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條形碼評價裝置、條形碼圖像生成系統(tǒng)、條形碼評價方法、條形碼圖像生成方法以及條形碼評價程序。
背景技術:
條形碼廣泛地用作用于傳遞各種類型的信息的手段。條形碼通常打印于紙介質上。
然而,存在對利用條形碼讀取裝置(在下文中,必要時,也被稱為“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顯示于終端屏幕上的條形碼,而不是打印于紙介質上的條形碼的運行需要。
運行需要的示例是,通過將條形碼顯示于蜂窩電話或其他終端的屏幕上,并且,通過利用與商店等處的收銀機或銷售點(pos)終端連接的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該條形碼,從而提供某種服務。
在條形碼以該方式顯示于便攜式終端的屏幕上的情況下,條形碼的編碼信息可能動態(tài)地改變,并且,可能因顯示條形碼的終端而異。簡而言之,顯示于便攜式終端的屏幕上的條形碼具有比打印于紙介質上的條形碼更高的自由度。而且,預期將條形碼顯示于便攜式終端的屏幕上,以排除打印條形碼的麻煩并削減配送成本。
當利用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顯示于便攜式終端等的屏幕上的條形碼時,當然,每次都需要確保所顯示的條形碼的準確讀取。然而,不同的便攜式終端模型在屏幕大小、縱向和橫向上的像素數(shù)、以及像素密度的方面具有不同的規(guī)格。在可讀寬度和最小分辨率的方面,規(guī)格還因條形碼掃描器的類型而異。
由此而造成的情形是,當組合而使用不同的便攜式終端模型和不同的條形碼掃描器模型時,不能讀取能夠利用一個便攜式終端模型和一個條形碼掃描器模型的組合來讀取的條形碼。
在例如專利文獻1和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用于防止該情形的技術。
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用于創(chuàng)建能夠顯示于移動終端的顯示器上且可利用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的條形碼的條形碼創(chuàng)建方法、配置成顯示條形碼的條形碼顯示裝置、以及配置成提供條形碼的條形碼提供裝置。專利文獻1的描述還包括通過使顯示條形碼的方法因顯示器而異來考慮在上面顯示有條形碼的便攜式終端的顯示器的規(guī)格。
在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條形碼服務提供系統(tǒng),其中,準備使便攜式終端模型數(shù)據(jù)和條形碼圖像數(shù)據(jù)彼此相關聯(lián)的表格,以顯示與感興趣的便攜式終端模型相關聯(lián)的條形碼圖像。換句話說,在專利文獻2中同樣地包括如下的方案:通過使顯示條形碼的方法因顯示器而異,從而考慮在上面顯示有條形碼的便攜式終端的顯示器的規(guī)格。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jp-a-2002-117372
專利文獻2:jp-a-2003-115025。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
如上所述,專利文獻1和專利文獻2中所公開的技術涉及使顯示的方式適應于將在上面待顯示條形碼的模型的類型。
然而,那些技術的前提是,利用預期使用的既定的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預期使用且具有既定的點數(shù)和既定的模塊寬度的條形碼。技術只不過在該前提下限定顯示方式。
換句話說,技術未預期到實際顯示的條形碼的點數(shù)或模塊寬度的改變,并且,未預期到利用具有除了預期的規(guī)格之外的規(guī)格的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
所以,當管理人員/規(guī)劃人員自行決定而創(chuàng)建條形碼時,那些常見的技術的使用并非始終確保所創(chuàng)建的條形碼適當?shù)仫@示于不同類型的便攜式終端的屏幕上且可利用不同類型的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
因此,找到驗證由管理人員/規(guī)劃人員自行決定而創(chuàng)建的條形碼是否能夠適當?shù)仫@示于不同類型的便攜式終端的屏幕上且可利用不同類型的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的方法,或比較所創(chuàng)建的條形碼的適當性的方法,是永久的問題。
將假設,管理人員/規(guī)劃人員單獨地創(chuàng)建將顯示于蜂窩電話和其他類似的終端的屏幕上的條形碼,并且,提供/分配將在上面顯示條形碼的所有的便攜式終端和將借以讀取條形碼的所有的條形碼掃描器。如果能夠這樣地布置,則管理人員/規(guī)劃人員能夠采用適合于將使用的條形碼的便攜式終端和條形碼掃描器,并且,能夠預先驗證運行的適當性,或能夠適當?shù)卦O計運行。
然而,實際使用的便攜式終端和條形碼掃描器單獨地設計,并且,出于其自身的目的而存在。例如,便攜式終端的屏幕的主要目的是,顯示除了條形碼之外的類型的信息,并且,不顯示條形碼。另外,通常,條形碼掃描器的主要目的是,讀取打印于紙上的條形碼,并且,不讀取顯示于便攜式終端的屏幕上的條形碼。
換句話說,創(chuàng)建條形碼的管理人員/規(guī)劃人員不能執(zhí)行允許管理人員/規(guī)劃人員針對管理人員/規(guī)劃人員希望使用的條形碼的規(guī)格而使便攜式終端和條形碼掃描器的規(guī)格最優(yōu)化的控制。實際情況是,創(chuàng)建條形碼的管理人員/規(guī)劃人員無從預先得知是否能夠實際顯示其自身的創(chuàng)建的條形碼,且如果可顯示,則是否能夠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條形碼。
總之,不存在定量地驗證是否可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顯示于終端屏幕上的條形碼的手段,并且,不存在預先驗證整體運行本身是否可行(即,條形碼是否能夠如預期那樣顯示于終端屏幕上且可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的指標。
由于預先驗證并非一個選擇,因而不存在除了準備預期在運行中使用的每個實際終端模型且實際確認是否可利用預期使用的每個條形碼掃描器模型來讀取條形碼的方法之外的方法。
具體地,需要通過獲得市場上的每個便攜式終端模型,在各個所獲得的便攜式終端上顯示每個所創(chuàng)建的條形碼,并且,利用能夠使用的每個條形碼掃描器模型來讀取條形碼,從而針對便攜式終端模型、所創(chuàng)建的條形碼以及條形碼掃描器模型的每個組合而連續(xù)地進行實際可讀性測試。這樣的可讀性測試要求巨大的成本和大量的驗證時間。
在實踐中,難以花費許多錢和驗證時間。即使花費巨大的成本和大量的驗證時間,對于蜂窩電話及其他類似的終端,發(fā)布新模型的周期也相對短,并且,在屏幕大小、縱向和橫向上的像素數(shù)、以及像素密度的方面,屏幕規(guī)格也多種多樣。這不僅導致不能一致地指定顯示條形碼的條件,而且,從持續(xù)運行的觀點來看,還導致嚴重的問題。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標是,提供如下的條形碼評價裝置、條形碼圖像生成系統(tǒng)、條形碼評價方法、條形碼圖像生成方法以及條形碼評價程序:不進行使用實際掃描器和終端的驗證,就能夠定量地評價條形碼、條形碼掃描器和終端之間的關系是否適于顯示且讀取條形碼。
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案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條形碼評價裝置,該條形碼評價裝置配置成進行評價,評價涉及確定條形碼圖像是否可顯示于圖像顯示裝置上且確定是否可利用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條形碼圖像,不實際顯示且讀取條形碼圖像,就基于條形碼圖像的內(nèi)容、圖像顯示裝置的規(guī)格以及條形碼讀取裝置的規(guī)格而進行評價。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條形碼圖像生成系統(tǒng),該條形碼圖像生成系統(tǒng)包括:條形碼圖像生成請求裝置;和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的條形碼評價裝置,其中,條形碼圖像生成請求裝置配置成請求條形碼評價裝置生成具有既定的內(nèi)容的條形碼圖像,并且,其中,條形碼評價裝置配置成基于請求生成的條形碼圖像的既定的內(nèi)容且基于評價的結果,生成條形碼圖像,該條形碼圖像可顯示于既定的圖像顯示裝置上,并且,可利用既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種條形碼評價方法,該條形碼評價方法由條形碼評價裝置運行,該方法包括進行評價,評價涉及確定條形碼圖像是否可顯示于圖像顯示裝置上且確定是否可利用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所顯示的條形碼圖像,不實際顯示且讀取條形碼圖像,就基于條形碼圖像的內(nèi)容、圖像顯示裝置的規(guī)格以及條形碼讀取裝置的規(guī)格而進行評價。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種條形碼評價程序,該條形碼評價程序用于促使計算機起條形碼評價裝置的作用,該條形碼評價裝置配置成進行評價,評價涉及確定條形碼圖像是否可顯示于圖像顯示裝置上且確定是否可利用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所顯示的條形碼圖像,不實際顯示且讀取條形碼圖像,就基于條形碼圖像的內(nèi)容、圖像顯示裝置的規(guī)格以及條形碼讀取裝置的規(guī)格而進行評價。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種條形碼圖像生成方法,該條形碼圖像生成方法由包括條形碼圖像生成請求裝置和條形碼評價裝置的系統(tǒng)運行,條形碼圖像生成方法包括:由條形碼圖像生成請求裝置、條形碼評價裝置請求而生成具有既定的內(nèi)容的條形碼圖像;由條形碼評價裝置進行評價,評價涉及確定條形碼圖像是否可顯示于圖像顯示裝置上且確定是否可利用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所顯示的條形碼圖像,不實際顯示且讀取條形碼圖像,就基于條形碼圖像的內(nèi)容、圖像顯示裝置的規(guī)格以及條形碼讀取裝置的規(guī)格而進行評價;以及由條形碼評價裝置基于請求生成的條形碼圖像的既定的內(nèi)容且基于評價的結果而生成條形碼圖像,該條形碼圖像可顯示于既定的圖像顯示裝置上,并且,可利用既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
發(fā)明的效果
根據(jù)本發(fā)明,不進行使用實際掃描器和終端的驗證,就能夠定量地評價條形碼、條形碼掃描器和終端之間的關系是否適于顯示且讀取條形碼。
附圖說明
圖1是用于圖示本發(fā)明的示例實施例中的適當區(qū)域與終端屏幕規(guī)格之間的關系的示例的p-w圖。
圖2-1是用于更詳細地圖示圖1中的適當區(qū)域及其他區(qū)域的圖(1/2)。
圖2-2是用于更詳細地圖示圖1中的適當區(qū)域及其他區(qū)域的圖(2/2)。
圖3是用于圖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實施例的評價裝置的功能塊的框圖。
圖4是用于圖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示例實施例中的基本運行的流程圖。
圖5是用于圖示在本發(fā)明的第一示例實施例中描述的具體示例中的適當區(qū)域與終端屏幕規(guī)格之間的關系的示例的p-w圖。
圖6是用于圖示本發(fā)明的第二示例實施例中的基本運行的流程圖。
圖7是用于圖示在本發(fā)明的第二示例實施例中描述的具體示例中的適當區(qū)域與終端屏幕規(guī)格之間的關系的示例的p-w圖。
圖8是用于圖示本發(fā)明的第三示例實施例中的基本運行的流程圖。
圖9是本發(fā)明的第三示例實施例中的具體示例的圖表,其中橫軸線表示位數(shù),并且,縱軸線表示適合率。
圖10是用于圖示在本發(fā)明的第三示例實施例中描述的具體示例中的適當區(qū)域與終端屏幕規(guī)格之間的關系的示例的p-w圖(1/2)。
圖11是用于圖示在本發(fā)明的第三示例實施例中描述的具體示例中的適當區(qū)域與終端屏幕規(guī)格之間的關系的示例的p-w圖(2/2)。
圖12是用于圖示本發(fā)明的第四示例實施例中的基本運行的流程圖。
圖13是用于圖示在本發(fā)明的第四示例實施例中描述的具體示例中的適當區(qū)域與終端屏幕規(guī)格之間的關系的示例的p-w圖。
圖14是用于圖示本發(fā)明的第五示例實施例中的條形碼系統(tǒng)的整體基本配置的框圖。
圖15-1是用于圖示本發(fā)明的第五示例實施例中的基本運行的流程圖(1/3)。
圖15-2是用于圖示本發(fā)明的第五示例實施例中的基本運行的流程圖(2/3)。
圖15-3是用于圖示本發(fā)明的第五示例實施例中的基本運行的流程圖(3/3)。
圖16是用于圖示與gs1數(shù)據(jù)條擴展一致地將31位數(shù)配置為單行條形碼的示例的圖。
圖17是用于圖示將與圖16相同的編碼信息配置為兩行條形碼的示例的圖。
參考符號列表
10評價裝置
11cpu
12存儲裝置組
13圖像輸出單元
14i/o
15總線
21顯示裝置
22輸入裝置
30終端組
31終端k
41第一經(jīng)營者服務器
42第二經(jīng)營者服務器
50條形碼生成服務器
60交換網(wǎng)絡
100條形碼系統(tǒng)。
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將概述本發(fā)明的示例實施例。
本發(fā)明的示例實施例能夠定量地評價便攜式終端等的屏幕上“將顯示的條形碼”是否能夠顯示且是否可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即,條形碼掃描器和終端是否與條形碼“處于合適的關系”。基于便攜式終端等的屏幕上“將顯示的條形碼”的模塊寬度、用于讀取條形碼的條形碼掃描器的規(guī)格、以及預期使用的便攜式終端(即,圖像顯示裝置的屏幕規(guī)格(像素寬度和像素密度))而作出該評價。
在本發(fā)明的示例實施例中,還能夠通過應用該評價的方法,從終端的屏幕規(guī)格和條形碼掃描器的規(guī)格導出能夠顯示于終端上且可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的“將顯示的條形碼”的模塊寬度。
本發(fā)明的示例實施例還能夠通過應用該評價的方法,從而確定讀取“將顯示的條形碼”所必需的條形碼掃描器的規(guī)格。
以上為本發(fā)明的示例實施例的概要。
接下來,作為關于本發(fā)明的示例實施例的具體描述的前提,將描述該評價的方法的內(nèi)容。
1.基本概念
(1)定義
首先,規(guī)定以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術語。
條形碼中所包括的黑白的(條與間隔的)圖案部分被稱為“條形碼符號”。條形碼符號及條形碼符號左右的必要的空白被統(tǒng)稱為“條形碼”。
條形碼符號的最小寬度單位被稱為“最小模塊寬度”。整個條形碼的模塊寬度被稱為“總模塊寬度”。通過將最小模塊寬度用作參考而將總模塊寬度的大小表示為“總寬度○○模塊(mod)”。
通過對條形碼進行成像而生成的條形碼圖像具有通過使每個模塊的構成點數(shù)與總模塊寬度相乘而計算出的總寬度。例如,通過以每個模塊1個點的速率對具有100個模塊的總寬度的條形碼進行成像而生成的條形碼圖像具有100個點的總寬度。
“將顯示的條形碼”的總模塊寬度被設置為wm。通過將使用的條形碼(即,將顯示于終端屏幕上的條形碼)的類型和將編碼的字符串的位數(shù)來確定模塊寬度wm。為總模塊寬度的模塊寬度wm包括條形碼符號的寬度和左右的必要的空白的寬度。
每個模塊的構成點數(shù)被設置為t(t是正整數(shù))。通過使“將顯示的條形碼”的總模塊寬度wm乘以每個模塊的構成點數(shù)t而獲得的值t·wm等于條形碼圖像的總點寬度。
舉個例子,當20位的數(shù)配置為被稱為代碼128的代碼集c的條形碼時,通過11×20/2+55而將wm計算為165mod。當在本示例中,每個模塊的構成點數(shù)t為2個點/mod時,通過2個點/mod×165mod而將條形碼圖像寬度計算為330個點。
根據(jù)日本工業(yè)標準(jis),將代碼128標準化為標準編號:jisx0504。在代碼128的代碼集c中編碼的字符串僅具有數(shù)字字符,且成為兩位的單位。
可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的條形碼的上限寬度被設置為wsmm。條形碼掃描器能夠讀取條形碼的最小分辨率,即,能夠由條形碼掃描器檢測到的最小寬度被設置為dsmm。值ws和ds是條形碼讀取裝置的規(guī)格值。
在以下的描述中,必要時,可以將包括將在上面顯示條形碼的屏幕的裝置稱為“終端”。必要時,可以將條形碼讀取裝置稱為“條形碼掃描器”。
總結上文所給定的定義,在下文中列出本文中所使用的變量。在此使用的各個變量的單位是變量的一般假設的單位。
wm:將顯示的條形碼的橫向模塊寬度。值wm以mod為單位而測量,且為正整數(shù)。
t:條形碼圖像的每個模塊的構成點數(shù)。值t以點/mod為單位而測量,且為正整數(shù)。
ws:可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的條形碼的寬度的上限。值ws以mm為單位而測量,且為正整數(shù)。
