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多站雷達目標跟蹤領域,是一種基于距離-多普勒量測的多站雷達人體跟蹤方法。
背景技術:
光學相機、激光雷達和紅外等常規(guī)傳感器對光照和溫度敏感,在墻體和葉簇等遮蔽環(huán)境下不能有效探測目標。雷達具有全天候和全天時工作能力,能夠在雨、雪、霧、黑夜和遮蔽環(huán)境下探測感興趣的運動目標。多站雷達與成像雷達相比,具有成本低、硬件系統(tǒng)相對簡單和探測范圍廣等特點。在人體跟蹤領域已被廣泛運用。但是傳統(tǒng)的多站雷達人體跟蹤方法在距離像上檢測目標,只運用距離量測進行目標定位和跟蹤。當多個目標在距離像上存在重疊時,不能準確估計目標數(shù)目,會造成目標量測和軌跡缺失。目標瞬時距離-多普勒像提供了目標多普勒維的分辨能力,能夠更有效的分辨目標,獲得連續(xù)的目標運動軌跡。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提出一種基于距離-多普勒量測的多站雷達人體跟蹤方法。利用瞬時距離-多普勒像進行人體目標檢測和量測估計,運用距離和多普勒量測進行目標定位和跟蹤。
本發(fā)明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對接收的各通道回波進行預處理,計算瞬時距離-多普勒像;然后,基于瞬時距離-多普勒像進行目標檢測,運用人體目標在瞬時距離-多普勒像上的擴展特征,進行目標距離-多普勒量測估計;最后,基于距離-多普勒量測,進行目標的定位和跟蹤。
本發(fā)明的一種基于距離-多普勒量測的多站雷達人體跟蹤方法,技術方案包括以下處理步驟:
第一步,對各通道接收的回波進行預處理
(a)各通道接收回波為解線頻調處理后的信號,對信號做一維傅里葉變換,去除殘余視頻相位,得到目標慢時間-距離像;
(b)運用指數(shù)平均背景相消法進行雜波抑制,得到雜波抑制后的慢時間-距離像。
第二步,計算瞬時距離-多普勒像
(a)對雜波抑制后,某一時刻特定時間窗內的慢時間-距離像進行Keystone變換,消除目標跨距離單元徙動;
(b)對Keystone變換后的數(shù)據(jù),沿慢時間維做傅里葉變換,得到瞬時距離-多普勒像Ik(n,m),其中,I代表瞬時距離-多普勒像,n=1,2,…,n為距離維采樣,n是I的距離維總采樣數(shù),m=1,2,…,m為多普勒維采樣,m是I的多普勒維總采樣數(shù),k=1,2,3為通道標識(考慮一發(fā)三收多站雷達人體跟蹤)。
第三步,目標檢測
運用排序統(tǒng)計恒虛警檢測器,對第二步得到的瞬時距離-多普勒像進行目標檢測。排序統(tǒng)計恒虛警檢測器輸出可表示為:
其中,Th表示排序統(tǒng)計恒虛警檢測器估計的自適應閥值。將檢測到的目標索引添加入候選目標量測集合Mk中,
第四步,量測估計
(a)量測范圍收縮
人體跟蹤僅需要人體的軀干量測,人體肢體產(chǎn)生的量測可視為雜波。人體肢體在距離-多普勒像上擴展面積通常小于人體軀干,定義一個矩形窗:
其中,(n,m)∈Mk,Nr和Nf分別為人體軀干在距離-多普勒像上的擴展寬度。若:
G(n,m)<β(Nr+1)(Nf+1) (3)
則以(n,m)為中心的目標擴展較小,可將該目標視為雜波,從Mk刪除量測(n,m)。其中,β(0<β<1)是一個設定的標量因子。
(b)人體距離-多普勒量測估計
將瞬時距離-多普勒像中人體軀干能量最強點視為量測估計。基于索引集合Mk,在瞬時距離-多普勒像Ik中尋找能量最大值。若Ik(n,m),(n,m)∈Mk,對應于能量最強點,將索引(n,m)添加入量測估計集合中,并且從Mk中刪除屬于矩形窗W(n+p,m+q),的量測。然后搜索下一個量測,直至候選量測集合Mk為空。
第五步,目標定位
