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信息處理裝置及程序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信息處理裝置和程序,尤其涉及一種改進了對于信息記錄裝置所存信息的管理的信息處理裝置和程序。
圖9是現有技術的目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現有技術的FAT示意圖。圖11是現有技術的數據存儲程序的流程圖。
在圖9所示的目錄結構中,包含文件名、表示管理該文件的OS種類的擴展名、表示字節(jié)數和生成時間的屬性、以及表示FAT上數據開始位置的FAT入口等。在圖10所示的FAT中,記錄有表示數據存儲區(qū)的使用/未使用狀態(tài)的簇信息,以及該簇的文件再傳遞到哪一簇,或是否在此終止的信息。
參考圖9所示目錄對應的FAT入口,并參考圖10所示的FAT中的簇信息。如果數據存儲區(qū)未使用(即簇信息=0),則將數據存儲到該數據存儲區(qū),把FAT的簇狀態(tài)由未使用(簇信息=0)改寫為使用(簇信息=1)。然后,改寫目錄結構。這里目錄結構的改寫是指改寫分配給目錄序號的FAT入口(表示FAT序號)、文件名以及擴展名等。
另一方面,如果數據存儲區(qū)正在使用(簇信息=1),對于下一目錄則重復執(zhí)行上述的步驟。這里,檢索順序按目錄的升序進行。另外,目錄序號和FAT入口對應形式是固定的。
另外,存儲不可刪除數據的數據存儲區(qū)中不發(fā)生損耗,與此相比,頻繁刪除數據使數據存儲區(qū)的損耗加重。因此,在數據存儲區(qū)內產生的損耗出現差別,存在過早出現無法使用的區(qū)域的問題。
為了較簡單地解決這個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能夠減小各數據存儲區(qū)間使用頻率的差別,延長信息記錄裝置整體壽命的信息處理裝置和程序。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信息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多個數據存儲區(qū)的信息記錄裝置;以及用于記錄該信息記錄裝置中的數據存儲區(qū)各自使用狀態(tài)的管理表,該信息處理裝置執(zhí)行以下步驟按照管理表中記錄的檢索順序,檢索信息記錄裝置中的未使用的數據存儲區(qū);向被檢索到的未使用的數據存儲區(qū)存儲數據;以及更新管理表中記錄的檢索順序。
其中,其特征還在于將管理表中記錄的檢索順序更新為最后存儲數據的數據存儲區(qū)在檢索順序末端。
根據本發(fā)明,一種信息處理裝置具有多個數據存儲區(qū)的第一信息記錄裝置和第二信息記錄裝置,一旦輸入數據存儲區(qū)移動信號,則該信息處理裝置執(zhí)行以下步驟第一步驟,即把存儲在第一信息記錄裝置中的數據存儲到第二信息記錄裝置中;以及第二步驟,即把存儲在第二信息記錄裝置中的數據存儲到第一信息記錄裝置中,以變更第一信息記錄裝置的數據配置。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信息處理裝置包括具有多個數據存儲區(qū)的信息記錄裝置,一旦輸入數據存儲區(qū)移動信號,則所述信息處理裝置執(zhí)行以下步驟檢索所述信息記錄裝置中的未使用的數據存儲區(qū);將存儲在正在使用中的數據存儲區(qū)內的數據移動到所述未使用的數據存儲區(qū)中;以及將存儲在另一個正在使用中的數據存儲區(qū)中的數據移動到該數據被移動前存儲過的存儲區(qū)內,以變更該信息記錄裝置的數據配置。
此外,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程序,該程序用于信息處理裝置,該信息處理裝置包括具有多個數據存儲區(qū)的信息記錄裝置,以及用于記錄信息記錄裝置的多個數據存儲區(qū)使用狀態(tài)的管理表;該程序使所述信息處理裝置能夠執(zhí)行以下步驟按照該管理表中記錄的檢索順序,檢索信息記錄裝置的未使用的數據存儲區(qū);向被檢索到的未使用的數據存儲區(qū)中存儲數據;以及更新該管理表中記錄的檢索順序。
其中,將該管理表中記錄的檢索順序更新為最后存儲數據的數據存儲區(qū)的在檢索順序末端。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程序,該程序用于信息處理裝置,該信息處理裝置包括具有多個數據存儲區(qū)的第一信息記錄裝置和第二信息記錄裝置,一旦輸入數據存儲區(qū)移動信號,該程序使信息處理裝置能夠執(zhí)行以下步驟第一步驟,即把存儲在第一信息記錄裝置中的數據存儲到第二信息記錄裝置中;第二步驟,即把存儲在第二信息記錄裝置中的數據存儲到第一信息記錄裝置中,以變更第一信息記錄裝置的數據配置。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程序,該程序用于信息處理裝置,該信息處理裝置包括具有多個數據存儲區(qū)的信息記錄裝置,一旦輸入數據存儲區(qū)移動信號,該程序使信息處理裝置能夠執(zhí)行以下步驟檢索該信息記錄裝置中的未使用的數據存儲區(qū);將存儲在正在使用中的數據存儲區(qū)中的數據移動到未使用的數據存儲區(qū)中;以及將存儲在另一個正在使用中的數據存儲區(qū)中的數據移動到該數據被移動前存儲過的存儲區(qū)內,以變更該信息記錄裝置的數據配置。
