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測量儀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雙軸測角儀。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的測角儀普遍使用齒輪在旋轉電機的驅動下帶動圓筒運動,或者使用電機直接驅動主軸兩種方案;對于采用齒輪方案,齒輪系統(tǒng)存在回程間隙,難以實現(xiàn)高精度的往復運動;而對于電機直接驅動主軸的方案,則價格昂貴;同時,市面上測角儀都是單軸運動,而實踐需要雙軸同心運動和測量的測角儀,因此需要尋找一種能夠滿足使用需求的方案。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需要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個,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雙軸測角儀,包括驅動單元,包括第一驅動單元和第二驅動單元;
傳動部件,所述傳動部件包括第一傳動部件和第二傳動部件,所述第一傳動部件包括第一蝸桿和與所述第一蝸桿嚙合的第一直齒輪,所述第一蝸桿與所述第一驅動單元聯(lián)結,所述第二傳動部件包括第二蝸桿和與所述第二蝸桿嚙合的第二直齒輪,所述第二蝸桿與所述第二驅動單元聯(lián)結;
傳動圓筒,包括第一圓筒和第二圓筒,所述第一圓筒和所述第一直齒輪聯(lián)結,所述第二圓筒和所述第二直齒輪聯(lián)結,所述第二圓筒為中空圓筒,所述第一圓筒同軸安裝在所述第二圓筒中空腔中且轉動配合。
當需要測量角度時,所述第一驅動單元帶動所述第一蝸桿轉動并且傳動給所述第一直齒輪,所述第一直齒輪帶動與其聯(lián)接的所述第一圓筒轉動并在所需測量點停止,所述第二驅動單元帶動所述第二蝸桿轉動并且傳動給所述第二直齒輪,所述第二直齒輪帶動與其聯(lián)接的所述第二圓筒轉動并在所需另一測量點停止,由此測出角度;而對于角度定位,首先給驅動單元預設旋轉量,從而所述第一、第二圓筒會在各自驅動單元的帶動下轉動到預設角度后停止并且能夠靜止不動,由此實現(xiàn)精準定位。
根據(jù)本專利背景技術中對現(xiàn)有技術所述,市面上的測角儀普遍使用齒輪在旋轉電機的驅動下帶動圓筒運動,或者使用電機直接驅動主軸兩種方案;對于采用齒輪方案,齒輪系統(tǒng)存在回程間隙,難以實現(xiàn)高精度的往復運動;而對于電機直接驅動主軸的方案,則價格昂貴,同時,市面上測角儀都是單軸運動,而實踐需要雙軸同心運動和測量的測角儀,因此需要尋找一種能夠滿足使用需求的方案;而本實用新型公開的雙軸測角儀通過高精度的驅動單元帶動第一、第二蝸桿并傳動給第一、第二直齒輪,從而帶動第一、第二圓筒轉動,由于采用了蝸桿與直齒輪的結合,使得蝸桿齒與直齒輪的輪齒之間存在夾角,使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緊密接觸,進一步使得兩者之間能夠更精確的傳遞運動,從而實現(xiàn)了更加精確的雙角度測量及精準定位。
另外,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公開的雙軸測角儀還具有如下附加技術特征: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直齒輪和所述第二直齒輪的輪齒部分為自潤滑材料結構。
“自潤滑材料”即固體材料本身具有潤滑作用,材料包括聚四氟乙烯、碳纖維、聚苯酯、尼龍、青銅等等,同時作為第一、第二直齒輪的輪齒部分,其還應該具有承載能力強,耐沖擊、耐高溫,自潤滑能力強等特點。
進一步地, 所述第一蝸桿和所述第二蝸桿的端部具有彈性部件。
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蝸桿和所述第二蝸桿的端部具有彈性部件,所述第一蝸桿和所述第二蝸桿與所述第一驅動單元和所述第二驅動單元之間具有軸肩,所述彈性部件為彈簧且安裝所述軸肩處。
所述彈性部件一端連接在固定板或基座上,另一端聯(lián)接在所述第一蝸桿或者第二蝸桿的所述軸肩上,可以使得所述第一蝸桿和所述第二蝸桿分別與所述第一直齒輪、第二直齒輪更加緊密配合,進一步提升了運動傳遞的精確性,使得角度測量和定位更加精確。
進一步地,所述雙軸測角儀還包括中空的外圓筒,所述第二圓筒同軸安裝在所述外圓筒中空腔內。
更進一步地,所述外圓筒和所述第二圓筒之間具有轉動部件。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圓筒和所述第二圓筒之間具有轉動部件。
更進一步地,所述轉動部件為軸承。
