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橋式起重機的試重模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198398閱讀:180來源:國知局
橋式起重機的試重模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橋式起重機的第一試重模塊,涉及用于組合起重機試驗的試驗負載。第一試重模塊的第一板體(1)的圓軸線(101)上設有可用于組合連接的第一通孔(2),第一半圓軸線(102)上設有可用于組合連接的第二通孔(3),且兩端有邊槽孔(4);還涉及可與第一試重模塊組合的第二試重模塊,第二試重模塊上的第二半圓軸線(501)上設有可用于組合連接的第三通孔(6),且兩端設有邊槽孔(7);由第一試重模塊單獨組合、或由第二試重模塊單獨組合,或由第一試重模塊與第二試重模塊混合組合連接的起重機試驗負載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好,且在變換試驗負載時,操作簡便,安全、可靠,有利于提高試驗效率。
【專利說明】橋式起重機的試重模塊
[0001]【技術領域】
[0002]本實用新型涉及橋式起重機負荷試驗時作為試驗負載的試重模塊,尤其適用于水力發(fā)電廠(站)橋式起重機的負荷試驗。
[0003]【背景技術】
[0004]橋式起重機的額定工作荷重,少則數(shù)十噸,多則數(shù)百噸,水力發(fā)電廠(站)使用的大型橋式起重機的額定工作荷重一般在300噸或以上,超大型發(fā)電站的橋式起重機的額定工作荷重可達千噸,有些甚至千噸以上。
[0005]為加強生產(chǎn)現(xiàn)場安全管理,相關行業(yè)的安全工作規(guī)程對新安裝和使用周期中的橋式起重機做出了明確的檢查與試驗要求。如2008年3月I日執(zhí)行的《國家電網(wǎng)公司電力安全工作規(guī)程(火電廠動力部分、水電廠動力部分)》中,對新安裝的或經(jīng)過大修的橋式起重機規(guī)定了應進行負荷試驗,包括:以100%額定工作荷重檢查起重設備的狀況,以125%額定工作荷重檢查各部件有無永久變形,以110%額定工作荷重檢查各工作機構(gòu)的工作正常狀態(tài)等,還規(guī)定了一般的定期試驗以1.1倍容許工作荷重進行10分鐘的靜力試驗,并規(guī)定了定期試驗的周期,常用的一年進行一次,不常用的每三年進行一次。
[0006]橋式起重機現(xiàn)有的負荷試驗,即在吊架內(nèi)多層疊置若干試重單元體組成試驗負載,如將裝有鑄鐵塊或水泥塊的器具作為試重單元體,每層排列若干、并多層疊置在托盤式的試驗吊架內(nèi)組成試驗負載。使用現(xiàn)有所述的試重單元體,及多層放置在試驗吊架內(nèi)組成試驗負載的方式,存在以下不足:
[0007]1、在將現(xiàn)有的若干試重單元體按水平方向排列放置于吊架內(nèi)的過程中,試重單元體之間容易產(chǎn)生水平位差,在多層疊層放置的過程中,容易產(chǎn)生層與層之間的垂直位差,在起吊試驗過程中,各層試重單元體之間的水平位差和層與層之間的垂直位差容易引起重心偏移,影響整體試驗負載在起吊試驗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和試驗過程中的安全性;
[0008]2、根據(jù)試驗規(guī)程要求,對新安裝的或經(jīng)過大修的橋式起重機的負荷試驗,包括100%、110%、125%額定工作荷重的三種試驗負載,當試驗過程中需變換試驗負載時,其操作過程是,首先是處在試驗過程中的被試起重機需放下已完成試驗的試驗負載,吊裝另外相應數(shù)量的試重單元體增放在原試驗負載的上層、或者是從原試驗負載的上層吊走相應數(shù)量的試重單元體,以變換試驗負載,然后,操作被試起重機重新找準試驗負載的重心,進行起吊和試驗,變換試驗負載的操作工序多,尤其是在原試驗負載的上層增放或吊走試重單元體的過程中,基本上靠起重機駕駛員的目測實施操作,地面人員難以實施配合,因此,現(xiàn)有的這種變換試驗負載的操作方式因準確性和安全性的因素,所需時間較長,影響試驗效率。

【發(fā)明內(nèi)容】

[0009]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橋式起重機的第一試重模塊A,若干的第一試重模塊A可單獨組合連接為穩(wěn)定性好的橋式起重機的試驗負載,且變換試驗負載的操作簡便、安全、可靠。
