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攜式電子設備及其開闔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應用在例如行動電話、個人數字助理(PDA)、微型計算機等可攜式電子設備 所具有的開闔裝置,以及具有所述開闔裝置的可攜式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在可攜式電子設備中,例如行動電話,具有上表面設有按鍵部及麥克風等的第一 殼體,以及上表面設有顯示部及擴音器等的第二殼體,而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互相重迭。行 動電話并可具有第二殼體覆蓋第一殼體的閉闔狀態(tài),以及第二殼體相對于第一殼體滑動, 以露出第一殼體上表面的開啟狀態(tài)。如上所述,具有開闔裝置的電子產品在市面上普遍可 見。而上述的開闔裝置,如引證專利文件1所記載是公知技術。
引證專利文件日本特許,公開號是特開2003-125052號
引證專利文件l所公開了的是一種開闔裝置,其中,第二殼體的下表面連接有滑 動殼,滑動殼由滑動蓋與止動板互相重迭固定形成。第一殼體的上表面連接有滑塊部,滑塊 部可滑動的容置在滑動殼內。因此,第二殼體可以相對于第一殼體滑動開闔。
然而,第二殼體相對于第一殼體平行地以前后方向滑動開啟,在可攜式電子設備 是行動電話的情況下,因行動電話可以用手握持使用,所以不會產生使用上的問題。但,除 了行動電話以外的可攜式電子設備,若利用上述結構,使用起來并不方便。換言之,在開啟 狀態(tài)時,因為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兩者的位置略呈平行,當可攜式電子設備例如放在桌面 上使用時,因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呈平行的狀態(tài),第二殼體顯示部顯示的文字及畫面使用 者不易觀看,因此易產生使用不方便的問題。 為避免上述問題,也有第二殼體相對于第一殼體以垂直方向開闔的方法。從第二 殼體相對于第一殼體閉闔時的0度到例如120度的開啟狀態(tài),因必須使第一殼體及第二殼 體的重量平衡,所以結構易缺乏穩(wěn)定性。在這種結構下若配合滑動方式開啟,第二殼體相對 于第一殼體立設的構造,會因第二殼體立起時的轉動支點向第一殼體的前側移動,而可略 為改善穩(wěn)定性不足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有鑒于上述課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可以前后方向滑 動開闔,且在開啟狀態(tài)第二殼體可以相對立設在第一殼體的結構造簡單的可攜式電子設備 及其開闔裝置。 本發(fā)明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本發(fā)明的一種開闔裝置用在一可攜式電子設備,可攜式電子設備具有上表面設有 按鍵部的一第一殼體與上表面設有顯示部的一第二殼體,第二殼體從與第一殼體互相迭合 的狀態(tài),前后方向滑動進行開闔以覆蓋或露出第一殼體上表面,當滑動操作完成時,第二殼 體會保持立設在第一殼體上,開闔裝置包括一傾斜機構及一滑動機構。傾斜機構具有一組 連接組件、一組支撐組件及一組轉動控制組件。傾斜機構通過所述連接組件,以一預設間隔連接在第一殼體一側。所述支撐組件分別對應連接在各連接組件,并分別介由一樞軸栓使 各該支撐組件轉動。所述轉動控制組件分別連接在各支撐組件及各連接組件之間?;瑒訖C 構具有一組滑軌組件及一組滑塊部。所述滑軌組件分別對應各支撐組件連接在第二殼體的 側邊,且各滑軌組件是單一構件。所述滑塊部連接在各支撐組件,與各滑軌組件接合而為可 滑動的。 如上述結構,第二殼體相對于第一殼體滑動以及立起的操作不需復雜的構成,因 此可以大幅的降低成本。 前述的開闔裝置,其中滑動機構的各滑軌組件由一殼狀軌道部本體構成,軌道部
本體由一止動板及一滑動蓋互相迭合形成單一構件,各滑塊部由一導溝、一導引件及一滑
塊構成,導溝沿滑動蓋的長軸方向設置在滑動蓋,導引件連接在傾斜機構的各支撐組件并
