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殼體的電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有固定在殼體內的組件的電子裝置,所述的殼體包含可拆卸地互相連接的兩個部分。
背景技術:
電子裝置例如手提式電子計算機具有一個設置在殼體上表面上的鍵盤,該鍵盤包括一個鍵盤底座和多個設置在鍵盤底座上表面上的鍵帽。鍵盤底座可拆卸地支承在殼體上表面上形成的鍵盤支座上,該鍵盤支座設置在殼體上表面上敞開的凹入部分,其尺寸與鍵盤底座相對應。
上述鍵盤底座的前側面與鍵盤支座的前側面可分開地相連接,鍵盤底座的后側面通過螺釘固定在鍵盤支座的底部,并通過由合成樹脂制成的鍵盤固定件固定在鍵盤支座上。
鍵盤固定件是一種沿鍵盤支座的后側面延伸的長而窄的桿件,它蓋住鍵盤底座的后側面和一個螺釘頭。鍵盤固定件具有多個連接鉤,該連接鉤可與鍵盤支座的后側面可分開地相連接,這樣,鍵盤固定件便固定在殼體上,鍵盤底座的后側面被固定在鍵盤固定件與鍵盤支座的底部之間。
日本專利申請(公開)No.11-175186公開了一種手提式電子計算機,其中,鍵盤組件通過鍵盤固定件可拆卸地安裝在鍵盤支座上。為了拆下鍵盤組件,操作者需要取下帶有與鍵盤支座相連接的連接鉤的鍵盤固定件。但是,所述的連接鉤與鍵盤支座緊密地配合著以便消除鍵盤固定件的不穩(wěn)定性。因此,要松開連接鉤與鍵盤支座之間的配合狀態(tài),就要花費比連接鉤的配合力更大的力氣從鍵盤支座上取下鍵盤固定件,而且由于將尖銳工具例如螺絲起子插入連接鉤的連接部分而造成連接鉤的強制變形。
因此,人們擔心上述連接鉤會劈裂或者說斷裂,拆卸鍵盤固定件的施工性也差,這種拆卸作業(yè)需要花費大量的勞動力和能源。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進行蓋件(例如鍵盤固定件)的連接/拆卸作業(yè)的電子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按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的電子裝置的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一個殼體;一個可拆卸地支承在殼體上的蓋件;一個被蓋件蓋住并將蓋件鎖緊在殼體內的鎖緊機構;和一個可從殼體和蓋件外面進入鎖緊機構處以便從殼體松開蓋件的操作部位。
按照本發(fā)明,部件之間的鎖緊狀態(tài)容易解除,而且,部件的拆卸操作可以順利而快速地進行。
作為本說明書內容的一部分并且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多個附圖與下面對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一起闡明了本發(fā)明的原理,附圖中圖1是按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手提式電子計算機的典型透視圖;圖2是手提式電子計算機的典型平面圖,示出在第一實施例中其顯示器被轉動到打開位置的狀態(tài);圖3是手提式電子計算機的典型透視圖,示出在第一實施例中鍵盤固定件被從殼體拆去而露出了使用者打開區(qū)的狀態(tài);圖4是手提式電子計算機的典型平面圖,示出在第一實施例中鍵盤固定件被從殼體拆去而露出使用空區(qū)的狀態(tài);圖5是第一實施例的沿圖2的F5-F5線剖取的典型剖視圖;圖6是第一實施例中所用的鍵盤固定件的典型透視圖;圖7是手提式計算機的典型剖視圖,示出第一實施例中鍵盤固定件與鍵盤之間的位置關系;圖8是典型的剖視圖,示出第一實施例中鎖緊件的鉤形部與殼體的凸部相連接的狀態(tài);圖9是典型的剖視圖,示出第一實施例中鎖緊件的鉤形部與殼體的凸部之間的連接被脫開的狀態(tài);圖10是典型的剖視圖,示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中將鍵盤固定件連接到殼體上的連接結構;圖11是典型的剖視圖,示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中上殼體與下殼體通過鎖緊件互相連接的狀態(tài);和圖12是典型的剖視圖,示出第三實施例中由鎖緊件造成的上殼體的鎖緊狀態(tài)被解除的情況。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看
