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中隔板固定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為關于一種中隔板固定元件,并且特別地,關于一種無需額外工具即可將中隔板體固定于殼體上的元件。
背景技術:
隨著電腦時代的來臨,電腦裝置也不斷地改良創(chuàng)新,在網(wǎng)路普及化與網(wǎng)路頻寬的提升,原本許多在電腦上進行的資訊處理也可以透過網(wǎng)路來達成。在人類的生活周遭隨處可見網(wǎng)路的應用,近年來熱門的云端運算透過網(wǎng)路相互連線的方式,共享軟體、硬體資源和資訊。網(wǎng)路的普及化也使得伺服器所扮演的角色越加重要,為了因應大量的用戶端連線時所需的頻寬及運算速度,以及進行資料的儲存與修改等?!つ壳半娔X之伺服器的種類大致上分為直立式伺服器及機架式伺服器兩種,直立式伺服器外觀類似一般個人電腦主機,可放置于任何桌面或地面等工作面上,并且在使用上提供較多的擴充空間,可依使用需求增減硬碟或其他電子裝置。機架式伺服器則是能夠分配機箱內(nèi)部的容置空間,并且具有較小的機箱體積,使機架式伺服器能夠方便的從一機架上抽取更換。同時,一般用以安裝機架式伺服器的機架上可裝設多個機架式伺服器,因此使機架式伺服器較適合應用在大型機房中。在已知的伺服器或個人電腦中,通常包含有一中隔板(亦稱轉(zhuǎn)接板),用以使電子周邊裝置與主機板形成電器連接以接收中央處理器之指令。中隔板上具有輸入端插接座與輸出端插接座,輸入端插接座可供不同型式之電源供應器插接,輸出端插接座則能供不同型號之主機板插接,而將電源供應器之電源經(jīng)轉(zhuǎn)接器傳輸至主機板上,增加伺服器機箱內(nèi)部主機板或電源供應器的多型式交替插接,不致有受廠牌或機型的限制而無法使用的情形。例如,中國臺灣專利公告號第M372059號揭露一種伺服器機箱結構P,為了固設轉(zhuǎn)接板與機殼的位置,其利用了一架體來作為媒介以藉由螺絲予以鎖固,如圖I所示。然而,考量其設計需要使用大量的螺絲方能達到其功效,因此其安裝所需的時間將隨之需增加,造成使用上的不便。此外,由于伺服器機箱結構P空間狹小,使得訊號線之配線也受到限制,伺服器并無法有效利用空間。伺服器的機箱僅能提供容納主機之數(shù)量有限,亦無法擴充其他功能模組,更別提及增加功能模組上功能元件之數(shù)量。因此,在將中隔板體固定時,如何減少其在安裝上所需花費的時間,并同時改善傳統(tǒng)伺服器機箱或個人電腦之空間限制是當前主要的考量。
發(fā)明內(nèi)容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減少在安裝上所需花費的時間,并同時改善傳統(tǒng)伺服器機箱或個人電腦之空間限制的中隔板固定元件,以解決先前技術之問題。本實用新型之一種中隔板固定元件,用以將一中隔板體固定于殼體上,所述殼體具有一機殼隔條,所述固定元件具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與所述第二端部系相互垂直連接,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具有一第一凸出部用以嵌設于所述機殼隔條中,而所述第二端部具有一第二凸出部用以穿設所述中隔板體。
所述第二凸出部之末端包含一止擋部。其中所述第二凸出部系為一彈性材料。所述止擋部可為一螺絲。所述中隔板體上設有至少一對應穿孔,且所述機殼隔條具有至少一對應之凹陷部,以供所述第一凸出部嵌入。因此,本實用新型之中隔板固定元件可利用第二端部之第二凸出部穿透所述中隔板體之相對應穿孔,而第一端部之第一凸出部可嵌入所述機殼隔條之相對應凹陷部。此外,本實用新型之中隔板固定元件可以為一體成型之結構,不僅具有安裝簡便、結構強度高等優(yōu)點,其生產(chǎn)成本也較為便宜。其中所述殼體系一電腦機殼或一伺服器機殼。因此,本實用新型以較簡便的方式即可將中隔板體固定于殼體上,并能進一步地 減少成本及其在安裝上所需花費的時間。關于本實用新型之優(yōu)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發(fā)明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瞭解。
圖I為現(xiàn)有技術之伺服器機箱結構之內(nèi)部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之中隔板固定元件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之第二凸出部穿設于中隔板體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之第二凸出部穿設于中隔板體之剖面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之第二凸出部穿設于中隔板體之剖面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之第一凸出部嵌設于機殼隔條之示意圖。圖7為本本實用新型中隔板固定元件于使用下的剖面示意圖。圖中I:中隔板固定元件,11 :第一端部,12:第二端部,110:第一凸出部,120:第二凸出部,121 :止擋部,20:中隔板體,201 :穿孔,30 :機殼隔條,301 :凹陷部,40:螺絲,P :伺服器機箱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在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的說明前,本說明書目前所述者僅屬本實用新型的眾多實例方法之其中之一,在本實用新型的實際使用時,可使用與本說明書所述方法及裝置相類似或等效之任何方法或手段為之。