嵌入導溝且為可滑動的,滑塊連接在導引件,且可滑動地容置在軌道部本體內。 如上述結構,第二殼體相對于第一殼體的滑動操作可更平穩(wěn)地進行。 前述的開闔裝置,其中轉動控制組件由一摩擦轉矩產生組件及一卡掣擋止組件構
成,其中卡掣擋止組件由一凸輪部、一凸輪板及一彈性件構成,凸輪部設置在連接組件的一
側板,凸輪板隨樞軸栓轉動,且與凸輪部對向的一側設有一凸輪,彈性件使凸輪板的凸輪與
側板的凸輪部緊密接觸。 如上述結構,利用簡單的構成,通過卡掣擋止組件可以發(fā)揮穩(wěn)定的卡掣擋止功能。
前述的開闔裝置,其中卡掣擋止組件具有一組凸輪部及一組凸輪板,所述凸輪部 分別設置在連接組件的兩個側板,所述凸輪板隨樞軸栓轉動,且分別與所述凸輪部對向的 一側設有一凸輪,彈性件使所述凸輪板的所述凸輪與所述側板的所述凸輪部緊密接觸。
如上述結構,通過增加更多的摩擦面,可使卡掣擋止組件在小尺寸時仍可發(fā)揮穩(wěn) 定的卡掣擋止功能,且可增加結構強度及耐久度。 前述的開闔裝置,其中連接組件的側板上的凸輪部與凸輪板的凸輪系是凹部與凸 部或凸部與凹部的組合。 前述的開闔裝置,其中摩擦轉矩產生組件是一摩擦墊圈并與樞軸栓連接,以使卡
掣擋止組件與連接組件的側板緊密接觸。 前述的開闔裝置,其中彈性組件是一壓縮彈簧。 前述的開闔裝置,其中所述支撐組件或所述滑塊部通過一連結板互相連接。
前述的開闔裝置,其中第一殼體后側上表面設置有一凹溝,以配合第二殼體立起 后的前側端部。 本發(fā)明的一種可攜式電子設備利用如上述的開闔裝置作為一第一殼體及一第二 殼體。 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的開闔裝置至少具有下列優(yōu)點 承上所述,根據本發(fā)明的開闔裝置在第一殼體設置由傾斜樞軸部所構成的傾斜機 構,而滑塊部設置在傾斜機構的傾斜樞軸部的支撐組件一側,并與連接在第二殼體的滑軌 組件接合。因此,通過簡單的結構,可攜式電子設備的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可相對的以前后 方向滑動開闔。而在開啟狀態(tài)時,第二殼體可相對立設在第一殼體。借此,當使用者將第一 殼體放置在桌面上,以使用可攜式電子設備時,使用者可前后方向滑動第一殼體與第二殼 體以成為開啟狀態(tài),且使用者操作第一殼體的按鍵部時,第一殼體可穩(wěn)定的放置在桌上,使用者并可輕易地觀看第二殼體顯示部顯示的文字及畫面。
圖1A至圖1C是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設備不同狀態(tài)示意圖; 圖2A與圖2B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開闔裝置在閉闔狀態(tài)時正面及反面的示意
圖; 圖3A與圖3B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開闔裝置在開啟狀態(tài)時正面及反面的示意 圖; 圖4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開闔裝置在立設狀態(tài)時的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開闔裝置的傾斜機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開闔裝置的傾斜機構分解圖; 圖7是沿圖2的A-A直線的剖面圖; 圖8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連接組件的分解圖; 圖9是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設備的第二殼體相對于第一殼體立設狀 態(tài)時的側視圖;以及 圖10是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滑動機構的分解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第一殼體 la :按鍵部 lb:凹溝 2 :第二殼體 2a :顯示部 3:傾斜機構 4、29 :組裝螺絲 5 、25 :滑動機構 6 、26 :滑軌組件 6a :軌道部本體 6b、26f:組裝部 6c:導引凹部 7、26e :導溝 8 、28 :滑塊部 8a、12b:凸緣部 8b、lld、28e、28f :組裝孔 9 :傾斜樞軸部 10 :連接組件 10a :基板部 10b :側板 10c :軸孑L 11 :支撐組件