ds: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值ds以mm為單位而測量,且為正整數(shù)。
(2)“適當區(qū)域”的條件
當基于上文所給定的定義而考慮條形碼能夠顯示于終端屏幕上且可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的條件時,需要滿足以下的三個條件的全部:
第一條件:顯示于終端屏幕上的條形碼的寬度t·wm不超過條形碼掃描器的可讀寬度ws。
第二條件:顯示于終端屏幕上的條形碼的最小模塊寬度等于或多于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ds。
第三條件:顯示于終端屏幕上的條形碼的寬度t·wm被包含在將在上面顯示條形碼的終端的屏幕寬度內(nèi)。
首先,將討論第一條件。
當終端屏幕上的像素間的距離(也被稱為點距)被設置為dmm/像素時,所配置的條形碼的寬度為t·wm·dmm。第一條件是,t·wm·d并非比條形碼掃描器的可讀寬度ws更寬,且因此,建立表達式t·wm·d≤ws。使該表達式變形而產(chǎn)生以下的表達式:
[數(shù)1]
根據(jù)該表達式,d能夠取得的最大值dh如下地表達:
[數(shù)2]
對于終端屏幕的像素密度,單位“ppi”(意指每英寸的像素的數(shù)量)通常用作規(guī)格值。在此,該單位如下地使用。
與像素間的距離dmm/像素相對應的ppi值被設置為p,并且,1英寸等于25.4mm。因此,建立以下的表達式:
[數(shù)3]
表達式如下地變形:
[數(shù)4]
[數(shù)5]
[數(shù)6]
將[數(shù)5]的表達式代入[數(shù)6]的表達式中,并且,整理不等式而獲得表達式(a)。
[數(shù)7]
在這種情況下,當像素密度p在條形碼的每個模塊的構成點數(shù)t個點/mod下能夠取得的最小值被設置為pl(t)時,獲得以下的表達式:
[數(shù)8]
現(xiàn)在,當t為1時,pl被限定為pl(t)的值,且如下地表達:
[數(shù)9]
于是,pl(t)能夠表達為pl(t)=t·pl,且表達式(a)能夠由表達式(a’)表達。
[數(shù)10]
p≧t·pl(其中,
這是保持具有寬度wm的將顯示的條形碼不超過條形碼掃描器的可讀寬度ws的終端像素密度pppi的條件。
從表達式(a’)理解到,pl取決于條形碼的模塊寬度wm和條形碼掃描器的可讀寬度ws。
接下來,將討論第二條件。
當終端屏幕上的像素間的距離d以mm/點為單位而表達時,將顯示的條形碼的最小模塊寬度為t·dmm。該值需要不小于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ds,且因此,需要滿足關系t·d≥ds。
如關于第一條件的討論中那樣,該表達式變換成ppi值。
[數(shù)11]
然后,該表達式如下地代入。
[數(shù)12]
該表達式如下地變形。
[數(shù)13]
[數(shù)14]
結果,獲得表達式(b)。
在這種情況下,當像素密度p能夠在每個模塊的構成點數(shù)t個點/mod下取得的最大值被設置為ph(t)時,ph(t)如下:
[數(shù)15]
現(xiàn)在,當t為1時,ph被限定為ph(t)的值,且如下地表達。
[數(shù)16]
[數(shù)17]
ph(t)=t·ph
然后,ph(t)能夠表達為上式,并且,表達式(b)能夠表達為表達式(b’)。
[數(shù)18]
p≦t·ph(其中,
這充當保持最小模塊寬度不小于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dsmm的終端像素密度pppi的條件。
從表達式(b’)理解到,ph僅取決于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ds。
以上為第一條件和第二條件的討論。結果,從第一條件的討論導出的表達式(a’)和從第二條件的討論導出的表達式(b’)如下:
[數(shù)19]
p≧t·pl(其中,
[數(shù)20]
p≦t·ph(其中,
根據(jù)表達式(a’)和表達式(b’)這兩個表達式而建立關系式t·pl≤p≤t·ph,是“對p賦予‘適當范圍’內(nèi)的值”的條件。
現(xiàn)在,將討論如下的情況:未針對p而建立表達式(a’)和表達式(b’)的關系式,并且,滿足“使p不屬于‘適當范圍’的條件”,即,關系pl>ph。
[數(shù)21]
[數(shù)22]
[數(shù)22]的表達式根據(jù)[數(shù)21]的pl和ph的表達式而導出,并且,針對wm而解答,以導出以下的表達式:
[數(shù)23]
這是“對p賦予非適當值的條件”。
該關系式指示,當將顯示的條形碼的模塊寬度wmmod超過通過以下的表達式而計算出的值時,無論終端具有什么屏幕規(guī)格,都不能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顯示于終端屏幕上的條形碼:
[數(shù)24]
這還意味著,“對p賦予非適當值的條件”僅取決于條形碼掃描器的規(guī)格值。因此,不比較終端屏幕規(guī)格,通過考慮該條件,從而能夠將條形碼確定為“不適當?shù)摹薄?/p>
與上文所給定的關系式相反的關系式如下:
[數(shù)25]
[數(shù)25]的表達式充當條形碼的模塊寬度wm屬于“適當范圍”的必要條件之一。
[數(shù)26]
而且,[數(shù)26]的表達式能夠被解釋為配置成填補條形碼掃描器的整個最大可讀寬度ws的條形碼的模塊寬度,其中,條形碼掃描器的整個最大可讀寬度ws是與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ds相同的模塊寬度。
[數(shù)27]
在wm超過通過[數(shù)27]的表達式而計算出的值,且條形碼顯示于終端屏幕上,使得條形碼的最小模塊寬度比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ds更大的情況下,顯示于終端屏幕上的條形碼的總寬度超過條形碼掃描器的可讀寬度ws。所以,不能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條形碼。
[數(shù)28]
在wm超過通過[數(shù)28]的表達式而計算出的值,且條形碼改為顯示于終端屏幕上,使得所顯示的條形碼寬度等于或小于條形碼掃描器的可讀寬度ws的情況下,所顯示的條形碼的最小模塊寬度比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ds更小。所以,不能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條形碼。簡而言之,無論終端具有什么屏幕規(guī)格,都不可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條形碼。
這意味著,對于條形碼掃描器的具體規(guī)格,條形碼的模塊寬度wm太大。在這種情況下,條形碼創(chuàng)建者需要采取動作,諸如,減少形成數(shù)據(jù)的編碼信息的位數(shù),或切換成能夠具有小的模塊寬度的條形碼類型。當條形碼創(chuàng)建者選擇不減少編碼信息的位數(shù)或切換條形碼類型時,需要采取的動作為,切換預期用于具有通過以下的表達式而計算出的大的值的模型的條形碼掃描器:
[數(shù)29]
可以組合而使用動作的示例。例如,除了形成數(shù)據(jù)的編碼信息的位數(shù)的減少或條形碼類型切換之外,還可以執(zhí)行條形碼掃描器模型的切換。
在一些情況下,模塊寬度wm滿足以下的表達式:
[數(shù)30]
滿足[數(shù)30]的表達式的模塊寬度wm是將在配置條形碼時保持的條形碼的總模塊寬度的極限。
例如,當條形碼掃描器的規(guī)格將可讀寬度ws指定為60mm且將最小分辨率ds指定為0.15mm時,模塊寬度wm的極限值通過60/0.15而計算為400mod。因此,無論顯示條形碼的終端具有什么屏幕規(guī)格,都“不可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具有超過400mod的總模塊寬度的條形碼。這是因為,顯示于終端屏幕上的條形碼的寬度超過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大可讀寬度,或構成條形碼的模塊的最小模塊寬度比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更小。
總之,在將顯示于終端屏幕上的條形碼的配置的設計中,需要確定條形碼的代碼類型、條形碼的編碼信息的位數(shù)等,使得條形碼的模塊寬度wm不超過該極限值。
最后,將討論第三條件。
在將在上面顯示條形碼的終端的屏幕寬度內(nèi),包含所顯示的條形碼的模塊寬度wm(或twm),這意味著,所顯示的條形碼的寬度twm個點不超過終端屏幕的寬度w個像素,即,條形碼圖像能夠顯示于終端屏幕上,而不存在超出屏幕的條形碼圖像的部分。
換句話說,第三條件為,條形碼的模塊寬度與終端屏幕寬度w個像素具有表達式(c)的關系。
t·wm≤w→w≥t·wm......表達式(c)。
以上為第一條件、第二條件和第三條件的描述。
接下來,將參考圖1而進行描述,圖1是p-w圖,其中橫軸線pppi,且縱軸線表示w個點,在p-w區(qū)域上,滿足上述的第一條件、第二條件和第三條件,即,滿足表達式(a’)、表達式(b’)和表達式(c)。
圖1中所圖示的區(qū)域101與“適當區(qū)域”相對應,其中,當在t為1個點/mod的條件下配置條形碼時,將顯示的條形碼的寬度和條形碼掃描器的規(guī)格兩者都屬于適當范圍。具體地,區(qū)域101指示如下的范圍:處于將顯示的條形碼的模塊寬度wm不超過條形碼掃描器的可讀寬度ws的最小像素密度plppi與模塊寬度wm不低于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dsmm的最大終端屏幕像素密度phppi之間,并且,終端屏幕寬度w等于或多于將顯示的條形碼的模塊寬度wm。
類似地,圖1的區(qū)域102表示在t為2個點/mod的條件下配置條形碼時的“適當區(qū)域”,并且,圖1的區(qū)域103表示在t為3個點/mod的條件下配置條形碼時的“適當區(qū)域”。
作為任意的終端k的屏幕規(guī)格的屏幕寬度wkpix和屏幕ppi值pkppi繪制至圖1的p-w圖上。簡而言之,繪制k=(pk,wk)。
當以該方式繪制屏幕規(guī)格且k=(pk,wk)位于圖1中的區(qū)域101、區(qū)域102或區(qū)域103的內(nèi)側時,這指示,終端k位于“適當區(qū)域”內(nèi),并且,條形碼能夠顯示于終端k上,且可利用具有預期的規(guī)格的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
當以該方式繪制屏幕規(guī)格且k=(pk,wk)位于圖1中的區(qū)域101、區(qū)域102和區(qū)域103的外側的區(qū)域中時,另一方面,能夠確定,終端k不在“適當區(qū)域”中,并且,條形碼不能顯示于終端k上,或能夠顯示,但極不可能利用具有預期的規(guī)格的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
在終端k的屏幕規(guī)格k=(pk,wk)位于上述的“適當區(qū)域”之一的內(nèi)側的情況下,這意味著,將顯示于終端k的屏幕上的條形碼的條件需要符合相關的“適當區(qū)域”所規(guī)定的t的條件。例如,在終端k位于作為上述的“適當區(qū)域”之一的區(qū)域101中的情況下,需要使t為1。
當任意的終端k的屏幕規(guī)格k(pk,wk)不在任何“適當區(qū)域”中時,這不僅僅指示任意的終端k為不適當?shù)摹;诶L制至p-w圖上的k(pk,wk)的位置,這還指示導致終端k不適當?shù)囊蛩?,即,不適當因素。
將參考圖2-1而描述這點,圖2-1是圖1的簡化圖。
在圖2-1中,僅圖示t為1的條件下的圖1的“適當區(qū)域”和“不適當區(qū)域”。圖2-1的區(qū)域201與圖1的區(qū)域101相對應,并且,表示“適當區(qū)域”。圖2-1的除了區(qū)域201之外的區(qū)域,即,區(qū)域202、區(qū)域203和區(qū)域204是t為1的條件下的“不適當區(qū)域”。在“不適當區(qū)域”中繪制由k(pk,wk)表示的任意的終端k的屏幕規(guī)格時的各個不適當因素如下。
<圖2-1的區(qū)域202(即,wk<wm為真的區(qū)域)的不適當因素>
即使在t為1個點/mod的條件下,終端屏幕寬度wk也低于將顯示的條形碼的模塊寬度wm,且因此,目標條形碼不能顯示于終端屏幕上。
<圖2-1的區(qū)域203(即,pk<pl和wk≥wm為真的區(qū)域)的不適當因素>
在t為1個點/mod的條件下,條形碼能夠顯示于終端屏幕上。然而,像素密度低(像素間的距離長),并且,所顯示的條形碼的寬度超過條形碼掃描器的可讀寬度ws。所以,不能利用條形碼掃描器的預期的規(guī)格來讀取條形碼。
<圖2-1的區(qū)域204(即,pk>ph和wk≥wm為真的區(qū)域)的不適當因素>
在t為1個點/mod的條件下,條形碼能夠顯示于終端屏幕上。然而,像素密度高(像素間的距離短),并且,所顯示的條形碼的最小模塊寬度比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ds更小。所以,不能利用條形碼掃描器的預期的規(guī)格來讀取條形碼。
鑒于由于“不適當區(qū)域”的位置的差異而導致且參考圖2-1而描述的“不適當因素的差異”,參考圖2-2而描述在t為1至3的條件下限定適當區(qū)域的圖1的“不適當區(qū)域”的“不適當因素”。
圖2-2的區(qū)域211、區(qū)域212和區(qū)域213分別與作為圖1的“適當區(qū)域”的區(qū)域101、區(qū)域102和區(qū)域103相對應。
這種情況下的“不適當區(qū)域”被分類為分別具有以下的“不適當因素”的區(qū)域214至區(qū)域221。
<圖2-2的區(qū)域214(即,wk<wm為真的區(qū)域)的不適當因素>
即使在t為1個點/mod的條件下,終端屏幕寬度wk也比將顯示的條形碼的模塊寬度wm更小,且因此,不能顯示目標條形碼。
<圖2-2的區(qū)域215(即,wk≥wm和pk<pl為真的區(qū)域)的不適當因素>
在t為1個點/mod的條件下,條形碼能夠顯示于終端屏幕上。然而,像素密度低(像素間的距離長),并且,所顯示的條形碼的寬度超過條形碼掃描器的可讀寬度ws。所以,不能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條形碼。
<圖2-2的區(qū)域216(即,wm≤wk<2wm和pk>ph為真的區(qū)域)的不適當因素>
在t為1個點/mod的條件下,條形碼能夠顯示于終端屏幕上。然而,像素密度高(像素間的距離短),并且,所顯示的條形碼的最小模塊寬度比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ds更小。所以,不能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條形碼。
<圖2-2的區(qū)域217(即,2wm≤wk<3wm和ph<pk<2pl為真的區(qū)域)的不適當因素>
在t為1個點/mod的條件下,且在t為2個點/mod的條件下,條形碼能夠顯示于終端屏幕上。然而,當在t為2的條件下顯示條形碼時,條形碼符號的寬度超過條形碼掃描器的可讀寬度ws,并且,當在t為1的條件下顯示條形碼時,條形碼的最小模塊寬度比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ds更小。所以,在任一情況下,都不可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條形碼。
<圖2-2的區(qū)域218(即,2wm≤wk<3wm和pk>2ph為真的區(qū)域)的不適當因素>
在t為1個點/mod的條件下,且在t為2個點/mod的條件下,條形碼能夠顯示于終端屏幕上。然而,在t的任何值下,條形碼的最小模塊寬度都比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ds更小,且所以,不可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條形碼。
<圖2-2的區(qū)域219(即,3wm≤wk<4wm和ph<pk<2pl為真的區(qū)域)的不適當因素>(未示出4wm)
在t為1個點/mod、t為2個點/mod以及t為3個點/mod的任一條件下,條形碼能夠顯示于終端屏幕上。然而,當在t為2或3的條件下顯示條形碼時,條形碼的寬度超過條形碼掃描器的可讀寬度ws,并且,當在t為1的條件下顯示條形碼時,條形碼的最小模塊寬度比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ds更小。所以,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條形碼。
<圖2-2的區(qū)域220(即,3wm≤wk<4wm和2ph<pk<3pl為真的區(qū)域)的不適當因素>(未示出4wm)
在t為1個點/mod、t為2個點/mod以及t為3個點/mod的任一條件下,條形碼能夠顯示于終端屏幕上。然而,當在t為3的條件下顯示條形碼時,條形碼的寬度超過條形碼掃描器的可讀寬度ws,并且,當在t為1或2的條件下顯示條形碼時,條形碼的最小模塊寬度比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ds更小。所以,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條形碼。
<圖2-2的區(qū)域221(即,3wm≤wk<4wm和pk>3ph為真的區(qū)域)的不適當因素>(未示出4wm)
在t為1個點/mod、t為2個點/mod以及t為3個點/mod的任一條件下,條形碼能夠顯示于終端屏幕上。然而,在t的任何值下,條形碼的最小模塊寬度都比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ds更小,且所以,不可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條形碼。
將回到圖1而考慮兩個終端(終端k1和終端k2)。
