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漏液傳感器檢測裝置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薄膜式有機液體漏液檢測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在工業(yè)中廣泛使用的液體漏液傳感器,其中包括對水、油及其他化工類液體介質的檢測傳感,最常用的有線纜型漏液檢測傳感器和薄膜型漏液檢測傳感器。
目前的線纜型漏液檢測傳感器存在以下缺點:
(1)線纜型漏液傳感器十分昂貴;
(2)長度從出廠時即設定好,無法進行隨意更改,從而限制了使用的選擇,固定的長度會造成使用不精確或者一定程度的浪費;
(3)線纜型漏液檢測傳感器安裝需要額外的安裝支架,安裝麻煩且增加了安裝成本。
而薄膜型漏液檢測傳感器具有成本低、方便安裝等優(yōu)點,其較為常用。如圖1和圖2所示,目前的薄膜型漏液檢測傳感器1包括由下至上依次疊層設置的下粘附層2、基膜層3和上保護膜層4,基膜層3的上面形成有導電線路5、6。而現(xiàn)有的薄膜型漏液檢測傳感器的導電線路一般采用可導電油墨或銀化合物油墨進行印制而成,其對于有機液體的反應時間比較慢,不利于及時反映漏液情況。再者,目前的薄膜型漏液檢測傳感器的兩條導電線路5、6設置在基膜層的同一側表面上,使得兩條導電線路在工作過程中容易導通,降低了整個傳感器的工作穩(wěn)定性。另外,目前的檢測系統(tǒng)不利于根據(jù)現(xiàn)場的 工況布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上述不足和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薄膜式有機液體漏液檢測系統(tǒng),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
薄膜式有機液體漏液檢測系統(tǒng),包括:
若干薄膜傳感器;
使相鄰兩薄膜傳感器連接起來的中部連接器;
終端連接器,所述終端連接器的一端與最后一段的薄膜傳感器的一端連接,另一端通過信號線纜與控制器連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傳感器包括基膜層,在所述基膜層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別沿其長度方向平行設置有上導電線路和下導電線路,在所述基膜層的上表面通過涂膠層設置有功能膜層,所述功能膜層上沿長度方向間隔設置有若干與所述上導電線路對應的通孔,在所述功能膜層的上表面設置有保護膜,在所述基膜層的下表面依次設置有薄膜層和膠黏層。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上導電線路和下導電線路均為導電油墨涂層,所述導電油墨涂層的導電粒子包含:粒徑大小為1-100nm的導電銀粉、銅粉、金粉、石墨、炭黑、碳素纖維、鎳粉等中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導電油墨涂層的涂層厚度是烘干后0.2μm-100μm。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涂膠層厚度為烘干后0.2μm-100μm。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中部連接器為跨接連接器或直 角連接器,
所述跨接連接器包括一對接頭體,每一所述接頭體具有至少一對電極觸腳,所述接頭體包括塑料包覆層,所述至少一對電極觸腳的底部通過注塑形成用于供薄膜傳感器的端部插入的容納腔,所述容納腔的頂部還設置有將薄膜傳感器的端部壓在所述至少一對電極觸腳上的壓板,所述一對接頭體之間通過分別與所述至少一對電極觸腳導通的電線連接;
所述直角連接器包括呈L型結構的電路板,所述電路板的兩端分別對應設置有至少一對電極觸腳,所述電路板的外圍設置有塑料包覆層,所述至少一對電極觸腳的底部通過注塑形成用于供薄膜傳感器的端部插入的容納腔,所述容納腔的頂部還設置有將薄膜傳感器的端部壓在所述至少一對電極觸腳上的壓板。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能夠有效檢測有機液體的漏液情況,而且反應時間比現(xiàn)有技術的反應時間快,檢測精度高,檢測類型也全面,能夠檢測出乙酸、丁酮、汽油、液壓油、柴油、航空油、異丙醇、機油等有機液體。再者,本實用新型還能根據(jù)現(xiàn)場工況布置傳感器,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現(xiàn)有技術的薄膜傳感器的結構分解圖。
