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觸控感測層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觸控感測結構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種觸控感測層的設計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觸控感測技術已逐漸廣泛地使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個電子裝置中,以作為眾多電子裝置的輸入接口,例如作為顯示器、手機或游戲機器等電子裝置的輸入接口。此技術乃是由手指或觸控筆按壓或接觸于一觸控感測裝置上,藉此可在無需其它傳統(tǒng)類型的輸入接口(如,按鈕、鍵盤、或操作桿)操作下進行數(shù)據(jù)的存取或傳輸。上述的觸控感測裝置主要是其內(nèi)設有一觸控感測層(touch sensing layer),而可因應外部的按壓或接觸產(chǎn)生相對應的觸控感測信號。請參考圖1,是傳統(tǒng)的觸控感測層結 構,其所示的觸控感測層100主要是由一 Y軸感測電極(γ-axis sensingel ectrode) 110與一 X軸感測電極(X-axis sensing electrode) 120所組成,其中該Y軸感測電極110是一不連續(xù)的電極圖案,而X軸感測電極120則是與該Y軸感測電極110交錯且為連續(xù)的電極圖案。而為了避免兩軸間導電而短路,在兩軸的交錯點形成一相對應的絕緣墊(insulationpad)130。在每一絕緣墊130上形成一導電橋(conductive bridge) 140,該導電橋140是連接于不連續(xù)的Y軸感測電極110之間,用以傳遞Y軸感測信號。傳統(tǒng)形成的絕緣墊130與導電橋140皆為獨立個體,因此在制造過程中,皆需考慮其個體成型對位的問題,徒增制造上的難度。因此,亟需要一種觸控感測層及其制造方法的設計,來改良現(xiàn)有結構與傳統(tǒng)制法的缺點。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為提供一種觸控感測層及其制造方法,其可以連續(xù)式結構達到簡化制造流程的目的。為達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觸控感測層,包括一第一軸向感測電極,其包含多個不連續(xù)串接的第一電極圖案;一第二軸向感測電極,其與該第一軸向感測電極交錯設置且包含多個連續(xù)串接的第二電極圖案;一絕緣組件,其中每一絕緣組件連續(xù)式地形成于相對應的該第二軸向感測電極上;以及一導電橋,其中每一導電橋非連續(xù)式地設置于相對應于該第一軸向感測電極與該第二軸向感測電極的交錯點,且橫跨該絕緣組件以連接兩個不連續(xù)串接的第一電極圖案。為達上述目的,本發(fā)明另提供一種觸控感測層,包括一第一軸向感測電極,其包含多個不連續(xù)串接的第一電極圖案;一第二軸向感測電極,其與該第一軸向感測電極交錯設置且包含多個連續(xù)串接的第二電極圖案;一絕緣組件,其中每一絕緣組件是相對應于該第一軸向感測電極與該第二軸向感測電極的交錯點而非連續(xù)式地形成;以及一導電橋,其中每一導電橋連續(xù)式地設置于相對應該第一軸向感測電極上方,且橫跨該絕緣組件以連接該些不連續(xù)串接的第一電極圖案。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fā)明另又提供一種觸控感測層,包括一第一軸向感測電極,其包含多個不連續(xù)串接的第一電極圖案;一第二軸向感測電極,其與該第一軸向感測電極交錯設置且包含多個連續(xù)串接的第二電極圖案;一絕緣組件,其中每一絕緣組件連續(xù)式地形成于相對應的該第二軸向感測電極上;以及一導電橋,其中每一導電橋連續(xù)式地設置于相對應該第一軸向感測電極上方,且橫跨該絕緣組件以連接該些不連續(xù)串接的第一電極圖案。為達上述目的,本發(fā)明另再提供一種觸控感測層的制造方法,包括形成一第一軸向感測電極與一第二軸向感測電極,其中該第一軸向感測電極包含多個不連續(xù)串接的第一電極圖案,該第二軸向感測電極是與該第一軸向感測電極交錯設置且包含多個連續(xù)串接的第二電極圖案;以一第一印刷制程或一光微影制程形成一絕緣組件;以及以一第二印刷制程或該光微影制程形成一導電橋。
