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開的實施例屬于軸承檢測,具體涉及一種變槳軸承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1、變槳軸承是風力發(fā)電機的重要部件,是連接葉片和輪轂之間的部件。變槳軸承分為內圈、外圈、保持架和滾柱。內圈、外圈其中一側與葉片相連,另一側與輪轂相連。根據其結構分為無齒式、內齒式和外齒式。
2、相關技術中,在變槳軸承側面進行檢測,由于變槳軸承的側面呈階梯狀,檢測時常常受到臺階的限制,而難以對變槳軸承的各個區(qū)域進行檢測,從而難以盡早發(fā)現變槳軸承的缺陷,造成變槳軸承損壞,進而影響風力發(fā)電機的正常運行,造成重大損失。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公開的實施例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提供一種變槳軸承檢測方法。
2、本公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變槳軸承檢測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3、加工帶有缺陷的變槳軸承的模擬試塊;
4、采用超聲波掃描所述模擬試塊的外圓周面,確定所述模擬試塊的缺陷回波特征;
5、采用超聲波掃描目標變槳軸承的外圓周面,確定目標變槳軸承的回波特征;
6、根據目標變槳軸承的回波特征與模擬試塊的缺陷回波特征是否相符,判定目標變槳軸承是否存在缺陷。
7、在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根據目標變槳軸承的回波特征與模擬試塊的缺陷回波特征是否相符,判定目標變槳軸承是否存在缺陷,具體包括:
8、根據目標變槳軸承的回波的位置在缺陷回波的缺陷位置范圍內,且變槳軸承的回波形態(tài)與缺陷回波的形態(tài)相符,判定目標變槳軸承存在缺陷。
9、在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根據目標變槳軸承的回波的位置在缺陷回波的缺陷位置范圍內,且變槳軸承的回波形態(tài)與缺陷回波的形態(tài)相符,判定目標變槳軸承存在缺陷包括:
10、根據目標變槳軸承的一次回波的位置在模擬試塊一次回波的缺陷位置范圍內,且變槳軸承的一次回波形狀與模擬試塊一次回波的形狀相符,判定目標變槳軸承存在缺陷;
11、或者
12、根據目標變槳軸承的二次回波的位置在缺陷二次回波的缺陷位置范圍內,且變槳軸承的二次回波形狀與缺陷二次回波的形狀相符,判定目標變槳軸承存在缺陷。
13、在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根據目標變槳軸承的一次回波的位置在模擬試塊一次回波的缺陷位置范圍內,且變槳軸承的一次回波形狀與模擬試塊一次回波的形狀相符,判定目標變槳軸承存在缺陷,具體包括:
14、根據目標變槳軸承的一次回波位置在模擬試塊一次回波的第一缺陷位置范圍l1內,且目標變槳軸承的一次回波具有一個波峰,判定目標變槳軸承存在缺陷;
15、根據目標變槳軸承的一次回波位置在模擬試塊一次回波的第二缺陷位置范圍l2內,且變槳軸承的一次回波具有兩個波峰,判定目標變槳軸承存在缺陷;
16、其中,l1<d外min,d外min≤l2≤d外max,d外min為變槳軸承的螺栓孔與外圓周面之間的最小距離,d外max為變槳軸承的螺栓孔與外圓周面之間的最大距離。
17、在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根據目標變槳軸承的二次回波的位置在缺陷二次回波的缺陷位置范圍內,且變槳軸承的二次回波形狀與缺陷二次回波的形狀相符,判定目標變槳軸承存在缺陷,具體包括:
18、根據目標變槳軸承的二次回波位置在缺陷二次回波的第三缺陷位置范圍l3內,且變槳軸承的二次回波具有三個波峰,判定目標變槳軸承存在缺陷;
19、根據目標變槳軸承的二次回波位置在缺陷二次回波的第四缺陷位置范圍l4內,且變槳軸承的二次回波具有兩個波峰,判定目標變槳軸承存在缺陷;
20、其中,t+d內min≤l3≤t+d內max,l4≥t+d內max,t為變槳軸承的徑向厚度,d內min為變槳軸承內圓周面與螺栓孔邊緣的最小距離,d內max為變槳軸承內圓周面與螺栓孔邊緣的最大距離。
