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傳感器裝夾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傳感器裝夾的固定套。
背景技術:
傳感器被廣泛地應用于日常生產(chǎn)生活中,一般傳感器的內(nèi)部都設有敏感元件、轉(zhuǎn)換元件和變換電路,這些電路、元件被統(tǒng)一封裝在一個圓柱狀的傳感器外殼之中。在安裝傳感器時,普遍采用的是將傳感器用螺母固定住,或者是將傳感器裝入一個金屬套筒內(nèi),然后將端面為平底的螺釘沿徑向擰入套筒內(nèi),將傳感器死死地抵在套筒內(nèi)孔的一側內(nèi)壁上,從而將傳感器固定住。這種固定安裝方式有兩個缺點,一是螺釘擰入套筒內(nèi)后直接頂在傳感器外殼上,容易使傳感器局部集中受力而產(chǎn)生擠壓變形,損壞傳感器內(nèi)部的電路、元件;另一方面,螺釘頂緊固定容易導致傳感器安裝跑偏,使傳感器探頭偏離安裝軸線,容易造成檢測誤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傳感器固定夾套,該夾套可對傳感器產(chǎn)生均勻穩(wěn)定的緊握裝夾力,避免傳感器因變形而損壞內(nèi)部電路及其元器件,同時可大大提高傳感器的軸向裝夾位置精度,為傳感器檢測出更加準確的信息奠定堅實的基礎。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傳感器固定夾套,包括大套筒和擰入大套筒內(nèi)的螺釘;所述大套筒內(nèi)嵌有套在傳感器上的小套筒,該小套筒的一側沿其軸線方向上設有一道貫穿小套筒兩端的缺口;所述螺釘?shù)哪┒藬Q入大套筒后頂在所述小套筒的缺口一側,并使得當螺釘動作時缺口所述一側能夠向缺口的另一側靠近。
進一步地,所述小套筒采用彈性材料制成且在大套筒內(nèi)呈被握緊狀態(tài)。
進一步地,所述螺釘?shù)妮S線垂直于缺口處的兩側壁。
進一步地,所述螺釘伸入小套筒上的盲孔內(nèi)。
進一步地,缺口的所述另一側上設有凸出小套筒外壁的條形塊,所述條形塊嵌入大套筒內(nèi)壁。
進一步地,所述螺釘沿大套筒軸向均勻間隔設置為三個。
進一步地,所述螺釘為開槽平端緊定螺釘。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內(nèi)外雙重套筒,并在大套筒之內(nèi)的小套筒的一側開設缺口,以便通過擰緊螺釘來將小套筒擠壓變小,甚至擠壓成一個封閉圓環(huán),從而將傳感器牢牢地固定,由于小套筒缺口在變小時,整個小套筒會產(chǎn)生一個握緊力,從而使傳感器被裝夾的部分能被周向均勻擠壓,有效地避免傳感器局部擠壓而產(chǎn)生的變形、損壞,保護其內(nèi)部電路以及元器件;同時,小套筒在夾緊后還可提高傳感器與大套筒之間的同軸度,使大套筒安裝好之后,傳感器的軸向位置也得到了保證,防止傳感器偏移而造成的檢測誤差,提高檢測精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A—A剖視圖。
圖3為圖2中的B—B剖視圖。
圖4為設有帶條形塊和盲孔的小套筒時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nèi)容輕易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yōu)點及功效。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3所示,一種傳感器固定夾套,包括大套筒1和擰入大套筒1內(nèi)的螺釘2。所述大套筒1內(nèi)嵌有小套筒3,該小套筒3的一側沿其軸線方向上設有一道貫穿小套筒3兩端的矩形缺口,即在小套筒3一側的母線位置處開設貫通的矩形缺口。所述螺釘2的末端擰入大套筒1后直接頂在小套筒3的缺口一側的筒體外壁上,以便在該缺口處擠壓小套筒3,使小套筒3在大套筒1內(nèi)緩慢旋轉(zhuǎn)且缺口逐漸變小,甚至擠壓成一個完整的封閉圓環(huán),從而將設于小套筒3內(nèi)的傳感器握緊(夾緊)。上述大套筒1和小套筒3可采用管材制成,或者直接由金屬棒料鉆通孔而成。
工作原理:向大套筒1逐步擰入螺釘2時,螺釘2頂住小套筒3缺口一側的筒壁的力量逐步加大,使缺口處受擠壓而變小,必要時,根據(jù)大、小套筒之間的配合緊密度,還可使小套筒3在大套筒1內(nèi)轉(zhuǎn)動,達到小套筒3一邊轉(zhuǎn)動一邊縮小的目的(如圖2所示,螺釘2向下擰入時,小套筒3可沿圖中箭頭方向轉(zhuǎn)動),從而對小套筒3內(nèi)的傳感器握緊(夾緊),并提高傳感器在大套筒1內(nèi)的安裝同軸度。
進一步地,所述小套筒3采用彈性材料制成且在大套筒1內(nèi)呈被握緊狀態(tài),使小套筒3具有一個向外擴張的彈性張力,以便與大套筒1內(nèi)壁均勻緊密接觸,更好地夾緊傳感器,小套筒3可采用諸如銅或者65Mn等鋼材。
進一步地,所述螺釘2的軸線垂直于缺口處的兩側壁,以便對缺口處的筒體直接產(chǎn)生更大的擠壓力,使缺口被快速壓緊,產(chǎn)生更大的夾緊力。
進一步地,如圖4所示,所述螺釘2伸入小套筒3上的盲孔內(nèi),這種結構,可用于大、小套筒之間間隙配合尤其是間隙稍大時的情況,可防止小套筒3過度轉(zhuǎn)動打滑而導致螺釘2的擠壓力不能很好地作用于小套筒3上,從而導致缺口寬度不能被擠壓減小到所需寬度,對傳感器夾緊力度不夠,傳感器軸向偏移。
進一步地,如圖4所示,與螺釘2相接觸的缺口側相對的缺口另一側上設有凸出小套筒3外壁的條形塊301,該條形快301沿小套筒3的軸向(母線)方向設置,所述條形塊301嵌入小套筒3的內(nèi)壁,便于安裝小套筒3,保證小套筒3上的盲孔和大套筒1上的螺釘孔同軸對齊,起到安裝定位作用,同時,可適用于防止小套筒3在大套筒2內(nèi)打轉(zhuǎn)時的工況需求。
進一步地,所述螺釘2沿大套筒1的軸向呈直線均勻間隔設置為三個,以便更均勻地調(diào)節(jié)小套筒3的被擠壓程度,從而使小套筒3內(nèi)的傳感器被裝夾的表面各處能受力均勻,防止傳感器變形。
進一步地,所述螺釘2為開槽平端緊定螺釘,該螺釘2底端為平面,螺釘本身為圓柱狀,有利于安裝調(diào)節(jié)。
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