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抗沖磨試驗系統(tǒng)用筒體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混凝土抗沖磨試驗系統(tǒng)用筒體機構,筒體包括外筒體和放置在外筒體內的內筒體,外筒體和內筒體之間具有截面呈環(huán)形的間隙;外筒體具有底板,內筒體上下均敞口設置;外筒體的底板中心處豎向設有出水管,外筒體的側壁連通有進水管,進水管上設有第一閥門,出水管上設有第二閥門;內筒體頂部處的內壁徑向凹陷形成環(huán)形的支撐槽,支撐槽支撐筒蓋,筒蓋包括兩個呈半圓盤形半圓蓋,兩個半圓蓋的中心對應設有半圓孔。本實用新型能夠防止試驗筒與底座之間漏水、降低試驗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試驗效率、方便更換內筒體。
【專利說明】
混凝土抗沖磨試驗系統(tǒng)用筒體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筒體機構,尤其是混凝土抗沖磨試驗系統(tǒng)用筒體機構。
【背景技術】
[0002]在水工混凝土工程領域,需要對混凝土耐磨性能進行測試,即需要對混凝土表面受高速流動介質磨損的相對抗力進行試驗,用于評價混凝土表面的相對抗沖磨性能。
[0003]我國是個多沙河流的國家,在眾多河流中,年最大輸沙量超過1000萬噸的河流有60多條。含泥沙河流上水工建筑物多為混凝土結構,其主要失效形式之一是過流表面因高速含泥沙水流沖刷磨損而造成材料損壞。
[0004]混凝土的磨蝕磨損速率是依賴于時間的狀態(tài)變量,由于與環(huán)境發(fā)生相互作用,水流中泥沙含量、組成以及運動變化,挾沙水流與材料之間的作用方式等均在一種隨機、多變狀態(tài)下對材料產生磨蝕破壞,因此,抗沖耐磨混凝土的材料及配合比的選擇問題就變得非常復雜,通常只有通過試驗對比的方式來確定不同情況下混凝土材料抗沖耐磨的性能。
[0005]混凝土材料是迄今為止用量最大、用途最廣泛的建筑結構材料。水工建筑物中的溢流面、尾水管、泄洪洞、沖砂孔等結構部位的混凝土材料的抗沖耐磨性能是評價這些部位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的重要技術指標。
[0006]我國在1962年頒布了水工混凝土試驗方法,其中推薦了混凝土抗含砂水流沖刷試驗的圓環(huán)法;隨后經過第一次修訂于1982年頒布了《水工混凝土試驗規(guī)程》SD105-82,經過1996年進行第二次修訂后,于2006年頒布了新的《水工混凝土試驗規(guī)程》S L 352 —2006,發(fā)展至目前,對混凝土抗沖耐磨性能的評價推廣到兩個方法,分別是混凝土抗含砂水流沖刷試驗(圓環(huán)法)和混凝土抗沖磨試驗(水下鋼球法),以適應抗沖耐磨混凝土在不同水流沖刷速度、不同破壞介質類型作用下的抗沖耐磨性能評價。
[0007]目前,利用水下鋼球法進行混凝土抗沖耐磨試驗的混凝土沖磨機構(如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儀器工廠生產的H K S — Π型混凝土抗沖磨試驗機)包括固定于地面的外固定機架和導軌;導軌一端伸入機架,另一端伸出機架。導軌上設有內移動機架,內移動機架的底端通過滾輪連接在導軌上。內移動機架頂部通過法蘭連接有圓筒形的試驗筒(鋼筒),試驗筒底端連接有出水接頭,出水接頭向下伸入內移動機架且出水接頭上設有出水閥;出水接頭連接有排水管。試驗筒頂部設有筒蓋,筒蓋中心設有用于穿過攪拌軸的中心軸孔。外固定機架頂部高于試驗筒頂部;外固定機架上設有電機,電機軸向下垂直伸出并通過卡接連軸結構連接攪拌軸,攪拌軸向下通過中心軸孔伸入試驗筒并連接有攪拌槳。