融合各通道中所有距離-多普勒量測,將所有滿足均方誤差條件的位置估計作為目標定位點。
第六步,目標跟蹤
將第五步得到的定位點和速度作為目標跟蹤系統(tǒng)的輸入,運用卡爾曼濾波器,基于最近鄰準則,進行多目標跟蹤。
本發(fā)明的一種基于距離-多普勒量測的多站雷達人體跟蹤方法,其有益效果:本發(fā)明在瞬時距離-多普勒域檢測人體目標,提高了目標分辨能力;同時運用距離-多普勒量測進行目標定位和跟蹤,達到人體目標精確跟蹤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處理流程示意圖。
圖2為多站雷達人體探測示意圖,Tx表示發(fā)射站,Rx表示接收站。
圖3(a)表示Rx1探測場景的雜波抑制前的慢時間-距離像。
圖3(b)表示Rx1探測場景的雜波抑制后的慢時間-距離像。
圖4(a)為5s時刻0.5s時間窗內的Keystone變換前的慢時間距離像。
圖4(b)為5s時刻0.5s時間窗內的Keystone變換后的慢時間距離像。
圖5(a)為5s時刻0.5s時間窗對應的瞬時距離多普勒像。
圖5(b)為5s時刻0.5s時間窗對應的排序統(tǒng)計恒虛警檢測結果。
圖5(c)為5s時刻0.5s時間窗對應的量測范圍收縮結果。
圖5(d)為5s時刻0.5s時間窗對應的量測估計結果。
圖6為定位和跟蹤結果。細線為人體預定運動軌跡,圓圈為各時刻人體定位結果,粗線為人體跟蹤結果。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基于距離-多普勒量測的多站雷達人體跟蹤方法,分為六步,如圖1所示。下面結合一個實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解釋。
探測場景如圖2所示,發(fā)射站Tx位置為(1,0),接收站Rx1位置為(-1,1),接收站Rx2位置為(-4,2),接收站Rx3位置為(4,2),實測樹叢厚2m,寬9m,高1.8m。兩個人在樹叢另一側行走。由于樹叢遮蔽,雷達相對人體不可見。
按下面步驟實施:
第一步,回波預處理。
系統(tǒng)發(fā)射波形為中心頻率為fc=800MHz,帶寬為B=150MHz,脈沖寬度為Tp=100μs,脈沖重復頻率為PRF=1000Hz的線性調頻信號。各通道接收信號為解線頻調處理后的信號,對信號做一維傅里葉變換,去除殘余視頻相位,第k個接收站信號可表示為:
其中,f是差頻,τ是慢時間,δj是散射點j的反射強度,Rjk(τ)是散射點j到發(fā)射站和接收站的距離和(雙站距離),是掃頻率。r處的目標會在處產(chǎn)生一個峰值。將差頻f用距離r替代,式(4)可表示為:
接收站k的慢時間距離像用|sk(r,τ)|表示,圖3(a)為接收站Rx1的慢時間-距離像,場景中存在很強的靜物雜波和直達波,人體運動軌跡被完全遮蓋了。運用指數(shù)平均背景相消法對慢時間-距離像進行雜波抑制,雜波抑制后的人體回波信號可表示為:
δi表示運動人體散射點i的強度。圖3(b)為接收站Rx1雜波抑制后的慢時間-距離像,靜物雜波和直達波被有效抑制,人體目標得以凸顯。
第二步,計算瞬時距離多普勒。
在一個相干處理間隔(Coherent Processing Interval,CPI)內,目標近似為勻速運動,則瞬時距離可表示為:
其中,Rik(τ)和vik是接收站k中人體散射點i在τ時刻的初始雙站距離和雙站速度。TCPI是一個相干處理間隔。將式(7)帶入式(6),瞬時距離向信號可表示為:
其中,運用Keystone變換消除距離包絡中的距離徙動項式(8)可表示為:
圖4(a)為5s時刻0.5s時間窗內的瞬時距離像,圖4(b)是Keystone變換后的距離像。距離徙動得到了校正。
對式(9)沿慢時間維做傅里葉變換,τ時刻的瞬時距離多普勒像可表示為:
設系統(tǒng)的距離和頻率采樣分別為Δr和Δf,離散瞬時多普勒像可表示為:
