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印刷品耐磨試驗裝置,特別涉及油墨印刷耐磨試驗儀。
背景技術:
油墨印刷耐磨試驗儀用于印刷品印刷墨層耐磨性、PS版感光層耐磨性及相關產(chǎn)品表面涂層耐磨性的測試試驗,其能有效分析印刷品的抗擦性差、墨層膜脫落、PS版的耐印力低及其它產(chǎn)品的涂層硬度差等問題。
油墨印刷耐磨試驗儀主要包括載樣臺、摩擦頭與動力裝置,載樣臺用來安裝待測紙張,摩擦頭位于待測紙張的上方,上面的摩擦介質(zhì)與待測紙張的表面保持接觸,動力裝置的驅(qū)動桿驅(qū)動摩擦頭在紙張表面進行往復運動,從而達到測試的目的。且摩擦頭一般通過卡扣扣接的方式與動力裝置的驅(qū)動桿進行連接,使得摩擦頭更加便于拆裝,從而方便待測紙張的取放。待測紙張的兩端通常由分別位于載樣臺兩端的夾持組件進行固定,當待測紙張的兩端都被固定后,即可啟動動力裝置進行耐磨試驗。
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待測紙張未被夾緊的現(xiàn)象,在進行試驗的過程中,待測紙張容易在摩擦頭的摩擦作用下脫離夾持組件,使工作人員需要對其進行重新固定,不僅降低了試驗效率,還會影響試驗結果。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油墨印刷耐磨試驗儀,當待測紙張的兩端未被夾緊,動力裝置無法啟動。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xiàn)的:
一種油墨印刷耐磨試驗儀,包括載樣臺與動力裝置,所述載樣臺的兩端均設有用于夾持待測紙張的夾持組件,所述夾持組件包括橫向架空于載樣臺上方的架空板、分別支撐于架空板兩端的支撐板、位于架空板和載樣臺之間的抵壓板、開設于架空板上的螺紋孔及端部抵接于抵壓板的板面并螺紋連接于螺紋孔內(nèi)的螺桿;兩個所述夾持組件上均設有壓力檢測裝置;
所述壓力檢測裝置包括壓力檢測單元和比較單元,所述壓力檢測單元設置于載樣臺的上端面以檢測抵壓板和載樣臺之間的壓力變化并輸出壓力檢測信號,所述比較單元耦接于壓力檢測單元以接收壓力檢測信號并輸出控制信號,所述比較單元具有一對應于標準壓力值的基準值;
還包括邏輯門單元,所述邏輯門單元耦接于兩個壓力檢測裝置的輸出端以分別接收各自的控制信號并輸出邏輯信號;
所述邏輯門單元上耦接有響應于邏輯信號的執(zhí)行單元;
當每個壓力檢測單元檢測到的壓力值全都大于對應的標準壓力值時,所述邏輯門單元控制執(zhí)行單元工作,以使動力裝置能夠被啟動;反之,動力裝置無法啟動。
采用上述方案,使得待測紙張的兩端能夠通過載樣臺兩端的夾持組件進行固定;通過支撐板能夠?qū)⒓芸瞻寮芸掌饋?,以使架空板與載樣臺之間產(chǎn)生一定的空隙,從而供抵壓板上下移動;抵壓板與載樣臺之間的空隙能夠用來放置待測紙張的端部,螺桿與螺紋孔之間的配合能夠?qū)⒙輻U的周向轉(zhuǎn)動變換為軸向移動,通過螺桿的移動能夠驅(qū)動抵壓板壓緊放置在載樣臺上的待測紙張,從而通過抵壓板夾緊待測紙張的端部;通過壓力檢測單元能夠監(jiān)測抵壓板與載樣臺之間的壓力值,從而判斷待測紙張是否被壓緊,只有當載樣臺兩端的抵壓板分別將待測紙張的兩端夾緊后,以使每個壓力檢測單元所檢測到的壓力值大于標準壓力值,動力裝置才能正常啟動,以對紙張進行耐磨試驗,否則,動力裝置無法啟動,避免紙張在試驗過程中被摩擦頭拽出夾持組件,從而提高了試驗效率,還提升了試驗精度。
