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薄膜型微熱導檢測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019068閱讀:241來源:國知局
薄膜型微熱導檢測器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屬于微電子機械系統(tǒng)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薄膜型微熱導檢測器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熱導檢測器是氣相色譜儀的一種重要的檢測器,這種檢測器只對被檢測氣體的濃度敏感,幾乎對所有氣體都響應。傳統(tǒng)的氣相色譜儀熱導檢測器一般采用不銹鋼或陶瓷加工而成,體積大、重量重,功耗大、更重要的是由于加工技術制約,傳統(tǒng)熱導檢測器一般都具有較大的死體積,約幾十至幾百微升,這限制了熱導檢測器檢測下限的降低。

隨著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技術的發(fā)展,采用MEMS技術設計、制作的微熱導檢測器芯片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功耗小等優(yōu)點,更為重要的是基于MEMS技術制作的熱導檢測器的死體積大為降低(一般小于1微升,為納升量級),其檢測下限可達幾個ppm甚至小于1ppm。

在現(xiàn)有的微熱導檢測器技術方案中,熱敏電阻制作于支撐層上并懸浮于微溝道之中,但存在幾個問題:

1、熱敏電阻的支撐層一般為氮化硅單層膜或氮化硅/氧化硅復合膜結構,由于應力過大或失配問題,釋放后的結構會發(fā)生斷裂、較大變形、塌陷等問題,這種支撐結構穩(wěn)定性差、易受氣流影響。

2、基于氫氧化鉀(KOH)各向異性腐蝕或兩步深反應離子刻蝕工藝(DRIE,第一步為各向異性刻蝕,第二步為各向同性刻蝕)從正面(熱敏電阻一側)腐蝕硅釋放支撐結構并形成相應的微溝道,會帶來過大的多余的死體積。