與終端k1的屏幕規(guī)格相對應的圖1的點104位于上述的“適當區(qū)域”之一內(nèi)。換句話說,終端k1是位于“適當區(qū)域”內(nèi)的終端的示例。終端k1屬于如下的范圍:當在t為2個點/mod的條件下配置條形碼時,將顯示的條形碼能夠顯示于其屏幕上,并且,可在可讀寬度和最小分辨率的方面的條形碼掃描器的規(guī)格范圍內(nèi)讀取。
與終端k2的屏幕規(guī)格相對應的圖1的點105不在上述的“適當區(qū)域”之一內(nèi)。換句話說,終端k2是位于“適當區(qū)域”的外側的終端的示例。終端k2位于沿縱軸線方向滿足wm<wk2<2wm且沿橫向滿足2ph<pk2<3pl的點處。因此,終端k2與圖2-2的區(qū)域216相對應,并且,當在t為1個點/mod的條件下配置條形碼時,將顯示的條形碼能夠顯示于其屏幕上。然而,顯示于終端k2上的條形碼的最小模塊寬度比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規(guī)格值更小,并且,不可利用預期使用的條形碼掃描器的規(guī)格來讀取條形碼。
接下來,將描述“適當率”的計算。
假設,上述的“適當區(qū)域”被設置為u,并且,n類終端k1、k2、......kn的點集被設置為k。還假設,屬于適當區(qū)域u的范圍的終端k的數(shù)量,即,滿足k∈u的終端的數(shù)量被設置為m。于是,終端的適當率z能夠表達為z=m/n(0≤z≤1)。能夠以該方式計算考慮將使用的條形碼配置規(guī)格、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和終端屏幕規(guī)格的“適當率”。
因而,能夠直接地計算作為“適當率”的定量值,以作為針對查明“‘將使用的條形碼’是否為合適的”的問題的解決方案。通過將所計算出的“適當率”與在不同的條件下計算出的另一“適當率”的值比較,從而還能夠在“評價”中使用該“適當率”。
上述的變量和表達式總結如下。
<從條件導出的表達式>
[數(shù)31]
p≧t·pl(其中,
[數(shù)32]
p≦t·ph(其中,
w≥t·wm......表達式(c)。
[數(shù)33]
表達式(d)是指示wm為了使表達式(a’)和表達式(b’)兩者成立而需要取得的值的范圍的表達式。如在表達式(a’)和表達式(b’)的描述中,描述為“對p賦予非適當值的條件”,當wm滿足以下的表達式時,pl比ph更大:
[數(shù)34]
表達式(a’)和表達式(b’)不成立。因此,表達式(a’)和表達式(b’)兩者都成立的前提是,模塊寬度wm屬于表達式(d)的范圍。
<所使用的變量(在此使用的單位是一般針對變量而假設的單位)的列表>
[定義]
wm:將顯示的條形碼的橫向模塊寬度。值wm以mod為單位而測量,且為正整數(shù)。
t:條形碼圖像的每個模塊的構成點數(shù)。值t以點/mod為單位而測量,且為正整數(shù)。
ws:可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的條形碼的寬度的上限。值ws以mm為單位而測量,且為正整數(shù)。
ds: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值ds以mm為單位而測量,且為正整數(shù)。
[所計算出的值]
[數(shù)35]
dh:將顯示的條形碼的寬度t·wm不超過條形碼掃描器的可讀寬度ws的最大的像素間的距離mm/點。
[數(shù)36]
pl(t):與dhmm/點相對應的最小ppi值(ppi)?!鷮@示的條形碼的寬度t·wm不超過條形碼掃描器的可讀寬度ws的最小像素密度(ppi)。
[數(shù)37]
值pl如上地限定,并且,pl的表達式如下地記述:
[數(shù)38]
pl(t)=t·pl。
[數(shù)39]
ph(t):最小模塊寬度不小于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dsmm的最大終端屏幕ppi值(ppi)。
[數(shù)40]
值ph如上地限定,并且,ph的表達式如下地記述。
[數(shù)41]
ph(t)=t·ph。
[其他]
d:以mm/像素為單位而測量的(任意的)終端的像素間的距離。
[數(shù)42]
p:自(任意的)終端的像素間的距離dmm/像素變換的ppi值。
w:以像素為單位而測量的(任意的)終端的屏幕寬度。
具體地,在圖1、圖2-1和圖2-2中,對此進行圖示。與該評價方法特別地相關的表達式為表達式(a’)、表達式(b’)、表達式(c)以及表達式(d)。
接下來,將參考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示例實施例進行具體描述。雖然將在下文中詳細地描述五個示例實施例,但首先,對五個實施例進行簡要描述。
本發(fā)明的第一示例實施例涉及配置成評價圖像顯示裝置和條形碼讀取裝置的評價裝置。
本發(fā)明的第二示例實施例涉及配置成評價多個圖像顯示裝置和多個條形碼讀取裝置的評價裝置。
本發(fā)明的第三示例實施例涉及評價裝置,該評價裝置配置成確定能夠顯示于多個圖像顯示裝置上且可利用特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的條形碼。
本發(fā)明的第四示例實施例涉及條形碼讀取裝置規(guī)格確定裝置,該裝置配置成確定配置成讀取能夠顯示于多個圖像顯示裝置上的特定的條形碼的條形碼讀取裝置的規(guī)格。
本發(fā)明的第五示例實施例涉及條形碼圖像生成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配置成生成顯示于圖像顯示裝置上的條形碼圖像。
第一示例實施例
將詳細地描述第一示例實施例。第一示例實施例涉及評價裝置,該評價裝置配置成確定將使用的條形碼是否能夠顯示于為了顯示條形碼而選擇的終端上,并且,可利用預期使用的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在以下的示例實施例中,條形碼與本發(fā)明的“條形碼圖像”相對應。終端與本申請的本發(fā)明的“圖像顯示裝置”相對應。條形碼掃描器與本發(fā)明的“條形碼讀取裝置”相對應。評價裝置與本申請的本發(fā)明的“條形碼評價裝置”相對應。
參考圖3,將首先描述評價裝置的配置的示例。參考圖3,作為評價裝置的配置的示例的評價裝置10包括中央處理單元(cpu)11、存儲裝置組12、圖像輸出單元13以及輸入端/輸出端(i/o)14。評價裝置10中所包括的構件通過允許經(jīng)由評價裝置10中所提供的總線15而實現(xiàn)的彼此之間的通信的方式而連接。
顯示裝置21與圖像輸出單元13連接。輸入裝置22與i/o14連接。
cpu11配置成基于存儲于存儲裝置組12中的程序而運行計算處理,并且,基于計算結果而執(zhí)行評價裝置10的整體控制。cpu11還配置成以類似的方式確定將使用的條形碼是否能夠顯示于為了顯示條形碼而選擇的終端上且可利用預期使用的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
存儲裝置組包括各種類型的存儲裝置。例如,該組包括為隨機存取存儲器(ram)等的主存儲裝置、只讀存儲器(rom)以及為硬盤驅動器(hdd)或固態(tài)驅動器(ssd)的輔助存儲裝置。存儲裝置配置成存儲變量、程序、顯示所必需的其他類型的信息等。
圖像輸出單元13是配置成在來自cpu11的指令下產(chǎn)生圖像的部分。圖像輸出單元13所產(chǎn)生的圖像信號供給至顯示裝置21。
顯示裝置21是用戶借以查找確定將使用的條形碼是否能夠顯示于為了顯示條形碼而選擇的終端上且可利用預期使用的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的結果的裝置。顯示裝置21由例如液晶顯示器實現(xiàn)。
i/o14是配置成將外部裝置與評價裝置10連接的部分。輸入裝置22例如與i/o14連接。
輸入裝置22是配置成接收來自用戶的輸入的裝置,并且,由例如鍵盤實現(xiàn)。用戶使用輸入裝置22來輸入信息,例如,條形碼的寬度、條形碼掃描器的規(guī)格和終端的屏幕規(guī)格。所輸入的信息經(jīng)由i/o14而供給至評價裝置10。由cpu11對多則信息進行處理。
評價裝置10可以實現(xiàn)為第一示例實施例所特有的裝置,或可以通過將第一示例實施例所特有的程序合并于通用裝置(例如,個人計算機)中而實現(xiàn)。
接下來,將參考圖4的流程圖而描述由評價裝置10運行而確定某一條形碼是否能夠顯示于某一終端上且可利用某一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的處理。
分別在步驟s401、步驟s402和步驟s403中接收評價所必需的信息(例如,條形碼的寬度、條形碼掃描器的規(guī)格和終端的屏幕規(guī)格)的輸入。
具體地,用戶通過使用輸入裝置22或其他裝置而供給必要的信息。評價裝置10經(jīng)由i/o14而接收必要的信息。評價裝置10可以進一步包括通信單元,通信單元配置成執(zhí)行通過網(wǎng)絡而實現(xiàn)的數(shù)據(jù)通信。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經(jīng)由通信單元來通過數(shù)據(jù)通信而從外部裝置獲得必要的多則信息中的一些或全部。
具體地,在步驟s401中接收到的輸入具有用于識別將使用的條形碼的信息(例如,將使用的條形碼的名稱)和包括條形碼符號和條形碼的左右空白的該條形碼的總模塊寬度wmmod。
在步驟s402中接收到的輸入具有用于識別預期使用的條形碼掃描器的信息(例如,預期使用的條形碼掃描器的名稱)、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dsmm以及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大可讀寬度wsmm。
在步驟s403中接收到的輸入具有用于識別預期使用的終端的信息(例如,預期使用的終端的名稱)以及作為終端的屏幕規(guī)格的屏幕寬度(以像素數(shù)為計量)wkpix和像素密度pkppi。
將使用的條形碼的模塊寬度wm取決于“將使用的條形碼”的配置條件,諸如將使用的條形碼的代碼類型、將使用的條形碼的編碼信息的位數(shù)等。這意味著,在預先確定將使用的條形碼類型、編碼信息的位數(shù)等的情況下,能夠預先計算將使用的條形碼的模塊寬度wm。
在表格1中,示出模塊寬度wm的計算表達式的示例,模塊寬度wm取決于“將使用的條形碼”的配置條件(例如,代碼類型和編碼信息的位數(shù))而不同。
[表格1]
模塊寬度wm的計算表達式的示例
在步驟s401中,可以從用戶接收模塊寬度wm本身。具體地,評價裝置10可以接收由用戶預先基于“將使用的條形碼”的配置條件(諸如,代碼類型、編碼信息的位數(shù)等)而計算出的模塊寬度wm。
備選地,評價裝置10可以通過從用戶接收計算模塊寬度wm所必需的信息(諸如,“將使用的條形碼”的配置條件的信息(例如,代碼類型、編碼信息的位數(shù)等)),從而計算模塊寬度wm。
在這種情況下,評價裝置10裝備有用于基于表格1中所示出的計算表達式而執(zhí)行計算的功能。這通過例如在存儲裝置組12中存儲用于基于表格1的計算表達式而執(zhí)行計算的程序而完成。cpu11基于程序而運行計算,以由此計算模塊寬度wm。
例如,在步驟s401中,由用戶供給計算模塊寬度wm所必需的信息。接收取決于代碼(例如,庫德巴碼的nw比)的代碼類型、數(shù)據(jù)的位數(shù)及其他類型的必要的信息??梢曰谒邮盏降亩鄤t信息而通過計算來獲得模塊寬度wm。
接下來,開始基于在步驟s401、步驟s402和步驟s403中接收到的信息而處理確定條形碼的適合性/不適合性(步驟s404)。
在步驟s404中,首先,不考慮終端的屏幕規(guī)格,就確定條形碼尺寸是否適于條形碼掃描器的規(guī)格。
具體地,具有與條形碼掃描器的可讀寬度wsmm相同的寬度的條形碼配置有作為最小模塊寬度的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dsmm。
[數(shù)43]
在這種情況下,模塊寬度由[數(shù)43]的表達式表達,并且,確定模塊寬度是否等于或多于在步驟s401中供給的條形碼寬度wmmod。
[數(shù)44]
具體地,確定[數(shù)44]的表達式是否為真的。
[數(shù)45]
當確定為[數(shù)45]的關系不成立的結果(在步驟s404中,為“否”)時,評價裝置10前進至步驟s405。
[數(shù)46]的表達式表示能夠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的最大條形碼寬度(模塊寬度)。
[數(shù)46]
如在上文中在表達式(a’)和表達式(b’)的描述中所描述的,理論上,可以在終端屏幕上顯示具有超過通過[數(shù)47]的表達式而計算出的值的模塊寬度的條形碼符號。
[數(shù)47]
然而,該條形碼符號使條形碼的總寬度多于條形碼掃描器的可讀寬度或小于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且所以,不能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條形碼。
當某一條形碼掃描器的可讀寬度ws為60mm且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ds為0.15mm時,例如,最大可讀寬度如下:
[數(shù)48]
因此,甚至不考慮用于顯示條形碼的終端的屏幕規(guī)格,就理解到,不能利用某一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模塊寬度wm超過400mod的條形碼。
在步驟s405中,產(chǎn)生“條形碼尺寸不適合于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這一影響的消息而供給至顯示裝置21。評價裝置10前進至步驟s412,其中,條形碼被確定為不好。在步驟s413中,結束一系列的確定處理步驟。
另一方面,在步驟s404中,可以確定,[數(shù)49]的關系成立。
[數(shù)49]
在這種情況下(在步驟s404中,為“是”),評價裝置10前進至步驟s406。
在步驟s406中,評價裝置10確定具有在步驟s401中供給的模塊寬度wm的條形碼是否能夠顯示于具有在步驟s403中供給的屏幕規(guī)格的終端屏幕上。具體地,當條形碼的模塊寬度wm等于或小于終端屏幕寬度wk時,條形碼“可顯示”于終端上,而在另外的情況下,“不可顯示”。
當在步驟s406中,條形碼被確定為“不可顯示”時(在步驟s406中,為“否”),評價裝置10前進至步驟s407。
在步驟s407中,“條形碼不可顯示于終端屏幕上”這一影響的消息供給至顯示裝置21。評價裝置10前進至步驟s412,其中,條形碼被確定為ng。在步驟s413中,結束一系列的確定處理步驟。
當在步驟s406中確定“條形碼可顯示于終端屏幕上”時(在步驟s406中,為“是”),另一方面,評價裝置10前進至步驟s408。
在步驟s408中,評價裝置10確定具有模塊寬度wm且顯示于終端屏幕上的條形碼的最小模塊寬度是否多于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并且,確定顯示于終端屏幕上的條形碼的寬度(mm)是否等于或小于條形碼掃描器的可讀寬度。
具體地,通過以下的計算而作出確定:
將顯示的條形碼的最小模塊寬度被設置為t個點/mod。
[數(shù)50]
最小模塊寬度t為1個點/mod、2個點/mod......,以滿足[數(shù)50]的表達式的整數(shù)作為最大值。
評價裝置10確定t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取得的值的范圍是否包括在終端的像素密度pk下同時地使[數(shù)51]和[數(shù)52]的兩個表達式成立的t。
[數(shù)51]
p≧t·pl(其中,
[數(shù)52]
p≦t·ph(其中,
當確定為不存在同時地使兩個表達式成立的t的值的結果時,條形碼被確定為“不可讀”(在步驟s408中,為“否”),并且,評價裝置10前進至步驟s409。在步驟s409中,“條形碼可顯示,但不能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這一影響的消息供給至顯示裝置21。評價裝置10前進至步驟s412,其中,條形碼被確定為不好。在步驟s413中,結束一系列的確定處理步驟。
當存在同時地使表達式(a’)和表達式(b’)成立的t的至少一個值時,另一方面,條形碼“可讀”(在步驟s408中,為“是”),并且,評價裝置10前進至步驟s410。在步驟s410中,“條形碼能夠顯示且可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這一影響的消息供給至顯示裝置21。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另外顯示同時地使表達式(a’)和表達式(b’)成立的t的值的數(shù)量。然后,評價裝置10前進至步驟s411,在步驟s411中,條形碼被確定為好。在步驟s413中,結束一系列的確定處理步驟。
繼在步驟s413中結束一系列的確定處理步驟之后,如圖5中所圖示的,使表達式(a’)、表達式(b’)以及w≥t·wm全都同時地成立的區(qū)域映射至p-w平面上,在p-w平面上,縱軸線表示終端屏幕寬度wpix,并且,橫軸線表示像素密度pppi。在本示例中,區(qū)域501和區(qū)域502映射為同時使全部的表達式都成立的區(qū)域。
然后,作出確定的終端的與像素密度pkppi和屏幕寬度wkpix相對應的點(即,與確定目標終端的屏幕規(guī)格相對應的點)繪制至p-w平面上。
然后,評價裝置10通過在顯示裝置21上顯示p-w平面或其他方法,從而產(chǎn)生指示同時地使表達式(a’)、表達式(b’)和w≥t·wm全都成立的區(qū)域的p-w平面,其中,與在其上的確定目標終端的屏幕規(guī)格相對應的點繪制于p-w平面上。
