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消耗品識別技術系統(tǒng)(icit)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物傳感器上的消耗品識別技術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0002]生物傳感器已有四十多年的發(fā)展歷史,而在近十年中,生物傳感器技術更是有了飛的發(fā)展,并因其快速、準確、高選擇性等檢測特點在食品發(fā)醉等領域有了廣泛的研究和應用。生物傳感器由分子識別元件和信號轉換器件兩部分組成,分子識別元件所用的生物活性物質主要有酶、微生物、動植物組織、抗體和核酸等,而信號轉換器則是將分子識別元件進行識別時產(chǎn)生的化學或物理變化轉換成可用信號的裝置,其中電化學信號轉換器是最主要,也是研究最為成熟、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利用電化學生物傳感器進行與生化反應相關的有效成分的分析和有害物質的檢測,已在食品生產(chǎn)及安全監(jiān)督領域,尤其是食品發(fā)酵工業(yè)的生產(chǎn)過程監(jiān)控,產(chǎn)品品質分析等環(huán)節(jié),獲得了比較廣泛的應用。發(fā)酵是利用微生物在相應的環(huán)境或食品原料中對有機物進行分解,從而按照各自生產(chǎn)需要進行生產(chǎn)和加工的活動。在近十年里有關發(fā)酵領域電化學生物傳感器的研究相當大的部分集中在葡萄搪、乳糖、乳酸、蘋果酸、酒精、甘油等一些在微生物發(fā)酵過程中常見反應物和產(chǎn)物的檢側。而檢測氨基酸一類的生物傳感器主要是應用于生物質流,如血液、發(fā)酵液等。
[0003]眾所周知當電化學池中溶液的化學成分變化時,電極上流過的電流或電極表面與溶液的電勢差會隨之發(fā)生變化,這樣通過測定電流或電勢的變化就可以獲取溶液成分或相應的化學反應的變化信息。從原理來分類,電化學傳感器主要有3種檢測方法:電流法、電位法和阻抗法。電流法是在電極上加上恒定電壓作為溶液中電活性成分進行電子傳遞反應的外加動力,而流過電化學池的電流大小與溶液中電活性成分的濃度具有一定相關性,從而通過檢測電流大小來分析相應被側物的濃度大小及變化。該法操作簡單,且與電活性物質濃度關系的線性度較好。電位法是在零電流的條件下,利用電極電位和濃度間的關系將被測離子的活度轉換為電極電位進行測定的一種電化學分析法。電位法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成電流法當其工作電流趨向無窮小的一種極限情況。阻抗法是在兩個惰性電極上加上一定的交流電壓并測定電極上電流變化從而測得與溶液成分變化相關的阻抗變化。該法簡單、易行,但缺點在于其對溶液中成分的響應不具有選擇性。應用于發(fā)酵領域的電化學傳感器主要為電流式和電位式兩種。
[0004]電化學生物傳感器是在上述電化學傳感器原理的基礎上,以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質作為識別元件,通過特定反應使被測成分消耗或產(chǎn)生相應化學計量數(shù)的電活性物質,從而將被測成分的濃度或活度變化轉換成與其相關的電活性物質的濃度變化,并通過電極獲取電流或電位信息,從而實現(xiàn)了特定物質的檢測。按照敏感元件所用生物材料的不同,電化學生物傳感器分為酶電極傳感器、微生物電極傳感器、電化學免疫傳感器、組織電極與細胞器電極傳感器、電化學DNA傳感器等,其中酶電極在近十年來仍是發(fā)酵領域生物傳感器的研究主流。
[0005]本實用新型為生物傳感器消耗品的輔助檢測識別技術系統(tǒng),可作為一種后臺運轉保證消耗品質量可靠的實施手段。
【發(fā)明內(nèi)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智慧型消耗品識別技術系統(tǒng)(ICIT)。
[0007]本實用新型解決其上述的技術問題所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智慧型消耗品識別技術系統(tǒng)(ICIT),其主要構造有:上翻蓋、下翻蓋、檢測液輸入孔、檢測液排出孔、檢測液擴散膜、檢測液吸收膜、微流毛細管孔、微流毛細管、標準液、毛細導管、微識別芯片、基板,所述的基板上覆有一層上翻蓋,下覆有一層下翻蓋;上翻蓋一處設有檢測液輸入孔,下翻蓋一處設有檢測液排出孔;
[0008]在上翻蓋與基板的檢測液輸入孔位置處設有雙層檢測液擴散膜;在基板上布有微流毛細管,微流毛細管之間通過微流毛細管孔相連通;
[0009]微流毛細管一端與標準液相連通,標準液與微識別芯片通過毛細導管相連通;在基板檢測液排出孔處還設有檢測液吸收膜。
[0010]所述的標準液由囊狀皮質包裹。
[0011 ]所述的微流毛細管直徑為10-15微米。
[0012]所述的上翻蓋、下翻蓋通過物理栓和,構造整個裝置。
