壁部分58相對于第二壁部分59來說向該圖中的右側移動。以此能夠縮小第一標本收放部件61的左右寬度wl,消除標本板10的晃動。此時,第二標本收放部件62的左右寬度w2相對增大。
[0098]相反,拍攝后的標本板10在標本攝像裝直4的標本傳遞部件4e中由運送部件4f插入運送單元50中的第二標本收放部件62。此時,第二標本收放部件62的左右寬度w2較大,因此拍攝后的標本板10能夠很有余地地插入第二標本收放部件62內而不會產生碰撞。然而,在保持這種狀態(tài)的情況下將拍攝后的標本板10運到標本傳遞位置W的話,標本板10有可能產生松動。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將所述標本板10運到標本傳遞位置W之前,先將運送箱52向圖10 (a)所示左方向(箭頭x5方向)移動,使之接觸裝置架的壁72。更詳細地說,如圖8 (b)所示,讓腳架64接觸壁72,以此使第一壁部分58相對于第二壁部分59來說向該圖中的左側移動。以此能夠縮小第二標本收放部件62的左右寬度w2,消除標本板10的松動。
[0099]在所述標本運送裝置3中,從標本制備裝置2接受涂抹面朝向水平方向且記錄部件IOb位于上方的標本板10。因此,標本制備裝置2能夠在此姿勢狀態(tài)下制備標本板10,并將所述標本板10以原狀態(tài)運至標本運送裝置3。以此能夠在標本制備裝置2中向涂抹面朝向水平方向的標本板10滴染色液等并對試樣中的細胞進行染色,以此能夠防止染色液附著到記錄部件10b。
[0100]在本實施方式中,能夠改變從盒11取出的標本板10的狀態(tài)姿態(tài),因此能夠用同一個姿態(tài)變換構件65進行拍攝前的標本板10的姿態(tài)狀態(tài)變更和拍攝后的標本板10的姿態(tài)狀態(tài)變更。
[0101][標本收納裝置20的結構]
標本收納裝置20(架移動構件24和存放部件75)用于將如上所述的由水平移動構件23運到標本傳遞位置W的拍攝后標本板10收放到一定架12中。架12的形狀如圖11?圖14所示,具有平面看呈長方形的底壁部分13a、以及從此底壁部分13a的各邊向上立起的四個側壁部分13b、13c,在上方有開口。此架12內能夠收放共計12片標本板10。具體而言,此架12能夠在標本板10基本垂直豎立的立起狀態(tài)下沿底壁部分13a縱長方向并列收放多個標本板10。
[0102]架12左右側壁部分13b的內側前后有復數道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凹槽(支撐部件)
14。將標本板10的兩側部分嵌入此凹槽14來支撐標本板10使標本板10保持立起姿態(tài)狀態(tài),且復數個標本板10收放時留有間隔,相互不接觸。另外,凹槽14向上逐漸加寬。因此,標本板10嵌入此凹槽14時,標本板10不容易碰到凹槽14之間的突出部分,因此標本板10能夠插到凹槽14下側,從而防止造成松動。
[0103]標本板10以豎立狀態(tài)收放,拍攝時粘附的浸油等液體向下流,積到架12的底壁部分13a。因此,不會發(fā)生所述液體溢出或污染架12的移動區(qū)等情況。此外,左右側壁部分13b下端部分形成有凹部13d,此凹部13d減小與后述存放部件75的底板80的接觸面積。因此,架12在底板80上滑動時的阻力降低。
[0104]架12的前后側壁部分13c上端有向下彎曲的鉤部15。架12在圖12的平面視圖中就從前后中心線01通過的垂直面形成面對稱,就從左右中心線02通過的垂直面形成面對稱。換言之,就平面視圖中的架12的中心線C形成旋轉對稱(二重對稱,dyad symmetly)0因此,將架12放置到標本運送裝置3的存放部件75時,不用考慮前后方向的朝向就能進行放置。[0105]如圖13所示,架12的前后側壁部分13c下端部位的左右兩側有凹部17。左右兩側的凹部17之間的部分為被檢出部件16,該被檢出部件16是用傳感器(檢出部件)檢測后述存放部件75內的一定位置(取出回收位置R)是否有架12。
[0106]如圖1所示,標本收納裝置20有能夠左右方向排列存放復數個架12的存放部件75、以及在存放部件75內外以水平方向移動架12的架移動構件24。架移動構件24有向左右方向移動架12的橫向移動部件76 (參照圖15)、以及從存放部件75內的一定位置R向前后方向移動架12的縱向移動部件77。存放部件75配置在標本傳遞位置W前面,縱向移動部件--前后穿過標本傳遞位置W。
[0107]圖15為從側面看到的架移動構件24的截面說明圖,圖16和圖17為從正面看到的架移動構件24的截面說明圖。