例如,如圖5中所圖示的,顯示繪制與確定目標終端的屏幕規(guī)格相對應的點503的圖。具有寬度wmmod的條形碼是否能夠顯示于具有像素密度pkppi和屏幕寬度wkpix的終端上,且是否可利用具有最小分辨率dsmm和最大可讀寬度wsmm的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即,條形碼寬度、終端屏幕規(guī)格、以及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之間的關系是否為“適當?shù)摹?,以該方式可視化,從而允許查看終端屏幕的用戶在視覺上確認。
例如,查看顯示圖5的圖的顯示裝置21的用戶理解到,在t為2的條件下,與終端k的屏幕規(guī)格相對應的點503位于“適當區(qū)域”中。換句話說,用戶理解到,在t為2的條件下,對于終端k,條形碼寬度、終端屏幕規(guī)格、以及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之間的關系為“適當?shù)摹薄?/p>
用戶還理解到,當與終端像素密度pkppi和終端屏幕寬度wkpix相對應的點k位于使表達式(a’)、表達式(b’)和w≥t·wm全都同時地成立的區(qū)域的外側時,某一因素導致終端屏幕規(guī)格“不適當”。用戶能夠根據(jù)使表達式(a’)、表達式(b’)和w≥t·wm全都同時地成立的區(qū)域與點k之間的位置關系而進一步確定導致終端屏幕規(guī)格不適當?shù)摹耙蛩亍焙徒K端屏幕規(guī)格的不適當?shù)摹俺潭取薄?/p>
例如,在圖5中圖示且與終端k1的屏幕規(guī)格相對應的點504既不在區(qū)域501中,也不在區(qū)域502中。這意味著,在與條形碼寬度和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的關系上,終端k1的屏幕規(guī)格“不適當”。在這種情況下,與終端k1的屏幕規(guī)格相對應的點504位于wk1處(在縱軸線上,wk1位于wm與2wm之間),且因此,理解到,僅在t為1的條件下,條形碼“可顯示”于終端k1上。然而,與終端k1的屏幕規(guī)格相對應的點504位于橫軸線上的pk1處,pk1位于區(qū)域501(當t為1時,區(qū)域501是適當區(qū)域)的右側,且大于ph。因此,理解到,在t為1的條件下,在終端上顯示條形碼的情況下,“不適當因素”為,所顯示的條形碼具有比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更小的最小模塊寬度,且因此,不能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
[數(shù)53]
在圖5的示例中,還能夠通過借助于使用[數(shù)53]的表達式來使點504自適當區(qū)域的邊界起的距離量化,從而測量與終端k1的屏幕規(guī)格相對應的點504的不適當?shù)摹俺潭取薄?/p>
圖5的點505與終端k2的屏幕規(guī)格相對應,并且,類似于與終端k1的屏幕規(guī)格相對應的點504,既不在區(qū)域501中,也不在區(qū)域502中。這意味著,在與條形碼寬度和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的關系上,終端k2的屏幕規(guī)格“不適當”。在這種情況下,與終端k2的屏幕規(guī)格相對應的點505位于wk2處(在縱軸線上,wk2位于wm與2wm之間),且因此,理解到,僅在t為1的條件下,條形碼“可顯示”于終端k2上。
然而,與終端k2的屏幕規(guī)格相對應的點505在橫軸線上位于pk2處,pk2位于區(qū)域501(當t為1時,區(qū)域501是適當區(qū)域)的左側,并且,比pl更小。因此,理解到,在t為1的條件下,在終端上顯示條形碼的情況下,“不適當因素”是,所顯示的條形碼具有比條形碼掃描器的可讀寬度更大的總寬度,且因此,不能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
[數(shù)54]
在圖5的示例中,還能夠通過借助于使用[數(shù)54]的表達式來使點505自適當區(qū)域的邊界起的距離量化,從而測量與終端k2的屏幕規(guī)格相對應的點505的不適當?shù)摹俺潭取薄?/p>
根據(jù)上述的第一示例實施例,能夠評價條形碼寬度、終端屏幕規(guī)格和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之間的關系是否“適當”。在關系不適當?shù)那闆r下,還能夠找出導致關系不適當?shù)摹耙蛩亍焙筒贿m當?shù)摹俺潭取?。第一示例實施例的另一效果是,以視覺形式對用戶呈現(xiàn)多則信息的方案允許用戶在視覺上掌握多則信息。
第二示例實施例
接下來,將描述第二示例實施例。第二示例實施例涉及評價裝置,該評價裝置配置成確定將使用的多個條形碼是否能夠顯示于為了顯示而選擇的多個終端上且可利用預期使用的多個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
第二示例實施例作為用于針對多個條形碼、多個條形碼掃描器和多個終端而綜合地確定條形碼是否能夠顯示于終端屏幕上且可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的措施而有效。
第二示例實施例中的評價裝置10具有與參考圖3而描述的第一實施例中的配置相同的配置,且因此,省略重復的描述。
接下來,參考圖6的流程圖,描述由評價裝置10運行而確定某一條形碼是否能夠顯示于某一終端上且可利用某一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的處理。圖6的流程圖中所圖示的處理是參考圖4而描述的第一示例實施例中的處理的變形,并且,設計成針對多個條形碼、多個終端和多個條形碼掃描器而確定是否能夠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在終端上讀取條形碼。
分別在步驟s601、步驟s602和步驟s603中接收評價所必需的信息(例如,多個條形碼的寬度、多個條形碼掃描器的規(guī)格和多個終端的屏幕規(guī)格)的輸入。具體地,用戶通過使用輸入裝置22或其他裝置而供給必要的信息。評價裝置10經(jīng)由i/o14而接收必要的信息。評價裝置10可以進一步包括通信單元,通信單元配置成執(zhí)行通過網(wǎng)絡而實現(xiàn)的數(shù)據(jù)通信。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經(jīng)由通信單元而通過數(shù)據(jù)通信來從外部裝置獲得必要的多則信息中的一些或全部。
更具體地,在步驟s601中針對多個條形碼中的各個而接收的輸入具有用于識別將使用的條形碼的信息(例如,將使用的條形碼的名稱)和包括條形碼符號和條形碼的左右空白的該條形碼的總模塊寬度wmmod。
在步驟s602中針對多個條形碼掃描器中的各個而接收的輸入具有用于識別預期使用的條形碼掃描器的信息(例如,預期使用的條形碼掃描器的名稱),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dsmm以及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大可讀寬度wsmm。
在步驟s603中針對多個終端中的各個而接收的輸入具有用于識別預期使用的終端的信息(例如,預期使用的終端的名稱)以及作為終端的屏幕規(guī)格的屏幕寬度(以像素數(shù)為計量)wkpix和像素密度pkppi。
所輸入的多則信息存儲于各自分配的數(shù)據(jù)庫中。具體地,所輸入的多則信息記錄于條形碼信息數(shù)據(jù)庫12-1、條形碼掃描器信息數(shù)據(jù)庫12-2和終端信息數(shù)據(jù)庫12-3中。這三個數(shù)據(jù)庫由評價裝置10的存儲裝置組12中所包括的存儲裝置之一實現(xiàn)。可以預先在條形碼信息數(shù)據(jù)庫12-1、條形碼掃描器信息數(shù)據(jù)庫12-2和終端信息數(shù)據(jù)庫12-3中記錄將供給的多則信息中的一些或全部,以代替在該處理中所運行的步驟s601、步驟s602和步驟s603中供給信息。
現(xiàn)在,將描述所輸入的多則信息與數(shù)據(jù)庫之間的關聯(lián)。
條形碼信息數(shù)據(jù)庫12-1針對多個條形碼中的各個而存儲在步驟s601中供給的條形碼信息,具體地,用于識別將使用的條形碼的信息(例如,將使用的條形碼的名稱)以及包括條形碼符號和條形碼的左右空白的條形碼的總模塊寬度wmmod。如在第一示例實施例中,將使用的條形碼的模塊寬度wm取決于將使用的條形碼的類型、將使用的條形碼的編碼信息的位數(shù)以及“將使用的條形碼”的其他配置條件,并且,能夠預先計算。如在第一示例實施例中,還可以基于表格1中所示出的計算表達式而由評價裝置10計算模塊寬度wm。
條形碼掃描器信息數(shù)據(jù)庫12-2針對多個條形碼掃描器中的各個而存儲在步驟s601中供給的條形碼掃描器信息,具體地,用于識別預期使用的條形碼掃描器的信息(例如,預期使用的條形碼掃描器的名稱)以及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dsmm和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大可讀寬度wsmm。
終端信息數(shù)據(jù)庫12-3針對多個終端中的各個而存儲在步驟s603中供給的終端信息,具體地,用于識別預期使用的終端的信息(例如,預期使用的終端的名稱)以及作為終端的屏幕規(guī)格的屏幕寬度wk(以像素數(shù)為計量)pix和像素密度pkppi。
條形碼信息數(shù)據(jù)庫12-1中的數(shù)據(jù)、條形碼掃描器信息數(shù)據(jù)庫12-2中的數(shù)據(jù)以及終端信息數(shù)據(jù)庫12-3中的數(shù)據(jù)作為第n個數(shù)據(jù)而處理。假設,評價裝置10的cpu11能夠在需要時檢索第n個數(shù)據(jù)。條形碼信息數(shù)據(jù)庫12-1、條形碼掃描器信息數(shù)據(jù)庫12-2和終端信息數(shù)據(jù)庫12-3中所記錄的內(nèi)容的示例在下文中分別作為表格2、表格3以及表格4而給出。
[表格2]
條形碼信息數(shù)據(jù)庫12-1的記錄的示例
[表格3]
條形碼掃描器信息數(shù)據(jù)庫12-2的記錄的示例
[表格4]
終端信息數(shù)據(jù)庫12-3的記錄的示例
在將多則信息存儲于數(shù)據(jù)庫中之后,在圖6的步驟s604中,開始適合性/不適合性確定處理。將描述適合性/不適合性確定處理。
在步驟s604中,從條形碼信息數(shù)據(jù)庫12-1檢索尚未作出確定的條形碼寬度信息wmmod。在步驟s605中,對作為尚未作出確定的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的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dsmm和最大可讀寬度wsmm進行檢索。在步驟s606中,從條形碼掃描器信息數(shù)據(jù)庫12-3檢索作為尚未作出確定的終端的屏幕規(guī)格的像素寬度(以像素數(shù)為計量)wkpix和像素密度pkppi。在第二示例實施例中,每次運行確定處理,都檢索尚未作出確定的信息,并且,切換確定的目標,從而針對來自多個條形碼、多組條形碼規(guī)格和多組終端屏幕規(guī)格的條形碼、條形碼規(guī)格組和終端屏幕規(guī)格組的每個組合而確定適合性/不適合性。
接下來,評價裝置10前進至步驟s607,以確定是否無論終端具有什么屏幕規(guī)格,條形碼尺寸都適于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
具體的用于確定的方法與在圖4的步驟s404中運行的第一示例實施例的確定方法相同。
[數(shù)55]
在這種情況下,模塊寬度由[數(shù)55]的表達式表達,并且,確定模塊寬度是否等于或多于在步驟s604中檢索到的條形碼寬度wmmod。
[數(shù)56]
具體地,確定[數(shù)56]的表達式是否為真的。
[數(shù)57]
當確定為[數(shù)57]的關系不成立的結果時(在步驟s607中,為“否”),評價裝置10前進至步驟s608。
在步驟s608中,確定為,無論終端屏幕規(guī)格是什么,“條形碼尺寸都不適合于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評價裝置10前進至步驟s616,在步驟s616中,條形碼被確定為不好。在步驟s619中,跳過單獨地確認終端規(guī)格的處理,并且,在確定結果數(shù)據(jù)庫12-4中記錄作為當前的確定目標的具有模塊寬度wm的條形碼在所有的終端上都不好的確定結果。評價裝置10認為,針對所有的終端而完成確定,且然后,前進至作為下一個處理步驟的步驟s620。確定結果數(shù)據(jù)庫12-4是配置成存儲確定結果的數(shù)據(jù)庫。正如上面提到的三個數(shù)據(jù)庫(即,條形碼信息數(shù)據(jù)庫12-1、條形碼掃描器信息數(shù)據(jù)庫12-2和終端信息數(shù)據(jù)庫12-3)那樣,確定結果數(shù)據(jù)庫12-4由評價裝置10的存儲裝置組12中所包括的存儲裝置之一實現(xiàn)。
另一方面,在步驟s607中,可以確定,[數(shù)58]的關系成立。
[數(shù)58]
在這種情況下(在步驟s607中,為“是”),評價裝置10前進至步驟s609。
在步驟s609中,與第一示例實施例中的圖4的步驟s406類似,評價裝置10確定在步驟s604中供給且作為當前的確定目標的具有模塊寬度wm的條形碼是否能夠顯示于在步驟s606中供給且作為當前的確定目標的具有屏幕規(guī)格的終端屏幕上。具體地,當條形碼的模塊寬度wm等于或小于終端屏幕寬度wk時,條形碼“可顯示”于終端上,并且,在另外的情況下,“不可顯示”。
當在步驟s609中,條形碼被確定為“不可顯示”時(在步驟s609中,為“否”),評價裝置10前進至步驟s610。
在步驟s610中,確定“條形碼不可顯示于終端屏幕上”。評價裝置10前進至步驟s615,在步驟s615中,條形碼被確定為不好。在步驟s617中,在確定結果數(shù)據(jù)庫12-4中,記錄作出確定的終端信息、條形碼模塊寬度信息和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信息以及確定結果。然后,評價裝置10前進至作為下一個處理步驟的步驟s618。
當在步驟s609中確定“條形碼可顯示于終端屏幕上”時(在步驟s609中,為“是”),另一方面,評價裝置10前進至步驟s611。
在步驟s611中,與第一示例實施例中的圖4的步驟s408類似,評價裝置10確定具有作為當前的確定目標的模塊寬度wm且顯示于作為當前的確定目標的終端屏幕上的條形碼的最小模塊寬度是否多于作為當前的確定目標的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并且,顯示于終端屏幕上的條形碼的寬度是否等于或小于作為當前的確定目標的條形碼掃描器的可讀寬度wsmm。
具體地,與第一實施例類似,通過以下的計算而作出確定:
將顯示的條形碼的最小模塊寬度被設置為t個點/mod。
[數(shù)59]
最小模塊寬度t為1個點/mod、2個點/mod......,以滿足[數(shù)59]的表達式的整數(shù)作為最大值。
評價裝置10確定t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取得的值的范圍是否包括在終端的像素密度pk下使[數(shù)60]和[數(shù)61]的兩個表達式同時地成立的t。
[數(shù)60]
p≧t·pl(其中,
[數(shù)61]
p≦t·ph(其中,
當確定為不存在同時地使兩個表達式成立的t的值的結果時,條形碼被確定為“不可讀”(在步驟s611中,為“否”),并且,評價裝置10前進至步驟s612。
在步驟s612中,確定“條形碼可顯示,但不能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評價裝置10前進至步驟s615,在步驟s615中,條形碼被確定為不好。在步驟s617中,在確定結果數(shù)據(jù)庫12-4中,記錄作出確定的終端信息、條形碼模塊寬度信息和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信息以及確定結果。然后,評價裝置10前進至作為下一個處理步驟的步驟s618。
條形碼信息數(shù)據(jù)庫12-1中的數(shù)據(jù)、條形碼掃描器信息數(shù)據(jù)庫12-2中的數(shù)據(jù)以及終端信息數(shù)據(jù)庫12-3中的數(shù)據(jù)作為第n個數(shù)據(jù)而處理。假設,評價裝置10的cpu11能夠在需要時檢索第n個數(shù)據(jù)。分別在表格2、表格3和表格4中示出條形碼信息數(shù)據(jù)庫12-1、條形碼掃描器信息數(shù)據(jù)庫12-2和終端信息數(shù)據(jù)庫12-3中所記錄的內(nèi)容的示例。
確定結果數(shù)據(jù)庫12-4中所記錄的內(nèi)容的示例在下文中作為表格5而給出。
確定過程中所計算出的值和在步驟s608、步驟s610和步驟s612中將條形碼確定為“不適合”的原因可以作為補充信息而添加至確定結果。在第二示例實施例中,以循環(huán)的方式針對將使用的條形碼、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組和終端屏幕規(guī)格組的每個組合而確定適合性/不適合性。因此,通過使終端的數(shù)量、條形碼掃描器的數(shù)量和條形碼的數(shù)量彼此相乘而計算確定結果記錄的總數(shù)。雖然通常針對每個組合而確定適合性/不適合性,但如果存在如下進行的原因,則可以針對一些組合而作出確定。
[表格5]
確定結果數(shù)據(jù)庫12-4的記錄的示例
(終端數(shù)為n、條形碼掃描器數(shù)為2且條形碼數(shù)為2的示例)
在步驟s618中,評價裝置10確認是否存在在步驟s603中的終端信息輸入中尚未運行步驟s609和步驟s611的確定處理的終端,即,在終端信息數(shù)據(jù)庫12-3中記錄的終端。當存在尚未作出確定的終端時(在步驟s618中,為“否”),評價裝置10返回至步驟s606,以重新選擇尚未作出確定的終端,并且,運行確定處理。當不存在尚未作出確定的終端時(在步驟s618中,為“是”),另一方面,評價裝置10前進至步驟s620。