本發(fā)明的各種實施例。一般說來,按照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電子裝置具有一個殼體;一個可拆卸地支承在上述殼體上的蓋件;一個被蓋住并將上述蓋件鎖緊在上述殼體內的鎖緊機構;和一個可從上述殼體和蓋件的外面進入到上述鎖緊機構以便從殼體打開蓋子的工作部分。上述的電子裝置可以是一種手提式電子計算機、一種私人的數(shù)字助理等等。
按照第一實施例、圖1和2示出一種作為電子裝置的手提式電子計算機1。該手提式計算機1具有一個計算機殼體2和一個顯示器3。計算機主體2具有一個由合成樹脂制成的殼體4,該殼體的形狀是平直的盒形,殼體包括底板4a、面板4b、左右側壁4c、前壁4d和后壁(未示出)。殼體4分為包括底板4a的下殼體5和包括面板4b的上殼體6,該下、上殼體5和6通過多個螺釘互相連接在一起。
顯示器3具有一個顯示器殼體8和一個液晶顯示板9。顯示器殼體8是平直的盒狀體,其一端通過鉸鏈(未示出)可轉動地連接在殼體4的后端。液晶顯示板9隱藏在顯示器殼體8內。液晶顯示板9具有顯示圖象的熒光屏9a,該熒光屏9a通過顯示器殼體8前表面上形成的孔10露出在顯示器殼體8的外面。
顯示器3可以在開啟位置與關閉位置之間轉動。在其開啟位置上,顯示器3相對于殼體4呈站立狀態(tài),這就露出殼體4的面板4b和熒光屏9a。在其關閉位置上,顯示器3放倒在殼體4上,使其蓋住殼體4的面板4b。
如圖3和4所示,殼體4的面板4b具有一個鍵盤支座12和一個使用人打開區(qū)13。鍵盤支座12是一個在面板4b的上表面敞開的矩形凹入部分,它支承著鍵盤14,該鍵盤14具有一個鍵盤底座15和多個鍵帽16(見圖7)。鍵盤底座15的形狀是與鍵盤支座12相配合的矩形,它具有一個前側面15a和一個沿殼體4的寬度方向延伸的后側面15b。多個鍵帽16排列在鍵盤底座15的上表面上。
鍵盤底座15的前側面15a與鍵盤支座12的前側面可拆卸地相連接。如圖4所示,鍵盤底座15的后側面15b具有第1至第5榫舌件17a、17b、17c、17d和17e,這些榫舌件17a~17e朝向后面,并沿鍵盤底座15的縱長方向按一定間隔直線排列。
第1和第2榫舌件17a和17e分別安置在沿鍵盤底座15的縱長方向的一端和另一端,并用螺釘18固定在殼體面板4b的上表面。第2和第4榫舌件17b和17d設置在第1和第5榫舌件17a和17e之間,并沿鍵盤底座15的縱長方向互相隔開。第3榫舌件17c設置在沿鍵盤底座15縱長方向的中間部位,該榫舌件17c通過一種金屬薄片制成的固定夾19固定在面板4b的上表面,上述固定夾19則用螺釘固定在殼體4的面板4b上。
如圖3和4所示,使用人打開區(qū)13是一個可由手提式計算機1和操作者可自由達到的區(qū)域,并位于鍵盤14的后面。上述使用人打開區(qū)13凹入殼體4的面板4b上表面內一定深度,并沿殼體4的寬度方向延伸。使用人打開區(qū)13的一端向著由殼體4的面板4b和左側壁4c構成的拐角敞開。類似地,使用人打開區(qū)13的另一端向著由殼體4的面板4b與右側壁4c構成的拐角敞開。
使用人打開區(qū)13具有一個開關安置部位20和一個零件貯藏部位21。如圖4和5所示,開關安置部位20位于該區(qū)13的左半部,開蓋住一個隱藏在殼體4內的開關底板22,在該底板22的上表面安裝有電源開關23和多個與因特網有關的開關24a、24b和24c。上述開關23、24a、24b和24c沿殼體4的寬度方向呈直線排列。開關安置部位20具有4個在對應于上述開關23、24a、24b和24c的位置上形成的通風孔25a、25b、25c和25d。因此,上述開關23、24a、24b和24c分別通過4個通風孔25a、25b、25c和25d露出在使用人打開區(qū)13的開關安置部位20之外。
上述的零件貯藏部位21位于使用人打開區(qū)13的右半部,該部件21用于選擇性地固定多個具有不同功能的生命樣式構件26(圖中只示出其中的一個)。
