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shù)涉及智能鎖充電電池,具體涉及一種智能鎖充電檢測電路。
背景技術(shù):
1、智能門鎖是一種技術(shù)先進的復(fù)合型鎖具,通過識別用戶的指紋、密碼或虹膜等信息實現(xiàn)鎖具功能,不僅具有安全性、便利性,還在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簡便化。
2、智能門鎖的電池通常采用充電電池,由于市場上的智能鎖的品種繁多,使用的充電電池的型號和種類各異,使電池的正負極接口的設(shè)置位置不同,因此,智能門鎖的電池在充電時需要使用配套的充電設(shè)備,在充電設(shè)備故障或者遺失時,給用戶帶來不便。且現(xiàn)有的充電設(shè)備只能用于電池充電,無法判斷電池的工作狀態(tài)。
技術(shù)實現(xiàn)思路
1、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自動檢測電池端口極性、實現(xiàn)自適應(yīng)匹配的智能鎖充電檢測電路。
2、一種智能鎖充電檢測電路,用于各種智能鎖電池的充電檢測,包括控制芯片u7、電池端口掃描檢測電路、電池正極端口控制電路、電池負極端口控制電路和狀態(tài)指示電路,所述電池端口掃描檢測電路、所述電池正極端口控制電路和所述電池負極端口控制電路并聯(lián)于所述控制芯片與電池連接端之間,所述電池端口掃描檢測電路、所述電池正極端口控制電路和所述電池負極端口控制電路分別包括四個結(jié)構(gòu)相同的電路通道,四個電路通道分別連接至電池的四個端口,所述控制芯片通過分別控制四個電路通道的通斷,實現(xiàn)對電池的四個端口的端口掃描、電池充電和電池檢測功能;所述狀態(tài)指示電路包括電池狀態(tài)指示電路,所述電池狀態(tài)指示電路用于指示電池的電量和工作狀態(tài)。
3、優(yōu)選地,所述控制芯片u7包括四個電池正極控制端、四個電池負極控制端、電池正極端口檢測端和電池負極端口檢測端,四個所述電池正極控制端分別為第一電池正極控制引腳v_ctrl1、第二電池正極控制引腳v_ctrl2、第三電池正極控制引腳v_ctrl3和第四電池正極控制引腳v_ctrl4,四個電池負極控制端分別為第一電池負極控制引腳g_ctrl1、第二電池負極控制引腳g_ctrl2、第三電池負極控制引腳g_ctrl3和第四電池負極控制引腳g_ctrl4,所述電池正極端口檢測端包括電池電壓采樣電路,所述電池負極端口檢測端包括電池負極采樣電路。
4、優(yōu)選地,所述電池電壓采樣電路包括串聯(lián)的第三十二電阻r32和第三十三電阻r33,所述第三十二電阻r32和所述第三十三電阻r33的中點連接至所述控制芯片u7的正極端口檢測引腳vbat?det,所述第三十二電阻r32的自由端連接至電源正極vbat,所述第三十三電阻r33的自由端連接至電源負極vss。
5、優(yōu)選地,所述電池負極采樣電路包括第十七p溝道m(xù)os管q17、第三十四電阻r34、第三十五電阻r35、第三十六電阻r36和第三十七電阻r37,所述第十七p溝道m(xù)os管q17的源極連接至電源正極vbat,所述第十七p溝道m(xù)os管q17的漏極連接至串聯(lián)設(shè)置的所述第三十四電阻r34和所述第三十五電阻r35,所述第三十四電阻r34和所述第三十五電阻r35的中點連接至所述控制芯片u7的負極端口檢測引腳bgnd_det,所述第三十五電阻r35的自由端連接至電源負極vss,所述第十七p溝道m(xù)os管q17的柵極連接至串聯(lián)設(shè)置的所述第三十六電阻r36和所述第三十七電阻r37的中點,所述第三十六電阻r36的自由端連接至所述第十七p溝道m(xù)os管q17的源極,所述第三十七電阻r37的自由端接地。
6、優(yōu)選地,所述電池端口掃描檢測電路包括四條并聯(lián)的電池端口掃描檢測通道,每條所述電池端口掃描檢測通道連接至一個所述電池正極控制端、一個所述電池負極控制端和一個電池端口,用于檢測電池端口的極性和電池狀態(tài);四條所述電池端口掃描檢測通道包括第一電池端口掃描檢測通道、第二電池端口掃描檢測通道、第三電池端口掃描檢測通道和第四電池端口掃描檢測通道。