為了獲得高性能的微熱導檢測器,上述問題是從事微熱導檢測器的本領域的研究人員需要著力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鑒于以上所述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薄膜型微熱導檢測器及其制備方法,用于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熱敏電阻的支撐層容易斷裂及多余死體積過大等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薄膜型微熱導檢測器,包括:硅襯底,所述硅襯底中形成有微溝槽結構;由第一介質薄膜-熱敏電阻-第二介質薄膜形成的圖形化堆疊結構,懸掛于所述硅襯底的正面的微溝槽結構中;帶有微溝道的玻璃片,鍵合于所述硅襯底正面,且使得所述圖形化堆疊結構位于所述玻璃片的微溝道內;玻璃襯底,鍵合于所述硅襯底的背面。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薄膜型微熱導檢測器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微溝槽結構貫穿所述硅襯底正面及背面。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薄膜型微熱導檢測器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硅襯底中還形成有焊盤凹槽,所述焊盤凹槽中形成有焊盤結構,所述焊盤結構與所述熱敏電阻電性相連。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薄膜型微熱導檢測器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熱敏電阻所采用的金屬包括Pt/Ti疊層、Ni/Cr疊層、W/Ti疊層及W/Re疊層中的一種。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薄膜型微熱導檢測器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第一介質薄膜及第二介質薄膜的平面結構為交叉網狀結構,且所述交叉網狀結構中具有多個延伸部,各延伸部與所述硅襯底連接,以支撐所述交叉網狀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薄膜型微熱導檢測器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熱敏電阻呈鋸齒狀沿所述交叉網狀結構延伸,并連接于所述焊盤結構之間。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薄膜型微熱導檢測器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第一介質薄膜及第二介質薄膜包括氧化硅薄膜及氮化硅薄膜的一種或兩種組成的疊層結構。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介質薄膜及第二介質薄膜為氧化硅薄膜及氮化硅薄膜組成的疊層結構,所述第一介質薄膜自下而上為氧化硅薄膜與氮化硅薄膜疊層結構,所述第二介質薄膜自下而上為氮化硅薄膜與氧化硅薄膜疊層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薄膜型微熱導檢測器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第一介質薄膜及第二介質薄膜為包裹所述熱敏電阻或夾持所述熱敏電阻。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薄膜型微熱導檢測器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圖形化堆疊結構懸掛于所述硅襯底的正面的微溝槽結構的中央區(qū)域,且位于所述玻璃片的微溝道內的中央區(qū)域。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薄膜型微熱導檢測器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玻璃片與硅襯底、所述玻璃襯底與硅襯底均為靜電鍵合。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薄膜型微熱導檢測器的制備方法,所述制備方法包括步驟:步驟1),提供一硅襯底,于所述硅襯底表面沉積第一介質薄膜;步驟2),于所述第一介質薄膜上沉積金屬并圖形化形成熱敏電阻;步驟3),于所述熱敏電阻及第一介質層薄膜上沉積第二介質薄膜,對所述第一介質薄膜及第二介質薄膜圖形化形成第一介質薄膜-熱敏電阻-第二介質薄膜的圖形化堆疊結構;步驟4),提供一帶有微溝道的玻璃片,鍵合所述玻璃片及所述硅襯底,并使得所述圖形化堆疊結構位于所述玻璃片的微溝道內;步驟5),從背面刻蝕所述硅襯底,釋放出所述第一介質薄膜-熱敏電阻-第二介質薄膜的圖形化堆疊結構;步驟6),提供一玻璃襯底,并將所述玻璃襯底鍵合于所述硅襯底的背面。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薄膜型微熱導檢測器的制備方法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步驟1)在沉積第一介質薄膜前還包括于所述硅襯底上形成焊盤區(qū)凹槽的步驟;步驟2)沉積金屬后,圖形化同時于所述焊盤凹槽中形成焊盤結構,所述焊盤結構與所述熱敏電阻電性相連;步驟3)中,對所述第一介質薄膜及第二介質薄膜圖形化同時露出所述焊盤結構以及硅襯底的鍵合區(qū)域。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薄膜型微熱導檢測器的制備方法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步驟2)中,所述金屬包括Pt/Ti疊層、Ni/Cr疊層、W/Ti疊層及W/Re疊層中的一種。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薄膜型微熱導檢測器的制備方法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步驟3)圖形化后,所述第一介質薄膜及第二介質薄膜的平面結構為交叉網狀結構,且所述交叉網狀結構中具有多個延伸部,各延伸部在所述第一介質薄膜-熱敏電阻-第二介質薄膜的圖形化堆疊結構釋放后,與所述硅襯底連接,以支撐所述交叉網狀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薄膜型微熱導檢測器的制備方法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熱敏電阻呈鋸齒狀沿所述交叉網狀結構延伸,并連接于所述焊盤結構之間。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薄膜型微熱導檢測器的制備方法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第一介質薄膜及第二介質薄膜包括氧化硅薄膜及氮化硅薄膜的一種或兩種組成的疊層結構。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介質薄膜及第二介質薄膜為氧化硅薄膜及氮化硅薄膜組成的疊層結構,所述第一介質薄膜自下而上為氧化硅薄膜與氮化硅薄膜疊層結構,所述第二介質薄膜自下而上為氮化硅薄膜與氧化硅薄膜疊層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薄膜型微熱導檢測器的制備方法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第一介質薄膜及第二介質薄膜為包裹所述熱敏電阻或夾持所述熱敏電阻。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薄膜型微熱導檢測器的制備方法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圖形化堆疊結構懸掛于所述硅襯底的正面的微溝槽結構的中央區(qū)域,且步驟4)中,所述玻璃片及所述硅襯底鍵合后,所述圖形化堆疊結構位于所述玻璃片的微溝道內的中央區(qū)域。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薄膜型微熱導檢測器的制備方法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步驟5)中,采用深反應離子刻蝕工藝從背面刻蝕所述硅襯底,釋放出所述第一介質薄膜-熱敏電阻-第二介質薄膜的圖形化堆疊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薄膜型微熱導檢測器的制備方法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步驟4)中的玻璃片與硅襯底、步驟6)中的玻璃襯底與硅襯底均采用靜電鍵合工藝鍵合。

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薄膜型微熱導檢測器及其制備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的熱敏電阻的上下兩層氧化硅/氮化硅薄膜不僅對其起到保護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結構的對稱分布還能起到應力平衡的作用,減小了交叉網狀結構的形變,從而大大提高了熱敏電阻支撐結構的強度及穩(wěn)定性;

