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的固定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652776閱讀:17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的固定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一種電腦系統(tǒng)元件的固定結構,特別是指一種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PCI卡)的固定結構。
背景技術
外圍元件連接接口(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是由英特爾公司1992年制定的一種個人電腦總線(BUS),每秒傳輸速率可達264兆字節(jié)(MB);它能讓每個外圍元件如顯示卡、網(wǎng)絡卡、聲卡、SCSI卡等等,都能直接存取中央處理器(CPU),而且可以提升電腦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與外圍元件之間的數(shù)據(jù)傳輸速度。
外圍元件連接接口架構內(nèi)含一個橋接器(Bridge),作為外圍元件連接接口局部總線、中央處理器局部總線,以及系統(tǒng)內(nèi)存總線之間的連結點。由于外圍元件連接接口獨立于中央處理器之外,因此更換或升級中央處理器時,不會影響外圍設備,也不必重新設計總線。
雖然,隨著技術發(fā)展,具有上述功能與便利性的外圍元件連接接口架構,在現(xiàn)今的電腦系統(tǒng)中仍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外圍元件通過外圍元件連接接口架構結合于電腦系統(tǒng)中的機構設計,卻已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
以往外圍元件連接接口架構下的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一般亦稱PCI卡)在電腦系統(tǒng)中的組合方式,是將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底側(cè)的連接端,插入主機板上外圍元件連接接口插槽中,并將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側(cè)邊的固定片鎖固在機殼內(nèi);但是,一張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就要鎖一顆螺絲,而一個電腦系統(tǒng)可能具有多達6、7片的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這樣一來,螺絲的鎖緊動作就成了最耗時的部分。
而對于今日的制造業(yè)而言,提升產(chǎn)能而縮短交期無疑是企業(yè)競爭力的一大指針。因此,任何一個生產(chǎn)制程中的環(huán)節(jié),任何一位作業(yè)員執(zhí)行的每一步動作,都為了要用來爭取時間、提升效率而受到無比的關注;所以,免工具(toolless)的機構設計概念于此而生。
但是,既有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的固定方式,不但并無免工具的設計,新的難題又接踵而至。對于電腦系統(tǒng)這樣開放性架構、高規(guī)格彈性的產(chǎn)品而言,「量身訂作」的客制化(customization)趨勢已成市場上的一股洪流,這使得以接單生產(chǎn)(Build-To-Order,BTO)為主要生產(chǎn)模式的電腦系統(tǒng)制造商,在生產(chǎn)線設計、規(guī)劃與管理上,皆面臨了前所未見的難題。
因此,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朝免工具安裝的概念改良是刻不容緩的。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易于拆卸與固定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的固定結構。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的固定結構,應用于電腦及服務器等電子裝置上,用以將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固定于電子裝置上,該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一側(cè)設有一固定支架,該固定支架一側(cè)垂直彎折有固定翼片,而殼體一側(cè)設有與固定翼片相貼靠的夾持板,且該殼體在夾持板一側(cè)設有一收容框,該收容框內(nèi)容設有該固定結構,該固定結構與夾持板相對表面設有與固定翼片相配合的弧形抵接彈片,并且該固定結構與收容框可拆卸式配合,當該固定結構組設于收容框內(nèi)時,該抵接彈片與固定翼片相抵接,從而令該固定翼片夾持于抵接彈片與夾持板之間,而令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得以固定,拆卸時,將固定結構從收容框中取出,令固定翼片脫離夾持狀態(tài),從而便于將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直接取出。
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殼體的夾持板一側(cè)設置一收容框,且在該收容框內(nèi)可拆卸式容設一固定結構,且該固定結構與固定翼片相對的側(cè)面設有弧形抵接彈片,如此當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組設于電子裝置上時,將固定結構組設于收容框中,即可令抵接彈片與固定翼片相抵接,從而令固定翼片被夾持于抵接彈片與夾持板之間,從而令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得以穩(wěn)固組設于電子裝置上,而在將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從電子裝置上拆卸下時,從收容框中取出固定結構,借此令固定翼片脫離夾持狀態(tài),從而便于將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直接取出,如此令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不僅在組裝工時、維修服務方面快速便利,更能進一步滿足大量「客制化」生產(chǎn)的目標,而省下了固定零件如螺絲等等,更可進一步降低成本。
