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移動終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旋轉側機身被支撐為從縱長狀態(tài)自由地轉向橫長狀態(tài)或者從橫 長狀態(tài)自由地轉向縱長狀態(tài)的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
近年,伴隨著地面數碼電視播放的開始,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終端逐步開始具備 接收電視以及上網的功能。為此,移動終端就有必要謀求提高其便攜性和增大顯示畫面使 得圖像容易觀看的兩立。還有,從電視圖像或者因特網畫面的性質上,出現了要將顯示畫面 變成橫長狀態(tài)進行電視視聽以及上網的需要。于是,例如象專利文獻1那樣,將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用鉸接部連結成打開、關閉 自由的翻蓋式,在第一殼體上將液晶顯示部支撐為能夠切換操作成縱長狀態(tài)和橫長狀態(tài)的 翻蓋式手機已為所知。專利文獻1 日本公開專利公報特開2006-211576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公開專利公報特開昭63-146267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然而,所述專利文獻1那樣的移動終端中,當已將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合上以后, 則成為第一殼體、液晶顯示部(旋轉側機身)和第二殼體的三層構造,所以第一殼體部分若 突出是必引起不美觀的問題。還有,特別是在已使旋轉側機身成為橫長狀態(tài)時,只是由第一導銷及第二導銷支 撐旋轉側機身,所以容易出現搖擺的問題。本發(fā)明是鑒于以上各點而研發(fā)的,其主要目的是使能夠切換為縱長狀態(tài)或橫長 狀態(tài)的移動終端更為美觀,且能夠穩(wěn)定地支撐旋轉側機身。移動終端等電子設備中需要在殼體上開設開口,但是作為封閉這樣開口的技術, 例如專利文獻2所示那樣,已知設置有封閉夾頭(cartridge)不插入時的夾頭插入口第 一百葉簾和夾頭裝填結束時沿著主體滑動封閉夾頭插入口的第二百葉簾。但是,若設置這樣的移動用開口,則會出現開口很顯眼而影響美觀,且灰塵或手指 會誤入其中的問題。于是,可以考慮使用所述專利文獻2那樣的百葉簾構造,但是該百葉簾構造是設 置兩個百葉簾的復雜結構,還需要大的空間,所以在移動終端那樣的狹窄空間中設置百葉 簾的情況下存在無法適用的問題。還有,現有技術中的百葉簾構造下,因為通常情況是在開口內移動的物體一邊做 直線移動,一邊進、出開口,所以存在著現有技術下的百葉簾構造對于讓進行旋轉的物體進 出的移動終端不適用的的問題。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在不妨礙旋轉側機身的旋轉動作的情況下,將支撐進行旋轉的旋轉側機身的旋轉支撐機構美觀地收納在旋轉側機身內。-用以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為了達到所述主要目的,該發(fā)明中由旋轉側機身將旋轉支撐機構夾成三明治狀 態(tài)。具體地講,第一方面的發(fā)明包括旋轉側機身,支撐所述旋轉側機身且能使其自由地從縱長狀態(tài)轉向橫長狀態(tài)或從橫長狀態(tài)轉 向縱長狀態(tài)的旋轉支撐機構,形成在所述旋轉側機身側面的厚度方向中間,允許所述旋轉支撐機構在其中移動 的移動用開口。根據所述構成,當旋轉側機身為縱長狀態(tài)或橫長狀態(tài)時,可將旋轉支撐機構收納 到旋轉側機身的移動用開口內,所以旋轉支撐機構不會突出而美觀。還有,由于旋轉支撐機 構總是在移動用開口內移動,所以在旋轉側機身的旋轉過程中該旋轉支撐機構只在它和移 動用開口間的間隙內搖擺。還有,即便是在旋轉側機身上施加了不可預測的沖擊,負荷也會 傳遞到移動用開口的周緣,所以防止了負荷只集中在旋轉支撐機構上,旋轉支撐機構便不 易被損傷。第二方面的發(fā)明,是在第一方面的發(fā)明中,所述旋轉支撐機構連結于固定側機身,所述旋轉側機身及所述固定側機身中的至少一機身中內置有顯示屏。也就是說,顯示屏既可以設置在旋轉側機身及固定側機身雙方內,也可以設置在 旋轉側機身或固定側機身的任一個中,特別是在旋轉側機身側設置顯示屏時,顯示畫面可 以切換成縱長狀態(tài)或橫長狀態(tài),用恰當的畫面狀態(tài)能夠進行快樂的電視收看或橫向文章的
讀與寫。第三方面的發(fā)明,是在第二方面的發(fā)明中,所述旋轉側機身中內裝有所述顯示屏,所述固定側機身中內裝有操作部。根據所述構成,只要在接收電視等時將旋轉側機身旋轉成橫長狀態(tài),則不需要旋 轉固定側機身就可以看橫長狀態(tài)的圖像,所以固定側機身操作部與旋轉側機身為縱長狀態(tài) 時相同的通常配鍵就可以使用。為此,在邊看橫長狀態(tài)圖像邊進行電視購物等雙向服務中 就可以愉快地進行輸入操作。第四方面的發(fā)明,是在第一至第三的任一方面的發(fā)明中,
所述旋轉支撐機構包括在所述旋轉之際滑移的第一滑動部件和第二滑動部件,和允許所述第一滑動部件和第二滑動部件分別朝著不同方向滑動的第一滑軌及第
二滑軌。也就是說,第一滑軌及第二滑軌可以作為引導直線移動或曲線移動的導向孔、導 向槽、導軌等使用,既可以是直線狀也可以是曲線狀。第一滑動部件和第二滑動部件,可以 與第一滑軌及第二滑軌的形狀相配合做成軸狀、槽鋼斷面狀突起等。這樣,通過最佳化第一 滑軌及第二滑軌的形狀便可以得到旋轉側機身的最佳旋轉軌跡。例如,能夠進行使旋轉側機身順時針旋轉后再轉回去的旋轉、或使旋轉側機身逆時針旋轉后再轉回去的旋轉,或者 向順時針旋轉及逆時針旋轉的任一方向旋轉后再轉回去的旋轉。還有,因為可以使旋轉側 機身不接觸其他部件進行旋轉,不需要再使旋轉側機身的角部成為圓角,這樣就可以擴大
顯示屏。第五方面的發(fā)明,是在第四方面的發(fā)明中,所述第一滑動部件和第二滑動部件連結于所述旋轉側機身,所述第一滑軌和第二滑軌形成為平板狀導向板,該導向板構成為在所述旋轉之際 能夠在所述移動用開口內移動。根據所述構成,因為第一滑軌及第二滑軌形成為平板狀導向板,所以抑制了厚度 的增加,還有,因為使厚度薄的導向板在移動用開口內移動即可,所以移動用開口的寬度變 小,還有,也抑制了旋轉側機身整體的厚度。第六方面的發(fā)明,是在第四或第五方面的發(fā)明中,所述旋轉側機身,是正面?zhèn)葰んw和背面?zhèn)葰んw在厚度方向上在分割面相結合而形 成的,所述正面?zhèn)葰んw中嵌入所述顯示屏,所述移動用開口是切去所述背面?zhèn)葰んw的分割面?zhèn)冗吘壊慷纬傻?。根據所述構成,旋轉側機身由正面?zhèn)葰んw和背面?zhèn)葰んw構成,不是在具有規(guī)定的 厚度的顯示屏嵌入正面?zhèn)葰んw側開設一個移動用開口,而是在背面?zhèn)葰んw側開設一個移動 用開口,所以顯示屏和固定支持機構不會相互干涉。為此,既防止了厚度增大,旋轉支撐機 構又被三明治狀地夾在正面?zhèn)葰んw和背面?zhèn)葰んw之間。第七方面的發(fā)明,是在第六方面的發(fā)明中,在所述背面?zhèn)葰んw的正面?zhèn)刃纬捎幸粚χ螜C構固定用凸起部,所述正面?zhèn)葰んw上對應于所述一對支撐機構固定用凸起部的位置形成有支撐機 構固定用孔,所述第一滑動部件和第二滑動部件分別包括所述支撐機構固定用凸起部所插入 的凸起插入孔,已將所述支撐機構固定用凸起部插入在所述凸起插入孔中的狀態(tài)下,將緊固部件 插入所述支撐機構固定用孔中并進行緊固,所述旋轉支撐機構便以被該旋轉側機身夾住的 狀態(tài)下與該旋轉側機身相連結。根據所述構成,將背面?zhèn)葰んw支撐機構固定用凸起部插入第一滑動部件和第二滑 動部件上的凸起插入孔中,將緊固部件插入支撐機構固定用凸起部中,在此基礎上,再將緊 固部件插入正面?zhèn)葰んw的緊固部件插入孔中并緊固在支撐機構固定用凸起部上,這樣旋轉 支撐機構就被簡單且牢固地連結在正確位置。第八方面的發(fā)明,是在第七方面的發(fā)明中,所述第一滑動部件和第二滑動部件以已由板狀臨時止動板臨時止動的狀態(tài)插入 在所述支撐機構固定用凸起部中。根據所述構成,在第一滑動部件和第二滑動部件已被臨時止動板臨時止動了的狀 態(tài)下使第一滑動部件和第二滑動部件相結合,使這些第一滑動部件和第二滑動部件卡合在 第一滑軌及第二滑軌上,預先將旋轉支撐機構構成為一個單元,在組裝線上以安裝著臨時止動板的狀態(tài)將該單元安裝到旋轉側機身上,由此旋轉支撐機構就連結在旋轉側機身上, 所以組裝變得極其容易,并且,安裝后臨時止動板還起到加強部件的作用。第九方面的發(fā)明,是在第四至第八方面的發(fā)明任一方面發(fā)明所述的發(fā)明中,所述旋轉支撐機構,包括對所述第一滑動部件和第二滑動部件中至少一個施力, 促進所述旋轉的施力機構。根據所述構成,借助施力機構,旋轉側機身的旋轉變得容易一個手就可以進行旋 轉操作,還有,旋轉側機身在橫長狀態(tài)或縱長狀態(tài)也變得穩(wěn)定。第十方面的發(fā)明,是在第一至第九方面的發(fā)明任一方面發(fā)明所述的發(fā)明中,包括將所述旋轉側機身和所述固定側機身能夠自由翻開、合上地連結起來的鉸接 部,所述旋轉支撐機構通過所述鉸接部連結在所述固定側機身上。根據所述構成,當已以鉸接部為中心將旋轉側機身和固定側機身合上以后,旋轉 支撐機構就被收納在旋轉側機身的移動用開口內,看上去就是一個沒有旋轉支撐機構的普 通翻蓋式移動終端,外觀好。還有,手持固定側機身就可以看見橫長狀態(tài)的旋轉側機身。第十一方面的發(fā)明,是在第十方面的發(fā)明中,所述旋轉側機身構成為與所述鉸接部相距規(guī)定距離進行旋轉。根據所述構成,沒有必要再為了避免與鉸接部的接觸而弄園旋轉側機身的角部, 所以就可以增大旋轉側機身,當在旋轉側機身上設置顯示屏的情況下就可以增大顯示屏而 容易看到圖像。第十二方面的發(fā)明,是在第十或第十一方面的發(fā)明中,所述導向板的位于所述鉸接部側的端部被折彎,該被折彎的部分具有鉸接軸插入孔,該鉸接軸插入孔中插入有所述鉸接部的鉸接
