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鉸鏈扭力測試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動鉸鏈扭力測試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筆記本電腦的鉸鏈扭力測量,采用扭力計、鉸鏈測量治具、人手臂轉動鉸鏈進行扭力測量,但該方法存在以下缺點:
(1)測量過程中人手臂無法保證整個測量過程完全水平轉動鉸鏈,存在側向力,影響測量結果。
(2)測量過程中人手臂無法控制角速度均勻,影響測量結果。
(3)無法實時記錄測量過程的扭力值,并呈現(xiàn)扭力曲線。
(4)測量結果的復現(xiàn)性和再現(xiàn)性不好。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取代人手臂轉動鉸鏈進行扭力測量、提升鉸鏈扭力測量的標準化及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的自動鉸鏈扭力測試裝置,以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上述缺陷。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自動鉸鏈扭力測試裝置,包括:控制系統(tǒng)、基座、設于基座上的扭力測量部件、設于扭力測量部件上的夾持治具、設于夾持治具上方的旋轉部件和驅動旋轉部件旋轉的驅動部件,夾持治具用于夾持待測試的鉸鏈,旋轉部件的一端與驅動部件連接,且另一端與鉸鏈連接;扭力測量部件和驅動部件均與控制系統(tǒng)相連接。
優(yōu)選地,還包括可滑動地設于基座上的第一滑動平臺,扭力測量部件置于第一滑動平臺上。
優(yōu)選地,還包括驅動第一滑動平臺在基座上滑動的第一滑動驅動部件,第一滑動驅動部件與控制系統(tǒng)相連接。
優(yōu)選地,還包括支撐驅動部件的支撐架和可滑動地設于支撐架上的第二滑動平臺,驅動部件置于第二滑動平臺上。
優(yōu)選地,還包括驅動第二滑動平臺在支撐架上滑動的第二滑動驅動部件,第二滑動驅動部件與控制系統(tǒng)相連接。
優(yōu)選地,還包括對軸部件,對軸部件設于驅動部件的下端并與夾持治具豎直相對。
優(yōu)選地,旋轉部件包括:與驅動部件連接的第一水平臂、與鉸鏈連接的第二水平臂和一端與第一水平臂連接且另一端與第二水平臂連接的豎直臂。
優(yōu)選地,豎直臂可上下滑動地連接在第一水平臂上。
優(yōu)選地,還包括水平監(jiān)測部件,水平監(jiān)測部件設于第二水平臂上并與鉸鏈水平相對。
優(yōu)選地,還包括設于扭力測量部件上的夾持治具固定部件,夾持治具置于夾持治具固定部件上。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顯著的進步:通過夾持治具將待測試的鉸鏈夾持定位,由控制系統(tǒng)控制驅動部件驅動旋轉部件旋轉,從而對鉸鏈施加扭力,由扭力測量部件對鉸鏈扭力值進行實時測量,并將測量結果傳輸至控制系統(tǒng),由控制系統(tǒng)記錄并顯示扭力曲線。由此,本發(fā)明能夠取代人手臂轉動鉸鏈進行扭力測量,提升鉸鏈扭力測量的標準化及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實現(xiàn)測試過程中鉸鏈扭力值的實時測量和記錄以及扭力曲線的顯示,具有良好的測量結果復現(xiàn)性和再現(xiàn)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自動鉸鏈扭力測試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基座 2、第一滑動平臺 3、扭力測量部件