所述軸承可以將所述第一圓筒和所述第二圓筒之間的滑動摩擦轉換為滾動摩擦,減少摩擦力。
本實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優(yōu)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yōu)點從下面結合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是雙軸測角儀的整體裝配圖;
圖中,1為第一驅動單元,2為第二驅動單元,3為彈性部件,4為第二蝸桿,5為第二直齒輪,6為第一蝸桿,7為第一直齒輪,8為第二圓筒,9為第一圓筒。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 “上”、“下”、“底”、“頂”、“前”、“后”、“內”、“外”、“橫”、“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連接”、“連通”、“相連”、“連接”、“配合”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一體地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配合”可以是面與面的配合,也可以是點與面或線與面的配合,也包括孔軸的配合,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新型構思如下,通過高精度的驅動單元帶動第一、第二蝸桿并傳動給第一、第二直齒輪,從而帶動第一、第二圓筒轉動,由于采用了蝸桿與直齒輪的結合,使得蝸桿齒與直齒輪的輪齒之間存在夾角,使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緊密接觸,進一步使得兩者之間能夠更精確的傳遞運動,從而實現(xiàn)了更加精確的雙角度測量及精準定位。
下面將參照附圖來描述本實用新型,其中圖1是雙軸測角儀的整體裝配圖。
如圖1所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雙軸測角儀包括:驅動單元,包括第一驅動單元1和第二驅動單元2;傳動部件,所述傳動部件包括第一傳動部件和第二傳動部件,所述第一傳動部件包括第一蝸桿6和與所述第一蝸桿6嚙合的第一直齒輪7,所述第一蝸桿6與所述第一驅動單元1聯(lián)結,所述第二傳動部件包括第二蝸桿4和與所述第二蝸桿4嚙合的第二直齒輪5,所述第二蝸桿4與所述第二驅動單元2聯(lián)結;傳動圓筒,包括第一圓筒9和第二圓筒8,所述第一圓筒9和所述第一直齒輪7聯(lián)結,所述第二圓筒8和所述第二直齒輪5聯(lián)結,所述第二圓筒8為中空圓筒,所述第一圓筒9同軸安裝在所述第二圓筒8中空腔中且轉動配合。
當需要測量角度時,所述第一驅動單元1帶動所述第一蝸桿6轉動并且傳動給所述第一直齒輪7,所述第一直齒輪7帶動與其聯(lián)接的所述第一圓筒9轉動并在所需測量點停止,所述第二驅動單元2帶動所述第二蝸桿4轉動并且傳動給所述第二直齒輪5,所述第二直齒輪5帶動與其聯(lián)接的所述第二圓筒8轉動并在所需另一測量點停止,由此測出角度;而對于角度定位,首先給驅動單元預設旋轉量,從而所述第一、第二圓筒(9 、8)會在各自驅動單元的帶動下轉動到預設角度后停止并且能夠靜止不動,由此實現(xiàn)精準定位。
根據(jù)本專利背景技術中對現(xiàn)有技術所述,市面上的測角儀普遍使用齒輪在旋轉電機的驅動下帶動圓筒運動,或者使用電機直接驅動主軸兩種方案;對于采用齒輪方案,齒輪系統(tǒng)存在回程間隙,難以實現(xiàn)高精度的往復運動;而對于電機直接驅動主軸的方案,則價格昂貴,同時,市面上測角儀都是單軸運動,而實踐需要雙軸同心運動和測量的測角儀,因此需要尋找一種能夠滿足使用需求的方案;而本實用新型公開的雙軸測角儀通過高精度的驅動單元帶動第一、第二蝸桿(6 、4)并傳動給第一、第二直齒輪(7、5),從而帶動第一、第二圓筒(9 、8)轉動,由于采用了蝸桿與直齒輪的結合,使得蝸桿齒與直齒輪的輪齒之間存在夾角,使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緊密接觸,進一步使得兩者之間能夠更精確的傳遞運動,從而實現(xiàn)了更加精確的雙角度測量及精準定位。
另外,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公開的雙軸測角儀還具有如下附加技術特征: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一直齒輪7和所述第二直齒輪5的輪齒部分為自潤滑材料結構。
