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及存儲媒體的裝載方法

文檔序號:6463957閱讀:13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及存儲媒體的裝載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作為記錄媒體采用片狀存儲器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特別是涉及可裝卸地安裝有片狀存儲器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及可將存儲器在該裝置上插拔的裝載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作為裝在個人計算機及音頻·視頻設備內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以及作為上述設備的外部存儲裝置所采用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廣泛采用磁盤及光盤等作為記錄媒體。
同時,作為音頻信息及視頻信息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采用磁帶及磁盤或光盤作為記錄媒體。
對于這種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例如提出了為進一步小型化將備有集成電路及快速存儲器(高速閃存)等固體存儲器的形成片狀的存儲器作為記錄媒體使用的方案。采用固體存儲器的片狀存儲器由于可以在確保大的存儲容量的同時還具有小型的尺寸,從而可使采用這種存儲器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進一步小型化。
將采用固體存儲器的存儲器用于存儲媒體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與比盒式磁帶機及磁帶盒小得多的片狀存儲器相結合,可進一步小型化。
當把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小型化時,選擇該裝置的操作模式的操作部及把裝在裝置主體內的存儲器排出操作用的排出操作部等相互靠近配置。
當多個操作部相互靠近配置時,會造成誤操作的危險。在選擇記錄及/或再現(xiàn)操作模式的狀態(tài),當錯誤地操作排出操作部將存儲器排出時,不僅不能進行正確的信息記錄,而且有損傷記錄在存儲器上的信息的危險。
發(fā)明的公開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它采用可以小型化的存儲器,可以提高進一步小型化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的操作性能。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它可以防止可小型化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的誤操作,進行正確的信息信號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
為達到上述目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備有可裝卸地裝有制成片狀的存儲器的裝置主體,在從該裝置主體的中央部靠近一端側的位置處設置選擇存儲在存儲器上的數(shù)據(jù)等的操作模式的選擇操作部,在從裝置主體的中央部起在另一端側的位置上,設置將裝在上述裝置主體內的存儲器排出的排出操作部,通過這種設置,防止數(shù)據(jù)的選擇等的操作模式的選擇與存儲器的排出操作的誤操作。
選擇操作模式的選擇操作部在可以沿著進出裝置主體的方向進行移動操作的同時,還可以相對于裝置主體進行轉動操作,排出操作部平行于裝置主體的一個平面移動。
同時,排出操作部向存儲器插入裝置主體的方向的移動操作,將存儲器從裝置主體中排出。
進而,將存儲器進行插拔的插拔口設在裝置主體的另一端側,將存儲器從裝置主體的另一端側向其一端插入。
更且,在裝置主體的一個平面上,設置使得插入保持器內的存儲器的一個平面的至少一部分面向外部的窗部,該窗部由與裝置整體形成的明暗色的透明板覆蓋,不引人注意。
本發(fā)明的另外的目的以及利用本發(fā)明所獲得的具體優(yōu)點,從下面根據(jù)實施例所進行的說明會變得更加清楚。
附圖的簡單說明圖1是表示用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的片狀存儲器透視圖,圖2是表示上述片狀存儲器底面一側的透視圖。
圖3是從后面一側觀察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時所觀察到的透視圖。
圖4是從底面一側觀察時所看到的上述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的透視圖。
圖5是表示構成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的保持器的透視圖。
圖6是表示將上述保持器安裝到底座上時的透視圖。
圖7是表示把片狀存儲器插入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中時的平面圖。
圖8是表示把片狀存儲器裝到上述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內時的平面圖。
圖9是表示手持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使用時的透視圖。
圖10是表示構成選擇操作部的轉動推壓型開關的基本狀態(tài)的平面圖。
圖11是表示轉動操作轉動推壓型開關時的狀態(tài)的平面圖。
圖12是表示推壓操作上述轉動推壓型開關時的狀態(tài)的平面圖。
圖13是表示上述轉動推壓型開關的分解透視圖。
圖14是表示上述轉動推壓型開關的組裝透視圖。
圖15是配置于上述轉動推壓型開關上的壓塊的平面圖。
圖16是裝于應用本發(fā)明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內的片狀存儲器的裝載裝置的分解透視圖。
圖17是上述裝載裝置的平面圖。
圖18是表示安裝在構成上述裝載裝置的保持器上的限制構件的安裝狀態(tài)的主要部分透視圖。
圖19是表示安裝在底座上的蓋體的安裝狀態(tài)的主要部分透視圖。
圖20是表示安裝在底座上的排出構件的安裝狀態(tài)的主要部分透視圖。
圖21是表示把片狀存儲插入裝載裝置內時的側視圖。
圖22是表示片狀存儲器完全插入位于底座前面?zhèn)鹊牟灏挝恢锰幍谋3制鲀葧r的裝載裝置的平面圖,圖23是其側視圖。
圖24是表示片狀存儲器安裝到裝載裝置內時的裝載裝置的平面圖。
圖25是表示將安裝到裝載裝置內的片狀存儲器排出時的初期狀態(tài)的裝載裝置的平面圖。
圖26是表示將裝在裝載裝置中的片狀存儲器排出時的初期狀態(tài)的裝載裝置的側視圖。
圖27是表示片狀存儲器的裝載裝置的另外的例子的分解透視圖。
圖28是表示上述裝載裝置在非使用時的狀態(tài)的側視圖。
圖29是表示片狀存儲器完全插入位于底座前面?zhèn)鹊牟灏挝恢锰幍谋3制鲀葧r的裝載裝置的側視圖。
圖30是表示片狀存儲器裝到裝載裝置內時的裝載裝置的側視圖。
實施發(fā)明的最佳方式下面參照


將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成為片狀的存儲器用作記錄媒體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將圖1及圖2所示的片狀存儲器用作存儲媒體。這種片狀存儲器1備有構成將合成樹脂模壓成型的存儲器主體的殼體2,在該殼體2的內部設有例如在32兆比特以上的大存儲容量的快速存儲器(高速閃存)等存儲元件。片狀存儲器1例如如圖1所示,形成短邊的長度W1大約為21.45mm,長邊的長度L1大約為50mm,厚度D1大約為2.8mm的大致的矩形。
在作為構成片狀存儲器1的殼體2的一個短邊側的前面2a側,如圖1及圖2所示,形成從前面2a直到底面2b的端子部3。在該端子部3上設置由相互隔離的間隔壁3a分離開來的多個電極3b。向設在殼體2內的存儲元件所進行的信息的讀出與寫入動作是通過設在端子部3上的電極3b來進行。同時,端子部3形成由間隔壁3a構成的卡合凹部3c,電極3b配置在卡合凹部3c的底面上,從而防止手指等直接接觸。
同時,在殼體2上形成有端子部3的前面2a側之一的拐角部,如圖1及圖2所示,設置被切成圓弧狀的表示向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的插入方向的切口部4。在殼體2上形成有切口部4側的一個側面2c上,如圖2所示,與切口部4連續(xù)形成的將殼體2的底面2b側敞開的誤插入防止溝5。該切口部4及誤插入防止槽5在片狀存儲器1裝到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內時,限制相對于記錄及/再現(xiàn)裝置的插入方向,用于防止誤插入。
在殼體2的底面2b側,于靠近端子部3附近的位置處設置防止錯誤地將信息信號記錄到半導體存儲器上的誤記錄防止開關6。誤記錄防止開關6與殼體2內的操作件連接,當向一個方向滑動時,可以進行信息信號的記錄,當向另一個方向滑動時,不能寫入新的信息信號。同時,在殼體2的一個側面2c上形成防止脫落用凹部7,當插入到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內時,與設置在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側的卡合保持部卡合,防止其從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中脫落。同時,在殼體2的另一個側面2d的中央部附近,形成安裝檢測用的卡合凹部8。該卡合凹部8通過與設在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側的檢測部相卡合,檢測片狀存儲器1有沒有安裝到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中。
在片狀存儲器1的殼體2上,如圖1及圖2所示,設置從平面2e側直到后面2f、進而直到底面2b側設置標簽粘貼部9。標簽粘貼部9通過從殼體2的平面2e側直到后面2f進而直到底面2b的部分上形成凹部構成。標簽粘貼部9形成一定的深度,使得當標簽10粘貼到標簽粘貼部9上時,標簽10不從殼體2的外周面上突出或者與外周面處于同一個平面上。同時,標簽粘貼部9的平面2e側部分如圖1所示,設置在從殼體2的后面2f側直到前表面2a側附近。在粘貼在標簽粘貼部9處的標簽10上,顯示出表示可以采用這種片狀存儲器1的機種名以及記錄在片狀存儲器1內的記錄內容等。
將以上述方式構成的片狀存儲器1用作記錄媒體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備有麥克風及揚聲器,將聲音數(shù)據(jù)記錄在片狀存儲器1上或者進行再現(xiàn)。該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如圖3及圖4所示,備有用合成樹脂成形的上下一對外殼半體12a,12b對接結合構成裝置主體的外殼12。
在外殼12的平面31側上,如圖3所示,設置第一窗部33,使配置在殼體12內的液晶顯示體等構成的顯示體32的顯示面32a面向外方。第一窗部33設置在比從殼體12的前表面34到后面35的長度方向的中央部靠近前面34側處的一個端部側上。第一窗部33由具有透光性的透明合成樹脂板等覆蓋。
在外殼12的前面34側的一個拐角部附近,設置收集外部聲音的麥克風36,在外殼12的平面31側的中央附近設置程序選擇鍵37,將操作模式等顯示在顯示體32上的顯示選擇鍵38,使記錄或再現(xiàn)模式停止的停止鍵39,將記錄在安裝于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內的片狀存儲器1上的記錄內容刪除的刪除鍵40。
同時,在外殼12的平面31側,如圖3所示,設置揚聲器45。揚聲器45配置在比從外殼12的前面34到后面35的長度方向的中央部更靠近后面35側的另一個端部側上。