作為功能件的實例之一的模型結構件具有一個窄長板狀的主體27,在該主體27的上表面上設置有與多個特征輸入例如英語/日語轉換、單詞/術語配準和輸入模式轉換相關的工作按鈕28。作為另一種模型結構件的實例有具有多個聲控操作按鈕(例如向前按鈕、向后按鈕和演示/暫停按鈕)的模型結構件,具有可粘貼圖片的攝影架的模型結構件,等等。模型結構件26裝入零件貯藏部位21內,使其工作按鈕28面朝上,其一端用螺釘固定在零件貯藏部位21上。
如圖3和5所示,上述使用人打開區(qū)13由一個用作蓋子的可拆卸的鍵盤固定件31蓋住。該鍵盤固定件31由合成樹脂制成,并具有沿殼體4的縱長方向延伸的窄長板形狀,其前側面32朝著鍵盤14,后側面33位于與前側面32相對的一側。鍵盤固定件31的前側面32蓋住鍵盤底座15的后側面15b(見圖2)。
如圖4和6所示,在鍵盤固定件31的前側面32上做出多個向下凸起的導向凸條34和多個支承部分35。導向凸條34沿鍵盤固定件31的縱長方向按一定間隔呈直線排列,它們與使用人打開區(qū)13與殼體4上表面上的鍵盤支座12之間的邊界區(qū)內形成的多個導向孔36相對應。并與導向孔36相配合,從而使上述導向凸條34可沿殼體4的寬度方向滑動。
上述的多個支承部分35分別位于相鄰凸條34之間,它們從鍵盤固定件31下表面稍稍伸出,并與榫舌件17a、17b、17c、17d和17e以及固定夾19相接觸。
在鍵盤固定件31的后側面上形成多個向下凸起的第一連接凸塊37,該連接凸塊37沿鍵盤固定件31的縱長方向按一定間隔呈直線排列。它們與多個通向使用人打開區(qū)13內的零件貯藏部位21的后端的第一連接孔38相對應,并且插入這些連接孔38內,從而使第一連接凸塊37可沿殼體4的寬度方向滑動。
另外,如圖6所示,在鍵盤固定件31的下表面上形成多個向下凸起的第二連接凸塊39,該連接凸塊39位于鍵盤固定件31的4個拐角、前側面和后側面的附近,它們與多個通向使用人打開區(qū)13的第二連接孔40相對應,并可插入這些孔40內,從而使第二連接凸塊39可沿殼體4的寬度方向滑動。
為了將鍵盤固定件31固定到殼體4上,可將鍵盤固定件31的導向凸條34和第一、第二連接凸塊37和39分別插入使用人打開區(qū)13的導向孔36、第一和第二連接孔38和40內,這樣,鍵盤固定件31的下表面便疊合在使用人打開區(qū)13的上表面上,鍵盤固定件31的支承部分35則與鍵盤底座15的固定夾19和榫舌件17a、17b、17c、17d和17e相接觸。
使鍵盤固定件31從零件貯藏部位21滑向開關安置部位20,這種滑動可使第一連接凸塊37依靠在第一連接孔38上,而第二連接凸塊39則依靠在第二連接孔40上。這樣便將鍵盤固定件31固定在殼體的預定位置上,該鍵盤固定件31則蓋住了使用人打開區(qū)13的開關安置部位20和零件貯藏部位21。
另外,固定夾19被鎖在鍵盤固定件31的一個支承部分35與面板4b上表面之間,鍵盤底座15的榫舌件17a、17b、17c、17d和17e則被鎖在鍵盤固定件31的另一個支承部分35與鍵盤支座12之間,這樣,就由鍵盤支座12通過鍵盤固定件31將鍵盤14固定住。
因此,鍵盤固定件31可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滑動,處于第一位置時,上述的第一和第二連接凸塊37和39分別插入第一和第二連接孔38和40內,處于第二位置時,上述的第一和第二連接凸塊37和39則與第一和第二連接孔38和40沿殼體4的寬度方向相連接。
如圖3所示,鍵盤固定件31具有一個蓋住開關安置部位20的第一蓋子41和一個蓋住零件貯藏部位21的第二蓋子42。第一蓋子41具有一個電源開關按鈕43和多個操作按鈕44。電源開關按鈕43和操作銨鈕44由第一蓋子41所支承,從而使電源開關按鈕43和操作按鈕44垂直地設置,并分別對著電源開關23和開關24a、24b和24c。
鍵盤固定件31的第二蓋子42具有一個細長孔口狀的開口45。該開口45對著生命式樣構件26并使操作按鈕28露出在殼體4之外。
如圖4、6和8所示,在鍵盤固定件31的下表面上固定一個合成樹脂制成的鎖緊件46、該鎖緊件46位于沿鍵盤固定件31從第一位置滑動至第二位置的滑動方向的末端。當上述的使用人打開區(qū)13被鍵盤固定件31蓋住時,上述鎖緊件46使插入在鍵盤固定件31與使用人打開區(qū)13的開關安置部位20之間。