在步驟s620中,評價裝置10確認是否存在在步驟s602中的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信息輸入中尚未運行步驟s607和步驟s611的確定處理的條形碼掃描器,即,在條形碼掃描器信息數(shù)據(jù)庫12-2中記錄的條形碼掃描器。當存在尚未作出確定的條形碼掃描器時(在步驟s620中,為“否”),評價裝置10返回至步驟s605,以重新選擇尚未作出確定的條形碼掃描器,并且,運行確定處理。當不存在尚未作出確定的條形碼掃描器時(在步驟s620中,為“是”),評價裝置10前進至步驟s621。
在步驟s621中,評價裝置10確認是否存在在步驟s601中的條形碼模塊寬度信息輸入中尚未運行的步驟s607、步驟s609和步驟s611中的確定處理的條形碼,即,在條形碼信息數(shù)據(jù)庫12-1中記錄的條形碼。當存在尚未作出確定的條形碼時(在步驟s621中,為“否”),評價裝置10返回至步驟s604,以重新選擇尚未作出確定的條形碼,并且,運行確定處理。當不存在尚未作出確定的條形碼時(在步驟s621中,為“是”),另一方面,評價裝置10前進至步驟s622。當在步驟s621中,回答為“是”時,這意味著,針對將使用的條形碼、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組和終端規(guī)格組的每個組合而完成確定。因此,此時結束確定處理。
在步驟s622中,基于在一系列的確定過程中記錄的確定結果(在確定結果數(shù)據(jù)庫12-4中記錄的信息)而產(chǎn)生確定結果。通過例如在顯示裝置21上顯示確定結果而產(chǎn)生確定結果。
可以產(chǎn)生在確定結果數(shù)據(jù)庫12-4中記錄的全部的多則信息,或可以通過條形碼掃描器類型和條形碼寬度而對記錄信息進行分類,從而以列表格式顯示。顯示結果的該形式的示例在下文中作為表格6而給出。此時,可以分別地針對條形碼掃描器類型和條形碼寬度的各個組合而對作為確定結果而具有“好”的終端的數(shù)量進行計數(shù),使得限定通過將“好”的終端的數(shù)量除以確定目標終端的數(shù)量而獲得的值,并且,將該值作為“適合率”而計算。例如,所計算出的“適合率”還可以供給至用戶。
在所有的確定目標終端作為確定結果而具有“好”的情況下,適合率為1。隨著作為確定結果而不具有“好”的終端的數(shù)量增加,適合率從1逐漸減小。換句話說,更接近于1的值是更好的“適合率”。能夠通過比較在不同的條件下獲得的“適合率”的值,從而確定條形碼掃描器類型和條形碼寬度的哪個組合為最優(yōu)選的。
[表格6]
確定結果顯示示例(以下的表格(1)至(4))
(1)當模塊寬度為wm1且條形碼掃描器模型為xxx時獲得的結果的列表
適合率0.90
(2)當模塊寬度為wm1且條形碼掃描器模型為yyy時獲得的結果的列表
適合率0.40
(3)當模塊寬度為wm2且條形碼掃描器模型為xxx時獲得的結果的列表
適合率0.80
(4)當模塊寬度為wm2且條形碼掃描器模型為yyy時獲得的結果的列表
適合率0.75。
如在上文中參考圖1及其他圖而描述的,可以將確定處理的結果可視化而在視覺上顯示。具體地,針對條形碼掃描器類型和條形碼寬度的各個組合,創(chuàng)建p-w平面,其中橫軸線表示終端屏幕密度p,且縱軸線表示終端屏幕寬度w。在各個所創(chuàng)建的p-w平面上,對通過步驟s607、步驟s609和步驟s611的確定過程而計算出的適合區(qū)域進行映射。進一步針對各個終端而繪制點,其中像素密度為p,且屏幕寬度為w。因而,可以將確定處理的結果可視化而在視覺上顯示。
在圖7中圖示以該方式在p-w平面上在視覺上顯示確定結果的示例。通過將針對具有表格7中所示出的屏幕規(guī)格的終端k1至k12,在模塊寬度wm為308mod(一個類型)且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將最小分辨率設置為0.15mm并將可讀寬度設置為60mm(一個類型)時,通過圖6的流程圖中所圖示的處理而得到的確定結果繪制至上述的p-w平面上,從而獲得圖7。
圖7的區(qū)域701、702和703內(nèi)的點(與點相對應的終端)是確定結果為“好”的點(與點相對應的終端)。在此,六個點位于區(qū)域701、702和703內(nèi),這意味著,六個終端作為確定結果而具有“好”。作為通過將6除以確定目標終端的數(shù)量12而獲得的值的“適合率”通過6/12而計算為0.5。
[表格7]
終端k1至終端k12的屏幕規(guī)格和存在率
在已知“存在率(或利用率)”的情況下,能夠另外考慮存在率信息,其中,存在率針對計劃使用的各個終端類型而指示屬于該終端類型的終端的量占據(jù)計劃使用的所有的終端的量的比例。具體地,能夠通過將被確定為“好”的終端類型的各個存在率(或利用率)相加而計算“有效適合率”。例如,所計算出的“有效適合率”可以輸出至用戶。
將描述“有效適合率”的概念。當構想條形碼實際顯示于終端上且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的情形時,與僅少量存在的終端(或僅少量運行中的終端)所屬于的終端類型相比,更有可能使用大量存在的終端(或許多運行中的終端)所屬于的終端類型。
因此,考慮到,在許多終端類型被確定為“好”,但各自具有非常低的存在率(或利用率)時的許多情形下,可能出現(xiàn)顯示且讀取條形碼的失敗。另一方面,在僅少量終端類型被確定為“好”,但各自具有非常高的存在率(或利用率)時的許多情形下,可能出現(xiàn)顯示且讀取條形碼的成功。
簡而言之,可能存在如下的情況:當存在率(或利用率)顯著地因終端類型而異時,不能單獨地根據(jù)“適合率”而作出合適的評價。
因此,除了適合率之外,還通過將被確定為“好”的終端類型的各存在率(或利用率)相加,從而計算考慮終端類型的存在率(或利用率)的“有效適合率”。與僅少量存在的終端(或僅少量運行中的終端)所屬于的終端類型被確定為“好”時相比,當大量存在的終端(或許多運行中的終端)所屬于的終端類型被確定為“好”時,“有效適合率”高。
以這種方式,能夠從考慮各個終端類型的存在率(或利用率)的另一方面評價在“適合率”的值上彼此類似的條形碼。
在表格8中,示出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和條形碼寬度如上所述(最小分辨率為0.15mm,可讀寬度為60mm,并且,模塊寬度wm為308mod)時的針對具有表格7的屏幕規(guī)格的終端類型而得到的確定結果,表格8還包括根據(jù)確定結果而計算出的有效適合率。
在本示例中,通過將被確定為好的終端類型的各存在率相加而獲得的值為0.62,且因此,有效適合率為0.62。
[表格8]
有效適合率的計算
繼在步驟s622中顯示結果之后,評價裝置10前進至步驟s623,在步驟s623中,結束處理。在將作為參考源數(shù)據(jù)的新的多段數(shù)據(jù)寄存于條形碼信息數(shù)據(jù)庫12-1、條形碼掃描器信息數(shù)據(jù)庫12-2和終端信息數(shù)據(jù)庫12-3中的情況下(在再次運行步驟s601至步驟s603中的一個或全部的情況下),產(chǎn)生不同的確定結果。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重復地進行參照參考源數(shù)據(jù)庫、確定適合性/不適合性且產(chǎn)生確定結果這一過程(可以再次運行步驟s604至步驟s623),以便基于包括新數(shù)據(jù)的數(shù)據(jù)而作出確定。
根據(jù)上述的第二示例實施例,能夠針對多個條形碼、多個條形碼掃描器和多個終端而確定條形碼是否能夠顯示于終端屏幕上且可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
能夠計算適合率和有效適合率的第二示例實施例的另一效果為,能夠作出綜合評價。
為了參考,在下文中記述用于識別圖7的區(qū)域的數(shù)學表達式。
<參考>
當模塊寬度wm為308mod,并且,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將最小分辨率ds設置為0.15mm并將可讀寬度ws設置為60mm時計算出的值,
p≥t·pl(pl=25.4·wm/ws)......表達式(a’)
p≥t·25.4×308/60
p≥130.387·t(pl=130.387)......(a)
p≤t·ph(ph=25.4/ds)......表達式(b’)
p≤t·25.4/0.15
p≤169.333·t(pl=169.333)......(b)
w≥t·wm......表達式(c)
w≥308·t......(c)
當t為1時,同時地滿足表達式(a)、(b)和(c)的區(qū)域是圖7的區(qū)域701。當t為2時,同時地滿足表達式(a)、(b)和(c)的區(qū)域是圖7的區(qū)域702。當t為3時,同時地滿足表達式(a)、(b)和(c)的區(qū)域是圖7的區(qū)域703。
第三示例實施例
接下來,將描述第三示例實施例。第三示例實施例涉及評價裝置,該評價裝置配置成當預期使用特定的條形碼掃描器和多個終端時,確定條形碼能夠顯示于終端上且可利用特定的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的條形碼的最佳模塊寬度(或條形碼的編碼信息的最佳位數(shù))。
第三示例實施例作為用于達到如下的目標的措施而有效:在條形碼能夠顯示于終端上且可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的范圍內(nèi),將條形碼符號的寬度(條形碼的編碼信息的位數(shù))設置得盡可能大。
第三示例實施例中的評價裝置10具有與參考圖3而描述的第一示例實施例和第二示例實施例相同的配置,且因此,省略重復的描述。
參考圖8的流程圖而描述用于確定至少可利用具有某些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的某一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條形碼的條形碼模塊寬度的處理。
在隨后的處理中,要求根據(jù)條形碼的編碼信息的位數(shù)而計算配置條形碼所必需的模塊寬度。為了確保能夠執(zhí)行計算,評價裝置10首先接收作為計算模塊寬度所必需的信息的條形碼類型和補充信息的輸入(步驟s801)。例如,條形碼類型是代碼128或庫德巴碼。例如,在代碼128的情況下,補充信息是代碼集c,并且,在庫德巴碼的情況下,補充信息是nw比和字符間的間隙。如在上文中參考表格1而描述的,模塊寬度wm的具體計算表達式取決于通過代碼類型而識別的條形碼類型和條形碼配置條件而不同。
在步驟s802中,接收關于將檢查的條形碼掃描器的信息。具體地,評價裝置10接收用于識別條形碼掃描器的信息(例如,條形碼掃描器的名稱)以及作為“預期使用的條形碼的規(guī)格”的最小分辨率dsmm和最大可讀寬度wsmm的輸入。
所接收到的多則信息存儲于條形碼掃描器信息數(shù)據(jù)庫12-2中,并且,評價裝置10前進至步驟s803。第三示例實施例中的條形碼信息數(shù)據(jù)庫12-1和條形碼掃描器信息數(shù)據(jù)庫12-2分別與第二示例實施例中的條形碼信息數(shù)據(jù)庫12-1和條形碼掃描器信息數(shù)據(jù)庫12-2等效,并且,由評價裝置10的存儲裝置組12中所包括的存儲裝置之一實現(xiàn)。
可以預先使將供給的多則信息中的一些或全部記錄于條形碼掃描器信息數(shù)據(jù)庫12-2中,以代替在該處理中所運行的步驟s802中供給信息。評價裝置10可以進一步包括通信單元,通信單元配置成執(zhí)行通過網(wǎng)絡而實現(xiàn)的數(shù)據(jù)通信。可以經(jīng)由通信單元而通過數(shù)據(jù)通信來從外部裝置獲得存儲于條形碼掃描器信息數(shù)據(jù)庫12-2中的多則信息中的一些或全部。
在步驟s803中,基于條形碼掃描器的規(guī)格信息而計算將檢查的條形碼的模塊寬度的最大值wb。
具體地,wb為至少滿足避免確定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和條形碼寬度“無論終端規(guī)格如何,都不合適”的條件的wm的最大值。條件如下地表達:
[數(shù)62]
換句話說,能夠通過以下的表達式而計算條形碼模塊寬度的最大值wb:
[數(shù)63]
值wb為將檢查的條形碼的模塊寬度的最大值。
例如,條形碼掃描器的可讀寬度ws為60mm且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ds為0.15mm的情況下的wb通過上文所給出的表達式而如下地計算:
[數(shù)64]
因而,值wb計算為400。
在步驟s804中,根據(jù)條形碼掃描器的規(guī)格信息而計算將檢查的條形碼的模塊寬度的最小值wa。具體地,計算的概念如下。
能夠基于如圖1中所圖示的條形碼模塊寬度和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而將條形碼適合的區(qū)域映射于p-w平面上。在終端的屏幕規(guī)格屬于例如區(qū)域101(當每個模塊的構成點數(shù)t為1時,區(qū)域101是適合區(qū)域)的右側邊緣(p=ph)與區(qū)域102(當t為2時,區(qū)域102是適合區(qū)域)的左側邊緣(p=2pl)之間的間隙區(qū)域的情況下,所導出的結果為,“條形碼和條形碼掃描器不適合于當前的終端”。因此,考慮到區(qū)域101(當t為1時,區(qū)域101是適合區(qū)域)的右側邊緣(p=ph)與區(qū)域102(當t為2時,區(qū)域102是適合區(qū)域)的左側邊緣(p=2pl)之間的間隙。理想地,當間隙為0以下時,能夠擴展“適合范圍”。具體地,如下地計算間隙。
當每個模塊的點數(shù)為t個點/mod時,在左側適合區(qū)域與右側適合區(qū)域之間觀察到的間隙的間隙寬度g如下地表達:
g=(t+1)·pl-t·ph
根據(jù)作為示例實施例的描述的前提而描述的表達式(a’)和表達式(b’),獲得以下的表達式:
[數(shù)65]
[數(shù)66]
[數(shù)67]
因此,通過[數(shù)67]的表達式而計算值g。
當間隙g為0以下時,g≤0如下地表達:
[數(shù)68]
針對wm而解答[數(shù)68]的表達式,以獲得以下的表達式:
[數(shù)69]
通過以1代入t而考慮t為1時的適當區(qū)域與t為2時的適當區(qū)域之間的間隙。
[數(shù)70]
滿足該方程的wm的最大值為wa。
換句話說,能夠通過[數(shù)71]的表達式而計算條形碼模塊寬度的最小值wa。
[數(shù)71]
值wa是最大值,在該值下,上述的“間隙”的寬度為0或以下,并且,隨著wm從值wa起增加,“不適合的”終端的數(shù)量增加。
例如,條形碼掃描器的可讀寬度ws為60mm且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ds為0.15mm的情況下的wb通過上文所給出的表達式而如下地計算:
[數(shù)72]
因而,值wa計算為200。
在以下的表達式中使用在步驟s803中計算出的值wa和在步驟s804中計算出的值wb:
[數(shù)73]
wa≦w≦wb。
屬于[數(shù)73]的范圍的條形碼模塊寬度w被確定為檢查目標(步驟s805)。
在條形碼掃描器的可讀寬度ws為60mm且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ds為0.15mm的情況下,例如,如上所述,基于表達式(d)而通過[數(shù)74]的表達式來將wb計算為400。
[數(shù)74]
基于表達式(e)而通過[數(shù)75]的表達式來將這種情況下的值wa計算為200。
[數(shù)75]
[數(shù)76]
200≦w≦400
對屬于[數(shù)76]的表達式的范圍的條形碼模塊寬度w進行驗證。
此時,通過參考基于條形碼類型的計算表達式存儲單元12-5而獲得用于相對于位數(shù)n(整數(shù))而計算條形碼的總模塊寬度w的表達式。用于相對于位數(shù)n(整數(shù))而計算條形碼的總模塊寬度w的表達式取決于代碼類型信息和補充信息而不同。因此,所獲得的表達式是與在步驟s801中供給的代碼類型信息和補充信息相關聯(lián)的表達式?;跅l形碼類型的計算表達式存儲單元12-5是如下的部分:配置成,針對各種各樣的多條代碼類型信息和補充信息中的各個,存儲與代碼類型信息和補充信息相關聯(lián)的用于相對于位數(shù)n(整數(shù))而計算條形碼的總模塊寬度w的表達式。具體地,基于條形碼類型的計算表達式存儲單元12-5存儲諸如表格1中所示出的表達式的表達式?;跅l形碼類型的計算表達式存儲單元12-5由評價裝置10的存儲裝置組12中所包括的存儲裝置實現(xiàn)。
于是,所獲得的表達式用于獲得最大位數(shù)na(在最大位數(shù)na下,條形碼模塊寬度w不超過wa)和最大位數(shù)nb(在最大位數(shù)nb下,條形碼模塊寬度w不超過wb)。簡而言之,將獲得的條形碼模塊寬度w屬于na位與nb位之間的條形碼的編碼信息的位數(shù)的范圍。
例如,當條形碼掃描器的可讀寬度ws為60mm,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ds為0.15mm,并且,目標條形碼的條形碼類型信息和補充信息指示gs1-128(ean-128)的代碼集c時,通過表格1的計算表達式而計算w=11n/2+66。
分別針對na和nb而對表達式wa=11na/2+66和wb=11nb/2+66進行解答。
結果,na作為不超過24.36的整數(shù)(由于應用代碼集c而為偶數(shù))而獲得,且因此,指示24位,并且,nb作為不超過60.73的整數(shù)(由于應用代碼集c而為偶數(shù))而獲得,且因此,指示60位。因而,將檢查的條形碼的位數(shù)范圍被確定為24位與60位之間的范圍。
在步驟s806中,在步驟s805中確定的將檢查的條形碼的位數(shù)范圍(即,na位與nb位之間的范圍)內(nèi),計算條形碼模塊寬度。如上所述,計算使用從基于條形碼類型的計算表達式存儲單元12-5獲得的表達式。
與從na位至nb位的各個位數(shù)相對應的所計算出的條形碼模塊寬度存儲于條形碼信息數(shù)據(jù)庫12-1中。如上所述,第三示例實施例中的條形碼信息數(shù)據(jù)庫12-1與第二示例實施例中的條形碼信息數(shù)據(jù)庫12-1等效,并且,由評價裝置10的存儲裝置組12中所包括的存儲裝置之一實現(xiàn)。