[0010]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種可與第一試重模塊A組合的橋式起重機的第二試重模塊B,若干第二試重模塊B與若干第一試重模塊A可混合組合連接為穩(wěn)定性好的橋式起重機的試驗負載,若干第二試重模塊B還可單獨組合連接為穩(wěn)定性好的橋式起重機的試驗負載,且變換試驗負載的操作簡便、安全、可靠。
[0011]橋式起重機的第一試重模塊A的方案結(jié)構(gòu)參見圖1、圖2。
[0012]第一試重模塊A有第一板體I,第一板體I上設有以該板體中心為圓心的圓軸線101,圓軸線101上設有若干可用于組合連接的第一通孔2,所述圓軸線101四個相位內(nèi)的所述第一通孔2為對稱分布,或者是所述第一通孔2沿圓軸線101均布,以滿足若干第一試重模塊A實現(xiàn)單獨組合連接;
[0013]所述第一板體I上設有以長軸線f 一側(cè)的板體邊沿線中點為圓心的第一半圓軸線102,第一半圓軸線102的半徑與所述圓軸線101的半徑相等,第一半圓軸線102上設有若干可用于組合連接的第二通孔3,第一半圓軸線102上的第二通孔3的分布與所述圓軸線101中半圓軸線上的第一通孔2的分布相同,以滿足兩件第一試重模塊A并排組合后的整體圓軸線102上的第二通孔3與另一件第一試重模塊A上圓軸線101上的第一通孔2實現(xiàn)--對應重合的疊層組合;
[0014]所述第一板體I的兩端分別設有兩個可用于疊層組合連接的、并還可用于吊裝的第一邊槽孔4,每端的兩個第一邊槽孔4中心線對稱于該板體的長軸線f,每端的兩個第一邊槽孔4中心線之間的間距為2a,每端的兩個第一邊槽孔4中心線分別距該板體兩側(cè)邊沿的距離為a ;
[0015]所述第一板體I兩端的第一邊槽孔4對稱于該板體的短軸線n,兩端的第一邊槽孔4內(nèi)端之間的間距h等于或大于8a。
[0016]橋式起重機的第二試重模塊B的方案結(jié)構(gòu)參見圖3、圖4。
`[0017]第二試重模塊B有第二板體5,第二板體5上設有以長軸線f’ 一側(cè)的板體邊沿線中點為圓心的第二半圓軸線501,第二半圓軸線501的半徑與第一試重模塊A上的圓軸線101的半徑及第一半圓軸線102的半徑相等,所述第二半圓軸線501上設有若干可用于組合連接的第三通孔6,第二半圓軸線501上的第三通孔6的分布與第一試重模塊A中圓軸線101中半圓軸線上的第一通孔2的分布及第一半圓軸線102上的第二通孔3的分布相同,以滿足第二試重模塊B與第二試重模塊A實現(xiàn)混合組合連接,并滿足若干第二試重模塊B實現(xiàn)單獨組合連接;
[0018]所述第二板體5的兩端分別設有兩個可用于疊層組合連接的、并還可用于吊裝的第二邊槽孔7,每端的兩個第二邊槽孔7中心線對稱于該板體的長軸線f’,每端的兩個第二邊槽孔7中心線之間的間距為2a,每端的兩個第二邊槽孔7中心線分別距該板體兩側(cè)邊沿的距離為a ;
[0019]所述第二板體5兩端的第二邊槽孔7對稱于該板體的短軸線η’,兩端的第二邊槽孔7內(nèi)端之間的間距h’等于或大于8a,即第二板體5兩端邊槽孔7的設置與所述第一板體I兩端邊槽孔4的設置相同,且第二板體5與第一板體I外形尺寸相同,以滿足第二試重模塊B與第一試重模塊A實現(xiàn)混合組合連接。
[0020]將若干所述第一試重模塊A單獨組合、或若干所述第二試重模塊B單獨組合、或若干所述第一試重模塊A與若干所述第二試重模塊B混合組合連接的試驗負載,可為用于新安裝的或經(jīng)過大修的橋式起重機負荷試驗的試驗負載T,或者為用于橋式起重機定期試驗的試驗負載P ;
[0021]所述用于新安裝的或經(jīng)過大修的橋式起重機負荷試驗的試驗負載T,包括位于上部的額定試驗負載單元8和位于下部的附加試驗負載單元9,參見圖13,額定試驗負載單元8與附加試驗負載單元9之間設有第一墊塊10,所述額定試驗負載單元8的重心和附加試驗負載單元9的重心均處在第一垂直中心線13上,所述額定試驗負載單元8為被試橋式起重機100%額定工作荷重的試驗負載,附加試驗負載單元9為被試橋式起重機25%額定工作荷重的試驗負載,其中包括可供分離使用的被試橋式起重機10%額定工作荷重的試驗負載。
[0022]所述用于橋式起重機定期試驗的試驗負載P,參見圖14,為被試橋式起重機110%額定工作荷重的試驗負載。