軸ο根據所述構成,通過由剛性部件即導向板支撐鉸接軸,既抑制了零件數量的增加, 還得到了高剛性鉸接部。第十三方面的發(fā)明,是在第十至第十二方面的發(fā)明任一方面所述的發(fā)明中,所述導向板及鉸接部處于在厚度方向上被分開的正面?zhèn)茹q接部殼體及背面?zhèn)茹q 接部殼體夾著的狀態(tài),所述正面?zhèn)茹q接部殼體及背面?zhèn)茹q接部殼體中的當所述旋轉側機身為縱長狀態(tài) 時的隱藏部分分別由金屬制的裝飾薄板覆蓋著。根據所述構成,抑制了厚度的增大且提高了強度及耐磨損性,并且在旋轉側機身 旋轉中露出的部分美觀性好。第十四方面的發(fā)明,是在第十三方面的發(fā)明中,在所述裝飾薄板上,形成有朝著表面一側突出的多個突條。根據所述構成,通過使裝飾薄板和旋轉側機身內部的間隙達到最小,防止了搖擺。第十五方面的發(fā)明,是在第十至第十四方面的發(fā)明任一方面所述的發(fā)明中,構成為在所述旋轉側機身處于橫長狀態(tài)且打開的狀態(tài)下,能夠將所述固定側機 身的背面?zhèn)确胖玫椒胖妹嫔稀8鶕鰳嫵?,在橫長狀態(tài)旋轉側機身的顯示屏上長時間地視聽所顯示的電視圖像的狀態(tài)。第十六方面的發(fā)明,是在第一至第九方面的發(fā)明任一方面所述的發(fā)明中,所述固定側機身以不能相對于所述旋轉側機身翻開、合上地與所述旋轉側機身相 連結,所述旋轉支撐機構直接連結在所述固定側機身上。根據所述構成,即使旋轉側機身和固定側機身在同一平面內,也就是說,即使是所 謂的滑蓋式移動終端,旋轉支撐機構也是被收納在旋轉側機身的移動用開口內,所以美觀。第十七方面的發(fā)明,是在第十六方面的發(fā)明中,所述固定側機身構成為在所述旋轉之際能夠在所述移動用開口內移動。根據所述構成,因為將固定側機身完全收納在旋轉側機身的移動用開口內,所以 小型形狀成為可能。第十八方面的發(fā)明,是在第一至第十七方面的發(fā)明任一方面所述的發(fā)明中,所述旋轉支撐機構中形成有朝著所述旋轉側機身的厚度方向突起的突起部,所述旋轉側機身上形成有滑動用凹部,所述突起部在所述旋轉之際在該滑動用凹 部其中滑動。根據所述構成,只要使突起部總是接觸著旋轉側機身的滑動用凹部,就可以用簡 單的構成防止旋轉側機身的搖擺。還有,為了達到所述的另一個目的,當旋轉側機身為縱長狀態(tài)時,還可以由支撐旋 轉側機身的旋轉支撐機構側面和能夠轉動的側面遮蔽部件封閉旋轉側機身的移動用開口。具體地說,第十九方面的發(fā)明,是在第一至第十八方面的發(fā)明任一方面所述的發(fā) 明中,包括被伴隨著所述旋轉側機身從縱長狀態(tài)轉向橫長狀態(tài)或從橫長狀態(tài)轉向縱長 狀態(tài)而移動的所述旋轉支撐機構操作而進行轉動的側面遮蔽部件轉動,構成為在所述縱長狀態(tài)下,所述移動用開口被所述側面遮蔽部件和所述旋轉支 撐機構的側面所覆蓋;在所述橫長狀態(tài)下,所述側面遮蔽部件被容納在所述旋轉側機身內, 在該側面遮蔽部件封閉的區(qū)域內收納有所述旋轉支撐機構。根據所述構成,因為側面遮蔽部件是伴隨著支撐旋轉側機身的旋轉支撐機構的旋 轉而被操作進行轉動的,所以不會妨礙旋轉側機身的旋轉動作。還有,縱長狀態(tài)下,移動用 開口由側面遮蔽部件和旋轉支撐機構封閉,而橫長狀態(tài)下,側面遮蔽部件則被容納在旋轉 側機身內而旋轉支撐機構被收納在移動用開口中,所以任何一種狀態(tài)下移動用開口都被蓋 起來而美觀,而且灰塵不會從移動用開口進入。第二十方面的發(fā)明,是在第十九方面的發(fā)明中,所述側面遮蔽部件包括側面遮蔽部件主體,其以轉動支軸為中心自由轉動,該轉動支軸位于所述旋轉側 機身內,被設置在所述旋轉側機身內的移動用開口的與所述旋轉支撐機構相反一側的端部 周緣附近,和側向施力部件,其對所述側面遮蔽部件主體朝著堵塞所述移動用開口的方向施 力。根據所述構成,因為側面遮蔽部件被側向施力部件朝著覆蓋移動用開口的方向施力,所以在橫長狀態(tài)下旋轉支撐機構從被收納在移動用開口內的狀態(tài)轉向縱長狀態(tài)時,側 面遮蔽部件主體由側向施力部件施力自動地朝著覆蓋移動用開口的方向轉動。為此,不需 要側面遮蔽部件的打開、關閉操作。第二十一方面的發(fā)明,是在第十九或第二十方面的發(fā)明中,當在所述縱長狀態(tài)下所述側面遮蔽部件已封閉時,該側面遮蔽部件的表面、所述 旋轉支撐機構的側面和所述旋轉側機身的表面成為同一個連續(xù)的平面。根據所述構成,在旋轉側機身為縱長狀態(tài)時,側面遮蔽部件、旋轉支撐機構和旋轉 側機身形成為同一個連續(xù)的平面,所以美觀、手感好且不容易進灰塵。第二十二方面的發(fā)明,是在第二十或第二十一方面的發(fā)明中,該移動終端構成為所述側面遮蔽部件的在與所述轉動支軸相反一側的轉動端被 按向所述旋轉支撐機構的位于該側面遮蔽部件側的端部,該側面遮蔽部件便轉動。根據所述構成,伴隨著旋轉支撐機構的旋轉移動側面遮蔽部件被按向旋轉支撐機 構的側面遮蔽部件側端部而轉動,所以利用簡單的構成防止了側面遮蔽部件妨礙旋轉支撐 機構旋轉。第二十三方面的發(fā)明,是在第二十二方面的發(fā)明中,所述側面遮蔽部件上設置有轉動限制部件,當在所述縱長狀態(tài)下該側面遮蔽部件 將所述移動用開口封閉起來時,該轉動限制部件進行限制做到即使按壓該側面遮蔽部件, 該側面遮蔽部件也不會向內側轉動。根據所述構成,在旋轉側機身處于縱長狀態(tài)下,即便是用手指等按壓覆蓋移動用 開口的側面遮蔽部件,轉動限制部件也會防止側面遮蔽部件在此以上向內側轉動,所以不 會誤將手指等夾住。第二十四方面的發(fā)明,是在第二十三方面的發(fā)明中,所述轉動限制部件能自由轉動地設置在所述側面遮蔽部件的轉動端側,在所述旋轉支撐機構的位于所述側面遮蔽部件側的端部設置有限制用突起,當該 側面遮蔽部件封閉時所述轉動限制部件的頂端側與該限制用突起接合。
根據所述構成,側面遮蔽部件封閉時,轉動限制部件的轉動端被旋轉支撐機構側 的限制用突起擋住,而不會在此以上向內側轉動,即便是誤用手指按壓面遮蔽部件也不 會夾住手指。第二十五方面的發(fā)明,是在第二十四方面的發(fā)明中,所述轉動限制部件被所述側向施力部件回彈向所述限制用突起側。根據所述構成,用一個側向施力部件可以回彈側面遮蔽部件和轉動限制部件中任 何一個,所以減少了零件的數量,所需要的空間也可以很小。第二十六方面的發(fā)明,是在第二十五方面的發(fā)明中,該移動終端構成為伴隨著所述側面遮蔽部件被按向所述旋轉支撐機構的位于該 側面遮蔽部件側的端部而轉動,解除所述轉動限制部件的頂端側和所述旋轉支撐機構的限 制用突起的接合。根據所述構成,因為伴隨著旋轉支撐機構開始旋轉解除側面遮蔽部件的轉動限制 部件所進行的鎖定,就不再需要解除鎖定的多余操作。第二十七方面的發(fā)明,是在第二十二方面的發(fā)明中,
在所述旋轉支撐機構的位于所述側面遮蔽部件側的端部設置有轉動防止用凹部, 在所述縱長狀態(tài)下該側面遮蔽部件封閉時該側面遮蔽部件的轉動端與轉動防止用凹部接 合,防止側面遮蔽部件轉動。根據所述構成,因為在縱長狀態(tài)下側面遮蔽部件的轉動端嵌入旋轉支撐機構的轉 動防止用凹部,所以即便是手指誤按到側面遮蔽部件,也能夠防止側面遮蔽部件朝著內側 轉動。還有,為了達到所述另一個目的,還可以設置在橫長狀態(tài)下封閉旋轉側機身角部 的移動用開口,在縱長狀態(tài)下被收納在旋轉側機身內的下方遮蔽部件。具體地講,第二十八方面的發(fā)明,是在第一至第二十七方面的發(fā)明的任一項所述 的發(fā)明中,包括下方遮蔽部件,該下方遮蔽部件在在所述移動用開口內移動的所述旋轉支撐 機構的作用下沿著該旋轉側機身的厚度方向滑動,在所述橫長狀態(tài)下該下方遮蔽部件將所 述旋轉側機身的角部的所述移動用開口封閉,在所述縱長狀態(tài)下該下方遮蔽部件被完全收 納在所述旋轉側機身內。根據所述構成,因為橫長狀態(tài)下已將位于旋轉側機身角部的移動用開口封閉的下 方遮蔽部件,在旋轉側機身被切換為縱長狀態(tài)時,伴隨著旋轉支撐機構在移動用開口內移 動而被推出,在厚度方向上滑動而被收納在旋轉側機身內,所以不會妨礙旋轉側機身的旋 轉動作。相反,伴隨著從縱長狀態(tài)轉向橫長狀態(tài)旋轉支撐機構出來的移動用開口,被從旋轉 側機身滑出來的下方遮蔽部件徐徐地關閉,所以縱長狀態(tài)和橫長狀態(tài)的任何一種狀態(tài)下移 動用開口都會被堵起來,美觀,灰塵不會從移動用開口進入。第二十九方面的發(fā)明,是在第二十八方面的發(fā)明中,所述下方遮蔽部件包括下方遮蔽部件主體,該下方遮蔽部件主體能夠收納在設置在所述旋轉側機身的角 部的所述移動用開口的周緣,俯視時為“L”字形,和下方施力部件,該下方施力部件被收納在所述下方遮蔽部件收納部內,對將所述 下方遮蔽部件主體朝著覆蓋所述移動用開口的方向施力。根據所述構成,因為下方遮蔽部件由下方施力部件朝著覆蓋移動用開口的方向施 力,所以當從縱長狀態(tài)下旋轉支撐機構被收納在移動用開口內的狀態(tài)轉向橫長狀態(tài)時,下 方遮蔽部件主體由下方施力部件施力而自動地將移動用開口堵起來。