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源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電源裝置測試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特種電源一般都需要應用在嚴酷的外界環(huán)境中。
為了了解傳統(tǒng)的特種電源的耐水壓特性,需要對上述傳統(tǒng)的特種電源行耐水壓測試。
傳統(tǒng)的對特種電源進行耐水壓測試的技術方案一般為:
將該特種電源放置到水池中不同水深的位置處,對該特種電源進行通電,并檢測該特種電源的通電情況。
然而,上述技術方案無法測試該特種電源在水深深度更大的環(huán)境中的耐水壓特性。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源裝置測試系統(tǒng),其能在水深深度較大的環(huán)境中對電源裝置的耐水壓特性進行測試。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電源裝置測試系統(tǒng),所述系統(tǒng)包括:固定支架,用于將所述電源裝置與浮潛裝置、檢測裝置相固定;投放裝置,用于將所述電源裝置與所述浮潛裝置、所述檢測裝置和所述固定支架的組合投入到深度大于預定值的水域中;其中,所述浮潛裝置控制所述電源裝置上浮或下沉,所述檢測裝置在所述電源裝置上浮或下潛的過程中檢測所述電源裝置所受到的水壓以及所述電源裝置的通電情況,并生成檢測結果。
在上述電源裝置測試系統(tǒng)中,所述檢測裝置包括:水壓感測器,用于感測所述電源裝置在所述水域中所受到的水壓;電流檢測器,用于檢測所述電源裝置在所述水域中受到不同的水壓時的通電情況,并生成所述檢測結果;其中,所述水壓感測器與所述電流檢測器連接,所述電流檢測器與所述電源裝置連接。
在上述電源裝置測試系統(tǒng)中,所述浮潛裝置包括柔性容器、排氣閥門和氣體產生器,所述排氣閥門和所述氣體產生器均與所述柔性容器連接;所述排氣閥門用于在需要控制所述電源裝置下潛的情況下開啟,以將所述柔性容器內的氣體排出,并使得所述電源裝置下潛,以及用于在需要控制所述電源裝置上浮的情況下關閉;所述氣體產生器用于產生所述氣體,并用于向所述柔性容器輸出所述氣體,以使得所述電源裝置上浮。
在上述電源裝置測試系統(tǒng)中,所述氣體產生器為液化氣罐,所述液化氣罐內收納有液化氣。
在上述電源裝置測試系統(tǒng)中,所述液化氣罐用于將所述液化氣的至少一部分釋出,以生成所述氣體,以及用于向所述柔性容器輸出所述氣體,以使得所述電源裝置上浮。
在上述電源裝置測試系統(tǒng)中,所述氣體為氧氣。
在上述電源裝置測試系統(tǒng)中,所述氣體為二氧化碳。
在上述電源裝置測試系統(tǒng)中,所述電源裝置包括:殼體;電源本體;電源輸入線;電源輸出線;其中,所述電源本體設置在所述殼體內,所述電源輸入線與所述電源輸出線均與所述電源本體連接。
在上述電源裝置測試系統(tǒng)中,所述殼體設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設置在所述殼體的兩側面處;所述電源輸入線通過所述第一通孔與所述電源本體連接,所述電源輸出線通過所述第二通孔與所述電源本體連接。
在上述電源裝置測試系統(tǒng)中,所述電源裝置還包括:第一密封膠,所述第一密封膠設置在所述第一通孔處,所述第一密封膠用于填充所述電源輸入線與所述第一通孔之間的縫隙;第二密封膠,所述第二密封膠設置在所述第二通孔處,所述第二密封膠用于填充所述電源輸出線與所述第二通孔之間的縫隙。
相對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能在水深深度較大的環(huán)境中對電源裝置的耐水壓特性進行測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電源裝置測試系統(tǒng)與待測試的電源裝置的結構關系的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的浮潛裝置中的排氣子閥門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考圖1和圖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電源裝置測試系統(tǒng)與待測試的電源裝置的結構關系的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的浮潛裝置中的排氣子閥門的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的電源裝置測試系統(tǒng)包括固定支架103、投放裝置101、浮潛裝置104和檢測裝置105。
所述固定支架用于將所述電源裝置106與所述浮潛裝置、所述檢測裝置相固定。
所述投放裝置用于將所述電源裝置與所述浮潛裝置、所述檢測裝置和所述固定支架的組合投入到深度大于預定值的水域中。
其中,所述浮潛裝置控制所述電源裝置上浮或下沉,所述檢測裝置在所述電源裝置上浮或下潛的過程中檢測所述電源裝置所受到的水壓以及所述電源裝置的通電情況,并生成檢測結果。
在本實用新型的電源裝置測試系統(tǒng)中,所述檢測裝置包括水壓感測器、電流檢測器。
所述水壓感測器用于感測所述電源裝置在所述水域中所受到的水壓。
所述電流檢測器用于檢測所述電源裝置在所述水域中受到不同的水壓時的通電情況,并生成所述檢測結果。