同時,在外殼12的一個側面49側上,設置選擇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的操作模式的選擇操作部52。選擇操作部52設置在比從外殼12的前面34到背面35的長度方向的中央部更靠近前面34一側的端部側上。該選擇操作部52以設置在外殼12內的旋轉支點為中心,沿圖3中箭頭X1方向及X2方向旋轉操作,選擇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的記錄模式和再現(xiàn)模式等操作模式,通過沿著與外殼12的側面49垂直的圖8中的Y1方向推壓操作,決定所選擇的操作模式。
同時,在設置有選擇操作部52的外殼12的側面49的長度方向的中央部處,設置固定所選擇的操作模式的保持鍵51。此外,在該側面49上,設置在裝到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內的片狀存儲器1上記錄聲音數(shù)據(jù)用的記錄開始鍵48。
進而,在殼體12的一個側面49側上設置排出操作部50,用于將裝在該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內的片狀存儲器1排出。排出操作部50如圖3及圖4所示,設置在比從外殼12的前面34到后面35的長度方向的中央部更靠近背面35側的另一個端部側處。該排出操作部50向作為片狀存儲器1向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的插入方向的圖3中的箭頭C1方向移動,進行將裝在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內的片狀存儲器1排出的操作。
在殼體12的后面35側上,如圖3所示,設置將安裝在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內的存儲器1插拔用的存儲器插拔口55。片狀存儲器1以設置端子部3的前面2a側作為插入端,從外殼12的后面35向前面34與外殼12的平面31平行地插入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內。
在外殼12的底面42側上,如圖4所示,設置第二窗部56,使粘貼在設于裝在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內的存儲器1的平面2e側的標簽粘貼部9、或者粘貼于該標簽粘貼部9上的標簽10的至少一部分面對外部。如圖4所示,第二窗部56設置在比從外殼12的前面34到后面35的長度方向的中央部更靠近后面35側的另一個端部側。該第二窗部56以明暗色的透明板覆蓋,以便從外部對標簽10等的內容不太引人注意。
同時,在外殼12的底面42側上,如圖4所示,設置控制該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的再現(xiàn)速度用的再現(xiàn)速度控制鍵58,控制麥克風靈敏度的麥克風控制鍵59??刂茝柠溈孙L輸入的音量或再現(xiàn)音量用的音量控制鍵60。
進而,從外殼12的底面42直到另一個側面61,設置容納向該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的驅動電源供電電池的電池容納部62。電池容納部62由可開閉的電池蓋63覆蓋。
同時,經(jīng)過插拔口55插入外殼12內的片狀存儲器1借助裝載裝置安裝到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內的安裝位置上。該裝載裝置如圖5及圖6所示,備有將片狀存儲器1插入保持的保持器13及安裝該保持器13的底座14,保持器13相對于底座14可移動地安裝。
可移動地配置保持器13的底座14如圖5所示,由在底板15的對向的兩側上向上豎起的一對第一壁及第二壁16及17構成,截面成コ字狀。
可移動地配置在底座14上的存儲器保持器13如圖5所示,在支承片狀存儲器1的存儲器支承板18的對向的兩側上,設置第一及第二存儲器保持部19,20。作為保持器13的上表面?zhèn)鹊囊粚Φ谝患暗诙鎯ζ鞅3植?9,20之間是敞開的,設置在插入所述第一及第二存儲器保持部19,20之間的片狀存儲器1的平面2e上的標簽粘貼部9面向外部。保持器13的敞開的一端側構成將片狀存儲器1裝入該保持器13內或從其中卸下用的插拔口21。在保持器13上設置插拔口21的一端側對向的另一端側上,設置與插入保持器13內的片狀存儲器1上所配置的端子部3進行電連接的連接器22。連接器22如圖5所示,設置有與構成片狀存儲器1的端子部3的多個電極3b分別電連接的多個端子形成的第一連接端子23。第一連接端子23設置在連接器22的內端側。同時,在連接器22上,以突出到保持器13側的方式設有第二連接端子24,所述連接端子24由為了在設于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內的信號處理回路與片狀存儲器1內的存儲器之間進行向片狀存儲器1內進行記錄或者記錄在存儲器1內的信息信號授受用的多個端子構成。
在連接器22的上表面?zhèn)仍O置覆蓋板25,將突出地設在保持器13側、面向連接器22的外面的第二連接端子24覆蓋。該覆蓋板25當把保持器13配置在外殼12內時,中間經(jīng)過設在外殼12的底面42側的第二窗部56面對外面。在覆蓋板25的表面上通過印刷或刻印設置顯示部26,用于顯示片狀存儲器1插入保持器13內時的插入方向以及有沒有安裝片狀存儲器1。
按上述方式構成的保持器13載置于底座14的底板15上,可沿圖6中箭頭B的方向以及箭頭B的反方向移動地配置。這時,保持器13通過使圖中未示出的移動導向軸與設在底座14側的移動導向孔卡合支承,防止其從底座4中脫落,并且可沿圖6中的箭頭B的方向及箭頭B的反方向移動地安裝在底板15上。
在保持器13與底座14之間安裝有肘節(jié)彈簧27。當片狀存儲器1從片狀存儲器1可向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插拔的初始位置的狀態(tài)向保持器13插入時,保持器13沿圖6中箭頭B的反方向移動。進而,當保持器13移動到底座14的途中位置處時,借助肘節(jié)彈簧27加載方向的反轉,受到肘節(jié)彈簧27的加載力,沿圖6中箭頭B的反向進一步移動,移動到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內的預定的存儲器安裝位置。
此外,當保持器13從移動到安裝位置的狀態(tài)沿圖6中箭頭B的方向移動,移動到底座14的途中位置時,借助肘節(jié)彈簧27的加載方向的反轉,受到肘節(jié)彈簧27的加載力,沿圖6中箭頭B的方向進一步移動,移動到片狀存儲器1可插拔的插拔位置處。
通過使可移動地支承在底座14的一個側壁16上的排出構件28沿圖6中箭頭B方向的移動操作,片狀存儲器1插入其中、移動到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內的存儲器安裝位置處的保持器13沿圖6中箭頭B的反方向移動,移動到插拔位置處。由于片狀構件28沿著與將片狀存儲器1插入保持器13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動操作,進行插入并保持在保持器13內的片狀存儲器1的排出操作,所以,可使片狀存儲器1的排出操作的操作感良好。
此外,排出構件28受到對架設在排出構件28與底座14的一個側壁16之間的拉伸彈簧30的加載力,向沿圖6中箭頭B的反方向移動加載。
在靠近底座14的保持器13的插拔口21的一端側上,可轉動地安裝開閉插拔口21的蓋體29。蓋體29由圖中未示出的加載構件始終向關閉插拔口21的方向轉動地加載。同時,蓋體29與排出構件28向圖6中箭頭B的方向的移動操作連動,克服加載構件的加載力進行將插拔口21向打開方向的轉動操作。
片狀存儲器1將設置端子3的前面2a側作為插入端,將平面2e側指向上方插入保持器13。從而當片狀存儲器1插入保持器13內時,設在平面2e上的標簽粘貼部9中間經(jīng)由一對第一及第二個存儲器保持部19、20之間敞開的部分面對外部。
如上所述,可移動地安裝在底座14上的保持器13是使插拔口21與設置在外殼12的后面35上的存儲器插拔口55對向地配置在外殼12內。這時,保持器13是以其上表面?zhèn)鹊囊粚Φ谝患暗诙€存儲器保持部19、20之間的敞開部分位于外殼12的底面42側的方式配置在外殼12內。由于保持器13是將上表面?zhèn)鹊某ㄩ_部分與外殼12的底面42側對向地配置在外殼12內,所以該敞開部分中間經(jīng)過設在外殼12上的第二窗部56面對外殼的外面,同時插入到保持器13內的片狀存儲器1也經(jīng)由第二窗部56面對外面。
如圖7及圖8所示,第二窗部56被制成長的矩形,使覆蓋保持器13的上表面?zhèn)鹊牡谝患暗诙€保持部19、20之間的敞開部分及連接器22的第二連接端子24的覆蓋板25面向外殼12的外部。這樣,通過形成第二窗部56,如圖7及圖8所示,設置在插入到保持器13內的片狀存儲器1的平面2e側的標簽粘貼部9中間經(jīng)過第二窗部56面向外部,使用者可從外殼12的外部用眼睛觀察所加在粘貼于標簽粘貼部9上的標簽10的內容,在片狀存儲器1安裝在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內的狀態(tài)下,確認記錄在片狀存儲器1內的信息內容。同時,加在覆蓋板25上的顯示部26也經(jīng)過第二個窗部56面對外部,使用者可從外殼12的外部目視顯示部26。
同時,由于覆蓋板25安裝在與保持器13同時移動的連接器22上,所以,與片狀存儲器1的插拔相關聯(lián),與保持器13一起在第二個窗部56內移動。因此,通過使第二窗部56的大小相當于根據(jù)保持器13的移動位置覆蓋25與第二窗部56的對向量的變化的大小,可以改變加在覆蓋板25上的顯示部26面對第二窗部56的狀態(tài)。通過該顯示部26,可以很容易地識別片狀存儲器1是處于已經(jīng)插入到保持器13內的狀態(tài),還是處于可將片狀存儲器1插入的位置。即,如圖7所示,當保持器13處于靠近設置在可以將片狀存儲器1插拔的外殼12的后面35側的存儲器插拔口55的位置處時,例如,由表示設在覆蓋板25上的插入方向的箭頭構成的整個顯示部26面向外殼12的外部。當如圖8所示,保持器13將插入該保持器13內的片狀存儲器1移動到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內的安裝位置處時,通過將第二窗部56形成將構成顯示部26的箭頭的箭尖部分覆蓋的尺寸,可很容易地由使用者確認片狀存儲器1相對于保持器13的插入狀態(tài)。
保持器13是以上表面?zhèn)鹊囊粚Φ谝患暗诙€存儲器保持部19、20之間的敞開部分與第二個窗部56對向地設置在外殼12內。設于第一個側壁16側的排出部28位于外殼12的一個側面49側。同時,設于排出部28上的操作件28a突出于外殼12的一個側面49側,如圖3所示,與沿著一個側面49在圖3中箭頭C1的方向及與箭頭C1相反的方向可移動地安裝的排出操作部50卡合。當排出操作部50沿著將片狀存儲器1插入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內的圖3中箭頭C1的方向移動操作時,使插入并保持在保持器13內的片狀存儲器1突出到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的外部進行排出操作。
這樣,由于選擇操作模式的選擇操作部52設在從外殼12中央部起的位于一個端部側的位置處,排出操作部50設于從外殼12的中央部起的另一個端部側的位置處,當使用者如圖9所示用一支手把持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時,當手指靠近選擇操作部52時,排出操作部50處于手指難以進行操作的位置處,而當使用者將手指置于操作排出操作部50的位置處,選擇操作部50處于手指難以操作的位置,所以,能夠可靠地避免在記錄或再現(xiàn)過程當中使用者錯誤地操作排出操作部50將安裝在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中的片狀存儲器1排出誤操作。
同時,用于選擇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的操作模式用的選擇操作部52具體地說由圖10至圖15所示的轉動推壓型開關70構成。如圖13所示,該轉動推壓型開關70由下述各部分構成具有上部開口71a的合成樹脂制的壓塊71,可轉動地保持在該壓塊71上的操作體72,固定在該操作體72的下表面上的由導電彈性板構成的滑子73,從中間的卷繞部74a的兩端突出一對臂部74b、74c的卷繞盤簧74,配置在壓塊71內的卡板75,以及覆蓋壓塊71的上部開口71a的蓋構件76。
