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電子裝置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6500932閱讀:157來源:國知局
電子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電子模塊、一托盤及一承載盤。電子模塊收容于托盤的一收容空間。托盤包括一底板及位于收容空間相反兩側的二彈性件。電子模塊位于二彈性件之間。各彈性件的各彈臂端皆設有一受推部及向收容空間延伸的一卡位部。托盤配置于承載盤并可同電子模塊一起相對于二擋塊于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當托盤連同電子模塊處于第一位置時,各卡位部皆至少部分位于電子模塊的對應的各第一卡位孔中。當托盤連同電子模塊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時,各擋塊推抵相應的各受推部,從而使相應的卡位部脫離對應的第一卡位孔。
【專利說明】電子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關于一種電子裝置,尤其是一種固定電子模塊的電子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現(xiàn)今電腦設備中,通常具有需要設置數(shù)據(jù)儲存裝置,以儲存各種數(shù)據(jù)。通常使用者 會利用螺釘直接將數(shù)據(jù)儲存裝置鎖固于電腦設備的殼體中。多個數(shù)據(jù)儲存裝置往往會排列 在一起,以在有限空間中裝設較多的數(shù)據(jù)儲存裝置。
[0003] 然而,在這樣的設計之下,當要安裝或拆卸數(shù)據(jù)儲存裝置時,必須花費比較多的時 間,才能在有限的空間中將數(shù)據(jù)儲存裝置安裝于殼體或從殼體拆卸下來,故如此的設計會 對使用者造成不便。另外,在講求速度的時代,花費較多時間在安裝或拆卸數(shù)據(jù)儲存裝置十 分的不經濟。
[0004] 因此,設計一種能夠快速安裝及拆卸數(shù)據(jù)儲存裝置的結構,為目前相關產業(yè)所面 臨的課題。


【發(fā)明內容】

[0005] 有鑒于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通過設置于彈性件的卡位部限制電 子模塊移動,以固持電子模塊。
[0006]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電子模塊、一托盤及一承載盤。托盤形成有收容 電子模塊的一收容空間。托盤包括位于收容空間的底側的一底板及位于收容空間相反兩側 的二彈性件。各彈性件皆設有一彈臂端。電子模塊位于二彈臂端之間,各彈臂端皆設有一受 推部及向收容空間延伸的一卡位部。承載盤固設有從托盤的底板延伸入收容空間并與二受 推部分別對應的二擋塊。托盤配置于承載盤并可同電子模塊一起相對于二擋塊于一第一位 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電子模塊相反兩側設有與二卡位部分別對應的二第一卡位孔。 當托盤連同電子模塊處于第一位置時,卡位部至少部分位于對應的第一卡位孔中。隨著托 盤連同電子模塊相對于各擋塊從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動,各擋塊分別對應推抵各受推部 以向托盤外側推移各彈臂端,從而使各彈臂端的卡位部脫離對應的第一卡位孔。
[0007] 其中托盤可同電子模塊一起相對于二擋塊沿一直線方向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 位置,各受推部延伸入收容空間并設有相對于直線方向傾斜的一斜邊。隨著托盤連同電子 模塊從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動,各擋塊相對于托盤分別對應沿著各斜邊移動并分別對應 推抵各斜邊以促使各彈臂端逐漸向托盤的外側偏移。
[0008] 電子裝置還包括一端固定于底板的一把手。承載盤具有依序排列的一第一卡合 槽、一第二卡合槽及一第三卡合槽。把手包括貼靠承載盤的卡合部及自卡合部彎折延伸出 的施力端。卡合部具有依序排列的一第一^^合凸起及一第二卡合凸起。于托盤位于第一位 置時,第一卡合凸起處于第一卡合槽中且第二卡合凸起處于第二卡合槽中。于托盤位于第 二位置時,第一卡合凸起處于第二卡合槽中且第二卡合凸起處于第三卡合槽中。通過施力 端上提把手時,把手的第一卡合凸起及第二卡合凸起脫離所處的第一卡合槽、第二卡合槽 或第三卡合槽。