11a、llb、12a :連接部11c :連接孔12 :樞軸栓12c :軸部12d :固定部13:第一凸輪部13a :凹部14 :轉動控制組件15 :摩擦墊圈16 :凸輪板16a :通孔16b :凸部17:第二凸輪部18 :彈性件19 :平墊圈20 :摩擦轉矩產生組件21 :卡掣擋止組件22 :連結板26b :止動板26c :滑動蓋26d:凸起部26g:固定件26h :固定孔28a:導引件28b :滑塊28c :彈性凸片28d:間隔件A :微型計算機(可攜式電子設備)B:開闔裝置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本發(fā)明的可攜式電子設備以微型計算機為例作說明,但本發(fā)明的開闔裝置 可應用的可攜式電子設備非以此為限,本發(fā)明的開闔裝置也可應用在例如行動電話、個人 數字助理(PDA)等可攜式電子設備。
第一實施例 如圖1A至圖1C所示是具有本發(fā)明的開闔裝置的一種微型計算機A。微型計算機 A(以下也稱為可攜式電子設備A)由上表面設有按鍵部la的第一殼體l,與上表面設有顯 示部2a第二殼體2構成。如圖1A所示,未使用時第二殼體2覆蓋在第一殼體1上表面,此 狀態(tài)稱為閉闔狀態(tài)。如圖1B所示,當第一殼體1與第二殼體2相對的以前后方向平行滑動,可使第一殼體l的按鍵部la露出以進行操作,此狀態(tài)稱為開啟狀態(tài)。接著,如圖1C所示, 第二殼體2可相對于第一殼體1以約60度的角度站立起來,以讓使用者可輕易地觀看第二 殼體2顯示部2a顯示的文字及畫面,此狀態(tài)稱為立設狀態(tài)。 圖2A以后所示是本發(fā)明的開闔裝置B,開闔裝置B由滑動機構5及傾斜機構3組 合構成。其中,滑動機構5由一組滑軌組件6、6及一組滑塊部8、8構成?;壗M件6、6以 預設間隔連接在第二殼體2的內表面兩側,滑塊部8、8與設置在各滑軌組件6、6的導溝7、 7接合。傾斜機構3由一組傾斜樞軸部9、9構成。傾斜樞軸部9、9連接在第一殼體1上表 面的后側,并與滑軌組件6、6對應設置。 由于滑動機構5的滑軌組件6、6的結構是左右對稱且是相同形狀,因此,在本實施 例中,以一個滑軌組件6作說明?;壗M件6由軌道部本體6a構成。軌道部本體6a是單 一構件并呈平面矩形,且其長度約略等于第二殼體2的內表面的前后長度,導溝7沿軌道部 本體6a的長軸方向設置在軌道部本體6a的中間位置。軌道部本體6a的一側設有多個組 裝部6b,所述組裝部6b通過圖中未表示的組裝螺絲連接至第二殼體2的內表面。各滑軌組 件6、6的軌道部本體6a、6a,如圖2A至圖4所示,通過連結板22彼此連結,以使第二殼體2 可相對于第一殼體1平穩(wěn)的進行滑動操作。 在軌道部本體6a的上表面,如圖7所示,設有導引凹部6c以配合滑塊部8的凸緣 部8a。與導溝7結合的滑塊部8例如可用合成樹脂,然其非限制性。滑塊部8如上所述,是 具有凸緣部8a的平面矩形,并可利用組裝螺絲4、4連接在后述的傾斜樞軸部9的支撐組件 11,且由于凸緣部8a接合在導溝7,使滑塊部8不會從導溝7脫落。此外,組件符號8b表示 組裝螺絲4、4的組裝孔。 由于構成傾斜機構3的傾斜樞軸部9、9是左右對稱的,且傾斜樞軸部9、9結構是 相同的,在此以一個傾斜樞軸部9作說明。如圖5及圖6所示,組件符號10表示連接組件。 連接組件10以預設間隔連接在第一殼體上表面后側,并由基板部10a及側板10b、10b構 成,基板部10a通過圖中未表示的組裝螺絲連接在第一殼體,側板10b、10b由基板部10a兩 側立起。較佳的情況,連接組件10可利用如SUS不銹鋼材質的金屬板沖壓加工制成。在側 板10b、10b上,分別設置軸孔10c、10c以產生共通的軸心。在側板10b、10b內側,軸孔10c、 10c例如可利用沖壓加工,分別設置凹部13a、13a,以作為第一凸輪部13、 13。
