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樣本分析檢測單元及樣本分析儀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033443閱讀:262來源:國知局
樣本分析檢測單元及樣本分析儀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fā)明涉及體外診斷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樣本分析檢測設備。



背景技術:

血細胞計數屬于醫(yī)學領域中最為常見的血液檢驗項目之一,由于循環(huán)在人體血流之中的細胞(例如: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等)可以提供關于病人總體健康狀況的概覽,因此,醫(yī)學專業(yè)人員能夠依據血流之中某種特定類型細胞的增多或減少來確定某些疾病狀態(tài)。最初,醫(yī)療專業(yè)人員對血液細胞的數都采用的是手工方式:在顯微鏡下觀察病人血液樣本制成的血涂片(又稱為血膜或外周血涂片),隨著技術的發(fā)展,現在通常是借助血球儀(又稱:血細胞分析儀)來完成這一過程。

血球儀包含至少一個試管座,該試管座能夠在置樣工位和吸樣工位之間往復移動,通常情況下,待試管移動到置樣工位以后即可進行試管安裝,待試管安裝在試管座上以后,試管座會帶著試管移動到吸樣工位,并按序進行穿刺吸樣、分析、清洗等后續(xù)操作,直至輸出最終的檢驗結果。

常見的試管裝載方式包括手工進樣方式和自動批量進樣方式。其中,手工進樣方式是指操作人員用手工方式一個個地將試管裝入試管座,這種方式的缺陷在于:工作量大且耗時長,難以應對目前日益增長的樣本數量。自動批量進樣方式是指在置樣工位的前端設置進樣裝置,該進樣裝置能夠搬運試管架、并將其中的試管逐個分裝到置樣工位。這樣,操作人員可以先把試管暫存于試管架上,待試管架上的試管累積到一定數量以后,再統(tǒng)一地搬運到血球儀旁邊、由進樣裝置將試管自動地裝載到試管座上,逐個進行檢測。

現如今,大多數血球儀都采用了自動批量進樣的方式,這類血球儀通常都具有普通樣本置樣模式。在此模式下,試管座能夠在吸樣工位、置樣工位之間往返移動,試管架上的試管在置樣工位自動地轉移到試管座上,此模式下,待檢樣本通常只能嚴格按照順序進行排隊檢測。

為了滿足急診試管的優(yōu)先處理需求,也有一些血球儀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急診樣本置樣模式,當有急診樣本需要優(yōu)先檢測時,操作人員將血球儀切換到急診樣本置樣模式,在此模式下,試管座的移動線路是從吸樣工位出發(fā),繞經置樣工位、最終停留于緊急置樣工位,此間,操作人員需等待試管座移動到緊急置樣工位,再通過手動進樣的方式將急診試管安裝在試管座上,以此完成急診試管的試管上機操作。

但是,由于操作人員在切換到急診樣本置樣模式的時候,試管座通常都載著另一個試管、處于檢測過程中,試管座在短時間內無法彈出,因此,急診試管在短時間內無處安放,大大增加了接觸感染的危險性,并且,操作人員往往只能手持急診試管在一旁守候,直到前一試管的檢測過程結束、試管座彈出以后,才能將該急診試管放入試管座內,這一過程也會占用操作人員的工作時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便于急診試管優(yōu)先處理的樣本分析檢測單元,尤其體現在急診試管安裝上機操作簡便、耗時短。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樣本分析檢測單元,包括:

吸樣裝置,所述吸樣裝置具有吸取部件,所述吸取部件能夠對位于吸樣工位的試管進行吸樣操作;

第一試管移動裝置,所述第一試管移動裝置具有用于放置試管的第一試管容納單元,所述第一試管移動裝置使所述第一試管容納單元在吸樣工位和第一置樣工位之間往返移動;

第二試管移動裝置,所述第二試管移動裝置具有用于放置試管的第二試管容納單元,所述第二試管移動裝置使所述第二試管容納單元在吸樣工位和第二置樣工位之間往返移動。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試管容納單元的運動路徑與所述第二試管容納單元的運動路徑互不重合。

優(yōu)選的,還包括主機殼,所述第一置樣工位位于主機殼內部,所述第二置樣工位位于主機殼外部。

優(yōu)選的,所述主機殼具有前面板,所述第二試管容納單元的運動路徑平行于所述第一試管容納單元的運動路徑,所述第一試管容納單元能夠在前面板的里側移動,所述第二試管容納單元能夠在前面板的里側和/或外側移動。