[0009] 其中擋塊具有一頭部及一頸部。頭部用于推抵相應的受推部且寬度大于頸部的寬 度。當托盤連同電子模塊處于第一位置時,擋塊與底板的上表面干涉以向下抵壓底板上表 面。
[0010] 其中二彈臂端的底側皆還彎折延伸出一延伸部。各延伸部皆具有一延伸部貫通 孔。各擋塊分別對應穿過各延伸部貫通孔。當托盤連同電子模塊移動于第一位置與第二位 置之間時,各擋塊相對于托盤于對應的延伸部貫通孔內移動。當托盤連同電子模塊于第一 位置時,二擋塊相向抵壓二延伸部貫通孔的內緣以相向拉拽二彈臂端,從而使電子模塊被 夾持于二彈臂端之間。
[0011] 其中托盤還包括與底板相連并垂直于底板的二側墻。二側墻與二彈臂端分別對應 并位于二彈臂端之間。二側墻皆設有供卡位部穿過的側墻貫通孔。當托盤連同電子模塊于 第一位置時,二彈臂端在二擋塊的拉拽作用下相向抵壓二側墻,以使二側墻夾緊電子模塊。
[0012] 其中各側墻皆設有一開槽,各受推部分別對應穿過各開槽而延伸入收容空間。底 板設有與二延伸部分別對應的二突起部,各突起部與承載盤之間皆形成供延伸部移動的一 活動空間,突起部位于對應的延伸部與受推部之間,各突起部皆具有一底板貫通孔。各擋塊 分別對應穿過各底板貫通孔并可相對于托盤于對應的底板貫通孔內移動。當托盤連同電子 模塊處于第一位置時,各延伸部收容于對應的活動空間。托盤連同電子模塊從第一位置移 動至第二位置過程中,各延伸部分別隨著所屬的各彈臂端的偏移而向對應的活動空間的外 側移動。
[0013] 其中各彈臂端皆包括板狀的一主體部,受推部及延伸部皆自主體部彎折延伸出。 卡位部為固定于主體部的一凸柱,當托盤連同電子模塊處于第一位置時,各主體部分別對 應貼靠并抵壓于各側墻外側。
[0014] 其中各彈臂端皆還設有與主體部相連的一固定部,固定部固定于相應的側墻的外 側以使彈臂端裝設于相應的側墻。
[0015] 其中底板還設有多個卡位凸柱及二導引槽,二導引槽呈長條形并相平行。電子模 塊的底部設有多個收容此些卡位凸柱的第二卡位孔。承載盤固設有二導引柱,二導引柱分 別對應穿過二導引槽而進入收容空間。托盤于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時,導引柱相 對于托盤沿著對應的導引槽移動。二導引槽導引托盤直線移動。
[0016]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電子裝置,能夠于托盤連同電子模塊于第一位置時,通過設置于彈 臂端的卡位部位于電子模塊的第一卡位孔內而限制電子模塊移動。當要拆卸電子模塊時, 使托盤連同電子模塊從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動,各擋塊推抵相應的各受推部以促使相應 的各彈臂端向托盤外側偏移,進而使設置于彈臂端的卡位部離開電子模塊的第一卡位孔, 便能將電子模塊移開。
[0017] 以上的關于本
【發(fā)明內容】
的說明及以下的實施方式的說明用以示范與解釋本發(fā)明 的精神與原理,并且提供本發(fā)明的專利申請范圍更進一步的解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 圖1A繪示依照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立體圖。
[0019] 圖1B繪示圖1A的電子裝置的立體爆炸圖。
[0020] 圖1C繪示圖1B的電子裝置于未裝設電子模塊且托盤位于第二位置時的俯視圖。
[0021] 圖1D繪示圖1B的電子裝置于未裝設電子模塊且托盤位于第一位置時的俯視圖。
[0022] 圖1E繪示圖1B的電子裝置于裝設電子模塊且托盤位于第二位置時的俯視圖。
[0023] 圖1F繪示圖1B的電子裝置于裝設電子模塊且托盤位于第一位置時的俯視圖。
[0024] 圖2A繪示依照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俯視圖。
[0025] 圖2B繪示圖2A的電子裝置的局部放大俯視圖。
[0026] 圖3繪示依照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俯視圖。
[0027] 圖4A繪示依照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立體爆炸圖。
[0028] 圖4B繪示圖4A的電子裝置于未裝設電子模塊且托盤位于第一位置時的俯視圖。
[0029] 圖4C繪示圖4B的電子裝置的局部放大俯視圖。
[0030] 圖4D繪示圖4A的電子裝置于裝設電子模塊且托盤位于第一位置時的俯視圖。
[0031] 圖5A繪示依照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于未裝設電子模塊且托盤位于第 一位置時的俯視圖。
[0032] 圖5B繪示圖5A的電子裝置于未裝設電子模塊且托盤位于第二位置時的俯視圖。