[0108]存放部件75具有:平面視圖呈左右較長的長方形的底板80、從底板四邊豎起的前后板81、82、以及左右板83。能夠通過在底板80上放置復數個架12來存放架。本實施方式的存放部件75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位設有架12的取出回收位置R。在此取出回收位置R,從存放部件75取出架12,將標本板10收放到架12。收放完標本板10的架12再次送回取出回收位置R。
[0109]在存放部件75的取出回收位置R的右側設有前段存放部件75A,該前段存放部件75A用于存放未收放標本板10的空的架12,在取出回收位置R的左側設有用于存放收放已用完的標本板10的架12的后段存放部件75B。
[0110]如圖16所示, 存放部件75的后板82只形成在前段存放部件75A和后段存放部件75B的一部分,在取出回收位置R則沒有。因此,配置在取出回收位置R的架12能夠向后拉出。如圖15所示,后板82上端嚙合著前段存放部件75A和后段存放部件75B中收放的架12的后側鉤部15。以此防止存放部件75A和75B內的架12左右傾倒。因此,架12的鉤部15和存放部件75A、75B的后板82發(fā)揮著防止架12傾倒的傾倒防止構件的功能。
[0111]橫向移動部件76從右向左移動存放部件75內的架12。即,橫向移動部件76將架12從前段存放部件75A經取出回收位置R移到后段存放部件75B。更具體地說,橫向移動部件76具有與前段存放部件75A中收放的復數個架12中最右側(運送方向后側)的架嚙合的推進件85、以及左右移動此推進件85的驅動部件86。
[0112]推進件85如圖15所示,設置了前后一對,分別能夠與架12的前端和后端嚙合。前后一對推進件85在存放部件75下方由連接件87連接,此連接件87由左右方向延伸的導軌88向左右方向引導著移動。
[0113]如圖16和圖17所示,驅動部件86由傳送帶輸送機構成。具體而言,其具有左右一對滑輪86a、纏繞在兩滑輪86a上的傳送帶86b、以及驅動一側的滑輪86a的驅動馬達86c。傳送帶86b上連接著連接件87。
[0114]在驅動馬達86c的驅動下,傳送帶86b轉動,通過連接件87使推進件85向左右方向移動。使推進件85與最右側的架12嚙合,并使其向左移動,以此就能使存放部件75上的所有架12向左移動。如圖16所示,推進件85以前段存放部件75A的右端為初始位置,從此初始位置左移,以此移動架12。
[0115]在橫向移動部件76的作用下,移到取出回收位置R的架12由后述縱向移動部件77從存放部件75上取出,此時,為防止取出回收位置R以外的架12誤侵入取出回收位置R,設置了 一個用于阻止上述架移動的止動構件(移動阻止構件)78。
[0116]此止動構件78如圖16和圖17所示,在取出回收位置R的左右兩側具有突出在存放部件75的底板80上并作用于架12的移動阻止件90、以及切換部件91,其中切換部件91用于在此移動阻止件90突出于底板80上方的作用狀態(tài)和退避到底板80下方的非作用狀態(tài)之間進行切換。如圖15所示,移動阻止件90在取出回收位置R的左右分別設有前后兩個。
[0117]移動阻止件90分別安裝在底板80下方,并能夠圍繞前后方向的支軸90a轉動。左右相對的移動阻止件90之間由鏈接件90b連接,連動轉動。具體而言,左右的移動阻止件90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轉動,由此從底板80上退避;向相互離開的方向轉動,由此突出到底板80之上。
[0118]切換部件91具有一端連接著右側的移動阻止件90的下端的驅動鏈接91a、以及一端連接著此驅動鏈接91a的另一端的連動鏈接91b。安裝連動鏈接91b時,使其中央部分能繞支軸91c轉動,其上端連接著驅動鏈接91a。連動鏈接91b下端嚙合著與橫向移動部件76的連接件87同時移動的嚙合件87a。連動鏈接91b被無圖示的施力件推向順時針方向。
[0119]因此,止動構件78與橫向移動部件76的作業(yè)連動。具體而言,如圖16所示,當推進件85在右端的初始位置時,嚙合件87a與連動鏈接91b嚙合,移動阻止件90轉為突出于底板80上方的作用狀態(tài)。在此狀態(tài)下,在前段存放部件75A和后段存放部件75B的架12不能入侵取出回收位置R。由于推進件85在初始位置,架12也不會向取出回收位置R移動。
[0120]如圖17所示,當推進件85從初始位置向左移動并要推動架12時,嚙合件87a從連動鏈接91b脫離,通過驅動鏈接91a,移動阻止件90轉為非作用狀態(tài)。因此,被推進件85推動的架12能夠不受移動阻止件90阻礙地在存放部件75內移動。