再者,本說明書中所提及之一數(shù)目以上或以下,系包含數(shù)目本身。此外,本說明書中的各圖式間的各元件間之比例已經(jīng)過調(diào)整以維持各圖面的簡潔,故此,除了說明書有明確說明外,圖面中的各個元件的相對應大小、位置以及形狀均僅供參考,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創(chuàng)作觀念下,各個元件的大小、位置以及形狀等特徵之安排端看使用者之要求而自由變更。另外,考量本實用新型的各元件之性質(zhì)為相互類似,故各元件間的說明、標號為相互適用。另外,本說明書中所提及之裝置、裝置、器、元件等組成部份并不以實際上相互獨立之硬體為限,其亦得以個別或整合后的軟體或韌體的方式呈現(xiàn)。請參閱圖2,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之中隔板固定元件之示意圖。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中隔板固定元件I具有一第一端部11及一第二端部12,其中所述第一端部11與所述第二端部12分別具有一第一凸出部110及一第二凸出部120,且所述第一端部11與所述第二端部12系相互垂直連接。此外,所述第一凸出部110和所述第二凸出部120可位于其對應端部之末端或任一位置。于實際應用中,所述中隔板固定元件I之所述第一端部11、所述第二端部12以及所述第一凸出部110和所述第二凸出部120之末端形狀可以為一柱體、球體或是椎體,本實用新型對此并不加以限制,設計者可根據(jù)需求進行調(diào)整決定。值得注意的是,本實用新型中隔板固定元件I可以,但不限于為一體成型之結構。因此,本實用新型中隔板固定元件I不僅具有安裝簡便、結構強度高等優(yōu)點,同時亦可大量生產(chǎn)降低其制造成本。為了維持各圖面的簡潔及方便理解,本說明書中所繪之中隔板固定元件I的轉(zhuǎn)角均以直角表示。然而,中隔板固定元件I之轉(zhuǎn)角并不限于直角,亦可依實際需求設計成為不同曲率半徑之圓角,以增加中隔板固定元件I的結構強度。參閱圖3及圖6,圖3為本實用新型之第二凸出部穿設于中隔板體之示意圖;圖6則為本實用新型之第一凸出部嵌設于機殼隔條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之中隔板固定元件I系設置于一伺服器機箱或一個人電腦中,用以將一中隔板體20固定于伺服器機箱或個人電腦之殼體上,所述殼體具有一機殼隔條30。如圖3所示,所述中隔板體20上設有至少一穿孔201,以供所述第二端部12之所述第二凸出部120穿透。如圖6所示,所述機殼隔條30具有至少一對應之凹陷部301,以供所述第一凸出部110嵌入。因此,本實用新型系藉由所述第一端部11之第一凸出部110以及所述第二端部12之第二凸出部120將中隔板體20加以固定于機殼隔條30上。于本具體實施例中,所述中隔板體20之穿孔201的形狀大小系與所述第二凸出部120之形狀大小相對應,以供中隔板固定元件I之第二凸出部120穿透。亦即,若所述中隔板固定元件I之第二凸出部120的末端為一正方柱體,則所述中隔板體20之穿孔201的形狀亦為一相對應之正方形;若所述第二凸出部120的末端為一圓形柱體,則所述中隔板體20之穿孔201的形狀亦為一相對應之圓形。再者,所述機殼隔條30之凹陷部301可以,但不限于為一凹槽,亦可為一凹孔,其形狀大小之設計系與所述第一端部11之第一凸出部110相對應,使得所述第一凸出部110可完整地嵌合于所述凹陷部301中。同樣地,若所述第一端部11之第一凸出部110的末端為一圓形柱體,則所述機殼隔條30之凹陷部301即為一相對應之圓形凹孔;若所述第一凸出部110的末端為一矩形柱體,則所述機殼隔條30之凹陷部301即為一相對應之矩形凹槽。此外,為防止所述中隔板固定元件I因碰撞或操作不當而脫掉落,本實用新型之第二凸出部亦可設計為加強固定之結構。請參閱圖4及圖5,圖4及圖5皆系本實用新型之第二凸出部穿設于中隔板體之示意圖。如圖4所示,于所述中隔板固定元件I之第二凸出部120的末端進一步設置一止擋部121,且所述止擋部121之外徑略大于所述中隔板體20上的穿孔201之孔徑。再者,本實用新型之中隔板固定元件I之第二凸出部120系為一具有可壓縮空間之彈性材料,當所述第二凸出部120受力后,便會壓縮所述空間,使得所述止擋部121之外徑小于所述中隔板體20上的穿孔201之孔徑,因此,所述第二凸出部120便能順利穿射于所述穿孔201,并藉由所述止擋部121加強固定。再者,如圖5所示,所述止擋部121亦可為一螺絲40,此時本實用新型之第二凸出部120可設計為具有導螺孔之結構,再藉由所述螺絲40將中隔板體20固鎖。然而,所述中隔板固定元件I之所述第一凸出部110亦可設置有上述提及之加強結構,本實用新型對此并不加以限制。為更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之實際應用,請參閱圖7。圖7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之一具體實施例之中隔板固定元件于使用下的剖面示意圖。如圖7所示,所述中隔板固定元件I之第一端部11之第一凸出部110系嵌合于機殼隔條30上,同時地,所述中隔板固定元件I之第二端部12之第二凸出部120穿設所述中隔板體20。于本具體實施例中,所述中隔板固定元件I可嵌設并卡持于所述中隔板體20與所述機殼隔條30中的任一位置,使得中隔板體20可固定于伺服器機箱或個人電腦之殼體上。 舉例來說,本實用新型之中隔板固定元件I可單獨設置于所述中隔板體20與所述機殼隔條30之接合邊緣的中央部分;此外,本實用新型之中隔板固定元件I亦可以復數(shù)個組合形式,對稱地設置于所述中隔板體20與所述機殼隔條30之接合邊緣上。舉例來說,本實用新型之中隔板固定元件I可分別設置于所述中隔板體20與所述機殼隔條30之接合邊緣兩端。