[0023]所述試驗負載T的組合過程參見圖13,第一步:首先放置底部的第一輔助墊塊16,以便于底層試重模塊的吊裝,然后在第一輔助墊塊16上,由下至上逐一疊層組合附加試驗負載單元9所需的試重模塊,并使所有疊層組合的試重模塊的重心均處在第一垂直中心線13上,使有疊層組合的試重模塊兩端的邊槽孔相應的處在一垂直線上,且在相鄰的試重模塊之間設置第二墊塊14,此時,組合附加試驗負載單元9的試重模塊處于待連接狀態(tài);第二步:首先在附加試驗負載單元9頂層的試重模塊上置放第一墊塊10,然后在第一墊塊10上,由下至上逐一疊層組合額定試驗負載單元8所需的試重模塊,并在頂層的試重模塊上組合置放第一摸塊組合吊具12,最后,通過所有試重模塊組合后一一對應重合的通孔,使用螺栓11,將組合為所述額定試驗負載單元8的所有試重模塊與頂部的第一摸塊組合吊具12連接為成整體剛性狀態(tài)的試驗負載,即組合連接為所述的額定試驗負載單元8,即被試橋式起重機100%額定工作荷重的試驗負載。
[0024]所述試驗負載P的組合過程是,參見圖14,首先放置底部第二輔助墊塊17,其組合方式與所述試驗負載T中額定試驗負載單元8的組合方式相同,并在頂層的試重模塊上組合置放第二摸塊組合吊具18,組合后的各層試重模塊和第二摸塊組合吊具18的重心均處在第二垂直中心線19上,然后,通過所有試重模塊組合后一一對應重合的通孔,使用螺栓20,將組合為所述試驗負載P的所有試重模塊與頂部的摸塊組合吊具18連接為成整體剛性狀態(tài)的試驗負載,即組合連接為定期試驗的所述試驗負載P。
[0025]變換試驗負載T的過程是,在被試橋式起重機起吊100%額定工作荷重的額定試驗負載單元8完成相關試驗后,即將額定試驗負載單元8重新放置于附加試驗負載單元9頂層試重模塊上的第一墊塊10上,然后,在被試將試橋式起重機吊鉤可不脫離額定試驗負載單元8的情況下,使用相應數(shù)量的螺栓15,由側(cè)向裝入附加試驗負載單元9所有疊層組合的試重模塊兩端的邊槽孔內(nèi),將附加試驗負載單元9的所有試重模塊(即25%額定工作荷重的試重模塊)與額定試驗負載單元8下部試重模塊兩端的邊槽孔實現(xiàn)連接而成為整體剛性狀態(tài)的試驗負載,即將100%額定工作荷重的試驗負載變換為125%額定工作荷重的試驗負載,在被試橋式起重機起吊125%額定工作荷重的試驗負載完成相關試驗后,將其重新放置在第一輔助墊塊16上,并側(cè)向拆卸螺栓15,然后,再次使用相應的螺栓15,分別由側(cè)向裝入附加試驗負載單元9上部的、相當于被試橋式起重機10%額定工作荷重的試重模塊的兩端邊槽孔中,將該10%額定工作荷重的試重模塊與額定試驗負載單元8下部試重模塊兩端的邊槽孔連接為成整體剛性狀態(tài)的試驗負載,即將被試橋式起重機125%額定工作荷重的試驗負載變換為110%額定工作荷重的試驗負載,以滿足被試橋式起重機起吊110%額定工作荷重的試驗負載進行相關試驗。由于用于組合附加試驗負載單元9的試重模塊位于下部,在變換試驗負載的過程中,地面人員可有效和可靠的配合與操作。
[0026]與現(xiàn)有技術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顯著技術效果:
[0027]1、由于第一試重模塊A的第一板體上圓軸線101的圓心位于該板體中心,且第一試重模塊A的第一板體上的第一半圓軸線102的圓心位于其板體邊沿線的中點,第二試重模塊B的第二板體5上的第二半圓軸線501的圓心同樣位于其板體邊沿線的中點,則單層單模塊的第一試重模塊A重心則位于其中心,兩件第一試重模塊A并排組合后的重心則位于其并排組合線的中點,兩件第二試重模塊B并排組合后的重心同樣位于其并排組合線的中點,因此,由若干第一試重模塊A單獨組合連接的、或由若干第二試重模塊B單獨組合的連接、或由若干第一試重模塊A與若干第二試重模塊B混合組合連接的試驗負載的重心即處在同一垂直中心線上,且通過疊層組合后一一對應重合的通孔或處在一垂直線上的邊槽孔,使用螺栓,將相應的試重模塊連接為成整體剛性狀態(tài)的相應試驗負載,則所組合連接的試驗負載穩(wěn)定性好,在起吊試驗過程中平穩(wěn)、安全,可有效避免試驗負載的重心發(fā)生偏斜。
[0028]2、由于第一試重模塊A的第一板體I兩端設置的邊槽孔4的對稱關系,與第二試重模塊B的第二板體5兩端設置的邊槽孔7的對稱關系相同,且第一板體I與第二板體5的外形尺寸相同,所述邊槽孔滿足用于若干疊層組合試重模塊的連接,當使用若干第一試重模塊A單獨疊層組合、或使用若干第二試重模塊B單獨疊層組合、或使用若干第一試重模塊A與若干第二試重模塊B混合疊層組合為所述附加試驗負載單元9時,使用螺栓,通過所述的邊槽孔,可方便地將附加試驗負載單元9的所有試重模塊、或?qū)⒏郊釉囼炟撦d單元9中10%試驗負載的試重模塊與上部的額定試驗負載單元8中的試重模塊兩端的邊槽孔進行連接,而實現(xiàn)試驗負載的變換,且附加試驗負載單元9位于下部,在變換試驗負載的過程中,地面試驗人員可有效和可靠的配合與操作,因此,變換試驗負載的操作簡便、安全、可靠,并可相應的提高試驗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9]圖1為第一試重模塊A的方案結(jié)構(gòu)圖,并確定為摘要附圖;
