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柔性齒圈的鐘表輪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具有柔性齒圈的鐘表輪,包括多個輪輻,每個輪輻包括在柔性臂的遠端處的至少一個齒,所述柔性臂從圍繞所述輪的樞轉軸線的輪轂伸出。
[0002]本發(fā)明還涉及包括至少一個上述類型的輪的鐘表齒輪系。
[0003]本發(fā)明還涉及包括至少一個上述齒輪系的鐘表機芯。
[0004]本發(fā)明還涉及包括至少一個上述類型的機芯的手表。
[0005]本發(fā)明涉及包括齒輪系的鐘表機構的領域。
【背景技術】
[0006]新技術(諸如MEMS和LIGA制造技術)和新材料(諸如硅)的出現(xiàn)使得能夠開發(fā)出全部或部分柔性的鐘表輪,這允許游隙被占據(jù)的輪的設計,并且由于減小的摩擦損失而確保高效。
[0007]MIBA SINTER AUSTRIA GmbH名下的 WO專利申請 N0.2012/037593A2 公開了具有在輪板的厚度方向上差異化布置的齒的另一種輪。該輪包括具有不同彈性的若干種材料。
[0008]然而,通常包括柔性帶的這些輪會由于手表不可避免遭受到的沖擊或在鐘表匠的操作期間(例如當設置指針就位時)所引起的應力而在運行中具有受限的抗性,因為這些沖擊和應力的強度可能超過這些帶的抗性。
【發(fā)明內容】
[0009]本發(fā)明提出提供對具有柔性齒圈的鐘表輪的改進,以使得它們在(被)操縱期間更加抗變形且提高它們的抗沖擊性。
[0010]原理在于,在處于嚙合的一個齒(或多個齒)與前面的和/或后面的齒之間分配比那些與常規(guī)操作相關的力要高的任何力。
[0011]為此,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有柔性齒圈的鐘表輪,包括多個輪輻,每個輪輻包括在柔性臂的遠端處的至少一個齒,所述柔性臂從圍繞所述輪的樞轉軸線的輪轂伸出,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輪輻包括鉤連裝置和互補的鉤連裝置,其布置成在至少其中一個相鄰的輪輻的至少其中一個所述臂的特定的彎曲位置以推動接觸或拉動接觸方式分別與包含在直接相鄰的輪輻中的所述互補的鉤連裝置和/或鉤連裝置協(xié)作,以在其臂發(fā)生彎曲的所述輪輻和至少其中一個所述相鄰的輪輻之間分配彎曲力。
[0012]本發(fā)明還涉及包括至少一個上述類型的輪的鐘表齒輪系。
[0013]本發(fā)明還涉及包括至少一個上述類型的輪系的鐘表機芯。
[0014]本發(fā)明還涉及包括至少一個上述類型的機芯的手表。
【附圖說明】
[0015]通過參照附圖閱讀以下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其他特征和優(yōu)點將顯見,其中:
[0016]-圖1示出齒輪系的一部分的示意性平面視圖,所述齒輪系包括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具有柔性齒圈的輪,該輪與另一個輪嚙合。
[0017]-圖2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具有柔性齒圈的輪的示意性前視圖,所述輪包括彼此交替地布置的第一齒圈和第二齒圈。
[0018]-圖3為處于正常運行的圖1的細節(jié)視圖。
[0019]-圖4以與圖3類似的方式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輪的一個變型。
[0020]-圖5示出在沖擊施加到相對的輪上時圖3的變型。
[0021]-圖6以與圖3類似的方式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輪的一個變型,其具有單個齒圈,并且所述輪的輪輻相同。