圖I是傳統(tǒng)的觸控感測層結構。 圖2為本發(fā)明觸控感測層的第一實施例的上視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觸控感測層的第二實施例的上視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觸控感測層的第三實施例的上視示意圖。圖5為本發(fā)明觸控感測層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圖。附圖標記100 :觸控感測層110 :Y軸感測電極120 :Χ軸感測電極130 :絕緣墊140:導電橋200:觸控感測層210:第一軸向感測電極210a:第一電極圖案210b:第一電極圖案220:第二軸向感測電極220a:第二電極圖案220b:第二電極圖案230 :絕緣組件240:導電橋300 :觸控感測層310:第一軸向感測電極310a:第一電極圖案310b:第一電極圖案320:第二軸向感測電極320a:第二電極圖案
320b:第二電極圖案330 :絕緣組件340:導電橋400 :觸控感測層410:第一軸向感測電極410a:第一電極圖案410b:第一電極圖案420:第二軸向感測電極
420a:第二電極圖案420b:第二電極圖案430 :絕緣組件440:導電橋S500 S520 :觸控感測層的制造方法的流程步驟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詳細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該詳細描述外,本發(fā)明還可以廣泛地在其它的實施例施行。亦即,本發(fā)明的范圍不受已提出的實施例的限制,而以本發(fā)明提出的權利要求為準。其次,當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圖標中的各組件或結構以單一組件或結構描述說明時,不應以此作為有限定的認知,即如下的說明未特別強調(diào)數(shù)目上的限制時本發(fā)明的精神與應用范圍可推及多個組件或結構并存的結構與方法上。再者,在本說明書中,各組件的不同部分并沒有完全依照尺寸繪圖,某些尺度與其它相關尺度相比或有被夸張或是簡化,以提供更清楚的描述以增進對本發(fā)明的理解。而本發(fā)明所沿用的現(xiàn)有技藝,在此僅做重點式的引用,以助本發(fā)明的闡述。請參考圖2,為本發(fā)明觸控感測層的第一實施例的上視示意圖。圖2所示的觸控感測層200包括一第一軸向感測電極210、一第二軸向感測電極220、一絕緣組件230及一導電橋240。其中,每一第一軸向感測電極210包含多個不連續(xù)串接的第一電極圖案(在此以標號210a與210b代表第一電極圖案),第二軸向感測電極220是與第一軸向感測電極210交錯設置且包含多個連續(xù)串接的第二電極圖案(在此以標號220a與220b代表第二電極圖案)。此所指的“第一軸向”可代表Y軸方向,而“第二軸向”可代表X軸方向,但亦可交換代表之。上述所謂的“不連續(xù)串接”乃指電極圖案間是排列在同一方向但彼此無電性連接,例如,第一電極圖案210a與第一電極圖案210b是排列在同一行但彼此是獨立設置且無任何連結;而上述所謂的“連續(xù)串接”乃指電極圖案間是排列在同一方向且彼此電性連接,例如,第二電極圖案220a與第二電極圖案220b是排列在同一列上且通過一鏈接而彼此電性連接,其中該鏈接是被絕緣組件230所覆蓋。此后在其它實施例中所提及的“不連續(xù)串接”與“連續(xù)串接”皆與上述定義類似,因此在后續(xù)即不再重復贅述。在本實施例中,每一絕緣組件230是連續(xù)式地形成于相對應的第二軸向感測電極220上(即如圖2所示的橫向長條結構),而每一導電橋240則是非連續(xù)式地設置于相對應于第一軸向感測電極210與第二軸向感測電極220的交錯點(亦即處于X、Y方向上的交會點),且橫跨絕緣組件230以連接兩個不連續(xù)串接的第一電極圖案210a與210b。絕緣組件230是為避免導電橋240在電性串接不連續(xù)串接的第一電極圖案時,對第二電極圖案之間造成短路,而影響觸控點的檢測正確性。請參考圖3,為本發(fā)明觸控感測層的第二實施例的上視示意圖。圖3所示的觸控感測層300包括一第一軸向感測電極310、一第二軸向感測電極320、一絕緣組件330及一導電橋340。