優(yōu)選的,所述主機殼具有前面板和側面板,所述前面板和側面板相鄰且相互垂直,所述第二試管容納單元的運動路徑垂直于所述第一試管容納單元的運動路徑,所述第一試管容納單元能夠在前面板的里側移動,所述第二試管容納單元能夠在側面板的里側和/或外側移動。

優(yōu)選的,所述吸樣工位包括第一吸樣工位和第二吸樣工位,在水平方向上,所述第一吸樣工位位于第一試管容納單元的運動路徑上,所述第二吸樣工位位于第二試管容納單元的運動路徑上,所述吸樣裝置能夠使吸取部件在第一吸樣工位和第二吸樣工位之間移動。

優(yōu)選的,還包括控制單元,所述控制單元包括控制指令接收模塊,當控制指令接收模塊收到需要在第二置樣工位放置試管的指令以后,所述控制單元向第二試管移動裝置發(fā)送信號,使第二試管容納單元移動至第二置樣工位,待試管放置在第二試管容納單元以后,位于第二試管容納單元上的試管繼續(xù)移動至第二吸樣工位,等待吸樣部件移動至第二吸樣工位并對該試管進行吸樣操作。

優(yōu)選的,所述試管上設置有識別碼,在所述第二置樣工位和第二吸樣工位之間還設置有用于讀取該識別碼的掃碼裝置。

優(yōu)選的,還包括試管抓取裝置,所述試管抓取裝置能夠將運送到預設位置的試管取出并移動到第一置樣工位。

優(yōu)選的,所述試管抓取裝置在執(zhí)行升降動作期間,還包括混勻攪拌動作,所述混勻攪拌動作使試管繞一旋轉軸往復轉動。

優(yōu)選的,還包括運送裝置,所述運送裝置按照預設的運送路徑將試管運送到預設位置、以供試管抓取裝置進行抓取。

優(yōu)選的,所述試管在試管抓取裝置上的移動路徑與所述試管在運送裝置上的運送路徑部分重疊,所述試管在試管抓取裝置上的移動路徑與所述試管在第一試管移動裝置上的移動路徑部分重疊。

優(yōu)選的,在所述運送裝置上,所述試管存放在管架中,所述管架能夠容納若干個試管,所述運送裝置通過管架批量地運送試管,所述試管存放于管架時,所述第一試管容納單元的高度位置高于試管的上緣。

優(yōu)選的,所述試管抓取裝置通過升降動作將運送到預設位置的試管取出、并移動到第一置樣工位,所述升降動作包括:

動作a、所述試管抓取裝置把運送到預設位置的試管取出后向上升高,直至試管下緣高于第一試管容納單元的上緣;

動作b、將所述第一試管容納單元移動至第一置樣工位;

動作c、所述試管抓取裝置使試管下降直至試管被放置于第一試管容納單元中。

優(yōu)選的,還包括試管支撐裝置,所述試管支撐裝置具有夾持部位,當第一試管容納單元移動到第一吸樣工位以后,所述夾持部位能夠將試管夾持、以保持試管的姿態(tài)。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試管容納單元的內徑大于所述第二試管容納單元的內徑。

優(yōu)選的,所述第二試管容納單元的敞口與試管側部間隙配合、以實現該試管姿態(tài)的保持。

相比于傳統(tǒng)方案中常規(guī)試管與急診試管共用一個試管移動裝置的結構,本發(fā)明提供的樣本分析檢測單元通過新增一個獨立工作的第二試管移動裝置,在需要優(yōu)先放置急診試管的時候,第二試管移動裝置可以隨時移出并接納急診試管,不再需要等待常規(guī)試管的檢測完成、直至第一試管容納單元空閑出來,以此大幅縮短了操作人員的等待時間,并縮短了急診試管暴露于空氣中的時間,降低了接觸外界感染的危險性,另外,急診試管的插入也不會受到正在運行中的試驗的影響,有利于隨時添加急診試管,有效縮短了急診試管上機等待及操作耗時。

另外,由于本發(fā)明中常規(guī)試管與急診試管不是共用的同一個試管移動裝置,因此,在急診試管檢測后,無需先等待急診試管取出再進行常規(guī)試管的檢測,急診試管在檢測完成以后,即便未立即取出,也不會干擾到后續(xù)常規(guī)試管的檢測過程。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一種實施方式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結構的另一視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鎖式結構的側視圖;