[0022]-圖7和8示出包括根據(jù)圖1的變型的具有柔性齒圈的輪的齒輪系,其中,接觸點用箭頭標記出,且其中,圖8代表了比圖7更多的卷繞。
[0023]-圖9示出包括集成有具有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輪的齒輪系的機芯的手表的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本發(fā)明涉及包括齒輪系的鐘表機構領域,且更具體地涉及具有柔性齒圈的輪。
[0025]本發(fā)明可適用于各種幾何形狀的輪,在附圖中僅示出了其中的一個示例。本發(fā)明可特別地且非限制性地應用到根據(jù)MEMS、LIGA或類似方法制成的和/或由諸如硅或氧化硅、或者單晶或多晶金剛石等材料制成的輪。
[0026]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于,在處于嚙合的一個齒(或多個齒)與前面的或后面的齒之間分配比那些與正常操作相關的力更高的力。
[0027]因此,本發(fā)明涉及具有柔性齒圈的鐘表輪1,該柔性齒圈包括多個輪輻2。每個輪輻2包括在柔性臂4的遠端處的至少一個齒3。所述柔性臂4從圍繞輪I的樞轉軸線D的輪轂5處徑向地(如圖中所示)或者根據(jù)特定輪廓(圓弧或曲面或S形或其他輪廓)伸出。
[0028]在圖1至5、7和8所示的特定應用中,輪I包括多個上述齒圈10,這些齒圈10彼此不同、在垂直于樞轉軸線D的相同的平面P內共面,并且彼此交替地布置。具有至少兩個不同的齒圈(特別是第一齒圈11和第二齒圈12)的這種類型的輪I在已知的鐘表中是常見的,這是其被更加詳細地示出的原因。圖2示出兩個齒圈11和12的一般示例,第一齒圈包括由臂41A至41F承載的齒31A至31F,第二齒圈具有由臂42A至42F承載的齒32A至32F。
[0029]在圖6中所示的另一個應用中,輪I包括單個齒圈10,其具有全部相同的輪輻2。在圖6的特定的且非限制性的應用中,這些輪輻2以恒定的角度節(jié)距布置在輪I的周邊上。
[0030]根據(jù)本發(fā)明,每個輪輻2包括鉤連裝置6和互補的鉤連裝置7,所述鉤連裝置和互補的鉤連裝置布置成分別地與包含在另一個直接相鄰的輪輻2中的互補的鉤連裝置7和/或鉤連裝置6協(xié)作。兩個相鄰的輪輻的這些鉤連裝置6和互補的鉤連裝置7在兩個相鄰的輪輻2中的至少一個輪輻的至少其中一個臂4的特定彎曲位置以推動接觸或拉動接觸方式協(xié)作,以在其臂4彎曲的輪輻2和與此相鄰的至少其中一個輪輻2之間分配彎曲力。
[0031]優(yōu)選地,在自由狀態(tài)下,一個輪輻的鉤連裝置6和相鄰的輪輻的互補的鉤連裝置7彼此不接觸,并且相隔一定間隙,該間隙至少對應于在輪I和相對的輪50之間的能量傳遞期間輪輻的臂4的正常彎曲。
[0032]親接協(xié)作(coupling cooperat1n)可因而發(fā)生在第一輪福2和位于第一輪福上游的第二輪輻2AM和/或位于第一輪輻下游的第三輪輻2AV之間,其中,所述第一輪輻尤其是在兩個輪1、50中的至少一個受到?jīng)_擊的情形下受到導致其臂4顯著彎曲的擾動。根據(jù)擾動的程度以及因而第一輪輻的彎曲程度,耦接協(xié)作還可發(fā)生在其他輪輻中,在第二上游輪輻2AM的上游和/或第三下游輪輻2AV的下游。
[0033]因而,這種在其臂4的特定彎曲位置彼此耦接接觸的輪輻2的協(xié)作使得能夠在與其臂4彎曲的輪輻相鄰的輪輻2上分配彎曲力。
[0034]在圖中示出的一個特定且優(yōu)選的但非限制性的實施例中,所述齒圈10或者每個齒圈10 (如果有若干個)包括多個彼此相同的且以等距的方式分布在輪I的周邊的齒30。
[0035]在圖中示出的一個特定且優(yōu)選的但非限制性的實施例中,至少一個齒圈10包括多個彼此相同的且以等距的方式圍繞輪I分布的輪輻20。