[0121]如此,止動構件78 (移動阻止件90)與橫向移動部件76連動,被與橫向移動部件76的驅動部件86為同一驅動部件的驅動部件驅動。因此,與分別用各個驅動部件進行驅動相比能夠謀求結構的簡化。
[0122]圖21為架移動構件24的縱向移動部件77 (后退狀態(tài))的側視說明圖,圖22為架移動構件24的縱向移動部件77 (前進狀態(tài))的側視說明圖。
[0123]縱向移動部件77具有下述功能:通過縱向移動部件77,使置于取出回收位置R的架12向后移動,以此從存放部件75取出架,將該架12移到標本板10的收納位置(上述標本傳遞位置W),再將收納標本板10后的架12送回存放部件75。
[0124]縱向移動部件77具有用于支撐架12的支撐部件92、以及向前后方向移動支撐部件92的驅動部件94。支撐部件92包括與架12后側的鉤部15嚙合的嚙合爪93、保持與嚙合爪93嚙合的架12的姿態(tài)狀態(tài)的姿態(tài)支撐器具95、將嚙合爪93和姿態(tài)支撐器具95裝在前端的移動件96。
[0125]移動件96為前后方向較長的較長的部件,由引導部件97支撐著并能向前后移動。
[0126]驅動部件94由傳送帶輸送機構成,有前后一對滑輪94a、纏繞在兩滑輪94a上的傳送帶94b、以及驅動一側的滑輪94a的驅動馬達94c。傳送帶94b上連接著移動件96的后端。因此,能夠在驅動馬達94c的驅動下,通過移動件96前后移動嚙合爪93及姿態(tài)支撐器具95。另外,圖21所示嚙合爪93的位置為倒退到最后的初始位置。
[0127]嚙合爪93與架12后側的鉤部15嚙合,以此支撐架12并舉起架12。僅用嚙合爪93與鉤部15嚙合的話,架12前部會下傾,因此使姿態(tài)支撐器具95與架12的后側壁部分13c接觸,并由此使架12的姿態(tài)狀態(tài)保持水平。姿態(tài)支撐器具95包括接觸架12的支撐器具主體95a、以及設置在移動件96上、并能夠圍繞左右方向的支軸95b旋轉的操作件95c。在由拉伸螺旋彈簧構成的設在與嚙合爪93之間的位置的施力件95d的作用力下,操作件95c向前轉動。
[0128]圖22顯示了縱向移動部件77使嚙合爪93及姿態(tài)支撐器具95移到最前方的狀態(tài)。此時,嚙合爪93配置于與存放部件75的后板82的上端左右并列的位置。因此,當橫向移動部件76使架12移到取出回收位置R時,其后側的鉤部15自動與嚙合爪93嚙合。姿態(tài)支撐器具95的操作件95c與存放部件75后上方的接觸部件98接觸,成為向后轉動的狀態(tài)。由此,姿態(tài)支撐器具95的支撐器具主體95a從架12的后側壁部分13c退避,以免妨礙架12的橫向移動。移動件96的前端下面裝有輥軸96a,此輥軸96a配置在存放部件75后下方的支座99上。以此,支撐移動件96的前端,使嚙合爪93位于適當的上下方向的位置。
[0129]圖18?圖20為說明架移動構件24的橫向移動部件76的作業(yè)的簡要平面圖。
[0130]圖18 (a)顯示的是前段存放部件75A中存放5個空架12的狀態(tài)。傳感器100能夠檢測出前段存放部件75A是否存有架12。此傳感器100由一對投光受光器構成,該投光受光器具有斜著穿過前段存放部件75A的光軸。橫向移動部件76的推進件85配置于右端的初始位置。后段存放部件75B是否存有架12能夠由傳感器102檢測出來。此傳感器102由一對設在后段存放部件75B左端的反射型投光受光器構成。當架12運到后段存放部件75B左端時,即,當后段存放部件75B已滿時,被左端的架12反射的光信號被傳感器102接受,以此檢測出后段存放部件75B已滿。
[0131]在圖18 (b),推進件85向左移動,前段存放部件75A內的全部架12都被向左推。最左側的架12被推到取出回收位置R時,推進件85停止作業(yè)。此時,在取出回收位置R的架12的鉤部15 (參照圖22)與在該位置R待命的縱向移動部件77的嚙合爪93嚙合。
[0132]架12是否到達取出回收位置R能夠由傳感器101檢測出來。傳感器101如圖15所示,由一對投光受光器構成,該投光受光器具有從存放部件75的前板81和底板80形成的孔81a、80a通過的光軸101a。此傳感器101的光軸IOla被架12前側壁部分13c下端形成的被檢出部件16遮擋,由此能夠檢出架12到達取出回收位置R。S卩,如圖13所示,當傳感器101的光軸IOla在左右并列的架12的凹部17的范圍A中時,檢測不到架12的存在,當光軸在被檢出部件16的范圍B中時,檢測出架12的存在。
[0133]然后,如圖18 (C)所示,縱向移動部件77的嚙合爪93向后移動,從取出回收位置R取出架12。取出的架12中依次收放拍攝完成后的標本板10。關于此作業(yè)待后詳述。
