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合結構及電子裝置制造方法【專利摘要】一種卡合結構,適于通過第一磁吸元件改變第一物件與第二物件的卡合狀態(tài)??ê辖Y構包括第一卡合部、彈性件、第二卡合部及第二磁吸元件。第一卡合部設置于第一物件。彈性件包括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設置于第二物件,第二卡合部與第二端部相接。第二磁吸元件設置于第二卡合部,且適于被第一磁性元件吸引以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運動。當?shù)诙ê喜课挥诘谝晃恢脮r,第二卡合部與第一卡合部構成結構性干涉。當?shù)诙ê喜课挥诘诙恢脮r,第二卡合部與第一卡合部解除卡合。另揭露一種具有此卡合結構的電子裝置?!緦@f明】卡合結構及電子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是有關于一種卡合結構,且特別是有關于一種通過磁力組裝的卡合結構?!?br>背景技術:
】[0002]受惠于半導體元件與顯示器技術的進步,電子裝置不斷的朝向小型、多功能且攜帶方便的方向發(fā)展,常見的電子裝置包括智能手機(smartphone)、平板電腦(tabletPC)或筆記本電腦(notebookcomputer)等。這些電子裝置為了達到攜帶更便利、體積更輕巧化以及操作更人性化的目的,已由傳統(tǒng)的鍵盤或滑鼠等輸入裝置,轉變?yōu)槭褂糜|控面板作為輸入裝置。[0003]—般來說,以平板電腦為例,觸控面板大多是組裝在第二機體上,且第二機體常依外觀設計的需求而將觸控面板圍繞。當電子裝置因為維修而須將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拆卸分離時,常需先將觸控面板自第二機體拆下以進行拆卸。然而,觸控面板常在拆卸的過程中,因使用工具或施力不當造成外觀刮傷或破壞,產生成本的浪費。【
發(fā)明內容】[0004]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卡合結構,通過磁力改變卡合部的位置,以進行物件的拆裝。[0005]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能夠通過磁力改變卡合部的位置,以將第二機體自第一機體拆卸。[0006]本發(fā)明提出一種卡合結構,適于通過第一磁吸元件改變第一物件與第二物件的卡合狀態(tài)。卡合結構包括第一卡合部、彈性件、第二卡合部及第二磁吸元件。第一卡合部設置于第一物件。彈性件包括相對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設置于第二物件。第二卡合部與彈性件的第二端部相接。第二磁吸元件設置于第二卡合部,第一磁性元件適于吸引第二磁吸元件以使第二卡合部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運動。當?shù)诙ê喜课挥诘谝晃恢脮r,第二卡合部與第一卡合部構成結構性干涉,以使第一物件固定于第二物件。當?shù)诙ê喜课挥诘诙恢脮r,第二卡合部與第一卡合部解除卡合,第一物件適于分離于第二物件。[0007]本發(fā)明提出一種電子裝置,包括第一機體、第二機體及卡合結構。第二機體適于與第一機體相接??ê辖Y構適于通過第一磁吸元件改變第二機體與第一機體的卡合狀態(tài)??ê辖Y構包括第一卡合部、彈性件、第二卡合部及第二磁吸元件。第一卡合部設置于第一物件。彈性件包括相對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設置于第一機體。第二卡合部與彈性件的第二端部相接。第二磁吸元件設置于第二卡合部,第一磁性元件適于吸引第二磁吸元件以使第二卡合部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運動。當?shù)诙ê喜课挥诘谝晃恢脮r,第二卡合部與第一卡合部構成結構性干涉,以使第二機體固定于第一機體。當?shù)诙ê喜课挥诘诙恢脮r,第二卡合部與第一卡合部解除卡合,第二機體適于分離于第一機體。[0008]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卡合部樞接于第一機體,以于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轉動,且當?shù)诙ê喜课挥诘诙恢脮r彈性件的彈性位能大于第二卡合部位于第一位置時彈性件的彈性位能。[0009]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物件包括擋止部,當?shù)诙ê喜孔缘诙恢没匚恢恋谝晃恢脮r,擋止部用以限制第二卡合部停留于第一位置。[0010]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彈性件為一扭力彈簧,第二磁吸元件包括一金屬或一磁鐵。[0011]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合部包括第一斜面,第二卡合部包括第二斜面,在第一物件組裝至第二物件的過程中,第一斜面沿著第二斜面將第二卡合部自第一位置轉動至第二位置。[0012]基于上述,本發(fā)明的電子裝置,其卡合結構能夠通過第二磁吸元件與第一磁性元件相吸,使得第二卡合部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運動,以改變第二機體與第一機體的卡合狀態(tài)。當?shù)诙ê喜课挥诘谝晃恢脮r,第二卡合部與第一卡合部構成結構性干涉。當?shù)诙ê喜课挥诘诙恢脮r,第二卡合部與第—^合部解除卡合。