如圖15所示,壓塊71由大致為圓形的底部77及橫貫該底部77周圍整個外周形成的周壁78構成。在周壁78上形成與卷繞盤簧74的一對臂部74b、74c卡合的一對卡合階梯部78a、78b。在底部74的中央設置用于軸支承操作體72的支軸79。在支軸79上形成承受對操作體72進行推壓操作時的推壓力的平面部79a。同時,在底部77上設置沿操作體72的轉動方向形成的轉動檢測用的第一及第二固定接點80、81,用于檢測操作體72推壓操作的第三固定接點82,夾持支軸79形成于第三固定接點82的對向側的連接于GND上的通用接點83。第一至第三接點80~82分別與從周壁78上突出形成的第一至第三外部輸出端子80a~82a電連接。同時通用接點83也電連接在從周壁78上突出形成的外部端子83a上。
周壁78形成以支軸79為中心的大致的圓弧狀,在該圓弧狀部分上形成有限制操作體72的轉動范圍的限制階梯部84。該限制階梯部84限制操作體72的轉動范圍,在中央部分上形成當對操作體72進行推壓操作時,對移動的操作體72進行導向的導向凹部85。同時,在周壁78上形成用于安裝到記錄及/或再現(xiàn)支軸11的外殼12上用的安裝孔86。
配置在上述的壓塊71上的操作體72被制成左右對稱的形狀,如圖13所示,它由配置在壓塊71內的基部87,從壓塊71上突出的操作部88,將基部87與操作部88連接起來的連接部89構成,連接部89卡合到壓塊71的限制階梯部84上。在基部87的中央,豎立設置圓筒狀的凸起部91,形成于該凸起部91內的貫通孔90是以操作體72的推壓方向為長度方向形成的,支軸79插入并貫穿于其中。同時,在貫通孔90的周圍形成配置卷繞盤簧74用的環(huán)形槽87a,在該環(huán)形槽87a內形成分別指向斜上方的一對卡合槽92、93。
如圖10所示,卷繞盤簧74的卷繞部74a嵌入凸起部91上,配置在環(huán)形槽87a內,兩個臂部74b、74c卡合到卡合槽92、93內,進而固定在壓塊71的卡合階梯部78a、78b上。進而,在與貫通孔90的平面部79a對向的位置上,形成與相對于該貫通孔90的長度方向垂直的平面部90a。如圖10所示,在非操作狀態(tài)時,平面部90a與平面部79a呈脫離的狀態(tài),當進行轉動操作時,如圖11所示,處于偏離平面部79a的位置處的狀態(tài),而當進行推壓操作時,則如圖12所示,與平面部79a接觸。
操作部88被制成以基部97為中心的圓筒狀,在該操作部88的中央的內側,形成與導向凹部85卡合的導向突起94。當圖2所示的操作體72進行轉動操作時,該導向突起94處于與導向凹部85非卡合的狀態(tài),移動到壓塊71的限制階梯部84的外側,進行如圖3所示的操作體2的中心位置處的推壓操作時,導向突起94在壓塊71的導向凹部85內進行導向移動。
安裝在上述操作體72上的滑子73由導電的金屬板構成,具有形成于安裝在基部87下面的一對安裝部95、96以及形成于這些安裝部95、96之間的一對滑接部97、98。在各滑接部97、98上突出地形成第一及第二可動接點97a、98a,第二可動接點98a通常與公共接點83接觸進行電連接。同時,第一可動接點97a借助操作體72的推壓操作或轉動操作,選擇性地與第一至第三固定接點80~82接觸進行電連接。
同時,在安裝于上述操作體72上的壓塊72上,安裝將上部開口71a閉塞的蓋構件76。在該蓋構件76上,形成用于將該蓋構件76安裝到壓塊71上用的多個卡止部99。蓋構件76通過將這些卡止部99沿壓塊71周壁78插入、固定到壓塊71的下表面上,如圖14所示,將壓塊71的上部開口71a關閉。
下面對按上述方式構成的轉動推壓型開關70的操作方法進行說明。該轉動推壓型開關70可進行對操作體72的推壓操作,向一個方向的轉動操作,向另一方向的轉動操作,即,切換成三種模式。如圖10所示,在不使用時,操作體72其卷繞盤簧74的兩個臂部74b、74c分別固定在壓塊71的卡合階梯部78a、78b上,卷繞部74a卷繞在操作體72的凸起部91上,所以由卷繞盤簧74施加使其處于中心位置的加載力。這時,操作體72的導向突起94處于不與壓塊71的導向凹部85卡合的狀態(tài),同時,操作體79的貫通孔90的平面部90a與支軸79的平面部79a處于脫離的狀態(tài)。此外,滑子73的第二可動接點9a通常與公用接點83接觸,但第一可動接點97a處于不和第一至第三固定接點80~82的任何一個接觸的狀態(tài)。從而,轉動推壓型開關70處于不輸出任何電信號的切斷狀態(tài)。
以上述這種不輸出任何電信號的狀態(tài)作為基本狀態(tài),當從該基本狀態(tài)向逆時針方向轉動操作操作體72時,如圖11所示,與操作體72連動,滑子73也以支軸79為中心轉動,滑子73的第一可動接點97a與轉動檢測用的第二固定接點81接觸。借此,轉動推壓型開關70與第二個外部端子81a輸出第一個電信號。
此外,這時,卷繞盤簧74的一個臂部74b固定在壓塊71的卡合階梯部78a上,另一個臂部74c借助操作體72的卡合槽93的端部沿轉動方向被推壓,處于脫離卡合階梯部78b的狀態(tài)。即,卷繞盤簧74通過向臂部74b、74c關閉的方向壓縮,向操作體72施加使之向中心位置移動的恢復力。從而,當使用者將操作部88放手時,操作體72在卷繞盤簧74的加載力作用下向順時針方向轉動,自動地返回到圖10所示的中心位置。轉動推壓型開關70通過第一可動接點97a脫離轉動檢測用的第二固定接點81而被切斷,返回到圖10所示的狀態(tài),變成切斷的狀態(tài)。此外,在操作體72的轉動操作的過程中,導向突起94脫離導向凹部85,移動到限制階梯部84的外側。從而,轉動推壓型開關70即使在對操作體72進行轉動操作時發(fā)生誤操作,向操作體72上施加推壓力的情況下,通過導向突起94與限制階梯部84接觸,也可以限制操作體72被推壓,防止誤操作。
同樣地,在使操作體72沿順時針方向轉動操作時,滑子73的第二個可動接點98a與公用接點83一直保持接觸,第一個可動接點97a與轉動檢測用的第一個固定接點80接觸,與公用接點83a導通。從而,轉動推壓型開關70成接通狀態(tài),從第一個外部端子80a輸出第二電信號。
同時,在對操作體72如圖10所示的那樣進行推壓操作時,將操作部88向壓塊71的方向推壓時,如圖12所示,操作體72及滑子73向貫通孔90的推壓方向移動。與此相伴,卡板75被向基部87推壓,被壓彎變形,從而產(chǎn)生“喀嗒”的感覺。與此同時,滑子73的第一個可動接點97a與第三個固定接點82接觸。借此,轉動推壓型開關70成為接通狀態(tài),中間經(jīng)過第三個外部端子82a輸出第三個電信號。
這時,卷繞盤簧74其兩個臂部74b、74c固定在壓塊71的卡合階梯部78a、78b上,卷繞部74a借助操作體72的凸起部91向推壓方向移動,從而,這些臂部74b、74c被向閉合的方向壓縮,將操作體72向中心位置加載。當使用者將操作部88放手時,操作體72借助卷繞盤簧74的加載力上升,自動地返回到中心位置。借此,第一個可動接點97a離開推壓檢測用固定接點82,轉動推壓型開關70再次成為斷開狀態(tài)。此外,轉動推壓型開關70在操作體72的推壓操作過程當中,導向突起94在導向凹部85內被導向而移動,因此,即使在操作體72的推壓操作時發(fā)生錯誤在其上作用有轉動方向的力時,由于導向突起94與導向凹部85的壁面接觸,禁止操作體72的轉動,從而可以防止誤操作。
選擇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的操作模式的選擇操作部52由上面所述的轉動推壓型開關70構成,如圖7所示,操作體72沿圖中箭頭X1方向或箭頭X2方向轉動操作,同時,借助向圖7中箭頭Y1方向推壓操作,選擇決定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的操作模式。
這里,對由轉動推壓型開關70構成的選擇操作部52的使用方法進行說明。在安裝于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中的片狀存儲器1上記錄聲音數(shù)據(jù)的場合,使用者通過推壓操作圖3所示的記錄開始鍵48,用麥克風36收集的聲音數(shù)據(jù)記錄在片狀存儲器1上。當再次推壓記錄開始鍵48時,記錄動作停止。在再現(xiàn)記錄于片狀存儲器1上的聲音數(shù)據(jù)的場合,使用者通過沿圖3中的X1方向或X2方向轉動選擇操作部52,選擇記錄所需要的聲音數(shù)據(jù)的文件夾編號。其次,使用者通過將選擇操作部52向圖3中箭頭Y1的方向推壓,可再現(xiàn)所選擇的文件夾的聲音數(shù)據(jù)。同時,在聲音數(shù)據(jù)的再現(xiàn)過程中當選擇操作部52向圖3中箭頭X1的方向轉動時,從頭開始進行當前正在再現(xiàn)的聲音數(shù)據(jù),當向圖3中箭頭X2的方向轉動時,再現(xiàn)當前正在再現(xiàn)的聲音數(shù)據(jù)的下一個聲音數(shù)據(jù)。同時,當斷續(xù)地將選擇操作部52沿圖3中箭頭X1的方向轉動時,所轉動的轉動角度的程度可返回到前一個文件夾,當斷續(xù)地沿圖3中的箭頭X2方向轉動時,轉動的角度量可進入下一文件夾。
當推壓圖3所示的菜單選擇鍵37時,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在顯示體32顯示面32a上顯示操作菜單的一覽表。具體地說,當推壓操作菜單選擇鍵37時,在顯示體32的顯示面32a上顯示用英文及日文切換顯示文字的語言選擇功能,將作為存儲媒體的片狀存儲器1進行格式化的功能,使之發(fā)出高頻音的高頻切換功能,將向片狀存儲器1內能夠記錄的時間在長時間模式(例如120分鐘),與短時間模式(例如60分鐘)之間進行切換的錄音時間切換功能等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的功能一覽表。使用者通過將選擇操作部52沿圖3中的箭頭X1方向或箭頭X2方向轉動,從顯示在顯示面32a上的操作菜單中選擇出其中的一個,然后,通過向圖3中箭頭Y1方向推壓,可決定所選擇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的一個功能。使用者通過進一步將選擇操作部52向圖3中箭頭X1方向或箭頭X2方向轉動,例如選擇動作的通、斷,然后,通過向圖3中箭頭Y1方向推壓,可設定通、斷。
使用者推壓菜單選擇鍵37,通過沿圖3中箭頭X1方向或箭頭X2方向轉動選擇操作部52,從顯示在顯示面32a上的操作菜單中選擇錄音時間切換功能,當沿圖3中箭頭Y1方向推壓時,顯示面32a上顯示長時間模式及短時間模式。使用者通過進一步將選擇操作部52沿圖3中箭頭X1方向或X2方向轉動,選擇長時間模式及短時間模式中之一,通過向圖3中箭頭Y1方向推壓操作,設定所選擇的記錄時間。
利用上述轉動推壓型開關70構成的選擇操作部52由于可沿三個方向操作,從而利用較少的操作鍵可以切換選擇多種功能。特別是,在手掌大小的小型化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這種電子設備的場合,由于設置操作鍵的空間小,所以設置利用轉動推壓型開關70構成的選擇操作部52是十分有效的。
其中,配置在用于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中的片狀存儲器1的外殼12內的裝載裝置具體地按以下方式構成。如圖16及圖17所示,該裝載裝置120備有安裝在外殼12內的底座14,以及可滑動地安裝在該底座14上的同時,保持片狀存儲器1的保持器13。
如圖16及圖17所示,底座14通過將金屬板沖壓彎曲形成,并備有大致為矩形的底板15以及在該底板15的長度方向的兩側上基本上平行地豎起形成的第一及第二側壁16、17,其整體的截面大致呈コ字形。同時,保持器13可沿與片狀存儲器1的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圖16及圖17中箭頭B及與箭頭B相反的方向移動地配置在由底板15及第一和第二側壁16、17所包圍的區(qū)域內。
保持器13所配備的底板15被制成沿其長度方向的長度與片狀存儲器1沿長度方向的長度基本上相同的大致上的矩形,在其后面?zhèn)妊乇3制?3的移動方向形成用于對保持器13的移動進行導向用的導向孔129、129。這些導向孔129、129與突出在保持器13的底面上的導向突起卡合,限制保持器13的移動區(qū)域。同時,在第一及第二側壁16、17上,沿著保持器13移動方向,也形成對保持器13的移動進行導向,限制其移動區(qū)域的導向孔130、130。