開關安置部位20具有一個在對應于鎖緊件46的位置上形成的開口47,以避免開關安置部位20妨礙鎖緊件46,上述的開口47朝殼體4的內部敞開,在開口47的邊緣形成一個向下伸出的凸部48。由于上述凸部48是一個與鎖緊件46相連接的部分,所以凸部48與鎖緊件46構成一個固定鍵盤固定件31的鎖緊機構。
鎖緊件46具有一個固定部分50和一個活動部分51。固定部分50通過例如熱捻縫法或其他方法固定在鍵盤固定件31的下表面上,活動部分51具有一個鉤形部52和一個受壓部53。鉤形部52可彈性地處于連接位置與脫接位置之間。在連接位置上,鉤形部52與上述凸部48相接合,此時,鍵盤固定件31滑動到第二位置。但是,在脫接位置上,鉤形部52與凸部48分離,并位于凸部48下方,但可通過活動部分51的特殊彈性力推動它返回到連接位置上。
因此,當鍵盤固定件31從第一位置滑動到第二位置時,鎖緊件46的鉤形部52驅動凸部48而與凸部48相連接。這樣,就可阻止鍵盤固定件31從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的滑動,而將鍵盤固定件31固定在第二位置上。
鎖緊件46的受壓部53位于固定部分50與鉤形部52之間,并可與鉤形部52一起移動。受壓部53面向鍵盤固定件31的下表面。鍵盤固定件31具有一個位于與鎖緊件46的受壓部53相對應的位置上的作為一個操作部位的通孔54,該通孔54尺寸很小,以致于鉛筆或鋼筆的末端55都可插入該通孔54內(見圖9)。受壓部53之上表面的一部分面對上述通孔55。因此,受壓部53上表面之一部分便通過通孔54露出在鍵盤固定件31之外面。
換言之,鎖緊件46的受壓部分53被鍵盤固定件31蓋住,但其中一個很小的面向通孔54的區(qū)域露出來。因此,雖然受壓部53露出在鍵盤固定件31之外面,但是人們難以用指尖直接操作受壓部53。這種結構可使操作者避免無意地松脫鍵盤固定件31。下面說明從具有上述結構的手提式電子計算機1的殼體4的使用人打開區(qū)13拆卸鍵盤固定件31的程序。
如圖9所示,將鉛筆或鋼筆55的筆尖從上面插入通孔54內,以鉛筆或鋼筆55的筆尖迫使受壓部53向下移動。這種下壓操作使鉤形部52克服活動部分51的特殊彈性力從連接位置移動至脫接位置,而使鉤形部52與凸部48相分離。這樣,鍵盤固定件31的由鎖緊件46造成的鎖緊狀態(tài)被解除,鎖緊機構松開。
然后使鍵盤固定件31從第二位置移動到第一位置以使第一和第二連接凸塊37和39與第一和第二連接孔38和40脫開。然后,從使用人打開區(qū)13往上抽拉鍵盤固定件31,使第一和第二連接凸塊37和39分別拉出到第一和第二連接孔38和40之外。這樣便完成了拆卸鍵盤固定件31的操作,而使使用人打開區(qū)13暴露在殼體4的外面。
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用鉛筆或鋼筆尖部從手提式計算機1的外面輕壓鎖緊件46的受壓部53這樣一種簡單的操作就可方便地松開鎖緊件46的鉤形部52與殼體4的凸部48之間的連接,因此,若要從殼體4拆卸鍵盤固定件31時,可以順利而快速地進行鍵盤固定件31的拆卸操作,而對鎖緊機構設有任何嚴重的損壞。
另外,當鍵盤固定件31沿使用人打開區(qū)13的上表面從第一位置滑動到第二位置時,鎖緊件46的鉤形部52可與殼體4的凸部48自動地連接,并將鍵盤固定件31鎖定在第二位置上。例如,當攜帶手提式計算機1時,即使人們的指尖靠在鍵盤固定件31上,鍵盤固定件31也不會意外地從第二位置滑動到第一位置,或者說,鍵盤固定件31不會被從殼體4松脫出來。因此,手提式計算機1在攜帶過程中很方便于搬運。
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的第一實施例,而是可以進行各種改變和改型。
例如,可以用一個螺釘58(如圖2中雙點劃線所示)將鍵盤固定件31輔助地固定到殼體4上離鎖緊件46一定距離處。以這種結構,可通過螺釘58保持鎖緊件46的鉤形部52與殼體4的凸部48之間的連接狀態(tài)。因此,可減輕施加到鉤形部52和凸部48處的負荷,鍵盤固定件31也可以可靠地鎖緊在第二位置上。