其中,每一第一軸向感測電極310包含多個不連續(xù)串接的第一電極圖案(在此以標號310a與310b代表第一電極圖案),第二軸向感測電極320是與第一軸向感測電極310交錯設置且包含多個連續(xù)串接的第二電極圖案(在此以標號320a與320b代表第二電極圖案)。此所指的“第一軸向”可代表Y軸方向,而“第二軸向”可代表X軸方向,但亦可交換代表之。在本實施例中,每一絕緣組件330是相對應于第一軸向感測電極310與第二軸向感測電極320的交錯點(亦即處于X、Y方向上的交會點)而非連續(xù)式地形成,即以單一個體型態(tài)存在于每一交錯點上,而每一導電橋340則是連續(xù)式地設置于相對應第一軸向感測 電極310上方,且橫跨絕緣組件330以連接不連續(xù)串接的第一電極圖案310a與310b (即圖3中的直向長條結構)。同樣的,絕緣組件330的設置,是為避免導電橋340在電性串接不連續(xù)串接的第一電極圖案時對第二電極圖案之間造成短路,而影響觸控點的檢測正確性。請參考圖4,為本發(fā)明觸控感測層的第三實施例的上視示意圖。圖4所示的觸控感測層400包括一第一軸向感測電極410、一第二軸向感測電極420、一絕緣組件430及一導電橋440。其中,每一第一軸向感測電極410包含多個不連續(xù)串接的第一電極圖案(在此以標號410a與410b代表第一電極圖案),第二軸向感測電極420是與第一軸向感測電極410交錯設置且包含多個連續(xù)串接的第二電極圖案(在此以標號420a與420b代表第二電極圖案)。此所指的“第一軸向”可代表Y軸方向,而“第二軸向”可代表X軸方向,但亦可交換代表之。在本實施例中,每一絕緣組件430是連續(xù)式地形成于相對應的第二軸向感測電極420上(即如圖4所示的橫向長條結構),而每一導電橋440則是連續(xù)式地設置于相對應第一軸向感測電極410上方,且橫跨絕緣組件430以連接不連續(xù)串接的第一電極圖案410a與410b (即圖4中的直向長條結構)。同樣的,絕緣組件430的設置,是為避免導電橋440在電性串接不連續(xù)串接的第一電極圖案時對第二電極圖案之間造成短路,而影響觸控點的檢測正確性。圖5為本發(fā)明觸控感測層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圖。首先在步驟S500中,形成一第一軸向感測電極與一第二軸向感測電極,其中每一第一軸向感測電極包含多個不連續(xù)串接的第一電極圖案,每一第二軸向感測電極是與第一軸向感測電極交錯設置且包含多個連續(xù)串接的第二電極圖案。接著在步驟S510中,以一第一印刷制程形成一絕緣組件,以及在步驟S520中,以一第二印刷制程形成一導電橋。其中,第一印刷制程是連續(xù)式地形成絕緣組件于相對應的第二軸向感測電極上,而第二印刷制程是非連續(xù)式地形成每一導電橋在相對應于第一軸向感測電極與第二軸向感測電極的交錯點上,且每一導電橋是橫跨絕緣組件以連接兩個不連續(xù)串接的第一電極圖案,其形成的結構即如圖2所示。另,第一印刷制程亦可以是非連續(xù)式地形成絕緣組件在相對應于第一軸向感測電極與第二軸向感測電極的交錯點上,而第二印刷制程是連續(xù)式地形成導電橋于相對應第一軸向感測電極上方,且橫跨絕緣組件以連接兩兩不連續(xù)串接的第一電極圖案,其形成的結構即如圖3所示。再者,第一印刷制程可以是連續(xù)式地形成絕緣組件于相對應的第二軸向感測電極上,而第二印刷制程也是連續(xù)式地形成導電橋于相對應第一軸向感測電極上方,且橫跨絕緣組件以連接兩兩不連續(xù)串接的第一電極圖案,其形成的結構即如圖4所示。在上述所有實施例中提及的絕緣組件與導電橋皆由印刷制程所形成,其中形成該絕緣組件的第一印刷制程可為一種接觸式印刷制程或一種非接觸式印刷制程,形成該導電橋的第二印刷制程亦可為一種接觸式印刷制程或一種非接觸式印刷制程。所謂的接觸式印刷制程,是會在印刷過程中,印刷治具會接觸到上述的第一軸向感測電極與第二軸向感測電極,例如網(wǎng)版印刷(screen printing)。而所謂的非接觸式印刷制程,則是在印刷過程中,印刷治具不會接觸到上述的第一軸向感測電極與第二軸向感測電極,即可利用一具有噴嘴(nozzle)的治具噴灑墨水而形成絕緣組件和/或?qū)щ姌颍鐕娔∷?ink jet printing)、連續(xù)式噴墨印刷(continuous jet printing)及噴霧式印刷(aerosol printing)等皆是使用此種非接觸式方法。特別的是,在一較佳實施例中,連續(xù)式成型的絕緣組件與導電橋,可以連續(xù)式噴墨印刷(continuous jet printing)方 式形成。