[0134]如圖19 (a)所示,推動件85向右移動,當到達初始位置時,移動阻止件90突出到存放部件75的底板80之上。以此能夠防止殘留在前段存放部件75A的架12侵入取出回收位置R。如圖19 (b)所示,收放標本板10后的架12在縱向移動部件77作用下向前移動,退回取出回收位置R時,推動件85稍向左移動,移動阻止件90退避到底板80下方。在本實施方式中,移動阻止件90突出在底板80以上時,縱向移動部件77不進行向取出回收位置R移動架的作業(yè)。
[0135]在圖19 (a)中,當移動阻止件90突出在底板80之上時,前段存放部件75A的架12被向右側推回若干。這是因為如圖16和圖17所示,右側的移動阻止件90從底板80突出來時會伴隨著向右側的移動。如此將前段存放部件75A的架12向右推回,能夠確保取出回收位置R的空間更大,防止收放標本板10后的架12返回取出回收位置R時干擾存放部件75內的其他架12。
[0136]接下來,如圖19 (C)所示,在初始位置的推動件85向左移動,使在前段存放部件75A的4個空的架12和在取出回收位置R的收放有標本板10的架12全部向左移動。然后,空架12移到取出回收位置R,則推動件85停止作業(yè),如圖20 (a)所示,所述架12由縱向移動部件77向后方取出。
[0137]其后,如圖20 (b)所示,推動件85返回初始位置后,移動阻止件90再次突出到底板80之上。此時,收放有標本板10的架12被移動阻止件90略向左推,空架12被移動阻止件90略向右推,因此,能夠確保取出回收位置R的寬廣空間。
[0138]下面就拍攝后的標本板10收放到架12的作業(yè)進行說明。
[0139]圖23為架移動構件24的縱向移動部件77的作業(yè)的簡要說明側視圖。在圖23(a)中,由于縱向移動部件77的嚙合爪93后退到初始位置,從存放部件75的取出回收位置R取出的架12位于比標本傳遞位置W靠后的位置。然后,如前所述,上下移動構件22從在水平移動構件23的運送箱52取出拍攝后的標本板10 (參照圖10 (b)),并將其運送到標本傳遞位置W的上段位置H,然后架移動構件24的縱向移動部件77使架12前進(箭頭yl),并將其置于夾持部件31的下方。
[0140]如圖12所示,架12前后方向上的多處設有標本板10的收納位置,因此,縱向移動部件77推動架12前進,使應該插入標本板10的一定收納位置正好對準標本板10的下方。
[0141]接著,如圖23 (b)所示,下降上下移動構件22的夾持部件31,將標本板10插入架12內。
[0142]然后,如圖23 (C)所示,放開夾持部件31的夾持爪33,并在此狀態(tài)下提升夾持部件31。如果要繼續(xù)向架12收放標本板10,則由縱向移動部件77向后移動(箭頭y2方向)架12,若向架12收放標本板10的作業(yè)結束,則由縱向移動部件77再向前移動(箭頭y3方向)架12,將該架12送回存放部件75的取出回收位置R。
[0143]該架12送回存放部件75后,如圖19 (C)和圖20 (a)所示,從存放部件75取出新的空架12,再次重復圖23 Ca)以后的作業(yè)。
[0144]本實施方式的架移動構件24在架12的長邊方向(標本板10的并列方向)朝向前后方向的情況下,將復數個架12左右并排地放入存放部件75,在該存放部件75內左右運送架12。因此,與架12的長邊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情況相比,這里能夠使架移動構件24的存放部件75在左右方向更緊湊,也能夠縮短橫向移動部件76左右運送架12的距離。
[0145]架移動構件24使架12相對于存放部件75的取出回收方向與標本板10在架12中的并列方向一致,以此通過同一方向的作業(yè)就能進行從存放部件75取出并回收架12的作業(yè)、以及將架12的各收納位置對準標本板10的待命位置的作業(yè),以此能夠簡化架移動構件24的結構。
[0146]本實施方式的標本收納裝置20在標本運送裝置3前部配置有:存放空架12的前段存放部件75A、以及存放收放有拍攝后標本板10的架12的后段存放部件75B,因此,使用者在標本運送裝置3前側的一處就能完成對前段存放部件75A的架12的供應作業(yè)、以及從后段存放部件75B取出架12的取出作業(yè),使這些作業(yè)的可操作性得以提高。[0147]本實施方式的標本檢查系統(tǒng)I在標本制備裝置2與標本攝像裝置4之間設置標本運送裝置3,標本制備裝置2制備的標本板10不是直接供應給標本攝像裝置4,而是通過標本運送裝置3供應給標本攝像裝置4。拍攝后的標本板10不是在標本攝像裝置4回收,而是在標本運送裝置3回收到架12。因此,標本攝像裝置4不具備從標本制備裝置2接受標本板10的結構、不具備回收拍攝后的標本板10的結構也沒關系,只要有針對標本運送裝置3的標本傳遞部件4e即可。從而能夠盡可能使結構簡單和小型化。此外,對標本制備裝置2來說,也不需要具有將標本板10運到標本攝像裝置4的構件,也能夠力爭簡化結構和使結構小型化。標本運送裝置3能夠回收已經使用過的盒11和拍攝后的標本板10,因此使用者僅從標本運送裝置3取出已經使用的盒11和拍攝后的標本板10即可,能夠提高所述處理的可操作性。