為此,不再需要下方 遮蔽部件的打開、關閉操作。第三十方面的發(fā)明,是在第二十八或二十九方面的發(fā)明中,在所述下方遮蔽部件主體中的當所述旋轉側機身從橫長狀態(tài)轉向縱長狀態(tài)之際 所述旋轉支撐機構最先抵接的部分上,形成有將該下方遮蔽部件主體朝著將它收納在所述 下方遮蔽部件收納部內的方向引導的楔形部。根據所述構成,當旋轉側機身從橫長狀態(tài)轉向縱長狀態(tài)之際旋轉支撐機構首先抵 接下方遮蔽部件主體的楔形部,所以下方遮蔽部件主體被該楔形部引導著順利地收納在下 方遮蔽部件收納部內。第三十一方面的發(fā)明,是在第二十九或第三十方面的發(fā)明中,所述下方施力部件是在所述下方遮蔽部件主體的一邊側內部嵌入注塑(in mold)成型的。根據所述構成,即便是必須有彈性的下方施力部件和重視外觀的下方遮蔽部件主 體分別由不同的材料構成,但這些下方施力部件和下方遮蔽部件主體也是一體成形的,所 以減少了零件數量,并且因為是成形件,所以可以成形復雜的形狀。第三十二方面的發(fā)明,是在第三十一方面的發(fā)明中,該移動終端構成為所述下方施力部件是由板簧構成,該板簧埋入所述下方遮蔽 部件主體中的埋入部和從該下方遮蔽部件主體露出外面的露出部,在該露出部的長邊方向 中央僅在連結部相連結,分別形成在該露出部的長邊方向兩端的腳部與所述下方遮蔽部件 收納部的底面抵接,下方遮蔽部件主體傾斜,該連結部扭曲,同時所述露出部變形,連結部 在旋轉側機身的厚度方向上滑動。根據所述構成,是將具有彈性的埋入部埋入下方遮蔽部件主體中,埋入部和露出 部只由連結部連結起來,所以下方遮蔽部件主體傾斜,連結部被扭曲。還有,在下方遮蔽部 件主體整體被按向下方遮蔽部件收納部的底面?zhèn)葧r,讓靠一對腳部與下方遮蔽部件收納部 抵接的露出部變形,來讓連結部朝著底面?zhèn)然瑒印_@樣一來,下方遮蔽部件主體就順利地滑 動并被收納到下方遮蔽部件收納部內,下方遮蔽部件不會妨礙旋轉側機身旋轉。還有,若 旋轉支撐機構與未設置下方施力部件的下方遮蔽部件主體的其他邊側抵接,則其他邊側傾 斜,另一設置了下方施力部件的一側以長邊方向為中心旋轉,此時板簧在下方遮蔽部件收 納部內傾斜或變形等,這樣下方遮蔽部件便不會不妨礙旋轉側機身的旋轉。第三十三方面的發(fā)明,是在第二十八至第三十二方面的發(fā)明任一方面所述的發(fā)明 中,在所述橫長狀態(tài)下所述移動用開口被所述下方遮蔽部件完全封閉時,該下方遮蔽 部件的表面和所述旋轉側機身的表面成為同一個連續(xù)的平面。根據所述構成,當旋轉側機身為橫長狀態(tài)時,下方遮蔽部件和旋轉側機身成為同 一個連續(xù)的表面,所以美觀、手感好且灰塵不易進入。-發(fā)明效果-根據所述第一方面的發(fā)明,在旋轉側機身側面的厚度方向中間形成了允許支撐著 旋轉側機身讓該旋轉側機身自由轉向縱長狀態(tài)或橫長狀態(tài)的旋轉支撐機構的移動的移動 用開口,既使能夠切換成縱長狀態(tài)或橫長狀態(tài)的移動終端美觀,又能穩(wěn)定地支撐旋轉側機 身。還有,根據所述第十九方面的發(fā)明,在旋轉側機身側面的厚度方向中間形成允許 支撐著旋轉側機身讓該旋轉側機身自由轉向縱長狀態(tài)或橫長狀態(tài)的旋轉支撐機構的移動 的移動用開口,被旋轉支撐機構操作而轉動的側面遮蔽部件和旋轉支撐機構的側面將該移 動用開口覆蓋起來,從而在不妨礙旋轉側機身做旋轉動作的情況下,將旋轉支撐機構美觀 地收納到旋轉側機身內。還有,根據所述第二十八方面的發(fā)明,在旋轉側機身側面的厚度方向中間形成允 許支撐著旋轉側機身讓該旋轉側機身自由轉向縱長狀態(tài)或橫長狀態(tài)的旋轉支撐機構的移 動的移動用開口,在橫長狀態(tài)下用下方遮蔽部件將旋轉側機身角部的移動用開口封閉,在 縱長狀態(tài)下將下方遮蔽部件完全收納到旋轉側機身內,由此在不妨礙旋轉側機身做旋轉動 作的情況下,能夠將旋轉支撐機構美觀地收納到旋轉側機身內。
圖1是從背面一側看到的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手機的旋轉支撐機構在移 動用開口內移動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2是表示合機狀態(tài)下的手機的立體圖。圖3是從正面一側看到的打開狀態(tài)下旋轉側機身為縱長狀態(tài)的手機的立體圖。圖4是從正面一側看到的將旋轉側機身切換到縱長狀態(tài)或橫長狀態(tài)的中途手機 的立體圖。圖5是從正面一側看到的打開狀態(tài)下旋轉側機身為橫長狀態(tài)時的手機的立體圖。圖6是從背面一側看到的旋轉側機身為縱長狀態(tài)的手機立體圖。圖7是從背面一側看到的將旋轉側機身切換成縱長狀態(tài)或橫長狀態(tài)的中途的手 機的立體圖。圖8是從背面一側看到的將旋轉側機身切換成縱長狀態(tài)或橫長狀態(tài)的中途的手 機的立體圖。圖9是從背面一側看到的將旋轉側機身切換成縱長狀態(tài)或橫長狀態(tài)的中途的手 機的立體圖。圖10是從背面一側看到的旋轉側機身為橫長狀態(tài)下的手機的立體圖。圖11是旋轉側機身的分解立體圖。圖12是從正面一側看到的正面?zhèn)葰んw的立體圖。圖13是正面?zhèn)葰んw的右側視圖。圖14是從正面一側看到的背面?zhèn)葰んw的立體圖。圖15是背面?zhèn)葰んw的右側視圖。圖16是表示取下背面?zhèn)葰んw及背面?zhèn)鹊难b飾薄板狀態(tài)的后視圖。圖17是圖16的XVII-XVII線的剖視圖。圖18是表示讓腳部彎曲以前的導向板的后視圖。圖19是從背面一側看到的在臨時止動板上將導向板、第一滑動銷及第二滑動銷 組裝成一個單元之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20是表示旋轉側機身為縱長狀態(tài)下的旋轉支撐機構的狀態(tài)的后視圖。圖21是表示旋轉側機身切換到縱長狀態(tài)或橫長狀態(tài)的中途的旋轉支撐機構的狀 態(tài)的后視圖。圖22是表示旋轉側機身切換到縱長狀態(tài)或橫長狀態(tài)的中途的旋轉支撐機構的狀 態(tài)的后視圖。圖23是表示旋轉側機身為橫長狀態(tài)下的旋轉支撐機構的狀態(tài)的后視圖。圖M是旋轉支撐機構的分解立體圖。圖25是從正面一側看到的正面?zhèn)茹q接部殼體的立體圖。圖沈是正面?zhèn)茹q接部殼體的后視圖。圖27是從正面一側看到的背面?zhèn)茹q接部殼體的立體圖。圖觀是從背面一側看到的已取下旋轉側機身的背面?zhèn)茹q接部殼體的狀態(tài)的立體 圖。
圖四是將側面遮蔽部件放大示出的立體圖。圖30(a)是將側面遮蔽部件放大示出的后視圖;圖30(b)是將側面遮蔽部件放大 示出的俯視圖。圖31是將側面遮蔽部件放大示出的立體圖。圖32是將側面遮蔽部件放大示出的立體圖。圖33是將側面遮蔽部件放大示出的立體圖。圖34是表示由下方遮蔽部件的下方外觀部打開、關閉下方開口的狀態(tài)的第一殼 體的仰視圖。圖35是表示由下方遮蔽部件的下方外觀部打開、關閉下方開口的狀態(tài)的第一殼 體的仰視圖。圖36是表示由下方遮蔽部件的下方外觀部打開、關閉下方開口的狀態(tài)的第一殼 體的仰視圖。圖37是表示由下方遮蔽部件的下方外觀部打開、關閉側面開口的狀態(tài)的第一殼 體的部分縱剖視圖。圖38是表示下方遮蔽部件的下方外觀部打開、關閉側面開口的狀態(tài)的第一殼體 的部分縱剖視圖。圖39是表示下方遮蔽部件的下方外觀部打開、關閉側面開口的狀態(tài)的第一殼體 的部分縱剖視圖。圖40是表示板簧伴隨著旋轉支撐機構的移動而變形之狀態(tài)的第一殼體的橫剖視 圖。圖41是表示板簧伴隨著旋轉支撐機構的移動而變形之狀態(tài)的第一殼體的橫剖視 圖。圖42是表示板簧伴隨著旋轉支撐機構的移動而變形之狀態(tài)的第一殼體的橫剖視 圖。圖43是表示本實施方式變形例所涉及的旋轉側機身為縱長狀態(tài)的旋轉支撐機構 之狀態(tài)的后視圖。圖44是表示變形例所涉及的旋轉側機身切換為縱長狀態(tài)或橫長狀態(tài)中途的旋轉 支撐機構之狀態(tài)的后視圖。圖45是表示變形例所涉及的旋轉側機身切換為縱長狀態(tài)或橫長狀態(tài)中途的旋轉 支撐機構之狀態(tài)的后視圖。圖46是表示變形例所涉及的旋轉側機身為橫長狀態(tài)的旋轉支撐機構之狀態(tài)的后 視圖。圖47是將變形例所涉及的側面遮蔽部件放大示出的立體圖。圖48是將變形例所涉及的側面遮蔽部件放大示出的立體圖。圖49是表示其他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導向槽的形狀的說明圖。-符號說明-1 翻蓋式手機(移動終端)2 顯示屏3 旋轉側機身
3a正面?zhèn)葰んw3b背面?zhèn)葰んw3c分割面3f支撐機構固定用孔3h支撐機構固定用凸起部4鉸接部4a鉸接軸5固定側機身7操作部10旋轉支撐機構11第一滑動銷(第一滑動部件11a、12a 凸起插入孔12第二滑動銷(第二滑動部件13第一導向槽(第一滑軌)14第二導向槽(第二滑軌)16導向板16d延長部16e鉸接軸插入孔17面?zhèn)茹q接部殼體18背面?zhèn)茹q接部殼體19裝飾薄板19a突條21臨時止動板25移動用開口27突起部28滑動用凹部40側面遮蔽部件40a側面遮蔽部件主體40b轉動支軸40d螺旋彈簧(側向施力部件)40e轉動端41下方遮蔽部件41c楔形部41e下方遮蔽部件主體42下方遮蔽部件收納部42a底面43板簧(下方施力部件)43a埋入部43b露出部
43c連結部
43d腳部
63緊固部件
113第一導向槽
