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穿戴設備以及可穿戴設備的佩戴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在科技迅速發(fā)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智能穿戴設備充斥著人們的生活,智能穿戴設備是指應用穿戴式技術對日常穿戴進行智能化設計、開發(fā)出可以穿戴的智能設備的總稱,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環(huán)等等。對于智能穿戴設備,正確的智能的識別用戶是否佩戴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智能識別用戶是否佩戴智能穿戴設備的方法,通常采用電容式傳感器,具體的,在智能穿戴設備中設置電容式傳感器,通過用戶對智能穿戴設備進行佩戴以及摘下過程中電容式傳感器的電容值的變化,來判定智能穿戴設備是否被佩戴,即,電容式傳感器必須檢測到電容變化才能判斷設備的佩戴狀態(tài)。
但是,在一些特定的場景下,例如:當用戶先將智能手環(huán)佩戴在手腕上,然后開機,通過上述判斷過程就會出現(xiàn)誤判,智能手環(huán)會認為用戶沒有佩戴,因此,導致了智能識別用戶是否佩戴智能穿戴設備的準確率降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可穿戴設備以及可穿戴設備的佩戴檢測裝置,可以提高智能識別用戶是否佩戴智能穿戴設備的準確率。
第一方面,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可穿戴設備。其中,可穿戴設備包括:設備主機、連接在設備主機兩端的柔性固定帶;柔性固定帶內設置有至少一個金屬應變片;設備主機與柔性固定帶在佩戴時圍成一個圓環(huán),圓環(huán)內部在靠近皮膚的一側設置有至少一對金屬電極;設備主機用于根據(jù)至少一個金屬應變片檢測到的形變電阻值和至少一對金屬電極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確定可穿戴設備是否被佩戴。
通過第一方面提供的可穿戴設備,將設備機械特性和人體生理特性相結合,通過金屬應變片檢測到的形變電阻值以及金屬電極對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從而可以準確的確定可穿戴設備是否被用戶佩戴,提高了智能識別用戶是否佩戴智能穿戴設備的準確率。
可選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金屬應變片包括:基片、敏感柵、覆蓋層和引線;敏感柵位于基片與覆蓋層之間,敏感柵與引線電連接,引線與設備主機電連接。
通過該可能的實施方式提供了金屬應變片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通過基片、敏感柵、覆蓋層和引線實現(xiàn)了金屬應變片,使得可穿戴設備通過金屬應變片可以獲得準確的形變電阻值,從而提高了智能識別用戶是否佩戴智能穿戴設備的準確率。
可選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金屬應變片為兩個,兩個金屬應變片分別位于柔性固定帶在佩戴時形變最大的兩個位置。
通過該可能的實施方式提供了金屬應變片設置位置的一種具體實現(xiàn)方式,金屬應變片位于柔性固定帶在佩戴時形變最大的位置,因此,金屬應變片可以快速準確的檢測出柔性固定帶機械形變引起的形變電阻的變化,進一步提升了智能識別用戶是否佩戴智能穿戴設備的效率和準確率。
可選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一對金屬電極中的兩個金屬電極均位于柔性固定帶內部;或者,一對金屬電極中的一個金屬電極位于設備主機內部,且一對金屬電極中的另一個金屬電極位于柔性固定帶內部。
通過該可能的實施方式提供了金屬電極對設置位置的具體實現(xiàn)方式,金屬電極對中的兩個金屬電極,可以均設置在柔性固定帶內部,也可以分別設置于設備主機和柔性固定帶的內部,使得可穿戴設備通過金屬電極對可以獲得準確的皮膚電導值,從而提高了智能識別用戶是否佩戴智能穿戴設備的準確率。
可選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一對金屬電極中的兩個金屬電極以圓環(huán)的中心為基準點對稱設置。
通過該可能的實施方式提供了金屬電極對設置位置的具體實現(xiàn)方式,金屬電極對中的兩個金屬電極,根據(jù)圓環(huán)的中心對稱設置,使得金屬電極對中的兩個金屬電極相對距離較遠,因此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更為準確,進一步提升了智能識別用戶是否佩戴智能穿戴設備的準確率。
可選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金屬應變片可以為箔式應變片。由于箔式應變片的散熱條件好、疲勞壽命長、生產過程簡單,因此可以提升可穿戴設備的使用性能,降低成本,延長使用壽命。
可選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金屬電極的材質可以為金電極。由于金電極的化學惰性,電極本身不容易發(fā)生電極反應,可以使得獲得的皮膚電導值更加準確,進一步提升了智能識別用戶是否佩戴智能穿戴設備的準確率。
可選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設備主機具體用于:實時獲取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根據(jù)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判斷可穿戴設備是否滿足預設的佩戴條件;若可穿戴設備滿足佩戴條件,則獲取每一對金屬電極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若每一對金屬電極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均在預設的皮膚電導值范圍內,則確定可穿戴設備被用戶佩戴。
