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計量工具中的水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采用熱鍛壓生產(chǎn)加工的水表殼。
背景技術:
前市場上銷售的水表殼體主要為鑄造工藝生產(chǎn)加工的水表殼體,采用鑄造工藝生產(chǎn)的水表殼體在鑄造過程中容易在殼壁產(chǎn)生小氣孔,需二次加工處理才能消除這些小氣孔。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公告號為CN204286528U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鍛壓工藝水表銅殼體,包括鍛壓銅殼、球閥、閥桿和球閥接頭,所述球閥接頭設在所述鍛壓銅殼的出水口處并與鍛壓銅殼密封,所述球閥設在鍛壓銅殼內(nèi)部并經(jīng)球閥密封圈與鍛壓銅殼內(nèi)部以及球閥接頭的底部密封,所述閥桿設在所述鍛壓銅殼的內(nèi)部并與所述球閥配合實現(xiàn)水表開與合。
上述技術方案制成的水表殼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存在如下缺陷:1、流體經(jīng)過水表殼后壓損過大。2、壓損過大又導致出口端的流速變緩,導致統(tǒng)一時間的流體的流量減少。如何克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是本申請人一直致力研究和想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以減少壓損和確保流量的熱鍛壓水表殼。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熱鍛壓水表殼,包括表殼本體,所述表殼本體的頂部設有安裝水表計量裝置的控制室;控制室的下方設有儲存室;所述儲存室與表殼本體的進水端相連;所述控制室與表殼本體的出水端相連;所述出水端上設有控制水表開與關的球閥安裝部;所述進 水端與儲存室之間設有進口小出口大的喇叭狀的連接部;所述球閥安裝部與控制室之間設有增壓部;所述增壓部設置在表殼本體的上表面。
采用技術方案后,喇叭狀的連接部保證了儲存室內(nèi)的儲水量增加,進而增加了進入控制室內(nèi)的水壓。通過增壓部使得出水端的出水壓力增加。通過喇叭狀的連接部和增壓部的結合,使得流體經(jīng)過水表殼體產(chǎn)生的壓力損壞得到了盡可能地補償,通過補償保證了出水端的壓力和流量。
進一步的改進,所述連接部與儲存部之間設有半封閉的擋板。擋邊的設計:1、將進水端的進水流速減緩。2、通過減緩流速實現(xiàn)對儲存室的增壓,從而保證了出水端的壓力和流速。
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儲存室與控制室之間設有密封圈固定槽。此處設置密封圈固定槽后,當水表計量裝置安裝在控制室內(nèi)后,可以將密封圈放置到固定槽內(nèi),實現(xiàn)控制室與儲存室之間的密封隔離。
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控制室的外表面設有方便拆卸水表計量裝置的外螺紋。外螺紋的設計,保證了水表計量裝置與表殼本體通過簡單旋轉后即可實現(xiàn)二者的固定相連,方便快捷。
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控制室的外表面設有阻止水表計量裝置過度旋轉的限位塊。限位塊的設計,保證了水表計量裝置與表殼本體固定相連后的過度旋轉,造成外螺紋損傷,起不到應有的連接固定作用。
附圖說明
圖1是熱鍛壓水表殼的立體圖一。
圖2是熱鍛壓水表殼的立體圖一。
圖3熱鍛壓水表殼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的方案做進一步的闡述:
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熱鍛壓水表殼,包括表殼本體1,所述表殼本體的頂部設有安裝水表計量裝置的控制室2;控制室的下方設有儲存室3;所述儲存室與表殼本體的進水端4相連;所述控制室2與表殼本體的出水端5相連;所述出水端5上設有控制水表開與關的球閥安裝部6。
所述進水端與儲存室之間設有進口小出口大的喇叭狀的連接部7;所述球閥安裝部與控制室之間設有增壓部8;所述增壓部設置在表殼本體的上表面。所述連接部與儲存部之間設有半封閉的擋板9。所述儲存室與控制室之間設有密封圈固定槽10。所述控制室的外表面設有方便拆卸水表計量裝置的外螺紋11。所述控制室的外表面設有阻止水表計量裝置過度旋轉的限位塊12。
產(chǎn)品的使用:使用時,首先將水表計量裝置通過表殼本體的外螺紋與表殼本體固定相連。將控制水表開與關的球閥安裝在球閥安裝部上。將安裝完成的水表的進水端與前端的進水相連,將出水端與后端的出水相連。流體從進水端向儲存室流動,喇叭狀的連接部使得儲存室可以盡可能對儲存流體,進而增大流體對儲存室的壓力,同時流體在進入儲存室由于受到擋板的阻擋,使得流道變窄,窄流道也提供了流體對儲存室的壓力。一旦出水端的球閥打開,儲存室內(nèi)的流體會沿著控制室內(nèi)出水端流去,經(jīng)過控制室時水表計量裝置實現(xiàn)對流量的統(tǒng)計和記錄。經(jīng)過水表計量裝置之后的流體雖然存在壓損,但由于儲存室的增壓作用,流體的壓力得到一定程度的補償。當流體流過增壓部時,由于流道突然變窄,致使在增壓部末端的流體壓力增大。經(jīng)過兩次增加之后,流體的壓力和流量基本得到了保證。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產(chǎn)品,但不論在其形狀或結構上作任何變化,凡是具有 與本申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