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智能電能表周轉箱夾持機構及夾持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有氣缸固定不動且撥叉獨立驅動特性的智能電能表周轉箱夾持機構及方法,屬于機械自動化控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電力行業(yè)的飛速發(fā)展,智能電能表的使用需求與日倶增,由此帶來的巨大數(shù)量的智能電能表檢測需求使得自動化檢測代替?zhèn)鹘y(tǒng)人工檢測成為必然趨勢。機器人上、下料替代手工掛、卸表是電表自動化檢測中關鍵的一環(huán),對存放電表的周轉箱自動夾持的實現(xiàn)成為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0003]但是,在多個已經(jīng)投運的智能電能表自動化檢定線中普遍存在貨叉與尺寸有所偏離的周轉箱不兼容導致故障頻發(fā),氣缸線路磨損、傳感器失效等情況,嚴重阻礙生產節(jié)拍,貨叉夾持的穩(wěn)定性與可靠性已成為制約智能電能表自動化檢測效率提升的關鍵因素。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種智能電能表周轉箱夾持機構及夾持方法,夾持部件可以獨立驅動,因此對周轉箱尺寸的兼容性更強,夾持力穩(wěn)定。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智能電能表周轉箱夾持機構,包括平行設置的2個貨叉本體,所述貨叉本體內設有2個獨立驅動的夾持部件,分別為左夾持部件和右夾持部件,所述左夾持部件與所述右夾持部件的夾持力相反,工作時,2個左夾持部件和2個右夾持部件相互配合對周轉箱進行夾持;
所述左夾持部件包括左氣缸、左連桿和左撥叉,所述左氣缸固定在所述貨叉本體內,所述左連桿的一端通過左氣缸連接頭與所述左氣缸相連,所述左連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左撥叉的連接端通過銷軸相連,所述左撥叉的連接端與活動端之間通過轉動裝置固定在貨叉本體上;
所述右夾持部件包括右氣缸、右連桿和右撥叉,所述右氣缸固定在所述貨叉本體內,所述右連桿的一端通過右氣缸連接頭與所述右氣缸相連,所述右連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右撥叉的連接端通過銷軸相連,所述右撥叉的連接端與活動端之間通過轉動裝置固定在貨叉本體上。
[0006]進一步,所述轉動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左撥叉、右撥叉上的通孔和固定在貨叉本體上的轉軸,所述轉軸穿過所述通孔。
[0007]進一步,所述轉軸的外壁與所述通孔的內壁之間設有圓環(huán)形防滑墊。
[0008]進一步,所述左連桿的底部設有左滾輪,所述貨叉本體上設有與所述左滾輪相配的左滑道;所述右連桿的底部設有右滾輪,所述貨叉本體上設有與所述右滾輪相配的右滑道。
[0009]進一步,所述貨叉本體壁上設有用于左撥叉、右撥叉伸出或收起的凹孔。
[0010]進一步,所述凹孔上設有蓋板。
[0011 ] 一種智能電能表周轉箱夾持機構的夾持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智能電能表周轉箱置于指定位置;
步驟二,夾持機構夾緊周轉箱進行上料、下料;
左連桿在左氣缸的帶動下在左滑道內向左滑動、右連桿在右氣缸的帶動下在右滑道內向右移動,從而使左撥叉、右撥叉從貨叉本體上的凹孔內伸出,并插入周轉箱的卡槽內,左撥叉和右撥叉共同作用將周轉箱夾緊,隨貨叉本體移動,完成周轉箱的上料、下料;
步驟三,夾持機構對周轉箱進行卸料;
上料、下料完成后,左連桿在左氣缸的帶動下在左滑道內向右滑動、右連桿在右氣缸的帶動下在右滑道內向左移動,從而使左撥叉、右撥叉松開周轉箱卡槽,并收進貨叉本體內。
[0012]本發(fā)明所達到的有益技術效果:本發(fā)明通過在貨叉本體內設置左夾持部件和右夾持部件,且兩個夾持部件均設有固定在貨叉本體內的氣缸、連桿和撥叉,氣缸工作時,可以帶動連桿移動,從而使撥叉夾緊周轉箱,實現(xiàn)了氣缸不與貨叉本體產生相對移動,并能獨立驅動各自的撥叉,完成高效、穩(wěn)定、高兼容性、高可靠性的智能電能表周轉箱的夾緊與松開,有效提高了對智能電能表周轉箱的夾持成功率,為電能表自動化檢測的穩(wěn)定實現(xiàn)和相關系統(tǒng)穩(wěn)定運行提供了技術支撐,能夠廣泛應用于其他電力公司、電能表生產、檢測企業(yè)機構及相關工業(yè)領域自動化系統(tǒng)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附圖說明】