通過該可能的實施方式提供的可穿戴設備,每個金屬應變片檢測到的阻值反映了設備的機械特性,每一對金屬電極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反映了用戶佩戴可穿戴設備后的人體生理特性,將設備機械特性和人體生理特性相結合,從而可以準確的確定可穿戴設備是否被用戶佩戴,提高了智能識別用戶是否佩戴智能穿戴設備的準確率。
可選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設備主機具體用于:根據(jù)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獲取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變化率;阻值變化率用于表示金屬應變片單位時間內的阻值變化;若每個金屬應變片形變完成后的穩(wěn)態(tài)阻值在預設的標準阻值范圍內,且阻值變化率小于預設的臨界阻值變化率,則判斷可穿戴設備滿足佩戴條件。
通過該可能的實施方式提供的可穿戴設備,佩戴條件具體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為每個金屬應變片形變完成后的穩(wěn)態(tài)阻值在預設的標準阻值范圍內,反映了可穿戴設備形變完成后的機械狀態(tài),另一個方面為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變化率小于預設的臨界阻值變化率,反映了可穿戴設備的佩戴過程,將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從而可以準確的確定可穿戴設備發(fā)生的機械形變是否滿足預設的佩戴條件,提高了智能識別用戶是否佩戴智能穿戴設備的準確率。
可選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設備主機具體用于:根據(jù)預設的第一頻率讀取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并將讀取時間和對應的阻值進行存儲。
通過該可能的實施方式提供的可穿戴設備,可以根據(jù)不同的場景設置預設的第一頻率,從而可以節(jié)省可穿戴設備耗電量,延長可穿戴設備的工作時間。
可選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設備主機還用于:若檢測到存在金屬應變片的阻值發(fā)生變化,則采用第二頻率讀取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并將讀取時間和對應的阻值進行存儲;其中,第二頻率大于第一頻率。
通過該可能的實施方式提供的可穿戴設備,若檢測到存在金屬應變片的阻值發(fā)生變化,則說明可穿戴設備的柔性固定帶發(fā)生了彈性形變,此時,采用比第一頻率大的第二頻率讀取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增大了讀取金屬應變片的阻值的粒度,可以更加準確快速的獲取柔性固定帶在發(fā)生形變過程中的金屬應變片的阻值,進一步提升了可穿戴設備的佩戴檢測的準確率。
可選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設備主機具體用于:根據(jù)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獲取每個金屬應變片開始發(fā)生形變時的瞬時初始阻值和形變完成后的瞬時終態(tài)阻值;根據(jù)每個金屬應變片的瞬時初始阻值RC和瞬時終態(tài)阻值RZ,采用DR=(RZ-RC)/t計算金屬應變片的阻值變化率DR;其中,t表示的是瞬時初始阻值變化到瞬時終態(tài)阻值的持續(xù)時間。
通過該可能的實施方式提供了計算阻值變化率的一種具體實現(xiàn)方式,使得可穿戴設備可以獲得準確的阻值變化率,進而根據(jù)阻值變化率判斷可穿戴設備是否被佩戴,提高了智能識別用戶是否佩戴智能穿戴設備的準確率。
可選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設備主機具體用于:獲取每一對金屬電極之間的電壓值;根據(jù)每一對金屬電極之間的電壓值U和輸入金屬電極的電流值I,采用Rtest=U/I計算獲取每一對金屬電極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
通過該可能的實施方式提供了計算皮膚電導值的一種具體實現(xiàn)方式,使得可穿戴設備可以獲得準確的皮膚電導值,進而根據(jù)皮膚電導值判斷可穿戴設備是否被佩戴,提高了智能識別用戶是否佩戴智能穿戴設備的準確率。
第二方面,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可穿戴設備的佩戴檢測方法,該方法應用在可穿戴設備中,可穿戴設備包括設備主機、連接在設備主機兩端的柔性固定帶;柔性固定帶內設置有至少一個金屬應變片;設備主機與柔性固定帶在佩戴時圍成一個圓環(huán),圓環(huán)內部在靠近皮膚的一側設置有至少一對金屬電極,該方法包括:實時獲取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根據(jù)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判斷可穿戴設備是否滿足預設的佩戴條件;若可穿戴設備滿足預設的佩戴條件,則獲取每一對金屬電極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若每一對金屬電極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均在預設的皮膚電導值范圍內,則確定可穿戴設備被用戶佩戴。
可選的,在第二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根據(jù)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判斷可穿戴設備是否滿足預設的佩戴條件,包括:根據(jù)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獲取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變化率;阻值變化率用于表示金屬應變片單位時間內的阻值變化;若每個金屬應變片形變完成后的穩(wěn)態(tài)阻值在預設的標準阻值范圍內,且阻值變化率小于預設的臨界阻值變化率,則判斷可穿戴設備滿足佩戴條件。