[0030]圖2為圖1的C-C視圖;
[0031]圖3為第二試重模塊B的方案結(jié)構(gòu)圖;
[0032]圖4為圖3的D-D視圖;
[0033]圖5為第一試重模塊A單層單模塊疊層組合示意圖;
[0034]圖6為圖5的E-E視圖;
[0035]圖7為第一試重模塊A單層雙模塊與單層單模塊疊層組合示意圖;
[0036]圖8為第一試重模塊A單層雙模塊疊層組合示意圖;
[0037]圖9為圖8的G-G視圖;
[0038]圖10為第二試重模塊B單層雙模塊與第一試重模塊A單層單模塊混合疊層組合示意圖;
[0039]圖11為第二試重模塊B單層雙模塊與第一試重模塊A單層雙模塊混合疊層組合示意圖;[0040]圖12為第二試重模塊B單層雙模塊疊層組合示意圖;
[0041]圖13為若干第一試重模塊A單獨組合、或若干第二試重模塊B單獨組合、或若干第一試重模塊A與若干第二試重模塊B混合組合連接為用于新安裝的或經(jīng)過大修的橋式起重機負荷試驗的試驗負載示意圖;
[0042]圖14為若干第一試重模塊A單獨組合、或若干第二試重模塊B單獨組合、或若干第一試重模塊A與若干第二試重模塊B混合組合連接為橋式起重機定期試驗的試驗負載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3]第一試重模塊A的實施方式參見圖1、圖2。
[0044]第一試重模塊A有第一板體I,第一板體I上設有以該板體中心為圓心的圓軸線101,圓軸線101上設有若干可用于組合連接的第一通孔2,所述圓軸線101四個相位內(nèi)的所述第一通孔2為對稱分布,或者是所述第一通孔2沿圓軸線101均布;圖1所示中,第一板體I的長軸線f與短軸線η相互垂直相交于中點(即所述的板體中心),構(gòu)成圓軸線101的四個相位,該四個相位內(nèi)的第一通孔2為對稱分布,各相位內(nèi)的數(shù)量均為4個;
[0045]所述第一板體I上設有以長軸線f 一側(cè)的板體邊沿線中點為圓心的第一半圓軸線102,第一半圓軸線102的半徑與所述圓軸線101的半徑相等,第一半圓軸線102上設有若干可用于組合連接的第二通孔3,第一半圓軸線102上的第二通孔3的分布與圓軸線101中半圓軸線上的第一通孔2的分布相同,如圖所示,第一板體I長軸線f一側(cè)的板體邊沿線中點與短軸線η相互垂直相交構(gòu)成第一半圓軸線102的兩個相位,該兩個相位內(nèi)的第二通孔3的對稱分布與圓軸線101中半圓周軸線內(nèi)的兩個相位內(nèi)的第一通孔2的對稱分布相同;
[0046]所述第一板體I的兩端分別設有兩個可用于疊層組合連接的、并還可用于吊裝的第一邊槽孔4,每端的兩個第一邊槽孔4中心線對稱于該板體的長軸線f,每端的兩個第一邊槽孔4中心線之間的間距為2a,每端的兩個第一邊槽孔4中心線分別距該板體兩側(cè)邊沿的距離為a ;
[0047]所述第一板體I兩端的第一邊槽孔4對稱于該板體的短軸線n,兩端的第一邊槽孔4內(nèi)端之間的間距h等于或大于8a ;
[0048]此外,在組合試驗負載的若干第一試重模塊A中,部分第一試重模塊A的板體上至少設有一個第一重量調(diào)節(jié)孔la,參見圖5,即采用設置第一重量調(diào)節(jié)孔Ia的結(jié)構(gòu),將部分的第一試重模塊A去除第一重量調(diào)節(jié)孔Ia的板體重量,以便于組合為與被試起重機額定工作荷重相應整數(shù)的試驗負載。
[0049]第二試重模塊B的實施結(jié)構(gòu)參見圖3、圖4。
[0050]第二試重模塊B有第二板體5,第二板體5上設有以長軸線f ’ 一側(cè)的板體邊沿線中點為圓心的第二半圓軸線501,第二半圓軸線501的半徑與第一試重模塊A上的圓軸線101的半徑及第一半圓軸線102的半徑相等;所述第二半圓軸線501上設有若干可用于組合連接的第三通孔6,第二半圓軸線501上的第三通孔6的分布與第一試重模塊A上圓軸線101中半圓軸線上的第一通孔2的分布及第一半圓軸線102上的第二通孔3的分布相同;圖3所示中,由第二板體5 —側(cè)的板體邊沿線中點與短軸線η’垂直相交構(gòu)成第二半圓軸線501的兩個相位,該兩個相位內(nèi)的第三通孔6的對稱分布,與第一試重模塊A中圓軸線101中半圓軸線上兩個相位內(nèi)的第一通孔2及第一半圓軸線102上兩個相位內(nèi)的第二通孔3的對稱分布相同,各相位內(nèi)的數(shù)量同為4個;