114第二導向槽
140側面遮蔽部件
140a側面遮蔽部件主體
140d螺旋彈簧(側向施力部件)
140e轉動端
150轉動限制部件
150c卡合凹部(頂端側)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基于
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圖1 圖10表示作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的翻蓋式手機1,該手機1包括 在正面一側內裝有顯示屏2的薄板狀旋轉側機身3。該旋轉側機身3以鉸接部4為中心與 固定側機身5自由翻開、合上地連結著。為此,如圖2所示,在已將旋轉側機身3和固定側 機身5合起來以后,該手機1則成為薄薄的長方體形狀。另一方面,如圖3所示,以鉸接部 4為中心打開旋轉側機身3,就在正面顯示出縱長的顯示屏2。如圖11 圖15所示,旋轉側機身3由都是矩形盤狀正面?zhèn)葰んw3a和背面?zhèn)葰んw 3b在厚度方向上分割面3c相結合而形成的。正面?zhèn)葰んw3a和背面?zhèn)葰んw北既可以是樹 脂成型品也可以是金屬成型品,但是本實施方式中,正面?zhèn)葰んw3a是由鎂合金等輕且剛性 大的材料構成。該正面?zhèn)葰んw3a的正面一側形成有在將顯示用基板加布置在背面一側 (只在圖17中表示)的狀態(tài)下收納所述顯示屏2的屏收納凹部3d。在已將顯示屏2嵌入 了顯示屏收納凹部3d中的狀態(tài)下從正面一側用丙烯制板或玻璃制板形成的屏用蓋9覆蓋。 正面?zhèn)葰んw3a,在上端的兩處和下方一處形成有用于該正面?zhèn)葰んw3a和背面?zhèn)葰んw北固 定在一起的殼體固定用通孔3e。另外,正面?zhèn)葰んw3a上側由上側蓋22覆蓋。并且,在正面 側殼體3a左右的中央且上下的中間部分,配置了一對斜著相隔規(guī)定距離的支撐機構固定 用孔3f。如圖14及圖15所示,在背面?zhèn)葰んw北的正面對應于所述殼體固定用通孔!Be位 置上形成有其上已加工出雌螺紋的平頭(cab)固定用凸起部3g。如圖11所示,通過將平頭 固定用螺釘60插入所述殼體固定用通孔!Be中,將平頭固定用螺釘60緊固在平頭固定用凸 起部3g,正面?zhèn)葰んw3a便被固定到背面?zhèn)葰んw北上。還有,在對應于一對支撐機構固定用 孔3f的位置上形成有支撐機構固定用凸起部池。另外,在背面?zhèn)葰んw北的上側形成有顯 示時間等的背面屏用開口 6。如圖3所示,在固定側機身5中內裝有操作手機1的各種功能的操作部7,在正面 一側配置有功能鍵7a或文字鍵7b。這些鍵7a、7b上所畫文字,畫成縱長拿固定側機身5時 容易讀的方向。這些鍵7a、7b的背面一側,配置著未圖示的主基板。如圖1所示,在固定側 機身5的背面一側,設置有矩形電池蓋8,在其內部內裝了電池(未圖示)。還有,固定側機身5上還可以設置照相功能,旋轉側機身3上也可以設置簡單照相機。另外,旋轉側機身3 或者固定側機身5內內裝有未圖示電視調諧器,能夠接收電視。并且,所述旋轉側機身3,由旋轉支撐機構10支撐為進行從正面看到的自圖3所示 的縱長狀態(tài)轉向圖5所示的橫長狀態(tài),并可自由地從橫長狀態(tài)轉回原縱長狀態(tài)。而且,旋轉 側機身3構成為與鉸接部4 (后述的鉸鏈凸起部17a、18a及鼓起部5a)相隔規(guī)定的距離進 行旋轉。為此,不再需要對旋轉側機身3的角部進行圓角處理,可形成較大的顯示屏2。還 有,如圖5所示,在旋轉側機身3為橫長狀態(tài)且打開的狀態(tài)下,能夠將固定側機身5的背面 側放置到桌子等上的放置面上。圖16及圖17中表示了取下背面?zhèn)葰んw北及后述的背面?zhèn)茹q接部殼體18的狀態(tài) 及其剖面。所述旋轉支撐機構10包括在旋轉之際進行滑移的作為第一滑動部件的第一滑 動銷11及作為第二滑動部件的第二滑動銷12、和允許第一滑動銷11及第二滑動銷12分別 朝著不同方向滑動的作為第一滑軌的第一導向槽13及作為第二滑軌的第二導向槽14。第一導向槽13及第二導向槽14的形狀能夠想到很多種。例如,第一導向槽13形 成為向上方鼓起的中凸曲線狀。第二導向槽14形成在第一導向槽13的上方,上下曲線狀 延伸。特別是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滑軌朝著左右方向延伸,從背面?zhèn)瓤慈プ髠葍A斜得比 右側大。還有,所述第二滑軌,下端側朝著上方稍稍向左側形成緩緩的曲線狀。這些第一導 向槽13及第二導向槽14形成在平板狀的導向板16上。如圖18所示折彎前的導向板16那樣,導向板16例如由不銹鋼板制成,在導向板 16的上側開了第一導向槽13及第二導向槽14,在其下方,為了減輕重量開了圓形或四邊形 的多個通孔16a。在導向板16上下方向中間的左右形成有一對螺釘插入孔16b。導向板16 的下端包括向下方延伸的一對腳部16c。這一對腳部16c分別具有從背面看去向右側延伸 的延長部16d,左側的延長部16d上開了鉸鏈軸插入孔16e。另一方面,在右側的延長部16d 上沒有形成那樣的孔。并且,如圖19所示,將這一對延長部16d折彎即形成導向板16。也如圖20 圖M所示,導向板16及鉸接部4被在厚度方向分開的正面?zhèn)茹q接部 殼體17及背面?zhèn)茹q接部殼體18夾著。如圖25及圖沈所示,正面?zhèn)茹q接部殼體17具有構 成鉸接部4的左右鉸鏈凸起部17a和從這些鉸鏈凸起部17a向上延伸并覆蓋導向板16左 右側面的裝飾側面部17b,正面?zhèn)扔山饘僦蒲b飾薄板19覆蓋。裝飾側面部17b只要與背面 側殼體北相同材料相同色彩就美觀。裝飾薄板19例如是由沖壓成形經過涂裝等涂了色彩 的不銹鋼薄板形成的。正面?zhèn)茹q接部殼體17和裝飾薄板19例如是在澆入樹脂之際一體成 型的。同樣,如圖27所示,背面?zhèn)茹q接部殼體18具有構成鉸接部4的左右鉸鏈凸起部18a, 背面?zhèn)缺唤饘僦蒲b飾薄板19覆蓋。背面?zhèn)茹q接部殼體18和裝飾薄板19同樣是在澆入樹 脂之際一體成型的。正面背面上的一對裝飾薄板19上形成有上下或傾斜延伸的多條突條 19a,都具有固定導向板16的螺釘插入孔19b。還有,在從背面看左上側位置上形成有固定 正面背面裝飾薄板19的螺釘插入孔19c。并且,如圖M所示,在由正面?zhèn)茹q接部殼體17及背面?zhèn)茹q接部殼體18夾著導向 板16的狀態(tài)下,通過在螺釘插入孔16b、19b、19c中固定鉸接部固定用螺釘61,導向板16與 鉸接部4連結在一起。另外,螺釘62是將腳部16c固定于鉸鏈凸起部17a的螺釘。通過這樣構成旋轉支撐機構10,正面?zhèn)茹q接部殼體17及背面?zhèn)茹q接部殼體18中 旋轉側機身3為縱長狀態(tài)時被隱藏的部分分別由裝飾薄板19覆蓋,所以抑制了厚度增大且提高了強度及耐磨損性,并且在旋轉側機身3旋轉中露出的部分也變得美觀。還有,通過借 助突條19a使裝飾薄板19和旋轉側機身3內部的間隙最小,就防止了旋轉時的搖擺。如圖3及圖17所示,鉸接部4包括左右外側的鉸鏈凸起部17a、18a和形成在固 定側機身5上側且被這些鉸鏈凸起部17a、18a夾著的鼓起部fe。如圖28所示,導向板16 的一對延長部16d分別配置在鉸鏈凸起部17a、18a內。鉸接軸如插入在從背面?zhèn)瓤从覀?的那個延長部16d的鉸接軸插入孔16e內。該鉸接軸如的外周,在鉸鏈凸起部17a、18a內 被固定為不能旋轉。另一方面,通過鉸接軸如的左右內側端部,也插入固定側機身5的鼓 起部fe被固定為不能旋轉,借助鉸接軸如的作用,旋轉側機身3就可以相對固定側機身5 在保持規(guī)定的角度下有節(jié)制地翻開、合上。這樣,通過用剛性部件即導向板16支撐鉸接軸 4a即抑制了零件數量的增加,也得到了剛性高的鉸接部4。還有,電連接顯示用基板加和 主基板的信號線20在在從背面一側看左側鉸鏈凸起部17a、18a內穿過。因為如果讓鉸接 軸插入孔16e那樣的金屬制孔插入,信號線20就會產生雜音等壞影響,所以延長部16d配 置在信號線20的背面一側。還有,如圖M所示,信號線20通過用所述正反裝飾薄板19覆 蓋,而被保護著在旋轉側機身3旋轉時該信號線20不會遭受破壞。另一方面,如圖19所示,第一滑動銷11及第二滑動銷12分別包括背面?zhèn)葰んw北 的支撐機構固定用凸起部池會插入的凸起插入孔lla、12a,支撐機構固定用凸起部池與凸 起插入孔lla、12a同圓心。這些第一滑動銷11及第二滑動銷12,通過使其在插入各自板狀 臨時止動板21和第一導向槽13或第二導向槽14的基礎上鉚接端部等,而不會脫落。在該 導向板16上以第一滑動銷11及第二滑動銷12為單元安裝好的狀態(tài)下,如圖11所示,在凸 起插入孔11a、12a中插入支撐機構固定用凸起部池,將緊固部件63插入正面?zhèn)葰んw3a的 支撐機構固定用孔3f固定于支撐機構固定用凸起部池,由此,旋轉支撐機構10在被夾入旋 轉側機身3的狀態(tài)下連結著。如圖19所示,只要將第一滑動銷11及第二滑動銷12結合于 臨時止動板21,使這些第一滑動銷11及第二滑動銷12卡合于第一導向槽13及第二導向槽 14,預先構成旋轉支撐機構10單元,如圖11所示,在組裝線上通過在旋轉側機身3的每個 臨時止動板21旋轉支撐機構10連結于旋轉側機身3,所以組裝變得極為容易。還有,安裝 后臨時止動板21也起到加強部件的作用。這些導向板16、第一滑動銷11、第二滑動銷12、臨時止動板21、正面?zhèn)茹q接部殼體 17、背面?zhèn)茹q接部殼體18及裝飾薄板19構成了旋轉支撐機構10。并且,按照以上所述的做 法,旋轉支撐機構10通過鉸接部4與固定側機身5連結。