2)本實用新型采用一步深反應離子刻蝕DRIE工藝釋放交叉網狀結構,使得微溝槽側壁陡直,器件死體積小。

附圖說明

圖1顯示為本實用新型的薄膜型微熱導檢測器中的交叉網狀結構的示意圖。

圖2顯示為具有四個熱敏電阻的微熱導檢測器。

圖3顯示為四個熱敏電阻所構成的惠斯通電橋。

圖4~圖12顯示為本實用新型的薄膜型微熱導檢測器的制作方法各步驟所呈現(xiàn)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12顯示為薄膜型微熱導檢測器結構示意圖。

元件標號說明

1 硅襯底

11 微溝槽結構

12 交叉網狀結構

2 氧化層

3 焊盤凹槽

41 第一介質薄膜

42 第二介質薄膜

51 熱敏電阻

52 焊盤結構

6 具有微溝道的玻璃片

7 玻璃襯底

81、83 微通道

82 安裝毛細管的接口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特定的具體實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yōu)點與功效。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通過另外不同的具體實施方式加以實施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jié)也可以基于不同觀點與應用,在沒有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或改變。

請參閱圖1~圖12。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所提供的圖示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構想,遂圖示中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中有關的組件而非按照實際實施時的組件數(shù)目、形狀及尺寸繪制,其實際實施時各組件的型態(tài)、數(shù)量及比例可為一種隨意的改變,且其組件布局型態(tài)也可能更為復雜。

如圖11及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薄膜型微熱導檢測器具有三明治結構,從下而上依次是玻璃襯底7、帶微溝槽的硅襯底1和帶微溝道的玻璃片6。交叉網狀結構12制作于硅襯底1表面并懸浮于微溝槽的中央區(qū)域(交叉網狀結構到微溝槽兩個側壁的距離相等),如圖11及12所示,其結構是由兩層氧化硅/氮化硅薄膜所保護的熱敏電阻51,至上而下分別為:氧化硅/氮化硅、熱敏電阻51、氮化硅/氧化硅,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更清晰地畫出熱敏電阻51結構,圖1中并沒有畫出上層的氧化硅/氮化硅。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可采用其它結構的交叉網狀結構12和熱敏電阻51結構,并不局限于圖1所示的結構。這種新的結構設計很好地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兩個問題:第一,熱敏電阻51的上下兩層氧化硅/氮化硅薄膜不僅對其起到保護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結構的對稱分布還能起到應力平衡的作用,減小了交叉網狀結構12的形變;第二,采用一步DRIE工藝釋放交叉網狀結構12,微溝槽側壁陡直,器件死體積小。

在圖11及圖12中只畫出了一個熱敏電阻51,一般而言,一個微熱導檢測器包括四個熱敏電阻51R1、R2、R3、R4,如圖2所示,其中R1、R4位于一個微通道81內,而R2、R3位于另外一個微通道83內,每一個微通道的兩端分別有一個安裝毛細管的接口通道82。R1、R2、R3、R4按照如圖3所示的順序連接構成一個惠斯通電橋。

如圖11及圖1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薄膜型微熱導檢測器,包括:硅襯底1,所述硅襯底1中形成有微溝槽結構11;由第一介質薄膜41-熱敏電阻51-第二介質薄膜42形成的圖形化堆疊結構,懸掛于所述硅襯底1的正面的微溝槽結構11中;帶有微溝道的玻璃片6,鍵合于所述硅襯底1正面,且使得所述圖形化堆疊結構位于所述玻璃片6的微溝道內;玻璃襯底7,鍵合于所述硅襯底1的背面。

作為示例,所述微溝槽結構11貫穿所述硅襯底1正面及背面。

作為示例,所述硅襯底1中還形成有焊盤凹槽3,所述焊盤凹槽中形成有焊盤結構52,所述焊盤結構52與所述熱敏電阻51電性相連。所述熱敏電阻51所采用的金屬包括Pt/Ti疊層、Ni/Cr疊層、W/Ti疊層及W/Re疊層中的一種。