[0051]所述第二板體5的兩端分別設有兩個可用于疊層組合連接的、并還可用于吊裝的第二邊槽孔7,每端的兩個第二邊槽孔7中心線對稱于該板體的長軸線f’,每端的兩個第二邊槽孔7中心線之間的間距為2a,每端的兩個第二邊槽孔7中心線分別距該板體兩側(cè)邊沿的距離為a ;
[0052]所述第二板體5兩端的第二邊槽孔7對稱于該板體的短軸線η’,兩端的第二邊槽孔7內(nèi)端之間的間距h’等于或大于8a ;
[0053]此外,在組合試驗負載的若干第二試重模塊B中,部分第二試重模塊B的板體上至少設有一個第二重量調(diào)節(jié)孔5a,參見圖12,即采用設置第二重量調(diào)節(jié)孔5a的結(jié)構(gòu),將部分的第二試重模塊B去除第二重量調(diào)節(jié)孔5a的板體重量,以便于組合為與被試起重機額定工作荷重相應整數(shù)的試驗負載。
[0054]將若干所述第一試重模塊A單獨組合、或若干所述第二試重模塊B單獨組合、或若干所述第一試重模塊A與若干所述第二試重模塊B混合組合連接的試驗負載,為用于新安裝的或經(jīng)過大修的橋式起重機負荷試驗的試驗負載T,參見圖13,或者為用于橋式起重機定期試驗的試驗負載P,參見圖14 ;
[0055]所述用于新安裝的或經(jīng)過大修的橋式起重機負荷試驗的試驗負載T,包括位于上部的額定試驗負載單元8和位于下部的附加試驗負載單元9,額定試驗負載單元8與附加試驗負載單元9之間設有第一墊塊10,所述額定試驗負載單元8的重心和附加試驗負載單元9的重心均處在第一垂直中心線13上,所述額定試驗負載單元8為被試橋式起重機100%額定工作荷重的試驗負載,附加試驗負載單元9為被試橋式起重機25%額定工作荷重的試驗負載,其中包括可供分離使用的被試橋式起重機10%額定工作荷重的試驗負載。
[0056]所述用于橋式起重機定期試驗的試驗負載P,參見圖14,為被試橋式起重機110%額定工作荷重的試驗負載。由若干第一試重模塊A單獨組合,或由若干第二試重模塊B單獨組合,或由若干第一試重模塊A與若干第二試重模塊B混合組合為所述試驗負載P的試重模塊,在頂層的試重模塊上組合放置第二摸塊組合吊具18,各層試重模塊及第二摸塊組合吊具18的重心均處在垂直中心線19上,通過所有試重模塊組合后一一對應重合的通孔,使用螺栓20,將組合為所述試驗負載P的所有試重模塊與頂部的第二摸塊組合吊具18連接為成整體剛性狀態(tài)的試驗負載。
[0057]由若干第一試重模塊A單獨組合,或由若干第二試重模塊B單獨組合,或由若干第一試重模塊A與若干第二試重模塊B混合組合為所述額定試驗負載單元8的試重模塊,在頂層的試重模塊上組合放置第一摸塊組合吊具12,通過所有試重模塊組合后一一對應重合的通孔,使用螺栓11,將組合為所述額定試驗負載單元8的所有試重模塊與頂部的第一摸塊組合吊具12連接為成整體剛性狀態(tài)的試驗負載。圖13所示的額定試驗負載單元8為單層雙模塊疊層組合方式,采用單層雙模塊疊層組合方式可降低其高度。
[0058]由若干所述第一試重模塊A單層單模塊疊層組合,或由若干所述第二試重模塊B單層單模塊疊層組合,或由若干所述第一試重模塊A單層單模塊與若干所述第二試重模塊B單層單模塊混合疊層組合為所述附加試驗負載單元9的試重模塊,相鄰的試重模塊之間設置第二墊塊14,以便于試重模塊的吊裝,通過組合后各層試重模塊兩端的邊槽孔,使用螺栓15,將所述附加試驗負載單元9中25%或10%試驗負載的試重模塊與額定試驗負載單元8中試重模塊兩端的邊槽孔連接為成整體剛性狀態(tài)的試驗負載,即將被試橋式起重機100%額定工作荷重的試驗負載分別變換為被試橋式起重機110%或125%額定工作荷重的試驗負載。
[0059]在實施附加試驗負載單元9的組合中,由于所述第二墊塊14和第一墊塊10被組合于其中,所述第二墊塊14和第一墊塊10的重量可計算于附加試驗負載單元9的負載中;所述附加試驗負載單元9的單層單模塊疊層組合,可為所有試重模塊的長軸線均為同向重合組合,也可為相鄰試重模塊的長軸線相互垂直于中點的組合,當為長軸線同向重合組合時,如圖13所示,則使用螺栓15,將所述附加試驗負載單元9中的所有試重模塊或其中10%額定工作荷重的試重模塊與額定試驗負載單元8中的試重模塊兩端的邊槽孔連接為整體,當相鄰試重模塊為長軸線相互垂直于中點的組合時,則采用圖13中以點劃線表示的螺栓15’的連接方式,將其與額定試驗負載單元8中的試重模塊兩端的邊槽孔連接為整體。
[0060]所述額定試驗負載單元8的組合方式包括:
[0061]若干所述第一試重模塊A的單層單模塊疊層組合、單層單模塊與單層雙模塊交替疊層組合和單層雙模塊疊層組合;
[0062]若干所述第二試重模塊B的單層雙模塊疊層組合;
[0063]若干所述第二試重模塊B的單層雙模塊與若干第一試重模塊A的單層單模塊混合疊層組合、若干所述第一試重模塊A的單層雙模塊與若干所述第二試重模塊B的單層雙模塊混合疊層組合。