例如,當條形碼掃描器的可讀寬度ws為60mm,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ds為0.15mm,并且,目標條形碼的條形碼類型信息為gs1-128(ean-128)的代碼集c時,將檢查的位數(shù)為24位至60位(偶數(shù)位)。如表格9中所示地根據(jù)位數(shù)而計算條形碼寬度,這產(chǎn)生預期使用的十九類條形碼。在圖8的步驟s806中,在“條形碼信息數(shù)據(jù)庫12-1”中,記錄關于條形碼的多條信息。
[表格9]
gs1-128的代碼集c中的位數(shù)和條形碼模塊寬度
在步驟s807中,調用圖6的步驟s603,以便利用在第二示例實施例中使用的在圖6的流程圖中圖示的處理。然后,運行在圖6的流程圖中圖示的處理的步驟s603和隨后的步驟,以通過供給預期的終端規(guī)格信息而借助于與第二示例實施例中的方法類似的方法來進行評價處理。
此時使用的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信息為在步驟s802中供給且存儲于條形碼掃描器信息數(shù)據(jù)庫12-2中的信息。在此使用的條形碼模塊寬度信息為在步驟s806中存儲于條形碼信息數(shù)據(jù)庫12-1中的信息。
在運行圖6的流程圖中所圖示的處理且獲得確定結果之后,評價裝置10返回至圖8的步驟s808而分析結果。與第二示例實施例類似,根據(jù)圖6的流程圖中所圖示的處理結果,針對各個條形碼模塊寬度而計算適合率,并且,將計算結果顯示于顯示裝置21上。
討論如下的示例:條形碼掃描器的可讀寬度ws為60mm,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ds為0.15mm,并且,目標條形碼的條形碼類型信息和補充信息指示gs1-128(ean-128)的代碼集c。而且,將檢查的位數(shù)為24位至60位(偶數(shù)位)。預期用于顯示條形碼的終端的規(guī)格為表格7的終端k1至終端k12的規(guī)格。這種情況下的驗證結果如表格10中所示。
圖9是本示例的圖表,其中橫軸線表示位數(shù),并且,縱軸線表示適合率。
[表格10]
gs1-128的代碼集c中的基于位數(shù)的適合率
然后,評價裝置10前進至步驟s809,以根據(jù)在步驟s808中揭示的條形碼的編碼信息的位數(shù)與適合率之間的關系而導出最佳值。具體地,通過搜索產(chǎn)生最高的適合率的條件而確定最佳值。在多個條件下獲得最高的適合率的情況下,通過搜索具有最高的位數(shù)的條件而確定最佳值。
在上述的表格10和圖9的示例中,來自產(chǎn)生最高的適合率1.0的條件的具有最高的位數(shù)的條件是位數(shù)為30位的條件。這種情況下的最佳值是位數(shù)為30位且條形碼模塊寬度為231mod的條件。
在以該方式確定條形碼的最佳條件且在步驟s809中產(chǎn)生結果之后,在步驟s810中,結束處理。
圖10和圖11是指示如下的示例中的終端和適合范圍的p-w圖:條形碼掃描器的可讀寬度ws為60mm,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ds為0.15mm,目標條形碼的條形碼類型和補充信息指示gs1-128(ean-128)的代碼集c,并且,預期用于顯示條形碼的終端為表格7的終端k1至終端k12。具體地,圖10是指示條形碼具有作為將檢查的最小位數(shù)的24位時的本示例中的終端和適合范圍的p-w圖。圖11是指示條形碼具有被確定為最佳位數(shù)的30位時的本示例中的終端和適合范圍的p-w圖。
當條形碼具有30位時,終端規(guī)格適合的區(qū)域(區(qū)域1101、區(qū)域1102和區(qū)域1103)在尺寸上比當條形碼具有24位時更小,但在“適合區(qū)域”內(nèi)側,包含表示預期的終端規(guī)格的所有的點。
在這種情況下,“24位”是導出,使得不考慮終端規(guī)格,就根據(jù)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和條形碼模塊寬度而計算出的適合區(qū)域的范圍,即,t為1時的適合區(qū)域(圖10的區(qū)域1001)和t為2時的適合區(qū)域(圖10的區(qū)域1002)的邊界彼此緊密接觸的位數(shù)。另一方面,“30位”是在進一步考慮終端規(guī)格時可能的最高位數(shù),即,導出,使得圖11中的表示終端規(guī)格的點位于圖11的區(qū)域1101和圖11的區(qū)域1102內(nèi)側的位數(shù)。
在因此導出的“30位”的情況下,在圖11中,終端k11位于t為2時的適合區(qū)域(圖11的區(qū)域1102)的左側邊緣處。終端k12位于t為1時的適合區(qū)域(圖11的區(qū)域1101)的右側邊緣處。這指示,在“維持適合率”的同時,能夠通過考慮終端規(guī)格而配置比僅根據(jù)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和條形碼模塊寬度而導出的“24位”多六位的條形碼。
參考條件與圖11中相同且位數(shù)為44位(wm=308mod)的圖7,在該條件下,來自十二個終端類型的六個終端類型(k4、k7、k8、k9、k10以及k11)位于“適合區(qū)域”的外側,且因此,適合率更低(該條件下的適合率為0.5)。
第三示例實施例可以實現(xiàn)為包括第三示例實施例的功能的獨立裝置,或實現(xiàn)為包括第一示例實施例或第二示例實施例的功能的裝置的功能之一。簡而言之,第三示例實施例可以與第一示例實施例或第二示例實施例組合。
在除了第三示例實施例與第二示例實施例組合的情況之外的情況下,即,在第三示例實施例實現(xiàn)為獨立裝置或與第一示例實施例組合的情況下,基于例如安裝于裝置中的程序而運行圖6的步驟s603的處理,從而完成與步驟s807等效的處理,以代替在步驟s807中調用圖6的步驟s603和隨后的步驟的處理。
根據(jù)上述的第三示例實施例,能夠在考慮適合率的同時,確定位數(shù)的最佳值。由此而造成的效果是,在條形碼能夠顯示于終端上且可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的范圍內(nèi),條形碼能夠具有盡可能地寬的條形碼符號寬度(盡可能地高的編碼信息位數(shù))。
第四示例實施例
接下來,將描述第四示例實施例。第四示例實施例涉及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識別裝置,該裝置配置成,當具有特定的模塊寬度的條形碼可顯示于多個預期用于顯示條形碼的終端上時,確定能夠借以讀取條形碼的條形碼掃描器的規(guī)格。
第四示例實施例作為用于達到如下的目標的措施而有效:查明具有特定的模塊寬度的條形碼可顯示于預期用于顯示條形碼的多個終端上的時間和讀取條形碼所要求的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的內(nèi)容。
根據(jù)第四示例實施例的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識別裝置10’包括cpu11’、存儲裝置組12’、圖像輸出單元13’以及i/o14’。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識別裝置10’中所包括的構件經(jīng)由在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識別裝置10’中提供的總線15’而彼此連接。顯示裝置21與圖像輸出單元13’連接,并且,輸入裝置22與i/o14’連接。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識別裝置10’的配置未示出,但與圖3的評價裝置10的配置相同。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識別裝置10’中的cpu11’、存儲裝置組12’、圖像輸出單元13’、i/o14’以及總線15’分別與評價裝置10中的cpu11、存儲裝置組12圖像輸出單元13、i/o14以及總線15相對應。
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識別裝置10’的構件的功能與參考圖3而描述的第一示例實施例、第二示例實施例和第三示例實施例的評價裝置10中所包括的具有相同的名稱的構件的功能相同。因此,省略重復的描述。
接下來,將參考圖12的流程圖而對用于根據(jù)條形碼的預定的模塊寬度并根據(jù)預期用于顯示條形碼的多個終端而確定合適的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最小分辨率和可讀寬度)的處理進行描述。
在步驟s1201中,首先,接收用于識別“具有預定的模塊寬度的條形碼”(例如,條形碼名稱)和模塊寬度wm的信息的輸入。所接收到的多條信息存儲于條形碼信息數(shù)據(jù)庫12-1中,并且,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識別裝置10’前進至步驟s1202。第四示例實施例中的條形碼信息數(shù)據(jù)庫12-1和終端信息數(shù)據(jù)庫12-3與第二示例實施例和第三示例實施例中的條形碼信息數(shù)據(jù)庫12-1和終端信息數(shù)據(jù)庫12-3等效,并且,由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識別裝置10’的存儲裝置組12’中所包括的存儲裝置之一實現(xiàn)。
接下來,在步驟s1202中,接收關于預期使用的終端的信息(具體地,用于識別終端的信息(例如,終端名稱))以及各個終端的屏幕寬度wkpix和像素密度pkppi的輸入。所接收到的多條信息存儲于終端信息數(shù)據(jù)庫12-3中,并且,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識別裝置10’前進至步驟s1203。可以預先接收步驟s1201和步驟s1202之一或兩者中的輸入,使得預先將多條信息記錄于各個數(shù)據(jù)庫中。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識別裝置10’可以進一步包括通信單元,通信單元配置成執(zhí)行通過網(wǎng)絡而實現(xiàn)的數(shù)據(jù)通信??梢越?jīng)由通信單元來通過數(shù)據(jù)通信而從外部裝置獲得存儲于數(shù)據(jù)庫中的多條信息中的一些或全部。
在步驟s1203中,對終端信息數(shù)據(jù)庫12-3進行搜索,以檢索終端屏幕寬度的最大值wkmax。最大值wkmax用于獲得相對于條形碼的預定的模塊寬度wm而滿足以下的表達式的整數(shù)t的最大值tmax:
[數(shù)77]
在隨后的處理中,使用值tmax。接下來,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識別裝置10’前進至步驟s1204。
在條形碼模塊寬度wm為308mod且使用表格7的終端k1至終端k12的情況下,例如,終端屏幕寬度的最大值wkmax為作為終端k1的屏幕寬度的1080pix。
[數(shù)78]
[數(shù)79]
因此,滿足[數(shù)78]的表達式(即,[數(shù)79]的表達式)的整數(shù)t的最大值tmax被確定為3。
在步驟s1204中,開始具體分析。在步驟s1204中,t作為重復參數(shù)而提供,并且,設置為1。然后,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識別裝置10’前進至步驟s1205。
在步驟s1205中,從終端信息數(shù)據(jù)庫12-3提取相對于終端屏幕寬度wk而滿足twm≤wk≤(t+1)wm的終端。然后,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識別裝置10’前進至步驟s1206。
例如,當條形碼模塊寬度wm為308mod,所使用的終端為表格7的k1至k12,且t為1時,作為將在步驟s1205中提取的終端的“滿足twm≤wk≤(t+1)wm的終端”為滿足308≤wk≤616的終端。具體地,六類終端(即,終端k7至終端k12)合格。
在步驟s1206中,對在步驟s1205中提取的終端的像素密度值中的像素密度pk的最小值進行搜索并將其設置為pka。然后,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識別裝置10’前進至步驟s1207。
在步驟s1207中,對在步驟s1205中提取的終端的像素密度值中的像素密度pk的最大值進行搜索并將其設置為pkb。然后,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識別裝置10’前進至步驟s1208。
例如,當條形碼模塊寬度wm為308mod,所使用的終端為表格7的k1至k12,且t為1時,針對在步驟s1205中提取的六類終端(即,終端k7至終端k12)而確認像素密度pk。
結果,發(fā)現(xiàn),像素密度的最小值是作為終端k12的像素密度的165ppi(→pka),并且,像素密度的最大值是作為終端k7的像素密度的300ppi(→pkb)。
在步驟s1208中,在以下的表達式中,使用在步驟s1206中檢索到的最小像素密度值pka:
[數(shù)80]
p≧t·pl(其中,
當p為pka時,最小模塊寬度的構成點數(shù)t下的條形碼掃描器的可讀寬度ws被設置為wst。如下地針對wst而解答[數(shù)80]的表達式:
[數(shù)81]
通過以下的表達式而獲得這種情況下的ws的最小值wst:
[數(shù)82]
當t為1時,wst被記述為ws1。
在步驟s1209中,在以下的表達式中,使用在步驟s1207中檢索到的最大像素密度值pkb:
[數(shù)83]
p≦t·ph(其中,
p為pkb時的最小模塊寬度的構成點數(shù)t下的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ds被設置為dst。[數(shù)83]的表達式針對dst而如下地解答:
[數(shù)84]
通過以下的表達式而獲得這種情況下的ds的最大值dst:
[數(shù)85]
當t為1時,dst被記述為ds1。
例如,當條形碼模塊寬度wm為308mod,所使用的終端為表格7的k1至k12,且t為1時,在步驟s1205中提取的六類終端(即,終端k7至終端k12)中的最小像素密度為作為k12的像素密度的165ppi(→pka),并且,所提取的終端中的最大像素密度為作為k7的像素密度的300ppi(→pkb)。
[數(shù)86]
因此,ws的最小值ws1通過使用[數(shù)86]的表達式而由25.4×308/165來計算為47.4mm。
[數(shù)87]
ds的最大值ds1通過使用[數(shù)87]的表達式而由25.4/300來計算為0.0847mm。
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識別裝置10’前進至步驟s1210,在步驟s1210中,分別在步驟s1208和步驟s1209中計算出的wst和dst與t的值一起記錄于計算結果記錄數(shù)據(jù)庫12-6中。然后,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識別裝置10’前進至步驟s1211。計算結果記錄數(shù)據(jù)庫12-6是配置成存儲第四示例實施例中的計算結果的數(shù)據(jù)庫,并且,由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識別裝置10’的存儲裝置組12’中所包括的存儲裝置之一實現(xiàn)。
在步驟s1211中,確定當前的t的值是否等于或多于在步驟s1203中計算出的tmax。
在當前的t的值比tmax更小時(在步驟s1211中,為“否”),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識別裝置10’前進至步驟s1212,在步驟s1212中,將1添加至當前的t的值,以將結果用作t的新值。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識別裝置10’返回至步驟s1205,從而再次借助于使用t的新值而運行步驟s1205至步驟s1210。
在當前的t的值等于或多于tmax時(在步驟s1211中,為“是”),另一方面,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識別裝置10’前進至步驟s1213。
在步驟s1213中,參照計算結果記錄數(shù)據(jù)庫12-6,以便從當t為1至tmax時計算出的wst(ws1,ws2...)的值檢索最大值。
在步驟s1214中,參照計算結果記錄數(shù)據(jù)庫12-6,以便從當t為1至tmax時計算出的dst(ds1,ds2...)的值檢索最小值。
在步驟s1215中,在步驟s1213中檢索到的wst的值和在步驟s1214中檢索到的dst的值顯示于顯示裝置21上。此時顯示的值指示“條形碼具有預定的模塊寬度wm且預期將多個終端(屏幕寬度wk、像素密度pk)用于顯示條形碼時的理想的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可讀寬度:wst的最大值、最小分辨率:dst的最小值)”。
繼在步驟s1215中將wst的值和dst的值顯示于顯示裝置21上之后,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識別裝置10’前進至步驟s1216,在步驟s1216中,結束處理。
例如,當條形碼模塊寬度wm為308mod且所使用的終端為表格7的k1至k12時,通過圖12的步驟s1203中的計算而將tmax確定為3,并且,將表格11中所示出的數(shù)據(jù)記錄于計算結果記錄數(shù)據(jù)庫12-6中。
[表格11]
第四示例實施例(wm為308mod且使用表格7的終端時)的情況
*tmax=3。