作為示例,所述第一介質薄膜41及第二介質薄膜42的平面結構為交叉網狀結構12,且所述交叉網狀結構12中具有多個延伸部,各延伸部與所述硅襯底1連接,以支撐所述交叉網狀結構12。所述熱敏電阻51呈鋸齒狀沿所述交叉網狀結構12延伸,并連接于所述焊盤結構52之間。

作為示例,所述第一介質薄膜41及第二介質薄膜42包括氧化硅薄膜及氮化硅薄膜的一種或兩種組成的疊層結構。所述第一介質薄膜41及第二介質薄膜42為包裹所述熱敏電阻51或夾持所述熱敏電阻51。

作為示例,所述圖形化堆疊結構位于所述玻璃片6的微溝道內的中央區(qū)域。

作為示例,所述玻璃片6與硅襯底1、所述玻璃襯底7與硅襯底1均為靜電鍵合。

如圖4~圖12所示,本實施例還提供一種薄膜型微熱導檢測器的制備方法,所述制備方法包括步驟:

如圖4~圖6所示,首先進行步驟1),提供一硅襯底1,于所述硅襯底1上形成焊盤區(qū)凹槽,如圖4~圖5所示,然后于所述硅襯底1表面沉積第一介質薄膜41,如圖6所示。

如圖6所示,然后進行步驟2),于所述第一介質薄膜41上沉積金屬并圖形化形成熱敏電阻51。

作為示例,所述金屬包括Pt/Ti疊層、Ni/Cr疊層、W/Ti疊層及W/Re疊層中的一種。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步驟2)沉積金屬后,圖形化同時于所述焊盤凹槽3中形成焊盤結構52,所述焊盤結構52與所述熱敏電阻51電性相連。

如圖7~圖8所示,接著進行步驟3),于所述熱敏電阻51及第一介質層薄膜上沉積第二介質薄膜42,對所述第一介質薄膜41及第二介質薄膜42圖形化形成第一介質薄膜41-熱敏電阻51-第二介質薄膜42的圖形化堆疊結構。

作為示例,步驟3)圖形化后,所述第一介質薄膜41及第二介質薄膜42的平面結構為交叉網狀結構12,且所述交叉網狀結構12中具有多個延伸部,如圖1所示,各延伸部在所述第一介質薄膜41-熱敏電阻51-第二介質薄膜42的圖形化堆疊結構釋放后,與所述硅襯底1連接,以支撐所述交叉網狀結構12。

作為示例,所述熱敏電阻51呈鋸齒狀沿所述交叉網狀結構12延伸,并連接于所述焊盤結構52之間,如圖1所示。

作為示例,所述第一介質薄膜41及第二介質薄膜42為包裹所述熱敏電阻51或夾持所述熱敏電阻51。

作為示例,所述第一介質薄膜41及第二介質薄膜42包括氧化硅薄膜及氮化硅薄膜的一種或兩種組成的疊層結構。在本實施例中,自下而上所述第一介質薄膜41為氧化硅薄膜及氮化硅薄膜疊層結構,自下而上所述第二介質薄膜42為氮化硅薄膜及氧化硅薄膜疊層結構,即與所述熱敏電阻51接觸的均為氮化硅薄膜,而氧化硅薄膜則位于所述氮化硅薄膜之外,將所述氧化硅薄膜設置于氮化硅薄膜之外,可以更有效的保護所述熱敏電阻51,增加熱敏電阻51的抗氧化性能及疊層結構的抗刻蝕/腐蝕性。

本實用新型的熱敏電阻51的上下兩層氧化硅/氮化硅薄膜不僅對其起到保護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結構的對稱分布還能起到應力平衡的作用,減小了交叉網狀結構12的形變,從而大大提高了熱敏電阻51支撐結構的強度及穩(wěn)定性。

作為示例,步驟3)中,對所述第一介質薄膜41及第二介質薄膜42圖形化同時露出所述焊盤結構52以及硅襯底1的鍵合區(qū)域。

如圖9所示,接著進行步驟4),提供一帶有微溝道的玻璃片6,鍵合所述玻璃片6及所述硅襯底1,并使得所述圖形化堆疊結構位于所述玻璃片6的微溝道內,所述玻璃片6的微溝道及所述硅襯底1上的微溝槽共同組成薄膜型微熱導檢測器的微通道81、83。