[0148][其他變形例]
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本發(fā)明在權利要求所述發(fā)明范圍內可以有適當變化。
[0149]比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標本板10以立起狀態(tài)收放于架12中,但也可以如下:將涂抹面朝斜上方的標本板10收放于架12。此時,由姿態(tài)變換構件65改變所述標本板10的姿態(tài),使拍攝后的標本板10的涂抹面向斜上方。
[0150]在架移動構件24中,取出回收位置R設在存放部件75中的一處,但也可以分別設置取出位置和回收位置。在存放部件75的架12的存放數量也可有適當變化。
[0151]向標本運送裝置3供應標本板10不僅可以由標本制備裝置2完成,也可以由人手動將其裝入標本收入部件26。
[0152]充當檢查對象的試樣不限于血液,也可以是尿和采自宮頸的試樣等。
[0153]另外還可以由不同的姿態(tài)變換構件分別變換拍攝前的標本板的姿態(tài)狀態(tài)和拍攝后的標本板的姿態(tài)狀態(tài)。
【權利要求】
1.一種將標本板運送至標本攝像裝置的標本運送裝置,包括: 收放標本板的標本收放部件; 從盒中取出標本板并將其收放在標本收放部件的標本抓持部件;以及 移動構件; 其中,該移動構件在標本板收放在所述標本收放部件的狀態(tài)下將所述標本收放部件移到用于將標本板傳遞至所述標本攝像裝置的傳遞位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標本運送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動構件支撐所述標本收放部件,使得所述標本收放部件中收放的標本板在所述傳遞位置上實際處于水平狀態(tài)。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標本運送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標本收放部件能夠收放數個標本板。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標本運送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標本收放部件具有收放所述標本攝像裝置拍攝前的標本板的第一標本收放部件、以及收放所述標本攝像裝置拍攝后的標本板的第二標本收放部件。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標本運送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標本收放部件在所述傳遞位置使所述第一標本收放部件中收放的標本板和所述第二標本收放部件中收放的標`本板彼此處于同一平面。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標本運送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傳遞位置從所述標本攝像裝置中接受所述標本攝像裝置拍攝后的標本板。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標本運送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標本收放部件和第二標本收放部件一體化設置。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標本運送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標本收放部件能夠在所述標本抓持部件接受標本板的接受位置和所述傳遞位置之間往返移動。