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耳溫計探測器罩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探測器罩蓋,特別是涉及一種耳溫計探測器使用之拋棄式罩蓋。
在疾病診斷過程之中,醫(yī)用溫度計經常提供極大的幫助。在所有的測量部位中,耳膜的溫度比口腔、直腸、或是腋下的溫度更能代表身體內部的溫度。吾人可以藉由檢測耳道中從耳膜放射出之紅外線輻射來測量耳膜的溫度。另外,替病人量體溫時使用紅外線溫度計所需的測量時間也較短。因此,紅外線耳溫計的使用越來越普遍。
如
圖1所示,為了測量耳道中的紅外線輻射,使用耳溫計時必須將一長形探測器11伸入外耳道中。從耳膜發(fā)出之紅外線輻射通過探測器11之遠側開口13之窗口12,然后經由導波器的導引到達溫度計內之感測器。然而使用此溫度計來測量不同病人的體溫時,很可能造成污染及疾病的傳染。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fā)生,這些溫度計之探測器之外均套有一探測器罩蓋,于每一次使用后丟棄。除了衛(wèi)生方面的保護作用之外,此探測器罩蓋同時也應該具備下列功能。首先,此探測器罩蓋必須為紅外線可穿透式,或至少有一部分可作為紅外線窗口使用。其次,此探測器罩蓋必須能讓探測器平順且令病人感到舒適地進入耳道中。
為達到此目的,已有多種探測器罩蓋被設計出來。例如奧哈勒(O′Hara)等人于美國專利號碼4662360之專利中提出一種由較硬之管狀主體22及紅外線可穿透式薄膜21所制成之拋棄式探測器罩蓋。此紅外線可穿透式薄膜21粘著于管狀主體22之較遠端并將其封閉。此紅外線可穿透式薄膜21作為紅外線窗口之用,是由紅外線可穿透之聚乙烯或聚丙烯膜制成,厚度在12.7至25.4微米(0.0005至0.001英寸)之間。如圖2所示,薄膜21粘著于管狀主體22之遠側端的外圍,在其邊緣會形成接縫23。若此接縫23突出于探測器罩蓋的表面,在探測器罩蓋進入耳道時會使病人感到不舒服。另一方面,若薄膜21和管狀主體22之粘著不夠牢固,薄膜甚至可能掉落在耳道中。
參照圖3,弗萊登(Fraden)等人在美國專利號碼5163418之專利中提出另一種以褶合式護套33來保護溫度計探測器之探測器罩蓋。此護套是由一片厚度約25.4微米(0.001英寸)的紅外線可穿透式膜所制成,此護套之封閉端構成紅外線窗口區(qū)31。褶合式護套33的周圍粘著于一環(huán)狀基底32上,此基底32被設計成可與溫度計探測器密合。將此探測器罩蓋之基底32套上探測器時會使紅外線窗口區(qū)31位于耳膜發(fā)出之紅外線輻射的途徑上。此探測器罩蓋之缺點為當此探測器罩蓋進入耳道中時,探測器罩蓋上的褶痕刮到耳道表皮會令人非常不舒服,而且護套本身受到擠壓時會發(fā)出相當?shù)脑胍?。另外,將此探測器罩蓋裝在探測器上時紅外線窗口區(qū)31可能會出現(xiàn)皺摺,導致紅外線的雜散輻射(stray radiation)而影響所測溫度的準確性。
賀維(Howe)等人于美國專利號碼5088834之專利中也提出了另外一種探測器罩蓋。參照圖4,此一體成形的探測器罩蓋具有一平截頭形的護套43及一基底42,護套43和探測器相互吻合,而基底42接合在護套43近側端的周圍,用來將護套固定在探測器上。護套43全部均由紅外線可穿透式材料制成,其遠側部之厚度漸縮,而使得位于遠側端之窗口41厚度最薄,約在25.4至12.7微米(0.001至0.0005英寸)之間。紅外線輻射可通過此窗口41經過探測器進入溫度計中。因為護套的厚度是從762微米(0.03英寸)漸縮至12.7微米(0.0005英寸),在制造過程中品質的控制較為困難。而且,制造設備在經過一段長時間的使用而老化之后,窗口41的厚度可能會出現(xiàn)變化。較厚的窗口會吸收較多的紅外線,而較薄的窗口則容易破裂。另外,皺摺的窗口41會造成紅外線的雜散輻射而影響所測得溫度的正確性。