[0033] 圖5C繪示圖5A的電子裝置的局部放大俯視圖。
[0034] 其中,附圖標記:
[0035] 10、20、30、40、50 電子裝置
[0036] 11承載盤 111第一^^合槽
[0037] 112第二卡合槽 113第三卡合槽
[0038] 115導引柱 116螺帽
[0039] 12、42、52托盤 1200收容空間
[0040] 121底板 1210突起部
[0041] 121a上表面 121b導引槽
[0042] 122、422、522 側墻 1220 開槽
[0043] 122a內側面 122b外側面
[0044] 122c側墻貫通孔 123、523底板貫通孔
[0045] 123a 第一端 123b、523b 第二端
[0046] 13、53彈性件 131、531彈臂端
[0047] 1310主體部 132固定部
[0048] 133、533 受推部 l33a 斜邊
[0049] 134、534延伸部 135、435、535延伸部貫通孔
[0050] 135a、435a、535a 第一端 135b、535b 第二端
[0051] 14、24卡位部 15擋塊
[0052] 151頭部 152頸部
[0053] 16 把手 1600卡合部
[0054] 1601施力端 161第--^合凸起
[0055] 162第二卡合凸起 17卡位凸柱
[0056] 241根部 242端部
[0057] 336推抵凸起 90電子模塊
[0058] 90a側邊 91第一^N立孔
[0059] 92 第二卡位孔 93電性連接纜線
[0060] D1、D2 外徑 D3 孔徑
[0061] D4、D5、D6、D7、D8 距離 L 長度
[0062] N1、N2法線方向 S活動空間

【具體實施方式】
[0063]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發(fā)明的詳細特征以及優(yōu)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本領 域中技術人員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內容并據(jù)以實施,且根據(jù)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申請專 利范圍及附圖,任何本領域中技術人員可輕易地理解本發(fā)明相關的目的及優(yōu)點。以下的實 施例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觀點,但非以任何觀點限制本發(fā)明的范疇。
[0064] 請參照圖1A及圖1B,圖1A繪示依照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的立體圖,圖 1B繪示圖1A的電子裝置10的立體爆炸圖。本發(fā)明的電子裝置10例如為服務器,電子裝 置10包括一承載盤11、多個托盤12、及多個電子模塊90。電子模塊90例如為硬碟。承載 盤11用以承載一個至多個托盤12,但不限制其數(shù)量。每個托盤12能夠托載一個電子模塊 90。承載盤11固設有多個擋塊15,于本實施方式中每個托盤12對應兩對擋塊15,鑒于每 對擋塊15作用相同,以下圍繞其中一對擋塊15進行描述。
[0065] 托盤12形成有收容電子模塊90的一收容空間1200,包括相連的一底板121與兩 側墻122、于收容空間1200相反兩側的二彈性件13及一端固定于底板121的把手16。底 板121具有一上表面121a,側墻122具有相對的一內側面122a及一外側面122b。電子模 塊90容置于底板121的上表面121a及側墻122的內側面122a之間。多個向上延伸的卡 位凸柱17設置于托盤12的底板121上。托盤12托載電子模塊90時,卡位凸柱17至少部 分位于電子模塊90底面的第二卡位孔92中。托盤12的底板121具有兩個導引槽121b。 固設于承載盤11的導引柱115穿過導引槽121b并具有外螺紋,螺帽116與導引柱115螺 接,從而將托盤12限定在承載盤11上。二導引槽121b呈長條形并相平行,承載盤11的導 引柱115穿過對應的導引槽121b進入收容空間1200,托盤12于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 移動時,導引柱115相對于托盤12沿著導引槽121b移動,二導引槽121b導引托盤12沿直 線方向移動。