為使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構造特征及其功能有進一步的了解,茲配合圖示詳細說明如下
圖1A為本實用新型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的固定結構應用于電腦或服務器等電子裝置上的立體組合圖。
圖1B為本實用新型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的固定結構應用于電腦或服務器等電子裝置上的另一方向的立體組合圖。
圖2A為本實用新型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的固定結構應用于電腦或服務器等電子裝置上的立體分解圖。
圖2B為本實用新型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的固定結構應用于電腦或服務器等電子裝置上的另一方向的立體分解圖。
圖3為將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從實施本實用新型的電子裝置上拆卸下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1A與圖1B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的固定結構應用于電腦或服務器等電子裝置上的立體組合圖,其中該電子裝置1的殼體10內(nèi)部組設有一主機板100,該主機板100一角并排設置有數(shù)個連接器101,其中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2插接于該數(shù)個連接器101內(nèi),以通過這些連接器101與主機板100電性連接,為將這些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2穩(wěn)固安裝在電子裝置1上,以保證其與主機板100之間的電性連接,這些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2側(cè)邊均固持有一固定支架20,這些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2通過該固定支架20與電子裝置1的殼體10上的相應構件相配合,而將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2穩(wěn)固組設于電子裝置1上。本實用新型正是利用組設于電子裝置1的殼體10上的固定結構3與固定支架20配合而將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2穩(wěn)固組設于電子裝置1上。
請參閱圖2A與圖2B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的固定結構應用于電腦或服務器等電子裝置上的立體分解圖,該電子裝置1的殼體10的一側(cè)板102開設有數(shù)個開槽103,與主機板100上的連接器101相對應,且該側(cè)板102在與主機板100相對的一側(cè)形成一缺口109,該缺口109位于開槽103上,且該缺口109用以收容固定結構3。同時側(cè)板102在與主體板100相對的一側(cè)向電子裝置1的殼體10外部彎折設有一夾持板104,該夾持板104與側(cè)板102相垂直,并形成該缺口109的底端緣,且該開槽103亦延伸至夾持板104,并且在兩相鄰開槽103之間凸出設有一定位柱105,以便與固定支架20固定翼片200一側(cè)開設的定位槽201相配合,而將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2定位在側(cè)板102上。另,夾持板104在與側(cè)板102相對的一側(cè)彎折設有一組接板106,該組接板106與夾持板104垂直,而與側(cè)板102平行。而殼體10在缺口109外設有一收容框13,該收容框13與缺口109共同形成收容固定結構3的收容空間133,該收容框13包括頂板130,該頂板130與殼體10的側(cè)板102平行并相隔一定距離,且頂板130兩側(cè)向側(cè)板102垂直延伸設有側(cè)壁131,且側(cè)壁131末端垂直延伸設有定位翼片132,該定位翼板132與側(cè)板102平行并貼靠于側(cè)板102表面,如是通過一螺絲(未標號)而將收容框13固定于側(cè)板102上。同時,夾持板104一側(cè)的組接板106則與收容框13頂板130面對收容空間133的側(cè)面貼靠,并通過一螺絲(未圖示)而將收容框13與夾持板104組合為一體。另,收容框13的側(cè)壁131在設置定位翼板132的一側(cè)向收容空間133內(nèi)部延伸設有擋持翼板134,該擋持翼板134與側(cè)板102平行,用以將固定結構3定位在收容空間133內(nèi)。再,該收容框13的兩相對側(cè)壁131在遠離夾持板104的一端均設有一扣孔135,用以與固定結構3相應的卡扣345扣接,以便將固定結構3固持在收容空間133內(nèi)。
該固定結構3包括與夾持板104相樞接的轉(zhuǎn)接件31、固定于轉(zhuǎn)接件31上的抵接件32及組設轉(zhuǎn)接件31上的致動件34。
其中轉(zhuǎn)接件31包括與夾持板104相對的連接板310,該連接板310與夾持板平行,并間隔一定距離,而連接板310另一側(cè)彎折延伸設有板狀固定板312,該固定板312與側(cè)板102平行。另,該固定板312另一側(cè)彎折設有L形的擋板314,其形狀與側(cè)板102邊緣相同,以便在該固定結構3組設于電子裝置1的殼體10上后,從外觀看,電子裝置1的殼體10渾然一體,而顯得較為工整。再,該固定板312在鄰近連接板310的一側(cè)開設數(shù)個螺孔313,以便通過螺絲33而將抵接件32固定于轉(zhuǎn)接件31上。