作為優(yōu)選,所述比較單元均耦接有用于調(diào)節(jié)基準值的調(diào)節(jié)部。
采用上述方案,由于不同紙張需要采用不同壓力對其進行夾持,使得標準壓力值也需要發(fā)生相應的改變,通過調(diào)節(jié)部調(diào)節(jié)基準值能夠改變基準值所對應的標準壓力值,從而增加了適用范圍,以適應不同的工況。
作為優(yōu)選,所述抵壓板的板面于靠近兩端的位置均穿設有導桿,所述導桿的一端固定于架空板的下端面,另一端固定于載樣臺的上端面。
采用上述方案,導桿起引導作用,使得抵壓板能夠在螺桿的驅(qū)動下沿著導桿的桿身進行豎直方向的平移,而不會發(fā)生橫向位置的偏移,使平移能夠更加順暢與穩(wěn)定。
作為優(yōu)選,所述抵壓板的下端面固定有抵壓塊。
采用上述方案,通過抵壓塊能夠增加抵壓板的厚度,從而提升抵壓板的夾持能力,使得抵壓板更易夾住待測紙張。
作為優(yōu)選,所述抵壓塊位于兩根導桿之間。
采用上述方案,通過將抵壓塊設置于兩根導桿之間,能夠使抵壓塊處于抵壓板的中間位置,從而提升抵壓板的夾持效果。
作為優(yōu)選,所述支撐板的內(nèi)側(cè)均開設有豎直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上、下端分別延伸至架空板的下端面及載物臺的上端面,所述抵壓板的兩端均延伸有滑移連接于滑槽內(nèi)的滑塊。
采用上述方案,滑塊與滑槽的滑移配合使得抵壓板在進行平移的過程中其兩端不會發(fā)生上下晃動,從而提高了穩(wěn)定性。
作為優(yōu)選,所述滑塊上靠近滑槽底面的端面嵌合有滾珠,所述滾珠抵接于滑槽的底面。
采用上述方案,利用滾珠能夠?qū)⒒瑝K端部與滑槽底面之間的滑動摩擦轉(zhuǎn)變?yōu)闈L動摩擦,從而使抵壓板在下壓的過程中更加順暢,提升了操作的舒適性。
作為優(yōu)選,所述螺桿的上端均固定有握持部。
采用上述方案,握持部使得螺桿的端部更加便于握持,以使螺桿在轉(zhuǎn)動時更加方便著力,從而提升操作的舒適性。
作為優(yōu)選,所述抵壓板的上端面設有向上延伸的轉(zhuǎn)軸,所述螺桿的端部開設有供所述轉(zhuǎn)軸穿設的穿孔,所述轉(zhuǎn)軸的側(cè)壁上于靠近端部的位置設有徑向延伸的卡環(huán),所述穿孔的內(nèi)側(cè)壁開設有供所述卡環(huán)轉(zhuǎn)動卡接的環(huán)形卡槽。
采用上述方案,卡環(huán)與環(huán)形卡槽的配合使得螺桿在升降的過程中能夠同步帶動抵壓板移動,以使抵壓板不會脫離螺桿的端部,同時卡環(huán)能夠通過轉(zhuǎn)軸與環(huán)形卡槽之間發(fā)生相對轉(zhuǎn)動,以適應螺桿升降時的轉(zhuǎn)動。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夾持組件能夠分別用來夾持待測紙張的兩端,只有當夾持組件將待測紙張的兩端全部夾緊后,并且夾緊的壓力全都大于標準壓力時,動力裝置才能被啟動,否則,動力裝置無法啟動,避免待測紙張在未被夾緊的情況下,摩擦頭將紙張拽出,從而提高了耐磨試驗的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A部的放大示意圖;
圖3為本實施例中夾持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2所示B-B的剖視圖;
圖5為本實施例的電路示意圖;
圖6為本實施例中壓力檢測裝置的電路示意圖。