可選的,在第二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實時獲取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包括:根據(jù)預設的第一頻率讀取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并將讀取時間和對應的阻值進行存儲。
可選的,在第二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該方法還包括:若檢測到存在金屬應變片的阻值發(fā)生變化,則采用第二頻率讀取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并將讀取時間和對應的阻值進行存儲;其中,第二頻率大于第一頻率。
可選的,在第二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根據(jù)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獲取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變化率,包括:根據(jù)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獲取每個金屬應變片開始發(fā)生形變時的瞬時初始阻值和形變完成后的瞬時終態(tài)阻值;根據(jù)每個金屬應變片的瞬時初始阻值RC和瞬時終態(tài)阻值RZ,采用DR=(RZ-RC)/t計算金屬應變片的阻值變化率DR;其中,t表示的是瞬時初始阻值變化到瞬時終態(tài)阻值的持續(xù)時間。
可選的,在第二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獲取每一對金屬電極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包括:獲取每一對金屬電極之間的電壓值;根據(jù)每一對金屬電極之間的電壓值U和輸入金屬電極的電流值I,采用Rtest=U/I計算獲取每一對金屬電極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
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各可能的實施方式所提供的可穿戴設備的佩戴檢測方法,其有益效果可以參見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實施方式所帶來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贅述。
第三方面,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可穿戴設備的佩戴檢測裝置,該裝置設置在可穿戴設備的設備主機中,可穿戴設備包括設備主機、連接在設備主機兩端的柔性固定帶;柔性固定帶內設置有至少一個金屬應變片;設備主機與柔性固定帶在佩戴時圍成一個圓環(huán),圓環(huán)內部在靠近皮膚的一側設置有至少一對金屬電極,該裝置包括:獲取模塊,用于實時獲取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處理模塊,用于根據(jù)獲取模塊獲取到的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判斷可穿戴設備是否滿足預設的佩戴條件;獲取模塊還用于,若處理模塊判斷可穿戴設備滿足預設的佩戴條件,則獲取每一對金屬電極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處理模塊還用于,若獲取模塊獲取到的每一對金屬電極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均在預設的皮膚電導值范圍內,確定可穿戴設備被用戶佩戴。
可選的,在第三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處理模塊具體用于:根據(jù)獲取模塊獲取到的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獲取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變化率;阻值變化率用于表示金屬應變片單位時間內的阻值變化;若獲取模塊獲取到的每個金屬應變片形變完成后的穩(wěn)態(tài)阻值在預設的標準阻值范圍內,且阻值變化率小于預設的臨界阻值變化率,則判斷可穿戴設備滿足佩戴條件。
可選的,在第三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獲取模塊具體用于:根據(jù)預設的第一頻率讀取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并將讀取時間和對應的阻值進行存儲。
可選的,在第三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處理模塊還用于:檢測金屬應變片的阻值是否發(fā)生變化;獲取模塊還用于:若處理模塊檢測到存在金屬應變片的阻值發(fā)生變化,則采用第二頻率讀取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并將讀取時間和對應的阻值進行存儲;其中,第二頻率大于第一頻率。
可選的,在第三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處理模塊具體用于:根據(jù)獲取模塊獲取到的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獲取每個金屬應變片開始發(fā)生形變時的瞬時初始阻值和形變完成后的瞬時終態(tài)阻值;根據(jù)每個金屬應變片的瞬時初始阻值RC和瞬時終態(tài)阻值RZ,采用DR=(RZ-RC)/t計算金屬應變片的阻值變化率DR;其中,t表示的是瞬時初始阻值變化到瞬時終態(tài)阻值的持續(xù)時間。