樞軸栓12穿插連接在軸孔10c、10c,樞軸栓12 —端貫通側板10b突出至外側的部 分,通過使外徑變形以作為連接部12a,支撐組件11以單邊連接方式與連接部12a連接,支 撐組件11并可與樞軸栓12 —起轉動。 支撐組件11可利用如SUS不銹鋼材質的金屬板沖壓加工制成,然其非限制性,也 可利用普通金屬加工制品。支撐組件ll,如圖5至圖7所示,剖面略呈L型,并由連接部lla 及連接部lib所構成,連接部lla具有變形連接孔lie并與樞軸栓12連接,連接部lib由 連接部lla以直角方向折彎形成。如圖2A至圖4及圖6所示,上述的滑塊部8通過組裝螺 絲4、4連接在連接部llb。此外,組件符號11d、lld是組裝螺絲4、4的組裝孔。
如圖6所示,樞軸栓12的結構由連接部12a、凸緣部12b、變形軸部12c及固定部 12d所構成。變形的連接部12a設置在樞軸栓12 —端,凸緣部12b鄰設在連接部12a,變形 軸部12c鄰設在凸緣部12b,固定部12d設置在樞軸栓12另一端。支撐組件11的連接部 lla連接在連接部12a,變形軸部12c穿設連接組件10側板10b、10b上的軸孔10c、10c。此外,樞軸栓12的連接部12a插入設置在支撐組件11連接部11a的變形連接孔llc,經由固 定連接部12a的端部,以使樞軸栓12固定在變形連接孔llc。然固定方式非限制性,例如可 利用E環(huán)、螺帽等方式。另外,固定部12d也可利用螺帽的方式構成。 連接組件10與支撐組件11之間,設置有轉動控制組件14。如圖5及圖6所示,轉 動控制組件14的摩擦轉矩產生組件20由摩擦墊圈15構成,轉動控制組件14的卡掣擋止 組件21由凸輪板16、16、第一凸輪部13、13、第二凸輪部17、17及彈性件18構成。
其中,當支撐組件11通過樞軸栓12與連接組件10連接,并可相對于連接組件10 旋轉時,摩擦墊圈15設置在連接組件IO—邊側板10b外側與樞軸栓12的凸緣部12b之間, 且樞軸栓12的變形軸部12c穿過設置在摩擦墊圈15中心的變形通孔15a,摩擦墊圈15材 質例如是樹脂或黃銅等耐磨耗材質。另外,作為摩擦轉矩產生組件20的構成組件,樞軸栓 12的固定部12d側與側板12b間也可增加設置平墊圈19。 凸輪板16、 16設置在連接組件10的各側板10b、10b的內側,且樞軸栓12的變形 軸部12c穿過凸輪板16、 16中心沿軸方向設置的變形通孔16a、16a。彈性件18例如是壓縮 彈簧,并具彈性的環(huán)繞設置在凸輪板16、 16之間的樞軸栓12上。通過上述結構,可更有效 地利用彈性件的彈性。 此外,如圖8所示,凸輪板16、16在與第一凸輪部13、13對向的一側設有第二凸輪 部17、17,第二凸輪部17、 17由分別設置在變形通孔16a、16a兩側對角位置的凸部16b、16b 構成。 如圖5及圖6所示,當固定樞軸栓12時,樞軸栓12的一端會形成固定部12d,而 摩擦墊圈15與連接組件10的一邊側板10b及凸緣部12b緊密連接,平墊圈19則與樞軸栓 12的固定部12d及連接組件10的另一邊側板10b緊密連接。再者,凸輪板16、 16經由彈性 件18與連接組件10各側板10b、10b的內側緊密連接,因此,當支撐組件11相對于連接組 件10旋轉時可產生摩擦轉矩。而通過如上述的結構,即使是小尺寸的樞軸栓12也可產生 轉矩。 如圖5、圖6及圖8所示,第一凸輪部13、13由設置在連接組件10的各側板10b、 10b的凹部13a、13a所構成,而第二凸輪部17、 17由設置在凸輪板16、 16的凸部16b、16b所 構成。當凸輪板16、16的凸部16b、16b由各側板10b、10b的凹部13a、13a脫離時,會產生 摩擦轉矩。當凸部16b、16b進入凹部13a、13a時,則會產生卡掣擋止的功能。
而此卡掣擋止的動作,在本實施例中,在第二殼體相對于第一殼體的后側表面呈 約60度時會產生,然而上述角度非限制性。通過不同凹部13a、13a及凸部16b、16b的設計 方式,也可產生多個不同角度的卡掣擋止功能。再者,凹部13a、13a及凸部16b、16b也可彼 此對調(換言之,即凹部改為凸部,凸部改為凹部)。 另外,凸輪板16、 16也可僅設置一個。彈性件18,除利用如本實施例的構成,為能 經由轉動控制組件21來增加摩擦轉矩的產生及卡掣擋止的功能,也可利用彈性墊圈或碟 型彈簧等。第二凸輪部17的凸部16b、16b的形狀,如圖所示若上表面是平面,可產生較強 的摩擦轉矩,若利用圓形也可。此外,卡掣擋止組件21也可省略,僅利用摩擦轉矩產生組件 20。再者,利用如本實施例的摩擦轉矩產生組件20及卡掣擋止組件21,在小尺寸的開闔裝 置結構中,也可產生必要的摩擦轉矩,且能產生穩(wěn)定的卡掣擋止功能。然上述結構非限制 性,也可單邊設置,或者利用其它公知結構也可。再者,在本實施例中,支撐組件11是利用單邊固定的形式,當然,支撐組件11也可利用雙邊固定的形式與連接組件io連接。