7、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電池端口掃描檢測通道包括第八一分二路二極管b8、第八n溝道m(xù)os管q8、第十二p溝道m(xù)os管q12和第十六n溝道m(xù)os管q16,所述第八一分二路二極管b8的第3端口連接至第一電池端口,所述第八一分二路二極管b8的第2端口連接至所述第十二p溝道m(xù)os管q12的源極,所述第十二p溝道m(xù)os管q12的漏極連接至電源正極vbat,所述第十二p溝道m(xù)os管q12的柵極通過第二十四電阻r24連接至所述第十六n溝道m(xù)os管q16的漏極,所述第十二p溝道m(xù)os管q12的柵極與源極之間連接有第二十電阻r20,所述第十六n溝道m(xù)os管q16的源極連接至電源負極vss,所述第十六n溝道m(xù)os管q16的柵極連接至所述第一電池正極控制引腳v_ctrl1,所述第十六n溝道m(xù)os管q16的柵極還通過第二十八電阻28連接至電源負極vss;所述第八一分二路二極管b8的第1端口連接至所述第八n溝道m(xù)os管q8的源極,所述第八n溝道m(xù)os管q8的漏極連接至電源負極vss,所述第八n溝道m(xù)os管q8的柵極連接至所述第一電池負極控制引腳g_ctrl1,所述第八n溝道m(xù)os管q8的柵極還通過第十六電阻r16連接至電源負極vss;
8、所述第二電池端口掃描檢測通道包括第七一分二路二極管b7、第七n溝道m(xù)os管q7、第十一p溝道m(xù)os管q11和第十五n溝道m(xù)os管q15,所述第七一分二路二極管b7的第3端口連接至第二電池端口,所述第七一分二路二極管b7的第2端口連接至所述第十一p溝道m(xù)os管q11的源極,所述第十一p溝道m(xù)os管q11的漏極連接至電源正極vbat,所述第十一p溝道m(xù)os管q11的柵極通過第二十三電阻r23連接至所述第十五n溝道m(xù)os管q15的漏極,所述第十一p溝道m(xù)os管q11的柵極與源極之間連接有第十九電阻r19,所述第十五n溝道m(xù)os管q15的源極連接至電源負極vss,所述第十五n溝道m(xù)os管q15的柵極連接至所述第二電池正極控制引腳v_ctrl2,所述第十五n溝道m(xù)os管q15的柵極還通過第二十七電阻r27連接至電源負極vss;所述第七一分二路二極管b7的第1端口連接至所述第七n溝道m(xù)os管q7的源極,所述第七n溝道m(xù)os管q7的漏極連接至電源負極vss,所述第七n溝道m(xù)os管q7的柵極連接至所述第二電池負極控制引腳g_ctrl2,所述第七n溝道m(xù)os管q7的柵極還通過第十五電阻r15連接至電源負極vss;
9、所述第三電池端口掃描檢測通道包括第六一分二路二極管b6、第六n溝道m(xù)os管q6、第十p溝道m(xù)os管q10和第十四n溝道m(xù)os管q14,所述第六一分二路二極管b6的第3端口連接至第三電池端口,所述第六一分二路二極管b6的第2端口連接至所述第十p溝道m(xù)os管q10的源極,所述第十p溝道m(xù)os管q10的漏極連接至電源正極vbat,所述第十p溝道m(xù)os管q10的柵極通過第二十二電阻r22連接至所述第十四n溝道m(xù)os管q14的漏極,所述第十p溝道m(xù)os管q10的柵極與源極之間連接有第十八電阻r18,所述第十四n溝道m(xù)os管q14的源極連接至電源負極vss,所述第十四n溝道m(xù)os管q14的柵極連接至所述第三電池正極控制引腳v_ctrl3,所述第十四n溝道m(xù)os管q14的柵極還通過第二十六電阻r26連接至電源負極vss;所述第六一分二路二極管b6的第1端口連接至所述第六n溝道m(xù)os管q6的源極,所述第六n溝道m(xù)os管q6的漏極連接至電源負極vss,所述第六n溝道m(xù)os管q6的柵極連接至所述第三電池負極控制引腳g_ctrl3,所述第六n溝道m(xù)os管q6的柵極還通過第十四電阻r14連接至電源負極vss;