[0008]試驗時,將圓柱形的混凝土試件(直徑300mm 土 2mm、高度I OOmm 土 1mm)放入試驗筒內,并根據試驗需要放入若干鋼球,然后在筒內注水;先將攪拌軸自下而上穿過筒蓋中心軸孔,再將內移動機架推入外固定機架,然后手動將攪拌軸與電機軸卡接在一起。啟動電機,電機通過攪拌軸帶動攪拌漿以1200r/min左右的速度旋轉,使筒內形成高速水流,鋼球也隨水流高速旋轉,從而模擬水流及水流攜帶物對混凝土試件進行沖刷,測試混凝土試件的抗沖耐磨性能。
[0009]現有利用水下鋼球法進行混凝土抗沖耐磨試驗的混凝土沖磨裝置的缺陷有:
[0010]1.每次試驗后,都要人工將試驗筒拆卸下來,以便對筒內的水、鋼球、混凝土試件上沖磨下來的泥漿等進行徹底清理,為下次試驗提供條件。試驗筒(直鋼筒)與底座通過法蘭結構相連接,法蘭結構沿周向均勻布置有多達12個連接螺栓,拆、裝一次大約需要2小時;
[0011]2.在拆除鋼筒移除試件時,磨損物漿體不易收集,流淌到實驗室地面污染環(huán)境。
[0012]3.鋼筒(試驗筒)與底座止水結構為橡皮墊圈,若連接不好或橡皮墊圈老化、破損將會出現滲漏。
[0013]4.隨著試驗次數增加,鋼筒內部出現不規(guī)則的磨損,且日趨嚴重,且難以更換新的鋼筒。
【實用新型內容】
[001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混凝土抗沖磨試驗系統(tǒng)用筒體機構,能夠防止試驗筒與底座之間漏水、降低試驗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試驗效率、方便更換內筒體并且便于觀察試驗過程。
[001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混凝土抗沖磨試驗系統(tǒng)用筒體機構包括設置在混凝土沖磨機構的內移動機架上的筒體,筒體包括外筒體和放置在外筒體內的內筒體,外筒體和內筒體之間具有截面呈環(huán)形的間隙;外筒體具有底板,內筒體上下均敞口設置;
[0016]外筒體的底板固定連接在內移動機架頂部;外筒體的底板中心處豎向設有出水管,外筒體的側壁連通有進水管,進水管上設有第一閥門,出水管上設有第二閥門;內筒體頂部處的內壁徑向凹陷形成環(huán)形的支撐槽,支撐槽支撐筒蓋,筒蓋包括兩個呈半圓盤形半圓蓋,兩個半圓蓋的中心對應設有半圓孔,兩個半圓孔合成一個圓孔。
[0017]內筒體對應的外筒體的底板上放置有用于支撐混凝土試件的三角形支撐筋;內筒體側壁中部沿周向設有若干連通孔,外筒體的側壁設有透明的觀察窗。
[0018]所述筒蓋的兩個半圓蓋上分別連接有一把手。
[0019]所述外筒體和內筒體的頂部對應設有錨固孔,錨固孔沿周向均勻設有4組,錨固孔處穿設有錨固螺栓。
[0020]所述外筒體的內徑為340毫米,所述錨固孔位于外筒體頂端和內筒體頂端以下30毫米處;內筒體的內徑為302毫米。
[0021]所述外筒體的內壁設有水位傳感器,水位傳感器連接有電控裝置。
[0022]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的優(yōu)點:
[0023]1.外筒體與底板一體設置,避免了以往分體設置時由于在筒體與底座之間的橡皮墊圈發(fā)生損壞或筒體與底座連接不緊密而造成滲漏。
[0024]2.使用本實用新型,無須每次試驗前后安裝、拆卸鋼制的試驗筒(重達26.6公斤,與機架之間具有12個連接螺栓),節(jié)約大約2個小時的拆裝時間。本實用新型每次試驗前后僅需將塑料制的內筒體(非常輕便)放入外筒體和抽出外筒體,非常方便、省時省力,提高了試驗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
[0025]3.混凝土試件較為光滑,搬運不便。本實用新型中外筒體的內徑大于內筒體(兩者間具有間隙);因此試驗完成、將內筒體從外筒體中抽出后,混凝土試件與外筒體的內壁之間具有較大間隙,為試驗人員手動將網套提起來提供了充足的空間,為使用網套搬運混凝土試件提供了結構條件。當然,如上所述,將以往的鋼制試驗筒體分為外筒體和內筒體,其目的和作用還在于簡化了拆裝過程,提高試驗效率,節(jié)約將近兩個小時的拆裝鋼制筒體的時間,并降低勞動強度(不用搬運重達26.6公斤的鋼制試驗筒)。也就是說,本實用新型將以往的鋼制試驗筒體分為外筒體和內筒體,具有雙重目的和作用。
