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汽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排氣輔助制動性能測試方法及測試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汽車制動系統(tǒng)是汽車高速、安全行駛的必要條件。目前,汽車的制動系統(tǒng)主要包括行車制動系統(tǒng)、駐車制動系統(tǒng)和輔助制動系統(tǒng)。汽車在行駛時需要進行頻繁的、強度不同的制動,但若僅依賴行車制動系統(tǒng)可能會導致制動效能衰退甚至失效,故需要增設輔助制動系統(tǒng),其作用是在不使用或少使用行車制動系統(tǒng)的條件下,使車輛速度降低或保持穩(wěn)定。
輔助制動系統(tǒng)通常設置在發(fā)動機單元,并通過輔助發(fā)動機對汽車起到制動的目的。目前,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的應用主要停留在經驗試驗階段,且缺乏相關可靠的測試手段及評價指標。
現有對排氣制動系統(tǒng)性能的測試主要是通過坡道試驗和減速度測定試驗實現。但上述試驗對場地的要求較高,造成試驗成本較大,且其試驗數據可分析性不強,同時,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制動功率及其對緩速的貢獻度通過這兩種測試方法無法實現。故研究一種便于操作、可靠的測試輔助制動系統(tǒng)測試方法十分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排氣輔助制動性能測試方法及測試系統(tǒng),以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的問題,以準確表征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的性能,提高測試的可靠性。
本能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排氣輔助制動性能測試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驟:
s100、在瞬態(tài)工況下測試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的貢獻值;
s200、在穩(wěn)態(tài)工況下測試所述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的制動功率;
s300、在下坡行駛工況下測試所述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的制動里程;
s400、根據所述貢獻值、所述制動功率和所述制動里程判斷汽車的排氣輔助制動性能。
如上所述的排氣輔助制動性能測試方法,其中,優(yōu)選的是,步驟s100具體包括:
s101、控制轉轂試驗臺與汽車的車輪配合,并控制汽車在指定擋位加速運行;
s102、判斷汽車是否加速到第一速度值,如果是,進入步驟s103;
s103、控制所述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開啟,同時停止對汽車的加速控制;
s104、判斷氣體壓力傳感器發(fā)送的壓力信號是否到達預設值,如果是,進入步驟s105;
s105、終止測試,輸出測試終止時刻的第二速度值和從所述第一速度值變化到所述第二速度值所消耗的第一時間;
s106、計算第一減速度;
s107、控制汽車在所述指定擋位加速運行;
s108、判斷汽車是否加速到第一速度值,如果是,進入步驟s109;
s109、控制所述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保持關閉狀態(tài),同時停止對汽車的加速控制;
s110、判斷汽車的速度是否到達所述第二速度值,如果是,進入步驟s111;
s111、終止測試,輸出汽車車速從所述第一速度值變化到所述第二速度值所消耗的第二時間;
s112、計算第二減速度;
s113、根據所述第一減速度和所述第二減速度計算所述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的貢獻度。
如上所述的排氣輔助制動性能測試方法,其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第一速度值為所述指定擋位允許達到的最大速度值。
如上所述的排氣輔助制動性能測試方法,其中,優(yōu)選的是,步驟s200具體包括:
s201、控制汽車在發(fā)動機保持設定的轉速下勻速運行;
s202、控制啟動所述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輸出所述設定的轉速值和第一輪邊力;
s203、計算汽車在發(fā)動機的所述轉速下所對應的目標速度;
s204、控制汽車在發(fā)動機保持所述設定的轉速下勻速運行;
s205、控制所述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保持關閉狀態(tài),輸出第二輪邊力;
s206、根據所述第一輪邊力、所述第二輪邊力和所述目標速度計算所述制動功率。
如上所述的排氣輔助制動性能測試方法,其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設定的轉速值有多個,每個轉速值對應一個制動功率。
如上所述的排氣輔助制動性能測試方法,其中,優(yōu)選的是,步驟s300具體包括:
s301、控制汽車在指定擋位加速運行;
s302、判斷汽車是否加速到第三速度值,如果是,進入步驟s303;
s303、控制啟動所述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同時停止對汽車的加速控制;
s304、判斷汽車的行駛里程是否超過設定的目標里程,如果是,則測試終止。
如上所述的排氣輔助制動性能測試方法,其中,優(yōu)選的是,步驟s400具體包括:
s401、判斷所述貢獻值是否滿足標準貢獻度要求,如果是,則汽車的所述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的緩沖性能合格;
s402、判斷所述制動功率是否滿足標準制動功率的要求,如果是,則汽車的所述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的制動能力合格;