4、夾持治具固定部件 5、夾持治具 6、鉸鏈
7、水平監(jiān)測部件 8、旋轉部件 81、第一水平臂
82、第二水平臂 83、豎直臂 9、對軸部件
10、驅動部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這些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并非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此外,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的自動鉸鏈扭力測試裝置的一種實施例。本實施例的自動鉸鏈扭力測試裝置包括:控制系統(tǒng)(圖中未示出)、基座1、扭力測量部件3、夾持治具5、旋轉部件8和驅動部件10。
其中,扭力測量部件3設于基座1上,且扭力測量部件3與控制系統(tǒng)相連接。扭力測量部件3用于對待測試的鉸鏈6的扭力值進行實時測量,并將測量結果傳輸至控制系統(tǒng),由控制系統(tǒng)記錄并顯示扭力曲線。本實施例中的扭力測量部件3可以采用扭力計或扭力傳感器。
夾持治具5設于扭力測量部件3上,夾持治具5用于夾持待測試的鉸鏈6,以將鉸鏈6夾持定位。夾持治具5的構造及尺寸與鉸鏈6相匹配,不同類型尺寸的鉸鏈6對應不同構造尺寸的夾持治具5,由此可以滿足各種類型尺寸的鉸鏈6的扭力測試需求。優(yōu)選地,本實施例的自動鉸鏈扭力測試裝置還包括夾持治具固定部件4,夾持治具固定部件4設于扭力測量部件3上,夾持治具5置于夾持治具固定部件4上,由夾持治具固定部件4將夾持治具5固定,并將鉸鏈6的扭力傳遞至扭力測量部件3。本實施例中夾持治具固定部件4與夾持治具5的固定連接通過插接配合實現(xiàn),以便于更換不同的夾持治具5。當然,夾持治具固定部件4與夾持治具5的固定連接也可以通過其它的可拆卸連接的方式實現(xiàn)。
旋轉部件8設于夾持治具5的上方,旋轉部件8的一端與驅動部件10連接,由驅動部件10可以驅動旋轉部件8發(fā)生旋轉;旋轉部件8的另一端與置于夾持治具5中的鉸鏈6夾持連接,由旋轉部件8的旋轉對鉸鏈6施加扭力。驅動部件10與控制系統(tǒng)相連接,通過控制系統(tǒng)自動控制驅動部件10運行或停止,以開始或停止鉸鏈6的扭力測試。本實施例中的驅動部件10為0-360°旋轉馬達,該旋轉馬達的輸出軸與旋轉部件8連接。
本實施例的自動鉸鏈扭力測試裝置,通過夾持治具5將待測試的鉸鏈6夾持定位,由控制系統(tǒng)控制驅動部件10驅動旋轉部件8旋轉,從而對鉸鏈6施加扭力,由扭力測量部件3對鉸鏈6扭力值進行實時測量,并將測量結果傳輸至控制系統(tǒng),由控制系統(tǒng)記錄并顯示扭力曲線。由此,本實施例的自動鉸鏈扭力測試裝置能夠取代人手臂轉動鉸鏈進行扭力測量,提升鉸鏈扭力測量的標準化及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實現(xiàn)測試過程中鉸鏈扭力值的實時測量和記錄以及扭力曲線的顯示,具有良好的測量結果復現(xiàn)性和再現(xiàn)性。
進一步,本實施例的自動鉸鏈扭力測試裝置還包括第一滑動平臺2,第一滑動平臺2可滑動地設于基座1上,扭力測量部件3置于第一滑動平臺2上。通過第一滑動平臺2在基座上的滑動位移,可以帶動扭力測量部件3、夾持治具固定部件4及夾持治具5隨之發(fā)生位移,從而調節(jié)夾持治具5與旋轉部件8及驅動部件10的相對位置。本實施例中的第一滑動平臺2與基座之間可以通過導軌連接,也可以通過絲桿連接。