以下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開闔裝置B的作動方式。 首先,如圖1A所示,可攜式電子設備A的第一殼體1及第二殼體2互相重迭處在 閉闔狀態(tài),而開闔裝置B如圖2A及圖2B所示的狀態(tài),各滑塊部8、8位在滑動機構5的滑軌 組件6、6導溝7、7的起始端位置。在閉闔狀態(tài)下,若要通過扳動第二殼體2的后側,使第二 殼體2相對于第一殼體1立起,由于第二殼體2的前側會抵頂第一殼體1的上表面,因此第 二殼體2無法相對于第一殼體1站立起來。換言之,也無法通過扳動第二殼體2的前側,使 第二殼體2相對于第一殼體1站立起來。 因此,在閉闔狀態(tài)下,滑塊部8、8與滑軌組件6、6之間只要設置特定的卡掣擋止組 件及接合組件,閉闔狀態(tài)就會是穩(wěn)定的。 接著,從閉闔狀態(tài)下,將第二殼體2往第一殼體1的后側推壓,或者將第一殼體1 相對于第二殼體2往第二殼體2的前側拉動,因滑軌組件6、6可導引滑塊部8、8滑動,第二 殼體2與第一殼體1可相對滑動,使第一殼體1的上表面露出。如圖1B所示為開啟狀態(tài), 在開啟狀態(tài)下如圖3A所示,因滑塊部8、8到達導溝7、7的終端而停止。借此,即可操作第 一殼體1上的按鍵部la(如圖1B所示)。 從開啟狀態(tài)下,握持第二殼體2的后側往上方扳動,第二殼體2滑動至此位置時, 如圖1A至圖4及圖9所示,因第一殼體1的上表面設置有凹溝lb以配合第二殼體2的前 側端部,因此第二殼體2可以向上立起,支撐組件11與樞軸栓12 —起旋轉,第二殼體2相 對于第一殼體1站立起來。第二殼體2站立起來在本說明書中稱作「立起」或「立設狀態(tài)」, 立起的角度在本實施例中是60度。如圖1C所示,當與第一殼體1的后側表面夾角是60度 時,因卡掣擋止組件21的第一凸輪部13的凹部13a、13a及第二凸輪部17的凸部16b、16b 為接合,第二殼體2可被卡掣擋止在此位置,在此狀態(tài)的開闔裝置B如圖4所示。當然,立 起的角度也可大于60度,例如90度。但,為了讓使用者易于觀看顯示部2b,本實施例以60 度作為預設角度。此外,第二殼體2相對于第一殼體1立起的結構也可利用凹溝lb以外的 方式。例如,第二殼體2相對于第一殼體1在全開啟的狀態(tài)下,利用能讓支撐組件11相對 于連接組件10旋轉的結構,而該結構非限制性。此外,凹溝lb的形成方式,在圖示中延伸 至第一殼體1的兩側邊,而第二殼體2前側的兩端部是圓形,若讓第二殼體2前側成為半圓 形,則凹溝lb也可不必延伸至第一殼體的兩側邊。 另外,第二殼體2站立起來的動作,可在第二殼體2相對于第一殼體1滑動的途 中,當然,若第一殼體1未設置配合第二殼體2前側端部的凹溝lb,第二殼體2則無法在滑 動的途中站立起來。需注意的是,第二殼體2相對于第一殼體1站立起來的結構也可使用 其它方式。 立設在第一殼體1的第二殼體2,由上表面的上部往后推壓,支撐組件11介由樞軸 栓12旋轉,可回復至原來全開啟的平行狀態(tài)。在第二殼體2相對于第一殼體1立起時,第 二殼體2可以往前側滑動,但當第二殼體2已立設在第一殼體l,第二殼體2的前側端部會 進入第一殼體1的凹溝lb,第二殼體2則無法往前側滑動。 第二殼體2如上述立起,以及倒下回復至原來全開啟的平行狀態(tài)時,摩擦轉矩產 生組件20皆可產生摩擦轉矩,以使第二殼體2可相對于第一殼體1自由停止于任一位置。
從立起狀態(tài)回復至平行狀態(tài)的第二殼體2,通過拉動第二殼體2前側,或推動第一殼體1往后,可滑動回復至原始位置,如圖1A所示的閉闔狀態(tài)。此外,在滑動機構5中,也 可追加利用例如蛇簧、壓簧或拉簧等彈性件(圖中未表示),以構成半自動的作動方式。