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種改良的耳溫計探測器罩蓋,其具有平滑且厚度均一的紅外線窗口,不會影響所測得溫度之精確性。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改良的耳溫計探測器罩蓋,在裝有此罩蓋之探測器伸入耳道時并不會令病人感覺不適。
依本實用新型之耳溫計探測器罩蓋包括一內構件,套于探測器的外周,具有一呈中空截頭圓錐體形之內側壁部及一內窗口部;一外構件,密接套合于該內構件的外周,具有一呈中空截頭圓錐體形之外側壁部及一外窗口部;及一中間透明膜片,夾裝于該外構件的外側壁部內周與該內構件的內側壁部外周之間,且覆蓋并張緊于該內構件的內窗口部上。
圖1為一紅外線耳溫計之全視圖;圖2為一現(xiàn)有的探測器罩蓋之側視圖;圖3為另一現(xiàn)有的探測器罩蓋之側視圖;圖4為又一現(xiàn)有的探測器罩蓋之立體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之探測器罩蓋于組合狀態(tài)時之縱剖面圖;圖6A為本實用新型之探測器罩蓋之外構件的縱剖面圖;圖6B為圖6A之局部放大圖;圖7A為本實用新型之探測器罩蓋之內構件的縱剖面圖;圖7B為圖7A之局部放大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之探測器罩蓋于組合狀態(tài)時之縱剖面圖。
于本實用新型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參照圖5,探測器罩蓋是由一外構件51、一內構件52、及夾緊于外構件51與內構件52之間的中間透明薄片53所組成。
由圖6A可知,外構件51包含一中空截頭圓錐體形之外側壁部61,一端具有小徑開口,而另一側為大徑開口。紅外線穿透用之外窗口部62是由外側壁部61之小徑開口向內稍微延伸而成,外窗口部62與外側壁部61之接合處為一平滑的彎角。外凸緣部63自外側壁部61之大徑開口朝遠離中空截頭圓錐體形中心線的方向延伸而成。倒鉤部則是從外凸緣部63朝小徑開口的相反側延伸而成,具有延伸部64及夾扣部65(圖6B)。延伸部64從外凸緣部63之外緣朝小徑開口的相反側延伸而成,而夾扣部65則是由延伸部64的一端朝接近中心線方向延伸而成。如圖6B所示,夾扣部65的前端具有一傾斜面66。
如圖7A所示,內構件52包括內側壁部71、內窗口部72、內凸緣部73、及內向突起74。內側壁部71為中空截頭圓錐體形,形狀類似于外側壁部61。紅外線穿透用之內窗口部72位于內側壁部71之小徑開口,沿中空截頭圓錐體形中心線對正于探測器之遠側開口而形成。內凸緣部73及內向突起74位于內側壁部71之大徑開口端。從圖7B可知,內凸緣部73是從內側壁部71之大徑開口端外緣向外延伸而成。突起部75位于內凸緣部73之近側部,朝內窗口部72突出而形成。在內側壁部71之大徑開口內側,內向突起74自大徑開口端內緣朝內側壁部71之中心線突起而形成。
