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tia斷面的運動校核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一種基于CATIA斷面的運動校核方法,包括:將待校核部件與側(cè)圍總成及干涉校核部件裝配為產(chǎn)品組件;在產(chǎn)品組件中新建載體部件,在載體部件上建立第一輔助面和第二輔助面;將產(chǎn)品組件投影于第一輔助面上,得到組件投影面;在組件投影面中,沿著垂直于鉸鏈軸線的方向剖切分縫,將剖切處的結構投影于第二輔助面上,得到分縫切面圖;在分縫切面圖中,將干涉校核部件的投影沿著分縫最小距離方向以及垂直于分縫的方向均移動預設公差距離;以鉸鏈中心為原點,旋轉(zhuǎn)待校核部件至最大開啟角度,形成邊界軌跡線;測量邊界軌跡線與干涉校核部件的投影間的最小距離,判斷最小距離是否位于預設范圍內(nèi)。該方法對四門兩蓋的運動校核具有較高的精度。
【專利說明】基于CATIA斷面的運動校核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零部件結構的設計【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CATIA的運動校核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汽車的四門兩蓋是整車上比較重要的旋轉(zhuǎn)部件,四門兩蓋通過鉸鏈安裝于車身上,進而實現(xiàn)轉(zhuǎn)動。而四門兩蓋的結構設計直接決定了四門兩蓋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會否與其他零部件發(fā)生干涉,因此四門兩蓋的結構設計對于整車性能即產(chǎn)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0003]傳統(tǒng)技術中,為了檢驗四門兩蓋的結構設計是否合理,會將四門兩蓋的結構模型導入三維數(shù)模中,在三維空間內(nèi),將四門兩蓋繞著鉸鏈的軸線旋轉(zhuǎn),進而模擬四門兩蓋的實際工作過程,進而檢驗四門兩蓋的結構設計是否合理。
[0004]然而,上述校核過程中,四門兩蓋的結構尺寸均采用設計尺寸,而四門兩蓋的尺寸通常具有公差,因此四門兩蓋的實際結構尺寸與設計尺寸可能并不相等,致使上述校核過程的精度較低。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CATIA斷面的運動校核方法,該運動校核方法對汽車的四門兩蓋的運動校核具有較高的精度。
[0006]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7]—種基于CATIA斷面的運動校核方法,用于對汽車的四門兩蓋的運動進行校核,包括以下步驟:
[0008]將待校核部件與汽車的側(cè)圍總成以及干涉校核部件裝配為產(chǎn)品組件;
[0009]在所述產(chǎn)品組件中新建載體部件,在所述載體部件上建立第一輔助面和第二輔助面,所述第一輔助面和所述第二輔助面均穿過所述待校核部件與所述干涉校核部件之間的分縫,其中:以車身前圍輪心為軸心,以車身長度方向為X軸,以車身寬度方向為Y軸,以車身高度方向為Z軸的三維坐標系內(nèi),所述第一輔助面與所述三維坐標系的XOZ平面之間的夾角為鉸鏈夾角,所述第二輔助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輔助面;
[0010]將所述產(chǎn)品組件垂直投影于所述第一輔助面上,以此在二維工程圖中得到組件投影面;
[0011]在所述組件投影面中,沿著垂直于鉸鏈軸線的方向剖切所述分縫,并將剖切處的結構垂直投影于所述第二輔助面上,以此在二維工程圖中得到分縫切面圖;
[0012]在所述分縫切面圖中,將所述干涉校核部件的投影沿著分縫最小距離方向移動預設公差距離,并將所述干涉校核部件的投影沿著垂直于所述分縫的方向移動所述預設公差距離;
[0013]以鉸鏈中心為原點,旋轉(zhuǎn)所述待校核部件至最大開啟角度,形成所述待校核部件的邊界軌跡線;
[0014]測量所述邊界軌跡線與所述干涉校核部件的投影之間的最小距離,判斷所述最小距離是否位于預設范圍內(nèi)。
[0015]優(yōu)選地,在上述運動校核方法中,所述步驟“在所述組件投影面中,沿著垂直于所述鉸鏈軸線的方向剖切所述分縫,并將剖切處的結構垂直投影于所述第二輔助面上,以此在二維工程圖中得到分縫切面圖”具體為:
[0016]在所述組件投影面中,沿著垂直于所述鉸鏈軸線的方向剖切所述分縫的多個位置,并將多個剖切處的結構垂直投影于所述第二輔助面上,在多個投影面內(nèi)選擇分縫距離最小的投影面作為所述分縫切面圖。
[0017]優(yōu)選地,在上述運動校核方法中,所述步驟“以鉸鏈中心為原點,旋轉(zhuǎn)所述待校核部件至最大開啟角度,形成所述待校核部件的邊界軌跡線”具體為:
[0018]選擇所述待校核部件上距離所述鉸鏈中心最遠的點為起點,以鉸鏈中心為原點,以所述起點與所述鉸鏈中心之間的距離為半徑作圓弧線,所述圓弧線的終點位于所述待校核部件的最大開啟角度處,以所述圓弧線為所述邊界軌跡線。
[0019]優(yōu)選地,在上述運動校核方法中,所述步驟“測量所述邊界軌跡線與所述干涉校核部件的投影之間的最小距離,判斷所述最小距離是否位于預設范圍內(nèi)”具體為:
[0020]測量所述邊界軌跡線與所述干涉校核部件的投影之間的最小距離,如果所述最小距離大于等于1mm,則所述待校核部件的結構設計符合要求,否則所述待校核部件的結構設計不符合要求。
[0021]優(yōu)選地,在上述運動校核方法中,所述預設公差距離為1mm。
[0022]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基于CATIA斷面的運動校核方法,用于對汽車的四門兩蓋的運動進行校核,該運動校核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將待校核部件與汽車的側(cè)圍總成以及干涉校核部件裝配為產(chǎn)品組件;在產(chǎn)品組件中新建載體部件,在載體部件上建立第一輔助面和第二輔助面,第一輔助面和第二輔助面均穿過待校核部件與干涉校核部件之間的分縫;將產(chǎn)品組件垂直投影于第一輔助面上,以此在二維工程圖中得到組件投影面;在組件投影面中,沿著垂直于鉸鏈軸線的方向剖切分縫,并將剖切處的結構垂直投影于第二輔助面上,以此在二維工程圖中得到分縫切面圖;在分縫切面圖中,將干涉校核部件的投影沿著分縫最小距離方向移動預設公差距離,并將干涉校核部件的投影沿著垂直于分縫的方向移動預設公差距離;以鉸鏈中心為原點,旋轉(zhuǎn)待校核部件至最大開啟角度,形成待校核部件的邊界軌跡線;測量邊界軌跡線與干涉校核部件的投影之間的最小距離,判斷該最小距離是否位于預設范圍內(nèi)。此方法通過設置第一輔助面和第二輔助面得到待校核部件在分縫處與干涉校核部件在工作過程中的位置關系,同時考慮了零部件的加工公差,進而模擬零部件加工公差最大時,待校核部件與干涉校核部件在工作過程中是否會發(fā)生干涉。顯然,相比于【背景技術】中所介紹的內(nèi)容,本發(fā)明提供的運動校核方法對汽車的四門兩蓋的運動校核具有較高的精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4]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運動校核方法的流程圖;
[0025]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組件投影面的示意圖;
[0026]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分縫切面圖的示意圖;
[0027]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分縫切面圖的另一示意圖。
[0028]附圖標記說明:
[0029]11-側(cè)車門,12-翼子板,13-鉸鏈軸線,a_第一輔助面,b_第一剖切線,c-第二剖切線,d-第三剖切線,e-鉸鏈中心。
【具體實施方式】
[0030]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介紹。
[0031]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基于CATIA斷面的運動校核方法,其用于對汽車的四門兩蓋的運動進行校核,汽車的四門兩蓋指的是四個車門以及引擎蓋和后備箱蓋,此四門兩蓋均通過鉸鏈安裝于汽車的側(cè)圍總成上。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運動校核方法在CATIA軟件中進行,其包括以下步驟:
[0032]S11、將待校核部件與汽車的側(cè)圍總成以及干涉校核部件裝配為產(chǎn)品組件;
[0033]上述待校核部件即為四門兩蓋中的一個,側(cè)圍總成用于安裝四門兩蓋,而干涉校核部件則是可能與四門兩蓋發(fā)生干涉的零部件,例如后視鏡、翼子板等等。
