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飛機地面試驗技術,具體涉及一種飛機吊網試驗加載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飛機吊網試驗一般采用配重塊加鐵絲護網的方式進行加載,先將配重塊擺放至鐵絲護網上,再將飛機吊網連同護網及配重塊用吊車吊起,通過力傳感器測量配重塊重量并進行調整,直至達到要求范圍,一般需要起吊2~3次,配重調整完成后再次起吊并保載,從而完成吊網試驗。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結構合理、安裝簡便、結構緊湊,便于推廣應用的飛機吊網試驗加載機構。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一種飛機吊網試驗加載機構,其特征為:所述的機構包括主承力柱1、上支臂3和下支臂4,上支臂3安裝在主承力柱1的一端,下支臂4和上支臂3鉸接在一起,下支臂4安裝在主承力柱1的另一端,下支臂4的外端面上設置有圓弧形型面結構。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一種改進,上支臂3和下支臂4與主承力柱1鉸接。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一種改進,下支臂4外端面上的圓弧形型面結構為木質材料,弧度為60度。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一種改進,下支臂4為槽型鋼結構,下支臂4 槽的寬度大于上支臂3的寬度。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一種改進,主承力柱1的下端固定有球鉸接頭6。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一、優(yōu)化了飛機吊網受力形式,使受力更接近于真實情況;二、安裝簡單,連接活動支臂組成傘狀結構即可進行試驗,極大地簡化了試驗安裝過程,提高工作效率50%以上;三、提高了試驗安全性,取消了配重塊的使用,避免配重塊滑落產生的磕傷、碰傷,提高試驗安全性30%;四、使用液壓伺服控制系統(tǒng)加載控制,試驗精度提高至±1%;五、使用完畢可收起,結構緊湊,節(jié)省場地空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圖;
圖中:1-主承力柱、2-單耳接頭、3-上支臂、4-下支臂、5-木質工裝、6-球鉸接頭。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一種飛機吊網試驗加載機構,其特征為:所述的機構包括主承力柱1、上支臂3和下支臂4,上支臂3安裝在主承力柱1的一端,下支臂4和上支臂3鉸接在一起,下支臂4安裝在主承力柱1的另一端,下支臂4的外端面上設置有圓弧形型面結構。
飛機吊網試驗中,將配重塊加載方式改為液壓伺服控制系統(tǒng)加載,通過液壓作動器對加載機構施加載荷,由加載機構將力傳遞給飛 機吊網,從而完成試驗。
飛機吊網試驗加載機構為傘狀結構為可拆卸機構,中心為六面型主承力柱,底部安裝球鉸接頭,上端由6個單耳安裝球軸承后連接6根活動支臂,可沿主承立柱方向打開和閉合,主承立柱下端同樣連接6根活動支臂,可沿主承力柱方向打開和閉合,下端支臂外側安裝弧形木質工裝,弧度為60°,工作時下端支臂活動端分別與上端支臂活動端通過球軸承連接,組成傘狀結構后,將鐵絲護網置于傘狀試驗工裝與飛機吊網之間,將飛機吊網連同加載機構一同吊起,將液壓作動器與承力柱底部球鉸接頭連接,即可進行試驗。
請參閱圖1,本發(fā)明飛機吊網加載機構為可拆卸結構,包括主承力柱1、單耳接頭2、上支臂3、下支臂4、木質工裝5、球鉸接頭6。其中,所述主承力柱1為六面型中空鋼結構,下端焊接球鉸接頭6,上端六平面焊接六個單耳接頭2,通過螺栓與上支臂3上端連接,上支臂3下端可沿承立柱方向打開和閉合,主承力柱1下端同樣連接六根下支臂4,下支臂4外側安裝弧形木質工裝5,弧度為60°,下支臂4上端可沿主承立柱1方向打開和閉合,工作時下支臂4上端與上支臂3下端通過螺栓連接,組成傘狀結構后,將鐵絲護網置于傘狀試驗工裝與飛機吊網之間,將飛機吊網連同加載機構一同吊起,將液壓作動器與承力柱底部球鉸接頭連接,即可進行飛機吊網試驗。試驗結束后,將上支臂3與下支臂4連接斷開,上支臂3下端沿上端固定軸旋轉與主承力柱1貼合,下支臂4上端沿下端固定軸旋轉與主承力柱1貼合。
某實施例實際工作時:
先將飛機吊網試驗件平鋪于試驗場地,將鐵絲護網置于吊網中心位置,將加載機構吊至鐵絲護網中心位置,連接上支臂下端與下支臂上端,用吊車將飛機吊網試驗件連同鐵絲護網與加載機構一起吊起,將球鉸接頭與液壓加載系統(tǒng)連接,即可進行飛機吊網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