可選的,在第三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獲取模塊具體用于:獲取每一對金屬電極之間的電壓值;根據(jù)每一對金屬電極之間的電壓值U和輸入金屬電極的電流值I,采用Rtest=U/I計算獲取每一對金屬電極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
上述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各可能的實施方式所提供的可穿戴設備的佩戴檢測裝置,其有益效果可以參見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實施方式所帶來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贅述。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可穿戴設備以及可穿戴設備的佩戴檢測裝置,其中,可穿戴設備包括:設備主機、連接在設備主機兩端的柔性固定帶,柔性固定帶內設置有至少一個金屬應變片,設備主機與柔性固定帶在佩戴時圍成一個圓環(huán),圓環(huán)內部在靠近皮膚的一側設置有至少一對金屬電極,設備主機用于根據(jù)至少一個金屬應變片檢測到的形變電阻和至少一對金屬電極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確定可穿戴設備是否被佩戴。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設備,設備主機通過至少一個金屬應變片檢測到的形變電阻和至少一對金屬電極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實現(xiàn)了將設備機械特性和人體生理特性的結合分析,從而可以準確的確定可穿戴設備是否被用戶佩戴,提高了智能識別用戶是否佩戴智能穿戴設備的準確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可穿戴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二提供的可穿戴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可穿戴設備的佩戴檢測方法的流程圖;
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可穿戴設備的佩戴檢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本發(fā)明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及上述附圖中的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區(qū)別類似的對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順序或先后次序。應該理解這樣使用的數(shù)據(jù)在適當情況下可以互換,以便這里描述的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例如能夠以除了在這里圖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順序實施。此外,術語“包括”和“具有”以及他們的任何變形,意圖在于覆蓋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驟或單元的過程、方法、系統(tǒng)、產品或設備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驟或單元,而是可包括沒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對于這些過程、方法、產品或設備固有的其它步驟或單元。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可穿戴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設備,可以包括:設備主機11、連接在設備主機11兩端的柔性固定帶12。
柔性固定帶12內設置有至少一個金屬應變片13。
設備主機11與柔性固定帶12在佩戴時圍成一個圓環(huán),圓環(huán)內部在靠近皮膚的一側設置有至少一對金屬電極14。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圓環(huán)并非需要一個絕對標準的圓,可以理解,這個圓環(huán)是指與手腕形狀相匹配的一個近似圓的形狀。
設備主機11用于根據(jù)至少一個金屬應變片13檢測到的形變電阻值和至少一對金屬電極14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確定可穿戴設備是否被佩戴。
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柔性固定帶12內部設置有至少一個金屬應變片13,金屬應變片13用于測量應變,可以將物體的機械形變轉換為形變電阻值,所以,通過金屬應變片13檢測到的形變電阻值可以判斷柔性固定帶12是否發(fā)生了機械形變。但是,柔性固定帶12發(fā)生了機械形變并不能說明可穿戴設備一定被用戶佩戴,因此,在設備主機11與柔性固定帶12在佩戴時圍設形成的圓環(huán)中設置至少一對金屬電極14,當用戶佩戴可穿戴設備時,一對金屬電極14就可以檢測到皮膚電導值,這樣,設備主機11通過至少一個金屬應變片13檢測到的形變電阻值以及至少一對金屬電極14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就可以準確的確定可穿戴設備是否被佩戴。
可見,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設備,將設備機械特性和人體生理特性相結合,通過金屬應變片13檢測到的形變電阻值以及金屬電極對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從而可以準確的確定可穿戴設備是否被用戶佩戴,提高了智能識別用戶是否佩戴智能穿戴設備的準確率。