根據(jù)表格11而確定,作為t為3時的wst的值且為58.67mm的wst的最大值(即,ws3)是條形碼掃描器的理想的可讀寬度,并且,作為t為1時的dst的值且為0.0847mm的dst的最小值(即,ds1)是條形碼掃描器的理想的最小分辨率。
[數(shù)88]
p≧t·pl(其中,
在這種情況下,pl通過[數(shù)88]的表達式而計算為133.3ppi。
[數(shù)89]
p≦t·ph(其中,
值ph通過[數(shù)89]的表達式而計算為300ppi。因此,指示終端和適合范圍的p-w圖如圖13中所圖示。
參考圖13,與表格7中所示出的終端k1至終端k12的相應屏幕規(guī)格相對應的每個點位于區(qū)域1301、區(qū)域1302和區(qū)域1303之一內(nèi),區(qū)域1301、區(qū)域1302和區(qū)域1303分別是t為1時的適合范圍、t為2時的適合范圍和t為3時的適合范圍。這指示,能夠以在第四示例實施例中計算出的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在所有的預期的終端的屏幕上顯示且讀取條形碼(表格7的終端k1至終端k12)。
在發(fā)現(xiàn)作為結果而計算出的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可讀寬度和最小分辨率)為在條形碼掃描器制造技術或成本的方面難以實現(xiàn)的值的情況下,需要考慮條形碼的寬度減小(位數(shù)減少)、預期用于顯示條形碼的終端的類型的數(shù)量減少等。
第四示例實施例可以實現(xiàn)為包括第四示例實施例的功能的獨立裝置,或實現(xiàn)為包括第一示例實施例至第三示例實施例的功能的裝置的功能之一。簡而言之,第四示例實施例可以與第一示例實施例至第三示例實施例中的各個組合。
根據(jù)上述的第四示例實施例,通過考慮條形碼的特定的模塊寬度和預期用于顯示條形碼的多個終端的屏幕規(guī)格而確定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第四示例實施例的由此而造成的效果是,當條形碼可顯示于預期用于顯示條形碼的多個終端上時,能夠已知讀取具有特定的模塊寬度的條形碼所要求的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
第五示例實施例
接下來,將描述第五示例實施例。第五示例實施例涉及配置成實際將條形碼顯示于終端屏幕上的系統(tǒng)。在第五示例實施例中,生成條形碼意味著生成條形碼圖像數(shù)據(jù)。
參考圖14,將首先描述根據(jù)第四示例實施例的條形碼系統(tǒng)100的整體配置的示例。
參考圖14,條形碼系統(tǒng)100包括終端組30、終端k31、第一經(jīng)營者服務器41、第二經(jīng)營者服務器42、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以及交換網(wǎng)絡60。
在第五示例實施例中,作為供用戶使用的終端,在終端組30中,包括終端k31及其他終端。雖然在終端供用戶使用這點上,終端彼此類似,但終端被分類為各種模型,且因此,具有各種屏幕規(guī)格。
以下的描述以用戶使用終端k31的情況作為示例。
第一經(jīng)營者服務器41和第二經(jīng)營者服務器42各自是供提供使用條形碼的服務的經(jīng)營者使用的服務器裝置。在第五示例實施例中,經(jīng)營者a使用第一經(jīng)營者服務器41,并且,經(jīng)營者b使用第二經(jīng)營者服務器42。經(jīng)營者a所提供的服務和經(jīng)營者b所提供的服務具有不同的目的,并且,在用于提供服務的條形碼的類型和條形碼的編碼信息的位數(shù)上,彼此不同。第一經(jīng)營者服務器41和第二經(jīng)營者服務器42各自與本發(fā)明的“請求裝置”相對應。
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是配置成通過利用第五示例實施例的特征而生成條形碼的服務器裝置。
該系統(tǒng)中所包括的終端和服務器以允許彼此之間的通信的方式經(jīng)由交換網(wǎng)絡60而連接。
具體地,終端k31能夠經(jīng)由交換網(wǎng)絡60而訪問第一經(jīng)營者服務器41和第二經(jīng)營者服務器42,這兩個經(jīng)營者服務器提供使用條形碼的服務。
提供使用條形碼的服務的第一經(jīng)營者服務器41和第二經(jīng)營者服務器42訪問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生成使用第五示例實施例的特征的條形碼,以獲得條形碼圖像。
例如,交換電路60由蜂窩電話網(wǎng)絡、互聯(lián)網(wǎng)的公共網(wǎng)絡和專線之一或組合實現(xiàn)。
在下文中,對如下的情況進行描述:在上述的條形碼系統(tǒng)100的配置中,終端k31訪問經(jīng)營者a的第一經(jīng)營者服務器41,從而經(jīng)由經(jīng)營者a的第一經(jīng)營者服務器41而將條形碼顯示于終端k31上。
作為經(jīng)營的前提,經(jīng)營者a預先確定將使用的條形碼的類型、條形碼的編碼信息的位數(shù)以及取決于所選擇的條形碼類型和當由終端k31訪問時將顯示的編碼字符串的內(nèi)容而不同的配置條形碼所必需的其他多條補充信息(例如,在nw7的情況下,nw比及其他)。經(jīng)營者a還預先確定預期使用的條形碼讀取裝置(條形碼掃描器)的可讀寬度wsmm和最小分辨率dsmm。
當由終端k31(通過http訪問而)訪問第一經(jīng)營者服務器41時,將包括終端名稱、os類型、瀏覽器類型以及其他多條信息的被稱為用戶代理的信息作為終端k31的基本信息而通知給第一經(jīng)營者服務器41。第一經(jīng)營者服務器41通過針對屏幕寬度而使用“窗口.屏幕.寬度”且針對屏幕高度而使用“窗口屏幕.高度”,從而能夠通過webapi而獲得終端k31的屏幕信息。換句話說,來自終端k31的訪問給第一經(jīng)營者服務器41提供用戶代理信息和屏幕寬度/高度信息。備選地,服務用戶可以將日志記入第一經(jīng)營者服務器41中,以獲得用戶的管理編號,并且,基于管理編號而識別作為用戶代理信息和屏幕寬度/高度信息而合格的信息。
在一些終端中,屏幕的物理旋轉導致“窗口.屏幕.寬度”與“窗口屏幕.高度”之間的切換。第五示例實施例通過將“窗口.屏幕.寬度”看作比“窗口屏幕.高度”更小(“窗口.屏幕.寬度”<“窗口屏幕.高度”)而解決這個問題。換句話說,在第五示例實施例中,假設終端屏幕的“屏幕寬度”始終沿著屏幕的短邊的方向,并且,“屏幕高度”始終沿著屏幕的長邊的方向。
第一經(jīng)營者服務器41將上述的用戶代理信息以及終端屏幕的“屏幕寬度”和“屏幕高度”信息、經(jīng)營者a希望使用的條形碼的類型(及補充信息,例如,相關參數(shù))、條形碼的位數(shù)、編碼字符串以及作為經(jīng)營者a預期使用的條形碼掃描器的規(guī)格的可讀寬度wsmm和最小分辨率dsmm傳遞至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
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使用從第一經(jīng)營者服務器41傳遞的各種類型的信息和在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中提供的終端信息數(shù)據(jù)庫,以評價條形碼圖像且評價適合,并且,將其結果傳遞至第一經(jīng)營者服務器41。
基于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所準備的條形碼圖像和適合信息,第一經(jīng)營者服務器41確定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所準備的條形碼圖像是否將顯示于終端k31的屏幕上。當不存在關于顯示的問題時,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所準備的條形碼圖像顯示于終端k31的屏幕上。當根據(jù)適合信息而確定存在關于顯示的問題時,第一經(jīng)營者服務器41能夠選擇不顯示條形碼圖像,或選擇嘗試將包括不同的參數(shù)的新信息傳遞至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以獲得新的條形碼圖像。
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還能夠在請求方所設置的條件下準備所請求的條形碼。這允許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滿足從經(jīng)營者b(經(jīng)營者b是與經(jīng)營者a不同的經(jīng)營者)所使用的第二經(jīng)營者服務器42作出且具有不同的條形碼類型和不同的位數(shù)的數(shù)據(jù)請求。因而,條形碼類型和條形碼的編碼信息的位數(shù)不固定于作為第五示例實施例的特征的特定的條形碼類型和特定的位數(shù)。
將參考作為該處理的圖示的圖15-1、圖15-2和圖15-3的流程圖而描述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的處理。
在圖15-1的步驟s1501中,開始條形碼生成服務器的處理。在該步驟中,條形碼生成服務器從第一經(jīng)營者服務器41接收各種類型的信息(在圖15-1中,由41-1表示),并且,前進至步驟s1502。各種類型的信息為:
“終端k的用戶代理信息
終端k的屏幕寬度wk
終端k的屏幕高度hk
預期的條形碼掃描器的可讀寬度ws
預期的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ds
包括構成參數(shù)的條形碼類型和補充信息
條形碼位數(shù)和編碼字符串”。
在步驟s1502中,根據(jù)在步驟s1501中獲得的信息而計算條形碼的模塊寬度wm。如在第一示例實施例的描述中參照的表格1中那樣,基于條形碼符號的類型、構成參數(shù)、條形碼位數(shù)以及編碼字符串,唯一地確定條形碼的模塊寬度wm。
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前進至步驟s1503,在步驟s1503中,將在步驟s1501中獲得的用戶代理信息、終端屏幕寬度信息和終端屏幕高度信息用于對終端類型進行分類。作為示例,討論以使用安卓(商標)os的便攜式終端和使用ios(商標)的便攜式終端作為適合確定目標而進行分類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當用戶代理信息的字符串同時包括字符串“安卓”和字符串“移動”時,終端k被確定為使用安卓os的便攜式終端。當用戶代理信息的字符串包括字符串“iphone(商標)”且不包括字符串“ipad(商標)”和字符串“ipod(商標)”時,終端k被推斷為使用ios的便攜式終端。一旦終端k被發(fā)現(xiàn)為使用ios的便攜式終端,就推斷出,當終端k的屏幕寬度wk為320像素時,終端k是iphone3gs,并且,當wk為640像素時,終端k是iphone4/4s/5/5c/5s。當終端k的屏幕高度hk為960像素時,將終端k確定為iphone4和iphone4s之一,并且,當hk為1136像素時,將終端k確定為iphone5、iphone5c和iphone5s之一,由此,能夠對被發(fā)現(xiàn)為iphone4/4s/5/5c/5s的終端k進一步進行細分。
接下來,基于步驟s1503中的分類的結果,確定終端k的類型是個人計算機(pc),還是平板電腦終端(步驟s1504)。在步驟s1505中,當終端k的類型為個人計算機(pc)、平板電腦終端或步驟s1503的分類中不包括的其他類型(在步驟s1504中,為“是”)時,標志設置為“f”。然后,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前進至作為步驟s1535的(a)。在圖15-1、圖15-2和圖15-3中,(a)被注明為標有圓圈的字母。這同樣適用于(b)和(c)。
當基于步驟s1503中的分類的結果的確定推斷出,終端k不是pc或平板電腦終端(在步驟s1504中,為“否”)時,另一方面,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前進至步驟s1506。
在步驟s1506中,再次對用戶代理信息進行分析,以從用戶代理信息的字符串提取終端k的終端模型名稱。然后,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前進至步驟s1507。
在步驟s1507中,以在步驟s1506中獲得的終端模型名稱作為搜索關鍵字,對終端模型信息數(shù)據(jù)庫50-1進行搜索,從而重新從終端模型信息數(shù)據(jù)庫50-1獲得終端的屏幕寬度wk、屏幕高度hk和像素密度pk。終端模型信息數(shù)據(jù)庫50-1是通過預先編譯終端的制造商所公布的公開信息及其他類似的多條已知的信息而準備的數(shù)據(jù)庫。終端模型信息數(shù)據(jù)庫50-1、生成/發(fā)送日志50-2和未知的終端信息數(shù)據(jù)庫50-3各自存儲于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或外部存儲裝置的內(nèi)側的位置,其中,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或外部存儲裝置兩者都可由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訪問。在附圖中,必要時,將數(shù)據(jù)庫注明為db。
接下來,確定在終端模型信息數(shù)據(jù)庫50-1中是否存在與終端k的終端模型名稱相對應的終端模型名稱(步驟s1508)。
當在終端模型信息數(shù)據(jù)庫50-1中不存在與終端k的終端模型名稱相對應的終端模型名稱時(在步驟s1508中,為“否”),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前進至步驟s1509,在步驟s1509中,將標志設置為“c”,這指示“未知的終端”。然后,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前進至作為圖15-3的步驟s1521的(b)。當在終端模型信息數(shù)據(jù)庫50-1中存在與終端k的終端模型名稱相對應的終端模型名稱時(在步驟s1508中,為“是”),另一方面,終端k被確認為“已知的終端”(步驟s1510)。然后,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前進至步驟s1511。
在步驟s1511中,對在步驟s1502中計算出的wm和在步驟s1507中獲得的wk進行比較。當wk<wm為真時(在步驟s1511中,為“否”),這意味著,終端屏幕寬度比將顯示的條形碼的寬度更窄。因此,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確定,“條形碼不能顯示于終端上”,并且,前進至步驟s1512,在步驟s1512中,標志設置為“e”。然后,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前進至作為步驟s1535的(a)。
當wk≥wm為真時(在步驟s1511中,為“是”),另一方面,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前進至步驟s1513。
作為示例實施例的描述的前提,步驟s1511中的比較與上述的表達式(c)相對應。
w≥t·wm......表達式(c)
在步驟s1513中,每個模塊的構成點數(shù)被設置為t個點/mod,并且,獲得滿足t≤wk/wm的正整數(shù)t的最大值tmax。然后,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前進至步驟s1514。
當條形碼模塊寬度wm為300mod且終端屏幕寬度wk為720個點時,例如,t成為t≤720/300→t≤2.4,并且,tmax為2。
在此獲得的值tmax為能夠顯示于終端屏幕上的每個模塊的最大構成點數(shù),并且,這種情況下的條形碼寬度能夠表達為tmax·wm。
參考圖15-2。在步驟s1514中,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確定條形碼是否具有在從tmax至1的范圍內(nèi),比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更大的最小模塊寬度,并且,確定當顯示于終端屏幕上時,條形碼是否具有等于或小于條形碼掃描器的可讀寬度的寬度。
具體地,執(zhí)行以下的計算:
[數(shù)90]
p≧t·pl(其中,
[數(shù)91]
p≦t·ph(其中,
基于[數(shù)90]和[數(shù)91]的兩個關系式,根據(jù)表達式(a’)而計算a=pk-25.4·t·wm/ws。
當表達式(a’)的關系式成立時,a取得正值。
接下來,根據(jù)表達式(b’)而計算b=25.4·t/ds-pk。
當表達式(b’)的關系式成立時,b取得正值。
例如,當tmax為2,條形碼模塊寬度wm為300mod,終端像素密度pk為300dpi,條形碼掃描器的可讀寬度ws為60mm,并且,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ds為0.15mm時,能夠創(chuàng)建以下的表格(表格12)。
[表格12]
計算a和b的示例wm=300[mod]、pk=300[dpi]、ws=60[mm]、ds=0.15[mm]
在步驟s1515中,確認在步驟s1514中獲得的a和b的值,以確定是否存在導致a和b兩者都為正的t的值。當“存在導致a和b兩者都為正的t的值”時(在步驟s1515中,為“是”),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前進至步驟s1517。
“存在導致a和b兩者都為正的t的值”意味著,存在使表達式(a’)和表達式(b’)同時地成立的t的值,即,條形碼、終端屏幕規(guī)格和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適合于彼此。