其中,n=1,2,…,N,m=1,2…,M,N和M是雙站距離和雙站多普勒的總采樣點數(shù)。
圖5(a)是5s時刻的瞬時多普勒像。比較圖4(b)和圖5(a),目標在距離像上不可分,但在瞬時距離多普勒像上可分。所以,基于瞬時距離多普勒有更好的目標分辨性能。
第三步,目標檢測
統(tǒng)計排序恒虛警檢測器在多目標時有良好的目標檢測性能,它通過選擇待檢像素周邊的數(shù)據(jù)單元計算自適應閥值,當待檢像素能量大于自適應閥值時,判為有目標;否則,判為無目標。
圖5(a)的檢測結果如圖5(b)所示。將檢測到有目標的索引添加入候選目標量測集合Mk中。Mk中不僅有人體軀干量測,還有人體肢體量測。人體跟蹤只需要軀干量測,肢體量測被視為雜波。
第四步,量測估計。
人體在瞬時距離-多普勒像上存在距離-多普勒擴展,距離-多普勒擴展小的目標可能由雜波或人體肢體產(chǎn)生,這些目標量測被視為雜波量測。根據(jù)式(2)和式(3),可以剔除比正常人體距離-多普勒擴展大小小的目標量測。圖5(c)是圖5(b)量測范圍收縮后的結果,肢體量測被有效剔除。
進一步基于量測收縮后的量測集合,根據(jù)人體距離-多普勒量測估計步驟中描述的方法,估計人體距離-多普勒量測。圖5(d)中的兩個十字圖標,即為估計得到的人體距離多普勒量測。
第五步,目標定位。
假設量測集合中的量測數(shù)目分別為m1,m2和m3,進行目標定位時,共有m1×m2×m3種不同的組合。目標位置(x,y)可由雙站距離量測組合(表示第k個接收站中的第ik個雙站距離量測),通過泰勒級數(shù)定位算法得到。目標估計位置和使用的量測組合的均方誤差(Root-Mean-Square Error,RMSE)可由下式計算:
其中,是重新估計的雙站距離,(xt,yt)是發(fā)射站位置,(xk,yk)(k=1,2,3)是接收站位置,是雙站速度量測(是接收站k中的第ik個多普勒量測,是雷達波長)。xram和vmax是預定可容忍的距離和速度誤差。雙站速度量測vk是雙站距離的偏導:
其中,是目標的運動速度。定義:
由估計的目標位置(x,y)和對應的雙站速度量測組合根據(jù)式(13)和式(14),目標速度估計V可由下式計算:
速度V的最小二乘解為V=(ATA)-1ATD,將V帶入式(13),可得目標重新估計的雙站速度vk。
通過以下最小均方根誤差準則,可以確定真實目標位置和速度:
1.計算每個量測組合的RMSE,刪除RMSEr≥rmax和RMSEv≥vmax的量測組合。
2.對剩余量測組合的RMSE進行排序,最小的RMSE量測組合在列表的最上方,最大的RMSE量測組合在列表最下方。
3.選擇列表最上方的量測組合作為真實目標量測,將其計算得到的目標位置和速度作為目標跟蹤系統(tǒng)的輸入。刪除列表中,任何一組包含真實目標量測的組合。
4.重復第3步,直到確認的真實目標個數(shù)達到設定值或列表為空。
根據(jù)以上步驟,可以得到各時刻目標的位置和速度,圖6中的圓圈為各時刻的目標位置估計。
第六步,目標跟蹤。
將第五步得到的目標位置和速度作為目標跟蹤系統(tǒng)的輸入,運用卡爾曼濾波器,根據(jù)最近鄰準則,進行多目標跟蹤。圖6中的粗線即為最終的跟蹤結果。
圖6中細線為預定的人體運動軌跡,跟蹤軌跡和預定軌跡的RMSE在0.3m內,滿足人體跟蹤要求。因此,本發(fā)明提出的基于距離多普勒量測的多站跟蹤方法,具有比傳統(tǒng)只基于距離量測的跟蹤方法更穩(wěn)定的跟蹤性能。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一種應用實例,本發(fā)明中針對的人體目標還可以是汽車、飛機、輪船等其他目標。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