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標本運送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動構件在所述標本收放部件往返移動時支撐所述標本收放部件,并使得所述標本收放部件內收放的標本板實際上處于水平狀態(tài)。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標本運送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動構件在接受所述標本抓持部件的標本板的接受位置支撐所述標本收放部件,并使得所述標本收放部件的標本收放開口朝向上方。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標本運送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接受所述標本抓持部件的標本板的接受位置的所述標本收放部件的下方配備有用于接受來自標本板的油的接油器。
12.—種具有標本攝像裝置和標本運送裝置的標本檢查系統(tǒng),包括: 收放標本板的標本收放部件; 從盒中取出標本板并將其收放在標本收放部件的標本抓持部件;以及 移動構件; 該移動構件在標本板收放在所述標本收放部件的狀態(tài)下將所述標本收放部件移送到用于將標本板傳遞至所述標本攝像裝置的傳遞位置。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標本檢查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所述標本收放部件能夠收放數個標本板。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標本檢查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所述標本收放部件具有收放所述標本攝像裝置拍攝前的標本板的第一標本收放部件、以及收放所述標本攝像裝置拍攝后的標本板的第二標本收放部件。
15.一種將標本板運送到標本攝像裝置的標本運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從盒中取出標本板的步驟; 將取出的標本板收放在標本收放部件的步驟; 在標本板收放在所述標本收放部件的狀態(tài)下將所述標本收放部件運至所述標本攝像裝置的步驟;以及 將標本板從所述標本收放部件傳遞到所述標本攝像裝置的步驟。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標本運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標本運送方法還包括所述標本收放部件從所述標本攝像裝置接受標本板的步驟。
17.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標本運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傳遞標本板的步驟中,所述標本收放部件中收放的標本板在向所述標本攝像裝置傳遞標本板的傳遞位置實際保持水平狀態(tài)。
18.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標`本運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將取出的標本板收放于標本收放部件的步驟中,支撐標本板,并使得所述標本收放部件中收放的標本板實際上處于垂直狀態(tài)。
19.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標本運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標本收放部件中收放數個標本板。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標本運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傳遞位置傳遞要進行拍攝的標本板并接受已完成拍攝的標本板。
【文檔編號】G01N35/04GK103713145SQ201310442106
【公開日】2014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28日
【發(fā)明者】巴山幸賢 申請人:希森美康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