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模具檢測設備的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便攜式模具硬度檢測儀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模具在制造過程中需要對模具的尺寸、硬度以及平面度進行檢測,模塊的硬度檢測裝置主要分為臺式硬度檢測儀和便攜式硬度檢測儀,現(xiàn)有的便攜式硬度檢測儀一般不帶有夾緊裝置,因此常常因為工件的晃動而造成測量結果偏差,以及球形模塊的硬度不能直接測量。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問題,提出一種便攜式模具硬度檢測儀,本發(fā)明,不僅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而且實用性較強、測量的精確度較高。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便攜式模具硬度檢測儀,包括框架、支撐架、支撐桿、工作臺、階梯臺、夾緊裝置、夾緊彈簧、壓桿、套筒、鼓輪、手輪、顯示表盤和手柄,所述支撐架直接固定在支撐桿的一端,所述支撐桿直接安裝在框架上,所述工作臺直接固定在支撐桿的另一端,所述工作臺上還設有階梯臺,所述夾緊裝置直接安裝在階梯臺上,所述夾緊彈簧安裝在夾緊裝置和階梯臺之間,所述壓桿和套筒直接安裝在框架上,所述框架上還安裝有鼓輪、手輪、顯示表盤和手柄,所述支撐架包括支撐臺面和支撐腳,所述套筒和框架之間也安裝有夾緊彈簧。
作為優(yōu)選,所述工作臺的形狀為圓盤式結構,所述階梯臺與夾緊裝置之間為間隙配合。
作為優(yōu)選,所述支撐腳的數(shù)量至少為三個,且均勻的分布在支撐臺面的一周。
作為優(yōu)選,所述支撐架、支撐桿、工作臺和階梯臺之間為一體式結構,所述支撐桿的兩端分別與支撐臺面的圓心處和工作臺的圓心處相連接。
作為優(yōu)選,所述支撐桿和壓桿與框架均是通過螺紋連接,所述套筒和框架之間為間隙配合。
作為優(yōu)選,所述壓桿的最右端端為圓錐形結構,所述套筒的最右端為漏斗形結構。
作為優(yōu)選,所述工作臺的圓心處與壓桿的軸心在同一水平線上,所述套筒與壓桿之間并不接觸。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通過在便攜式模具硬度檢測儀上同時設置了手柄和支撐架裝置,從而使模具硬度檢測儀的使用更加方便;本發(fā)明還通過在便攜式模具硬度檢測儀上,增設夾緊裝置和套筒裝置,從而在減少因工件的晃動而造成測量結果偏差的同時,又可以使便攜式模具硬度檢測儀對球形模塊進行測量,進而增加了便攜式模具硬度檢測儀的精確性和實用性。
本發(fā)明的特征及優(yōu)點將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一種便攜式模具硬度檢測儀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框架、2-支撐架、3-支撐桿、4-工作臺、5-階梯臺、6-夾緊裝置、7-夾緊彈簧、8-壓桿、9-套筒、10-鼓輪、11-手輪、12-顯示表盤、13-手柄。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1,本發(fā)明一種便攜式模具硬度檢測儀,包括框架1、支撐架2、支撐桿3、工作臺4、階梯臺5、夾緊裝置6、夾緊彈簧7、壓桿8、套筒9、鼓輪10、手輪11、顯示表盤12和手柄13,所述支撐架2直接固定在支撐桿3的一端,所述支撐桿3直接安裝在框架1上,所述工作臺4直接固定在支撐桿3的另一端,所述工作臺4上還設有階梯臺5,所述夾緊裝置6直接安裝在階梯臺5上,所述夾緊彈簧7安裝在夾緊裝置6和階梯臺5之間,所述壓桿8和套筒9直接安裝在框架1上,所述框架1上還安裝有鼓輪10、手輪11、顯示表盤12和手柄13,所述支撐架2包括支撐臺面21和支撐腳22,所述套筒9和框架1之間也安裝有夾緊彈簧7,所述工作臺4的形狀為圓盤式結構,所述階梯臺5與夾緊裝置6之間為間隙配合,所述支撐腳22的數(shù)量至少為三個,且均勻的分布在支撐臺面21的一周,所述支撐架2、支撐桿3、工作臺4和階梯臺5為一體式結構,所述支撐桿3的兩端分別與支撐臺面21的圓心處和工作臺4的圓心處相連接,所述支撐桿3和壓桿8與框架1均是通過螺紋連接,所述套筒9和框架1之間為間隙配合,所述壓桿8的最右端端為圓錐形結構,所述套筒9的最右端為漏斗形結構,所述工作臺4的圓心處與壓桿8的軸心在同一水平線上,所述套筒9與壓桿8之間并不接觸。
本發(fā)明工作過程:
本發(fā)明將被測模塊通過夾緊裝置6固定在工作臺4上,然后一只手握住手柄13,另一只手旋轉手輪11,然后通過顯示表盤12進行讀數(shù),從而完成模塊的測量工作,當被測模塊較大時也可以通過支撐架2將硬度檢測儀放置在平面上進行測量。
上述實施例是對本發(fā)明的說明,不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定,任何對本發(fā)明簡單變換后的方案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