[0066] 彈性件13包括相連的一彈臂端131與一固定部132。固定部132例如以鉚接方 式固設于側墻122的外側面122b。彈臂端131包括一受推部133及向收容空間1200延伸 的一^N立部14。于本實施方式中,受推部133呈平行于底板121的片狀,卡位部14呈凸柱 狀。彈臂端131位于一卡合位置時(此時托盤12連同電子模塊90于第一位置),卡位部14 至少部分位于電子模塊90側邊的第一卡位孔91中。于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卡位孔91為圓 孔。彈臂端131位于一釋放位置時(此時托盤12連同電子模塊90于第二位置),卡位部14 離開電子模塊90側邊的第一^N立孔91。受推部133朝向內側面122a的法線方向N1、N2凸 出。較接近負X方向的側墻122其內側面122a的法線方向N1為正X方向。較接近正X方 向的側墻122其內側面122a的法線方向N2為負X方向。受推部133位于底板121的上表 面121a上方。于托盤12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過程中,擋塊15推抵受推部133使彈 臂端131向托盤12外側偏移(從卡合位置離開而移動至釋放位置),使卡位部14離開電子 模塊90側邊的第 N立孔91。當托盤12連同電子模塊90處于第一位置時,各受推部133 與對應的擋塊15相分離。彈臂端131位于彈性件13的末端,固定部132位于彈性件13的 中央。
[0067] 受推部133延伸入收容空間1200并設有一斜邊133a,托盤12可同電子模塊90 一起相對于二擋塊15沿一直線方向(即正Y方向)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受推部133 的斜邊133a相對于直線方向傾斜,隨著托盤12連同電子模塊90從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 動,擋塊15相對于托盤12沿對應的受推部133的斜邊133a移動并且推抵斜邊133a以促 使相應的彈臂端131逐漸向托盤12的外側偏移。直線方向平行于底板121與側墻122。
[0068] 把手16固定于底板121。承載盤11具有依序排列的一第 ^合槽111、一第二卡 合槽112及一第三卡合槽113。把手16包括貼靠承載盤11的卡合部1600及自卡合部1600 彎折延伸出的施力端1601,卡合部1600具有依序排列的一第一卡合凸起161及一第二卡 合凸起162。于托盤12位于第一位置時,第一卡合凸起161位于第一卡合槽111中且第二 卡合凸起162位于第二卡合槽112中。此時,托盤12的位置被限定而不易移動。于拉起把 手16時,第一卡合凸起161脫離于第一卡合槽111且第二卡合凸起162脫離于第二卡合槽 112。使得托盤能移動至第二位置。于托盤12位于第二位置時,第一卡合凸起161位于第 二卡合槽112中且第二卡合凸起162位于第三卡合槽113中。此時,托盤12的位置被限定 而不易移動。于拉起把手16時,第一卡合凸起161脫離于第二卡合槽112且第二卡合凸起 162脫離于第三卡合槽113。使得托盤能移動至第一位置。連接于電子模塊90的電性連接 纜線93能夠延伸于把手16的施力端1601與承載盤11之間。
[0069] 于本實施例中,側墻122具有側墻貫通孔122c,對應于卡位部14。于托盤12連同 電子模塊90于第一位置時(此時彈性件13的彈臂端131位于卡合位置),卡位部14穿過側 墻貫通孔122c且至少部分位于電子模塊90側邊的第一卡位孔91中。
[0070] 彈性件13還包括一延伸部134,設置于彈臂端131并朝向內側面122a的法線方向 Nl、N2凸出且位于托盤12及承載盤11之間。當托盤12連同電子模塊90于第一位置時, 其中二擋塊15相向抵壓對應的二延伸部貫通孔135的內緣以相向拉拽二彈臂端131,以使 電子模塊90被夾持于二彈臂端131之間。擋塊15對延伸部貫通孔135內緣的抵壓最終轉 化為對電子模塊90的夾持力,需要說明的是電子模塊90被夾持于二彈臂端131之間,可以 是直接夾持,即二彈臂端131直接夾持電子模塊90。另外,也可是本實施方式中的間接夾 持,即由于兩側墻122隔在了彈臂端131與電子模塊90之間,二彈臂端131相向抵壓兩側 墻122并且通過兩側墻122去接觸夾持電子模塊90。
[0071] 托盤12的底板121設有與延伸部134對應的突起部1210,各突起部1210與承載 盤11之間皆形成供對應的延伸部移動的一活動空間S,各突起部1210皆具有一底板貫通孔 123,擋塊15穿過底板貫通孔123并可相對于托盤12于對應的底板貫通孔123內移動。底 板貫通孔123為長形葫蘆孔狀且具有一第一端123a及一第二端123b。于托盤12位于第一 位置時,擋塊15位于底板貫通孔123的第一端123a。于托盤12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 置時,擋塊15從底板貫通孔123的第一端123a移動至底板貫通孔123的第二端123b。