在將外構件51、內構件52、及中間透明薄片53組合時,首先把中間透明薄片53置于外構件51與內構件52之間,然后將內構件52慢慢推向外構件51。當內構件52與外構件51接近時,內凸緣部73之外周緣接觸到外構件之夾扣部65。因為夾扣部65之一端具有傾斜面66,內凸緣部73可以輕易的滑入外構件51之倒鉤部內,于是完成此探測器罩蓋的組合工作。因為外側壁部61及內側壁部71的形狀幾乎相同,可以將中間透明薄片53夾緊并固定于其中。此外,外構件51的倒鉤部將內凸緣部73向外凸緣部63推壓,內凸緣部73上的突起部75抵緊中間透明薄片53的邊緣,使得中間透明薄片53被更緊密的固定住。在把組合好的探測器罩蓋套上紅外線耳溫計之探測器時,內構件52上的內向突起74與探測器近側部之凹槽互相嵌合,將探測器罩蓋固定于探測器上。
中間透明薄片53覆蓋于探測器罩蓋之窗口區(qū)域,耳膜發(fā)出之紅外線輻射通過此薄膜進入耳溫計之導波器中。因此,此薄膜之吸光度及由此薄膜所導致的雜散輻射會影響所測得溫度之精確性。此薄膜是由厚度均一(范圍約在20至30微米之間)的紅外線可穿透式材料如聚乙烯或聚丙烯所制成,其吸光度極小且維持一定值,同時具有足夠的強度而不易破裂。另外,因為中間透明薄片53在組合時受到外側壁部61及內側壁部71的夾緊,覆蓋于內窗口部72上的中間透明薄片53部分因而被張緊而呈平滑伸展,由中間透明薄片53所導致的雜散輻射被降至最低。因為前述之光學特性,使用本實用新型之探測器罩蓋可以測得較精確之耳膜溫度。
本實用新型之探測器罩蓋,其與耳道接觸的外表面被設計成盡量使病人感到舒適??赡軙佑|到耳道的地方完全沒有接縫、摺痕、銳角、或是突起的存在。外構件51是由無毒且稍微柔軟的材料制成,使得其在進入耳道中時可以稍微有一點變形。另外,如圖6A所示,外窗口部62是由外側壁部61之小徑開口向內稍微延伸而成,且外窗口62與外側壁部61之接合處為一平滑的彎角。當把探測器罩蓋伸入耳道時,此平滑彎角可以令探測器罩蓋平滑且舒適的滑入。另一方面,透明薄片被夾緊并固定于內構件及外構件之間,因為薄膜受到擠壓而造成的噪音不再出現(xiàn)。因為此探測器罩蓋是伸入耳道中,任何微小的雜音對病人聽起來都會便成巨大的噪音??偠灾?,所測溫度的精確性和測量時的舒適程度為本實用新型的重要特性。
圖8顯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較佳實施例,此探測器罩蓋是由一外構件81、一內構件82、及夾緊于外構件81與內構件82之間的中間透明薄片83所組成。
外構件81包含一中空截頭圓錐體形之外側壁部84,一端具有小徑開口,而另一側為大徑開口。紅外線穿透用之外窗口部85是由外側壁部84之小徑開口向內稍微延伸而成,外窗口部85與外側壁部84之接合處為一平滑的彎角。外凸緣部86自外側壁部84之大徑開口朝遠離中空截頭圓錐體形中心線的方向延伸而成。在外側壁部84之大徑開口端內側,內向突起87是從大徑開口端內緣朝外側壁部84之中心線突起而形成。
內構件82包括內側壁部88及內窗口部89。內側壁部88為中空截頭圓錐體形,形狀類似于外側壁部84。紅外線穿透用之內窗口部89位于內側壁部88之小徑開口,沿中空截頭圓錐體形之中心線對正于探測器之遠側開口而形成。
在將外構件81、內構件82、及中間透明薄片83組合時,首先把中間透明薄片83置于外構件81與內構件82之間,然后將內構件82慢慢推向外構件81。當內構件82與外構件81接近時,因為外側壁部84及內側壁部88的形狀幾乎相同,可以將中間透明薄片83夾緊并固定于其中。此外,外構件81、內構件82,及中間透明薄片83更進一步的以超音波熔接法來結合。在把組合好的探測器罩蓋套上紅外線耳溫計之探測器時,外構件81上的內向突起87與探測器近側部之凹槽互相嵌合,將探測器罩蓋固定于探測器上。