圖5是實施本發(fā)明的信息處理裝置的構成圖;圖6是根據本發(fā)明另一個實施方式的數據存儲區(qū)的模塊輪換示意圖;圖7是圖6所示的實施方式的程序流程圖;圖8是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方式的程序流程圖;圖9是現有技術的目錄結構的示意圖;圖10是現有技術的FAT的示意圖;以及圖11是現有技術的數據存儲程序流程圖。
首先,參照圖1至圖5對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圖1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數據存儲區(qū)的構成圖,圖2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程序流程圖,圖3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目錄結構,圖4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FAT,圖5是一個實施本發(fā)明的信息處理裝置的一個實例的構成圖。
圖5示出了CPU 1,RAM 2,ROM 3,閃存4,I/O接口5,總線6。多個數據存儲區(qū)設置在閃存4中。另外,目錄結構和FAT存儲在RAM 2上,而目錄控制程序和FAT控制程序存儲在ROM 3上。
如圖1所示,作為多個數據存儲區(qū),存在從“1”到“n”個物理模塊,數據的刪除和改寫均以模塊為單位進行的。數據寫入的步驟為首先檢查物理模塊“1”的使用狀態(tài),如果正在使用則檢查物理模塊“2”的使用狀態(tài),假如仍然在使用中,則檢查物理模塊“3”,以此類推檢索未使用的模塊。這里,如果第一個被檢索到的是未使用的物理模塊“k”,則將數據寫入物理模塊“k”中。然后,對于下一次的數據寫入,從物理模塊“k+1”開始進行未使用的物理模塊的檢索。
未使用的物理模塊的檢索順序的開始位置在每一次寫入時都發(fā)生變化,如圖1所示,各數據存儲區(qū)形成連鎖形式。根據上述的配置,可使未使用的物理模塊的檢索起始模塊輪換,其結果可以降低現有技術中寫入頻率高的小序號物理模塊的寫入頻率。這樣,使減少小序號物理模塊的顯著的損耗成為可能,從而能夠延長信息記錄裝置的整體壽命。
作為檢索步驟,預先備好在FAT內寫入各物理模塊的使用狀態(tài)的簇狀態(tài),通過查詢該狀態(tài)判斷物理模塊的使用狀態(tài)。具體來說,在圖3中,檢查目錄“1”的FAT入口,因為FAT入口為“1”,所以,接下來查詢FAT序號“1”的簇狀態(tài)。這里,由于簇狀態(tài)是表示正在使用的“1”,所以,進行下一個目錄(目錄“2”)對應的物理模塊的使用/未使用的判斷。
目錄“3”以后也進行同樣的判斷,由于與目錄“k”相對應的FAT的簇狀態(tài)為“0”,所以,判斷為物理模塊“k”未使用。在這里,將數據寫入物理模塊“k”內。然后,在FAT中將FAT序號“k”的簇狀態(tài)由“0”改寫成“1”。此外對于目錄結構改寫如下從高位到低位,將FAT入口作為“k+1”、“k+2”、…、“n”、…“k”,對應FAT入口改寫文件名、擴展名、屬性等信息。
在寫入下一個數據時,檢查目錄“1”的FAT入口,由于FAT入口為“k+1”,因此,接下來查詢的是FAT序號為“k+1”的簇狀態(tài)。這里,因為簇狀態(tài)是表示正在使用的“1”,所以,進行下一個目錄(目錄“2”)相對應的物理模塊的使用/未使用的判斷。對目錄“3”及其后的目錄也進行同樣的判斷,當檢索到未使用的物理模塊時,將數據寫入該未使用的物理模塊中。
這樣,通過使對未使用物理模塊檢索的起始模塊進行輪換,可以降低以往寫入頻率高的小序號的物理模塊的寫入頻率,其結果,小序號物理模塊的顯著的損耗可以減輕,從而能夠延長信息記錄裝置的整體壽命。這些效果已在前面的敘述中闡明,實施以上的做法,不必改變目錄的檢索順序,就可以對未使用物理模塊的檢索起始模塊進行輪換,通過簡單的文件管理,就能夠延長信息記錄裝置的壽命。接著,參照圖3至圖7對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進行說明。圖6所示為根據本實施方式中數據存儲區(qū)的模塊輪換示意圖。圖7是根據本實施例的程序流程圖。