[0072] 擋塊15具有一頭部151及一頸部152。頭部151的寬度大于頸部152的寬度。底 板貫通孔123的第一端123a的寬度介于頭部151的寬度及頸部152的寬度之間。底板貫通 孔123的第二端123b的寬度大于頭部151的寬度。延伸部134具有一延伸部貫通孔135, 擋塊15穿過延伸部貫通孔135。托盤12相對于承載盤11移動而使擋塊15于延伸部貫通 孔135內移動。側墻122設有一開槽1220,當托盤12連同電子模塊90于第一位置時,各 受推部133穿過的對應的開槽1220并延伸入收容空間1200,各突起部1210位于對應的受 推部133與延伸部134之間。當托盤12連同電子模塊90處于第一位置時,各延伸部134 收容于對應的活動空間S,托盤12連同電子模塊90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過程中,各 延伸部134隨著相應的彈臂端131偏移而向對應的活動空間S的外側移動。延伸部貫通孔 135為長形且具有一第一端135a及一第二端135b。于托盤12位于第一位置時,擋塊15位 于延伸部貫通孔135的第一端135a。于托盤12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時,擋塊15從 延伸部貫通孔135的第一端135a移動至延伸部貫通孔135的第二端135b。延伸部貫通孔 135的第一端135a的寬度介于頭部151的寬度及頸部152的寬度之間。延伸部貫通孔135 的第二端135b的寬度大于頭部151的寬度。為了增強對托盤12的固定,于本實施方式中, 當托盤12連同電子模塊90處于第一位置時,擋塊15與底板121的上表面121a干涉以向 下抵壓底板121上表面121a,具體而言擋塊15向下抵壓突起部1210。
[0073] 彈臂端131包括板狀的一主體部1310,受推部133及延伸部134皆自主體部1310 彎折延伸出,卡位部14為固定于主體部1310的一凸柱,當托盤12連同電子模塊90處于第 一位置時,主體部1310貼靠并抵壓于相應的側墻122外側。主體部1310與固定部132相 連,固定部132固定(例如鉚接)于相應的側墻122的外側以使彈臂端131裝設于相應的側 墻 122。
[0074] 請參照圖1C及圖1D,圖1C繪示圖1B的電子裝置10于未裝設電子模塊90且托 盤12位于第二位置時的俯視圖,圖1D繪示圖1B的電子裝置10于未裝設電子模塊90且托 盤12位于第一位置時的俯視圖。如圖1C所示,當使用者要將托盤12裝設于承載盤11時, 擋塊15能從延伸部貫通孔135的第二端135b及底板貫通孔123的第二端123b貫穿底板 121及延伸部134。再往外撥開彈臂端131,令擋塊15推抵受推部133。第一卡合凸起161 位于第二卡合槽112中且第二卡合凸起162位于第三卡合槽113中。利用導引柱115及螺 帽116限定承載盤11及托盤12,導引槽121b與導引柱115的配合限定托盤12的移動方 向,使得托盤12能沿著正負Y方向相對于承載盤11移動,但不會沿著正負X方向相對于承 載盤移動。
[0075] 當使用者要將托盤12推入第一位置時,能朝向正Z方向拉起把手16,使第一卡合 凸起161脫離第二卡合槽112且使第二卡合凸起162脫離第三卡合槽113。使用者能直接 朝負Y方向推移托盤12,而使得電子裝置10如圖1D所示,托盤12位于第一位置。此時, 擋塊15位于底板貫通孔123的第一端123a及延伸部貫通孔135的第一端135a,而不推抵 受推部133。放開把手16后,第一卡合凸起161位于第一卡合槽111中,第二卡合凸起162 位于第二卡合槽112中。
[0076] 當要將托盤12推至第二位置,以準備裝設電子模塊90時,能朝向正Z方向拉起 把手16,使第一卡合凸起161脫離第一卡合槽111且使第二卡合凸起162脫離第二卡合槽 112。使用者能直接朝正Y方向推移托盤12,而使得電子裝置10如圖1C所示,托盤12位于 第二位置。此時,擋塊15從底板貫通孔123的第一端123a移動至底板貫通孔123的第二 端123b,且擋塊15從延伸部貫通孔135的第一端135a移動至延伸部貫通孔135的第二端 135b。此時,擋塊15推抵受推部133使彈臂端131離開托盤12而移動至釋放位置。放開 把手16后,第一卡合凸起161位于第二卡合槽112中且第二卡合凸起162位于第三卡合槽 113 中。