[0026]本實用新型采用網套套住混凝土試件、利用網套搬運混凝土試件,由于外筒內徑大于混凝土試件直徑40毫米左右,大大方便了移動光滑的混凝土試件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0027]4.筒蓋包括兩個呈半圓盤形半圓蓋,兩個半圓蓋的中心對應設有半圓孔,兩個半圓孔合成一個可供攪拌用軸通過的圓孔,這種結構方便了攪拌槳進出內筒體,方便了筒蓋的安放與取下。透明的觀察窗便于試驗人員觀察外筒體和內筒體的內部情況,為試驗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方便,便于試驗人員隨時觀察內外筒體內的情況并及時發(fā)現問題、及時作出相應的調整(如手動控制水位等)。
[0028]5.設置耐磨塑料制成的內筒體帶來了如下有益效果:(I)降低內筒體重量,降低裝卸的體力消耗;(2)提高內筒體使用壽命,即便內筒體磨損也能利用備用桶及時更換,降低維修成本,縮短維修時間,并能夠避免由于筒壁不規(guī)則磨損可能對試驗結果帶來的不利影響。
【附圖說明】
[0029]圖1是抗沖磨試驗時本實用新型安裝在混凝土抗沖磨試驗系統(tǒng)中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2是圖1的右視圖;
[0031]圖3是圖1中外筒體和內移動機架處的結構示意圖;
[0032]圖4是攪拌槳升起時本實用新型安裝在混凝土抗沖磨試驗系統(tǒng)中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電控原理示意圖;
[0034]圖6是圖1中A處的放大圖;
[0035]圖7是筒蓋的俯視結構不意圖;
[0036]圖8是圖3中三角形支撐筋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7]如圖1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混凝土抗沖磨試驗系統(tǒng)用筒體機構包括設置在混凝土沖磨機構的內移動機架2上的筒體,筒體包括外筒體5和放置在外筒體5內的內筒體6,外筒體5和內筒體6之間具有截面呈環(huán)形的間隙;外筒體5具有底板,內筒體6上下均敞口設置;
[0038]外筒體5的底板固定連接在內移動機架2頂部;外筒體5的底板中心處豎向設有出水管8,外筒體5的側壁連通有進水管42,進水管42上設有第一閥門44,出水管8上設有第二閥門14;內筒體6頂部處的內壁徑向凹陷形成環(huán)形的支撐槽15,支撐槽15支撐筒蓋16,筒蓋16包括兩個呈半圓盤形半圓蓋17,兩個半圓蓋17的中心對應設有半圓孔,兩個半圓孔合成一個圓孔18。
[0039]內筒體6對應的外筒體5的底板上放置有用于支撐混凝土試件的三角形支撐筋19;內筒體6側壁中部沿周向設有若干連通孔41,連通孔41用來保持內筒體6的內外兩側的水位處于平衡狀態(tài);外筒體5的側壁設有透明的觀察窗20。
[0040]所述筒蓋16的兩個半圓蓋17上分別連接有一把手29。
[0041]所述外筒體5和內筒體6的頂部對應設有錨固孔32,錨固孔32沿周向均勻設有4組,錨固孔32處穿設有錨固螺栓。錨固螺栓將內筒體6以懸掛的方式固定在外筒體5內。錨固螺栓為常規(guī)部件,圖未示。
[0042]所述外筒體5的內徑為340毫米,所述錨固孔32位于外筒體5頂端和內筒體6頂端以下30毫米處;內筒體6的內徑為302毫米。所述外筒體5的內壁設有水位傳感器33,水位傳感器33連接有電控裝置。
[0043]下面對安裝有本實用新型的混凝土抗沖磨試驗系統(tǒng)作一介紹,以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方式和工作過程。
[0044]如圖1至圖8所示,安裝有本實用新型的混凝土抗沖磨試驗系統(tǒng)包括混凝土沖磨機構、機架和進水機構。