[0013]圖1本發(fā)明之智能電能表周轉箱夾持機構結構示意圖。
[0014]其中:I貨叉本體;2左氣缸;3右氣缸;4左滑道;5右滑道;6左連桿;7右連桿;8左撥叉;9右撥叉。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0016]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智能電能表周轉箱夾持機構,包括平行設置的2個貨叉本體I,所述貨叉本體I內設有2個獨立驅動的夾持部件,分別為左夾持部件和右夾持部件,所述左夾持部件與所述右夾持部件的夾持力相反,工作時,2個左夾持部件和2個右夾持部件相互配合對周轉箱進行夾持;
所述左夾持部件包括左氣缸2、左連桿6和左撥叉8,所述左氣缸2固定在所述貨叉本體I內,所述左連桿6的一端通過左氣缸連接頭與所述左氣缸2相連,所述左連桿6的另一端與所述左撥叉8的連接端通過銷軸相連,所述左撥叉8的連接端與活動端之間通過轉動裝置固定在貨叉本體I上;
所述右夾持部件包括右氣缸3、右連桿7和右撥叉9,所述右氣缸3固定在所述貨叉本體I內,所述右連桿7的一端通過右氣缸連接頭與所述右氣缸3相連,所述右連桿7的另一端與所述右撥叉9的連接端通過銷軸相連,所述右撥叉9的連接端與活動端之間通過轉動裝置固定在貨叉本體I上。
[0017]所述轉動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左撥叉8、右撥叉9上的通孔和固定在貨叉本體I上的轉軸,所述轉軸穿過所述通孔,左撥叉8、右撥叉9繞著轉軸轉動完成伸出或收起動作;所述轉軸的外壁與所述通孔的內壁之間設有圓環(huán)形防滑墊,一方面,可以防止通孔內壁與轉軸外壁因長期磨損而影響本發(fā)明夾持機構的使用壽命,另一方面防止左撥叉、右撥叉相對轉軸打滑,而影響對周轉箱夾持力的穩(wěn)定性,有效提高了對周轉箱的夾持效果。
[0018]所述左連桿6的底部設有左滾輪,所述貨叉本體I上設有與所述左滾輪相配的左滑道4,所述右連桿7的底部設有右滾輪,所述貨叉本體I上設有與所述右滾輪相配的右滑道5,有效減小了左連桿6、右連桿7與貨叉本體I之間的摩擦力,大大提高了左撥叉8、右撥叉9伸出或收起的靈活性。
[0019]所述貨叉本體I壁上設有用于左撥叉8、右撥叉9伸出或收起的凹孔;優(yōu)選地,所述凹孔上設有蓋板,使用完畢后,可以用蓋板將凹孔蓋起,防止灰塵進入。
[0020]—種智能電能表周轉箱夾持機構的夾持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智能電能表周轉箱置于指定位置;
步驟二,夾持機構夾緊周轉箱進行上料、下料;
左連桿6在左氣缸2的帶動下在左滑道4內向左滑動、右連桿7在右氣缸3的帶動下在右滑道5內向右移動,從而使左撥叉8、右撥叉9從貨叉本體I上的凹孔內伸出,并插入周轉箱的卡槽內,左撥叉和右撥叉共同作用將周轉箱夾緊,隨貨叉本體I移動,完成周轉箱的上料、下料;
步驟三,夾持機構對周轉箱進行卸料;
上料、下料完成后,左連桿6在左氣缸2的帶動下在左滑道4內向右滑動、右連桿7在右氣缸3的帶動下在右滑道5內向左移動,從而使左撥叉8、右撥叉9松開周轉箱卡槽,并收進貨叉本體I內。
[0021]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形,這些改進和變形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智能電能表周轉箱夾持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設置的2個貨叉本體,所述貨叉本體內設有2個獨立驅動的夾持部件,分別為左夾持部件和右夾持部件,所述左夾持部件與所述右夾持部件的夾持力相反,工作時,2個左夾持部件和2個右夾持部件相互配合對周轉箱進行夾持; 所述左夾持部件包括左氣缸、左連桿和左撥叉,所述左氣缸固定在所述貨叉本體內,所述左連桿的一端通過左氣缸連接頭與所述左氣缸相連,所述左連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左撥叉的連接端通過銷軸相連,所述左撥叉的連接端與活動端之間通過轉動裝置固定在貨叉本體上; 所述右夾持部件包括右氣缸、右連桿和右撥叉,所述右氣缸固定在所述貨叉本體內,所述右連桿的一端通過右氣缸連接頭與所述右氣缸相連,所述右連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右撥叉的連接端通過銷軸相連,所述右撥叉的連接端與活動端之間通過轉動裝置固定在貨叉本體上。