與本實用新型之第一個較佳實施例相同,中間透明薄片83是由厚度均一(范圍約在20至30微米之間)的紅外線可穿透式材料如聚乙烯或聚丙烯所制成,其吸光度極小且維持一定值,同時具有足夠的強度而不易破裂。另外,由中間透明薄片83所導致的雜散輻射也被降至最低。此探測器罩蓋與耳道接觸的外表面被設計成盡量使病人感到舒適??赡軙佑|到耳道的地方完全沒有接縫、摺痕、銳角、或是突起的存在。且外窗口部與外側壁部之接合處為一平滑的彎角,當把探測器罩蓋伸入耳道時,此平滑彎角可以令探測器罩蓋平滑且舒適的滑入。另一方面,透明薄片被夾緊并固定于內構件及外構件之間,因為薄膜受到擠壓而造成的噪音不再出現(xiàn)??偠灾?,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也能達到精確的測量溫度和舒適的測量過程之要求。
雖然本實用新型是以較佳實施例來描述本實用新型,熟知本技術者當可從本實用新型推知許多結構及細部方面的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之范圍應包含這些修改及相類似之結構。
權利要求1.一種耳溫計探測器罩蓋,該探測器具有接近于紅外線溫度計本體之近側部與位在其相反側的遠側開口,其特征在于,該罩蓋備有;一內構件,套于探測器的近側部外周,包含一內側壁部,成中空截頭圓錐體形,具有靠近于探測器之遠側開口的一內小徑端,及在該內小徑端相反側之內大徑端;一內窗口部,于該內小徑端沿中空截頭圓錐體形之中心線方向對正于探測器的遠側開口而形成;及一內凸緣部,自該內大徑端朝遠離該中心線方向延伸而成,具有朝內小徑端方向凸出的突起部;一外構件,密接套合于該內構件外周,包含;一外側壁部,成中空截頭圓錐體形,具有對應于內小徑端的一外小徑端,及在該外小徑端相反側之外大徑端;一外窗口部,自該外小徑端朝中空截頭圓錐體形之中心線方向略為延伸而形成,對正于該內窗口部;一外凸緣部,自該外大徑端朝遠離中空截頭圓錐體形的中心線方向延伸而形成;及一倒鉤部,具有自該外凸緣部的外周緣朝該外小徑端相反側延伸之延伸部,和由該延伸部朝接近該中心線方向延伸的夾扣部,于組合好狀態(tài)下該夾扣部緊緊地夾住該內構件的內凸緣部,令其突起部抵緊于外構件的外凸緣部;及一中間透明膜片,夾裝于該外構件的外側壁部內周與該內構件的內側壁部外周之間,并夾緊于該內構件的突起部與該外構件的外凸緣部之間,且覆蓋并張緊于該內構件的內窗口部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耳溫計探測器罩蓋,其中該外構件的夾扣部之內端設有引導該內構件套入用之傾斜的引導面。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耳溫計探測器罩蓋,其中該中間透明膜片是由紅外線可穿透式聚合物材料制成,其厚度約為20至30微米。
專利摘要一種耳溫計探測器罩蓋,包括:一內構件,套于探測器的外圍,具有一呈中空截頭圓錐體形之內側壁部及一內窗口部;一外構件,密接套合于該內構件的外圍,具有一呈中空截頭圓錐體形之外側壁部及一外窗口部;及一中間透明膜片,夾裝于該外構件的外側壁部內周與該內構件的內側壁部外周之間,且覆蓋并張緊于該內構件的內窗口部上。該罩蓋的優(yōu)點在于裝在耳溫計探測器上后,不會影響所測得溫度之精確性,且插入耳道時并不會令病人感覺不適。
文檔編號G01K11/00GK2300098SQ9721843
公開日1998年12月9日 申請日期1997年6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1997年6月16日
發(fā)明者林增隆 申請人:眾智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