圖2是圖1組裝后的縱向剖面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薄膜傳感器的結構分解圖。
圖4是圖3組裝后的橫向剖面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檢測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實施例的檢測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跨接連接器的俯視圖。
圖8是圖7的A向視圖。
圖9是圖7的B向視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直角連接器的俯視圖。
圖11是圖10的A向視圖。
圖1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電路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xiàn)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結合圖5至圖12所示的薄膜式有機液體漏液檢測系統(tǒng)1000,包括薄膜傳感器10、中部連接器、終端連接器500和控制器700,中部連接器使相鄰兩薄膜傳感器10連接起來,終端連接器500的一端與最后一段的薄膜傳感器10的一端連接,另一端通過信號線纜600與控制器700連接,薄膜傳感器10為如上述所述的有機液體漏液檢測薄膜傳感器。
參見圖3和圖4所示的有機液體漏液檢測薄膜傳感器10,包括基膜層20,在基膜層20的上表面21和下表面22分別沿其長度方向平行設置有上導電線路11和下導電線路12,防止了兩條導電線路相互導通,提高了整個傳感器的工作穩(wěn)定性。在基膜層20的上表面21通過涂膠層32設置有功能膜層30,功能膜層30上沿長度方向間隔設置有若干與上導電線路11對應的通孔31,在功能膜層30的上表面設置有保護膜40,在基膜層20的下表面依次設置有薄膜層50和膠黏層60。
本實用新型中的上導電線路11和下導電線路12均為導電油墨涂層,導電油墨涂層包含:
粒徑大小為1-100nm的導電銀粉、銅粉、金粉、石墨、炭黑、碳素纖維、鎳粉等中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所占比重為5-50%;
助劑為聚酯-丙烯酸酯、環(huán)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中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其單體分子是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正己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馬來酸、衣康酸、甲基丙烯酸羥乙酯、丙烯酸甲酯中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占有比重為10-50%;
溶劑為甲基乙基酮、甲苯、乙酸乙酯、丙二醇單酯、醚系列、苯、甲基叔丁基甲酮、二甲苯、丙二醇甲醚醋酸酯、異丙醇中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所占比重為10-60%。
導電油墨涂層的涂層厚度是烘干后0.2μm-100μm。若小于0.2μm時無法檢測有機液體,100μm以上時妨礙,可發(fā)生工作誤報。
下面列舉幾個實施例對上述導電油墨涂層進行說明:
實施例1
導電油墨涂層的各個組分所占重量比包含:
導電油墨涂層的涂層厚度是烘干后0.2μm。
將上述組分利用現(xiàn)有的導電油墨制備工藝生產(chǎn)為導電油墨,再將導電油 墨涂覆在基膜層上形成導電線路。
實施例2
導電油墨涂層的各個組分所占重量比包含:
導電油墨涂層的涂層厚度是烘干后50μm。
將上述組分利用現(xiàn)有的導電油墨制備工藝生產(chǎn)為導電油墨,再將導電油墨涂覆在基膜層上形成導電線路。
實施例3
導電油墨涂層的各個組分所占重量比包含:
導電油墨涂層的涂層厚度是烘干后100μm。
將上述組分利用現(xiàn)有的導電油墨制備工藝生產(chǎn)為導電油墨,再將導電油墨涂覆在基膜層上形成導電線路。
上述有機液體漏液檢測薄膜傳感器10具體的制造工藝如下:
第一工序:基膜層20第一表面印刷下導電線路12;
第二工序:第一工序膜的第一表面粘貼薄膜層50;