并且,由于金屬電極14設置在設備主機11與柔性固定帶12在佩戴時圍設形成的圓環(huán)中靠近皮膚的一側,更加貼近了用戶皮膚,因此,至少一對金屬電極14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不會受到溫度和濕度的影響,排除了環(huán)境干擾因素,進一步提升了智能識別用戶是否佩戴智能穿戴設備的準確率。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fā)明實施例對于柔性固定帶12的形狀和材質不加以限制。
例如:柔性固定帶12可以通過一段柔性條帶實現(xiàn),該柔性條帶的兩端分別與設備主機11的兩端連接。柔性固定帶12還可以通過兩段柔性條帶實現(xiàn),這兩段柔性條帶中每段柔性條帶的一端分別與設備主機11的兩端中的一端連接,這兩段柔性條帶中每段柔性條帶的另一端通過連接結構實現(xiàn)連接。
又例如:柔性固定帶12可以為硅膠材質,也可以為軟性塑料材質,等等。
需要說明的是,設備主機11與柔性固定帶12在佩戴時圍設形成的圓環(huán),該圓環(huán)可以為封閉的圓環(huán),也可以是具有開口的不封閉圓環(huán),本發(fā)明實施例對此不加以限制。
可選的,設備主機11可以包括:外殼,位于外殼中的處理器和存儲器。其中,柔性固定帶12與設備主機11的外殼的兩端連接,至少一個金屬應變片13以及至少一對金屬電極14均與處理器電連接。其中,存儲器用于存儲指令,處理器用于運行存儲器中所存儲的指令,實現(xiàn)根據(jù)至少一個金屬應變片檢測到的形變電阻值和至少一對金屬電極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確定可穿戴設備是否被佩戴。
可選的,金屬應變片13為兩個,兩個金屬應變片13分別位于柔性固定帶12在佩戴時形變最大的兩個位置。
由于金屬應變片13位于柔性固定帶12在佩戴時形變最大的位置,因此,金屬應變片13可以快速準確的檢測到柔性固定帶12機械形變引起的形變電阻值,提升了智能識別用戶是否佩戴智能穿戴設備的效率和準確率。
可選的,金屬應變片13可以為箔式應變片。
箔式應變片的散熱條件好、疲勞壽命長、生產過程簡單,可以提升可穿戴設備的使用性能,降低成本,延長使用壽命。
可選的,一對金屬電極14中的兩個金屬電極14均位于柔性固定帶12內部;或者,一對金屬電極14中的一個金屬電極14位于設備主機11內部,且一對金屬電極14中的另一個金屬電極14位于柔性固定帶12內部。
可選的,一對金屬電極14中的兩個金屬電極14以圓環(huán)的中心為基準點對稱設置。
測量皮膚電導值時,把兩個金屬電極14分別放置在貼近皮膚的兩個部位,一對金屬電極14中的一個金屬電極14流出微電流,經由皮膚截面,在一對金屬電極14中的另一個金屬電極14流入微電流,通過兩個金屬電極14之間的電壓值和電流值確定皮膚電導值。所以,將一對金屬電極14中的兩個金屬電極14以設備主機11和柔性固定帶12在佩戴時圍設形成的圓環(huán)的中心為基準點對稱設置,可以使得一對金屬電極14中的兩個金屬電極14相對距離較遠,因此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更為準確,提升了智能識別用戶是否佩戴智能穿戴設備的準確率。
可選的,金屬電極14的材質可以為金電極。
金電極由于其化學惰性,電極本身不容易發(fā)生電極反應,可以使得獲得的皮膚電導值更加準確,提升了智能識別用戶是否佩戴智能穿戴設備的準確率。
可選的,每個金屬電極14的面積可以為0.5平方厘米~2平方厘米。
可選的,設備主機11具體用于:
實時獲取每個金屬應變片13的阻值。
根據(jù)每個金屬應變片13的阻值,判斷可穿戴設備是否滿足預設的佩戴條件。
若可穿戴設備滿足佩戴條件,則獲取每一對金屬電極14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
若每一對金屬電極14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均在預設的皮膚電導值范圍內,則確定可穿戴設備被用戶佩戴。
具體的,金屬應變片13位于柔性固定帶12中,金屬應變片13可以將機械形變轉換為形變電阻值。當柔性固定帶12沒有發(fā)生形變時,位于柔性固定帶12中的金屬應變片13沒有發(fā)生形變,此時,金屬應變片13檢測到的阻值將不會變化。當用戶佩戴可穿戴設備時,柔性固定帶12會發(fā)生與用戶佩戴位置相匹配的形變,相應的,金屬應變片13隨著柔性固定帶12產生的形變也會產生形變,此時,金屬應變片13檢測到的阻值將發(fā)生變化。可見,實時獲取每個金屬應變片13的阻值,通過獲取到的每個金屬應變片13的阻值,可以判斷可穿戴設備是否滿足機械特性上的預設的佩戴條件。
其中,預設的佩戴條件用于反映用戶佩戴可穿戴設備時可穿戴設備中的柔性固定帶12的機械形變所對應的佩戴條件。
當用戶佩戴了可穿戴設備,則可穿戴設備一定會滿足預設的佩戴條件,但是反過來,當可穿戴設備滿足了預設的佩戴條件,并不能說明用戶一定佩戴了可穿戴設備,例如:用戶僅是對柔性固定帶12進行彎折但是并沒有佩戴的情況,因此,為了準確的判斷用戶是否佩戴了可穿戴設備,在可穿戴設備滿足預設的佩戴條件時,需要繼續(xù)獲取每一對金屬電極14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根據(jù)皮膚電導值進行進一步的判斷,若每一對金屬電極14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均在預設的皮膚電導值范圍內,則最終確定可穿戴設備被用戶佩戴。
綜上,每個金屬應變片13檢測到的阻值反映了設備的機械特性,每一對金屬電極14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反映了用戶佩戴可穿戴設備后的人體生理特性,將設備機械特性和人體生理特性相結合,從而可以準確的確定可穿戴設備是否被用戶佩戴,提高了智能識別用戶是否佩戴智能穿戴設備的準確率。
需要說明的是,預設的佩戴條件根據(jù)需要進行設置,本發(fā)明實施例對此不做特別限制。
例如:所有的金屬應變片13可以對應同一個預設的佩戴條件,也可以是不同的金屬應變片13對應有相應的預設的佩戴條件,當不同的金屬應變片13對應有相應的預設的佩戴條件時,預設的佩戴條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需要說明的是,根據(jù)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判斷可穿戴設備是否滿足預設的佩戴條件,可以是所有金屬應變片的阻值均滿足預設的佩戴條件,也可以是全部金屬應變片中部分金屬應變片的阻值滿足預設的佩戴條件,本發(fā)明實施例對此不做特別限制。