其中,所述水壓感測器與所述電流檢測器連接,所述電流檢測器與所述電源裝置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的電源裝置測試系統(tǒng)中,所述浮潛裝置包括柔性容器、排氣閥門和氣體產生器,所述排氣閥門和所述氣體產生器均與所述柔性容器連接。
所述排氣閥門用于在需要控制所述電源裝置下潛的情況下開啟,以將所述柔性容器內的氣體排出,并使得所述電源裝置下潛,以及用于在需要控制所述電源裝置上浮的情況下關閉。
所述氣體產生器用于產生所述氣體,并用于向所述柔性容器輸出所述氣體,以使得所述電源裝置上浮。
在本實用新型的電源裝置測試系統(tǒng)中,所述氣體產生器為液化氣罐,所述液化氣罐內收納有液化氣。
在本實用新型的電源裝置測試系統(tǒng)中,所述液化氣罐用于將所述液化氣的至少一部分釋出,以生成所述氣體,以及用于向所述柔性容器輸出所述氣體,以使得所述電源裝置上浮。
在本實用新型的電源裝置測試系統(tǒng)中,所述氣體為氧氣。
在本實用新型的電源裝置測試系統(tǒng)中,所述氣體為二氧化碳。
在本實用新型的電源裝置測試系統(tǒng)中,所述電源裝置包括殼體、電源本體、電源輸入線、電源輸出線。
其中,所述電源本體設置在所述殼體內,所述電源輸入線與所述電源輸出線均與所述電源本體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的電源裝置測試系統(tǒng)中,所述殼體設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設置在所述殼體的兩側面處。
所述電源輸入線通過所述第一通孔與所述電源本體連接,所述電源輸出線通過所述第二通孔與所述電源本體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的電源裝置測試系統(tǒng)中,所述電源裝置還包括第一密封膠和第二密封膠。
所述第一密封膠設置在所述第一通孔處,所述第一密封膠用于填充所述電源輸入線與所述第一通孔之間的縫隙。
所述第二密封膠設置在所述第二通孔處,所述第二密封膠用于填充所述電源輸出線與所述第二通孔之間的縫隙。
所述投放裝置通過吊繩102與所述浮潛裝置、所述檢測裝置和所述固定支架的組合相連。
所述氣體可例如為氧氣。
本實用新型的電源裝置測試系統(tǒng)還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與所述水壓感測器和所述電源本體連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水壓感測結果,并用于在所述水壓感測結果為所述水壓大于預定值時斷開所述電源輸入線和所述電源輸出線之間的電流通路。
所述柔性容器包括至少兩個柔性子容器,至少兩所述柔性子容器相連。所述排氣閥門包括至少兩排氣子閥門,所述排氣子閥門設置在所述柔性子容器的開口處。
所述柔性子容器的材料為橡膠。
所述排氣子閥門包括一環(huán)狀基座201,所述環(huán)狀基座與所述柔性子容器相連。所述環(huán)狀基座的中部設置有一排氣管203,所述排氣管的第一末端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從所述第一末端向四周發(fā)散延伸,所述延伸部與所述環(huán)狀基座的內側面相連。所述排氣閥門還包括閥門202,所述閥門設置在所述環(huán)狀基座與所述排氣管的所述第一末端相連的部位。
所述排氣管的第二末端設置有出氣口。所述排氣管的橫截面的直徑自所述第一末端至所述第二末端逐漸遞減。這樣有利于加快氣體從所述出氣口排出時的速度,防止水從所述出氣口倒灌至所述柔性子容器內。
所述出氣口的外表面和內表面均涂覆有疏水材料層,所述疏水材料層用于防止水從所述出氣口進入到所述柔性子容器內。
所述出氣口的橫截面的直徑處于0.2毫米至1.4毫米的范圍內。例如,所述直徑為0.2毫米、0.3毫米、0.4毫米、0.5毫米、0.6毫米、0.7毫米、0.8毫米、0.9毫米、1毫米、1.0毫米、1.1毫米、1.2毫米、1.3毫米、1.4毫米。
本實用新型的電源裝置測試系統(tǒng)還包括擠壓器,所述擠壓器用于向所述柔性子容器施加擠壓力,以提高所述氣體從所述柔性子容器中排出的速度。
其中,所述擠壓器包括擠壓部、傳動部、電機和控制電路,所述控制電路與所述電機連接,所述電機與所述傳動部連接,所述傳動部與所述擠壓部連接。
所述電機用于通過所述傳動部驅動所述擠壓部,以使所述擠壓部向所述柔性子容器施加所述擠壓力。
所述控制電路用于控制所述電機的轉速,以控制所述擠壓部擠壓所述柔性子容器的速度。
所述擠壓部包括螺柱和螺管,所述螺柱套接在所述螺管內。所述螺柱與所述柔性子容器相接觸,所述螺柱用于向所述柔性子容器施加所述擠壓力。
所述傳動部包括至少一第一齒輪和至少一第二齒輪,所述第一齒輪的直徑小于所述第二齒輪的直徑,所述第一齒輪的中心與所述電機的轉軸相連,所述第二齒輪與所述螺管的外表面相耦合,所述第一齒輪與所述第二齒輪相耦合。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能在水深深度較大的環(huán)境中對電源裝置的耐水壓特性進行測試。
綜上所述,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優(yōu)選實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優(yōu)選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均可作各種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界定的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