該抵接件32組設于轉(zhuǎn)接件31上,包括與轉(zhuǎn)接件31的固定板312貼靠的配合板322,及設于配合板322一端并向夾持板104延伸的抵接彈片320,其中配合板322上貫穿設有螺孔323,以便螺絲33穿過螺孔323而令抵接件32組設于轉(zhuǎn)接件31上。另,該抵接彈片320呈弧形,組設于電子裝置1的殼體10的夾持板104與轉(zhuǎn)接件31的連接板310之間,以便將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2的固定翼片200夾持于抵接彈片320與夾持板104之間,并且抵接彈片320間隔設有數(shù)個狹槽321,以便夾持板104上的定位柱105穿過。
為便于施力將固定結構3從收容空間133內(nèi)取出,該固定結構3還設有一致動件34,該致動件34組設于轉(zhuǎn)接件31上,包括一本體部340,該本體部340呈板狀,貼合于轉(zhuǎn)接件31的固定板312表面,且其中部向電子裝置1的殼體10外的方向凸出設有一凸塊341。另,該本體部340中部螺孔346,如此螺絲33穿過抵接件32、轉(zhuǎn)接件31的螺孔323、313而鎖合在致動件34的螺孔346中,借此而將抵接件32、轉(zhuǎn)接件31及致動件34連為一體,從而在拆些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2時,施力于致動件34便可將固定結構3從收容空間133內(nèi)取出,從而令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2側(cè)邊的固定支架20的固定翼板200解除被夾持的狀態(tài),從而便于將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2從電子裝置上取出。再,為將該固定結構3穩(wěn)固地組設在收容框13上,該本體部340兩側(cè)還設有扣持臂342,該扣持臂342從鄰近本體部340與轉(zhuǎn)接件31的連接板310相貼靠的一側(cè)延伸出,并呈乙字形向本體部340另一側(cè)延伸,并且其底面與本體部340外表面設有一定間隔,從而形成縫隙343,如此令扣持臂342具有一定的彈性。另,該扣持臂342中部向外側(cè)凸出設有卡扣345,以與收容框13側(cè)壁131的扣孔135相扣合,而將該固定結構3組設于收容框13內(nèi),并且該相對的兩扣持臂342末端向凸塊341延伸的方面設有握持柄344,該握持柄344分別延伸至凸塊341兩側(cè),并與凸塊341外壁面間隔一定距離,借此,在將該固定結構3從收容框13中取出時,可施力于握持柄344,令扣持臂342向本體部340靠近,而令卡扣345從收容框13的扣孔135中脫離,從而可令該固定結構3從收容框13中取出。
復請參閱圖1A與圖1B,組裝時,先將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2插接于主機板100的連接器101上,該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2側(cè)邊的固定支架20擋持在電子裝置1的殼體10側(cè)板102的開槽103上,而固定支架20的固定翼板200則貼靠于夾持板104表面,且固定翼板200的定位槽201與夾持板104上的定位柱105卡合,而將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2固定在電子裝置1的預定位置,而后將抵接件32、轉(zhuǎn)接件31及致動件34通過螺絲33依次穿過螺孔323、313及346而將三者組合為一體,然后將該固定結構3裝設至收容框13內(nèi),令卡扣345與扣孔135卡合,由此而將該固定結構3組設于收容空間133內(nèi),并且抵接件32的抵接彈片320與固定翼片200抵接,借此將固定翼片200夾持于殼體10的夾持板104與抵接彈片320之間,從而令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2穩(wěn)固組設于電子裝置1上。
復請一并參閱圖3,將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2拆卸時,施力于致動件34握持柄344,僅其向致動件34的本體部340靠近,由此令卡扣345從扣孔135中脫離,從而可將該固定結構3從收容框13中取出,如此固定支架20的固定翼片200解除被夾持狀態(tài),從面可直接將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2從電子裝置1上取出。
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殼體10的夾持板104一側(cè)設置一收容框13,且在該收容框13內(nèi)可拆卸式容設一固定結構3,且該固定結構3與固定翼片200相對的側(cè)面設有弧形抵接彈片320,如此當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2組設于電子裝置1上時,將固定結構3組設于收容框13中,即可令抵接彈片320與固定翼片200相抵接,從而令固定翼片200被夾持于抵接彈片320與夾持板104之間,從而令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2得以穩(wěn)固組設于電子裝置1上,而在將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2從電子裝置1上拆卸下時,從收容框13中取出固定結構3,借此令固定翼片200脫離夾持狀態(tài),從而便于將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2直接取出,如此令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2不僅在組裝工時、維修服務方面快速便利,更能進一步滿足大量「客制化」生產(chǎn)的目標,而省下了固定零件如螺絲等等,更可進一步降低成本。