作為多個數據存儲區(qū),存在從“1”到“n”個物理模塊,數據的刪除和改寫都以模塊為單位進行。當輸入模塊輪換信號后,存儲在物理模塊“1”以及物理模塊“2”的數據存入RAM 2。然后,將物理模塊“1”中存儲的數據存入物理模塊“2”。接下來,物理模塊“3”的數據存入RAM 2,而存儲在物理模塊“2”中的數據存入物理模塊“3”。
其后,以同樣的方法,依照圖7的順序對數據進行更新,當將存儲在物理模塊“n”中的數據存入物理模塊“1”時,即完成一次數據模塊輪換。另外,與數據模塊輪換相對應,更新目錄結構以及FAT。雖然可以更新全部的目錄結構和FAT信息,但根據本實施例,可通過對FAT入口分別加一,實現簡易的文件管理。
即使在輸入下一個模塊輪換信號時,也執(zhí)行與上述相同的數據模塊輪換。此外,也可以按數據的模塊輪換相反的順序,即每進行一次輪換,FAT入口減一。
這樣,由于輪換,存儲不能刪除數據的物理模塊與存儲頻繁刪除數據的物理模塊之間,減少了物理模塊間的損耗的差別,延遲了無法使用的物理模塊出現的時間。因此延長了信息記錄裝置的壽命。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對每個FAT入口加一,而無須改寫FAT以及目錄結構整體,因此,通過簡易的文件管理,即可實現數據模塊輪換。
還由于用戶可以在任意的時間輸出模塊輪換信號,因此能夠根據信息記錄裝置的使用狀態(tài)進行適當的設定。
以下結合圖3至圖6以及圖8對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8為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程序流程圖。
作為多個數據存儲區(qū),存在從“1”到“n”個物理模塊,數據的刪除和改寫都以模塊為單位進行。如果輸入模塊輪換信號,立即檢索未使用的物理模塊。當檢索到未使用的物理模塊“k”時,則將存儲在物理模塊“k-1”的數據存入物理模塊“k”中。然后,將存儲在物理模塊“k-2”的數據存入物理模塊“k-1”中。然后,依次以同樣的順序執(zhí)行數據模塊輪換,轉完一圈后結束。
這里,根據本實施方式,最后,將存儲在物理模塊“k”中的數據存到物理模塊“k+1”中。但是,由于該模塊是作為未使用處理的,因此可以存入任意的數據。另外,和數據輪換相對應,更新目錄結構和FAT。雖然可以更新全部的目錄結構和FAT信息,但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對FAT入口分別加一,可以實現簡便的文件管理。以后,即使輸入模塊輪換信號時,也執(zhí)行和上述相同的模塊輪換。
此外,也可以按數據模塊輪換相反的順序,即每進行一次輪換FAT入口減一。
但是,如果多個數據存儲區(qū)全部被使用,則不能夠進行數據模塊輪換。
因此,需要將多個數據存儲區(qū)中的至少一個區(qū)域保留作為未使用的區(qū)域。
根據第三實施方式,不使用用于臨時存儲數據的例如RAM等的信息存儲裝置就可以進行數據模塊輪換。
通過實施上述過程,由于存儲不刪除數據的物理模塊與存儲頻繁刪除數據的物理模塊進行輪換,減少了物理模塊間的損耗的差別,延遲了無法使用的物理模塊出現的時間。因此延長了信息記錄裝置的壽命。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對每個FAT入口增加1,而無須改寫FAT以及目錄結構整體,因此,通過簡單的文件管理,即可實現數據模塊輪換。
還由于用戶可以在任意的時間輸出模塊輪換信號,因此能夠根據信息記錄裝置的使用狀態(tài)進行適當的設定。
此外,還可以將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與第二實施方式組合,以及通過將第一實施方式與第三實施方式組合,可以進一步延長情報記錄裝置的使用壽命。
本發(fā)明可被有利地實施于EEPROM、閃存、DVD-RAM、硬盤等因數據交換而產生損耗的信息記錄裝置。
如上所述,信息記錄裝置的數據存儲區(qū)在進行每一次數據交換時都有損耗,但根據本發(fā)明,通過改變數據存儲區(qū)的檢索順序,減小數據存儲區(qū)間使用頻率的差異,可以延長信息記錄裝置的整體壽命。另外,當各個數據的改寫頻率不同時,對于改寫次數多的數據的存儲區(qū)來說,其損耗就要快一些,但經過進行數據存儲區(qū)的輪換,減小了數據存儲區(qū)間使用頻率的差異,可以延長信息記錄裝置的壽命。
盡管本發(fā)明已經參照附圖和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了說明,但是,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本發(fā)明的各種更改、變化、和等同物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的內容涵蓋。