[0077] 請參照圖1E及圖1F,圖1E繪示圖1B的電子裝置10于裝設電子模塊90且托盤12 位于第二位置時的俯視圖,圖1F繪示圖1B的電子裝置10于裝設電子模塊90且托盤12位 于第一位置時的俯視圖。如圖1E所示,當使用者要將電子模塊90裝設于電子裝置10時, 托盤12位于第二位置,且彈臂端131位于釋放位置。此時,電子模塊90亦能通過電性連接 纜線93與其他電子裝置電性連接。接著,將電子模塊90底面的第二卡位孔92對準卡位凸 柱17,使卡位凸柱17至少部分位于電子模塊90底面的第二卡位孔92中。于本實施方式中 第二卡位孔92為圓孔。此時,電子模塊90于正負X方向及正負Y方向上不會相對于托盤 12移動。使用者能朝向正Z方向拉起把手16,使第一卡合凸起161脫離第二卡合槽112且 使第二卡合凸起162脫離第三卡合槽113。使用者能直接朝負Y方向移動電子模塊90與 托盤12,而使得電子裝置10如圖1F所示,托盤12位于第一位置。此時,擋塊15不推抵受 推部133。卡位部14至少部分位于電子模塊90側邊的第一卡位孔91中。此時,電子模塊 90于正負Y方向及正負Z方向上不會相對于托盤12移動。放開把手16后,第一卡合凸起 161位于第一^^合槽111中,第二卡合凸起162位于第二卡合槽112中。
[0078] 當使用者要拆下電子模塊90時,能朝向正Z方向拉起把手16,使第一卡合凸起 161脫離第一卡合槽111且使第二卡合凸起162脫離第二卡合槽112。使用者能直接朝正Y 方向移動電子模塊90與托盤12,而使得電子裝置10如圖1E所示,托盤12位于第二位置。 此時,擋塊15推抵受推部133使彈臂端131離開托盤12而移動至釋放位置,卡位部14離 開電子模塊90側邊的第一卡位孔91。放開把手16后,第一卡合凸起161位于第二卡合槽 112中且第二卡合凸起162位于第三卡合槽113中。電子模塊90便能沿正Z方向離開電子 裝置10。如此在裝設或拆卸電子模塊90時,便不必使用螺釘鎖固電子模塊90,而能減少裝 設或拆卸電子模塊90的麻煩以及所花費的時間。
[0079] 請參照第2A及2B圖,圖2A繪示依照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20的俯視 圖,圖2B繪示圖2A的電子裝置20的局部放大俯視圖。電子裝置20大致與圖1B的電子裝 置10相似。相似之處在此不再多加贅述。然而,于本實施例中,卡位部24具有一根部241 及一端部242并且通過根部241進行固定。端部242能為圓弧形??ㄎ徊?4的外徑從根 部241朝向端部242逐漸減小。根部241的外徑D1大于電子模塊90側邊的第一卡位孔91 的孔徑D3,端部242的外徑D2小于電子模塊90側邊的第一卡位孔91的孔徑D3。因此,于 托盤12連同電子模塊90于第一位置時,端部242能位于電子模塊90側邊的第一卡位孔91 內,根部241由于尺寸較大并不能進入第一卡位孔91,而是抵壓在第一卡位孔91孔口。借 此,兩側的卡位部24能夠相向抵壓以夾持電子模塊90,能夠避免電子模塊90受到震動影 響。
[0080] 請參照圖3,繪示依照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30的俯視圖。電子裝置30 大致與圖1B的電子裝置10相似。相似的處在此不再多加贅述。然而,于本實施例中,彈性 件13具有一推抵凸起336,設置于彈臂端131且朝向內側面122a的法線方向N1、N2凸出。 于托盤12連同電子模塊90于第一位置時,推抵凸起336能抵靠于電子模塊90的側邊90a。 借此,能夠避免電子模塊90受到震動影響。
[0081] 請參照圖4A、4B、4C及4D,圖4A繪示依照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40的立 體爆炸圖,圖4B繪示圖4A的電子裝置40于未裝設電子模塊90且托盤42位于第一位置時 的俯視圖,圖4C繪示圖4B的電子裝置40的局部放大俯視圖,圖4D繪示圖4A的電子裝置 40于裝設電子模塊90且托盤42位于第一位置時的俯視圖。電子裝置40大致與圖1B的 電子裝置10相似。相似之處在此不再多加贅述。然而,于本實施例中,托盤42的側墻422 中,不設置對應于彈臂端131的部分。擋塊15至側墻422延伸面之間的最短距離D4大于 延伸部貫通孔435的第一端435a至彈臂端131之間的距離D5。因此,如圖4B所示,當托盤 42位于第一位置時,彈臂端131會被擋塊15拉向用以容置電子模塊90的空間范圍內。當 電子模塊90裝設于電子裝置40時,彈臂端131能直接抵靠于電子模塊90的側邊90a,并且 增加彈臂端131夾持電子模塊90的力量。借此,能夠避免電子模塊90受到震動影響。