優(yōu)選地,本實施例的自動鉸鏈扭力測試裝置還包括驅動第一滑動平臺2在基座1上滑動的第一滑動驅動部件(圖中未示出),第一滑動驅動部件與控制系統(tǒng)相連接,由控制系統(tǒng)控制第一滑動驅動部件驅動第一滑動平臺2在基座1上滑動,從而實現(xiàn)對夾持治具5位置的調節(jié)控制。
進一步,本實施例的自動鉸鏈扭力測試裝置還包括支撐架和第二滑動平臺(圖中未示出)。支撐架用于支撐驅動部件10,第二滑動平臺可滑動地設于支撐架上,驅動部件10置于第二滑動平臺上。通過第二滑動平臺在支撐架上的滑動位移,可以帶動驅動部件10及旋轉部件8隨之發(fā)生位移,從而調節(jié)旋轉部件8及驅動部件10與夾持治具5的相對位置。本實施例中的第二滑動平臺與支撐架之間可以通過導軌連接,也可以通過絲桿連接。
優(yōu)選地,本實施例的自動鉸鏈扭力測試裝置還包括驅動第二滑動平臺在支撐架上滑動的第二滑動驅動部件(圖中未示出),第二滑動驅動部件與控制系統(tǒng)相連接,由控制系統(tǒng)控制第二滑動驅動部件驅動第二滑動平臺在支撐架上滑動,從而實現(xiàn)對旋轉部件8及驅動部件10位置的調節(jié)控制。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第一滑動驅動部件驅動第一滑動平臺2滑動和第二滑動驅動部件驅動第二滑動平臺滑動的相互配合,可以方便地對夾持治具5與旋轉部件8及驅動部件10(即旋轉馬達)的相對位置進行調節(jié),使得置于夾持治具5中的鉸鏈6與旋轉馬達的輸出軸同軸,以保證測試結果的準確性。
進一步,為了判斷鉸鏈6與旋轉馬達的輸出軸是否處于同軸的位置,本實施例的自動鉸鏈扭力測試裝置還包括對軸部件9,對軸部件9設于旋轉馬達輸出軸的下端,且對軸部件9與夾持治具5豎直相對。本實施例中的對軸部件9可以采用激光軸對中儀器,能夠很好地檢測鉸鏈6與旋轉馬達的輸出軸是否達到軸對中。
進一步,本實施例的旋轉部件8包括:第一水平臂81、第二水平臂82和豎直臂83。第一水平臂81的一端與驅動部件10連接,第一水平臂81的另一端與豎直臂83的一端連接,豎直臂83的另一端與第二水平臂82的一端連接,第二水平臂82的另一端與鉸鏈6夾持連接。由第一水平臂81、第二水平臂82和豎直臂83構成的旋轉部件8呈旋轉機械臂的形式,從而實現(xiàn)了通過旋轉部件8的旋轉對鉸鏈6施加扭力。
優(yōu)選地,第二水平臂82與豎直臂83采用可拆卸地方式連接,例如插接或者螺紋連接,由此可以方便地更換第二水平臂82,以匹配不同類型的鉸鏈6。
優(yōu)選地,豎直臂83可上下滑動地連接在第一水平臂81上,由此可通過豎直臂83相對第一水平臂81的上下滑動位移,調節(jié)豎直臂83及第二水平臂82的上下位置,從而調節(jié)第二水平臂82在鉸鏈6上的夾持位置高度,進而調整鉸鏈6的垂直度,以保證鉸鏈6的上表面保持水平。本實施例中的豎直臂83可以通過絲桿與第一水平臂81連接。當然,本實施例也可以通過第二滑動平臺在支撐架上的上下滑動帶動驅動部件10及旋轉部件8發(fā)生上下位移而實現(xiàn)第二水平臂82在鉸鏈6上的夾持位置高度的調節(jié),此時旋轉部件8的豎直臂83與第一水平臂81可以采用固定連接的方式。
進一步,本實施例的自動鉸鏈扭力測試裝置還包括水平監(jiān)測部件7,水平監(jiān)測部件7設于旋轉部件8的第二水平臂82上,且水平監(jiān)測部件7與鉸鏈6水平相對。水平監(jiān)測部件7用于檢測鉸鏈6的上表面是否處于水平。本實施例中的水平監(jiān)測部件7可以采用水平測量儀器。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替換,這些改進和替換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