圖中:1、載樣臺;2、架空板;3、支撐板;4、抵壓板;5、螺紋孔;6、螺桿;7、壓力檢測裝置;8、壓力檢測單元;9、比較單元;10、邏輯門單元;11、執(zhí)行單元;12、調(diào)節(jié)部;13、導桿;14、抵壓塊;15、滑槽;16、滑塊;17、滾珠;18、握持部;19、轉(zhuǎn)軸;20、穿孔;21、卡環(huán);22、環(huán)形卡槽;23、機架;24、球槽;25、動力裝置;26、摩擦頭;27、待測紙張。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jù)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chuàng)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nèi)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本實施例公開的一種油墨印刷耐磨試驗儀,如圖1所示,包括機架23、載樣臺1、摩擦頭26與動力裝置25,載樣臺1呈板狀,其板面呈長方形,其橫向固定于機架23的上端面。載樣臺1用來安裝待測紙張27,摩擦頭26位于待測紙張27的上方,上面的摩擦介質(zhì)與待測紙張27的表面保持接觸,動力裝置25通過驅(qū)動桿驅(qū)動摩擦頭26在紙張表面進行往復運動,從而達到測試的目的。動力裝置25可以為電機或者氣缸。且摩擦頭26一般通過卡扣扣接的方式與動力裝置25的驅(qū)動桿進行連接,使得摩擦頭26更加便于拆裝,從而方便待測紙張27的取放。
如圖1所示,載樣臺1的兩端均設有用于夾持待測紙張27的夾持組件,兩個夾持組件呈對稱設置,且結構一致。
如圖2所示,夾持組件包括架空板2、支撐板3、抵壓板4、螺紋孔5及螺桿6。架空板2橫向架空于載樣臺1的上方,其板面平行于載樣臺1,且與載樣臺1上靠近端部的邊沿等長,使得架空板2與載樣臺1之間能夠產(chǎn)生一定的空隙。支撐板3有兩塊,分別支撐于架空板2的兩端,支撐板3的板面呈豎直設置,其一端固定于架空板2的下端面,另一端固定于載樣臺1的上端面,從而使架空板2能夠保持在架空狀態(tài)。抵壓板4位于架空板2和載樣臺1的空隙之間,其板面呈長方形并與架空板2的長度方向一致,且抵壓板4的長度小于架空板2的長度,使其能夠正好位于兩塊支撐板3之間,抵壓板4與載樣臺1之間的間隙能夠用來放置待測紙張27。架空板2與載樣臺1之間的空隙為抵壓板4的上下滑移提供了一定的空間。螺紋孔5開設于架空板2的板面上,并優(yōu)選設置于架空板2的中間位置,螺桿6螺紋連接于螺紋孔5內(nèi)且桿身垂直于架空板2的板面,其一端超出架空板2的上端面,另一端位于架空板2和載樣臺1的空隙之間并抵接于抵壓板4的上端面。螺桿6在螺紋孔5內(nèi)的轉(zhuǎn)動能夠轉(zhuǎn)變?yōu)檩S向的移動,從而通過螺桿6的端部帶動抵壓板4壓緊于載樣臺1的上端面,以壓緊待測紙張27。螺桿6的上端均固定有握持部18,握持部18優(yōu)選呈圓柱狀,其外徑大于螺桿6的外徑,且螺桿6的端部固定于握持板的端面中心,以方便驅(qū)動螺桿6轉(zhuǎn)動。
如圖4所示,抵壓板4的上端面設有向上延伸的轉(zhuǎn)軸19,轉(zhuǎn)軸19優(yōu)選設置于抵壓板4的中間位置,以與螺紋孔5的位置相對應。螺桿6的端部開設有供轉(zhuǎn)軸19穿設的穿孔20,轉(zhuǎn)軸19的側(cè)壁上于靠近端部的位置設有徑向延伸的卡環(huán)21,穿孔20的內(nèi)側(cè)壁開設有供卡環(huán)21轉(zhuǎn)動卡接的環(huán)形卡槽22??ōh(huán)21與環(huán)形卡槽22的配合,既能限定轉(zhuǎn)軸19在螺桿6上的軸向位置,又能使轉(zhuǎn)軸19與螺桿6之間發(fā)生相互轉(zhuǎn)動,從而使螺桿6在沿軸向進行平移的過程中,能夠同時帶動抵壓板4進行相應的上下移動,使抵壓板4無法脫離螺桿6,增加了操作的便利性。