[0034]S12、在上述產(chǎn)品組件中新建載體部件,在該載體部件上建立第一輔助面和第二輔助面,第一輔助面和第二輔助面均穿過待校核部件與干涉校核部件之間的分縫,其中:以車身前圍輪心為軸心,以車身長度方向為X軸,以車身寬度方向為Y軸,以車身高度方向為Z軸的三維坐標系內(nèi),第一輔助面與三維坐標系的XOZ平面之間的夾角為鉸鏈夾角,第二輔助面則垂直于第一輔助面;
[0035]上述三維坐標系在CATIA中一經(jīng)標定即為定量,鉸鏈夾角為已知參數(shù),第一輔助面的作用是獲得產(chǎn)品組件的投影面,第二輔助面的作用是獲得鉸鏈軸線的投影面。
[0036]S13、將產(chǎn)品組件垂直投影于第一輔助面上,以此在二維工程圖中得到組件投影面;
[0037]S14、在上述組件投影面中,沿著垂直于鉸鏈軸線的方向剖切分縫,并將剖切處的結構垂直投影于第二輔助面上,以此在二維工程圖中得到分縫切面圖;
[0038]S15、在上述分縫切面圖中,將干涉校核部件的投影沿著分縫最小距離方向移動預設公差距離,再將干涉校核部件的投影沿著垂直于分縫的方向移動預設公差距離;
[0039]此處的預設公差距離根據(jù)四門兩蓋的間隙面差確定,結合現(xiàn)有加工精度,本發(fā)明實施例將預設公差距離確定為1mm。另外,上述分縫最小距離方向指的是分縫切面圖內(nèi),待校核部件與干涉校核部件之間距離最小的兩個點之間的連線所處方向。
[0040]S16、以鉸鏈中心為原點,旋轉(zhuǎn)待校核部件至最大開啟角度,形成待校核部件的邊界軌跡線;
[0041]此步驟中可整體旋轉(zhuǎn)待校核部件至待校核部件的最大開啟角度,整個待校核部件的邊緣線在旋轉(zhuǎn)過程中形成的輪廓線即邊界軌跡線。
[0042]S17、測量前述邊界軌跡線與干涉校核部件之間的最小距離,判斷該最小距離是否位于預設范圍內(nèi)。
[0043]如果上述最小距離大于預設值(該預設值根據(jù)需求靈活確定),那么待校核部件的結構設計即符合要求,否則需要對待校核部件的結構重新進行設計,直到滿足上述要求。
[0044]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運動校核方法通過設置第一輔助面和第二輔助面得到待校核部件在分縫處與干涉校核部件在工作過程中的位置關系,同時考慮了零部件的加工公差,進而模擬零部件加工公差最大時,待校核部件與干涉校核部件在工作過程中是否會發(fā)生干涉。顯然,相比于【背景技術】中所介紹的內(nèi)容,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運動校核方法對汽車的四門兩蓋的運動校核具有較高的精度。
[0045]進一步地,上述步驟S14具體為:在組件投影面中,沿著垂直于鉸鏈軸線的方向剖切分縫的多個位置,并將多個剖切處的結構垂直投影于第二輔助面上,在多個投影面內(nèi)選擇分縫距離最小的投影面作為分縫切面圖。此方案在分縫的多個位置處進行剖切,根據(jù)剖切得到的投影面確定出待校核部件與干涉校核部件之間距離最小的位置,對此位置進行運動校核則可以更好地保證待校核部件在轉(zhuǎn)動過程中不容易與其他零部件發(fā)生干涉,使得四門兩蓋的運動校核精度更高。具體地,分縫上需要剖切的各個位置根據(jù)分縫的整體長度確定即可,本文對此不作限制。
[0046]為了便于校核過程的進行,前述步驟S16具體為:選擇待校核部件上距離鉸鏈中心最遠的點為起點,以鉸鏈中心為原點,以該起點與鉸鏈中心之間的距離為半徑作圓弧線,該圓弧線的終點位于待校核部件的最大開啟角度處,以該圓弧線為邊界軌跡線。如此設置后,僅需選定待校核部件上的一個點進行圓弧線的繪制,相比于旋轉(zhuǎn)整個待校核部件的投影,本方案較大程度地簡化了邊界軌跡線的確定過程,進而達到前述目的。
[0047]優(yōu)選地,步驟S17具體為:測量邊界軌跡線與干涉校核部件的投影之間的最小距離,如果該最小距離大于等于1mm,則待校核部件的結構設計符合要求,否則待校核部件的結構設計不符合要求。此方案將邊界軌跡線與干涉校核部件之間的最小距離控制在1_以上,使得待校核部件在轉(zhuǎn)動過程中不易與其他零部件發(fā)生干涉,同時使得汽車的結構更加緊湊。
[0048]以側(cè)車門和翼子板為例,如圖2所示為包含側(cè)車門11和翼子板12的產(chǎn)品組件在第一輔助面a上形成的組件投影面,在該組件投影面內(nèi),可沿著垂直于鉸鏈軸線13的第一剖切線b、第二剖切線c和第三剖切線d剖切分縫。圖3示出了分縫距離最小的投影面,即分縫切面圖,鉸鏈中心e與側(cè)車門11和翼子板12的位置關系如圖3所示。圖4示出了干涉校核部件的投影移動預設公差距離后的示意圖以及邊界軌跡線的示意圖,圖中:f為邊界軌跡線與干涉校核部件的投影之間的最小距離,α為待校核部件的最大開啟角度,g為預設公差距離。