[0064]所述用于橋式起重機定期試驗的試驗負載P的組合方式包括:
[0065]若干所述第一試重模塊A的單層單模塊疊層組合、單層單模塊與單層雙模塊交替疊層組合和單層雙模塊疊層組合;
[0066]若干所述第二試重模塊B的單層雙模塊疊層組合;
[0067]若干所述第二試重模塊B的單層雙模塊與若干第一試重模塊A的單層單模塊混合疊層組合、若干所述第一試重模塊A的單層雙模塊與若干所述第二試重模塊B的單層雙模塊混合疊層組合。
[0068]圖5、圖6為第一試重模塊A單層單模板疊層組合示意圖。
[0069]圖示中,上下兩層的第一試重模塊A的長軸線f相互垂直相交于中點,則上下層的兩件第一試重模塊A的重心則均處在同一垂直中心線上,且上下層的第一試重模塊A中圓軸線101上的第一通孔2 —一對應重合,并分別對應的處在一垂直線上,以滿足使用螺栓進行組合連接;當為若干層的單層單模塊疊層組合時,同理,相鄰層的第一試重模塊A長軸線f相互垂直相交于中點,各層的第一試重模塊A的重心均處在同一垂直中心線上,所有層的第一試重模塊A的圓軸線101上的第一通孔2均一一對應重合,使用螺栓,通過組合后的對應重合的通孔,將其組合連接為相應的試驗負載;圖5所示中,被應用于組合連接的第一通孔2以粗線展示,第一試重模塊A中半圓軸線102上的第二通孔3沒有被用于組合,則用細線表示;上層的第一試重模塊A板體上設有兩個第一重量調(diào)節(jié)孔la。
[0070]圖7為第一試重模塊A單層單模塊與單層雙模塊交替疊層組合示意圖。
[0071]圖示中,上層為并排組合的兩件,下層為一件,上層兩件第一試重模塊A的并排組合線與下層的第一試重模塊A的長軸線f相互垂直相交于中點,上層兩件和下層一件的第一試重模塊A的重心均處同一垂直中心線上,上層兩件第一試重模塊A并排組合后的第一半圓軸線102組合為整體圓軸線102,整體圓軸線102上的第二通孔3與下層第一試重模塊A上圓軸線101上的第一通孔2 —一對應重合,并分別處在一垂直線上,當為若干層的單層單模塊與單層雙模塊交替疊層組合時,同理,兩件第一試重模塊A的并排組合線與相鄰層的第一試重模塊A的長軸線f相互垂直相交于中點,各層的第一試重模塊A的重心均處在同一垂直中心線上,所有兩件第一試重模塊A并排組合后的整體圓軸線102上的第二通孔3與相鄰的第一試重模塊A圓軸線101上的第一通孔2均一一對應重合,并分別處在一垂直線上,使用螺栓,通過組合后的對應重合的通孔,將其組合連接為相應的試驗負載;
[0072]由于第一試重模塊A的第一板體I兩端的第一邊槽孔4內(nèi)端之間的間距h等于或大于8a,第一試重模塊A兩端的第一邊槽孔4均位于相鄰層試重模塊外側(cè)的邊沿之外,如圖7所示,以便于試重模塊的吊裝,需要時,可通過邊槽孔4,使用螺栓將試驗負載的試重模塊進行組合連接。
[0073]圖8、圖9為第一試重模塊A單層雙模塊疊層組合示意圖。[0074]圖示中,上下兩層均為并排組合的兩件第一試重模塊A,上層兩件第一試重模塊A的并排組合線與下層兩件第一試重模塊A的并排組合線相互垂直相交于中點,即上下兩層并排組合的兩件第一試重模塊A的重心均處在同一垂直中心線上,上層兩件第一試重模塊A并排組合的整體圓軸線102上的第二通孔3與下層兩件第一試重模塊A并排組合的整體圓軸線102上的第二通孔3 —一對應重合,并分別處在一垂直線上,以便于使用螺栓進行組合連接;當為若干層的單層雙模塊疊層組合時,同理,相鄰層的兩件第一試重模塊A的并排組合線相互垂直相交于中點,各層兩件第一試重模塊A的重心均處在同一一垂直中心線
上,相鄰層的第一試重模塊A中的整體圓軸線102上的第二通孔3均--對應重合,并分別
處在一垂直線上,使用螺栓,通過組合后的對應重合的通孔,將其組合連接為相應的試驗負載;
[0075]同理,各層試重模塊兩端的邊槽孔4均處在相鄰試重模塊外側(cè)邊沿之外,以便于試重模塊的吊裝,需要時,可通過邊槽孔4,使用螺栓將試驗負載的試重模塊進行組合連接。
[0076]圖10為第二試重模塊B單層雙模塊與第一試重模塊A單層單模塊混合交替疊層組合示意圖。