圖4為本發(fā)明一種實施方式的第一試管移動裝置\第二試管移動裝置的立體布局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一種實施方式的布局示意簡圖;

圖6為本發(fā)明另一種實施方式的第一試管移動裝置\第二試管移動裝置的立體布局示意圖;

圖7為本發(fā)明另一種實施方式的布局示意簡圖;

圖8是樣本分析檢測單元的又一種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如下:第一試管移動裝置—1;第一試管容納單元—101;第二試管移動裝置—2;第二試管容納單元—201;第一置樣工位—301;第二置樣工位—302;吸樣工位—303;試管—4;試管架—5;試管抓取裝置—6;運送裝置—7;試管支撐裝置—8;主機殼—9;前面板—901;側面板—902。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以下對至少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描述實際上僅僅是說明性的,決不作為對本發(fā)明及其應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除非另外具體說明,否則在這些實施例中闡述的部件和步驟的相對布置、數字表達式和數值不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同時,應當明白,為了便于描述,附圖中所示出的各個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實際的比例關系繪制的。對于相關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已知的技術、方法和設備可能不作詳細討論,但在適當情況下,技術、方法和設備應當被視為授權說明書的一部分。在這里示出和討論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體值應被解釋為僅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為限制。因此,示例性實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討論。

為了便于描述,在這里可以使用空間相對術語,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來描述如在圖中所示的一個器件或特征與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間位置關系。應當理解的是,空間相對術語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圖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圖中的器件被倒置,則描述為“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將被定位為“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之下”。因而,示例性術語“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兩種方位。該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轉90度或處于其他方位),并且對這里所使用的空間相對描述作出相應解釋。

在以下的描述中,x軸方向、y軸方向和z軸方向是樣本分析檢測單元(或稱“血球儀”)的三維參考坐標系,其中,x軸、y軸為水平軸,z軸為豎直軸,x軸方向通常是在使用過程中、操作人員面向樣本分析檢測單元時的左右方向,y軸方向通常是在使用過程中、操作人員面向樣本分析檢測單元時的前后方向。

如圖1-圖5所示,本實施例的樣本分析檢測單元包括吸樣裝置、第一試管移動裝置1和第二試管移動裝置2。

其中,第一試管移動裝置1和第二試管移動裝置2能夠把位于其他位置的試管4移動到待吸樣工位303,以供吸取部件進行吸樣操作,吸樣裝置具有吸取部件,吸取部件能夠對位于吸樣工位303的試管4進行吸樣操作,本實施例中,該吸取部件為穿刺采樣針,該穿刺采樣針能夠沿z軸方向上下升降,待試管4移動至吸樣工位303以后,吸樣裝置使穿刺采樣針向下移動、以刺穿試管4頂部的密封蓋,伸進試管4內部進行吸樣操作。

第一試管移動裝置1主要用于移送的試管4為常規(guī)試管,具體的,第一試管移動裝置1具有第一試管容納單元101,第一試管容納單元101的作用是容納常規(guī)試管,第一試管移動裝置1內具有致動機構,通過該致動機構使第一試管容納單元101在吸樣工位303和第一置樣工位301之間往返移動。

本實施例中的第一試管移動裝置1和第二試管移動裝置2均借助電機作為動力源,借助傳動皮帶和同步輪進行傳動,并在直線導軌機構的導向作用下實現直線往復移動,在其他實施方式中,還可以氣缸驅動、齒輪齒條機構等直線運動機構來實現第一試管移動裝置1上第一試管容納單元101、第二試管移動裝置2上的第二試管容納單元102的直線往復移動,在此就不再贅述。第一試管移動裝置1裝載常規(guī)試管的過程如下:首先把常規(guī)試管移放到第一置樣工位301,本實施例中采用試管抓取裝置6和運送裝置7來實現這一操作,后文將進行詳細描述,待常規(guī)試管放置到第一置樣工位301以后,再借助致動裝置把第一試管容納單元101連同常規(guī)試管一起移動至吸樣工位303。

操作人員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發(fā)現,除了按照順序自動進行排隊檢測的常規(guī)試管,在工作中時常會遇到需要優(yōu)先處理的急診試管。從結構上看常規(guī)試管和急診試管通常沒有太大的差異,它們的主要區(qū)別在于:急診試管需要插隊進行優(yōu)先處理,因此,急診試管的檢測等待時間相對較短,而常規(guī)試管是按序列依次排隊檢驗的,因此,常規(guī)試管的檢測等待時間相對較長。