s403、判斷所述制動里程是否在目標里程范圍內,如果是,則汽車的所述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合格。
如上所述的排氣輔助制動性能測試方法,其中,優(yōu)選的是,在步驟s403之后還包括:
s404、判斷所述貢獻值、所述制動功率和所述制動里程是否同時滿足要求,如果是,則汽車的所述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的性能合格;如果否,則汽車的所述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的性能不合格。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排氣輔助制動性能測試系統(tǒng),其中,所述測試系統(tǒng)用于實施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測試方法,包括:
轉轂試驗臺,所述轉轂試驗臺上設置有與汽車車輪配合的轉動裝置;
氣體壓力傳感器,所述氣體壓力傳感器設置在汽車的排氣管上;
主控模塊,用于采集和分析速度信號、轉速信號、壓力信號和時間信號,并根據所獲得的速度和時間計算貢獻值,根據發(fā)動機轉速和汽車的輪邊力計算制動功率,同時所述主控模塊還控制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的啟閉。
如上所述的排氣輔助制動性能測試系統(tǒng),其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主控模塊包括:
第一判斷單元,用于判斷汽車是否加速到設定的速度值;
第二判斷單元,用于判斷氣體壓力傳感器發(fā)動的壓力信號是否到達預設值;
存儲單元,用于存儲測試中需要輸出的時間。
本發(fā)明提供的排氣輔助制動性能測試系統(tǒng),通過設置轉轂試驗臺,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受試驗場地、環(huán)境等因素而導致試驗結果不準確的問題;同時,本發(fā)明提供的排氣輔助制動性能測試方法,實現了對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制動功率及其對緩速的貢獻度的測試,使測試具備較強的操作性和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測試方法的流程圖;
圖2為貢獻值測試方法的流程圖;
圖3為制動功率測試方法的流程圖;
圖4為制動里程測試方法的流程圖;
圖5為汽車車輪與轉轂試驗臺上的轉動裝置配合的狀態(tài)圖;
圖6為氣體壓力傳感器安裝到排氣系統(tǒng)上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0-轉轂試驗臺110-轉動裝置200-車輪
300-發(fā)動機400-氣體壓力傳感器500-蝶閥
600-溫度傳感器700-排氣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發(fā)明,而不能解釋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測試方法的流程圖。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排氣輔助制動性能測試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驟:
s100、在瞬態(tài)工況下測試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的貢獻值;
s200、在穩(wěn)態(tài)工況下測試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的制動功率;
s300、在下坡行駛工況下測試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的制動里程;
s400、根據貢獻值、制動功率和排氣背壓判斷汽車的排氣輔助制動性能。
圖2為貢獻值測試方法的流程圖。
如圖2所示,貢獻值的測試方法包括:
s101、控制轉轂試驗臺與汽車的車輪配合,并控制汽車在指定擋位加速運行;
s102、判斷汽車是否加速到第一速度值,如果是,進入步驟s103;
s103、控制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開啟,同時停止對汽車的加速控制;
s104、判斷氣體壓力傳感器發(fā)送的壓力信號是否到達預設值,如果是,進入步驟s105;
s105、終止測試,輸出在測試終止時刻的第二速度值和從第一速度值變化到第二速度值所消耗的第一時間;
需要說明的是,通過壓力信號可以獲得排氣管中的氣體壓強,而且為了能夠清晰地體現數據的變化,該氣體壓強可以為10kpa,當氣體壓強下降到10kpa時,測試終止。
s106、計算第一減速度;
具體地,可以通過減速度公式計算第一減速度,所述減速度公式為:
其中,a為第一減速度,v0為第一速度值,vs為第二速度值,δt為第一時間。
s107、控制汽車在指定擋位加速運行;
s108、判斷汽車是否加速到第一速度值,如果是,進入步驟s109;
s109、控制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保持關閉狀態(tài),同時停止對汽車的加速控制;
s110、判斷汽車的速度是否到達第二速度值,如果是,進入步驟s111;
s111、終止測試,輸出汽車車速從第一速度值變化到第二速度值所消耗的第二時間;
s112、計算第二減速度;
具體地,可以通過減速度公式計算第二減速度,所述減速度公式為:
其中,a′為第二減速度,δt′為第二時間。
s113、根據第一減速度和第二減速度計算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的貢獻度。
需要說明的是,第一速度值可以為指定擋位允許達到的最大速度值。
圖3為制動功率測試方法的流程圖。
如圖3所示,制動功率的測試方法包括:
s201、控制汽車在發(fā)動機保持設定的轉速下勻速運行;
s202、控制啟動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輸出設定的轉速值和第一輪邊力;