[0077]圖示中,上層為并排組合的兩件第二試重模塊B,下層為單層單模塊的第一試重模塊A,上層兩件第二試重模塊B的并排組合線與下層第一試重模塊A的長軸線f相互垂直相交于中點,即上層并排組合的兩件第二試重模塊B的重心和下層第一試重模塊A的重心均處在同一垂直中心線上,上層兩件第二試重模塊B并排組合后的第二半圓軸線501構(gòu)成整體圓軸線501,整體圓軸線501上的第三通孔6與下層第一試重模塊A的圓軸線101上的第一通孔2 —一對應重合,且分別處在一垂直線上;當若干層的第二試重模塊B單層雙模塊的與若干層的第一試重模塊A單層單模塊混合交替疊層組合時,同理,兩件第二試重模塊B的并排組合線與相鄰的第一試重模塊A的長軸線f相互垂直相交于中點,所有兩件并排組合的第二試重模塊B和第一試重模塊A的重心均處在同一垂直中心線上,兩件第二試重模塊B并排組合后的整體圓軸線501上的第三通孔6與相鄰層第一試重模塊A的圓軸線101上的第一通孔2 —一對應重合,且分別處在一垂直線上,使用螺栓,通過組合后對應重合的通孔,將其組合連接為相應的試驗負載;[0078]同理,各層試重模塊兩端的邊槽孔均位于相鄰層試重模塊外側(cè)的邊沿之外,以便于試重模塊的吊裝,需要時,可通過邊槽孔4,使用螺栓將試驗負載的試重模塊進行組合連接。
[0079]圖11為第一試重模塊A單層雙模塊與第二試重模塊B單層雙模塊混合疊層組合示意圖。
[0080]上層為并排組合的兩件第一試重模塊A,下層為并排組合的第二試重模塊B,上層兩件第一試重模塊A的并排組合線與下層兩件第二試重模塊B的并排組合線相互垂直相交于中點,即上層并排組合的兩件第一試重模塊A和下層并排組合的兩件第二試重模塊B的重心均處在同一垂直中心線上,上層兩件第一試重模塊A并排組合構(gòu)成整體圓軸線102,下層兩件第二試重模塊B并排組合構(gòu)成整體圓軸線501,整體圓軸線102上的第二通孔3與整體圓軸線501上的第三通孔6 —一對應重合,且分別處在一垂直線上,以便于使用螺栓11進行組合連接;當為若干層的第一試重模塊A單層雙模塊與若干層的第二試重模塊B單層雙模塊混合疊層組合時,同理,兩件第一試重模塊A的并排組合線與相鄰的第二試重模塊B的并排組合線相互垂直相交于中點,各層的兩件試重模塊的重心均處在同一垂直中心線上,兩件第一試重模塊A并排組合構(gòu)成整體圓軸線102上的第二通孔3與相鄰的兩件第二試重模塊B并排組合構(gòu)成整體圓軸線501上的第三通孔6 —一對應重合,且分別處在一垂直線上,使用螺栓,通過組合后對應重合的通孔,將其組合連接為相應的試驗負載。
[0081]同理,各層試重模塊兩端的邊槽孔均位于相鄰層試重模塊外側(cè)的邊沿之外,以便于試重模塊的吊裝,需要時,可通過邊槽孔4,使用螺栓將試驗負載的試重模塊進行組合連接。
[0082]圖12為第二試重模塊B單層雙模塊疊層組合示意圖。
[0083]上下兩層均為并排組合的兩件第二試重模塊B,上層兩件第二試重模塊B的并排組合線與下層兩件第二試重模塊B的并排組合線相互垂直相交于中點,則上下兩層并排組合的第二試重模塊B的重心均處在同一垂直中心線上,上下層兩件第二試重模塊B并排組合后的第二半圓軸線501分別構(gòu)成整體圓軸線501,上下兩層層第二試重模塊B中的整體圓軸線501上的第三通孔6 —一對應重合,且分別處在一垂直線上,當為若干層的第二試重模塊B單層雙模塊疊層組合時,同理,相鄰層的兩件第二試重模塊B的組合線相互垂直相交于中點,各層的兩件第二試重模塊B的重心均處在同一垂直中心上,相鄰兩件第二試重模塊B并排組合后的整體圓軸線501上的第三通孔6 —一對應重合,且分別處在一垂直線上,使用螺栓11,通過組合后一一對應重合的通孔,將其組合連接為相應的試驗負載;圖示中,上層兩件第二試重模塊B的板體上均分別設有四個第二重量調(diào)節(jié)孔5a ;
[0084]同理,并排組合后的兩件第二試重模塊B兩端的邊槽孔7位于相鄰層的兩件第二試重模塊B外側(cè)的邊沿之外,以便于試重模塊的吊裝,需要時,可通過邊槽孔7,使用螺栓將試驗負載的試重模塊進行連接。
[0085]實施中,圓軸線101上的第一通孔2、第一半圓軸線102上第二通孔3、第二半圓軸線501上的第三通孔6,優(yōu)選采用相同的孔徑,以利于采用與各通孔相一致的直徑的螺栓進行組合連接。
[0086]以圖13所示為例,當被試橋式其起重機100%額定工作荷重為500噸時,所述額定試驗負載單元8的試驗負載為500噸,其中包括所有單層雙模塊疊層組合的試重模塊和模塊組合吊具12的負載;所述附加試驗負載單元9的試驗負載為125噸,其中50噸試驗負載與額定試驗負載單元8組合連接后即為被試橋式其起重機110%額定工作荷重的試驗負載,當附加試驗負載單元9整體地與額定試驗負載單元8組合連接后即為被試橋式其起重機125%額定工作荷重的試驗負載;當?shù)谝辉囍啬KA和第二試重模塊B的外形尺寸為5100X2300X220時,采用鋼質(zhì)材料,每件試重模塊重約20噸;組合額定試驗負載單元8的試重模塊約24件,單層雙模塊疊層組合后的高度約2.65米,組合附加試驗負載單元9的試重模塊約5件,加上4件第二墊塊14,附加試驗負載單元9單層單模塊疊層組合后的高度約1.8米,便于變換試驗負載時的地面人員的人工操作。