第二實施例 圖IO所示是滑動機構的另一態(tài)樣,與使用狀態(tài)相反方向的分解圖。本實施例的滑 動機構25的滑軌組件26可利用彈簧用的不銹鋼材質,并可呈單一構件的殼狀且略呈平面 矩形。與前述實施例相同,開闔裝置可利用兩個滑軌組件26,在此以一個滑軌組件26作說 明。如圖10所示,滑軌組件26由止動板26b及滑動蓋26c互相正對結合固定形成的殼狀 軌道部本體構成。止動板26b內表面的兩端部設有凸起部26d、26d,滑動蓋26c沿長軸方向 設有延伸至兩端部的導溝26e。從滑動蓋26c突設的多個組裝部26f ,如前述實施例,可利 用組裝螺絲固定在第二殼體的內表面。此外,止動板26b的周邊設有多個固定件26g,滑動 蓋26c對應設有多個固定孔26h,借此止動板26b與滑動蓋26c可結合固定以形成單一構件 的滑軌組件26。另外,固定件26g與固定孔26h也可彼此對調(換言之,即固定件改為固定 孔,固定孔改為固定件),當然固定方式非以本實施例為限。 滑塊部28與由軌道部本體構成的滑軌組件26接合且是可滑動的,滑塊部28由導 引件28a及滑塊28b構成。導引件28a嵌入導溝26e,滑塊28b容置在滑軌組件26內并具 有彈性?;瑝K28b的兩端設有彈性凸片28c、28c,而當滑塊28b滑動時,通過彈性凸片28c、 28c與凸起部26d、26d接合,可產生擋止的效果。 另外,組件符號28e、28e及28f 、28f是間隔件28d、28d組裝的組裝孔。在間隔件 28d、28d上設有母螺孔28g、28g,且間隔件28d、28d —端插入滑塊28b的組裝孔28e、28e固 定,另一端則插入導引件28a的組裝孔28f 、28f 。接著,滑塊部28再與支撐組件11迭合,并 利用組裝螺絲29、29來固定。此外,滑塊部28的構成,非以本實施例為限。導引件28a例 如可與支撐組件11 一體成型,滑塊28b也可利用連接在支撐組件11的插銷取代。
如上所述,通過滑塊部28b與由軌道部本體構成的滑軌組件26匹配并相對滑動, 可具有平穩(wěn)滑動的優(yōu)點。此外,會產生滑動的部分若必要也可使用潤滑劑。
再者,傾斜機構及滑動機構分別由一組的傾斜樞軸部及滑軌組件構成,對應不同 需求,傾斜樞軸部及滑軌組件也可僅利用一個。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開闔裝置的構造簡單,特別適合應用在由第一殼體及第二殼
體構成的微型計算機、行動電話、行動終端機等可攜式電子設備的開闔裝置。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與范疇,而對其
進行的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括在后附的權利要求中。
權利要求
一種可攜式電子設備的開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攜式電子設備具有上表面設有按鍵部的一第一殼體與上表面設有顯示部的一第二殼體,所述第二殼體從與所述第一殼體互相迭合的狀態(tài),前后方向滑動進行開闔以覆蓋或露出所述第一殼體的上表面,當滑動操作完成時,所述第二殼體保持立設在所述第一殼體上,所述開闔裝置包括一傾斜機構,具有一組連接組件,所述傾斜機構通過所述連接組件,以一預設間隔連接在所述第一殼體一側;一組支撐組件,分別對應連接在各所述連接組件,并分別介由一樞軸栓使各所述支撐組件轉動;及一組轉動控制組件,分別連接在各所述支撐組件及各所述連接組件之間;以及一滑動機構,具有一組滑軌組件,分別對應各所述支撐組件而連接在所述第二殼體的側邊,且各所述滑軌組件是單一構件;及一組滑塊部,連接在各所述支撐組件,與各所述滑軌組件卡接而滑動。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設備的開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機構的各 所述滑軌組件由一殼狀軌道部本體構成,所述軌道部本體由一止動板及一滑動蓋互相迭合 形成單一構件,各所述滑塊部由一導溝、一導引件及一滑塊構成,所述導溝沿所述滑動蓋的 長軸方向設置在所述滑動蓋,所述導引件連接在所述傾斜機構的各支撐組件并嵌入所述導 溝且為可滑動的,所述滑塊連接在所述導引件,且可滑動地容置在所述軌道部本體內。