并且,如圖1等所示,在旋轉側機身3側面厚度方向的中間,形成有允許旋轉支撐 機構10移動的移動用開口 25。該移動用開口 25形成于背面?zhèn)葰んw北的分割面3c側邊緣 部。從背面?zhèn)瓤磿r,該移動用開口 25形成為跨過縱長狀態(tài)下配置在下側的下方開口 2 和 配置在左側的側向開口 25b的“L”字形。上述第一導向槽13及第二導向槽14是形成在平板狀不銹鋼制導向板16上的,所 以抑制了厚度的增加,因為只要將該厚度的薄導向板16、正面?zhèn)茹q接部殼體17及背面?zhèn)茹q 接部殼體18在移動用開口 25內移動即可,所以移動用開口 25的寬度變小,還抑制了旋轉 側機身3整體的厚度。還有,因為正面?zhèn)葰んw3a上設置有顯示屏和顯示用基板2a,所以需要一定程度的 厚度,而向不需要厚度的背面?zhèn)葰んw北的分割面3c —側的邊緣部切出移動用開口 25。通過這樣,防止了厚度的增大還使旋轉支撐機構10夾在正面?zhèn)葰んw3a和背面?zhèn)葰んw北之間 成為三明治狀。如圖沈所示,裝飾側面部17b上形成有向旋轉側機身3的厚度方向突起的突起部 27。另一方面,如圖14所示,旋轉側機身3的背面?zhèn)葰んw北內面上形成有該突起部27旋 轉之際滑動的近似扇形的滑動用凹部觀。并且,如圖2及圖10所示,移動用開口 25被應合旋轉支撐機構10的移動打開、關 閉由側面遮蔽部件40及作為遮蔽部件的下方遮蔽部件41覆蓋。如圖四及圖30所示,側面遮蔽部件40包括封閉側向開口 2 的側面遮蔽部件主 體40a。如圖14所示,在側向開口 2 的與旋轉支撐機構10相反一側,即上側的端部邊緣 附近,突起設置有轉動支軸40b。側面遮蔽部件主體40a嵌入該轉動支軸40b支撐為自由 轉動。側面遮蔽部件主體40a,例如由樹脂成形件構成,由該側面遮蔽部件主體40a封閉側 向開口 2 時的露出部分,具有與側向開口 2 周圍邊緣連續(xù)的帶傾斜的形狀。該帶傾斜 的部分與背面?zhèn)葰んw北相同材質相同色彩即可美觀。如圖16所示,與正面?zhèn)葰んw3a的鉸 接部4相反一側配置有背面顯示器、喇叭、輔助相機等電子部件30。側面遮蔽部件主體40a 內側形成有向旋轉側機身3表面一側凹陷的彈簧收納部40c。該彈簧收納部40c內收納有 在簧圈部分嵌入轉動支軸40b成能夠旋轉的狀態(tài)作為側向施力部件用的螺旋彈簧40d。螺 旋彈簧40d的一端抵接所述電子部件30的下端部30a,另一端固定于彈簧收納部40c。該 螺旋彈簧40d對側面遮蔽部件主體40a施力,使該側面遮蔽部件主體40a朝著將側向開口 2 封起來的方向轉動,亦即使該側面遮蔽部件主體40a從背面?zhèn)瓤慈ロ槙r針方向轉動。如 圖16所示,轉動端40e構成為收納正面?zhèn)茹q接部殼體17的上端部17d的作為轉動防止凹 部用的凹部17e。凹部17e的轉動端40e具有完全地嵌入的形狀,通過這樣,在圖16所示的 旋轉側機身3為縱長狀態(tài)時,即便是用手指將側面遮蔽部件主體40a朝著內側按去,也會被 凹部17e推回而不再朝著內側轉動。另一方面,若在旋轉側機身3旋轉時側面遮蔽部件主 體40a被按向上端部17d,則轉動端40e會從凹部17e掉出來而解除鎖定。移動用開口 25 構成為在旋轉側機身3的縱長狀態(tài)下,如圖2所示,由側面遮蔽部件40和旋轉支撐機構10 的裝飾側面部17b覆蓋,且如圖10所示,在橫長狀態(tài)下,側面遮蔽部件40容納在旋轉側機 身3內,所述旋轉支撐機構10被收納在側面遮蔽部件40已被封閉的區(qū)域內。如圖31 圖42所示,下方遮蔽部件41構成為利用在移動用開口 25內移動的旋 轉支撐機構10,與旋轉側機身3的厚度方向傾斜著滑動。下方遮蔽部件41,在如圖10所示 的旋轉側機身3為橫長狀態(tài)下,將旋轉側機身3的下端側角部2b的移動用開口 25封住,而 在圖6所示的縱長狀態(tài)下,下方遮蔽部件41完全被收納到旋轉側機身3內。如圖14所示, 在旋轉側機身3的下端側角部2b的移動用開口 25周圍邊緣,形成有被豎立設置在旋轉殼 體3背面上的隔壁包圍起來的俯視時為“L”字形的下方遮蔽部件收納部42。下方遮蔽部件 41,包括該下方遮蔽部件收納部42所收納的俯視時為“L”字形的下方遮蔽部件主體41e。 下方遮蔽部件主體41e,例如由樹脂成形件形成,由遮蓋該下方開口 2 的下方外觀部41a 和比該下方外觀部41a短且遮蓋側向開口 2 的一部分的側向外觀部41b形成。在下方遮 蔽部件主體41e中,當旋轉側機身3從橫長狀態(tài)轉向縱長狀態(tài)之際旋轉支撐機構10首先抵 接的部分,即側向外觀部41b的頂端上,形成有楔形部41c。如圖38所示,該楔形部41c具 有朝著將下方遮蔽部件主體41e收納到下方遮蔽部件收納部42內的方向(圖38中從旋轉側機身3的內側看向左的上方)傾斜的平面。該下方外觀部41a上,連接著由不銹鋼板等形成的作為下方施力部件的板簧43。 板簧43與下方遮蔽部件主體41e —起收納到下方遮蔽部件收納部42內,具有對下方遮蔽 部件主體41e朝著覆蓋移動用開口 25的方向施力的作用。板簧43包括與下方外觀部41a 一體注模成形的埋入部43a和收納在下方遮蔽部件收納部42中的露出部43b,這些埋入部 43a和露出部4 在露出部43b的長邊方向中央只由連結部43c連結著。只要是這樣的注 模成形件,即便是需要彈性的板簧43和重視外觀的下方遮蔽部件主體41e也適用不同的材 料構成,也會由于這些板簧43和下方遮蔽部件主體41e —體成形,而減少了零件數量,并且 由于是成形件而可以成形出各種復雜的形狀。還有,露出部4 的長邊方向兩端分別形成有向著底面4 延伸的腳部43d。該一 對腳部43d只抵接到下方遮蔽部件收納部42的底面4 上而不與下方遮蔽部件收納部42 結合,所以露出部4 可以在下方遮蔽部件收納部42內收納為傾斜或變形的狀態(tài)。通過這 樣的構成,伴隨著旋轉支撐機構10的旋轉,如圖38所示,抵接的側向外觀部41b自楔形部 41c徐徐地被沿旋轉側機身3的厚度方向按壓,以在下方外觀部41a的長邊方向上延伸的軸 為中心轉動,腳部43d在下方遮蔽部件收納部42內傾斜,并且,如圖41所示,若按壓下方外 觀部41a —側,則連結部43c便扭轉,下方外觀部41a邊搖擺。當下方外觀部41a整體被按 下時,如圖42所示,構成為伴隨著連結部43c向底面4 一側移動,露出部4 近似“M”字 形的大彎曲,由此,旋轉支撐機構10順利地通過。旋轉支撐機構10通過后,被推回到板簧 43內,而在下方遮蔽部件收納部42內滑移,再一次封閉下方開口 2 及側向開口 2 的一 部分。下方遮蔽部件41也是與背面?zhèn)葰んw北相同材質相同色彩且美觀。通過這樣的構成,在如圖2及圖3所示的縱長狀態(tài)下,由裝飾側面部17b和側面遮 蔽部件40封閉側向開口 25b,如圖42所示,下方開口 2 中收納了旋轉支撐機構10的導向 板16、正面?zhèn)茹q接部殼體17及背面?zhèn)茹q接部殼體18的下側。在如圖10所示的橫長狀態(tài) 下,側向開口 2 的一部分中收納了導向板16、正面?zhèn)茹q接部殼體17及背面?zhèn)茹q接部殼體 18,而側向開口 2 的剩余部分和下方開口 25a由下方遮蔽部件41封閉。這些側面遮蔽部 件40及下方遮蔽部件41被封閉時,側面遮蔽部件40及下方遮蔽部件41的表面和旋轉側 機身3的表面基本上是同一個連續(xù)的平面。-作用-接下來,說明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手機1的動作。首先,如圖2所示,手機1不使用時,或者是在待機狀態(tài)下等,旋轉側機身3和固定 側機身5成合上狀態(tài)。這時,旋轉支撐機構10,收納在旋轉側機身3的移動用開口 25內。 也就是,側向開口 2 由側面遮蔽部件40和裝飾側面部17b覆蓋,旋轉側機身3的表面可視 為基本為連續(xù)的。為此,旋轉支撐機構10不突出,猛一看可以看成與沒有旋轉支撐機構10 的通常翻蓋式手機1 一樣美觀,并且,移動用開口 25被側面遮蔽部件主體40a和旋轉支撐 機構10的裝飾側面部17b完全堵起來,灰塵不會從移動用開口 25進入。還有,如圖20所 示,轉動端40e綽綽有余地陷入凹部17e內,所以即便是用手指按入側面遮蔽部件主體40a, 該轉動端40e (側面遮蔽部件主體40a)也會被凹部17e擋住,而不再朝內側轉動。為此,不 會誤夾手指。另一方面,若著眼于下方遮蔽部件41的話,如圖36、圖39及圖42所示,構成 為若在一對腳部43d抵接下方遮蔽部件收納部42的底面4 狀態(tài)下,下方遮蔽部件主體41e整體被按向底面4 一側,則板簧43埋入部43a和露出部4 只由連結部43c連結而 容易變形,所以,露出部4 大彎曲,使得位于一對腳部43d中心的連結部43c向底面4 一側移動,下方遮蔽部件主體41e滑動并完全被收納到下方遮蔽部件收納部42內。并且,如圖3所示,若旋轉側機身3和固定側機身5展開,現出顯示屏2和操作部 7。通常通話時或收發(fā)短信時等,使顯示屏2成為縱長狀態(tài),用操作部7邊鍵入邊使用。另一方面,地面數碼電視播放的收看或上網等時想看橫長圖像時,使用者旋轉顯 示屏2從縱長狀態(tài)切換為橫長狀態(tài)。首先,如圖4所示,使用者讓顯示屏2的下端側角部2b進行從表面看的順時針旋 轉。這時,如圖20及圖21所示,從手機1的背面看第二導向槽14下端的第二滑動銷12向 上端側移動,第一導向槽13左端的第一滑動銷11移向中央付近。這時,因為正面?zhèn)茹q接部 殼體17上端部17d按壓轉動端40e,所以側面遮蔽部件40轉動。還有,若伴隨著旋轉,側面 遮蔽部件主體40a被朝著上端部17d按壓,則如圖21所示,轉動端40e從凹部17e掉出來 而解除鎖定。即旋轉開始時第一滑動銷11 一側,也就是從背面?zhèn)瓤醋髠鹊牡谝粚虿?3 的傾斜變大,所以第二滑動銷12向上側大幅度移動。