在上述實施例中,鎖緊件46與鍵盤固定件31是無關的,但是,鎖緊件46也可以整體地在鍵盤固定件的下表面上做出來。
另外,本發(fā)明的蓋子不限于具有固定鍵盤14的功能的蓋子,任何至少可拆卸地蓋住使用人打開區(qū)13的蓋子都可以用。
在第一實施例中,通孔54是作為一個操作部位設置在鍵盤固定件31上的,并且露出受壓部53。但是,受壓部53不一定要露出來,它可以是在通孔54內可移動的部件,從而可間接地壓制受壓部53。
另外,還可以改變鎖緊件46和凸部48的位置。例如,鍵盤固定件31可具有一個凸部,殼體可具有一個包含鉤形部的鎖緊件。
下面參看圖10來說明本發(fā)明的典型的第二實施例。
第二實施例所公開的結構中,殼體4的使用人打開區(qū)13用蓋子61可拆卸地蓋住,由于本實施例的殼體4和使用人打開區(qū)13與第一實施例沒有變化,故在第二實施例中使用相同的標號。
如圖10所示,殼體4的使用人打開區(qū)13具有一個前側面62a和一個后側面62b,該前側面62a和后側面62b沿殼體4的寬度方向延伸,并且互相平行。在前側面62a和后側面62b內分別設置狹長孔口狀的導向槽63a和63b。該導向槽63a、63b沿殼體4的寬度方向延伸,并在沿殼體4的寬度方向的一端敞開。
蓋子61具有一對沿前側面62a和后側面62b向下彎曲的壁64a和64b,在該壁64a和64b的外表面上形成法蘭狀的導向部分65a和65b,該導向部分65a和65b沿殼體4的寬度方向從一端插入導向槽63a和63b內。這樣,就將蓋子61可拆卸地固定在殼體4內而蓋住使用人打開區(qū)13。
圖11和12示出本發(fā)明的典型的第三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構件和/或零件用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標號表示。在本實施例中,用于連接的部分的結構例如殼體4的上殼體6和下殼體5與第一實施例有所不同。
如圖11和12所示,用作殼體的第一部件的實例之一的下殼體5具有一個從底板4a之側邊向上延伸的直立壁71。同理,用作第二部件的實例之一的上殼體6具有一個從面板4b側邊向下延伸的直立壁72。直立壁71的上邊緣與直立壁72的下邊緣可拆卸地相接合,從而使下殼體5與上殼體6互相連接。上述的直立壁71和72構成殼體的側壁4c。
下殼體5的直立壁71的內表面上固定有多個合成樹脂制成的鎖緊件73,該鎖緊件73使下殼體5與上殼體6之間保持連接狀態(tài),并設置在沿殼體4周邊方向的多個位置上。鎖緊件73設置在殼體4的內部。并被殼體4完全遮蓋住。
每個鎖緊件73具有一個固定部分74和一個活動部分75。固定部分74通過例如熱捻縫法或其他方法固定在直立壁71的內表面上?;顒硬糠?5從下殼體5突出到上殼體6,當上、下殼體5和6互相連接時,活動部分75便面對上殼體6的直立壁72的內表面。
活動部分75具有一個鉤形部76和一個受壓部77。鉤形部76可以在連接位置與脫接位置之間彈性地移動,處于連接位置時,鉤形部76與從直立壁72內表面凸起的凸部78相連接,處于脫接位置時,鉤形部7 6與上述凸部78分開,但又被活動部分的特殊彈性力推回到連接位置。由于上述凸部78是與鉤形部76相連接的一個部位,故凸部78與鉤形部75構成一種用于將下殼體5固定到上殼體6上的鎖緊機構。
為上殼體6蓋在下殼體5上使直立壁71、72相連接時,鎖緊件73的鉤形部76便與凸部78活動地連接(例如“掛在凸部上”)。這樣就可使下殼體5與上殼體6之間的連接狀態(tài)得以固定并保持著。
上述鎖緊件73的受壓部77位于活動部分75與鉤形部76之間,并可與鉤形部76一起移動。受壓部77面對著上殼體6直立壁72的內表面。直立壁72具有一個位于與鎖緊件73的受壓部77相對應的位置上的用作操作部位的通孔79。該通孔79尺寸很小,以致于細桿狀件80的末端(例如導線、書寫工具的尖部等)都可插入通孔內。通孔79面朝著受壓部77。因此,受壓部77的一部分通過通孔79露在殼體4的外面。
換言之,鎖緊件73的受壓部77除了面對通孔的很小區(qū)域外,都被殼體4遮蓋住。因此,雖然從殼體4的外面可以看到受壓部77,但是人們難以用指尖直接操作受壓部77。這種結構可使操作者避免無意地松脫鍵盤固定件31。