若采用傳統(tǒng)的結構很難對這些急診試管便捷地進行優(yōu)先處理,因此,為了滿足急診試管的優(yōu)先處理需求,本實施例樣本分析檢測單元設置了第二試管移動裝置2。第二試管移動裝置2主要用于移送的試管4為急診試管,第二試管移動裝置2的結構與第一試管移動裝置1的結構相似,具體包括第二試管容納單元201,第二試管容納單元201的作用是容納急診試管,第二試管移動裝置2內也具有致動機構,通過該致動使第二試管容納單元201在吸樣工位303和第二置樣工位302之間往返移動。第二試管移動裝置2裝載急診試管的過程如下:首先通過致動裝置讓第二試管容納單元201移動至第二置樣工位302,再通過手動操作把急診試管移放到第二試管容納單元201內,再借助致動裝置把第二試管容納單元201連同急診試管一起移動至吸樣工位303。具體的,本實施例樣本分析檢測單元通過第二試管移動裝置2進樣的控制步驟如下:血液分析檢驗單元包括控制單元,控制單元包括控制指令接收模塊,當控制指令接收模塊收到需要在第二置樣工位302放置試管4的指令以后,控制單元向第二試管移動裝置2發(fā)送信號,使第二試管容納單元201移動至第二置樣工位302,待試管4放置在第二試管容納單元201以后,位于第二試管容納單元201上的試管4繼續(xù)移動至第二吸樣工位303,等待吸樣部件移動至第二吸樣工位303并對該試管4進行吸樣操作。

相比于傳統(tǒng)方案中常規(guī)試管與急診試管共用一個試管移動裝置的方式,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新的急診試管裝載方式。操作人員在對急診試管進行優(yōu)先進樣時,可以借助第二試管移動裝置2來完成,由于第二試管移動裝置2與第一試管移動裝置1相對獨立,第二試管移動裝置2可以隨時伸出并接納急診試管,因此,急診試管的上機操作不再需要等候或終止常規(guī)試管的檢測過程、直至第一試管移動裝置1伸出,這樣的結構具有結構簡單、操作簡便的效果,而且可以大幅縮短操作人員的等候時間,操作人員也可在短暫地操作后即可離開操作區(qū)域,可見,采用這樣的結構以后,急診試管的放置操作不會占用操作人員太多時間,尤其體現在大幅減少了用于容納急診試管的試管4容納單元移動至置樣工位之前的等待時間。

需要說明的是,在樣本分析檢測單元中,除了前述用以吸移試管中血液樣本的結構之外,為了實現并完成血細胞計數,后續(xù)還包括用以對血液樣本進行檢驗的檢驗模塊、用以清洗吸樣部件的清洗模塊、用以實現探測的傳感模塊、用以實現各模塊組件之間自動化控制模塊等,這部分結構在現有的分析儀中都有可供參考的方案,在此就不再贅述。

本實施例樣本分析檢測單元中,還包括試管自動上機機構,試管上機機構主要由試管抓取裝置6和運送裝置7這兩部分組成,主要作用是將試管4自動地、流水線式地移送至第一試管容納單元101。

運送裝置7能夠將試管4運送到預設的位置,運送裝置7借助試管架5對若干個常規(guī)試管進行批量運送,本實施例運送裝置7還包括傳送皮帶、用于推動試管架5進入傳送皮帶的推塊、以及驅動傳動皮帶移動的驅動裝置等組件來實現常規(guī)試管位置移動。由于本實施例的樣本分析檢測單元首先是在相對較低的位置運送試管4,再在相對較高的位置移動至吸樣工位303,因此,在試管抓取裝置6執(zhí)行抓取動作之前,第一試管容納單元101的高度位置高于試管4的上緣,這樣的好處是能夠節(jié)省寶貴的操作臺面占用面積,以使得在一定的面積區(qū)域內能夠盡量多地布置多個樣本分析檢測單元。本實施例運送裝置7的操作過程如下:首先,操作人員將預先存放有試管4的試管架5放置在運送裝置7的存放區(qū),運送裝置7借助推塊將存放區(qū)內的試管架5推入傳送皮帶,再由傳送皮帶把試管4按照預設的運送路徑運送到預設位置、以供試管抓取裝置6進行抓取。