而且,第二導向槽14的下端側向著 上方從背面看向左側傾斜,所以即便是側面遮蔽部件40被鎖定,也會朝著解除該鎖定的方 向,即從背面一側看向左上方向引導旋轉側機身3。為此,旋轉側機身3的縱長狀態(tài)下被鎖 定的轉動端40e,在旋轉開始時容易從凹部17e掉出來而解除鎖定。這樣,就可由簡單的構 成防止側面遮蔽部件40妨礙旋轉支撐機構10的旋轉。如圖4及圖7所示,從移動用開口 25出來的旋轉支撐機構10,其正面及背面由裝飾薄板19覆蓋,所以美觀。接下來,顯示屏2被切換成圖5所示的橫長狀態(tài)。這時,如圖21 圖23所示,從 手機1的背面看,第二導向槽14上端側的第二滑動銷12朝著下端移動,第一導向槽13中 央付近的第一滑動銷11朝著右端移動。這樣,顯示屏2的第一滑動銷11借助旋轉支撐機 構10在第一導向槽13內滑移,并且顯示屏2的第二滑動銷12也借助旋轉支撐機構10在 第二導向槽14內滑移。還有,如圖7 圖10及圖21 圖23所示,旋轉支撐機構10邊徐徐地推開側面遮 蔽部件40邊移動,移動后,側面遮蔽部件40徐徐返回原來的位置。同時如圖35及圖41所 示,若收納到移動用開口 25內的旋轉支撐機構10在旋轉側機身3旋轉時從移動用開口 25 內移出,則下方遮蔽部件主體41e就會被變形了的板簧43朝著覆蓋移動用開口 25的方向 施力,所以下方遮蔽部件主體41e會自動地從下方遮蔽部件收納部42滑出徐徐地將移動用 開口 25覆蓋起來。為此,下方遮蔽部件41的打開、關閉操作也不再需要。這樣,通過螺旋 彈簧40d或板簧43的作用,即便是在轉動過程中移動用開口 25也一點一點打開,灰塵也不 容易進入移動用開口 25內。還有,不易夾住手指等是安全的。還有,下端側角部2b被引導支撐為以與鉸接部4之間保持一定的間隙的軌跡進行 移動。為此,即便是不像迄今為止那樣沿以其支撐軸為中心的半徑將顯示屏2的下端加工 成圓角,顯示屏2也不會干涉鉸接部4。為此,不需要在將旋轉側機身3的角部加工成圓角, 就可以增大顯示屏2,使得圖像容易看。還有,在旋轉側機身3的旋轉過程中,因為旋轉支撐機構10總是在移動用開口 25 內移動,所以旋轉支撐機構10只在它與所述移動用開口 25的間隙內搖擺,旋轉操作穩(wěn)定。 還有,只要使突起部27總是接觸旋轉側機身3的滑動用凹部觀,就能夠以簡單的構成防止旋轉側機身3更進一步的搖擺。而且,通過由裝飾薄板19的突條19a,使裝飾薄板19和旋 轉側機身3內部的間隙最小,防止了旋轉時的搖擺。這樣,因為顯示畫面切換為縱長狀態(tài)或橫長狀態(tài),所以能夠用恰當的畫面狀態(tài)進 行舒適的電視視聽或上網。只要使旋轉側機身3成為橫長狀態(tài),則不需要旋轉固定側機身5 就可以看橫長狀態(tài)的圖像,所以就可以在固定側機身5的操作部7與旋轉側機身3為縱長 狀態(tài)時相同的通常鍵配置的情況下進行使用。為此,就可以在看著橫長狀態(tài)的圖像進行電 視購物等的雙向服務中舒適地進行鍵入作業(yè)。即便是如圖5所示的橫長狀態(tài),所述顯示屏2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也是位于旋轉 側機身3的接近左右方向的中央。在該狀態(tài)下,手持固定側機身5就能夠看橫長狀態(tài)的旋 轉側機身3。并且,進行設定使得在顯示屏2中能夠更大地顯示橫長圖像,邊在操作部7上 鍵入邊參加電視的智力競賽節(jié)目,通過電視利用電視購物以及銀行轉帳等。還有,當旋轉側 機身3為橫長狀態(tài)且展開狀態(tài)下,將固定側機身5的背面一側放置于桌子上,由此,就可以 長時間視聽顯示在橫長狀態(tài)的顯示屏2上的電視圖像。如圖23所示,側面遮蔽部件40相 對于鉸接部4近垂直地收納在電子部件的下端部30a和正面?zhèn)茹q接部殼體17的裝飾側面 部17b之間。這樣的側面遮蔽部件40,在旋轉側機身3從縱長狀態(tài)轉向橫長狀態(tài)的90°旋 轉過程中,同樣旋轉90°。還有,當旋轉側機身3為橫長狀態(tài)時也是旋轉支撐機構10收納 在旋轉側機身3的移動用開口 25內,旋轉支撐機構10進入被側面遮蔽部件40封閉了的部 分。這時,下方遮蔽部件41、旋轉支撐機構10和旋轉側機身3的表面成為同一個連續(xù)的平 面。為此,移動用開口 25及其周邊形成了同一個連續(xù)的平面,所以美觀、手感好且灰塵不易 從移動用開口 25進入。再有,旋轉支撐機構10不突出美觀。還有,使用后,與所述相反,使顯示屏2的右側下端側角部2b順著從表面看逆時針 旋轉的方向轉動,將顯示屏2恢復縱長狀態(tài)。在此之際,旋轉支撐機構10徐徐按壓著側面 遮蔽部件40及下方遮蔽部件41移動。如圖38所示,當旋轉側機身3從橫長狀態(tài)轉向縱長 狀態(tài)之際旋轉支撐機構10最先抵接側向開口 25內的側向外觀部41b的楔形部41c。若旋 轉支撐機構10繼續(xù)移動,則側向外觀部41b由于楔形部41c的作用而傾斜,下方外觀部41a 以其長邊方向為中心旋轉。這時也是因為腳部43d在下方遮蔽部件收納部42內傾斜,而不 會妨礙旋轉。如圖41所示,若旋轉支撐機構10移動到下方開口 25a,則下方外觀部41a就會被 按向下邊,邊使連結部43c扭轉邊使連結部43c向中心傾斜。再有,隨著旋轉支撐機構10 移動,下方外觀部41a邊使露出部4 變形邊被向下按。為此,下方遮蔽部件主體41e順利 地收納到下方遮蔽部件收納部42內。在這樣的逆時針旋轉中也是側面遮蔽部件40及下方 遮蔽部件41不妨礙旋轉側機身3的旋轉動作。還有,移動后由螺旋彈簧40d或板簧43的 作用,側面遮蔽部件40及下方遮蔽部件41徐徐回到原來的位置。并且,將旋轉側機身3和固定側機身5合上而成為待機狀態(tài)。-實施方式的效果_根據以上說明的構成,即便不可預測的沖擊加在旋轉側機身3上,負荷也能夠傳 遞到移動用開口 25的周圍邊緣,所以防止了負荷只會集中在旋轉支撐機構10上,從而可以 有效地防止旋轉支撐機構10的損傷。還有,在旋轉側機身3側面的厚度方向的中間形成有允許支撐著旋轉側機身3自由轉向縱長狀態(tài)或橫長狀態(tài)的旋轉支撐機構10移動的移動用開口 25,通過被旋轉支撐機 構10操作而進行轉動的側面遮蔽部件40和旋轉支撐機構10的裝飾側面部17b覆蓋該移 動用開口 25,不妨礙旋轉動作的情況下,就能夠將旋轉支撐機構10美觀地收納到旋轉側機 身3中。還有,在旋轉側機身3側面的厚度方向的中間形成有支撐旋轉側機身3并允許其 自由轉向縱長狀態(tài)或橫長狀態(tài)的旋轉支撐機構10的移動的移動用開口 25,下方遮蔽部件 41,在橫長狀態(tài)下封閉旋轉側機身3的下端側角部2b的移動用開口 25,在縱長狀態(tài)下完全 收納到下方遮蔽部件收納部42內,由此,就可以使旋轉支撐機構10不妨礙旋轉動作,且美 觀地收納到旋轉側機身3中。還有,即便是在旋轉側機身3上加上不可預測的沖擊,也可以將負荷傳遞到移動 用開口 25的周圍邊緣,防止了只由旋轉支撐機構10承受集中負荷,就可以有效地防止旋轉 支撐機構10的損傷。還有,如所述實施方式那樣通過設定第一導向槽13及第二導向槽14的形狀避免 旋轉側機身3與鉸接部4接觸,所以不再需要將旋轉側機身3的角部加工成圓角,就能夠增 大旋轉側機身3。為此,就可以增大顯示屏2舒適地看電視圖像或網絡圖像。再有,通過在 第一導向槽13及第二導向槽14的形狀上施加工夫,就可以讓遮蔽部件40的轉動端40e容 易地從凹部17e脫出,在縱長狀態(tài)下解除對遮蔽部件40的鎖定。-實施方式的變形例_圖43 圖48中表示了本發(fā)明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變形例,本變形例,在側面遮蔽部 件140上設置轉動限制部件150的這一點與所述實施方式不同。另外,與所述實施方式相 同的構成標注相同的符號并省略說明。本變形例中的側面遮蔽部件140也包括與所述實施方式同樣的封閉側向開口 2 的側面遮蔽部件主體140a。側面遮蔽部件主體140a,例如由樹脂成形件構成,以設置在背 面?zhèn)葰んw北的轉動支軸40b為中心支撐為能夠自由轉動。在側面遮蔽部件主體140a的內 側,形成有向旋轉側機身3的表面一側凹陷的彈簧收納部140c,該彈簧收納部140c中收納 著螺旋彈簧140d。構成為當旋轉側機身3為縱長狀態(tài)時,轉動端140e被收納在正面?zhèn)茹q 接部殼體17上端部17d的凹部17e。但是,不是如所述實施方式那樣轉動端140e綽綽有余 地嵌入凹部17e,轉動端140e是掛在裝飾側面部17b —側,側面遮蔽部件主體140a,在那以 外的外側(從背面一側看順時針方向)不旋轉。也就是該凹部17e,沒有起到作為轉動防止 用凹部的作用。在凹部17e的左右內側,突起設置有限制用突起17f。并且,本變形例特征的轉動限制部件150,能自由轉動地設置在側面遮蔽部件140 的轉動端140e—側(鉸接部4 一側)的轉動軸150a上。轉動限制部件150,例如,是由不 銹鋼制薄板的彎曲加工成形的。螺旋彈簧140d的一端抵接電子部件30的下端部30a,另 一端掛在轉動限制部件150厚度方向上彎曲形成的彈簧懸掛部150b上。通過這樣,螺旋彈 簧140d對側面遮蔽部件主體140a朝著封閉側向開口 2 的方向施力,并且,轉動限制部件 150朝著限制用突起17f—側施力。這樣,側面遮蔽部件140和轉動限制部件150可以共用 一個螺旋彈簧140d施力,所以可以減少零件數量,縮小設置空間。并且,構成為旋轉側機身3為縱長狀態(tài)下側面遮蔽部件140封閉側向開口 2 時, 設置在轉動限制部件150的頂端的卡合凹部150c卡合于所述限制用突起17f。