在構成片狀存儲器1的插入側的底板15的前面?zhèn)壬习惭b轉動臂131,該轉動臂可使沿圖16及圖17中箭頭B的方向滑動的保持器13沿這些圖中的箭頭B的反方向滑動。該轉動臂131,其中部軸支承在設于底板15上的支軸132上,以該支軸132為中心可沿圖16及圖17的箭頭C及箭頭C相反的方向轉動地支承。該轉動臂131具有與第一及第二個側壁16、17之間的間隔基本上相同的長度,在第一個側壁16側的一個端部上形成將保持器13向圖16及圖17中箭頭B的反方向推壓的推壓部133,在第二個側壁17側的另一個端部上形成由排出構件28的推壓部進行推壓的被推壓部134。形成于轉動臂131的一個端部上的推壓部133比形成于底板15上的開口部135更靠近外部。同時,形成于另一端部上的被推壓部134,為了與排出構件28連接,較橫貫底座14的底板15與第二個側壁17形成的開口部136更臨近外部。
轉動臂131通過借助排出構件28的操作件28a將被推壓部134向圖16及圖17中箭頭C的方向推壓,以支軸132為中心沿相同的圖中箭頭C方向轉動,使另一個端部側的推壓部133向底座14的前面一側移動。借此,位于底座14后面一側的保持器13被推壓到移動到底座14的前面?zhèn)鹊耐茐翰?33上,向底座14的前面一側,即圖16及圖17中的箭頭B的方向滑動。
此外,在底板15上形成用于安裝到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的外殼12上的多個安裝孔137。
可滑動地安裝在上述底座14上的保持器13如圖16及圖17所示,其尺寸稍小于底座14,通過彎曲金屬板形成。該保持器13構成將片狀存儲器1保持在存儲器支承板18的前面?zhèn)鹊膬蓚壬系牡谝患暗诙鎯ζ鞅3植?9、20。所述第一及第二存儲器保持部19、20由將存儲器支承板18的兩側垂直地彎曲形成、具有相當于片狀存儲器1厚度的高度的相互基本平行的側壁144、145,以及將這些側壁144、145的前端側以與存儲器支承板18平行的方式彎曲形成的支承片146、147構成。在保持器13的前面一側上形成插拔口21,用于插拔由第一及第二存儲器保持部19、20及存儲器支承板18構成的片狀存儲器1.第一存儲器保持部19與第二存儲器保持部20之間是開放的,當?shù)谝患暗诙鎯ζ鞅3植?9、20保持在片狀存儲器1上時,使用者可經(jīng)過第二個窗部56觀察粘貼在標簽粘貼部9上的標簽10。
同時,在保持器13的后面一側上形成安裝與設在片狀存儲器1上的插入端上的電極3b連接的連接器的連接器安裝部148。該連接器安裝部148由形成于除存儲器支承板18的前面?zhèn)戎獾膫染壣系南拗七B接器的安裝位置的限制壁149a、149b、149c以及支承板18構成。同時,在限制壁149a、149b、149c的前端上形成有用于將連接器固定到連接器安裝部148上用的固定片151。同時,在構成連接器安裝部148的存儲器的存儲器支承板18上形成對連接器進行定位安裝用的定位孔150、150。
安裝在該連接器148上的連接器22如圖16所示,由用于和片狀存儲器1的電極3b連接的端子板153以及安裝于該端子板153上的截面形狀大致為コ字形的罩154構成。同時,通過將罩154安裝到端子板153上,連接器22形成將片狀存儲器1的前面?zhèn)热菁{在內部的容納部,并形成將其前面?zhèn)刃纬捎卸俗硬?的片狀存儲器1的前面插入的插入口155。
同時,在罩154上,于其一個側壁上設置片狀存儲器插入時構成與片狀存儲器1的防止脫落用凹部7卡合的防脫落片的彈性卡合片160。通過與片狀存儲器1的防止脫落用凹部7的卡合,彈性卡合片160將片狀存儲器1保持在保持器13內,安裝到裝載裝置120內的片狀存儲器1不會脫落。彈性卡合片160卡合到片狀存儲器1的防脫落用凹部7上時,通過彈性位移,給予使用者以卡緊的感覺,使用者會感覺到片狀存儲器1完全插入到保持器13內。同時,當片狀存儲器1不能正常地插入保持器13內時,該彈性卡合片160還具有阻止將片狀存儲器1插入保持器13內的誤插入防止功能。此外,連接器22還可以在罩154的后壁上設置與設于片狀存儲器1的后面的切口部4及誤插入防止槽5卡合的防止脫落用構件。
在構成連接器22的底面的端子板153上,設置與片狀存儲器1的端子部3電連接的第一連接端23,以及與組裝有信號處理回路等電路中的印刷電路配線基板進行電連接用的柔性印刷電路配線基板連接的第二連接端子24。第一連接端子23按照構成片狀存儲器1的端子部3的電極3b的數(shù)目設置。這些第一連接端子23彎曲成大致呈L形,該彎曲部向上方突出,以壓緊在片狀存儲器1的電極3b上,進行彈性形變的方式設置。第一連接端子23在片狀存儲器1被插入時由片狀存儲器1的端子部3的敞開一側進入,通過在壓緊的狀態(tài)下與電極3b接觸,與電極3b進行電連接。
同時,將與組裝有信號處理回路等的電路中的印刷電路配線基板進行電連接用的柔性印刷電路配線基板連接到第二個連接端子24上。即,將端子部3電連接到第一連接端子23上的片狀存儲器1,中間經(jīng)由第二連接端子24及配置在外殼12上的印刷電路配線基板電連接的柔性印刷電路基板,被設在印刷電路配線基板上的信號處理回路進行控制。同時,為了易于和柔性印刷電路基板連接,將第二連接端子24設置在插入口155的附近。同時,柔性配線基板被制成保持器13可橫貫底座14的前面?zhèn)鹊牟灏挝恢门c后面的安裝位置進行移動的長度。在構成設置上述第一連接端子23及第二連接端子24的連接器22的端子板1 53的背面?zhèn)壬显O置安裝用定位突起158、158,用于對構成保持器13的存儲器支承板18的連接器安裝148進行定位。
利用粘合劑等將上述覆蓋板25安裝到構成連接器22的罩154的頂板上。覆蓋板25以把設于端子板153上的第二連接端子24覆蓋的方式安裝在罩154的頂板上。同時,當把裝載裝置120安裝到外殼12上時,該覆蓋板25中間經(jīng)過外殼12的第二窗部56面對外部。即,該覆蓋板25被制成可將第二連接端子24隱藏起來、且把片狀存儲器1插入到第一和第二存儲器保持部19、20中時不把粘貼在標簽粘貼部9上的標簽10隱藏起來的大小。在該覆蓋板25的表面上,通過印刷或刻印設置顯示部26,用于表示插入到保持器13內的片狀存儲器1的插入方向以及有沒有安裝片狀存儲器1。
通過將端子板153的定位突起158、158卡合到形成于存儲器支承板18的連接器安裝部148上的定位孔150、150內、同時將形成于構成連接器安裝部148的限制壁149a、149b、149c的前端部上的連接器卡止片151彎曲,將連接器22固定,將端子板153上安裝了罩154的連接器22安裝到連接器安裝部148上。此外,形成于端子板153上的定位突起158、158貫穿存儲器支承板18的定位孔150、150,從保持器13的存儲器支承板18上突出,通過與該突出部分與形成于底座14上的導向孔129、129卡合,還具有作為保持器13相對于底座14移動時的導向突起的功能。
此外,在貫穿與保持器13的側壁144,145平行的連接器安裝部148的限制板149a,149b上,如圖16所示,設置與形成在外側面上與形成于底座14的第二側壁16,17上的導向孔130,130卡合的導向突起159,159。同時,在保持器13的存儲器支承板18上,沿保持器13的移動方向,形成導向孔171。安裝在底座14的底板15上的移動臂131的支軸132卡合到該導向孔171上。即,該支軸132也起著保持器13相對于底座14移動時的導向突起的作用。
如圖16、圖17及圖18所示,在貫穿保持器13的第二存儲器保持部20的側壁是45上,可轉動地安裝限制保持器13相對于底座14移動的限制構件161。限制構件161在其基端側形成軸孔162,通過將豎立在保持器13的側壁145上的支軸162a貫通插入,可沿圖18中箭頭D及箭頭D的反方向轉動地進行支承所述限制構件。
限制構件161在其前端側形成將片狀存儲器1插入保持器13時與片狀存儲器1的卡合凹部8卡合的卡合突出部163。卡合突出部163為了與保持在保持器13上的片狀存儲器1的卡合凹部8上而借助橫貫保持器13的存儲器支承板18及側壁145形成的開口部164面向保持器13的內部。同時,在限制構件161的卡合突出部163的更前端側上,形成卡止在存儲器支承板18及側壁145上形成的開口部164的周緣的背面?zhèn)?,對限制構?61沿圖18中箭頭D的方向轉動區(qū)域進行限制的卡止部165。在該卡止部165的附近形成限制孔166,當保持器13以可滑動的狀態(tài)安裝在底座14上時,該限制孔與設在底座14的底板15的開口部136附近的卡合突起170卡合。限制孔166通過與形成在底座14上的卡合突起170卡合,禁止保持器13從底座14前面一側的插拔位置向底座14的后面一側的安裝位置滑動。即,當片狀存儲器1插入到位于插拔位置處的保持器13內時,由于保持器13由限制構件161鎖定在插拔位置上,片狀存儲器1的端子部3可靠地連接到第一個連接端子23上。
上述限制構件161利用作為加載構件的扭簧167向作為保持器13的內側的圖18中箭頭D的方向加載。扭簧167以其基部167a從限制構件161的上側嵌合到豎立在保持器13的側壁145上的支軸162a上。進而,扭簧167的一個臂部167b卡止在形成于保持器13的側壁145上的卡止片168上,另一個臂部167c卡止在形成于限制構件161上的卡止片169上。利用上述結構,扭簧167將限制構件161向圖18中箭頭D的方向加載。限制構件161將前端部的卡止部165固定在開口部164附近的存儲器支承板18的背面一側,在將卡合突出部163通過開口部164面臨保持器13的內部的狀態(tài)下安裝在側壁145上。
按上述方式構成的保持器13如圖16及圖17所示,設置在構成連接器安裝部148的限制板149a、149b上的導向突起159、159卡合到底座14的導向孔130、130內,安裝在連接器安裝部148上的端子板153的定位突起158、158卡合到底座14的導向孔129、129內。進而,保持器13通過將底座14側的轉動臂131的支軸132卡合到形成于保持器13的存儲器支承板18上的導向孔171內,可滑動地安裝在底座14的第一及第二側壁16、17之間。保持器13橫貫對片狀存儲器1進行插拔的底座14的前面一側的插拔位置與對片狀存儲器1內的半導體存儲器進行信息信號的寫入或讀出的底座的后面一側的安裝位置進行滑動。這里,所謂插拔位置是示于上面的圖7中的狀態(tài),所謂安裝位置是指上面的圖8中所示的狀態(tài)。當保持器13位于插拔位置時,進行片狀存儲器1的插拔,當保持器13處于安裝位置時,對片狀存儲器1內的半導體存儲器進行信息信號的寫入或讀出。
底座14與保持器13如圖16及圖17所示,通過作為加載構件的肘節(jié)彈簧27連接。該肘節(jié)彈簧27由將線狀構件卷繞構成的線圈部174、從線圈174向一側延伸的第一臂部175、由線圈部174向另一側延伸的第二臂部176構成。同時,在第一臂部175的前端部上形成卡合在底座14一側上的第一卡合部175a,在第二臂部176的前端部形成卡合到保持器13一側上的第二卡合部176a。第一卡合部175a卡合到設于構成底座14的底板15的背面一側的第一卡合突起177上,第二卡合部176a卡合到設于構成保持器13的存儲器支承板18的背面一側的第二卡合突起178上。
如上所述,當保持器13位于移動到底座14前面一側的插拔位置時,連接底座14與保持器13的肘節(jié)彈簧27處于向圖16及圖17中箭頭B的反方向加載的第一狀態(tài)。當保持器13進行相對于底座14向圖16及圖17中箭頭B的方向滑動操作時,肘節(jié)彈簧27反轉到將保持器13向圖16及圖17中的箭頭B的方向加載的第二狀態(tài),使得保持器13向底座14后面一側的安裝位置滑動。同時,當保持器13位于安裝位置時,安裝到底座14的底板15上的轉動臂131沿圖17中的箭頭C的方向轉動時,形成于轉動臂131的一端上的推壓部133壓緊到保持器13的第二卡合突起178上。處于第二狀態(tài)的肘節(jié)彈簧27,通過受到轉動臂131的壓緊部133壓緊到保持器13的第二卡合突起178上的推壓力,保持器13向圖17中箭頭B的反方向滑動,反轉到將保持器13向圖17中箭頭B的反方向加載的第一種狀態(tài),將保持器13移動到插拔位置。
如上面所述,在可滑動地安裝保持器13的底座14上,可轉動地安裝有將形成于保持器13前面一側的片狀存儲器1的插拔口21及底座14的前面開閉的蓋體29。蓋體29如圖16、圖17、圖19及圖20所示,備有將插拔口21及底座14的前面關閉的閉塞板182及形成于該閉塞板182兩側的第一和第二轉動支承臂183、184。
閉塞板182由將保持器13的插拔口21及底座14的前面關閉的第一閉塞部185、以及嵌合到形成于底座14的底板15的前面的切口部180上的第二閉塞部186構成。
位于底座14的第一個側壁16一側的第一轉動支承臂183如圖19所示,在其前端一側上形成用于轉動支承蓋體29的第一支承孔187。該第一支承孔187卡合到設于底座14的第一側壁16的前面?zhèn)鹊牡谝恢лS188上。蓋體29在第一轉動支承臂183側,由作為加載構件的扭簧189向將插拔口關閉的圖20中的箭頭E方向轉動地加載。扭簧189以其基部189a卡合到形成于底座14的第一個側壁16上的卡合片191上。進而,扭簧189通過其一個臂部189b卡止在形成于第一移動支承臂183前端部上的卡止部192上,另一個臂部189c卡止在形成于第一個側壁16上的卡止部193上,將蓋體29向圖20中箭頭E的方向轉動地加載。