21、在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根據目標變槳軸承的回波的位置在缺陷回波的缺陷位置范圍內,且變槳軸承的回波形態(tài)與缺陷回波的形態(tài)相符,判定目標變槳軸承存在缺陷包括:
22、根據目標變槳軸承的一次相控陣回波的位置在模擬試塊一次回波的缺陷位置范圍內,且變槳軸承的一次相控陣回波數量與模擬試塊一次回波數量相等,判定目標變槳軸承存在缺陷;
23、或者
24、根據目標變槳軸承的二次相控陣回波的位置在缺陷二次回波的缺陷位置范圍內,且變槳軸承的二次相控陣回波數量與缺陷二次回波數量相等,判定目標變槳軸承存在缺陷。
25、在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根據目標變槳軸承的一次相控陣回波的位置在模擬試塊一次回波的缺陷位置范圍內,且變槳軸承的一次相控陣回波數量與模擬試塊一次回波數量相等,判定目標變槳軸承存在缺陷,具體包括:
26、根據目標變槳軸承的一次相控陣回波的位置在模擬試塊一次回波的第一缺陷位置范圍l1內,且變槳軸承的一次相控陣回波的數量為一個,判定目標變槳軸承存在缺陷;
27、根據目標變槳軸承的一次相控陣回波位置在缺陷二次回波的第二缺陷位置范圍l2內,且變槳軸承的一次相控陣回波的數量為兩個,判定目標變槳軸承存在缺陷;
28、其中,l1<d外min,d外min≤l2≤d外max,d外min為變槳軸承的螺栓孔與外圓周面之間的最小距離,d外max為變槳軸承的螺栓孔與外圓周面之間的最大距離。
29、在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根據目標變槳軸承的二次相控陣回波的位置在缺陷二次回波的缺陷位置范圍內,且變槳軸承的二次相控陣回波數量與缺陷二次回波數量相等,判定目標變槳軸承存在缺陷,具體包括:
30、根據目標變槳軸承的二次相控陣回波位置在缺陷回波的第三缺陷位置范圍l3內,且變槳軸承的二次相控陣回波的數量為四個,判定目標變槳軸承存在缺陷;
31、根據目標變槳軸承的二次相控陣回波位置在缺陷回波的第四缺陷位置范圍l4內,且變槳軸承的二次相控陣回波的數量為三個,判定目標變槳軸承存在缺陷;
32、其中,t+d內min≤l3≤t+d內max,l4≥t+d內max,t為變槳軸承的徑向厚度,d內min為變槳軸承內圓周面與螺栓孔邊緣的最小距離,d內max為變槳軸承內圓周面與螺栓孔邊緣的最大距離。
33、在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根據目標變槳軸承的回波特征與模擬試塊的缺陷回波特征是否相符,判定目標變槳軸承是否存在缺陷,具體包括:
34、根據目標變槳軸承的回波的位置在缺陷回波的缺陷位置范圍內,且變槳軸承的回波形態(tài)與缺陷回波的形態(tài)不符,判定目標變槳軸承未存在缺陷。
35、在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根據目標變槳軸承的回波特征與模擬試塊的缺陷回波特征是否相符,判定目標變槳軸承是否存在缺陷,具體包括:
36、根據目標變槳軸承的回波形態(tài)與缺陷回波的形態(tài)相符,且目標變槳軸承的回波的位置未在缺陷回波的缺陷位置范圍內,判定目標變槳軸承未存在缺陷。
37、本公開的實施例的變槳軸承檢測方法,首先跟目標變槳軸承加工變槳軸承的模擬試塊,并且在模擬試塊上加工出缺陷,然后通過超聲掃描探頭在模擬試塊的外圓周面上進行移動掃描,以確定模擬試塊上不同位置缺陷的回波特征,再通過超聲掃描探頭在目標變槳軸承的外圓周面進行移動掃描,以確定目標變槳軸承的回波特征,最后將目標變槳軸承的回波特征與模擬試塊的缺陷回波特征進行對比,根據對比結果判定目標變槳軸承是否存在缺陷。本公開的變槳軸承的檢測方法,通過模擬試塊可以原比例還原部分目標變槳軸承,以得到與目標變槳軸承的回波無限接近的缺陷特征數據,提高目標變槳軸承檢測的精準度;變槳軸承的外圓周面上無凸起或凹陷,通過在變槳軸承的外圓周面進行超聲掃描,可以檢測到變槳軸承的各個區(qū)域,提高變槳軸承檢測的全面性,保證變槳軸承正常運行,避免影響風力發(fā)電機的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