如圖3所示,抵壓板4的板面于靠近兩端的位置均穿設有導桿13,導桿13的桿身優(yōu)選呈豎直設置,其一端固定于架空板2的下端面,另一端固定于載樣臺1的上端面,導桿13起導向作用,并能有效限定抵壓板4的橫向位置,使得抵壓板4在進行上下平移的過程中不會發(fā)生橫向的位置偏移,同時滑移更加順暢穩(wěn)定。
如圖3所示,抵壓板4的下端面固定有抵壓塊14,抵壓塊14位于兩根導桿13之間,且抵壓塊14的材料優(yōu)選為橡膠,橡膠既能增強抵壓塊14與待測紙張27之間的摩擦,又能起到緩沖作用,避免抵壓塊14劃傷待測紙張27的表面,同時增加了抵壓塊14的厚度,使得抵壓塊14更易夾緊待測紙張27。
如圖3所示,支撐板3的內(nèi)側(cè)均開設有豎直的滑槽15,抵壓板4的兩端均延伸有滑移連接于滑槽15內(nèi)的滑塊16?;?5的上、下端分別延伸至架空板2的下端面及載物臺的上端面,從而避免影響抵壓板4的滑移空間,使抵壓板4能夠滑移至貼合于載樣臺1的上端面,從而壓緊于載樣臺1的上端面。
如圖4所示,滑塊16上靠近滑槽15底面的端面嵌合有滾珠17,即在滑塊16上靠近滑槽15的端面開設有球槽24,而滾珠17嵌合在球槽24內(nèi),且球槽24優(yōu)選包裹于滾珠17三分之二的球面,使得滾珠17不會從球槽24內(nèi)掉落,滾珠17超出滑塊16端面的部分抵接于滑槽15的底面,使得滑塊16在滑槽15內(nèi)進行滑移的過程中,其能通過滾珠17抵接于滑槽15的底面,既提高了抵壓板4滑移時的穩(wěn)定性,又能將滑塊16與滑槽15之間的滑動摩擦轉(zhuǎn)變?yōu)闈L動摩擦,以減小兩者之間的磨損。
如圖5和圖6所示,兩個夾持組件上均設有壓力檢測裝置7,且兩個壓力檢測裝置7的電路結構一致,壓力檢測裝置7包括壓力檢測單元8和比較單元9。
如圖6所示,壓力檢測單元8設置于載樣臺1的上端面以檢測抵壓板4和載樣臺1之間的壓力變化并輸出壓力檢測信號,壓力檢測單元8包括串聯(lián)連接的力敏電阻Rs和電阻R10,力敏電阻Rs的另一端耦接于電壓V1,電阻R10的另一端接地,力敏電阻Rs設置于載樣臺1的上端面并位于抵壓板4的正下方,以檢測該抵壓板4對載物臺上端面的壓力值;其中力敏電阻Rs的型號優(yōu)選為FSR400,其重量輕,體積小,感測精度高,且檢測到的壓力值越大,其電阻值就越低。
如圖6所示,電阻R10與力敏電阻Rs構成了分壓電路,當作用于力敏電阻Rs上的壓力增大時,力敏電阻Rs的電阻值就會相應地降低,使其與電阻R10之間的連接點電壓升高;反之,當作用于力敏電阻Rs上的壓力減小時,力敏電阻Rs的電阻值就會相應地升高,使其與電阻R10之間的連接點電壓降低。
如圖6所示,比較單元9耦接于壓力檢測單元8以接收壓力檢測信號并輸出控制信號,比較單元9具有一對應于標準壓力值的基準值,比較單元9均耦接有用于調(diào)節(jié)基準值的調(diào)節(jié)部12。
如圖6所示,調(diào)節(jié)部12包括電阻R11和可變電阻Rp,電阻R11的一端耦接于電壓V2,另一端耦接于可變電阻Rp的一端,可變電阻Rp的另一端接地,可變電阻Rp的控制端耦接于電阻R11和可變電阻Rp的連接點;比較單元9為比較器A,比較器A的同相輸入端耦接于力敏電阻Rs和電阻R10的連接點,反相輸入端耦接于電阻R11和可變電阻Rp的連接點,輸出端輸出控制信號。