位于底座14上的第二個側壁17一側的第二轉動支承臂184如圖20所示,在其前端側,與第一支承孔187同時形成用于對蓋體29進行轉動支承的第二支承孔194。該第二支承孔194卡合到設于底座14的第二側壁17前面一側的第二支軸195上。在第二轉動支承臂184的前端部上,設置利用排出構件28進行推壓的將蓋體29向圖20中箭頭E的反方向轉動用的突出部196。在突出部196的下側,形成排出構件28的凸輪部易于接觸閉塞板182一側用的傾斜面部197。
上述蓋體29如圖19及圖20所示,通過將第一及第二支軸188、195卡合到第一及第二支承孔187、194內,以第一將第二支軸188、195為中心可沿圖19及圖20中箭頭E的方向及箭頭E的反方向轉動地被支承。蓋體29借助扭簧189的加載力,向把底座14的前面關閉的圖19及圖20中箭頭E的方向轉動加載。形成于第二轉動支承臂184上的突出部196的傾斜面部197借助排出構件28的凸輪部的推壓,蓋體29以第一及第二支軸188、195為中心向圖19及圖20中箭頭E的反方向轉動,將底座14的前面及保持器13的插拔口21打開。
如圖16及圖17所示,在底座14的第二個側壁17上設置排出構件28,該排出構件28通過連接底座14及保持器13的肘節(jié)彈簧27將位于作為底座14后面一側的安裝位置處的保持器13移動到底座14前面一側的插拔位置處。排出構件28,可沿長度方向、即沿圖20中的箭頭B的方向及箭頭B的反方向滑動地安裝在第二側壁17上。排出構件28具有與底座14的第二個側壁17的高度大致相同的寬度,用金屬板沖壓形成基本上為長的矩形形狀。在排出構件28上,沿長度方向形成第一導向孔202及第二導向孔203。設置在底座14的第二側壁17上的導向突出部204卡合到第一導向孔202內,形成于第二側壁17上的導向片205卡合到第二導向孔203內。通過把定位螺栓206穿過第一導向孔202擰到第二側壁17上的導向突出部204上形成的螺栓孔206a上,將排出構件28安裝到第二側壁17上。
如圖20所示,排出構件28利用作為加載構件的拉簧30向圖20中的箭頭B的反方向加載。拉簧30的一端卡止在形成于對應排出構件28的底座14后面一側的端部上的彈簧固定片211上,其另一端固定在形成于底座14的第二側壁17的長度方向中間的一個固定片212上,借此將排出構件28向圖20中的箭頭B的相反方向加載。
在如上面所述的安裝在底座14的第二側壁17上的排出構件28上如圖20所示,在位于底座14前面一側的一端側上,形成有與底座14的底板15平行地彎折、推壓形成于上述蓋體29的第二轉動支承臂184上的突出部196的凸輪部207。凸輪部207通過形成于底座14的底板15上的開口部136面對底座14的內部。同時,凸輪部207,在成為底座14的后側形成向下側彎折的彎折部208,以便容易壓緊形成于設在蓋體29的第二轉動支承臂184上的突出部196下側的傾斜面部197。
在位于排出構件28的底座14前面一側處的一端側上,與底座14的底板15平行地彎曲形成操作片209,該操作片將形成于上述轉動臂131另一端側的被推壓部134向底座14的后面一側、即圖20中箭頭C的方向推壓。在操作片209上,形成在排出構件28的前端側向上彎折形成推壓部210。形成于操作片209上的推壓部210借助形成于底座14的底板15上的開口部136面對底座14的內部,卡合到轉動臂131的被推壓部134上。
進而,在排出構件28的一端側上,利用比圖中未示出的構成裝置主體的殼體更靠近外部的排出操作部50彎曲形成滑動操作的操作件28a。通過將操作件28a沿圖20中箭頭B的方向滑動操作,使排出構件28沿相同的方向滑動。
在保持器13處于底座14后面一側的安裝位置的狀態(tài)下,如圖20所示,上述的排出構件28被向圖20中的箭頭B的方向推壓,克服圖20中的箭頭B的反方向加載的拉簧30的加載力使排出構件28向圖20中箭頭B的方向滑動。當排出構件28被向圖20中的箭頭B的方向滑動時,凸輪部207推壓形成于設置在蓋體29的第二轉動支承臂184上的突出部196下側的傾斜面部197,克服扭簧189的加載力使蓋體29向打開保持器13的插拔口21的圖20中的箭頭E的反方向轉動。與此同時,形成于操作片209上的推壓部210將轉動臂131的被推壓部134向圖20中箭頭C的方向推壓,使轉動臂131向相同的方向轉動。形成于轉動臂131一端的推壓部133推壓保持器13的第二個卡合突起178,使保持器13向圖17中箭頭B的反方向滑動。轉動臂131的推壓部133接受推壓保持器13的第二卡合突起178的推壓力,使保持器13向圖17中的箭頭B的反方向滑動。當保持器13向圖17中的箭頭B的反方向滑動時,肘節(jié)彈簧27反轉成將保持器13向圖17中的箭頭B反方向加載的第一狀態(tài),將保持器13向插拔位置加載,使保持器13移動到插拔位置。
下面說明從片狀存儲器1插入以上述方式構成的裝載裝置120中之后,直到對片狀半導體存儲器1內的半導體存儲器進行記錄或再現(xiàn)的一系列動作。首先,對非使用時的裝載裝置120進行說明。如圖17所示,保持器13處于移動到底座14前面一側的插拔位置處,連接底座14及保持器13的肘節(jié)彈簧27處于將保持器13向底座14前面一側的插拔位置加載的第一狀態(tài)。
借助固定在蓋體29一側的卡止部192與卡止在底座14側的卡止部193上的扭簧189的加載力,將蓋體29向把底座14的前面閉塞的圖19及圖20中箭頭E方向轉動加載,蓋體29將底座14的前面及位于插拔位置的保持器13的插拔口21關閉。蓋體29防止塵埃等從保持器13的插拔口21侵入裝載裝置120內。
轉動臂131為了使推壓部133位于底座14的前面?zhèn)榷驁D17中的箭頭C方向轉動。同時,安裝到底座14的第一側壁16上的限制構件161如圖18所示,其一個臂部167b卡止在形成于側壁145上的卡止片168上,其另一個側臂部167c借助卡止在形成于轉動臂131上的卡止片169上的扭簧167被向圖18中的箭頭D的方向加載。限制構件161,其前端部的卡止部165處于卡止在形成于保持器13的存儲器支承板18上的開口部164附近的背面的狀態(tài),設于前端側的卡合部163面對保持器13的內部,限制孔166處于不與設在底座14的底板上的卡合突起170卡合的狀態(tài)。即,通過限制構件161的限制孔166的與底座14的卡合突起170卡合,保持器13處于相對于底座14可向作為后面?zhèn)鹊膱D17中箭頭B的方向移動的狀態(tài)。
排出構件28處于借助卡止在排出構件28側的彈簧卡止片211及底座14側的彈簧卡止片212上的拉簧30向構成底座14的前面?zhèn)鹊膱D17及圖20中的箭頭B的反方向滑動的狀態(tài)。
該狀態(tài)為示于上述圖7中的狀態(tài),使用者可通過設置在外殼12上的第二窗部37目視觀察設在覆蓋板25上的顯示部26,使用者可以很容易地識別片狀存儲器1向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的插入方向。
如圖21所示,片狀存儲器1將設置有端子部3的前面一側作為插入端,將主面2a作為與底座14的底板15對向的下側插入到上述的非使用時的裝載裝置120內。當片狀存儲器1從裝載裝置120的前面一側插入時,通過將手指或片狀存儲器1的前面部勾掛,克服對蓋體29向閉塞底座14的前面的圖19及圖20中箭頭E方向加載的扭簧189的加載力,使蓋體29向底座14的前面一側,即將位于底座14前面一側的插拔位置的保持器13的插拔口21打開的該圖中箭頭E的反方向轉動。
在蓋體29將底座14的前面打開的同時,如圖21所示,片狀存儲器1以端子部3作為插入端從保持器13的插拔口21插入。如圖16及圖21所示,當片狀存儲器1前面一側的前端與形成于主面2a側的卡合凹部8之間的區(qū)域在面對保持器13內部的限制構件161上向圖21中箭頭B的方向移動時,利用面對保持器13內部的限制構件161的卡合突出部163被片狀存儲器1的前端及形成主面2a側的卡合凹部8之間的區(qū)域的推壓,克服扭簧167的加載力,限制構件161以支軸162a作為轉動支點,向圖21中箭頭D的反方向轉動。通過限制構件161向箭頭D的反方向轉動,如圖18及圖21所示,限制構件161的限制孔166與底座14側的卡合突起170卡合,隨著片狀存儲器1的插入,禁止位于底座14前面一側的插拔位置處的保持器13向底座14后面一側的圖21中箭頭B的方向滑動的狀態(tài)。保持器13通過片狀存儲器1的端子部3連接到設于保持器13上的連接器22的第一連接端子23上,由限制構件161鎖定在插拔位置處,構成端子部3的電極3b可靠地連接到連接器22的連接端子23上。
進而,當片狀存儲器1插入裝載裝置120內時,變成圖22及圖23所示的狀態(tài)。即,當保持器3位于底座14前面一側的插拔位置時,一旦片狀存儲器1完全插入位于插拔位置處的保持器13內,片狀存儲器1由配置在保持器13后面一側的連接器22的插入口155插入。連接器22的第一連接端子23由片狀存儲器1的端子3的敞開端卡合到卡合凹部3c內,在壓緊電極3b的狀態(tài)下,與電極3b進行電連接。
當?shù)谝贿B接端子23卡合到片狀存儲器1的卡合凹部3c內,電極3b與第一連接端子23連接時,片狀存儲器1的卡合凹部8位于保持器13內的限制構件161的卡合突出部163的上方。這樣,到此為止,卡合到從片狀存儲器1的前端直到卡合凹部8的整個區(qū)域內的卡合突出部163被推壓,被向圖23中的箭頭D的反方向轉動的限制構件161在片狀存儲器1的卡合凹部8與限制構件161的卡合突出部163成為可卡合的狀態(tài)下,借助扭簧167的加載力向圖23中的箭頭D方向轉動,卡合突出部163卡合到片狀存儲器1的卡合凹部8內。從而至此卡合到底座14的卡合突起170上的限制構件161的限制孔166與卡合突起170的卡合狀態(tài)被解除,保持器13成為可沿作為底座14后面一側的安裝位置的方向的圖22及圖23中的箭頭B的方向滑動的狀態(tài)。當片狀存儲器1完全插入保持器13內時,如圖17所示,設于連接器22上的彈性卡合片160卡合到防止片狀存儲器1脫落用的凹部7內,防止片狀存儲器1從保持器上脫落。當彈性卡合片160卡合到片狀存儲器1的防脫落用凹部7內時,通過彈性變形給予使用者以咔嗒的感覺,使之感覺到片狀存儲器1已被完全插入保持器13內,即令使用者感到端子部3與第一連接端子23已可靠地卡合。這種狀態(tài)為上述的圖7所示的狀態(tài),是使用者可經(jīng)過第二窗部目視觀察設置在覆蓋板25上的顯示部26的狀態(tài)。
這里,在片狀存儲器1在上述正常的狀態(tài)下插入到裝載裝置120內的情況下,即,在片狀存儲器1從后面一側插入的場合及片狀存儲器1以主面2a作為上側由插拔口21插入的場合,即使在插入到處于插拔位置的保持器13內的情況下,限制構件161的卡合突出部163也不會卡合到片狀存儲器1的卡合凹部8內。即,即使片狀存儲器1一直插入到圖22及圖23所示的位置,由于在保持器13內的限制構件161的卡合突出部163的上方?jīng)]有片狀存儲器1的卡合凹部8,所以限制構件161處于卡合突出部163壓緊到片狀存儲器1的主面上的狀態(tài)不變。即,持續(xù)保持限制孔166與底座14的卡合突起170卡合的狀態(tài)。從而隨著片狀存儲器1的插入,禁止位于插拔位置的保持器13向底座14后面一側的圖21中箭頭B方向的滑動。從而,裝載裝置120在片狀存儲器1誤插入的情況下,禁止位于插拔位置的保持器13向作為底座14后面一側的安裝位置的方向的圖22及圖23中箭頭B的方向滑動,防止片狀存儲器1的誤插入。當不能以正常的狀態(tài)插入片狀存儲器1時,由于彈性卡合片160不與片狀存儲器1防脫落用凹部7卡合,從而阻止片狀存儲器1插入到位于插拔位置的保持器13內,不使第一連接端子23與端子部3的卡合凹部3c卡合以免與電極3b電連接,防止片狀存儲器1的誤插入。
如圖22及圖23所示,在片狀存儲器1完全插入位于底座14前面一側的插拔位置處的保持器13內之后,將片狀存儲器1進一步向圖22及圖23中箭頭A的方向推壓時,如圖24所示,片狀存儲器1被完全收容在裝載裝置120內,安裝到裝載裝置120內,變成可對半導體存儲器進行信息信號的記錄或再現(xiàn)的狀態(tài)。即,如圖24所示,將從圖22及圖23所示的狀態(tài)進一步推壓片狀存儲器1時,限制構件161的限制孔166與底座14的卡合突起170的卡合狀態(tài)被解除,保持器13變成可向作為底座14后面一側的安裝位置的方向的圖22及圖23中箭頭B的方向滑動的狀態(tài)。
當由片狀存儲器1將保持器13向圖24中箭頭B的方向推壓時,肘節(jié)彈簧27從向圖24中箭頭B的方向加載的第一狀態(tài)反轉,變成將保持器13向該圖中箭頭B的反方向加載的第二狀態(tài)。通過使肘節(jié)彈簧27向圖24中箭頭B的方向加載,將保持器13滑動到底座14后面一側的安裝位置上。借此,將連接到連接器22上的片狀存儲器1完全容納在裝載裝置120內。防止片狀存儲器1的后面?zhèn)葘⒌鬃?4的前面?zhèn)乳]塞的蓋體29受到扭簧189的加載力向圖23中的箭頭E方向轉動,將底座14的前面閉塞,防止塵埃等侵入裝載裝置120內。同時利用保持器13向圖24中箭頭B方向的滑動,其一端側的推壓部133借助與肘節(jié)彈簧27的第二臂部176的卡合部176a卡合的第二卡合突起178被推壓,可轉動地安裝在底座14的底板15上的轉動臂131向圖24中箭頭C的反向轉動。