10、所述第四電池端口掃描檢測通道包括第五一分二路二極管b5、第五n溝道m(xù)os管q5、第九p溝道m(xù)os管q9和第十三n溝道m(xù)os管q13,所述第五一分二路二極管b5的第3端口連接至第四電池端口,所述第五一分二路二極管b5的第2端口連接至所述第九p溝道m(xù)os管q9的源極,所述第九p溝道m(xù)os管q9的漏極連接至電源正極vbat,所述第九p溝道m(xù)os管q9的柵極通過第二十一電阻r21連接至所述第十三n溝道m(xù)os管q13的漏極,所述第九p溝道m(xù)os管q9的柵極與源極之間連接有第十七電阻r17,所述第十三n溝道m(xù)os管q13的源極連接至電源負極vss,所述第十三n溝道m(xù)os管q13的柵極連接至所述第四電池正極控制引腳v_ctrl4,所述第十三n溝道m(xù)os管q13的柵極還通過第二十五電阻r25連接至電源負極vss;所述第五一分二路二極管b5的第1端口連接至所述第五n溝道m(xù)os管q5的源極,所述第五n溝道m(xù)os管q5的漏極連接至電源負極vss,所述第五n溝道m(xù)os管q5的柵極連接至所述第四電池負極控制引腳g_ctrl4,所述第五n溝道m(xù)os管q5的柵極還通過第十三電阻r13連接至電源負極vss。
11、優(yōu)選地,所述電池正極端口控制電路包括四條并聯(lián)的電池正極端口控制通道,分別為第一電池正極端口控制通道、第二電池正極端口控制通道、第三電池正極端口控制通道和第四電池正極端口控制通道;
12、所述第一電池正極端口控制通道包括第十八p溝道m(xù)os管q18、第二十二n溝道m(xù)os管q22和第四mos內(nèi)部二極管d4,所述第四mos內(nèi)部二極管d4的源極連接至第一電池端口,所述第四mos內(nèi)部二極管d4的漏極連接至所述第十八p溝道m(xù)os管q18的漏極,所述第十八p溝道m(xù)os管q18的源極連接至充電電源正極pv,所述第十八p溝道m(xù)os管q18的柵極通過第四十三電阻r43連接至所述第二十二n溝道m(xù)os管q22的漏極,所述第十八p溝道m(xù)os管q18的源極和柵極之間連接有第四十二電阻r42,所述第二十二n溝道m(xù)os管q22的柵極連接至所述第一電池正極控制引腳v_ctrl1,所述第二十二n溝道m(xù)os管q22的源極與柵極之間連接有第五十電阻r50,所述第二十二n溝道m(xù)os管q22的源極連接至電源負極vss;
13、所述第二電池正極端口控制通道包括第十九p溝道m(xù)os管q19、第二十三n溝道m(xù)os管q23和第五mos內(nèi)部二極管d5,所述第五mos內(nèi)部二極管d5的源極連接至第二電池端口,所述第五mos內(nèi)部二極管d5的漏極連接至所述第十九p溝道m(xù)os管q19的漏極,所述第十九p溝道m(xù)os管q19的源極連接至充電電源正極pv,所述第十九p溝道m(xù)os管q19的柵極通過第四十五電阻r45連接至所述第二十三n溝道m(xù)os管q23的漏極,所述第十九p溝道m(xù)os管q19的源極和柵極之間連接有第四十四電阻r44,所述第二十三n溝道m(xù)os管q23的柵極連接至所述第二電池正極控制引腳v_ctrl2,所述第二十三n溝道m(xù)os管q23的源極與柵極之間連接有第五十一電阻r51,所述第二十三n溝道m(xù)os管q23的源極連接至電源負極vss;
14、所述第三電池正極端口控制通道包括第二十p溝道m(xù)os管q20、第二十四n溝道m(xù)os管q24和第六mos內(nèi)部二極管d6,所述第六mos內(nèi)部二極管d6的源極連接至第三電池端口,所述第六mos內(nèi)部二極管d6的漏極連接至所述第二十p溝道m(xù)os管q20的漏極,所述第二十p溝道m(xù)os管q20的源極連接至充電電源正極pv,所述第二十p溝道m(xù)os管q20的柵極通過第四十七電阻r47連接至所述第二十四n溝道m(xù)os管q24的漏極,所述第二十p溝道m(xù)os管q20的源極和柵極之間連接有第四十六電阻r46,所述第二十四n溝道m(xù)os管q24的柵極連接至所述第三電池正極控制引腳v_ctrl3,所述第二十四n溝道m(xù)os管q24的源極與柵極之間連接有第五十二電阻r52,所述第二十四n溝道m(xù)os管q24的源極連接至電源負極vss;
15、所述第四電池正極端口控制通道包括第二十一p溝道m(xù)os管q21、第二十五n溝道m(xù)os管q25和第七mos內(nèi)部二極管d7,所述第七mos內(nèi)部二極管d7的源極連接至第四電池端口,所述第七mos內(nèi)部二極管d7的漏極連接至所述第二十一p溝道m(xù)os管q21的漏極,所述第二十一p溝道m(xù)os管q21的源極連接至充電電源正極pv,所述第二十一p溝道m(xù)os管q21的柵極通過第四十九電阻r49連接至所述第二十五n溝道m(xù)os管q25的漏極,所述第二十一p溝道m(xù)os管q21的源極和柵極之間連接有第四十八電阻r48,所述第二十五n溝道m(xù)os管q25的柵極連接至所述第四電池正極控制引腳v_ctrl4,所述第二十五n溝道m(xù)os管q25的源極與柵極之間連接有第五十三電阻r53,所述第二十五n溝道m(xù)os管q25的源極連接至電源負極vss。