作為示例,所述玻璃片6及所述硅襯底1鍵合后,所述圖形化堆疊結構位于所述玻璃片6的微溝道內的中央區(qū)域。

作為示例,步驟4)中的玻璃片6與硅襯底1采用靜電鍵合工藝鍵合。

需要說明的是,玻璃上微溝道及硅襯底上的微溝槽的具體尺寸可跟據(jù)實際需要來確定。玻璃上微溝道的尺寸可通過控制腐蝕時間來確定;硅襯底上的微溝槽的深度由硅片厚度決定。

如圖10所示,接著進行步驟5),從背面刻蝕所述硅襯底1,釋放出所述第一介質薄膜41-熱敏電阻51-第二介質薄膜42的圖形化堆疊結構。

作為示例,采用深反應離子刻蝕工藝從背面刻蝕所述硅襯底1,釋放出所述第一介質薄膜41-熱敏電阻51-第二介質薄膜42的圖形化堆疊結構。本實用新型采用一步深反應離子刻蝕DRIE工藝釋放交叉網狀結構12,使得微溝槽側壁陡直,器件死體積小。

如圖11及圖12所示,最后進行步驟6),提供一玻璃襯底7,并將所述玻璃襯底7鍵合于所述硅襯底1的背面。

作為示例,所述玻璃襯底7與硅襯底1采用靜電鍵合工藝鍵合。

在一個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所述薄膜型微熱導檢測器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提供一硅襯底1,對所述硅襯底1進行氧化形成氧化層2并圖形化,如圖4所示;

2)采用KOH腐蝕出焊盤凹槽3,腐蝕深度大于0.5微米且小于10微米,如圖5所示;

3)淀積氧化硅/氮化硅薄膜,接著濺射金屬Pt/Ti或Ni/Cr或W/Ti或W/Re,并圖形化,形成熱敏電阻51及金屬焊盤,如圖6所示;

4)淀積氮化硅/氧化硅薄膜,如圖7所示;

5)刻蝕氮化硅/氧化硅薄膜,暴露出焊盤區(qū)和鍵合區(qū)的硅(值得注意的是,熱敏電阻51上方的氮化硅/氧化硅薄膜及下方的氧化硅/氮化硅可以完全包裹金屬Pr/Ti或Ni/Cr或W/Ti或W/Re,也可以夾持Pr/Ti或Ni/Cr或W/Ti或W/Re),如圖8所示;

6)將腐蝕有微溝道的玻璃片6和硅襯底1正面進行靜電鍵合,如圖9所示;

7)DRIE刻蝕硅襯底1的背面硅,釋放交叉網狀結構12,如圖10所示;

8)硅襯底1的背面硅與玻璃襯底7進行靜電鍵合并劃片形成微熱導檢測器芯片,如圖11及圖12所示。

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薄膜型微熱導檢測器及其制備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的熱敏電阻51的上下兩層氧化硅/氮化硅薄膜不僅對其起到保護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結構的對稱分布還能起到應力平衡的作用,減小了交叉網狀結構12的形變,從而大大提高了熱敏電阻51支撐結構的強度及穩(wěn)定性;

2)本實用新型采用一步深反應離子刻蝕DRIE工藝釋放交叉網狀結構12,使得微溝槽側壁陡直,器件死體積小。

所以,本實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種種缺點而具高度產業(yè)利用價值。

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涵蓋。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张家港市| 岚皋县| 财经| 综艺| 安福县| 合作市| 吉木萨尔县| 鲁山县| 无锡市| 丰城市| 聂荣县| 那曲县| 门头沟区| 田东县| 大名县| 天峨县| 潢川县| 夏邑县| 枣强县| 保亭| 瓮安县| 泾源县| 慈利县| 清原| 平阳县| 天全县| 安龙县| 巫溪县| 济源市| 英山县| 化州市| 平泉县| 吴旗县| 双牌县| 玉溪市| 阿拉善右旗| 家居| 岳池县| 察隅县| 昌宁县| 宁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