需要說明的是,預設的皮膚電導值范圍根據(jù)需要進行設置,本發(fā)明實施例對此不做特別限制。
例如:可以是所有的金屬電極對對應同一個預設的皮膚電導值范圍,也可以是不同的金屬電極對對應有相應的預設的皮膚電導值范圍,當不同的金屬電極對應有相應的預設的皮膚電導值范圍時,預設的皮膚電導值范圍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又例如:根據(jù)金屬電極14的面積設置不同的皮膚電導值范圍,假設金屬電極14的面積為1平方厘米,則預設的皮膚電導值范圍可以為0.5~50歐姆。
可選的,設備主機11具體用于:
根據(jù)預設的第一頻率讀取每個金屬應變片13的阻值,并將讀取時間和對應的阻值進行存儲。
其中,預設的第一頻率根據(jù)需要進行設置,本發(fā)明實施例對此不做特別限制。例如:預設的第一頻率可以設置為1Hz。
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設備主機11實時獲取每個金屬應變片13的阻值,是為了根據(jù)每個金屬應變片13的阻值判斷可穿戴設備是否滿足預設的佩戴條件,因此,可以根據(jù)可穿戴設備不同的佩戴狀態(tài)設置預設的第一頻率,例如,當可穿戴設備處于未佩戴或者已經佩戴時,設置較小的第一頻率,從而可以節(jié)省可穿戴設備耗電量,延長可穿戴設備的工作時間。
可選的,設備主機11還用于:
若檢測到存在金屬應變片13的阻值發(fā)生變化,則采用第二頻率讀取每個金屬應變片13的阻值,并將讀取時間和對應的阻值進行存儲。其中,第二頻率大于第一頻率。
具體的,若檢測到存在金屬應變片13的阻值發(fā)生變化,則說明可穿戴設備的柔性固定帶12發(fā)生了彈性形變,因此,采用比第一頻率大的第二頻率讀取每個金屬應變片13的阻值,增大了讀取金屬應變片13的阻值的粒度,可以更加準確快速的獲取柔性固定帶12在發(fā)生形變過程中的金屬應變片13的阻值,進一步提升了可穿戴設備的佩戴檢測的準確率。
其中,第二頻率根據(jù)需要進行設置,本發(fā)明實施例對此不做特別限制。例如:第二頻率可以設置為20Hz。
可選的,設備主機11具體用于:
獲取每一對金屬電極14之間的電壓值。
根據(jù)每一對金屬電極14之間的電壓值U和輸入金屬電極14的電流值I,采用Rtest=U/I計算獲取每一對金屬電極14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
可選的,設備主機11具體用于:
根據(jù)每個金屬應變片13的阻值,獲取每個金屬應變片13的阻值變化率。其中,阻值變化率用于表示金屬應變片13單位時間內的阻值變化。
若每個金屬應變片13形變完成后的穩(wěn)態(tài)阻值在預設的標準阻值范圍內,且阻值變化率小于預設的臨界阻值變化率,則判斷可穿戴設備滿足佩戴條件。
其中,金屬應變片13形變完成后的穩(wěn)態(tài)阻值,是指金屬應變片13檢測到阻值發(fā)生變化后,阻值再次保持穩(wěn)定時的阻值。
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佩戴條件具體包括兩個方面。
其中,一個方面為每個金屬應變片13形變完成后的穩(wěn)態(tài)阻值在預設的標準阻值范圍內,具體的,用戶佩戴可穿戴設備后,柔性固定帶12會出現(xiàn)與用戶佩戴位置相匹配的彎曲形變,柔性固定帶12的彎曲度根據(jù)佩戴位置的周長可以得到一個合理的形變區(qū)間范圍,由于金屬應變片13可以將形變轉換為阻值,因此,根據(jù)形變與阻值的對應關系,可以得到用戶佩戴可穿戴設備時金屬應變片13對應的合理的阻值區(qū)間范圍,該阻值合理區(qū)間范圍即為預設的標準阻值范圍。
另一個方面為每個金屬應變片13的阻值變化率小于預設的臨界阻值變化率,具體的,用戶佩戴可穿戴設備的過程中,柔性固定帶12發(fā)生形變從而使得金屬應變片13的阻值發(fā)生變化,用戶在佩戴可穿戴設備時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每個金屬應變片13的阻值變化率可以反映出用戶的佩戴過程。通過設置臨界阻值變化率,當金屬應變片13的阻值變化率小于預設的臨界阻值變化率時,認為用戶進行了佩戴過程。
綜上,每個金屬應變片13形變完成后的穩(wěn)態(tài)阻值可以反映出可穿戴設備形變完成后的機械狀態(tài),每個金屬應變片13的阻值變化率可以反映出可穿戴設備的佩戴過程,將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從而可以準確的確定可穿戴設備發(fā)生的機械形變是否滿足預設的佩戴條件,提高了智能識別用戶是否佩戴智能穿戴設備的準確率。
需要說明的是,預設的標準阻值范圍根據(jù)需要進行設置,本發(fā)明實施例對此不做特別限制。
例如:對于不同位置的金屬應變片13,其對應同一個預設的標準阻值范圍。
又例如:可以根據(jù)金屬應變片13的具體位置,設置不同的標準阻值范圍,具體的,若可穿戴設備為智能手環(huán),當用戶佩戴智能手環(huán)后,位于用戶手腕兩側的金屬應變片13與位于用戶手腕中間位置的金屬應變片13對應的標準阻值范圍不同。
需要說明的是,預設的臨界阻值變化率根據(jù)需要進行設置,本發(fā)明實施例對此不做特別限制。
例如:對于不同位置的金屬應變片13,其對應的臨界阻值變化率可以設置為相同,也可以設置為不同。
又例如:將用戶以最快速率佩戴可穿戴設備時的阻值變化率設置為臨界阻值變化率。
可選的,設備主機11具體用于:
根據(jù)每個金屬應變片13的阻值,獲取每個金屬應變片13開始發(fā)生形變時的瞬時初始阻值和形變完成后的瞬時終態(tài)阻值。