因此,在本發(fā)明中,卡合結構能夠避免當電子裝置的第二機體自第一機體拆卸時,因施力不當造成零件的損壞。此外,第二卡合部通過樞轉的方式卡合于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對于彈性臂的需求降低,因此第二卡合部的高度也能夠降低,對于采用本發(fā)明的卡合結構的電子裝置,更能夠降低厚度。[0013]為讓本發(fā)明的上述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專利附圖】【附圖說明】[0014]圖1A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0015]圖1B為圖1A的電子裝置沿線A-A的剖視圖。[0016]圖1C為圖1A的電子裝置移除觸控面板后的示意圖。[0017]圖2A為圖1B的電子裝置的第二卡合部轉動示意圖。[0018]圖2B為圖1B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0019]圖3A至圖3C繪示圖1A的電子裝置的第二機體組裝至第一機體的流程圖。[0020]【主要元件符號說明】[0021]10:電子裝置[0022]12:第一機體[0023]13:擋止部[0024]14:第二機體[0025]15:觸控面板[0026]20:第一磁吸元件[0027]100:卡合結構[0028]110:第一^^合部[0029]112:第一斜面[0030]114:頭部[0031]120:彈性件[0032]122:第一端部[0033]124:第二端部[0034]130:第二卡合部[0035]132:第二斜面[0036]134:頭部[0037]140:第二磁吸元件【具體實施方式】[0038]圖1A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圖1B為圖1A的電子裝置沿線A-A的剖視圖。圖1C為圖1A的電子裝置移除觸控面板后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A、圖1B及圖1C,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包括第一機體12、第二機體14及卡合結構100。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例如是平板電腦,第一機體12例如是平板電腦的主體,而第二機體14例如是平板電腦的前框,且第二機體14適于承載一觸控面板15。第二機體14與第一機體12相接??ê辖Y構100包括第一^^合部110、彈性件120、第二卡合部130及第二磁吸元件140。第一卡合部110設置于第二機體14。彈性件120包括相對的第一端部122及第二端部124,第一端部122設置于第一機體12。第二卡合部130與彈性件120的第二端部124相接。在圖1C中,為了清楚繪示彈性件120、第二卡合元件130與第一機體12之間的配置關系,在圖示中簡略了部分電子裝置10的零件。第二卡合部130設置于第一機體12,且適于相對于第一機體12轉動,第二磁吸元件140設置于第二卡合部130。第二卡合部130能夠通過第二磁吸元件140被磁力吸引被驅動以相對于第一機體12轉動。[0039]圖2A為圖1B的電子裝置的第二卡合部轉動示意圖。請繼續(xù)參考圖1B、圖1C及圖2A。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磁性元件20適于吸引第二磁吸元件140以使第二卡合部130在第一位置(如圖1B所示)與第二位置(如圖2A所示)之間運動,以改變第二機體14與第一機體12的卡合狀態(tài)。當?shù)诙ê喜?30`位于第一位置時,第二卡合部130與第—^合部110構成結構性干涉,以使第二機體14固定于第一機體12。當?shù)诙ê喜?30位于第二位置時,第二卡合部130與第一卡合部110解除卡合,第二機體14適于分離于第一機體12。[0040]詳細說明卡合結構100在圖1B及圖2A的作動情形,在圖1B中,第二卡合部130停留于第一位置并與第一卡合部110構成結構性干涉。當電子裝置10在維修過程中,需將第二機體14自第一機體12拆卸時,能夠通過將第一磁吸元件20靠近電子裝置10,使得第一磁吸元件20與第二磁吸元件140相互吸引,第二磁吸元件140能夠驅動第二卡合部130相對于第一機體12轉動至如圖2A所示的第二位置,以解除與第一卡合部110構成的結構性干涉。[0041]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卡合部130樞接于第一機體12,以于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轉動。當?shù)诙ê喜?30位于第二位置時,彈性件120的彈性位能大于第二卡合部130位于第一位置時彈性件120的彈性位能。詳細而言,上述的彈性件120例如是一扭力彈簧。扭力彈簧的分別連接于第一機體12及第二卡合部130以作為驅動第二卡合部130復位的動力來源。然而,本發(fā)明在此并不對彈性件120的形式加以限制。[0042]當?shù)诙C體14欲再組裝回第一機體12時,可通過將第一磁吸元件20靠近第二磁吸元件140,使得第二卡合部130被轉動至圖2A所示的第二位置,此時彈性件120蓄積彈性位能。再將第二機體14組裝回第一機體12,并在第二機體14組裝于第一機體12之后,將第一磁吸元件20移離電子裝置10,此時,第二磁吸元件140不受到第一磁吸元件20的磁力,彈性件120所蓄積的彈性位能便可使第二卡合部130回到如圖1B所示的第一位置。上面僅表示其中一種將第二機體14組裝至第一機體12的方式,第二機體14組裝至第一機體12的方式并不此為限制。