[0045]機架包括外固定機架I和內移動機架2。
[0046]混凝土沖磨機構包括設置在外固定機架I上的攪拌用電機3和設置在內移動機架2上的筒體,攪拌用電機3的軸向下連接有攪拌槳4。
[0047]筒體包括鋼制外筒體5和放置在外筒體5內的耐磨塑料制成的內筒體6,外筒體5和內筒體6之間具有截面呈環(huán)形的間隙10;外筒體5具有底板(外筒體與底板一體設置),內筒體6上下均敞口設置;具體來說,外筒體5用鋼板制成,內徑為340毫米,高度450毫米,厚度10毫米;內筒體6采用透明的耐磨塑料(A B S塑料)制成,內徑為302毫米,高度434毫米,厚度10毫米。
[0048]外筒體5的底板固定連接在內移動機架2頂部;攪拌用電機的軸7和攪拌槳4向下伸入內筒體6;外筒體5的底板中心處豎向設有出水管8,出水管8的底端向下連接有第二軟管11,第二軟管11用來控制排水位置(如排放到地溝內);外筒體的側壁連通有進水管42,進水管42連接有用于連接水源管的第一軟管43,進水管42上設有第一閥門44,出水管8上設有第二閥門14,水源管12上設有第三閥門13;第一軟管43—端套接在進水管42上,另一端套接在水源管12上。
[0049]所述進水機構包括所述進水管42、第一軟管43和第一閥門44;內筒體6頂部處的內壁徑向凹陷形成環(huán)形的支撐槽15,支撐槽15支撐筒蓋16,筒蓋16包括兩個呈半圓盤形半圓蓋17,兩個半圓蓋17的中心對應設有半圓孔,兩個半圓孔合成一個圓孔18,攪拌用電機的軸7穿過該圓孔18向下伸入內筒體6。
[0050]內筒體6對應的外筒體5的底板上放置有用于支撐混凝土試件45的三角形支撐筋19;三角形支撐筋19由6毫米的鋼筋焊接而成。
[0051]內筒體6側壁中部沿周向設有若干連通孔41,連通孔41用來保持內筒體6的內外兩側的水位處于平衡狀態(tài)。外筒體5的側壁設有透明的觀察窗20,便于人員觀察外筒體5和內筒體6內的水位等情況。
[0052]外固定機架I頂部的左右兩側分別向下連接有第一電動推桿21和第二電動推桿22,第一電動推桿21的伸出端和第二電動推桿22的伸出端均與一滑動支撐板23固定連接;外筒體5上方的外固定機架I固定連接有固定支撐板24,滑動支撐板23和固定支撐板24均具有用于穿過攪拌用電機的軸7的中心孔;
[0053]固定支撐板24與外固定機架I頂部之間固定連接有四根豎向設置的滑桿25,滑桿25滑動穿過所述滑動支撐板23;攪拌用電機3支撐在滑動支撐板23上;
[0054]滑動支撐板23向下運動至極限位置時支撐在固定支撐板24上,此時攪拌槳4向下伸入內筒體6,且攪拌槳4底部距試件45頂部的距離L為38毫米;滑動支撐板23向上運動至極限位置時帶動攪拌槳4位于外筒體5和內筒體6的上方;
[0055]外固定機架I的后端下部固定連接有第三電動推桿26,第三電動推桿26的伸出端與內移動機架2固定連接;外固定機架I下方的地面上設置有導軌27,內移動機架2底端四角處設有滾輪28,滾輪28滾動連接在導軌27上。
[0056]攪拌槳4伸入水中并旋轉,帶動水及其內的鋼球運動,模擬高速流動介質對混凝土的沖刷磨損。
[0057]所述筒蓋16的兩個半圓蓋17上分別連接有一把手29;從而更加方便將筒蓋16安放到支撐槽15上或者將筒蓋16從內筒體6上拿下來。所述外固定機架I的底端連接有水平設置的定位板30,定位板30通過地腳螺栓31固定在地面上,從而使外固定機架I起到更加穩(wěn)固的支撐作用。
[0058]所述內筒體6由透明耐磨塑料制成。
[0059]所述滾輪28的外緣沿周向設有限位槽34,限位槽34與導軌27頂部相適配。從而在行走時,滾輪28不會從導軌27上脫離開來。
[0060]所述外筒體5和內筒體6的頂部對應設有錨固孔32,錨固孔32沿周向對稱設有4組(內筒體6和外筒體5上相互對應的錨固孔32形成一組錨固孔32),錨固孔32處穿設有錨固螺栓。
[0061]所述外筒體5的內徑為340毫米,所述錨固孔32位于外筒體5頂端和內筒體6頂端以下30毫米處;內筒體6的內徑為302毫米;混凝土試件45直徑的范圍為300 ±2毫米,混凝土試件45的高度范圍為100±1毫米。