[0036]在圖1至5、7和8的實施例中,輪I包括多個彼此不同的齒圈10,這些齒圈在垂直于輪I的樞轉軸線D的相同平面P內共面,且彼此交替地布置。附圖示出了第一齒圈11和第二齒圈12的示例,然而,輪I可以包括分布在其周邊上的更多樣的齒圈。
[0037]優(yōu)選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輪I設計成將以任意方向或方式施加的擾動的影響傳遞到其輪輻2中的一個或多個。此外優(yōu)選地,鉤連裝置6和互補的鉤連裝置7有利地設計成既以牽拉方式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它們以真實的耦接驅動關系協(xié)作,并且鉤連裝置6和互補的鉤連裝置7還以擠壓方式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它們與相鄰的輪輻2的相對區(qū)域貼靠協(xié)作,所述相對區(qū)域可包括相鄰的輪輻的鉤連裝置6和互補的鉤連裝置7、和/或相鄰的輪輻的臂4、和/或相鄰的輪輻的齒3。
[0038]如圖1至5、7和8中所見,鉤連裝置6和互補的鉤連裝置7布置成共同以牽拉方式工作,以經(jīng)由包含在第二齒圈12中的、相鄰于第一輪輻21的第二輪輻22驅動第一齒圈11的第一輪輻21。
[0039]在單個齒圈10的示例中,如圖6所示,多個相鄰的輪輻2的鉤連裝置6和互補的鉤連裝置7以類似的方式協(xié)作。
[0040]有利地,在圖1至5、7和8的示例中,當?shù)谝积X圈11的第一輪輻21和相鄰于第一輪輻21且包含在第二齒圈12中的第二輪輻22移動靠近彼此時,鉤連裝置6和互補的鉤連裝置7布置成彼此和/或與相鄰的輪輻20在包含于其中的貼靠面上貼靠協(xié)作。在如圖6所示的單個齒圈10的示例中,不同的相鄰輪輻2的鉤連裝置6和互補的鉤連裝置7以類似的方式在相鄰的輪輻2之間貼靠協(xié)作。
[0041]優(yōu)選地,每個輪輻2包括位于其臂4的兩側的鉤連裝置6和互補的鉤連裝置7。如關于附圖標準化的,每個輪輻2的鉤連裝置6位于臂4的第一側(稱作“上游”)并且互補的鉤連裝置7位于臂4的第二側(稱作“下游”)。因此,各齒圈10、11、12的每個輪輻20、21,22包括位于臂40、41、42的兩側的鉤連裝置60、61、62和互補的鉤連裝置70、71、72。
[0042]優(yōu)選地,輪I的所有齒2具有相同的節(jié)圓直徑DP,并且各個鉤連裝置6和互補的鉤連裝置7在一環(huán)形區(qū)域內彼此協(xié)作,所述環(huán)形區(qū)域的最大直徑小于節(jié)圓直徑DP。
[0043]在圖1至8所示出的有利的實施例中,鉤連裝置6和/或互補的鉤連裝置7由至少一個鉤8形成,該鉤8與包含在承載鉤連裝置6或互補的鉤連裝置7的輪輻2中的臂4成一體。
[0044]所述鉤8包括遠側區(qū)段9,所述遠側區(qū)段優(yōu)選相對于樞轉軸線D基本是徑向的,且承載有外部擠壓支承面91和內部牽拉支承面92。
[0045]優(yōu)選地,輪輻2承載有分別表現(xiàn)為第一鉤86和第二鉤87形式的鉤連裝置6和互補的鉤連裝置7,其在圖2中的標示如下:第一齒圈11的第一鉤861、第二齒圈12的第一鉤862、第一齒圈11的第二鉤871、第二齒圈12的第二鉤872。
[0046]在圖1、2、3、5、7、8的示例中,第一鉤86和第二鉤87各自包括遠側區(qū)段96、97,所述遠側區(qū)段96、97相對于樞轉軸線D基本為徑向,所述遠側區(qū)段96、97面向同一側,對于第二齒圈12的遠側區(qū)段而言,其朝向輪I的外部,或者對于第一齒圈11的遠側區(qū)段而言,其朝向樞轉軸線D。
[0047]在圖4和6的示例中,第一鉤86和第二鉤87各自包括遠側區(qū)段96、97,所述遠側區(qū)段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