在如上所述的片狀存儲器1的電極3b與連接器22的第一連接端子23連接的狀態(tài)下,安裝在底座14后面一側的安裝位置處的片狀存儲器1中間經(jīng)由連接到連接器22的第二連接端子24上的柔性印刷配線基板受到控制。具體地說,片狀存儲器1在安裝于該安裝位置的狀態(tài)下,利用從計算機等數(shù)據(jù)處理裝置來的控制信號對內裝于卡主體2內的半導體存儲器進行信息信號的寫入或將存儲在半導體存儲器內的信息信號進行讀出。該狀態(tài)為上面所述的圖8所示的狀態(tài),使用者可經(jīng)過設于外殼12上的第二窗部37目視觀察粘貼在安裝于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內的片狀存儲器1的標簽粘貼部9上的標簽的記錄內容。
以上述方式安裝片狀存儲器1的裝載裝置120以下述方式將片狀存儲器1從裝載裝置120中排出。即,如圖25及圖26所示,當通過比裝置主體的殼體更靠外方的排出操作部50向圖25及圖26中箭頭B的方向推壓操作件28a時,排出構件28克服拉簧30的加載力向圖25及圖26中箭頭B的方向滑動。這時,排出構件28的凸輪部207向圖25及圖26中箭頭B的方向推壓設于蓋體29的第二個轉動支承臂184上的突出部196。同時,如圖20所示,在凸輪部207上形成彎折部208,在突出部196上,在與下側的彎折部208對向的位置處形成傾斜面部197,從而,凸輪部207能夠可靠地壓緊到突出部196上。通過凸輪部207推壓蓋體29的突出部196,借助扭簧189的加載力將底座14的前面閉塞的蓋體29受到凸輪部207推壓蓋體29的突出部196的推壓力,克服扭簧189的加載力向圖26中箭頭E的反方向轉動,將底座14的前面打開,變成可將片狀存儲器1排出的狀態(tài)。
與此同時,形成于排出構件28的操作片209上的推壓部210向圖25中箭頭C的反方向轉動,被推壓部134與位于底座14前面一側的轉動臂131的被推壓部134接觸。然后,當進一步操作排出操作部50,排出構件28進一步向圖25及圖26中箭頭B的方向滑動時,推壓部210推壓轉動臂131的被推壓部134,使轉動臂131向圖25中箭頭C的方向轉動。這樣一來,排出構件28的推壓部210受到推壓轉動臂131的被推壓部134的推壓力,轉動臂131的推壓部133推壓卡合有肘節(jié)彈簧27的第二臂部176的卡合部176a的第二卡合突起178。處于連接底座14和保持器13的第二狀態(tài)的肘節(jié)彈簧27反轉,返回到將保持器13向圖25中箭頭B的反方向加載的第一狀態(tài),使保持器13向圖25及圖26中箭頭B的反方向滑動。借此,處于底座14后面一側的保持器13滑動到底座14前面一側的插拔位置,使保持片狀存儲器1的后面?zhèn)缺鹊鬃?4的前面更靠近裝載裝置120的外部。
由使用者從位于底座14前面一側的插拔位置處的保持器13中將后面?zhèn)缺鹊鬃?4的前面更靠近外部的片狀存儲器1拔出,片狀存儲器1的端子部3與連接器22的第一連接端子23的連接被解除。然后,蓋體29借助扭簧189的加載力向將底座14的前面閉塞的圖25及圖26中所示的箭頭E的方向轉動,將底座14的前面及處于插拔位置的保持器13的插拔口21關閉,塵埃等不會侵入裝載裝置120內。
按上述方式構成的片狀存儲器1的裝載裝置120在排出片狀存儲器1時,受到使用者操作設在裝置主體的殼體上的排出操作部的推壓力,僅使位于底座14后面一側的安裝位置處的保持器13移動到底座14前面一側的插拔位置處,不會使安裝在保持器13上的連接器22的第一連接端子23與構成片狀存儲器1的端子部3的電板3b的卡合狀態(tài)解除。即,在該裝載裝置120中,最后將片狀存儲器1的取出由使用者來進行。從而,裝載裝置120與借助推壓操作排出鍵將連接器22的第一連接端子23與片狀存儲器1的端子部3的電極3b的卡合狀態(tài)解除的裝載裝置相比,其操作排出操作部的操作力小,可容易地進行片狀存儲器1的排出操作。同時,在將片狀存儲器1誤插入時,由于限制孔166保持著與底座14側的底座14的卡合突起170卡合的狀態(tài),從而可防止向裝載裝置120的誤插入。
在上面的說明中,作為防止片狀存儲器1向裝載裝置120中誤插入的裝置,舉出使用限制構件161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防止片狀存儲器1的誤插入的裝置也可以按下面所述的方式構成。此外,下面所描述的裝載裝置220除限制構件的部分外,與說上面所描述的裝載裝置120基本上具有相同的結構,因此對于和裝載裝置120相同的構件賦予相同的標號,并省略對它們的說明。
該裝載裝置220如圖27所示,在構成保持器13的側壁145側上安裝有限制構件221,用于防止保持器13從底座14前面一側的插拔位置向底座14后面一側移動。該限制構件221形成可沿保持器13的側壁145配置的長形。該限制構件221在其中間形成支承孔222。通過將設置在構成與保持器13的側壁145并列形成的連接器安裝部148的限制壁149b上的支軸223貫穿插入該支承孔222內,可沿圖27中箭頭F方向及箭頭F的反方向轉動地安裝。這里所示的裝載裝置220處于將保持器13的后面?zhèn)瘸ㄩ_的狀態(tài)。
當把限制構件221安裝到限制壁149b上時,在位于限制構件221的保持器13后面一側的后端部上,形成指向保持器13的內部,大致彎折成直角的彎折片224。在該彎折片224上,形成當片狀存儲器1插入保持器13內時,與形成于片狀存儲器1的插入端側的傾斜面部分3a接觸并被推壓的被推壓部225。該被推壓部225比保持器13的后面?zhèn)雀拷3制?3的內部,為了使在正常狀態(tài)下把片狀存儲器1插入到保持器13內時與片狀存儲器1的傾斜面部分3a對向,被推壓部225被從彎折片224的上端向下方彎折成銳角。
在限制構件221上,于下端側的中部,突出地形成限制保持器13從插拔位置向安裝位置移動的限制部226。當保持器13鎖定在底座14前面一側的插拔位置上時,該限制部226卡合到橫貫底座14的底板15與第二側壁17形成的卡合孔227內。在橫貫底座14的底板15與第二側壁17的位置上,于比卡合孔227更靠近底座14的后面一側形成作為限制部226退刀槽的狹槽228。限制部226,在后端側形成垂直面部分229,用于直到片狀存儲器1插入處于插拔位置的保持器13之前不能移動到底座14后面一側的安裝位置處,使之可靠地卡合到卡合孔227的后端上。限制部226形成傾斜面部分230,以便用于保持器13將片狀存儲器1排出,從底座14后面一側的安裝位置移動到前面一側的插拔位置時,可順滑地停靠在狹槽228上。
限制構件221是將形成于保持器13的限制壁149b上的支軸223貫穿插入支承孔222內可沿圖27中的箭頭F方向及箭頭F的反方向轉動地安裝在限制壁149b上時。這時,由作為加載構件的扭簧223將限制構件221向圖27中箭頭F方向轉動加載。扭簧231的基體部安裝在與限制構件221上形成有被推壓部225的后端部相對向的前端部上的安裝片232上。扭簧231以其一個臂部231b卡止在構成保持器13的側壁145上的卡止片233上,另一個側壁231c卡止在形成于限制構件221的下端的卡止片234上。扭簧231將限制構件221向圖27中箭頭F方向加載,將限制部226卡合到卡合孔227內。
向圖27中箭頭F方向加載的限制構件221設置有防止向同一圖中F方向轉動過度的轉動限制突起235。轉動限制突起235卡合到底座14的第二個側壁17上端的凸輪部236上。當保持器13處于底座14前面一側的插拔位置處時,轉動限制突起235與第一個水平面部236a卡合。當保持器13處于底座14后面一側的安裝位置時,轉動限制突起235與第二個水平面236b卡合。凸輪部236由第一及第二水平面236a、236b以及把這些第一及第二水平面部236a、236b連接起來的傾斜面部分236c構成。第一水平面部236a比第二水平面部236b低一個臺階。當保持器13從插拔位置向安裝位置移動時,轉動限制突起235依次在第一水平面部236a,傾斜面部236c,第二水平面部236b上移動。
此外,貫通插入限制構件221的支承孔222內的保持器13的支軸223卡合到在底座14的側壁17上沿保持器13的移動方向形成的導向孔237內。
下面,對在片狀存儲器1插入以上述方式構成的裝載裝置220內之后,直到對片狀存儲器1的半導體存儲器進行信息信號的記錄或再現(xiàn)的一系列動作進行說明。首先,對非使用時的裝載裝置220進行說明,如圖28所示,保持器13處于移動到底座14前面一側的插拔位置處。這時,限制構件221借助扭簧231的加載力,以支軸223為中心,向圖28中箭頭F的方向轉動,處于把限制部226卡合到底座14的卡合孔227內的狀態(tài)。從而,安裝在限制構件221上的保持器13處于被鎖定在底座14前面一側的插拔位置處的狀態(tài)。這時,限制構件221的轉動限制突起235與構成凸輪部236的第一水平面部236a卡合。
該狀態(tài)為上述圖7所示的狀態(tài),使用者可經(jīng)由設在外殼12上的第二窗部37目視觀察設于覆蓋板25上的顯示部26,使用者可以很容易地識別片狀存儲器1向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內的插入方向。
在上面所述的這種裝載裝置220上,如圖29所示,片狀存儲器1以端子部3側作為插入端插入到由位于插拔位置處的限制構件221鎖定的保持器13內。當片狀存儲器1從裝載裝置220的前面一側插入時,通過將手指或片狀存儲器1的前面部勾掛到蓋體29上等,將蓋體29向把底座14的前面打開的圖29中箭頭E的反方向轉動,將保持器13的插拔口21敞開。
與把底座14的前面打開的同時,如圖29所示,以端子部3作為插入端,將片狀存儲器1從保持器13的插拔口21插入。這時,連接器22的第一連接端子23借助片狀存儲器1的端子部3的敞開端與卡合凹部3c卡合,在推壓電極3b的狀態(tài)下與電極3b電連接。一直到將第一連接端子23與電極3b連接,限制構件221的限制部226卡合到底座14的卡合孔227內,由于保持器13被鎖定在插拔位置,第一連接端子23卡合到片狀存儲器1的卡合凹部3c內,以便可靠地與端子部7進行電連接。當片狀存儲器1完全插入到處于插拔位置的保持器13內時,限制構件221的被推壓部225壓緊到片狀存儲器1的傾斜面部3a上。這樣,限制構件221以支軸223為中心,克服扭簧231的加載力向圖29中箭頭F的反方向轉動,解除限制部226與卡合孔227的卡合狀態(tài),變成保持器13可從底座14前面一側的插拔位置向后面一側的安裝位置移動的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為上面的圖7所示的狀態(tài),是一種使用者可通過第二窗部37目視觀察設于覆蓋板25上的顯示部26的狀態(tài)。
在片狀存儲器1不能以上述正常狀態(tài)插入裝載裝置220內的情況下,第一連接端子23不與構成片狀存儲器1的端子部3的卡合凹部3c卡合。限制構件221的被推壓部也不被壓緊到片狀存儲器1的傾斜面3a上。限制構件221不向圖28中箭頭F的反方向轉動,維持限制部226與底座14的卡合孔227的卡合狀態(tài),保持器13原封不動地處于被鎖定在插拔位置的狀態(tài)。借此,裝載裝置220在片狀存儲器1誤插入的場合,禁止處于插拔位置的保持器13向作為底座14后面一側的安裝位置的方向的圖28中箭頭B方向的滑動,防止片狀存儲器1的誤插入。
此后,如圖29所示,在片狀存儲器1完全插入到位于底座14前面一側的插拔位置處的保持器13內之后,當片狀存儲器1被進一步向圖29中箭頭B的方向推壓時,如圖30所示,片狀存儲器1被完全容納在裝載裝置220內,成為安裝到裝載裝置220內,可對半導體存儲器進行信息信號的記錄或再現(xiàn)的狀態(tài)。即,如圖30所示,限制構件221克服扭簧231的加載力向圖30中的箭頭F的反方向轉動,在解除限制部226與卡合孔227的卡合狀態(tài)的狀態(tài)下,位于底座14前面一側的插拔位置處的保持器13移動到底座14后面一側的安裝位置處。這時,限制構件221的轉動限制突起235經(jīng)由傾斜面部236c從構成凸輪部236的第一水平面236a移動到比第一水平面部236a高出一段的第二水平面部236b。限制構件221通過移動到比第一水平面部236a高出一段的第二水平面部236b上,借助扭簧231的加載力防止向圖30中箭頭F方向的轉動。同時,蓋體29向圖30中箭頭E方向轉動,將保持器13的插拔口21及底座14的前面閉塞,防止塵埃等侵入裝載裝置220內。