于實際應用上,本實用新型之中隔板固定元件I之數(shù)量以及設置位置可根據(jù)設計者之需求加以增減及調(diào)整,在此不加以限制。此外,為了增強固定強度及節(jié)省安裝時間,本實用新型之中隔板固定元件I可設計為一寬式元件,亦即,此中隔板固定元件I平行于所述中隔板體20與所述機殼隔條30之接合處的長度較圖7之中隔板固定元件I長。亦即,于本具體實施例中,所述中隔板體20之穿孔201為一相對應于所述中隔板固定元件I之第二凸出部120的長型穿孔;并且,位于所述機殼隔條30上之凹陷部301系為一相對應之長形凹槽。同樣地,所述中隔板固定元件I之所述第一端部11、所述第二端部12以及所述第一凸出部110和所述第二凸出部120之末端形狀可以為一柱體、球體或是椎體,本實用新型對此并不加以限制,設計者可根據(jù)需求進行調(diào)整決定。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之中隔板固定元件不須透過其他架體來做為固定媒介,可有效利用其節(jié)省下來之空間,同時改善傳統(tǒng)伺服器機箱或個人電腦之空間限制。此外,本實用新型以較簡便的方式即可將中隔板體固定于伺服器或個人電腦之殼體上,并能進一步地減少成本及其在安裝上所需花費的時間。藉由以上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詳述,系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實用新型之特徵與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較佳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之范疇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蓋各種改變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實用新型所欲申請之專利范圍的范疇內(nèi)。因此,本實用新型所申請之專利范圍的范疇應所述根據(jù)上述的說明作最寬廣的解釋,以致使其涵蓋所有可能的改變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
權利要求1.ー種中隔板固定元件,用以將ー中隔板體固定于殼體上,其特征在干所述殼體具有一機殼隔條,所述固定元件具有第一端部及第ニ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與所述第二端部系相互垂直連接,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具有一第一凸出部用以嵌設于所述機殼隔條中,而所述第二端部具有一第二凸出部用以穿設所述中隔板體。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中隔板 固定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凸出部之末端包含一止擋部。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ー種中隔板固定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凸出部系為ー彈性材料。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ー種中隔板固定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止擋部可為ー螺絲。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中隔板固定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中隔板體上設有至少ー穿孔,以供所述第二凸出部穿設。
6.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中隔板固定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機殼隔條具有至少ー凹陷部,以供所述第一凸出部嵌入。
7.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中隔板固定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固定元件可以為一體成型。
8.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中隔板固定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殼體系ー電腦機殼或ー伺服器機殼。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中隔板固定元件,用以將伺服器或個人電腦之中隔板體固定于一殼體上。此中隔板固定元件具有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具有一第一凸出部用以嵌設于殼體之機殼隔條中,且所述第二端部具有一第二凸出部用以穿設所述中隔板體。因此,本實用新型以較簡便的方式即可將中隔板體固定于殼體上,并能進一步地減少成本及其在安裝上所需花費的時間。
文檔編號G06F1/18GK202758294SQ201220314718
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7月2日
發(fā)明者陳清基 申請人:加弘科技咨詢(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