權利要求1.一種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的固定結構,應用于電腦及服務器等電子裝置上,用以將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固定于電子裝置上,該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一側(cè)設有一固定支架,該固定支架一側(cè)垂直彎折有固定翼片,而電子裝置殼體一側(cè)設有與固定翼片相貼靠的夾持板,且殼體在夾持板一側(cè)設有收容固定結構的收容框,其特征在于該固定結構包括抵接件,組設于固定結構與固定翼片相對的表面,該抵接件一端設有與固定翼片相配合的弧形抵接彈片;致動件,設于收容框中,并與收容框可拆卸方式組合;藉上述結構,當固定結構組設入收容框中后,該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一側(cè)的固定支架的固定翼片被夾持于抵接彈片與夾持板之間,從而令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得以固定,在拆卸時,從收容框中取出固定結構,令固定翼片脫離夾持狀態(tài),從而便于將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直接取出。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電子裝置殼體設有一缺口,該固定結構容設于該缺口內(nèi),并且該收容框與缺口共同形成收容固定結構的收容空間。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收容框包括頂板,該頂板與殼體的側(cè)板平行并相隔一定距離,且頂板兩側(cè)向側(cè)板垂直延伸設有側(cè)壁,且側(cè)壁末端垂直延伸設有定位翼片,該定位翼板與側(cè)板平行并貼靠于側(cè)板表面,如是通過一螺絲而將收容框固定于側(cè)板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夾持板在與側(cè)板相對的一側(cè)彎折設有一組接板,該組接板與夾持板垂直,并與收容框頂板面對收容空間的側(cè)面貼靠,并通過一螺絲而將收容框與夾持板組合為一體。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收容框的側(cè)壁在設置定位翼板的一側(cè)向收容空間內(nèi)部延伸設有擋持翼板,該擋持翼板與側(cè)板平行,用以將固定結構定位在收容空間內(nèi)。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固定結構包括一轉(zhuǎn)接件,該轉(zhuǎn)接件包括與夾持板相對的連接板,該連接板與夾持板平行,并間隔一定距離,而連接板另一側(cè)彎折延伸設有板狀固定板,該固定板與側(cè)板平行,該固定板另一側(cè)彎折設有L形的擋板,其形狀與側(cè)板邊緣相同。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抵接件組設于轉(zhuǎn)接件上,包括與轉(zhuǎn)接件的固定板貼靠的配合板,該抵接彈片設于配合板一端并向夾持板延伸。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該致動件組設于轉(zhuǎn)接件上,包括一本體部,該本體部呈板狀,貼合于轉(zhuǎn)接件的固定板表面,且其中部向電子裝置的殼體外的方向凸出設有一凸塊。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本體部兩側(cè)還設有扣持臂,該扣持臂從鄰近本體部與轉(zhuǎn)接件的連接板相貼靠的一側(cè)延伸出,并呈乙字形向本體部另一側(cè)延伸,并且其底面與本體部外表面設有一定間隔,從而形成縫隙,如此令扣持臂具有一定的彈性。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相對的兩扣持臂末端向凸塊延伸的方面設有握持柄,該握持柄分別延伸至凸塊兩側(cè),并與凸塊外壁面間隔一定距離,借此,在將該固定結構從收容框中取出時,可施力于握持柄,令扣持臂向本體部靠近,而令卡扣從收容框的扣孔中脫離,從而可令該固定結構從收容框中取出。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扣持臂中部向外側(cè)凸出設有卡扣,而收容框側(cè)壁對應設有扣孔,通過該卡扣與扣孔相卡合而將該固定結構組設于收容框內(nèi)。
12.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該轉(zhuǎn)接件的固定板、抵接件及致動件上對應設有螺孔,該轉(zhuǎn)接件、抵接件及致動件通過一螺依次穿過上述螺孔而組合為一體。
專利摘要一種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的固定結構,應用于電腦及服務器等電子裝置上,用以將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固定于電子裝置上,該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一側(cè)設有一固定支架,該固定支架一側(cè)垂直彎折有固定翼片,而殼體一側(cè)設有與固定翼片相貼靠的夾持板,且該殼體在夾持板一側(cè)設有一收容框,該收容框內(nèi)容設有該固定結構,該固定結構與夾持板相對表面設有與固定翼片相配合的弧形抵接彈片,并且該固定結構與收容框可拆卸式配合,當該固定結構組設于收容框內(nèi)時,該抵接彈片與固定翼片相抵接,從而令固定翼片夾持于抵接彈片與夾持板之間,而令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得以固定,拆卸時,將固定結構從收容框中取出,令固定翼片脫離夾持狀態(tài),從而便于將外圍元件連接適配卡直接取出。
文檔編號G06F1/18GK2804927SQ20052004211
公開日2006年8月9日 申請日期2005年6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6月2日
發(fā)明者林耀和, 劉祈宗 申請人:上海環(huán)達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 神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麻栗坡县| 东乡族自治县| 台前县| 高台县| 邯郸县| 永康市| 丹阳市| 梧州市| 卫辉市| 新泰市| 满城县| 巴马| 汉中市| 武胜县| 五原县| 武定县| 永泰县| 邵武市| 罗定市| 绥阳县| 景德镇市| 六枝特区| 迁西县| 乌鲁木齐县| 和田市| 若尔盖县| 乐山市| 公安县| 罗源县| 北海市| 福州市| 开远市| 贵港市| 锡林浩特市| 霍州市| 明星| 清徐县| 文登市| 海林市| 崇仁县| 荥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