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開關柜測溫裝置領域技術,尤其是指一種用于開關柜的紅外線測溫裝置。
背景技術:
開關柜作為電力系統(tǒng)重要組成部分,其安全運行具有重要意義,而溫度是衡量開關柜運行狀態(tài)的重要參數之一。開關柜高壓電氣設備內、設備之間的聯接點發(fā)熱是電力輸送最薄弱環(huán)節(jié),因此,需實時監(jiān)測聯接點的溫升,并在溫度異常時提前預警,以便人員及時檢修,提高電力系統(tǒng)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然而,開關柜內有裸露高壓,空間封閉狹小,無法進行人工巡查測溫,現有技術中,溫度傳感器直接緊貼測溫點,若用CT取電則會改變測溫點的空間結構,即改變電氣參數,可能影響開關柜的安全運行,甚至最終造成安全事故;對于結構無法改變的,如改造項目等,甚至無法采用CT取點的方式來測溫,即無法監(jiān)測溫度,開關柜的運行將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種方案,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開關柜的紅外無線測溫裝置,其能有效解決現有之開關柜無法監(jiān)測溫度導致其運行存在隱患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開關柜的紅外線測溫裝置,包括有電池供電電路、電源穩(wěn)壓電路、電壓檢測電路、MCU、紅外溫度傳感器以及無線通訊模塊;該電池供電電路與電源穩(wěn)壓電路連接,該電壓檢測電路的輸入端連接電池供電電路,電壓檢測電路的輸出端與MCU連接,該電源穩(wěn)壓電路的輸出端連接MCU、紅外溫度傳感器和無線通訊模塊,且該MCU連接紅外溫度傳感器和無線通訊模塊。
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紅外溫度傳感器為3路紅外溫度傳感器。
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電源穩(wěn)壓電路為自功耗10μA以下的穩(wěn)壓芯片。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
通過采用紅外溫度傳感器可實現無接觸測溫、遠距離測溫等功能,無需改變測溫點的原有結構,不改變開關柜原有的電氣參數,保證了開關柜的安全運行,并配合MCU與紅外溫度傳感器連接將溫度信息借助無線通訊模塊輸送至遠程端,本實用新型可以實現開關柜在安全間距下長期對其溫度進行有效監(jiān)測,確保開關柜的使用安全性。
為更清楚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和功效,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識說明:
10、電池供電電路 20、電源穩(wěn)壓電路
30、電壓檢測電路 40、MCU
50、紅外溫度傳感器 60、無線通訊模塊。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1所示,其顯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具體結構,包括有電池供電電路10、電源穩(wěn)壓電路20、電壓檢測電路30、MCU 40、紅外溫度傳感器50以及無線通訊模塊60。
該電池供電電路10的輸出端連接與電源穩(wěn)壓電路20和電壓檢測電路30,電源穩(wěn)壓電路20輸出端連接無線通訊模塊60、MCU 40和紅外溫度傳感器50連接,電壓檢測電路30的輸出端連接MCU 40,紅外溫度傳感器50的輸出端連接MCU 40。以及,MCU 40與紅外溫度傳感器50連接將溫度信息借助無線通訊模塊60輸送至遠程端,紅外溫度傳感器50優(yōu)選為進口的紅外溫度傳感器,并且,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紅外溫度傳感器50為3路紅外溫度傳感器。
以及,本實施例中,電源穩(wěn)壓電路20優(yōu)選為自功耗10uA以下的穩(wěn)壓芯片,無線通訊模塊60采用2.4G無線通訊技術,通信速度快,在低電流時可大大降低其工作時間,即降低瞬時功耗。
本實施例同時使用三路紅外溫度傳感器,可同時采集三路的目標溫度,即一個裝置可實現對一個柜子的三相接點進行監(jiān)測;電源穩(wěn)壓電路20輸出的電壓轉換為MCU 40及紅外溫度傳感器50所需的穩(wěn)定電壓;電壓檢測電路30輸出的電壓成比例的電壓值至MCU 40;MCU 40通過紅外溫度傳感器50采集結點溫度數據;MCU 40把溫度數據及電池電壓值通過無線通訊模塊60把數據輸送到主機遠程端。
模塊工作于主動模式,整機平常工作于低功耗模式,所有功能模塊都關閉其電源,MCU 40也進入休眠,只在每隔一定時間喚醒,采集一次輸入電壓,再打開紅外溫度傳感器50的電源并采集溫度,后關閉電源,接著打開無線通訊模塊60的電源并發(fā)送溫度數據幀和電池電壓到主機,發(fā)完后也關閉其電源,這樣每一個工作狀態(tài)可達到最低功耗,從而在更低的電流下可完成檢測溫度。因此,本實用新型可以實現開關柜在安全間距下長期對其溫度進行有效監(jiān)測,確保開關柜的使用安全性。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