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非連續(xù)式成型的絕緣組件與導電橋,可以連續(xù)式噴墨印刷(continuous jet printing)搭配一遮蔽屏(shutter)的方式形成。上述的第一軸向感測電極與第二軸向感測電極,除了可用傳統(tǒng)的蝕刻制程,亦可使用上述的印刷制程。上述的絕緣組件及/或該導電橋亦可由一光微影制程所形成,例如在圖5步驟S510,可以該光微影制程形成一連續(xù)式的絕緣組件于該第二軸向感測電極上,以及在步驟S520中,以該光微影制程形成一導電橋于該絕緣組件上。又或者,在圖5步驟S510中,以該光微影制程形成一絕緣組件于該第二軸向感測電極上,以及在步驟S520中,以該光微影制程形成一連續(xù)式的導電橋于相對應該第一軸向感測電極上方,且該導電橋橫跨該絕緣組件以連接該些不連續(xù)串接的第一電極圖案。上述的導電橋可為一透明的導電材料或不透明的導電材料。藉此,本發(fā)明在形成連續(xù)式型態(tài)的絕緣組件與導電橋時,無須像現(xiàn)有技術那樣需考慮到每一單獨個體彼此成型對位的問題,藉此可降低制程的難度。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的申請專利范圍;凡其它未脫離發(fā)明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觸控感測層,包括 一第一軸向感測電極,包含多個不連續(xù)串接的第一電極圖案; 一第二軸向感測電極,與該第一軸向感測電極交錯設置且包含多個連續(xù)串接的第二電極圖案; 一絕緣組件,其中每一絕緣組件連續(xù)式地形成于相對應的該第二軸向感測電極上;以及 一導電橋,其中每一導電橋非連續(xù)式地設置于相對應于該第一軸向感測電極與該第二軸向感測電極的交錯點,且橫跨該絕緣組件以連接兩個不連續(xù)串接的第一電極圖案。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觸控感測層,其中該絕緣組件與該導電橋是由一印刷制程所形成。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觸控感測層,其中形成該絕緣組件的印刷制程選自一接觸式印刷制程或一非接觸式印刷制程。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觸控感測層,其中形成該導電橋的印刷制程選自一接觸式印刷制程或一非接觸式印刷制程。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觸控感測層,其中該絕緣組件和/或該導電橋是由一光微影 制程所形成。
6.一種觸控感測層,包括 一第一軸向感測電極,包含多個不連續(xù)串接的第一電極圖案; 一第二軸向感測電極,與該第一軸向感測電極交錯設置且包含多個連續(xù)串接的第二電極圖案; 一絕緣組件,其中每一絕緣組件是相對應于該第一軸向感測電極與該第二軸向感測電極的交錯點而非連續(xù)式地形成;以及 一導電橋,其中每一導電橋連續(xù)式地設置于相對應該第一軸向感測電極上方,且橫跨該絕緣組件以連接該些不連續(xù)串接的第一電極圖案。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觸控感測層,其中該絕緣組件與該導電橋是由一印刷制程所形成。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觸控感測層,其中形成該絕緣組件的印刷制程選自一接觸式印刷制程或一非接觸式印刷制程。
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觸控感測層,其中形成該導電橋的印刷制程選自一接觸式印刷制程或一非接觸式印刷制程。
10.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觸控感測層,其中該絕緣組件及/或該導電橋是由一光微影制程所形成。