[0062]所述第一電動推桿21、第二電動推桿22和第三電動推桿26均與一電控裝置相連接;所述外筒體的內壁設有水位傳感器33,第一閥門44、第二閥門14和第三閥門13均為電磁閥,水位傳感器33、第一閥門44、第二閥門14和第三閥門13均與所述電控裝置相連接。
[0063]本實用新型還包括有用于監(jiān)控試驗現場的攝像頭,攝像頭優(yōu)選采用360度全景攝像頭;攝像頭連接所述電控裝置;電控裝置內設有G S M模塊。所述電控裝置為P L C或者單片機或者集成電路,所述電控裝置和攝像頭均為本領域常規(guī)技術,僅顯示在電控原理示意圖中。
[0064]使用本實用新型進行混凝土沖磨試驗的方法依次按以下步驟進行:
[0065]1.首先將混凝土試件45在水中浸泡48小時以上;在外筒體5的底板放上三角形支撐筋19,把已經擦去表面水分并稱量的混凝土試件45裝入網套,放在三角形支撐筋19上并對中,且使混凝土試件45表面垂直于轉軸。網套由粗細適當的尼龍繩制作而成,為現有常規(guī)技術,圖未示。
[0066]2.將網套從上向下從混凝土試件45上剝下,并使網套均勻地分布于試件四周,套上內筒體6;內筒體6底部距三角形支撐筋19頂面的距離為10毫米。
[0067]3.用錨固螺栓將內筒體6固定在外鋼筒5上;然后將鋼球放在混凝土試件45的頂部表面;通過電控裝置啟動第三電動推桿26,第三電動推桿26的伸出端向后收縮,將內移動機架2及其上的外筒體5和內筒體6移至外固定機架I下方,并使攪拌用電機的軸7正對內筒體6的中心位置。
[0068]4.啟動第一電動推桿21和第二電動推桿22,帶動攪拌用電機3向下移動,使攪拌用電機的軸7和攪拌槳4向下伸入內筒體6,使攪拌槳4底部距混凝土試件45上表面38毫米,然后將筒蓋16的兩個半圓蓋17放到內筒體6頂部的環(huán)形支撐槽15處,兩個半圓蓋17中心處的半圓孔合成一個圓孔,圍住攪拌用電機的軸7。
[0069]5.將水源管12和進水管42通過第一軟管43連接起來,打開第三閥門13和第一閥門44,向外筒體和內筒體6內加水至水位高出試件表面165毫米;試驗人員通過電控裝置設定允許的最低水位。
[0070]6.通過電控裝置啟動攪拌用電機3,將攪拌用電機的軸7的轉速控制在1200轉/分鐘,持續(xù)對混凝土試件45進行沖磨。電控裝置通過水位傳感器33自動監(jiān)控水位,當水位低于設定值時即自動打開第三閥門13和第一閥門44,自動補水;當補水后水位上升至原水位(高于試件表面165毫米)時,電控裝置自動關閉第三閥門13和第一閥門44,自動停止補水。
[0071 ]累計沖磨72小時,電控裝置自動停止攪拌用電機3,使第一閥門和第三閥門13處于關閉狀態(tài),并使第二閥門14處于打開狀態(tài),將內筒體6和外筒體5內的水排出;
[0072]試驗人員取下兩個半圓蓋17后,通過電控裝置啟動第一電動推桿21和第二電動推桿22,第一電動推桿21和第二電動推桿22的伸出端向上回收,帶動攪拌用電機的軸7和攪拌槳4向上升起至高于外筒體5的高度。
[0073]7.通過電控裝置啟動第三電動推桿26,第三電動推桿26的伸出端向前伸出,將內移動機架2及其上的外筒體5和內筒體6移出外固定機架I。
[0074]8.卸掉內筒體6和外筒體5之間的錨固螺栓,在內筒體6上相對的兩個錨固孔內穿入適當長度和直徑的鋼筋,通過鋼筋將內筒體6提出。由于內筒體6由A B S耐磨塑料制成,因此能夠適應沖磨試驗的同時重量很輕,既方便拆卸,又降低拆卸工作的勞動強度。
[0075]9.試驗人員將網套提起,將混凝土試件45從外鋼筒中提出,然后將混凝土試件45清洗干凈,擦去混凝土試件45表面的水分,最后對混凝土試件進行稱量。
[0076]稱量后,即可按照現有的抗沖磨試驗規(guī)程對試驗結果進行處理。