[0082] 請參照圖5A、5B及5C,圖5A繪示依照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50于未裝 設電子模塊90且托盤52位于第一位置時的俯視圖,圖5B繪示圖5A的電子裝置50于未裝 設電子模塊90且托盤52位于第二位置時的俯視圖,圖5C繪示圖5A的電子裝置50的局部 放大俯視圖。電子裝置50大致與圖1B的電子裝置10相似。相似的處在此不再多加贅述。 然而,于本實施例中,受推部533位于托盤52及承載盤11之間。彈性件53還包括一延伸部 534,設置于彈臂端531并圍繞受推部533且也位于托盤52及承載盤11之間。延伸部534 的兩端能和受推部533相連。受推部533及延伸部534之間形成有一延伸部貫通孔535, 擋塊15穿過延伸部貫通孔535,受推部533與延伸部534位于延伸部貫通孔535的相反兩 偵k托盤52相對于承載盤11移動而使擋塊15于延伸部貫通孔535內移動。延伸部貫通 孔535具有一第一端535a及一第二端535b。于托盤52位于第一位置時,擋塊15位于延伸 部貫通孔535的第一端535a。于托盤52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時,擋塊15從延伸部 貫通孔535的第一端535a移動至延伸部貫通孔535的第二端535b。延伸部貫通孔535的 第二端535b至彈臂端531之間的距離D6大于或等于擋塊15至側墻522的延伸面之間的 距離D7加卡位部14的長度L的總合。因此,于托盤52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且擋 塊15從延伸部貫通孔535的第一端535a移動至延伸部貫通孔535的第二端535b時,擋塊 15能夠將受推部533向外側推而使卡位部14離開電子模塊90。
[0083] 于本實施例中,延伸部貫通孔535的第一端535a的寬度介于頭部151的寬度及頸 部152的寬度之間。延伸部貫通孔535的第二端535b的寬度亦能介于頭部151的寬度及 頸部152的寬度之間,底板貫通孔523的第二端523b的寬度亦能介于頭部151的寬度及頸 部152的寬度之間,但不限于此。頭部151與頸部152可采用組裝的方式進行組合,即在頸 部152穿過底板貫通孔523的后再將頭部151安在頸部上。
[0084] 于本實施例中,擋塊15至側墻522的延伸面之間的距離D7約等于延伸部貫通孔 535的第一端535a至彈臂端531之間的距離D8,但不限于此。于其他實施例中,擋塊15至 側墻522的延伸面之間的距離D7亦能大于延伸部貫通孔535的第一端535a至彈臂端531 之間的距離D8,使彈臂端531能被擋塊15拉拽用以容置電子模塊90的空間范圍內(類似圖 4B、4D 所示)。
[0085]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電子裝置,能夠通過彈性件的彈臂端位于卡合位置時,設置于 彈臂端的卡位部位于電子模塊的第一卡位孔內而限制電子模塊移動,以固定電子模塊。設 置于底板的卡位凸柱則能限制電子模塊沿X方向及Y方向移動。當要拆卸電子模塊時,使彈 性件的彈臂端位于釋放位置,進而使設置于彈臂端的卡位部離開電子模塊的第一卡位孔, 便能將電子模塊沿Z方向移開。另外,還可通過設置于彈臂端的卡位部的形狀,使卡位部塞 住電子模塊的第一卡位孔,而避免電子模塊受到震動影響。還可通過設置于彈臂端的推抵 凸起抵靠于電子模塊的側邊,而避免電子模塊受到震動影響。另可通過彈臂端于卡合位置 時被擋塊拉拽至用以容置電子模塊的空間范圍內,而于容置電子模塊時使彈臂端抵靠于電 子模塊的側邊,增加彈臂端夾持電子模塊的力量,而能夠避免電子模塊受到震動影響。
【權利要求】
1. 一種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電子模塊; 一托盤,形成有收容該電子模塊的一收容空間,該托盤包括位于該收容空間的底側的 一底板及位于該收容空間相反兩側的二彈性件,各該彈性件皆設有一彈臂端,該電子模塊 位于該二彈臂端之間,各該彈臂端皆設有一受推部及向該收容空間延伸的一卡位部;以及 一承載盤,固設有從該托盤的該底板延伸入該收容空間并與該二受推部分別對應的二 擋塊,該托盤配置于該承載盤并可同該電子模塊一起相對于該二擋塊于一第一位置與一第 二位置之間移動; 其中,該電子模塊相反兩側設有與該二卡位部分別對應的二第一卡位孔,當該托盤連 同該電子模塊處于該第一位置時,各該卡位部至少部分位于對應的各該第一卡位孔中,隨 著該托盤連同該電子模塊相對于各該擋塊從該第一位置向該第二位置移動,各該擋塊分別 對應推抵各該受推部以向該托盤的外側推移各該彈臂端,從而使各該彈臂端的各該卡位部 脫離對應的各該第一^N立孔。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托盤可同該電子模塊一起相對于該 二擋塊沿一直線方向從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各該受推部延伸入該收容空間并設 有相對于該直線方向傾斜的一斜邊,隨著該托盤連同該電子模塊從該第一位置向該第二位 置移動,各該擋塊相對于該托盤分別對應沿著各該斜邊移動并分別對應推抵各該斜邊以促 使各該彈臂端逐漸向該托盤的外側偏移。