接下來,說明本變形例的作用。在圖43所示的旋轉側機身3縱長狀態(tài)下,因為卡 合凹部150卡合于限制用突起17f,所以即便是用手指按壓側面遮蔽部件主體140a,轉動限 制部件150抵接于限制用突起17f推回。為此,側面遮蔽部件主體140a不會比這以上向內 側轉動,所以即便是誤用手指按壓側面遮蔽部件140也不會夾住手指。接下來,若使旋轉側機身3旋轉,如圖44所示,側面遮蔽部件140被按在旋轉支撐 機構10的上端部17d上轉動。伴隨于此轉動限制部件150的卡合凹部150c和限制用突起 17f的卡合自動解除。也就是說,旋轉開始時有第一滑動銷11 一側的第一導向槽13傾斜變 大,所以第二滑動銷12向上側移動大,第二導向槽14的下端側向著上方且從背面看向左側 傾斜,所以即便是用轉動限制部件150鎖住側面遮蔽部件140,也會朝著解除鎖定的方向引 導旋轉側機身3。這樣,在旋轉側機身3的旋轉開始時轉動側面遮蔽部件140使得限制用 突起17f從卡合凹部150c脫離,所以就可以容易地解除轉動限制部件150對側面遮蔽部件 140的鎖定。為此,不再需要用于解鎖的多余操作,確實可以防止側面遮蔽部件140妨礙旋 轉側機身3的旋轉動作。再有,若使旋轉側機身3旋轉,如圖45所示,轉動限制部件150接觸電子部件30 的下端部30a而轉動。并且,在成為圖46所示的橫長狀態(tài)時,側面遮蔽部件主體140a及轉動限制部件 150相對于鉸接部4基本垂直地收納在旋轉側機身3內。從橫長狀態(tài)返回縱長狀態(tài)時,進行與所述相反的動作,在縱長狀態(tài)下再一次由轉 動限制部件150鎖住。(其他實施方式)本發(fā)明的所述實施方式還可以是以下的構成。S卩,所述實施方式中是在旋轉側機身3中內裝了顯示屏2,但是顯示屏2既可以設 置在旋轉側機身3及固定側機身5的雙方,也可以只設置在旋轉側機身3或固定側機身5 中的一個之中。還有,所述實施方式中是將操作部7只設置在固定側機身5上,但還可以只 設置在旋轉側機身3上而在固定側機身5上設置顯示屏2。還有,也可以在旋轉側機身3上 設置顯示屏2,且在一部分上設置成為功能鍵的簡單操作部7。所述實施方式的第一導向槽13、第二導向槽14、第一滑動銷11及第二滑動銷12 的形狀最多只是一個例。即,第一導向槽13及第二導向槽14,可以是引導直線移動以及曲 線移動的導向孔、導向槽、導軌等,既可以是直線狀也可以是曲線狀。第一滑動銷11及第二 滑動銷12制成為對應第一導向槽13及第二導向槽14形狀的軸形、槽鋼斷面形突起等。旋轉支撐機構10上可以設置對第一滑動銷11及第二滑動銷12的至少一個施力 以輔助旋轉的施力機構。由于施力機構使得旋轉側機身3的旋轉變得容易而能夠進行一只 手的旋轉操作,還有,旋轉側機身3在橫長狀態(tài)或縱長狀態(tài)下是穩(wěn)定的。施力機構可以是一端自由轉動地連結于第一滑動銷11或第二滑動銷12上,而另 一端是自由轉動地連結于導向板16的受扭螺旋彈簧。這樣,用簡單的構成就可以輔助旋轉 側機身旋轉。還有,旋轉支撐機構10上還可以設置對第一滑動銷11施力而輔助旋轉的施力機 構。該施力機構只要構成為其一端自由轉動地連結于導向板16,在另一端設置按壓第一 滑動銷11的按壓部件,由施力部件對該按壓部件施力而讓該按壓部件旋轉即可。在該施力機構的作用下,旋轉側機身3的旋轉變得容易,一只手就能進行旋轉操作。旋轉側機身3為 橫長狀態(tài)以及縱長狀態(tài)都是穩(wěn)定的。并且,因為通過按壓部件按壓第一滑動銷11或第二滑 動銷12,所以能夠自由地設定產生力的施力部件的施力方向。為此,作為施力部件能夠使用 壓縮螺旋彈簧以及拉伸螺旋彈簧,即便是增加圈數也能夠抑制厚度的增大,所以即抑制厚 度的增加又增大力成為可能。通過使第一導向槽13及第二導向槽14的形狀最佳化,就可以得到旋轉側機身3 的最合適的旋轉軌跡。也就是說,所述實施方式還可以是由旋轉支撐機構10使旋轉側機身 3從縱長狀態(tài)轉向橫長狀態(tài)即從正面看為順時針旋轉,還有,能自由旋轉地支撐使得從橫長 狀態(tài)轉回縱長狀態(tài),但是也可以使其進行逆時針旋轉。這種情況下,只要將旋轉支撐機構10 及移動用開口 25左右調換配置即可。這種情況下,第一滑軌,從背面一側看向右側的傾斜 比向左側的傾斜大,第二滑軌,成為下端一側向上方右側稍稍有點傾斜緩緩的曲線狀,所以 縱長狀態(tài)下即便是側面遮蔽部件40鎖著,旋轉開始時旋轉側機身3從背面看向右上方上升 旋轉,所以能夠容易解除鎖定。還有,例如圖49所示,導向板116上形成有象海鷗展翅飛翔那樣海鷗形狀的第一 導向槽113,在其上方配置第二導向槽114,由此,可以向順時針方向及逆時針方向的任一 方向旋轉,且可以進行轉回的旋轉。這種情況下,旋轉側機身3的左右側面上開設均等大小 的移動用開口 25即可。還有,在左、右都設置有側面遮蔽部件40及下方遮蔽部件41,用左、 右的下方遮蔽部件41分擔遮蔽下方開口 25a即可。還有,進一步增大第一導向槽113左右 外側端部的傾斜度,開始從縱長狀態(tài)旋轉時容易解除對左右側面遮蔽部件40的鎖定。所述實施方式是第一滑動銷11及第二滑動銷12分別用板狀臨時止動板21臨時 止動,但是并不限于此,還可以用支撐機構固定用凸起部池本身作第一滑動銷11及第二滑 動銷12。所述實施方式,在旋轉側機身3的左、右外側設置了鉸鏈凸起部17a、18a,在固定 側機身5的上側設置了鼓起部5a,但是也可以是在固定側機身5上側讓一對鉸鏈凸起部鼓 起,在這些鉸鏈凸起部之間夾入從旋轉側機身3下端延伸的鼓起部。這種情況下,使導向板 16的延長部16d延長到鼓起部,讓信號線20通過鉸接軸插入孔16e中即可。所述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是翻蓋式手機1,但是也可以是固定側機身5相對于旋 轉側機身3不能打開、關閉的連結即所謂的滑蓋式手機終端。這種情況下,旋轉支撐機構10 直接連結于固定側機身5即可。即便是滑蓋式移動終端,旋轉支撐機構10也被收納在旋轉 側機身3的移動用開口 25內,所以美觀。再有,構成為固定側機身5和旋轉支撐機構10在旋轉之際能夠移動移動用開口 25 內即可。這種情況,就可以將固定側機身5完全被收納在旋轉側機身3的移動用開口 25內 小型形狀。所述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是翻蓋式手機,但也可以是PHS、PDA、PC、可移動終端 (mobile tool)、電子辭典、計算器、游戲機等。所述實施方式中,顯示屏2既可以是液晶顯示器也可以是有機EL顯示器。有機EL 顯示器,因為發(fā)出自發(fā)光所以耗電少,與液晶顯示器相比視角寬,且不需要后照燈,薄型化 成為可能。液晶顯示器,與有機EL顯示器相比廉價且壽命長。另外,以上的實施方式,從本質上只是優(yōu)選的示例,無意于限制本發(fā)明及其適用物以及用途范圍。-產業(yè)上的實用性-正如以上所說明的,本發(fā)明,對于旋轉側機身被支撐為自由地從縱長狀態(tài)轉向橫 長狀態(tài)或者從橫長狀態(tài)轉向縱長狀態(tài)的手機、PHS、PDA、PC、移動終端、電子辭典、計算器、游 戲機移動終端等是有用的。
權利要求
1.一種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 該移動終端包括旋轉側機身,旋轉支撐機構,其支撐所述旋轉側機身從縱長狀態(tài)自由地旋轉為橫長狀態(tài)或者從橫長 狀態(tài)自由地旋轉為縱長狀態(tài),移動用開口,其形成在所述旋轉側機身側面的厚度方向中間,允許所述旋轉支撐機構 在其中移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轉支撐機構與固定側機身相連結,所述旋轉側機身及所述固定側機身中的至少一個機身內裝有顯示屏。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轉側機身中內裝有顯示屏,所述固定側機身中內裝有操作部。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轉支撐機構包括在所述旋轉之際滑移的第一滑動部件和第二滑動部件,和允許所述第一滑動部件和第二滑動部件分別朝著不同的方向滑動的第一滑軌及第二 滑軌。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動部件和第二滑動部件與所述旋轉側機身相連結, 所述第一滑軌和第二滑軌形成為平板狀導向板,該導向板構成為在所述旋轉之際能夠 在所述移動用開口內移動。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側機身,是通過正面?zhèn)葰んw和背面?zhèn)葰んw在厚度方向上在分割面相結合而形 成的,所述正面?zhèn)葰んw中嵌入有所述顯示屏,所述移動用開口是切去所述背面?zhèn)葰んw的分割面?zhèn)冗吘壊慷纬傻摹?br>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zhèn)葰んw的正面?zhèn)刃纬捎幸粚χ螜C構固定用凸起部, 在所述正面?zhèn)葰んw上,在對應于所述一對支撐機構固定用凸起部的位置形成有支撐機 構固定用孔,所述第一滑動部件和第二滑動部件分別包括所述支撐機構固定用凸起部會插入的凸 起插入孔,在已將所述支撐機構固定用凸起部插入所述凸起插入孔中的狀態(tài)下將緊固部件插入 所述支撐機構固定用孔中并進行固定,所述旋轉支撐機構便在被該旋轉側機身夾住的狀態(tài) 下與該旋轉側機身相連結。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動部件和第二滑動部件在由板狀的臨時止動板臨時止動的狀態(tài)下插入在 所述支撐機構固定用凸起部中。