將可變電阻Rp的控制端移向和電阻R11的連接點,便能使可變電阻Rp的阻值增加,根據(jù)分壓原理,比較器A的基準值電壓升高;反之,將可變電阻Rp的控制端移向接地端,便能使可變電阻Rp的阻值減小,比較器A的基準值電壓隨之降低,以此便可調(diào)節(jié)比較器A的基準值電壓,從而改變基準值所對應的標準壓力值。
如圖5所示,還包括邏輯門單元10,邏輯門單元10優(yōu)選為“與”門,其是執(zhí)行“與”運算的基本邏輯門電路,具有多個輸入端和一個輸出端,當所有的輸入同時為高電平(邏輯1)時,輸出才為高電平(邏輯1),否則輸出為低電平(邏輯0)。這里所使用的“與”門具有兩個輸入端和一個輸出端,兩個輸入端分別耦接于兩個壓力檢測裝置7的輸出端(即比較器A的輸出端)以分別接收各自的控制信號,輸出端輸出邏輯信號。
如圖5所示,邏輯門單元10上耦接有響應于邏輯信號的執(zhí)行單元11,執(zhí)行單元11包括繼電器K、NPN型的三極管Q1和續(xù)流二極管D2,繼電器K的線圈的一端耦接于電壓V4,另一端耦接于三極管Q1的集電極,三極管Q1的基極耦接于邏輯門單元10的輸出端以接收邏輯信號,發(fā)射極接地,續(xù)流二極管D2與繼電器K的線圈反并聯(lián),繼電器K的常開觸點K-1串聯(lián)于動力裝置25的供電回路。動力裝置25的供電回路中還串聯(lián)有用于控制動力裝置25啟停的常開按鈕SB。
當每個壓力檢測單元8檢測到的壓力值全都大于對應的標準壓力值時,邏輯門單元10控制執(zhí)行單元11工作,以使動力裝置25能夠被啟動;反之,動力裝置25無法啟動。
具體工作過程如下:
當需要進行試驗時,先將摩擦頭26從動力裝置25的驅(qū)動桿上取下,然后通過握持部18擰松其中一個夾持組件上的螺桿6,使螺桿6帶動抵壓板4沿著導桿13向上提,使抵壓板4與載樣臺1之間產(chǎn)生間隙。采取同樣的方法,將載樣臺1另一端夾持組件上的螺桿6擰松,使該夾持組件上的抵壓板4與載樣臺1之間也能夠產(chǎn)生間隙。
然后將待測紙張27的兩端分別插入至兩個間隙內(nèi),再通過握持部18擰緊兩個夾持組件上的螺桿6,使螺桿6推動抵壓板4向下壓,以壓緊待測紙張27,同時抵壓載樣臺1上的力敏電阻Rs,使抵壓板4與載樣臺1之間的壓力值(即作用于力敏電阻Rs上的壓力值)超過標準壓力值。這時,比較器A的同相輸入端電壓(即力敏電阻Rs和電阻R10之間的連接點電壓)超過其反相輸入端電壓(即電阻R11和可變電阻Rp之間的連接點電壓),使比較器A輸出高電平的控制信號至邏輯門單元10(“與”門)的輸入端。
當待測紙張27的兩端都被壓緊后,兩個壓力檢測裝置7上的比較器A全都輸出高電平的控制信號至邏輯門單元10(“與”門)的輸入端,使邏輯門單元10(“與”門)輸出高電平的邏輯信號至三極管Q1的基極,使三極管Q1導通,繼電器K的線圈得電吸合,其對應的常開觸點K-1閉合,這時如果閉合常開按鈕SB,動力裝置25能夠正常啟動。
反之,若待測紙張27有一端未被壓緊或者壓緊時的壓力值小于標準壓力值,則對應壓力檢測裝置7中的比較器A的同相輸入端電壓小于其反相輸入端電壓,從而輸出低電平的控制信號至邏輯門單元10(“與”門)的輸入端,使邏輯門單元10(“與”門)輸出低電平的邏輯信號至三極管Q1的基極,使三極管Q1截止,繼電器K的線圈失電復位,其對應的常開觸點K-1斷開,切斷動力裝置25的供電回路,使動力裝置25無法被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