試管抓取裝置6能夠將運送到預設位置的試管4取出并移動到第一置樣工位301,本實施例的試管抓取裝置6可以是抓手或機械手,從運動路徑上看,試管4在試管抓取裝置6上的移動路徑與試管4在運送裝置7上的運送路徑部分重疊,試管4在試管抓取裝置6上的移動路徑與試管4在第一試管移動裝置1上的移動路徑部分重疊,本實施例試管抓取裝置6是借助傳感系統(tǒng)或根據指令,待確定試管4放置在第一置樣工位301以后,再根據自動地將試管4移動到吸樣工位303。

由于本實施例中,試管4在裝載于運送裝置7上的時候試管4的上緣低于第一試管容納單元101,因此,試管抓取裝置6是通過升降動作把運送到預設位置的試管4取出、并移動到第一置樣工位301,升降動作包括:動作a、試管抓取裝置6把運送到預設位置的試管4取出后向上升高,直至試管4下緣高于第一試管容納單元101的上緣;動作b、將第一試管容納單元101移動至第一置樣工位301;動作c、試管抓取裝置6使試管4下降直至試管4移動并放置到第一試管容納單元101中。

另外,本實施例的試管抓取裝置6還包括混勻攪拌動作,混勻攪拌動作使試管4繞一旋轉軸往復轉動,在執(zhí)行升降動作期間,能夠對試管4內樣本的進行搖晃混勻。

為了在吸樣過程中、以及吸樣前的穿刺過程中將試管4保持于穩(wěn)定的姿態(tài),本實施例樣本分析檢測單元還包括試管支撐裝置8,試管支撐裝置8具有夾持部位,當第一試管容納單元101移動到第一吸樣工位303以后,夾持部位能夠將試管4夾持、以保持試管4的姿態(tài)。

本實施例中,常規(guī)試管與急診試管的放置方式是有所區(qū)別的,常規(guī)試管通常是自動方式放置于第一試管容納單元101,急診試管通常是以手動方式放置于第二試管容納單元201中。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試管容納單元201的內徑小于第一試管容納單元101的內徑,由于手動操作比機械自動操作更加靈活,因此,在保證試管4放置成功率的前提下,手動操作安裝的孔位所預留的間隙可以比機械自動操作的孔位間隙更小,因此,本實施例中的第二試管容納單元201的敞口與試管4側部間隙配合,該間隙配合能夠在安裝試管4的同時也實現了試管4的夾持較小的預留間隙,借助這樣緊密的配合實現該試管4姿態(tài)的保持,在穿刺及吸樣過程中,起到了保持試管4的姿態(tài)的作用,并省去了一個單獨的試管支撐裝置8。

本實施例中,第一試管容納單元101的運動路徑與第二試管容納單元201的運動路徑互不重合,第一試管容納單元101的運動路徑與第二試管4單元的的運動路徑包括但不限于:以俯視視角看,二者相互垂直;或者,位于同一xy平面且相互平行;或者,位于不同的xy平面。

圖1-圖5是樣本分析檢測單元的一種實施方式,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試管容納單元101的運動路徑與第二試管容納單元201的運動路徑相互垂直,樣本分析檢測單元具有一個主機殼9,該主機殼9具有前面板901和側面板902,前面板901和側面板902相鄰且相互垂直,在高度方向上,第二試管移動裝置2位于第一試管移動裝置1的下方,第一置樣工位301位于主機殼9內部,第二置樣工位302位于主機殼9外部。

從移動方向上來看,第一試管容納單元101是沿前后方向移動的,即:第一試管容納單元101沿y軸方向移動,第二試管容納單元201是沿左右方向移動的,即:第二試管容納單元201沿x軸方向移動的。

從移動范圍上來看,第一試管容納單元101是在前面板901的里側、沿前后方向移動,換言之,第一試管容納單元101是在主機殼9內部往返移動;第二試管容納單元201是在側面板902的里側和/或外側、沿左右方向移動,當需要向第一試管容納單元101裝載試管時,第一試管容納單元101能夠移動至側面板902的外側,當需要將第一試管容納單元101內的試管進行吸樣操作時,第一試管容納單元101能夠移動至側面板902里側的吸樣工位。

