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光學玻璃拉力檢測試驗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光學玻璃拉力檢測試驗裝置。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中,由于光學玻璃具有表面光滑的特點,故在其質(zhì)量檢測中,對其能夠承受的拉力檢測較為少見,但是其能夠承受的拉力,對于光學玻璃的質(zhì)量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測試,但是拉力的檢測有時會對光學玻璃造成一定的損害,如在其光滑的表面留下劃痕,亦或者光滑的表面不易固定,更加能以施加外力,故本發(fā)明研究了一種用于檢測光學玻璃拉力的試驗裝置,該裝置能夠裝夾光學玻璃,不會對其造成損害。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光學玻璃拉力檢測試驗裝置,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光學玻璃表面光滑不易裝夾,且裝夾后易產(chǎn)生劃痕的問題。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光學玻璃拉力檢測試驗裝置,包括一個頂部開口的工作箱體1,所述工作箱體1內(nèi)平行于其底面設置有一工作臺面3,所述工作臺面3的上方設置有一根與其平行的絲桿4,所述絲桿4的一端自工作臺面3上方的工作箱體1的一個側壁上穿出,絲桿4的另一端連接有螺母5,所述螺母5置于工作臺面3上,所述工作臺面3上還設置有軌道7,所述軌道7內(nèi)通過若干個滾輪8設置有運動板9,所述運動板9上設置有一傳力桿10,所述傳力桿10與運動板9互相垂直,且穿過工作臺面3穿入于工作箱體1內(nèi),所述傳力桿10的下段側壁上安裝有電阻應變片8,所述螺母5的上表面固定被測件6的一端,被測件6的另一端固定于運動板9的上表面。
進一步的,所述螺母5的上表面和運動板9的上表面上均通過螺釘固定有一卡件15,所述卡件15用于卡住被測件6。
進一步的,所述卡件15為一個一端開口的u形槽,其開口端向內(nèi)逐漸增大。
進一步的,所述卡件15的開口端的上側壁上設置有螺紋孔,螺紋孔內(nèi)安裝有卡釘16,所述卡釘16伸入螺紋孔內(nèi)抵住被測件6的上表面,所述被測件6的上表面與卡釘16之間夾設有橡膠墊。
進一步的,所述電阻應變片8為四個,均勻圍繞于傳力桿10的下段側壁同一高度。
進一步的,所述電阻應變片8通過連接線12外接計算機。
進一步的,所述工作臺面3下方的工作箱體1的一個側壁上設置有穿線孔13。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線12的一端連接工作箱體1的電阻應變片8,連接線12的另一端通過穿線孔13穿出工作箱體1,外接計算機。
進一步的,所述工作臺面3上設置有傳力孔14,所述傳力桿10通過傳力孔14傳入工作箱體1內(nèi)。
進一步的,所述螺母5的上表面與運動板9的上表面齊高。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采用絲桿將旋轉力轉化為水平拉力,進一步通過運動板的移動傳遞至傳力桿,最終通過電阻應變片判定被測件拉力檢測結果,其中,被測件通過卡件固定,卡件為一個一端開口的u形槽,其開口端向內(nèi)逐漸增大,卡件的開口端的上側壁上設置有螺紋孔,螺紋孔內(nèi)安裝有卡釘,卡釘伸入螺紋孔內(nèi)抵住被測件的上表面,被測件的上表面與卡釘之間夾設有橡膠墊,從而固定被測件,橡膠墊保護了被測件表面不受傷害。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局部放大圖;
其中:1-工作箱體,2-側壁,3-工作臺面,4-絲桿,5-螺母,6-被測件,7-軌道,8-滾輪,9-運動板,10-傳力桿,11-電阻應變片,12-連接線,13-穿線孔,14-傳力孔,15-卡件,16-卡釘。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更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和2所示,一種光學玻璃拉力檢測試驗裝置,包括一個頂部開口的工作箱體1,所述工作箱體1內(nèi)平行于其底面設置有一工作臺面3,所述工作臺面3的上方設置有一根與其平行的絲桿4,所述絲桿4的一端自工作臺面3上方的工作箱體1的一個側壁上穿出,絲桿4的另一端連接有螺母5,所述螺母5置于工作臺面3上,所述工作臺面3上還設置有軌道7,所述軌道7內(nèi)通過若干個滾輪8設置有運動板9,所述運動板9上設置有一傳力桿10,所述傳力桿10與運動板9互相垂直,且穿過工作臺面3穿入于工作箱體1內(nèi),所述傳力桿10的下段側壁上安裝有電阻應變片8,所述螺母5的上表面固定被測件6的一端,被測件6的另一端固定于運動板9的上表面,所述螺母5的上表面與運動板9的上表面齊高。
所述螺母5的上表面和運動板9的上表面上均通過螺釘固定有一卡件15,所述卡件15用于卡住被測件6,所述卡件15為一個一端開口的u形槽,其開口端向內(nèi)逐漸增大,所述卡件15的開口端的上側壁上設置有螺紋孔,螺紋孔內(nèi)安裝有卡釘16,所述卡釘16伸入螺紋孔內(nèi)抵住被測件6的上表面,所述被測件6的上表面與卡釘16之間夾設有橡膠墊,從而固定被測件6,橡膠墊在圖中未畫出,橡膠墊保護了被測件6表面不受傷害。
所述電阻應變片8為四個,均勻圍繞于傳力桿10的下段側壁同一高度,傳力桿10類似于一個懸臂,其底部的彈性變形最大,故在其底部安裝四個電阻應變片8,電阻應變片8通過連接線12外接計算機,所述工作臺面3下方的工作箱體1的一個側壁上設置有穿線孔13,所述連接線12的一端連接工作箱體1的電阻應變片8,連接線12的另一端通過穿線孔13穿出工作箱體1,外接計算機,連接線12將其信號傳遞至計算機。
所述工作臺面3上設置有傳力孔14,所述傳力桿10通過傳力孔14傳入工作箱體1內(nèi)。
本發(fā)明的使用方法:旋轉調(diào)節(jié)絲桿4,絲桿帶動螺母5在工作臺面3上做水平運動,進一步對被測件6施加一個拉力,然后被測件6上的拉力進一步通過運動板9傳遞至傳力桿10,從而通過傳力桿10下段的電阻應變片8檢測被測件6。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