根據(jù)每個金屬應變片13的瞬時初始阻值RC和瞬時終態(tài)阻值RZ,采用DR=(RZ-RC)/t計算金屬應變片13的阻值變化率DR。其中,t表示的是瞬時初始阻值變化到瞬時終態(tài)阻值的持續(xù)時間。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fā)明實施例對于瞬時初始阻值變化到瞬時終態(tài)阻值的持續(xù)時間t的取值不做特別限制。例如:t可以為獲取金屬應變片13的時間間隔。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可穿戴設備,包括:設備主機、連接在設備主機兩端的柔性固定帶,柔性固定帶內設置有至少一個金屬應變片,設備主機與柔性固定帶在佩戴時圍成一個圓環(huán),圓環(huán)內部在靠近皮膚的一側設置有至少一對金屬電極,設備主機用于根據(jù)至少一個金屬應變片檢測到的形變電阻值和至少一對金屬電極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確定可穿戴設備是否被佩戴。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設備,設備主機通過至少一個金屬應變片檢測到的形變電阻值和至少一對金屬電極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實現(xiàn)了將設備機械特性和人體生理特性相結合進行分析,從而可以準確的確定可穿戴設備是否被用戶佩戴,提高了智能識別用戶是否佩戴智能穿戴設備的準確率。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二提供的可穿戴設備的結構示意圖,本發(fā)明實施例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基礎上,提供了可穿戴設備的另一種實現(xiàn)方式,具體提供了實施例一中金屬應變片的一種實現(xiàn)結構。如圖2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設備,其中,金屬應變片可以包括:基片131、敏感柵132、覆蓋層133和引線134。
敏感柵132位于基片131與覆蓋層133之間,敏感柵132與引線134電連接,引線134與設備主機電連接。
具體的,金屬應變片位于柔性固定帶中,當柔性固定帶發(fā)生機械形變時,金屬應變片隨著柔性固定帶的形變一起伸長或者收縮,敏感柵132的伸長或者收縮會導致金屬應變片檢測到的形變電阻發(fā)生變化,因此,相對應的,通過金屬應變片檢測到的形變電阻,可以反映出柔性固定帶是否發(fā)生形變。
金屬應變片檢測到的形變電阻,可以通過公式(1)計算獲得。
其中,ΔR為金屬應變片伸長或者收縮時檢測到的形變電阻,單位為歐姆,R為金屬應變片的原電阻值,單位為歐姆,K為金屬應變片的靈敏系數(shù),由金屬應變片的材料決定,K為常量,ε為金屬應變片的應變。
可選的,基片131位于設備主機與柔性固定帶在佩戴時圍設形成的圓環(huán)內部靠近皮膚的一側。
可選的,敏感柵132可以為電阻絲式敏感柵。
可選的,敏感柵132的材質可以為銅鉻合金。
由于銅鉻合金的電阻變化率為常數(shù),因此使得應變與電阻變化成正比例關系,提高了電阻值檢測的準確性。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可穿戴設備,具體提供了金屬應變片的一種實現(xiàn)結構。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設備,可以提高智能識別用戶是否佩戴智能穿戴設備的準確率。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可穿戴設備的佩戴檢測方法的流程圖,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設備的佩戴檢測方法,執(zhí)行主體可以為可穿戴設備的佩戴檢測裝置,可穿戴設備的佩戴檢測裝置設置在圖1-圖2任一實施例示出的可穿戴設備的設備主機中,可穿戴設備可以包括設備主機、連接在設備主機兩端的柔性固定帶。其中,柔性固定帶內設置有至少一個金屬應變片,設備主機與柔性固定帶在佩戴時圍成一個圓環(huán),圓環(huán)內部在靠近皮膚的一側設置有至少一對金屬電極。如圖3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設備的佩戴檢測方法,可以包括:
步驟101、實時獲取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
可選的,實時獲取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可以包括:
根據(jù)預設的第一頻率讀取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并將讀取時間和對應的阻值進行存儲。
步驟102、根據(jù)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判斷可穿戴設備是否滿足預設的佩戴條件。
可選的,根據(jù)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判斷可穿戴設備是否滿足預設的佩戴條件,可以包括:
根據(jù)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獲取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變化率。其中,阻值變化率用于表示金屬應變片單位時間內的阻值變化。
若每個金屬應變片形變完成后的穩(wěn)態(tài)阻值在預設的標準阻值范圍內,且阻值變化率小于預設的臨界阻值變化率,則判斷可穿戴設備滿足佩戴條件。
可選的,根據(jù)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獲取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變化率,可以包括:
根據(jù)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獲取每個金屬應變片開始發(fā)生形變時的瞬時初始阻值和形變完成后的瞬時終態(tài)阻值。
根據(jù)每個金屬應變片的瞬時初始阻值RC和瞬時終態(tài)阻值RZ,采用DR=(RZ-RC)/t計算金屬應變片的阻值變化率DR。
其中,t表示的是瞬時初始阻值變化到瞬時終態(tài)阻值的持續(xù)時間。
步驟103、若可穿戴設備滿足預設的佩戴條件,則獲取每一對金屬電極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