11.一種觸控感測層,包括 一第一軸向感測電極,包含多個不連續(xù)串接的第一電極圖案; 一第二軸向感測電極,與該第一軸向感測電極交錯設置且包含多個連續(xù)串接的第二電極圖案; 一絕緣組件,其中每一絕緣組件連續(xù)式地形成于相對應的該第二軸向感測電極上;以及 一導電橋,其中每一導電橋連續(xù)式地設置于相對應該第一軸向感測電極上方,且橫跨該絕緣組件以連接該些不連續(xù)串接的第一電極圖案。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觸控感測層,其中該絕緣組件與該導電橋是由一印刷制程所形成。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觸控感測層,其中形成該絕緣組件的印刷制程選自一接觸式印刷制程或一非接觸式印刷制程。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觸控感測層,其中形成該導電橋的印刷制程選自一接觸式印刷制程或一非接觸式印刷制程。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觸控感測層,其中該絕緣組件及/或該導電橋是由一光微影制程所形成。
16.一種觸控感測層的制造方法,包括 形成一第一軸向感測電極與一第二軸向感測電極,其中該第一軸向感測電極包含多個不連續(xù)串接的第一電極圖案,該第二軸向感測電極是與該第一軸向感測電極交錯設置且包含多個連續(xù)串接的第二電極圖案; 以一第一印刷制程或一光微影制程形成一絕緣組件;以及 以一第二印刷制程或該光微影制程形成一導電橋。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觸控感測層的制造方法,其中該第一印刷制程為是選自一接觸式印刷制程或一非接觸式印刷制程。
18.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觸控感測層的制造方法,其中該第二印刷制程為是選自一接觸式印刷制程或一非接觸式印刷制程。
19.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觸控感測層的制造方法,其中該第一印刷制程是連續(xù)式地形成該絕緣組件于相對應的該第二軸向感測電極上。
20.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觸控感測層的制造方法,其中該第一印刷制程是非連續(xù)式地形成該絕緣組件在相對應于該第一軸向感測電極與該第二軸向感測電極的交錯點上。
21.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觸控感測層的制造方法,其中該第二印刷制程是非連續(xù)式地形成每一導電橋在相對應于該第一軸向感測電極與該第二軸向感測電極的交錯點上,且每一導電橋是橫跨該絕緣組件以連接兩個不連續(xù)串接的第一電極圖案。
22.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觸控感測層的制造方法,其中該第二印刷制程是連續(xù)式地形成該導電橋于相對應該第一軸向感測電極上方,且橫跨該絕緣組件以連接該些不連續(xù)串接的第一電極圖案。
23.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觸控感測層的制造方法,其中還包括 以該光微影制程形成一連續(xù)式的絕緣組件于該第二軸向感測電極上;以及 以該光微影制程形成一導電橋于該絕緣組件上。
24.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觸控感測層的制造方法,其中還包括 以一光微影制程形成一絕緣組件于該第二軸向感測電極上;以及 以該光微影制程形成一連續(xù)式的導電橋于相對應該第一軸向感測電極上方,且該導電橋橫跨該絕緣組件以連接該些不連續(xù)串接的第一電極圖案。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觸控感測層及其制造方法,觸控感測層包括一第一軸向感測電極,其包含多個不連續(xù)串接的第一電極圖案;一第二軸向感測電極,其與該第一軸向感測電極交錯設置且包含多個連續(xù)串接的第二電極圖案;一絕緣組件,其中每一絕緣組件連續(xù)式地形成于相對應的該第二軸向感測電極上;以及一導電橋,其中每一導電橋連續(xù)式地設置于相對應該第一軸向感測電極上方,且橫跨該絕緣組件以連接該些不連續(xù)串接的第一電極圖案。
文檔編號G06F3/041GK102866794SQ20111016105
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6月15日
發(fā)明者劉振宇, 李祿興, 張振杰, 林清山 申請人:宸鴻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