s203、計算汽車在發(fā)動機設定的轉速下所對應的目標速度;
s204、控制汽車在發(fā)動機保持設定的轉速下勻速運行;
s205、控制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保持關閉狀態(tài),輸出第二輪邊力;
s206、根據第一輪邊力、第二輪邊力和目標速度計算設定的發(fā)動機轉速下的制動功率。
具體地,根據第一輪邊力、第二輪邊力和目標速度計算設定的發(fā)動機轉速下的制動功率具體包括:
根據速度公式計算目標速度,所述速度公式為:
其中,v"為目標速度,n為發(fā)動機轉速,r為輪胎滾動半徑,ig為變速箱速比,i0為后橋速比。
根據功率公式計算制動功率,所述功率公式為:
p=(fa-fb)*v"
其中,p為制動功率,fa為第一輪邊力,fb為第二輪邊力。
可以理解的是,步驟201中的轉速與步驟204中的轉速為同一轉速,以在同樣的條件下分別獲得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在開啟和關閉狀態(tài)下的輪邊力。
需要說明的是,設定的轉速值可以有多組,對多組設定的轉速值分別執(zhí)行步驟s201至步驟s206。
具體地,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發(fā)動機的額定轉速為2200rpm,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工作時的發(fā)動機最低轉速為1000rpm,并設定步長為200rpm,又由于發(fā)動機存在加速和減速兩個過程,故在發(fā)動機的額定轉速與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工作時的發(fā)動機最低轉速之間存在13組發(fā)動機轉速值,通過上述制動功率的測試方法,可以實現對各個轉速下的制動功率進行計算。
圖4為制動里程測試方法的流程圖。
如圖4所示,制動里程的測試方法包括:
s301、控制汽車在指定擋位加速運行;
s302、判斷汽車是否加速到第三速度值,如果是,進入步驟s303;
s303、控制啟動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同時停止對汽車的加速控制;
s304、判斷汽車的行駛里程是否超過設定的目標里程,如果是,則測試終止。
進一步地,在步驟304之前還包括:
s305、采集溫度傳感器發(fā)送的溫度信號,以獲得實時溫度;
s306、判斷實時溫度是否滿足溫度要求,如果是,則進入步驟s304。
具體地,根據貢獻值、制動功率和制動里程判斷汽車的排氣輔助制動性能包括:
s401、判斷貢獻值是否滿足標準貢獻度要求,如果是,則汽車的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的緩沖性能合格;
s402、判斷制動功率是否滿足標準制動功率的要求,如果是,則汽車的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的制動能力合格;
s403、判斷制動里程是否在目標里程范圍內,如果是,則汽車的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合格。
進一步地,為了實現對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整體的性能作出評價,在步驟s403之后還包括:
s404、判斷貢獻值、制動功率和制動里程是否同時滿足要求,如果是,則汽車的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的性能合格;如果否,則汽車的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的性能不合格。
圖5為汽車車輪與轉轂試驗臺上的轉動裝置配合的狀態(tài)圖,圖6為氣體壓力傳感器安裝到排氣系統(tǒng)上的結構示意圖。
請同時參照圖5和圖6,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排氣輔助制動性能測試系統(tǒng),其中,測試系統(tǒng)用于實施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測試方法,該測試系統(tǒng)包括:
轉轂試驗臺100,轉轂試驗臺100上設置有與汽車車輪200配合的轉動裝置110;
氣體壓力傳感器400,該氣體壓力傳感器400設置在汽車的排氣管700上,用于反饋排氣管700中氣體壓強;
主控模塊,用于采集和分析速度信號、轉速信號、壓力信號和時間信號,并根據所獲得的速度和時間計算貢獻值,根據發(fā)動機300的轉速和汽車的輪邊力計算制動功率,同時主控模塊還控制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的啟閉。
進一步地,主控模塊包括:
第一判斷單元,用于判斷汽車是否加速到設定的速度值;
第二判斷單元,用于判斷氣體壓力傳感器400發(fā)動的壓力信號是否到達預設值;
記憶單元,由于記憶測試中需要輸出的時間。
進一步地,該測試系統(tǒng)還可以包括溫度傳感器600,該溫度傳感器600固定設置在排氣系統(tǒng)的蝶閥200上,用于反饋實時溫度。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排氣輔助制動性能測試系統(tǒng),通過設置轉轂試驗臺,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受試驗場地、環(huán)境等因素而導致試驗結果不準確的問題;同時,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排氣輔助制動性能測試方法,實現了對排氣輔助制動系統(tǒng)制動功率及其對緩速的貢獻度的測試,使測試具備較強的操作性和可靠性。
以上依據圖式所示的實施例詳細說明了本發(fā)明的構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但本發(fā)明不以圖面所示限定實施范圍,凡是依照本發(fā)明的構想所作的改變,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仍未超出說明書與圖示所涵蓋的精神時,均應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