[0049]以上只通過說明的方式描述了本發(fā)明的某些示范性實施例,毋庸置疑,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偏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對所描述的實施例進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圖和描述在本質(zhì)上是說明性的,不應理解為對本發(fā)明權利要求保護范圍的限制。
【權利要求】
1.一種基于“II八斷面的運動校核方法,用于對汽車的四門兩蓋的運動進行校核,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將待校核部件與汽車的側(cè)圍總成以及干涉校核部件裝配為產(chǎn)品組件; 在所述產(chǎn)品組件中新建載體部件,在所述載體部件上建立第一輔助面和第二輔助面,所述第一輔助面和所述第二輔助面均穿過所述待校核部件與所述干涉校核部件之間的分縫,其中:以車身前圍輪心為軸心,以車身長度方向為X軸,以車身寬度方向為V軸,以車身高度方向為2軸的三維坐標系內(nèi),所述第一輔助面與所述三維坐標系的孤平面之間的夾角為鉸鏈夾角,所述第二輔助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輔助面; 將所述產(chǎn)品組件垂直投影于所述第一輔助面上,以此在二維工程圖中得到組件投影面; 在所述組件投影面中,沿著垂直于鉸鏈軸線的方向剖切所述分縫,并將剖切處的結構垂直投影于所述第二輔助面上,以此在二維工程圖中得到分縫切面圖; 在所述分縫切面圖中,將所述干涉校核部件的投影沿著分縫最小距離方向移動預設公差距離,并將所述干涉校核部件的投影沿著垂直于所述分縫的方向移動所述預設公差距離; 以鉸鏈中心為原點,旋轉(zhuǎn)所述待校核部件至最大開啟角度,形成所述待校核部件的邊界軌跡線; 測量所述邊界軌跡線與所述干涉校核部件的投影之間的最小距離,判斷所述最小距離是否位于預設范圍內(nèi)。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動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在所述組件投影面中,沿著垂直于所述鉸鏈軸線的方向剖切所述分縫,并將剖切處的結構垂直投影于所述第二輔助面上,以此在二維工程圖中得到分縫切面圖”具體為: 在所述組件投影面中,沿著垂直于所述鉸鏈軸線的方向剖切所述分縫的多個位置,并將多個剖切處的結構垂直投影于所述第二輔助面上,在多個投影面內(nèi)選擇分縫距離最小的投影面作為所述分縫切面圖。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動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以鉸鏈中心為原點,旋轉(zhuǎn)所述待校核部件至最大開啟角度,形成所述待校核部件的邊界軌跡線”具體為: 選擇所述待校核部件上距離所述鉸鏈中心最遠的點為起點,以鉸鏈中心為原點,以所述起點與所述鉸鏈中心之間的距離為半徑作圓弧線,所述圓弧線的終點位于所述待校核部件的最大開啟角度處,以所述圓弧線為所述邊界軌跡線。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動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測量所述邊界軌跡線與所述干涉校核部件的投影之間的最小距離,判斷所述最小距離是否位于預設范圍內(nèi)”具體為: 測量所述邊界軌跡線與所述干涉校核部件的投影之間的最小距離,如果所述最小距離大于等于1皿,則所述待校核部件的結構設計符合要求,否則所述待校核部件的結構設計不符合要求。
5.根據(jù)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運動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預設公差距離為1臟。
【文檔編號】G06F17/50GK104462699SQ201410776695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2月15日
【發(fā)明者】唐淳, 束照坤 申請人: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