9.根據權利要求4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支撐機構包括對所述第一滑動部件和第二滑動部件中至少一個滑動部件施 力輔助所述旋轉的施力機構。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該移動終端包括將所述旋轉側機身和所述固定側機身自由合上、翻開地連結起來的鉸 接部,所述旋轉支撐機構通過所述鉸接部與所述固定側機身相連結。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側機身構成為與所述鉸接部相距規(guī)定的距離地進行旋轉。
12.根據權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導向板的位于所述鉸接部一側的端部被折彎,該被折彎的部分具有鉸接軸插入孔,在該鉸接軸插入孔中插入有所述鉸接部的鉸接軸ο
13.根據權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板及鉸接部處于在厚度方向上分開的正面?zhèn)茹q接部殼體及背面?zhèn)茹q接部殼 體夾著的狀態(tài),所述正面?zhèn)茹q接部殼體及背面?zhèn)茹q接部殼體中的在所述旋轉側機身處于縱長狀態(tài)下 的隱藏部分分別被金屬制的裝飾薄板覆蓋著。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裝飾薄板上形成有朝著表面?zhèn)韧黄鸬亩鄠€突條。
15.根據權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項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該移動終端構成為在所述旋轉側機身處于橫長狀態(tài)且打開的狀態(tài)下能夠將所述固定 側機身的背面?zhèn)确胖迷诜胖妹嫔稀?br>
16.根據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側機身以不能相對于所述旋轉側機身翻開、合上地與所述旋轉側機身相連結,所述旋轉支撐機構直接與所述固定側機身相連結。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側機身構成為在所述旋轉之際能夠在所述移動用開口內移動。
18.根據權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項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轉支撐機構上形成有朝著所述旋轉側機身的厚度方向突出的突起部, 所述旋轉側機身上形成有滑動用凹部,在所述旋轉之際所述突起部在該滑動用凹部中 滑動。
19.根據權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項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 該移動終端包括被伴隨著所述旋轉側機身從縱長狀態(tài)轉向橫長狀態(tài)或者從橫長狀態(tài)轉向縱長狀態(tài)而 移動的所述旋轉支撐機構操作而進行轉動的側面遮蔽部件, 該移動終端構成為在所述縱長狀態(tài)下,所述移動用開口被所述側面遮蔽部件和所述旋轉支撐機構的側面覆蓋著,在所述橫長狀態(tài)下,所述側面遮蔽部件被容納在所述旋轉側機身內,所述旋轉支撐機 構被收納在由該側面遮蔽部件封閉的區(qū)域中。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側面遮蔽部件包括側面遮蔽部件主體,其以轉動支軸為中心自由轉動,該轉動支軸位于所述旋轉側機身 內,被設置在所述旋轉側機身內的移動用開口的與所述旋轉支撐機構相反一側的端部周緣 附近,和側向施力部件,其對所述側面遮蔽部件主體朝著堵塞所述移動用開口的方向施力。
21.根據權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當在所述縱長狀態(tài)下所述側面遮蔽部件已封閉時,該側面遮蔽部件的表面、所述旋轉 支撐機構的側面和所述旋轉側機身的表面成為同一個連續(xù)的平面。
22.根據權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該移動終端構成為所述側面遮蔽部件的在與所述轉動支軸相反一側的轉動端被按向 所述旋轉支撐機構的位于該側面遮蔽部件側的端部,該側面遮蔽部件便轉動。
23.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側面遮蔽部件上設置有轉動限制部件,當在所述縱長狀態(tài)下該側面遮蔽部件將所 述移動用開口封閉起來時,該轉動限制部件進行限制做到即使按壓該側面遮蔽部件,該側 面遮蔽部件也不會向內側轉動。
24.根據權利要求23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限制部件能自由轉動地設置在所述側面遮蔽部件的轉動端側,在所述旋轉支撐機構的位于所述側面遮蔽部件側的端部設置有限制用突起,當該側面 遮蔽部件封閉時所述轉動限制部件的頂端側與該限制用突起接合。
25.根據權利要求M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限制部件被所述側向施力部件回彈向所述限制用突起側。
26.根據權利要求25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該移動終端構成為伴隨著所述側面遮蔽部件被按向所述旋轉支撐機構的位于該側面 遮蔽部件側的端部而轉動,解除所述轉動限制部件的頂端側和所述旋轉支撐機構的限制用 突起的接合。
27.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轉支撐機構的位于所述側面遮蔽部件側的端部設置有轉動防止用凹部,在所 述縱長狀態(tài)下該側面遮蔽部件封閉時該側面遮蔽部件的轉動端與轉動防止用凹部接合,防 止側面遮蔽部件轉動。
28.根據權利要求1至27中任一項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方遮蔽部件,該下方遮蔽部件在在所述移動用開口內移動的所述旋轉支撐機構 的作用下沿著該旋轉側機身的厚度方向滑動,在所述橫長狀態(tài)下該下方遮蔽部件將所述旋 轉側機身的角部的所述移動用開口封閉,在所述縱長狀態(tài)下該下方遮蔽部件被完全收納在 所述旋轉側機身內。
29.根據權利要求觀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方遮蔽部件包括下方遮蔽部件主體,該下方遮蔽部件主體能夠收納在設置在所述旋轉側機身的角部的 所述移動用開口的周緣,俯視時為“L”字形,和下方施力部件,該下方施力部件被收納在所述下方遮蔽部件收納部內,對將所述下方 遮蔽部件主體朝著覆蓋所述移動用開口的方向施力。
30.根據權利要求觀或四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方遮蔽部件主體中的當所述旋轉側機身從橫長狀態(tài)轉向縱長狀態(tài)之際所述 旋轉支撐機構最先抵接的部分上,形成有將該下方遮蔽部件主體朝著將它收納在所述下方 遮蔽部件收納部內的方向引導的楔形部。
31.根據權利要求四或30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方施力部件是在所述下方遮蔽部件主體的一邊側內部嵌入注塑成型的。
32.根據權利要求31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該移動終端構成為所述下方施力部件是由板簧構成,該板簧埋入所述下方遮蔽部件 主體中的埋入部和從該下方遮蔽部件主體露出外面的露出部,在該露出部的長邊方向中央 僅在連結部相連結,分別形成在該露出部的長邊方向兩端的腳部與所述下方遮蔽部件收納 部的底面抵接,下方遮蔽部件主體傾斜,該連結部扭曲,同時所述露出部變形,連結部在旋 轉側機身的厚度方向上滑動。
33.根據權利要求觀至32中任一項所述的移動終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橫長狀態(tài)下所述移動用開口被所述下方遮蔽部件完全封閉時,該下方遮蔽部件 的表面和所述旋轉側機身的表面成為同一個連續(xù)的平面。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移動終端。提高能夠切換成縱長狀態(tài)或橫長狀態(tài)的移動終端的美觀性,且能夠穩(wěn)定地支撐旋轉側機身。由旋轉支撐機構(10)支撐著手機(1)的旋轉側機身(3)能夠從縱長狀態(tài)自由地轉向橫長狀態(tài)或者從橫長狀態(tài)自由地轉向縱長狀態(tài)。在旋轉側機身(3)的側面的厚度方向中間形成有允許旋轉支撐機構(10)移動的移動用開口(25)。
文檔編號G06F1/16GK102113299SQ20098012993
公開日2011年6月29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7月28日
發(fā)明者小西博司, 牧野稔, 齊藤祐太 申請人:夏普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