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電能表周轉箱夾持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左撥叉、右撥叉上的通孔和固定在貨叉本體上的轉軸,所述轉軸穿過所述通孔。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電能表周轉箱夾持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的外壁與所述通孔的內壁之間設有圓環(huán)形防滑墊。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電能表周轉箱夾持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連桿的底部設有左滾輪,所述貨叉本體上設有與所述左滾輪相配的左滑道;所述右連桿的底部設有右滾輪,所述貨叉本體一上設有與所述右滾輪相配的右滑道。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電能表周轉箱夾持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貨叉本體壁上設有用于左撥叉、右撥叉伸出或收起的凹孔。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電能表周轉箱夾持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上設有蓋板。7.根據(jù)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智能電能表周轉箱夾持機構的夾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智能電能表周轉箱置于指定位置; 步驟二,夾持機構夾緊周轉箱進行上料、下料; 左連桿在左氣缸的帶動下在左滑道內向左滑動、右連桿在右氣缸的帶動下在右滑道內向右移動,從而使左撥叉、右撥叉從貨叉本體上的凹孔內伸出,并插入周轉箱的卡槽內,左撥叉和右撥叉共同作用將周轉箱夾緊,隨貨叉本體移動,完成周轉箱的上料、下料; 步驟三,夾持機構對周轉箱進行卸料; 上料、下料完成后,左連桿在左氣缸的帶動下在左滑道內向右滑動、右連桿在右氣缸的帶動下在右滑道內向左移動,從而使左撥叉、右撥叉松開周轉箱卡槽,并收進貨叉本體內。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智能電能表周轉箱夾持機構及夾持方法,通過在貨叉本體內設置左夾持部件和右夾持部件,且兩個夾持部件均設有固定在貨叉本體內的氣缸、連桿和撥叉,氣缸工作時,可以帶動連桿移動,從而使撥叉夾緊周轉箱,實現(xiàn)了氣缸不與貨叉本體產生相對移動,并能獨立驅動各自的撥叉,完成高效、穩(wěn)定、高兼容性、高可靠性的智能電能表周轉箱的夾緊與松開,有效提高了對智能電能表周轉箱的夾持成功率,為電能表自動化檢測的穩(wěn)定實現(xiàn)和相關系統(tǒng)穩(wěn)定運行提供了技術支撐,能夠廣泛應用于其他電力公司、電能表生產、檢測企業(yè)機構及相關工業(yè)領域自動化系統(tǒng)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IPC分類】G01R35/04, G01R15/00
【公開號】CN105572627
【申請?zhí)枴緾N201610120971
【發(fā)明人】高雨翔, 黃奇峰, 王忠東, 蔡奇新, 邵雪松
【申請人】國網(wǎng)江蘇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國家電網(wǎng)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11日
【申請日】2016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