[0087]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種實施結(jié)構(gòu)和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其它任何變型結(jié)構(gòu)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橋式起重機的第一試重模塊(A),其特征是: 有第一板體(I ),第一板體(I)上設有以該板體中心為圓心的圓軸線(101 ),圓軸線(101)上設有若干可用于組合連接的第一通孔(2),所述圓軸線(101)四個相位內(nèi)的所述第一通孔(2)為對稱分布,或者是所述第一通孔(2)沿圓軸線(101)均布; 所述第一板體(I)上設有以長軸線(f) 一側(cè)的板體邊沿線中點為圓心的第一半圓軸線(102),第一半圓軸線(102)的半徑與所述圓軸線(101)的半徑相等,第一半圓軸線(102)上設有若干可用于組合連接的第二通孔(3),第一半圓軸線(102)上的第二通孔(3)的分布與所述圓軸線(101)中半圓軸線上的第一通孔(2)的分布相同; 所述第一板體(I)的兩端分別設有兩個可用于疊層組合連接的、并還可用于吊裝的第一邊槽孔(4),每端的兩個第一邊槽孔(4)中心線對稱于該板體的長軸線(f),每端的兩個第一邊槽孔(4)中心線之間的間距為2a,每端的兩個第一邊槽孔(4)中心線分別距該板體兩側(cè)邊沿的距離為a ; 所述第一板體(I)兩端的第一邊槽孔(4)對稱于該板體的短軸線(n),兩端的第一邊槽孔(4)內(nèi)端之間的間距h等于或大于8a。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橋式起重機的第一試重模塊(A),其特征是:在組合試驗負載的若干第一試重模塊(A)中,部分第一試重模塊(A)的板體上至少設有一個第一重量調(diào)節(jié)孔(la)。
3.可與權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試重模塊(A)組合的橋式起重機的第二試重模塊(B),其特征是: 有第二板體(5),第二板體(5)上設有以長軸線(f’)一側(cè)的板體邊沿線中點為圓心的第二半圓軸線(501),第二半圓軸線(501)的半徑與第一試重模塊(A)上的圓軸線(101)的半徑及第一半圓軸線(102)的半徑相等,所述第二半圓軸線(501)上設有若干可用于組合連接的第三通孔(6),第二半圓軸線(501)上的第三通孔(6)的分布與第一試重模塊(A)中圓軸線(101)中半圓軸線上的第一通孔(2)的分布及第一半圓軸線(102)上的第二通孔(3)的分布相同; 所述第二板體(5)的兩端分別設有兩個可用于疊層組合連接的、并還可用于吊裝的第二邊槽孔(7),每端的兩個第二邊槽孔(7)中心線對稱于該板體的長軸線(f’),每端的兩個第二邊槽孔(7)中心線之間的間距為2a,每端的兩個第二邊槽孔(7)中心線分別距該板體兩側(cè)邊沿的距離為a ; 所述第二板體(5)兩端的第二邊槽孔(7)對稱于該板體的短軸線(η’),兩端的第二邊槽孔(7)內(nèi)端之間的間距h’等于或大于8a。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與權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試重模塊(A)組合的橋式起重機的第二試重模塊(B),其特征是:在組合試驗負載的若干第二試重模塊(B)中,部分第二試驗模塊(B)的板體上至少設有一個第二重量調(diào)節(jié)孔(5a)。
【文檔編號】G01M99/00GK203422236SQ201320555050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9月9日
【發(fā)明者】金捷生, 李小洪, 黎明 申請人:長沙東屋機電有限責任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商都县| 敦化市| 波密县| 察隅县| 梁河县| 林州市| 炉霍县| 称多县| 衡阳县| 南岸区| 山西省| 彩票| 庆云县| 林周县| 周至县| 灵丘县| 永德县| 香河县| 新源县| 西昌市| 枣阳市| 时尚| 雅江县| 藁城市| 安溪县| 托克逊县| 巴塘县| 东莞市| 吴忠市| 社会| 阳江市| 台安县| 大石桥市| 牙克石市| 佳木斯市| 兴和县| 新沂市| 寻甸| 长海县| 玛纳斯县| 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