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端固定于該底板的一把手,該 承載盤具有依序排列的一第一卡合槽、一第二卡合槽及一第三卡合槽,該把手包括貼靠該 承載盤的一^^合部及自該卡合部彎折延伸出的一施力端,該卡合部具有依序排列的一第一 卡合凸起及一第二卡合凸起,于該托盤位于該第一位置時,該第一卡合凸起處于該第一卡 合槽中且該第二卡合凸起處于該第二卡合槽中,于該托盤位于該第二位置時,該第一卡合 凸起處于該第二卡合槽中且該第二卡合凸起處于該第三卡合槽中,通過該施力端上提該把 手時,該把手的該第一^^合凸起及該第二卡合凸起脫離所處的該第一^^合槽、該第二卡合 槽或該第三卡合槽。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各該擋塊具有一頭部及一頸部,各該頭 部用于推抵相應的各該受推部且寬度大于各該頸部的寬度,當該托盤連同該電子模塊處于 該第一位置時,各該擋塊與該底板的上表面干涉以向下抵壓該底板上表面。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二彈臂端的底側皆還彎折延伸出一 延伸部,各該延伸部皆具有一延伸部貫通孔,各該擋塊分別對應穿過各該延伸部貫通孔,當 該托盤連同該電子模塊移動于該第一位置與該第二位置之間時,各該擋塊相對于該托盤于 對應的各該延伸部貫通孔內移動,當該托盤連同該電子模塊于該第一位置時,該二擋塊相 向抵壓該二延伸部貫通孔的內緣以相向拉拽該二彈臂端,從而使該電子模塊被夾持于該二 彈臂端之間。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托盤還包括與該底板相連并垂直于 該底板的二側墻,該二側墻與該二彈臂端分別對應并位于該二彈臂端之間,該二側墻皆設 有供該二卡位部穿過的二側墻貫通孔,當該托盤連同該電子模塊于該第一位置時,該二彈 臂端在該二擋塊的拉拽作用下相向抵壓該二側墻,以使該二側墻夾緊該電子模塊。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各該側墻皆設有一開槽,各該受推部 分別對應穿過各該開槽而延伸入該收容空間,該底板設有與該二延伸部分別對應的二突起 部,各該突起部與該承載盤之間皆形成供各該延伸部移動的一活動空間,各該突起部位于 對應的各該延伸部與各該受推部之間,各該突起部皆具有一底板貫通孔,各該擋塊分別對 應穿過各該底板貫通孔并可相對于該托盤于對應的各該底板貫通孔內移動,當該托盤連同 該電子模塊處于該第一位置時,各該延伸部收容于對應的該活動空間,該托盤連同該電子 模塊從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過程中,各該延伸部分別隨著所屬的各該彈臂端的偏 移而向對應的該活動空間的外側移動。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各該彈臂端皆包括板狀的一主體部,各 該受推部及各該延伸部皆自各該主體部彎折延伸出,各該卡位部為固定于各該主體部的一 凸柱,當該托盤連同該電子模塊處于該第一位置時,各該主體部分別對應貼靠并抵壓于各 該側墻外側。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各該彈臂端皆還設有與各該主體部相 連的一固定部,各該固定部固定于相應的各該側墻的外側以使各該彈臂端裝設于相應的各 該側墻。
10.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底板還設有多個卡位凸柱及二導引 槽,該二導引槽呈長條形并相平行,該電子模塊的該底部設有收容該等卡位凸柱的多個第 二卡位孔,該承載盤固設有二導引柱,該二導引柱分別對應穿過該二導引槽而進入該收容 空間,該托盤于該第一位置與該第二位置之間移動時,各該導引柱相對于該托盤沿著對應 的各該導引槽移動,該二導引槽導引該托盤直線移動。
【文檔編號】G06F1/18GK104063027SQ201310090821
【公開日】2014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3月20日
【發(fā)明者】李明剛, 沈玉龍, 徐繼彭 申請人:英業(yè)達科技有限公司, 英業(yè)達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高邑县| 凤山县| 星子县| 中西区| 乐清市| 常州市| 海口市| 佛冈县| 安阳县| 柳州市| 海宁市| 剑川县| 双桥区| 黄大仙区| 山东| 东乌珠穆沁旗| 招远市| 浦北县| 锦屏县| 马龙县| 大足县| 盐城市| 怀安县| 眉山市| 时尚| 毕节市| 江阴市| 宁远县| 连南| 吉安市| 新津县| 集安市| 苏尼特左旗| 乌苏市| 焉耆| 新邵县| 阜城县| 新绛县| 九龙城区| 西乌珠穆沁旗| 会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