“自潤滑材料”即固體材料本身具有潤滑作用,材料包括聚四氟乙烯、碳纖維、聚苯酯、尼龍、青銅等等,同時作為第一、第二直齒輪(7、5)的輪齒部分,其還必須具有承載能力強,耐沖擊、耐高溫,自潤滑能力強等特點。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 所述第一蝸桿6和所述第二蝸桿4的端部具有彈性部件3。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一蝸桿6和所述第二蝸桿4與所述第一驅動單元1和所述第二驅動單元2之間具有軸肩,所述彈性部件3為彈簧且安裝所述軸肩處。
所述彈性部件3一端連接在固定板或基座上,另一端聯(lián)接在所述第一蝸桿6或者所述第二蝸桿4的所述軸肩上,可以使得所述第一蝸桿6和所述第二蝸桿4分別與所述第一直齒輪7、所述第二直齒輪5緊密配合。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雙軸測角儀還包括中空的外圓筒,所述第二圓筒8同軸安裝在所述外圓筒中空腔內。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外圓筒和所述第二圓筒8之間具有轉動部件。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一圓筒9和所述第二圓筒8之間具有轉動部件。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轉動部件為軸承。
所述軸承可以將所述第一圓筒和所述第二圓筒之間的滑動摩擦轉換為滾動摩擦,減少摩擦力。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測量角度時,所述第一圓筒9在所述第一驅動單元1的帶動并通過第一蝸桿6和第一直齒輪7傳動,運動到所需測量點停止,所述第二圓筒8在所述第二驅動單元2的帶動并通過第二蝸桿4、第二直齒輪5傳動,運動到所需另一測量點停止,實現(xiàn)角度的測量;而對于角度定位,同樣的通過所述第一圓筒9和所述第二圓筒8在各自的高精度驅動單元帶動下運動到指定位置且能夠靜止不動,從而實現(xiàn)角度的精確定位;同時本實用新型不同于齒輪在旋轉電機的驅動下帶動圓筒運動,或者使用電機直接驅動主軸兩種方案,在長期使用的情況下,兩個驅動單元分別控制所述第一圓筒9和所述第二圓筒8運動到指定位置,在所述彈性部件3和具有自潤滑作用的所述第一、第二直齒輪(7 、5)的調節(jié)下,各個部件始終能夠緊密配合,從而能夠實時確保角度的高精度測量及定位,還方便維修、拆卸方便,降低了勞動成本,而且也滿足了雙軸的測量需求。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可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蝸桿6和/或所述第二蝸桿4的軸線方向上為所述第一直齒輪7和/或所述第二直齒輪5設置微調結構,使得所述第一直齒輪7和/或所述第二直齒輪5及與它們相連接的機構能夠沿著蝸桿的軸線方向前后運動,在所述第一直齒輪7和/或所述第二直齒輪5磨損的情況下,通過調節(jié)微調結構使得所述直齒輪和所述蝸桿依然緊密配合,從而延長了使用壽命,節(jié)約了成本。
任何提及“一個實施例”、“實施例”、“示意性實施例”等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描述的具體構件、結構或者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中。在本說明書各處的該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而且,當結合任何實施例描述具體構件、結構或者特點時,所主張的是,結合其他的實施例實現(xiàn)這樣的構件、結構或者特點均落在本領域技術人員的范圍之內。
盡管參照本實用新型的多個示意性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但是必須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設計出多種其他的改進和實施例,這些改進和實施例將落在本實用新型原理的精神和范圍之內。具體而言,在前述公開、附圖以及權利要求的范圍之內,可以在零部件和/或者從屬組合布局的布置方面作出合理的變型和改進,而不會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除了零部件和/或布局方面的變型和改進,其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