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白車身靜剛度試驗,尤其涉及一種白車身靜剛度測試方法及試驗平臺。
背景技術:
1、白車身靜剛度是商用車白車身結構必須滿足的性能之一。在商用車產品開發(fā)過程中,必須對白車身結構進行靜剛度的測試,以評價所開發(fā)的白車身結構是否滿足靜剛度性能要求。
2、在實踐中發(fā)現,白車身自身裝配時、白車身與試驗平臺安裝時,都會產生內應力,這就是導致,在后續(xù)的扭轉試驗和彎曲試驗中獲取的數值總是與實際數值存在偏差,導致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可靠性降低。
3、因此,亟需一種白車身靜剛度測試方法及試驗平臺,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白車身靜剛度測試方法及試驗平臺,能夠使得試驗結果更加準確。
2、為達此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3、白車身靜剛度測試方法,包括:
4、s10、根據白車身的結構特征,調整各支撐件之間的位置關系;
5、s20、將上述白車身的前懸置和后懸置分別安裝于對應的上述支撐件;
6、s30、調節(jié)上述支撐件,使得所有上述支撐件僅受上述白車身施加的豎直向下的作用力;
7、s41、對上述白車身施加至少一次預載荷f預;
8、s42、在上述白車身施加正式載荷f,且上述正式載荷的大小自低至高逐級施加,且逐級采集上述白車身的縱梁的數據,滿足f預<f;
9、s43、根據上述數據計算,上述白車身的靜剛度。
10、作為上述白車身靜剛度測試方法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上述支撐件限制上述白車身的后懸置于前后方向移動的自由度。
11、作為上述白車身靜剛度測試方法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上述支撐件限制上述白車身的前懸置于前后方向、左右方向、豎直方向、繞上述前后方向的轉動方向以及繞上述豎直方向的轉動方向移動的自由度。
12、還提供了一種試驗平臺,適用于上述的白車身靜剛度測試方法,上述試驗平臺包括:
13、底座;
14、前置支撐組件,上述前置支撐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至少兩個沿左右方向設置前置支撐件,上述第一支架沿前后方向滑動設置于上述底座并能夠與上述底座鎖定,上述前置支撐件均與上述第一支架沿上述左右方向滑動連接并均能夠與上述第一支架鎖定,上述前置支撐件用于安裝白車身的前懸置;
15、后置支撐組件,上述后置支撐組件包括第二支架和至少兩個沿上述左右方向設置有的后置支撐件,上述第二支架安裝于上述底座,上述后置支撐件均沿上述左右方向滑動設置于上述第二支架并能夠與上述第二支架鎖定,上述后置支撐件用于安裝上述白車身的后懸置。
16、作為上述試驗平臺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上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調節(jié)機構和第一平臺,上述第一調節(jié)機構連接上述底座與上述第一平臺,能夠調節(jié)上述第一平臺于豎直方向的高度,上述前置支撐件均滑動設置于上述第一平臺。
17、作為上述試驗平臺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上述前置支撐件包括第一滑移座、第一伸縮桿以及第一支撐托盤,上述第一滑移座能夠與上述第一平臺相對滑動,上述第一伸縮桿連接上述第一支撐托盤和上述第一滑移座并能夠調整上述第一支撐托盤于上述豎直方向的高度。
18、作為上述試驗平臺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上述前置支撐件還包括第一連接器,上述第一連接器與上述第一支撐托盤可拆卸連接,上述白車身的前懸置通過軸承與上述第一連接器連接。
19、作為上述試驗平臺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上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調節(jié)機構和第二平臺,上述第二調節(jié)機構的一端與上述底座連接,另一端與上述第二平臺鉸接,上述第二調節(jié)機構既能夠調整上述第二平臺于豎直方向的高度,又能夠改變上述第二平臺于上述左右方向的兩端的高度差。
20、作為上述試驗平臺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上述第二調節(jié)機構包括加載電動缸,上述加載電動缸的固定部安裝于上述底座,上述加載電動缸的伸縮部與上述第二平臺鉸接。
21、作為上述試驗平臺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上述第二調節(jié)機構還包括力傳感器,上述力傳感器用于獲取上述加載電動缸的受力情況。
22、作為上述試驗平臺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上述第二支架還包括第一支撐柱,上述第一支撐柱的一端與上述底座連接,另一端與上述第二平臺鉸接,上述第一支撐柱能夠沿上述豎直方向伸縮或鎖定,上述第二調節(jié)機構位于上述第一支撐柱于上述左右方向的一側。
23、作為上述試驗平臺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上述后置支撐件包括第二滑移座、第二支撐托盤和第二連接器,上述第二滑移座與上述第二平臺滑動連接,上述第二支撐托盤與上述第二滑移座相對固定,上述第二連接器與上述第二支撐托盤可拆卸設置,上述白車身的后懸置與上述第二連接器球鉸接連接。
24、本發(fā)明有益效果:
25、本申請?zhí)峁┝税总嚿盱o剛度測試方法及試驗平臺,方法包括s10、根據白車身的結構特征,調整各支撐件之間的位置關系;s20、將所述白車身的前懸置和后懸置分別安裝于對應的所述支撐件;s30、調節(jié)所述支撐件,使得所有所述支撐件僅受所述白車身施加的豎直向下的作用力;s41、對所述白車身施加至少一次預載荷f預;s42、在所述白車身施加正式載荷f,且所述正式載荷的大小自低至高逐級施加,且逐級采集所述白車身的縱梁的數據,滿足f預<f;s43、根據所述數據計算,所述白車身的靜剛度。如此,在正式試驗前,通過施加預載荷的方式,消除白車身的內應力,在通過逐級施加正式載荷,并逐級采集白車身數據,再進行計算,使得試驗結果更加準確。
26、試驗平臺適用于上述的測試方法,能夠根據白車身的結構特征調整各支撐位置,并能夠輔助完成白車身的彎曲試驗和扭轉試驗。
1.白車身靜剛度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白車身靜剛度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件限制所述白車身的后懸置于前后方向(x)移動的自由度。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白車身靜剛度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件限制所述白車身的前懸置于前后方向(x)、左右方向(y)、豎直方向(z)、繞所述前后方向(x)的轉動方向以及繞所述豎直方向(z)的轉動方向移動的自由度。
4.試驗平臺,適用于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白車身靜剛度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試驗平臺包括: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試驗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210)包括第一調節(jié)機構(211)和第一平臺(212),所述第一調節(jié)機構(211)連接所述底座(100)與所述第一平臺(212),能夠調節(jié)所述第一平臺(212)于豎直方向(z)的高度,所述前置支撐件(220)均滑動設置于所述第一平臺(212)。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試驗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支撐件(220)包括第一滑移座(221)、第一伸縮桿(222)以及第一支撐托盤(223),所述第一滑移座(221)能夠與所述第一平臺(212)相對滑動,所述第一伸縮桿(222)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托盤(223)和所述第一滑移座(221)并能夠調整所述第一支撐托盤(223)于所述豎直方向(z)的高度。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試驗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支撐件(220)還包括第一連接器(224),所述第一連接器(224)與所述第一支撐托盤(223)可拆卸連接,所述白車身的前懸置通過軸承(24)與所述第一連接器(224)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試驗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310)包括第二調節(jié)機構(311)和第二平臺(312),所述第二調節(jié)機構(311)的一端與所述底座(100)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平臺(312)鉸接,所述第二調節(jié)機構(311)既能夠調整所述第二平臺(312)于豎直方向(z)的高度,又能夠改變所述第二平臺(312)于所述左右方向(y)的兩端的高度差。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試驗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調節(jié)機構(311)包括加載電動缸(3111),所述加載電動缸(3111)的固定部安裝于所述底座(100),所述加載電動缸(3111)的伸縮部與所述第二平臺(312)鉸接。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試驗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調節(jié)機構(311)還包括力傳感器(3113),所述力傳感器(311)用于獲取所述加載電動缸(3111)的受力情況。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試驗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310)還包括第一支撐柱(313),所述第一支撐柱(313)的一端與所述底座(100)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平臺(312)鉸接,所述第一支撐柱(313)能夠沿所述豎直方向(z)伸縮或鎖定,所述第二調節(jié)機構(311)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柱(313)于所述左右方向(y)的一側。
12.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試驗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支撐件(320)包括第二滑移座(321)、第二支撐托盤(322)和第二連接器(323),所述第二滑移座(321)與所述第二平臺(312)滑動連接,所述第二支撐托盤(322)與所述第二滑移座(321)相對固定,所述第二連接器(323)與所述第二支撐托盤(322)可拆卸設置,所述白車身的后懸置與所述第二連接器(323)球鉸接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