下面說明從下殼體5拆卸上殼體6的程序。
如圖12所示,將桿狀件80插入上殼體6的通孔79內,使桿狀件80的末端沿受壓部77離開直立壁72的方向壓迫鎖緊件73的受壓部77,這種壓制動作可使鉤形部76移動,從而使鉤形部76與凸部78分開,這就使鉤形部76從連接位置移動到脫接位置。這樣,便松開由鎖緊件73造成的下殼體5與上殼體6之間的連接,從而使下殼體5與上殼體6彼此分離。
按照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鎖緊件73的鉤形部76與上殼體6的凸部78之間的連接可以從殼體4的外面很方便地松開。因此,使下殼體5與上殼體6彼此分離所進行的操作可以在對上、下殼體6和5沒有任何嚴重損壞或變形的情況下順利地進行。
熟悉本技術的人們將容易理解本發(fā)明的其他優(yōu)點和改型。因此,本發(fā)明從其廣義方面并不限于上面所示出和說明的具體細節(jié)和有代表性的實施例。因此,可以在不違背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相當文字所規(guī)定的本發(fā)明的一般原理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進行各種改型。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一個殼體(4);一個可拆卸地支承在上述殼體(4)上的蓋件(31);一個被上述蓋件(31)蓋住并將蓋件(31)鎖緊在殼體(4)內的鎖緊機構(46);和一個可從殼體(4)和蓋件(31)的外面進入到鎖緊機構(46)的部位以便使蓋件(31)從殼體(4)松脫的操作部位(54)。
2.根據權利要求1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鎖緊機構(46)具有一個設置在蓋件(31)內的鉤形部(52)和一個設置在殼體(4)內的凸部(48),在鎖緊狀態(tài)下,上述的鉤形部(52)與凸部(48)互相接合。
3.根據權利要求2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鉤形部(52)可彈性地在與上述凸部(48)相接合的連接位置與從上述凸部(48)脫開的分開位置之間移動。
4.根據權利要求3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操作部分(54)具有一個在蓋件(31)上形成的孔,用于使鉤形部(52)暴露在蓋件(31)之外面,并可使鉤形部(52)移動到不鎖住的位置。
5.根據權利要求3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蓋件(31)可滑動地位于相對于殼體(4)的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當蓋件(31)從第一位置滑動到第二位置時,上述鉤形部(52)與凸部(48)相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殼體(4)具有一個可拆卸地固定多個功能構件之一(26)的貯藏部位(21),上述蓋件(31)可拆卸地蓋住上述貯藏部位(21)。
全文摘要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個殼體(4)、一個可拆卸地支承在殼體(4)上的蓋件(31)、一個被蓋件(31)蓋住并將蓋件(31)鎖緊在殼體(4)內的鎖緊機構(46)、和一個可從殼體(4)和蓋件(31)外進入上述鎖緊機構(46)處以便使蓋件(31)從殼體(4)松脫的操作部位(54)。
文檔編號G06F1/16GK1584777SQ20041006417
公開日2005年2月23日 申請日期2004年8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8月21日
發(fā)明者浜田知宏, 立道篤史 申請人:株式會社東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