可選的,獲取每一對金屬電極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可以包括:
獲取每一對金屬電極之間的電壓值。
根據(jù)每一對金屬電極之間的電壓值U和輸入金屬電極的電流值I,采用Rtest=U/I計算獲取每一對金屬電極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
步驟104、若每一對金屬電極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均在預設的皮膚電導值范圍內,則確定可穿戴設備被用戶佩戴。
可選的,可穿戴設備的佩戴檢測方法,還可以包括:
若檢測到存在金屬應變片的阻值發(fā)生變化,則采用第二頻率讀取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并將讀取時間和對應的阻值進行存儲。其中,第二頻率大于第一頻率。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設備的佩戴檢測方法,應用于圖1-圖2任一實施例示出的可穿戴設備,其技術原理和技術效果類似,此處不再贅述。
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可穿戴設備的佩戴檢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設備的佩戴檢測裝置,設置在圖1-圖2任一實施例示出的可穿戴設備的設備主機中,用于執(zhí)行圖3所示實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設備的佩戴檢測方法。其中,可穿戴設備包括設備主機、連接在設備主機兩端的柔性固定帶,柔性固定帶內設置有至少一個金屬應變片,設備主機與柔性固定帶在佩戴時圍成一個圓環(huán),圓環(huán)內部在靠近皮膚的一側設置有至少一對金屬電極。如圖4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設備的佩戴檢測裝置,可以包括:
獲取模塊21,用于實時獲取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
處理模塊22,用于根據(jù)獲取模塊21獲取到的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判斷可穿戴設備是否滿足預設的佩戴條件。
獲取模塊21還用于,若處理模塊22判斷可穿戴設備滿足預設的佩戴條件,則獲取每一對金屬電極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
處理模塊22還用于,若獲取模塊21獲取到的每一對金屬電極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均在預設的皮膚電導值范圍內,確定可穿戴設備被用戶佩戴。
可選的,處理模塊22具體用于:
根據(jù)獲取模塊21獲取到的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獲取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變化率。阻值變化率用于表示金屬應變片單位時間內的阻值變化。
若獲取模塊21獲取到的每個金屬應變片形變完成后的穩(wěn)態(tài)阻值在預設的標準阻值范圍內,且阻值變化率小于預設的臨界阻值變化率,則判斷可穿戴設備滿足佩戴條件。
可選的,獲取模塊21具體用于:
根據(jù)預設的第一頻率讀取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并將讀取時間和對應的阻值進行存儲。
可選的,處理模塊22還用于:
檢測金屬應變片的阻值是否發(fā)生變化。
獲取模塊21還用于:
若處理模塊22檢測到存在金屬應變片的阻值發(fā)生變化,則采用第二頻率讀取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并將讀取時間和對應的阻值進行存儲。其中,第二頻率大于第一頻率。
可選的,處理模塊22具體用于:
根據(jù)獲取模塊21獲取到的每個金屬應變片的阻值,獲取每個金屬應變片開始發(fā)生形變時的瞬時初始阻值和形變完成后的瞬時終態(tài)阻值。
根據(jù)每個金屬應變片的瞬時初始阻值RC和瞬時終態(tài)阻值RZ,采用DR=(RZ-RC)/t計算金屬應變片的阻值變化率DR。其中,t表示的是瞬時初始阻值變化到瞬時終態(tài)阻值的持續(xù)時間。
可選的,獲取模塊21具體用于:
獲取每一對金屬電極之間的電壓值。
根據(jù)每一對金屬電極之間的電壓值U和輸入金屬電極的電流值I,采用Rtest=U/I計算獲取每一對金屬電極檢測到的皮膚電導值。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設備的佩戴檢測裝置,應用于圖1-圖2任一實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設備,用于執(zhí)行圖3所示實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設備的佩戴檢測方法,其技術原理和技術效果類似,此處不再贅述。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實現(xiàn)上述各方法實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驟可以通過程序指令相關的硬件來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儲于一計算機可讀取存儲介質中。該程序在執(zhí)行時,執(zhí)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實施例的步驟;而前述的存儲介質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盤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序代碼的介質。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fā)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