這種狀態(tài)為上面的圖8中所示的狀態(tài),使用者可通過設于外殼12上的第二窗部37目視觀察粘貼在安裝于記錄/或再現(xiàn)裝置11上的片狀存儲器1的標簽粘貼部9上的標簽10上所記錄的內容。
如上所述的安裝有片狀存儲器1的裝載裝置220按如下方式將片狀存儲器1從裝載裝置220中排出。即,當操作比裝置主體的殼體更靠外方的排出操作部50時,位于底座14后面一側的安裝位置上的保持器13移動到底座14前面一側的插拔位置處。這樣,如圖30所示,克服扭簧231的加載力向圖30中箭頭F的反方向轉動的限制構件221,通過轉動限制突起235從構成凸輪部236的第二水平面236b移動到低一段的水平面部236a上,變成可向圖29中箭頭F的方向轉動的狀態(tài)。這里,在片狀存儲器1插入保持器13上之后,限制構件221成為其被推壓部225處于被壓緊在片狀存儲器1的傾斜面3a上的狀態(tài),限制構件處于向圖29中箭頭F方向轉動的狀態(tài)。片狀存儲器1的后面?zhèn)缺壬w體29打開的保持器13的插拔口21更靠外側。
通過使用者將片狀存儲器1由處于插拔位置的保持器13中拔出,解除片狀存儲器1的端子部3與連接器22的第一連接端子23的連接。與此同時,限制構件221的被推壓部225由于推壓在片狀存儲器1的傾斜面部3a上的狀態(tài)被解除,如圖28所示,借助扭簧231的加載力向圖28中箭頭F的方向轉動。從而,限制構件221的限制部226卡合到底座14的卡合孔227內,保持器13被鎖定在底座14前面一側的插拔位置上。片狀存儲器1被從裝載裝置220中完全拔出后,蓋體29向圖28中的箭頭E的方向轉動,將處于插拔位置的保持器13的插拔口21閉塞,防止塵埃等侵入裝載裝置220內。
這里所示的裝載裝置220也和前述的裝載裝置120一樣,將連接器22安裝到保持器13上,通過由使用者對片狀存儲器1進行插拔操作,在將片狀存儲器1從裝載裝置220中排出時的操作力較小,可以令使用狀態(tài)良好。同時,該裝載裝置220只有當片狀存儲器1在正常狀態(tài)下被插入處于插拔位置的保持器13內時,限制構件221的被推壓部受到推壓,限制部226與底座14的卡合孔227的卡合狀態(tài)被解除,才可能移動到進行信息信號的存儲或再現(xiàn)的底座14后面一側的安裝位置處。即,當片狀存儲器1不是在正常狀態(tài)下被插入到保持器13內時,限制構件221的被推壓部225不被推壓,限制部226與卡合孔227的卡合狀態(tài)不被解除,從而保持器13不能從插拔位置移動到安裝位置。因此,該裝載裝置220也可以防止片狀存儲器1的誤插入。
在上述例子中,限制構件安裝在保持器13上,但是,限制構件只要是限制保持器13相對于底座14的移動即可。因此,限制構件也可以安裝在底座14上。
如上所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裝載裝置120、220在保持器13保持片狀存儲器1的狀態(tài)下橫貫插拔位置及安裝位置移動。從而,由于覆蓋板25安裝到與保持器13同時移動的連接器22上,所以,與片狀存儲器1的插拔相關聯(lián),該覆蓋板與保持器13一起移動到第二窗部37內。因此,配備有裝載裝置120、220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通過將第二窗部37的大小按照保持器13的移動位置,使覆蓋板25與第二窗部37對向的量變化的方式形成,可以改變加在覆蓋板25上的顯示部26面對第二窗部37的狀態(tài)。進而,利用顯示部26,使用者可以很容易地識別片狀存儲器1是插入到保持器13內的狀態(tài),還是處于片狀存儲器1可以插入的位置。即,如圖7所示,當保持器13處于靠近設在片狀存儲器1可插拔的外殼12的后面31一側上的存儲器插拔口32的位置處時,例如,由顯示設于覆蓋板25的插入方向的箭頭構成的顯示部26的整體面向外殼12的外部,當保持器13移動到如圖13所示的插入并保持在該保持器13內的片狀存儲器1安裝到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11的安裝位置時,以覆蓋構成顯示部26的箭頭的一部分,例如箭頭部分的大小的方式形成第二窗部37,使用者可很容易地確認片狀存儲器1相對于保持器13的插入狀態(tài)。
工業(yè)上應用的可能性本發(fā)明由于在從可裝卸地安裝有形成片狀的存儲器的裝置主體的中央部起的一端側的位置上設置至少選擇操作模式或存儲在存儲器中的數(shù)據(jù)的選擇操作部,在從裝置主體的中央部起的另一端側的位置上設置把安裝在裝置主體內的片狀存儲器排出用的排出操作部,從而可防止操作模式的選擇與片狀存儲器的排出操作的誤操作,所以可使用小型化的片狀存儲器,提高進一步小型化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的操作性能。
由于片狀的存儲器從設置排出操作的裝置主體的另一端側向第一端側插入裝置主體內,所以在操作排出操作部時,由于可以很容易地用手指擋住從裝置主體中突出的片狀存儲器,從而可以防止其從裝置主體中脫落等,可靠地進行排出操作。
權利要求
1.一種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配備有可插拔地安裝有存儲媒體的裝置主體,從上述裝置主體的中央部在一端側的位置處設置的、至少選擇存儲在上述存儲媒體中的數(shù)據(jù)的選擇操作部,再現(xiàn)由上述選擇操作部選擇出來的上述數(shù)據(jù)的再現(xiàn)部,設置在從上述裝置主體的中央部起的另一端側的、將安裝在上述裝置主體中的存儲媒體排出的排出操作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上述選擇操作部在能夠沿著與上述裝置主體的一個面正交的方向移動的同時,可相對于上述裝置主體進行轉動。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上述選擇操作部設于上述裝置主體上設置排出操作部的面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上述排出操作部可平行于上述裝置主體上設置排出操作部的面移動。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上述排出操作部通過上述存儲媒體向插入上述裝置主體的方向移動,進行把安裝在上述裝置主體內的存儲媒體排出。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在從上述裝置主體的中央部起的另一端側的位置處設置插拔上述存儲媒體的插拔口,將上述存儲媒體從上述裝置主體的另一端側向第一端側插入。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在上述裝置主體的一個面上,在從上述裝置主體中央部起的一端的位置處,設置顯示有關存儲在上述存儲媒體上的信息的顯示部。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在上述裝置主體的一個面上,設置使安裝在上述裝置主體內的存儲媒體的一部分面對外部的窗部。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上述窗部由與上述裝置主體整體形成的透明板覆蓋。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備有覆蓋板,所述覆蓋板在將電連接安裝在上述裝置主體內的存儲媒體及上述裝置主體內的信號處理回路的連接端子覆蓋的同時,從上述窗部面對上述裝置主體的外部。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在上述覆蓋板上設置表示將上述存儲媒體向上述裝置主體的插入方向的符號,上述符號從上述窗部透過。
12.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上述窗部使粘貼在上述存儲媒體上的標簽面對上述裝置主體的外部。
13.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設置用于電連接安裝在上述裝置主體內的存儲媒體與上述裝置主體內的信號處理回路的連接端子,并備有在用上述連接端子把上述存儲媒體及上述信號處理回路連接起來的狀態(tài)下,將上述存儲媒體從插拔上述存儲媒體的第一位置裝載到容納上述存儲媒體的第二位置上的裝載部,上述覆蓋板以覆蓋上述裝載部一部分的方式設置。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上述裝載部具有連接到上述存儲媒體的端子部上的第一連接端子,以及經(jīng)由上述第一連接端子電連接到上述存儲媒體上的同時連接到上述裝置主體內的信號處理回路上的第二連接端子,上述覆蓋板以覆蓋上述第二連接端子的方式設置。
15.一種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配備有可插拔地安裝有存儲媒體的裝置主體,保持上述存儲媒體、相對于上述裝置主體可在插拔上述存儲媒體的第一位置與容納上述存儲媒體的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保持器,設置在上述保持器上,當上述保持器位于第一位置時上述存儲媒體的端子部與之連接的連接器,設置在從上述裝置主體的中央部起靠近一端側的位置處、至少選擇存儲在存儲媒體上的數(shù)據(jù)的選擇操作部,設置在從上述裝置主體的中央部起靠近另一端側處、將安裝在上述裝置主體內的存儲媒體排出的排出部。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上述選擇操作部可沿與上述裝置主體的一個面正交的方向移動的同時,可相對于上述裝置主體轉動。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上述選擇操作部設于上述裝置主體上設置排出操作部的面上。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上述排出操作部可平行于上述裝置主體上設有排出操作部的面移動。
19.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上述排出操作部通過上述存儲媒體向插入上述裝置主體的方向移動,進行將安裝到上述裝置主體內的存儲媒體排出。
20.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上述存儲媒體插拔的第一位置位于從上述裝置主體中央部起的另一端,上述存儲媒體從上述裝置主體另一端側向第一端側插入。
21.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在上述裝置主體的一個面上,在從上述裝置主體中央部起的一個端部側的位置上設置顯示有關存儲在上述存儲媒體上的信息的顯示部。
22.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在上述裝置主體的一個面上,設置使安裝在上述裝置主體內的存儲媒體的一部分面向外部的窗部。
23.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上述窗部由整體設置在上述裝置主體上的透明板覆蓋。
24.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備有覆蓋板,所述覆蓋板在將設在上述連接器上、把上述存儲媒體與上述裝置主體內的信號處理回路電連接起來的連接端子覆蓋的同時,從上述窗部面向外部。
25.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上述窗部使粘貼在上述存儲媒體上的標簽面向外部。
26.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上述覆蓋板以覆蓋上述連接器的方式設置。
27.如權利要求26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上述連接器具有連接到上述存儲媒體的端子部的第一連接端子,以及經(jīng)由上述第一連接端子電連接到上述存儲媒體上的同時,連接到上述裝置主體內的信號處理回路上的第二連接端子,上述覆蓋板以覆蓋上述第二連接端子的方式設置。
28.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備有限制構件,以便在上述連接器連接到上述存儲媒體的端子部上之前限制上述保持器從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移動。