附圖標記說明1 CPU2 RAM3 ROM4 閃存5 I/O接口6 總線
權利要求
1.一種信息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多個數據存儲區(qū)的信息記錄裝置;以及用于記錄所述信息記錄裝置中的所述數據存儲區(qū)各自使用狀態(tài)的管理表,所述信息處理裝置執(zhí)行以下步驟按照所述管理表中記錄的檢索順序,檢索所述信息記錄裝置中的未使用的數據存儲區(qū);向所述被檢索到的未使用的數據存儲區(qū)存儲數據;以及更新所述管理表中記錄的檢索順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將所述管理表中記錄的檢索順序更新為最后存儲數據的數據存儲區(qū)在檢索順序末端。
3.一種信息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多個數據存儲區(qū)的第一信息記錄裝置和第二信息記錄裝置,一旦輸入數據存儲區(qū)移動信號,則所述信息處理裝置執(zhí)行以下步驟第一步驟,即把存儲在所述第一信息記錄裝置中的數據存儲到所述第二信息記錄裝置中;以及第二步驟,即把存儲在所述第二信息記錄裝置中的數據存儲到所述第一信息記錄裝置中,以變更所述第一信息記錄裝置的數據配置。
4.一種信息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多個數據存儲區(qū)的信息記錄裝置,一旦輸入數據存儲區(qū)移動信號,則所述信息處理裝置執(zhí)行以下步驟檢索所述信息記錄裝置中的未使用的數據存儲區(qū);將存儲在正在使用中的數據存儲區(qū)內的數據移動到所述未使用的數據存儲區(qū)中;以及將存儲在另一個正在使用中的數據存儲區(qū)中的數據移動到所述數據被移動前存儲過的存儲區(qū)內,以變更所述信息記錄裝置的數據配置。
5.一種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用于信息處理裝置,所述信息處理裝置包括具有多個數據存儲區(qū)的信息記錄裝置,以及用于記錄所述信息記錄裝置的所述多個數據存儲區(qū)使用狀態(tài)的管理表,所述程序使所述信息處理裝置能夠執(zhí)行以下步驟按照所述管理表中記錄的檢索順序,檢索所述信息記錄裝置的未使用的數據存儲區(qū);向所述被檢索到的未使用的數據存儲區(qū)中存儲數據;以及更新所述管理表中記錄的檢索順序。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將所述管理表中記錄的檢索順序更新為最后存儲數據的數據存儲區(qū)的在檢索順序末端。
7.一種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用于信息處理裝置,所述信息處理裝置包括具有多個數據存儲區(qū)的第一信息記錄裝置和第二信息記錄裝置,一旦輸入數據存儲區(qū)移動信號,所述程序使所述信息處理裝置能夠執(zhí)行以下步驟第一步驟,即把存儲在所述第一信息記錄裝置中的數據存儲到所述第二信息記錄裝置中;以及第二步驟,即把存儲在所述第二信息記錄裝置中的數據存儲到所述第一信息記錄裝置中,以變更所述第一信息記錄裝置的數據配置。
8.一種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用于信息處理裝置,所述信息處理裝置包括具有多個數據存儲區(qū)的信息記錄裝置,一旦輸入數據存儲區(qū)移動信號,所述程序使所述信息處理裝置能夠執(zhí)行以下步驟檢索所述信息記錄裝置中的未使用的數據存儲區(qū);將存儲在正在使用中的數據存儲區(qū)中的數據移動到所述未使用的數據存儲區(qū)中;以及將存儲在另一個正在使用中的數據存儲區(qū)中的數據移動到所述數據被移動前存儲過的存儲區(qū)內,以變更所述信息記錄裝置的數據配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能夠減小各數據存儲區(qū)使用頻率的差別,延長信息記錄裝置整體壽命的信息處理裝置。按照RAM(2)內的管理表記錄的檢索順序,檢索閃存(4)中未使用的數據存儲區(qū),將數據存入被檢索出的未使用的數據存儲區(qū)內,并更新管理表所記錄的檢索順序。
文檔編號G06F12/00GK1444133SQ03119419
公開日2003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03年3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3月13日
發(fā)明者松岡弘樹, 中山力, 小倉宏隆, 齋藤昭彥 申請人: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