第三工序:第二工序翻轉后的第二表面印刷上導電線路11;
第四工序:印刷功能膜層30,在功能膜層30上開孔;
第五工序:第三工序印出的第二表面和第四工序的功能膜層30進行復合;
第六工序:第五工序的功能膜層30上表面粘貼保護膜40,進行保護作用;
第七工序:第六工序背面即薄膜層50的下表面粘貼雙面膠,即膠黏層60。
優(yōu)選地,涂膠層32的粘度為10cps-30000cps,若粘度為10cps以下時涂層厚度達不到標準,若粘度為30000cps以上時涂布困難。
涂膠層厚度為烘干后0.2μm-100μm,0.2μm以下時附著力變差,隨著時間變長功能膜層存在掉落的可能性,100μm以上時不好加工。
本實用新型檢測反應時間與現(xiàn)有技術的對比如下表1:
表1
由上表可明顯看出本實用新型的檢測反應時間更快,檢測精度高,檢測 類型也全面,能夠檢測出乙酸、丁酮、汽油、液壓油、柴油、航空油、異丙醇、機油等有機液體。
中部連接器可為跨接連接器或直角連接器,以下就中部連接器分別為跨接連接器或直角連接器的情況進行說明。
實施例1
結合圖5、7、8、9所示,跨接連接器包括一對接頭體100,每一接頭體100具有一對電極觸腳110、120,接頭體100包括塑料包覆層200。為了使得一對電極觸腳110、120能夠順利刺穿薄膜傳感帶10上的導電線路11、12,電極觸腳的形狀設置為尖角結構。
一對電極觸腳110、120的底部通過注塑形成用于供薄膜傳感器10的端部插入的容納腔300,容納腔300的頂部還設置有將薄膜傳感器10的端部壓在一對電極觸腳110、120上的壓板400。為了使得薄膜傳感器10能夠被電極觸腳完全刺穿,壓板400面向容納腔300的一面設置有軟質壓塊410,當壓板400壓在薄膜傳感器10時,電極觸腳會穿過薄膜傳感器10的導電線路后插入軟質壓塊410中。本實施例中的壓板400的一端通過銷軸420可翻轉的設置在容納腔300的一側上,壓板400上還設置有螺釘孔430,容納腔300內(nèi)設置有與螺釘孔430對應的安裝孔310,當壓板400蓋在容納腔300之后,可通過旋入螺釘孔430和安裝孔310的螺釘固定。為了使得薄膜傳感器10上的導電線路11、12與電極觸腳容易對位,本實施例中的容納腔300的側部還設置有限位槽320。
一對接頭體100之間通過分別與一對電極觸腳110、120導通的電線800連接。
當漏液檢測系統(tǒng)的兩薄膜傳感器10需要跨接時,利用兩接頭體100分別將兩薄膜傳感器10連接起來,然后通過改變兩接頭體100的位置實現(xiàn)跨接,而且不受薄膜傳感器10走向的限制,能夠根據(jù)工地面情況0°-360°把2個 薄膜傳感器10連接起來,實用性強。
實施例2
參見圖6、10、11、12所示,直角連接器包括呈L型結構的電路板100’,電路板100’的兩端分別對應設置有一對電極觸腳110a’、120a’、110b’、120b’,即電路板100’的兩端的第一電極觸腳110a’、110b’、第二電極觸腳120a’、120b’對應連通。為了使得第一電極觸腳110a’、110b’、第二電極觸腳120a’、120b’能夠順利刺穿薄膜傳感器10上的導電線路11、12,電極觸腳的形狀設置為尖角結構。
電路板100’的外圍通過注塑工藝設置有塑料包覆層200’,為了增加本實用新型的強度,使得本實用新型不易折斷,在塑料包覆層200’的中部設置有加強筋210’。
第一、第二電極觸腳110a’、120a’、110b’、120b’的底部通過注塑形成用于供薄膜傳感器10的端部插入的容納腔300’,容納腔300’的頂部還設置有將薄膜傳感器10的端部壓在第一、第二電極觸腳110a’、120a’、110b’、120b’上的壓板400’。為了使得薄膜傳感器10能夠被電極觸腳完全刺穿,壓板400’面向容納腔300’的一面設置有軟質壓塊410’,當壓板400’壓在薄膜傳感器10時,電極觸腳會穿過薄膜傳感器10的傳導線路后插入軟質壓塊410’中。本實施例中的壓板400’的一端通過銷軸420’可翻轉的設置在容納腔300’的一側上,壓板400’上還設置有螺釘孔430’,容納腔300’內(nèi)設置有與螺釘孔430’對應的安裝孔310’,當壓板400’蓋在容納腔300’之后,可通過旋入螺釘孔430’和安裝孔310’的螺釘固定。為了使得薄膜傳感器10上的導電線路11、12與電極觸腳容易對位,本實施例中的容納腔300’的側部還設置有限位槽320’。
當漏液檢測系統(tǒng)的兩薄膜傳感器10需要形成直角轉角結構時,利用本實 用新型兩端的容納腔300’將兩薄膜傳感器10垂直連接起來即可,實用性強。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nèi)。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