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的吸樣工位303的數量為兩個,具體包括第一吸樣工位和第二吸樣工位,從俯視視角看,第一吸樣工位位于第一試管容納單元101的運動路徑上,第二吸樣工位位于第二試管容納單元201的運動路徑上。

在其余實施方式中,為了能夠在第一吸樣工位和第二吸樣工位進行吸樣操作,吸樣部件的數量可以是一個,并在吸樣裝置內設置有致動裝置,以使該吸樣部件能夠在第一吸樣工位和第二吸樣工位之間移動,通過這樣的結構滿足了吸樣部件在兩個吸樣工位之間吸樣的需求。

圖6-圖7是樣本分析檢測單元的又一種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中的第一試管容納單元101的運動路徑與第二試管容納單元201的運動路徑位于同一xy平面并相互平行,在本實施方式中,樣本分析檢測單元具有一個主機殼9,該主機殼9具有前面板901,第一置樣工位301位于主機殼9內部,第二置樣工位302位于主機殼9外部。

從移動方向上來看,第一試管容納單元101和第二試管容納單元201都是沿前后方向移動的,即:第一試管容納單元101、第二試管容納單元201均沿y軸方向移動。

從移動范圍上來看,第一試管容納單元101是在前面板901的里側、沿前后方向移動,換言之,第一試管容納單元101是在主機殼9內部往返移動;第二試管容納單元201是在側面板902的里側和/或外側、沿前后方向移動,換言之,第二試管容納單元201是在主機殼9內部、外部、內外之間往返移動。

如圖7所示,本實施例的吸樣工位303包括第一吸樣工位和第二吸樣工位,從俯視視角看,第一吸樣工位位于第一試管容納單元101的運動路徑上,第二吸樣工位位于第二試管容納單元201的運動路徑上,為了能夠在第一吸樣工位和第二吸樣工位進行吸樣操作,本實施例中吸樣部件的數量是兩個,兩個吸樣部件分別位于第一吸樣工位或第二吸樣工位的上方。另外,為了對急診試管進行掃碼識別,在試管4上設置有識別碼,在第二置樣工位302和第二吸樣工位之間還設置有用于讀取該識別碼的掃碼裝置。

本實施方式的其他結構與前述圖1-圖5所示實施方式基本相同,具體可以參照前述實施方式的說明,此處不再贅述。

圖8是樣本分析檢測單元的又一種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中,樣本分析檢測單元具有一個主機殼9,該主機殼9具有前面板901和側面板902,第一置樣工位301位于主機殼9內部,第二置樣工位302位于主機殼9外部,具體的,第二置樣工位302位于側面板902的外側。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置樣工位302和第二吸樣工位位于第二試管容納單元201的運動路徑上,與前述實施方式不同的是,如圖8所示,第二置樣工位302的移動路徑呈弧形,具體的,第二試管移動裝置2具有一個能夠轉動的旋轉臂,該旋轉臂通過一旋轉軸可轉動地設置于底板上,本實施例中,該第二試管容納單元201設置在該旋轉臂的端部,因此,第二試管容納單元201能夠繞旋轉軸轉動,第二試管容納單元201的運動軌跡呈弧形。

從移動范圍上來看,第一試管容納單元201的移動范圍和前述實施方式相同,在此就不再贅述,第二試管容納單元202的運動路徑和前述實施方式不同,具體的,伴隨著旋轉臂的旋轉運動,第二試管容納單元201能夠伸到側面板902的外側、或是收納在側面板902的里側,換言之,第二試管容納單元201是在主機殼9內部、外部、內外之間往返移動。

本實施方式的其他結構與前述圖1-圖5所示實施方式基本相同,具體可以參照前述實施方式的說明,此處不再贅述。

本發(fā)明還保護包括前文所述的樣本分析檢測單元的樣本分析儀。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房产| 陇川县| 博客| 梧州市| 辽阳县| 孝义市| 乐东| 新乡县| 甘洛县| 麟游县| 息烽县| 海晏县| 衡山县| 鲁甸县| 海阳市| 抚州市| 南充市| 沁水县| 洞头县| 五家渠市| 安陆市| 灌阳县| 普陀区| 广安市| 龙里县| 隆林| 金堂县| 大冶市| 柯坪县| 莱阳市| 九龙城区| 白城市| 延寿县| 仁怀市| 易门县| 湟源县| 鲁山县| 延长县| 大悟县| 苍梧县| 营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