[0077]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混凝土抗沖磨試驗系統(tǒng)還包括有網絡服務器,電控裝置還內置有移動網絡模塊;所述第6步驟中,電控裝置在啟動攪拌用電機3的同時開啟攝像頭,通過移動網絡模塊持續(xù)向網絡服務器上傳試驗影像。這樣試驗人員就無需一直在試驗現場監(jiān)控試驗過程,而是可以隨時打開手機,通過瀏覽器或者A P P訪問網絡服務器,獲取試驗現場的影像。在使用A P P的情形下,試驗人員還可以使用A P P輸入指令,經網絡服務器的中轉,通過電控裝置控制第一至第三閥門、第一至第三電動推桿動作,實現遠程操控。在累計沖磨72小時之前30分鐘,電控裝置通過G S M模塊向設定好的手機號碼發(fā)送短信并撥打電話進行提醒,累計沖磨72小時即自動關閉攪拌用電機3從而實現停機,同時關閉攝像頭。
[0078]本實用新型中的攝像頭、水位傳感器、電控裝置、電動推桿、電磁閥和網絡服務器等均為本領域常規(guī)技術,其具體結構不再詳述。
[0079]電控裝置、網絡服務器、攝像頭、水位傳感器、第一至第三閥門以及第一至第三電動推桿組成遠程控制及動態(tài)監(jiān)測裝置能夠實現以下功能:(I)試驗人員可以利用手機進行設備啟動和關閉控制;(2)當攪拌用電機出現故障、停電或電壓不足時,能向試驗人員發(fā)短消息和撥打電話提醒;(3)達到設定時間前30分鐘時發(fā)短消息和撥打電話提醒,達到設定時間時自動停機。
【主權項】
1.混凝土抗沖磨試驗系統(tǒng)用筒體機構,其特征在于: 包括設置在混凝土沖磨機構的內移動機架上的筒體,筒體包括外筒體和放置在外筒體內的內筒體,外筒體和內筒體之間具有截面呈環(huán)形的間隙;外筒體具有底板,內筒體上下均敞口設置; 外筒體的底板固定連接在內移動機架頂部;外筒體的底板中心處豎向設有出水管,外筒體的側壁連通有進水管,進水管上設有第一閥門,出水管上設有第二閥門;內筒體頂部處的內壁徑向凹陷形成環(huán)形的支撐槽,支撐槽支撐筒蓋,筒蓋包括兩個呈半圓盤形半圓蓋,兩個半圓蓋的中心對應設有半圓孔,兩個半圓孔合成一個圓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抗沖磨試驗系統(tǒng)用筒體機構,其特征在于:內筒體對應的外筒體的底板上放置有用于支撐混凝土試件的三角形支撐筋;內筒體側壁中部沿周向設有若干連通孔,外筒體的側壁設有透明的觀察窗。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抗沖磨試驗系統(tǒng)用筒體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蓋的兩個半圓蓋上分別連接有一把手。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抗沖磨試驗系統(tǒng)用筒體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體和內筒體的頂部對應設有錨固孔,錨固孔沿周向均勻設有4組,錨固孔處穿設有錨固螺栓。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抗沖磨試驗系統(tǒng)用筒體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體的內徑為340毫米,所述錨固孔位于外筒體頂端和內筒體頂端以下30毫米處;內筒體的內徑為302毫米。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抗沖磨試驗系統(tǒng)用筒體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體的內壁設有水位傳感器,水位傳感器連接有電控裝置。
【文檔編號】G01N3/56GK205538526SQ201620114214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2月4日
【發(fā)明人】范偉麗, 黃功學, 惠大眾, 李連水, 孫浩瑜, 張錦鋒, 牛亞杰, 史麗陽
【申請人】河南省鄭州水利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