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設備的開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控制組件 由一摩擦轉矩產生組件及一卡掣擋止組件構成,其中所述卡掣擋止組件由一凸輪部、一凸 輪板及一彈性件構成,所述凸輪部設置在所述連接組件的一側板,所述凸輪板隨所述樞軸 栓轉動,且與所述凸輪部對向的一側設有一凸輪,所述彈性件使所述凸輪板的所述凸輪與 所述側板的所述凸輪部緊密接觸。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設備的開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掣擋止組件 具有一組凸輪部及一組凸輪板,所述凸輪部分別設置在所述連接組件的兩個側板,所述凸 輪板隨所述樞軸栓轉動,且分別與所述凸輪部對向的一側設有一凸輪,所述彈性件使所述 凸輪板的所述凸輪與所述側板的所述凸輪部緊密接觸。
5.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設備的開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組件的所 述側板上的所述凸輪部與所述凸輪板的所述凸輪是凹部與凸部或凸部與凹部的組合。
6.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設備的開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轉矩產生 組件是一摩擦墊圈與所述樞軸栓連接,并使所述卡掣擋止組件與所述連接 組件的所述側板 緊密接觸。
7.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設備的開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組件是一 壓縮彈簧。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設備的開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組件或所 述滑塊部通過一連結板互相連接。
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設備的開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殼體后側 上表面設置有一凹溝,以配合直立后的所述第二殼體的前側端部。
10. —種可攜式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攜式電子設備是利用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設備的開闔裝置作為一第一殼體及一第二殼體。
全文摘要
一種可攜式電子設備的開闔裝置,開闔裝置包括一傾斜機構及一滑動機構。傾斜機構具有一組連接組件、一組支撐組件及一組轉動控制組件。傾斜機構通過所述連接組件以預設間隔連接在第一殼體一側,所述支撐組件分別對應連接在各連接組件,并分別介由一樞軸栓使各該支撐組件轉動,所述轉動控制組件連接在各支撐組件及各連接組件之間,且控制各支撐組件轉動?;瑒訖C構具有一組滑軌組件及一組滑塊部。所述滑軌組件對應各支撐組件連接在第二殼體的側邊,所述滑塊部連接在各支撐組件,與各滑軌組件接合而為可滑動的。因此,通過簡單的結構,可攜式電子設備的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可相對的以前后方向滑動開闔。
文檔編號G06F1/16GK101715012SQ20091017413
公開日2010年5月26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0月1日
發(fā)明者西原太一 申請人:加藤電機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