29.如權利要求28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上述限制構件通過設有卡合到形成于上述裝置主體底座上的卡合部的限制部,限制上述保持器從上述第一位置向上述第二位置的移動。
30.如權利要求28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上述限制構件在上述連接器連接到上述端子部之后,解除對上述保持器的上述限制。
31.如權利要求30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上述限制構件具有卡合到形成于插入上述保持器內的上述存儲媒體上的凹部內的突出部,通過上述突出部卡合到上述凹部內,解除將上述保持器限制在上述第一位置的狀態(tài)。
32.如權利要求31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上述限制構件具有可自由轉動地設置在上述保持器上的同時向一個方向加載、卡合到形成于上述底座上的卡合部上的限制部,通過上述突出部與插入到上述保持器內的上述存儲媒體的前面?zhèn)瓤ê系耐瑫r向另一個方向轉動,上述限制部與上述卡合部卡合,通過上述存儲媒體進一步插入上述保持器內、上述突出部與上述存儲媒體的凹部卡合,向上述一方轉動,再次解除上述限制部與上述卡合部的卡合。
33.如權利要求30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上述限制構件具有與形成于上述底座上的卡合部卡合的限制部,以及由插入到上述保持器內的上述存儲媒體的插入端推壓的被推壓部,通過上述存儲媒體插入位于上述第一位置的保持器、上述插入端推壓上述被推壓部而解除上述限制部與上述卡合部的卡合。
34.如權利要求33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上述限制構件可自由轉動地設在上述保持器上的同時向一個方向加載,通過上述被推壓部卡合到插入上述保持器內的上述存儲媒體的插入端的同時向另一方轉動,解除上述限制部與上述卡合部的卡合。
35.如權利要求32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上述限制構件在上述存儲媒體誤插入到上述保持器內時禁止解除對上述保持器的上述限制。
36.如權利要求30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上述限制構件備有卡合到形成于上述底座上的突出部上的孔部。
37.如權利要求30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上述限制構件備有卡合到形成于上述底座上的孔部內的突出部。
38.如權利要求28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上述保持器通過一端卡止在上述底座上的加載構件的另一端被卡止而連接在上述底座上,在由上述限制構件造成的向上述第一位置的限制解除后,由上述加載構件向上述第二位置加載。
39.如權利要求28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備有可移動地設置在上述底座上,由上述排出操作部操作的排出構件,上述保持器借助上述排出構件向上述存儲媒體的插入方向的移動,從上述第二位置移動到上述第一位置。
40.如權利要求39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備有可自由轉動地設在上述底座上的轉動臂,上述轉動臂通過一端由向上述存儲媒體插入方向移動的上述排出構件推壓,其另一端將上述保持器從上述第二位置移動到上述第一位置處。
41.如權利要求39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上述排出構件將安裝在上述裝置主體內的存儲媒體向排出方向加載。
42.如權利要求32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在上述保持器上備有將上述存儲媒體插拔的底座的前面一側開、閉的蓋體。
43.如權利要求42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上述蓋體備有閉塞上述底座的前面一側的閉塞部,以及將上述閉塞部相對于上述底座轉動支承的轉動支承部。
44.如權利要求42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上述蓋體由一端卡止在上述底座上另一端卡止在上述轉動支承部上的加載構件向閉塞方向加載。
45.如權利要求44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備有可移動地設置在上述底座上的排出構件,上述蓋體通過向上述存儲媒體的插入方向移動的上述排出構件推壓而向打開方向轉動。
46.如權利要求45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上述蓋體借助形成于向上述存儲媒體的插入方向移動的上述排出構件上的凸輪部推壓形成于上述轉動支承部上的突出部,克服上述加載構件的加載力向把上述底座整個面打開的方向轉動。
47.如權利要求28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在上述連接器上,設有在正常狀態(tài)下插入上述存儲媒體時與形成在上述存儲媒體上的凹部卡合的誤插入防止部。
48.一種存儲媒體的裝載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把存儲媒體安裝到裝置主體內的步驟,通過設在由上述裝置主體的中央部起的一個端部側的選擇操作部的操作,至少選擇存儲在上述存儲媒體上的數(shù)據(jù)并再現(xiàn)的步驟,通過設在上述裝置主體的中央部的另一端的排出操作部的操作,將上述安裝的存儲媒體排出的步驟。
49.如權利要求48所述的存儲媒體的裝載方法,在上述選擇再現(xiàn)存儲媒體數(shù)據(jù)的步驟中,上述選擇操作部沿著與上述裝置主體的一個面正交的方向被移動操作,相對于上述裝置主體被轉動操作。
50.如權利要求48所述的存儲媒體的裝載方法,在將上述存儲媒體排出的步驟中,上述排出操作部被平行于裝置主體的一個面進行移動操作。
51.如權利要求48所述的存儲媒體的裝載方法,在排出上述存儲媒體的步驟中,通過上述排出操作部沿上述存儲媒體向上述裝置主體的插入方向的移動操作,進行把安裝在上述裝置主體內的存儲媒體排出。
52.如權利要求48所述的存儲媒體的裝載方法,包括在從上述裝置主體中央部起的另一端側的位置上設置插拔上述存儲媒體的存儲媒體插拔口、將上述存儲媒體從上述裝置主體的另一端側向第一端側插入的步驟。
53.如權利要求48所述的存儲媒體的裝載方法,包括在設于從上述裝置主體的中央部起的一端側上的顯示部上顯示有關存儲在上述存儲媒體上的數(shù)據(jù)的信息的步驟。
54.如權利要求48所述的存儲媒體的裝載方法,包括由設在上述裝置主體的一個面上的窗部將上述安裝的存儲媒體的一部分面對外部的步驟。
55.如權利要求54所述的存儲媒體的裝載方法,包括覆蓋板將電連接上述存儲媒體與上述裝置主體內的信號處理回路的連接端子覆蓋的同時,覆蓋板從上述窗部面對外部的步驟。
56.如權利要求54所述的存儲媒體的裝載方法,在使上述存儲媒體的一部分面對外部的步驟中,粘貼在上述存儲媒體上的標簽從上述窗部面對外部。
57.如權利要求55所述的存儲媒體的裝載方法,包括在由上述連接端子將上述存儲媒體及上述信號處理回路連接的狀態(tài)下,將上述存儲媒體從插拔上述存儲媒體的第一位置裝載到容納上述存儲媒體的第二位置上的步驟,在使上述覆蓋板面對外部的步驟中,上述覆蓋板將上述第二連接端子覆蓋。
58.如權利要求48所述的存儲媒體的裝載方法,將上述存儲媒體安裝到裝置主體內的步驟還包括將上述存儲媒體插入到上述保持器內的步驟,將上述保持器限制在第一位置的步驟,將上述存儲媒體的端子部與設在上述保持器上的連接器連接的步驟,在進行上述連接的同時解除對上述保持器的上述限制的步驟,以及解除上述限制、開始向容納保持上述存儲媒體的上述保持器的第二位置的方向移動的步驟。
59.如權利要求58所述的存儲媒體的裝載方法,上述限制保持器的步驟包括通過上述插入的上述存儲媒體轉動限制構件的步驟,以及通過上述被轉動的上述限制構件卡合到上述底座上,將上述保持器限制在第一位置上的步驟。
60.如權利要求59所述的存儲媒體的裝載方法,解除對上述保持器限制的步驟包括與上述連接的同時將上述存儲媒體的凹部與上述限制構件的突出部卡合、解除上述限制的步驟。
61.如權利要求60所述的存儲媒體的裝載方法,包括在將上述保持器的限制解除后,把向上述存儲媒體的排出方向加載的保持器向上述存儲媒體的插入方向加載的步驟。
62.如權利要求61所述的存儲媒體的裝載方法,包括借助向上述存儲媒體的插入方向的加載力將保持上述存儲媒體的保持器移動到上述第二位置的步驟。
63.如權利要求58所述的存儲媒體的裝載方法,包括將卡合到上述排出操作部上的排出構件向上述存儲媒體的插入方向移動的步驟,以及把處于上述第二位置的保持上述存儲媒體的保持器隨著上述排出構件的移動向上述第一位置方向移動的步驟。
64.如權利要求63所述的存儲媒體的裝載方法,上述保持器向上述第一位置方向移動的步驟包括通過將其一端推壓到上述移動的排出構件上轉動設于底座上的轉動構件的步驟,以及,通過上述轉動構件的另一端推壓保持上述存儲媒體保持器、使上述保持器開始從上述第二位置向上述第一位置移動的步驟。
65.如權利要求63所述的存儲媒體的裝載方法,上述保持器向上述第一位置方向移動的步驟包括被向上述存儲媒體的插入方向加載的保持器向上述存儲媒體的排出方向加載的步驟,以及借助向上述存儲媒體的排出方向的加載力,使保持上述存儲媒體的保持器移動到上述第一位置的步驟。
66.如權利要求48所述的存儲媒體的裝載方法,上述存儲媒體安裝到裝置主體內的步驟還包括將上述存儲媒體插入保持器內的步驟,將上述存儲媒體的端子部與設于保持器上的連接器連接起來的步驟,在上述連接的同時解除對上述保持器的上述限制的步驟,以及解除上述限制、將保持上述存儲媒體的上述保持器向作為容納位置的第二位置方向移動的步驟。
67.如權利要求66所述的存儲媒體的裝載方法,上述保持器的限制解除步驟包括與把上述端子部和上述連接器連接的同時,借助上述插入的上述存儲媒體轉動限制構件的步驟,以及,通過轉動上述限制構件解除上述限制構件與底座的卡合的步驟。
68.如權利要求66所述的存儲媒體的裝載方法,包括將被向上述存儲媒體的排出方向加載的保持器向上述存儲媒體的插入方向加載的步驟,通過向上述存儲媒體的插入方向的加載,使保持上述存儲媒體的保持器移動到上述第二位置的步驟。
69.一種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它是一種手掌大小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所述裝置包括可裝卸地安裝有存儲媒體的裝置主體,設于從上述裝置主體中央部起的一端側,可由把握上述裝置主體的手的拇指操作的至少選擇存儲在上述存儲媒體中的數(shù)據(jù)的選擇操作部,設于從上述裝置主體的中央部起的另一端側、將上述安裝的存儲媒體排出的排出操作部。
全文摘要
用于將制成片狀存儲器用作存儲媒體的記錄及/或再現(xiàn)裝置,在從存儲器可裝卸地安裝的裝置主體的中央部起的一端側的位置上設置從存儲在存儲器中的數(shù)據(jù)中進行選擇的選擇操作部,在裝置主體的中央部的另一端側的位置處設置將安裝的存儲器排出的排出操作部,防止數(shù)據(jù)的選擇操作及存儲器的排出操作的誤操作。
文檔編號G06K7/00GK1327567SQ00802281
公開日2001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00年8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1999年8月24日
發(fā)明者川村麻子, 尾原昌輝, 小川泰造 申請人:索尼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东丽区| 社旗县| 阳城县| 奉贤区| 平顶山市| 新宁县| 江西省| 米林县| 潢川县| 中山市| 诸城市| 巴马| 葫芦岛市| 富锦市| 白山市| 麻江县| 延吉市| 香港| 宜昌市| 珠海市| 莎车县| 靖安县| 兴宁市| 六枝特区| 鲁甸县| 西藏| 黑河市| 九江县| 辉县市| 米林县| 安阳县| 涞水县| 同德县| 阿城市| 南宫市| 米脂县| 镇江市| 武冈市| 铜川市| 铜山县| 武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