在本實施例中,通過第一磁吸元件20與第二磁吸元件140的配合,卡合結構100能夠避免在第一機體12與第二機體14拆卸與組裝的過程中,因施力不當造成觸控面板15的損壞。[0043]此外,在傳統(tǒng)的卡勾結構設計中,卡勾的勾合部的高度越高,卡勾就能夠具有較長的力臂,較長的彈性臂可提供較高的變形撓度,使得卡勾能夠在第二機體14與第一機體12的組裝過程中,提供較大的彈性變形,以避免卡勾不易變形造成組裝困難。然而,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卡合部130通過樞轉的方式卡合于第—^合部110,第二卡合部130在第二機體14與第一機體12的組裝過程中,就能夠不需依靠彈性變形來與第一卡合部110卡合。因此第二卡合部130的高度也能夠降低,對于采用本實施例的卡合結構100的電子裝置10,更能夠降低厚度。[0044]所述的第一磁吸元件20例如是設置于一維修治具(未繪示)內,且電子裝置10適于容置于維修治具內。當電子裝置10放置于維修治具內時,第一磁吸元件20能夠鄰近電子裝置10中,靠近第二磁吸元件140的位置,以利進行維修及組裝。然而,本發(fā)明在此并不對第一磁吸元件20的結構及設置加以限制。[0045]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卡合部130通過第二磁吸元件140與第一磁吸元件20相吸。所述的第二磁吸元件140包括一金屬或一磁鐵。換句話說,第二卡合部130例如是一塑膠射出成型的卡勾,且一磁鐵埋設于第二卡合部130上,使得當?shù)谝淮盼?0(圖2A所繪示)靠近電子裝置10時,第二卡合部130能被吸引轉動。在本發(fā)明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第二卡合部也可以是由一種能被磁吸的金屬件所構成。本發(fā)明在此不限制第二卡合部與第二磁吸元件的組成關系。[0046]圖2B為圖1B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在圖2B中,位了清楚繪示第二卡合部130的結構,故省略了電子裝置10的部分零件。請參考圖2B,當?shù)诙ê喜?30復位至第一位置時,第一機體12包括擋止部13。擋止`部13用以限制第二卡合部130停留于第一位置。換句話說,擋止部13能夠防止第二卡合部130在彈性件120釋放彈性位能后,持續(xù)地被推動至超過第一位置的位置。避免后續(xù)要再將第二機體14組回時,第一卡合部110無法再重新與第二卡合部130卡合問題。[0047]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機體14組裝回第一機體12的方式,可通過上述的方法,將第一磁吸元件20靠近第二磁吸元件140,使得第二卡合部130處于圖2A所示的第二位置,再將第二機體14組回。然而,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組裝方式。以下再舉一組裝方式說明。[0048]圖3A至圖3C繪示圖1B的電子裝置的第二機體組裝至第一機體的流程圖。請參考圖3A至圖3C,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卡合部110包括第一斜面112,第二卡合部130包括第二斜面132,在第二機體14組裝至第一機體12的過程中,第一斜面112沿著第二斜面132將第二卡合部130自第一位置轉動至第二位置。詳細而言,當?shù)诙C體14再組裝回第一機體12時,第二機體14上的第一^^合部110會與停在第一位置的第二卡合部130接觸(如圖3A所示)。在圖3B中,第一^^合部110的第一斜面112與第二卡合部130的第二斜面132相互抵靠,使得第一斜面112推動第二斜面132以驅動第二卡合部130相對于第一機體12旋轉,直到當?shù)诙ê喜?30到達第二位置(如圖3C所示)。[0049]在第二卡合部130旋轉的過程中(如圖3B及圖3C所示),彈性件120蓄積彈性位能。當?shù)谝恍泵?12離開于第二斜面132后,在第一卡合部110的組裝路徑上,不再有會與第一^^合部110干涉的部件。第二卡合部130的頭部134與第一^^合部110的頭部114相互抵靠,直到當?shù)诙C體14再組裝回第一機體12上時,且第一卡合部110的頭部114不再與第二卡合部130的頭部134抵靠。第二卡合部130能夠再通過彈性件120釋放彈性位能,復位至第一位置。以構成如圖1B所示的結構性干涉。[0050]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電子裝置,其卡合結構能夠通過第二磁吸元件與第一磁性元件相吸,使得第二卡合部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運動,以改變第二機體與第一機體的卡合狀態(tài)。當?shù)诙ê喜课挥诘谝晃恢脮r,第二卡合部與第一卡合部構成結構性干涉。當?shù)诙ê喜课挥诘诙恢脮r,第二卡合部與第--^合部解除卡合。因此,在本發(fā)明中,卡合結構能夠避免當電子裝置的第二機體自第一機體拆卸時,因施力不當造成零件的損壞。此外,第二卡合部通過樞轉的方式卡合于第--^合部,第二卡合部對于彈性臂的需求降低,因此第二卡合部的高度也能夠降低,對于采用本發(fā)明的卡合結構的電子裝置,更能夠降低厚度。另外,在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上更可以設置擋止部,以在當?shù)诙C體拆離于第一機體,第二卡合部自第二位置復位時,擋止部能夠限制第二卡合部停留于第一位置,以利后續(xù)組裝。[0051]雖然本發(fā)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所屬【
技術領域:
】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當視后附的權利要求所界定者為準。【權利要求】1.一種卡合結構,適于通過第一磁吸元件改變第一物件與第二物件的卡合狀態(tài),該卡合結構包括:第一卡合部,設置于所述第一物件;彈性件,包括相對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設置于所述第二物件;第二卡合部,與所述彈性件的所述第二端部相接;第二磁吸元件,設置于所述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磁性元件適于吸引所述第二磁吸元件以使所述第二卡合部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運動,其中當所述第二卡合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第二卡合部與所述第一卡合部構成結構性干涉,以使所述第一物件固定于所述第二物件,當所述第二卡合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第二卡合部與所述第一卡合部解除卡合,所述第一物件適于分離于所述第二物件。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部樞接于所述第二物件,以于所述第一位置與所述第二位置之間轉動,且當所述第二卡合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彈性件的彈性位能大于所述第二卡合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彈性件的彈性位能。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物件包括擋止部,當所述第二卡合部自所述第二位置回位至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擋止部用以限制所述第二卡合部停留于所述第一位置。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為扭力彈簧,所述第二磁吸元件包括金屬或磁鐵。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卡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包括第一斜面,所述第二卡合部包括一第二斜面,在所述第一物件組裝至所述第二物件的過程中,所述第一斜面沿著所述第二斜面將所述第二卡合部自所述第一位置轉動至所述第二位置。6.一種電子裝置,包括第一機體;第二機體,適于與所述第一機體相接;以及卡合結構,適于通過第一磁吸元件改變所述第二機體與所述第一機體的卡合狀態(tài),所述卡合結構包括:第一卡合部,設置于所述第二機體;彈性件,包括相對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設置于所述第一機體;第二卡合部,與所述彈性件的所述第二端部相接;第二磁吸元件,設置于所述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磁性元件適于吸引所述第二磁吸元件以使所述第二卡合部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運動,其中當所述第二卡合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第二卡合部與所述第一卡合部構成結構性干涉,以使所述第二機體固定于所述第一機體,當所述第二卡合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第二卡合部與所述第一卡合部解除卡合,所述第二機體適于分離于所述第一機體。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部樞接于所述第一機體,以于所述第一位置與所述第二位置之間轉動,且當所述第二卡合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彈性件的彈性位能大于所述第二卡合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彈性件的彈性位能。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機體包括擋止部,當所述第二卡合部自所述第二位置回位至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擋止部用以限制所述第二卡合部停留于所述第一位置。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為扭力彈簧,所述第二磁吸元件包括金屬或磁鐵。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包括第一斜面,所述第二卡合部包括第二斜面,在所述第二機體組裝至所述第一機體的過程中,所述第一斜面沿著所述第二斜面將所述第二卡合部自所述第一位置轉動至所述第二位置?!疚臋n編號】G06F1/16GK103677106SQ201210362136【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申請日期:2012年9月25日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25日【發(fā)明者】賴建華申請人:英業(yè)達科技有限公司,英業(yè)達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