[0013]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通過微識別芯片的對標準液的實時的監(jiān)控,使得能夠確保在生物傳感器的消耗品在使用過程中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擾;或者一旦出現(xiàn)相關的干擾因素后即可產(chǎn)生自動識別的相關電信號,起到了檢測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因此本實用新型實質上是一種對整個系統(tǒng)的一種后臺保證措施機構。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智慧型消耗品識別技術系統(tǒng)(ICIT)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5]圖中1-上翻蓋,2-下翻蓋,3-檢測液輸入孔,4-檢測液排出孔,5-檢測液擴散膜,6-檢測液吸收膜,7-微流毛細管孔,8-微流毛細管,9-標準液,I O-毛細導管,11-微識別芯片,12-基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1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一個詳細的說明。
[0017]實施例:智慧型消耗品識別技術系統(tǒng)(ICIT),其主要構造有:上翻蓋1、下翻蓋2、檢測液輸入孔3、檢測液排出孔4、檢測液擴散膜5、檢測液吸收膜6、微流毛細管孔7、微流毛細管8、標準液9、毛細導管10、微識別芯片11、基板12,所述的基板12上覆有一層上翻蓋1,下覆有一層下翻蓋2;上翻蓋I 一處設有檢測液輸入孔3,下翻蓋2—處設有檢測液排出孔4;
[0018]在上翻蓋I與基板12的檢測液輸入孔3位置處設有雙層檢測液擴散膜5;在基板12上布有微流毛細管8,微流毛細管8之間通過微流毛細管孔7相連通;
[0019]微流毛細管8—端與標準液9相連通,標準液9與微識別芯片11通過毛細導管10相連通;在基板12檢測液排出孔4處還設有檢測液吸收膜6。
[0020]所述的標準液9由囊狀皮質包裹。
[0021 ]所述的微流毛細管8直徑為10-15微米。
[0022]所述的上翻蓋1、下翻蓋2通過物理栓和,構造整個裝置。
[0023]待檢測的液體從檢測液輸入孔3灌入,經(jīng)過雙層檢測液擴散膜5擴散到各個微流毛細管孔7內(nèi),檢測液體由微流毛細管8散布開,產(chǎn)生相關的電信號,此過程中檢測液與標準液9進行比對,且該過程中由微識別芯片11進行識別監(jiān)控的。本發(fā)明在不悖離其必要特點或思想的情況下,可用各種特定形式進行實施。本發(fā)明典型方案的各方面都只是說明性的,不受任何形式的限制。不僅僅上述的描述,附加的注意事項對本發(fā)明的范圍進行了劃定。由此引申的意思和內(nèi)容的所有變更也包括在內(nèi)。
【主權項】
1.智慧型消耗品識別技術系統(tǒng)(ICIT),其主要構造有:上翻蓋(1)、下翻蓋(2)、檢測液輸入孔(3)、檢測液排出孔(4)、檢測液擴散膜(5)、檢測液吸收膜(6)、微流毛細管孔(7)、微流毛細管(8 )、標準液(9 )、毛細導管(1 )、微識別芯片(11)、基板(12 ),其特征在于:基板(12)上覆有一層上翻蓋(I),下覆有一層下翻蓋(2);上翻蓋(I)一處設有檢測液輸入孔(3),下翻蓋(2)—處設有檢測液排出孔(4); 在上翻蓋(I)與基板(12)的檢測液輸入孔(3)位置處設有雙層檢測液擴散膜(5);在基板(12)上布有微流毛細管(8),微流毛細管(8)之間通過微流毛細管孔(7)相連通; 微流毛細管(8)—端與標準液(9)相連通,標準液(9)與微識別芯片(11)通過毛細導管(10)相連通;在基板(12)檢測液排出孔(4)處還設有檢測液吸收膜(6)。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型消耗品識別技術系統(tǒng)(ICIT),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標準液(9)由囊狀皮質包裹。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型消耗品識別技術系統(tǒng)(ICIT),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流毛細管(8)直徑為10-15微米。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型消耗品識別技術系統(tǒng)(ICIT),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翻蓋(I)、下翻蓋(2)通過物理栓和,構造整個裝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物傳感器上的消耗品識別技術系統(tǒng)。智慧型消耗品識別技術系統(tǒng)(ICIT),所述的基板上覆有一層上翻蓋,下覆有一層下翻蓋;上翻蓋一處設有檢測液輸入孔,下翻蓋一處設有檢測液排出孔;在上翻蓋與基板的檢測液輸入孔位置處設有雙層檢測液擴散膜;在基板上布有微流毛細管,微流毛細管之間通過微流毛細管孔相連通;微流毛細管一端與標準液相連通,標準液與微識別芯片通過毛細導管相連通;在基板檢測液排出孔處還設有檢測液吸收膜。本實用新型通過微識別芯片的對標準液的實時的監(jiān)控,使得能夠確保在生物傳感器的消耗品在使用過程中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擾。
【IPC分類】G01N27/26
【公開號】CN205120650
【申請?zhí)枴緾N201520874039
【發(fā)明人】徐云鵬, 燕春暉
【申請人】徐云鵬
【公開日】2016年3月30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