16、優(yōu)選地,所述電池負極端口控制電路包括四條并聯(lián)的電池負極端口控制通道,分別為第一電池負極端口控制通道、第二電池負極端口控制通道、第三電池負極端口控制通道和第四電池負極端口控制通道;
17、所述第一電池負極端口控制通道包括第一n溝道m(xù)os管u3,所述第一n溝道m(xù)os管u3的源極連接至第一電池端口,所述第一n溝道m(xù)os管u3的柵極連接至所述第一電池負極控制引腳g_ctrl1,所述第一n溝道m(xù)os管u3的柵極還通過第三十八電阻r38連接至電源負極vss;
18、所述第二電池負極端口控制通道包括第二n溝道m(xù)os管u4,所述第二n溝道m(xù)os管u4的源極連接至第二電池端口,所述第二n溝道m(xù)os管u4的柵極連接至所述第二電池負極控制引腳g_ctrl2,所述第二n溝道m(xù)os管u4的柵極還通過第三十九電阻r39連接至電源負極vss;
19、所述第三電池負極端口控制通道包括第三n溝道m(xù)os管u5,所述第三n溝道m(xù)os管u5的源極連接至第三電池端口,所述第三n溝道m(xù)os管u5的柵極連接至所述第三電池負極控制引腳g_ctrl3,所述第三n溝道m(xù)os管u5的柵極還通過第四十電阻r40連接至電源負極vss;
20、所述第四電池負極端口控制通道包括第四n溝道m(xù)os管u6,所述第四n溝道m(xù)os管u6的源極連接至第四電池端口,所述第四n溝道m(xù)os管u6的柵極連接至所述第四電池負極控制引腳g_ctrl4,所述第四n溝道m(xù)os管u6的柵極還通過第三十八電阻r38連接至電源負極vss。
21、優(yōu)選地,還包括充電控制電路,所述充電控制電路包括充電控制升壓芯片和充電電壓采樣電路,所述充電控制升壓芯片通過所述電池正極端口控制電路和所述電池負極端口控制電路連接至待充電的電池的各個端口,由所述控制芯片u7控制每個電池端口的通斷,實現(xiàn)電池充電;所述充電電壓采樣電路的輸入端連接至所述充電控制升壓芯片,所述充電電壓采樣電路的輸出端連接所述控制芯片u7,所述充電電壓采樣電路用于所述控制芯片u7對充電電壓的監(jiān)控。
22、優(yōu)選地,所述電池狀態(tài)指示電路包括smd貼片燈珠d2,所述smd貼片燈珠d2的第1引腳通過第二十九電阻r29連接至所述控制芯片的bled引腳,所述smd貼片燈珠d2的第3引腳通過第三十電阻r30連接至所述控制芯片的rled引腳,所述smd貼片燈珠d2的第5引腳通過第三十一電阻r31連接至所述控制芯片的gled引腳,所述smd貼片燈珠d2的第2引腳、第4引腳和第六引腳連接至電源正極vbat;充電完成后檢測電池電量,所述smd貼片燈珠d2用不同顏色的指示燈指示不同的電池電量值和電池工作狀態(tài)。
23、上述智能鎖充電檢測電路中,所述電池端口掃描檢測電路設(shè)置于所述控制芯片u7與電池之間,所述控制芯片u7具有四個電池正極控制端和四個電池負極控制端,所述電池端口掃描檢測電路對電池的四個端口進行掃描檢測,識別到的電池正極連接至所述電池正極控制端,識別到的電池負極連接至所述電池負極控制端;所述電池正極端口控制電路和所述電池負極端口控制電路也設(shè)置于四個電池正極控制端和四個電池負極控制端與電池的四個端口之間,充電時,所述控制芯片u7僅連通相應(yīng)的所述電池正極控制端和所述電池負極控制端,即可實現(xiàn)電池充電。所述智能鎖充電檢測電路能夠自動識別電池的正極和負極,實現(xiàn)電池端口的自適應(yīng)識別,使所述智能充電檢測電路能夠應(yīng)用于各種型號的智能鎖電池。充電完成后,所述電池端口掃描檢測電路檢測電池狀態(tài),并通過所述電池狀態(tài)指示電路對外顯示出來,使人們能夠直觀地了解電池的電量和工作狀態(tài)。本實用新型的電路結(jié)構(gòu)簡單,易于生產(chǎn),成本低廉,便于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