在表格12的示例中,當t為2時,“a和b兩者都為正”(在步驟s1515中,為“是”)。因此,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能夠前進至步驟s1517。
在步驟s1517中,作為t的值,選擇“a和b兩者都為正”的t的最大值(在表格12的示例中,t的這一最大值為2)。然后,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前進至步驟s1518。
在步驟s1518中,標志設置為“a”,這意味著,能夠在“適當范圍”內(nèi)準備條形碼圖像。然后,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前進至步驟s1519。
當不存在導致在步驟s1514中獲得的a和b兩者都為正的t的值時,即,當不存在使表達式(a’)和表達式(b’)同時地成立的t的值時(在步驟s1515中,為“否”),另一方面,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前進至步驟s1516。不存在使表達式(a’)和表達式(b’)同時地成立的t的值意味著,條形碼、終端屏幕規(guī)格和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不適合于彼此。
在表格13的示例(tmax為2,條形碼模塊寬度wm為300mod,終端像素密度pk為250dpi,條形碼掃描器的可讀寬度ws為60mm,并且,條形碼掃描器的最小分辨率ds為0.15mm)中,當t為1時,b取得負值,并且,當t為2時,a取得負值。簡而言之,不存在導致a和b兩者都為正的t的值(在步驟s1515中,為“否”)。因此,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前進至步驟s1516。
[表格13]
計算a和b的示例wm=300[mod]、pk=250[dpi]、ws=60[mm]、ds=0.15[mm]
在步驟s1516中,作為t的值,選擇使a的負值或b的負值的絕對值最小化的t的值。
當在t的所選擇的值下取得負值的值為a時,標志被設置為“ba”,并且,通過將a的絕對值除以pk而獲得的值(|a|/pk)被設置為返回值。
當在t的所選擇的值下取得負值的值為b時,另一方面,標志被設置為“bb”,并且,通過將b的絕對值除以pk而獲得的值(|b|/pk)被設置為返回值。然后,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前進至步驟s1519。
值|a|/pk和|b|/pk充當定量地指示條形碼自“適當范圍”偏離的程度的指標。
在上述的表格13的示例中,當t為2時,a的值為負,并且,當t為1時,b的值為負。t為2時的a的絕對值與t為1時的b的絕對值之間的比較揭示,當t為2時,a的絕對值最小,且因此,t被確定為2。定量地指示這種情況下的條形碼自“適當范圍”偏離的程度的指標為|a|/pk=0.016(1.6%)。指標的較大的值意味著不可讀取顯示于終端上的條形碼的更高的可能性。
在步驟s1519中,借助于使用在步驟s1517或步驟s1516中確定的t的值、在步驟s1502中從第一經(jīng)營者服務器41獲得的信息以及終端像素密度pk而生成條形碼圖像。從第一經(jīng)營者服務器41獲得的信息包括條形碼類型、作為構成參數(shù)等的補充信息和編碼數(shù)據(jù)。
在該步驟中,條形碼以每個模塊的t個點配置,并且,條形碼圖像的寬度為t·wm。當目標條形碼具有所謂的一維條形碼的類型時,根據(jù)25.4/pk×10mm而計算點數(shù)(正數(shù)值),使得在終端屏幕上,條形碼的高度為10mm。在完成條形碼圖像之后,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前進至步驟s1535。在標志為“e”的上述的情況下,不能生成可顯示于終端k上的條形碼圖像。在標志為“f”的上述的情況下,終端k不是便攜式終端。因此,在標志為“e”的情況下,并且,在標志為“f”的情況下,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不生成條形碼圖像,前進至步驟s1535。
在步驟s1535中,取決于標志而不同的評論合并于所準備的條形碼圖像中。步驟s1535為如下的處理:將評論以字符串的形式嵌入圖像中,以便明確所配置的條形碼的適當程度。當不需要文本評論時,能夠省略步驟s1535的處理。
例如,在步驟s1535中合并于圖像中且取決于評論而不同的字符串如下:
標志a:“掃描您所使用的終端的屏幕上的條形碼?!?/p>
標志ba、標志bb:“可能不可在您所使用的終端上讀取條形碼。”
標志c:“可能不可在您所使用的終端上讀取條形碼?!?/p>
標志da、標志db:“可能不可在您所使用的終端上讀取條形碼?!?/p>
標志e、標志dc,標志de:“不能在您所使用的終端上顯示條形碼?!?/p>
標志f:“您所使用的終端不是便攜式終端?!?/p>
上文所給出的字符串只不過是示例,并且,可以使用其他短語。
繼在步驟s1535中完成包含條形碼的圖像之后,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前進至步驟s1536。在標志為“e”和標志為“f”的上述的情況下,并且,在標志為“e”、標志為“dc”、標志為“de”以及標志為“f”的隨后描述的情況下,所準備的圖像不包含條形碼,因為,在那些情況下,不能配置條形碼。
在步驟s1536中,所生成的圖像、標志和返回值記錄于生成/發(fā)送日志50-2中。在步驟s1536中,所生成的圖像、標志和返回值還返回至第一經(jīng)營者服務器41。然后,結束處理(步驟s1537)。
隨后,所生成的圖像從第一經(jīng)營者服務器41傳遞至便攜式終端k31。在所生成的圖像包含條形碼的情況下,條形碼顯示于便攜式終端k31的屏幕上。這允許用戶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條形碼。
圖像的發(fā)送還允許,無論是否已生成條形碼,便攜式終端k都在其屏幕上顯示在步驟s1535中合并的字符串。用戶能夠預先確定是否可通過參考所顯示的字符串而讀取條形碼。
接下來,將對當在步驟s1508中確定終端模型信息數(shù)據(jù)庫50-1不具有關于終端k的信息時(在步驟s1508中,為“否”)運行的處理進行描述。
在這種情況下,在如上所述的步驟s1509中,標志被設置為“c”,這指示“未知的終端”,并且,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前進至作為圖15-3的步驟s1521的(b)。
在圖15-3的步驟s1521中,再次參照終端模型信息數(shù)據(jù)庫50-1,以便調用最頻繁地出現(xiàn)于圖像寬度與wk相同的終端之間的像素密度pk的值,即,中值。該步驟的目的為,調用最有可能出現(xiàn)于圖像寬度與作為終端k的屏幕寬度的wk相同的終端之間的pk的值,因為,未知的終端k的像素密度不是已知的。
然后,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確認在終端模型信息數(shù)據(jù)庫50-1中是否存在圖像寬度與wk相同的另一終端(步驟s1522)。換句話說,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確認在步驟s1521中是否從圖像寬度為wk的終端之間成功地調用pk的中值。
當針對圖像寬度與wk相同的終端的像素密度pk而成功地調用中值時(在步驟s1522中,為“是”),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前進至步驟s1524,從而將調用值設置為未知的終端k的臨時像素密度pk。然后,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前進至步驟s1525。
當針對圖像寬度與wk相同的終端的像素密度pk而在步驟s1522中未成功地調用中值時,另一方面,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前進至步驟s1523,從而將標志設置成“de”,這意味著,“終端為未知的,并且,屏幕寬度為未知的”。然后,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前進至作為圖15-2的步驟s1535的(a)。步驟s1535的處理和隨后的步驟如上所述。
在步驟s1525中,終端k的模型名稱k、終端k的屏幕寬度wk、終端k的屏幕高度hk以及在步驟s1524中確定的臨時像素密度pk記錄于未知的終端信息數(shù)據(jù)庫50-3中。然后,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前進至步驟s1526。
未知的終端信息數(shù)據(jù)庫50-3能夠用于隨后確認已檢查到未知的終端的狀況及其他用途。未知的終端信息數(shù)據(jù)庫50-3能夠用作用于維護終端模型信息數(shù)據(jù)庫50-1的信息源之一。
在步驟s1526中,對在步驟s1502中計算出的wm和在步驟s1507中獲得的wk進行比較。
當wk<wm為真時(在步驟s1526中,為“否”),這意味著,終端屏幕寬度比將顯示的條形碼的寬度更窄。因此,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確定“終端不能顯示條形碼”,并且,前進至步驟s1527,在步驟s1527中,標志被設置為“dc”。然后,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前進至作為圖15-2的步驟s1535的(a)。步驟s1535的處理和隨后的步驟如上所述。
當在步驟s1526中,wk≥wm為真時(在步驟s1526中,為“是”),另一方面,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前進至步驟s1528。
在步驟s1528中,每個模塊的構成點數(shù)被設置為t個點/mod,并且,獲得滿足t≤wk/wm的正整數(shù)t的最大值tmax。然后,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前進至步驟s1529。
在步驟s1529中,在tmax至1的范圍內(nèi),計算a=pk-25.4·t·wm/ws和b=25.4·t/ds-pk。然后,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前進至步驟s1530。步驟s1528和步驟s1529中的處理的內(nèi)容以及運行處理的原因與圖15-1的步驟s1513和圖15-2的步驟s1514中的處理的內(nèi)容以及運行該處理的原因相同。
在步驟s1530中,確認在步驟s1529中獲得的a和b的值,以確定是否存在導致a和b兩者都為正的t的值。當“存在導致a和b兩者都為正的t的值”時(在步驟s1530中,為“是”),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前進至步驟s1532。
在步驟s1532中,作為t的值,選擇“a和b兩者都為正”下的t的最大值。然后,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前進至步驟s1533。
在步驟s1533中,標志被設置為“c”,這意味著,終端k是未知的終端,但能夠在“適當范圍”內(nèi)以臨時像素密度pk準備條形碼。然后,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前進至步驟s1534。
當不存在導致在步驟s1529中獲得的“a和b兩者”都為“正”的t的值時(在步驟s1530中,為“否”),另一方面,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前進至步驟s1531。這意味著,如在步驟s1515中回答為“否”的情況下,條形碼、終端屏幕規(guī)格和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不適合于彼此。
在步驟s1531中,如圖15-2的步驟s1516的處理中那樣,a和b之一取得負值,且因此,作為t的值,選擇使a的負值或b的負值的絕對值最小化的t的值。
當在t的所選擇的值下取得負值的值為a時,標志被設置為“ca”,并且,通過將a的絕對值除以pk而獲得的值(|a|/pk)被設置為返回值。當在t的所選擇的值下取得負值的值為b時,另一方面,標志被設置為“cb”,并且,通過將b的絕對值除以pk而獲得的值(|b|/pk)被設置為返回值。在任一情況下,在設置標志和返回值之后,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都前進至步驟s1534。
步驟s1534與圖15-2的步驟s1519相對應。在步驟s1534中,借助于使用所確定的t的值、在圖15-1的步驟s1502中從第一經(jīng)營者服務器41獲得的信息以及終端像素密度pk而生成條形碼圖像。從第一經(jīng)營者服務器41獲得的信息包括條形碼類型、作為構成參數(shù)等的補充信息以及編碼數(shù)據(jù)。
在該步驟中,條形碼符號以每個模塊t個點配置,并且,條形碼圖像的寬度為t·wm。當目標條形碼為所謂的一維條形碼的類型時,根據(jù)25.4/pk×10mm而計算點數(shù)(正數(shù)值),使得在終端屏幕上,條形碼的高度為10mm。在完成條形碼圖像之后,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前進至作為圖15-2的步驟s1535的(a)。在標志為“dc”、標志為“de”和標志為“e”的上述的情況下,不能生成可顯示于終端k上的條形碼圖像。這樣的情況下的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不生成條形碼圖像,前進至步驟s1535。步驟s1535的處理和隨后的步驟如上所述。
以上為對條形碼生成服務器50的處理流程的描述。
上述的第五示例實施例的效果是,在考慮預期用于顯示條形碼的終端的屏幕內(nèi)容和預期用于讀取條形碼的條形碼掃描器的規(guī)格的同時,能夠生成內(nèi)容因經(jīng)營者而異的條形碼。
第五示例實施例還允許在其屏幕上顯示所生成的條形碼的終端另外顯示取決于標志而不同的關于是否可讀取條形碼的信息。由此而造成的效果是,參照該信息中的字符串的用戶能夠預先確定是否可讀取條形碼。
上述的示例實施例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的實施例,但不將本發(fā)明的范圍僅僅限制于示例實施例。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的實質的情況下,能夠對示例實施例作出各種各樣的變形。
例如,雖然在上述的第五示例實施例中提供與多個經(jīng)營者服務器分離的條形碼生成服務器,但可以針對各個經(jīng)營者服務器而提供條形碼生成服務器。換句話說,條形碼生成服務器和經(jīng)營者服務器可以具有一對多的關系或一對一的關系。本發(fā)明還可以對各個經(jīng)營者服務器賦予生成條形碼的功能,以代替分別地提供條形碼生成服務器和經(jīng)營者服務器。
在上述的第一示例實施例至第五示例實施例中,將條形碼的總模塊寬度配置為參考,選擇每個模塊的點數(shù)t。換句話說,第一示例實施例至第五示例實施例中的各個的前提為,具有相同的編碼信息位數(shù)的條形碼各自以單行表達。
被稱為gs1數(shù)據(jù)條擴展的(一維)條形碼不限于以單行表達具有相同的編碼信息位數(shù)的條形碼中的各個,并且,能夠表達具有相同的編碼信息位數(shù)的條形碼,使得以多行表達條形碼之一。在條形碼的合適的橫向寬度的選擇中,可以考慮到這點。
參考圖16和圖17中所圖示的具體示例,描述選擇條形碼的合適的橫向寬度的這一方式。圖16是用于圖示31位的數(shù)以一行配置為gs1數(shù)據(jù)條擴展條形碼的示例的圖。圖17是用于圖示以兩行配置與圖16中相同的編碼信息的示例的圖。以多行表達編碼信息的gs1數(shù)據(jù)條擴展條形碼被稱為gs1數(shù)據(jù)條擴展堆棧條形碼。
雖然在圖16中,條形碼的有效總寬度為249mod,但通過如圖17中那樣以兩行配置條形碼,從而當顯示時,具有相同的信息的條形碼能夠具有151mod的寬度。然而,當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條形碼時,圖16的示例中的條形碼和圖17的示例中的條形碼同樣地被看作相同的數(shù)據(jù)。
因而,當存在不改變條形碼類型,就減小總條形碼寬度的措施時,本發(fā)明可以涉及使用該措施。例如,在如圖16中那樣的gs1數(shù)據(jù)條擴展條形碼的情況下,除了選擇每個模塊的點數(shù)t之外,選擇條形碼的合適的橫向寬度的過程還可以包括確定表達條形碼的行數(shù)。
上述的評價裝置、終端、條形碼掃描器以及服務器能夠各自由硬件、軟件或硬件和軟件的組合實現(xiàn)。由評價裝置、終端、條形碼掃描器以及服務器運行的方法還能夠由硬件、軟件或硬件和軟件的組合實現(xiàn)。由軟件實現(xiàn)意味著由讀取且運行程序的計算機實現(xiàn)。
程序能夠存儲于各種類型的非暫時性計算機可讀介質上而供給至計算機。非暫時性計算機可讀介質包括各種類型的有形存儲介質。非暫時性計算機可讀介質的示例包括磁記錄介質(例如,軟盤、磁帶和硬盤驅動器)、磁光記錄介質(例如,磁光盤)、cd-rom(rom代表只讀存儲器)、cd-r、cd-r/w以及半導體存儲器(例如,掩模型rom、可編程rom(prom)、可擦除prom(eprom)、閃速rom以及隨機存取存儲器(ram))。還可以經(jīng)由各種類型的暫時性計算機可讀介質而將程序供給至計算機。暫時性計算機可讀介質的示例包括電信號、光學信號和電磁波。暫時性計算機可讀介質上的程序能夠通過電力線、光纖及其他有線通信路徑或通過無線通信路徑而供給至計算機。
本申請基于日本專利申請?zhí)?014-240881(提交于2014年11月28日),并且,根據(jù)巴黎公約而主張對日本專利申請?zhí)?014-240881的優(yōu)先權。日本專利申請?zhí)?014-240881的所公開的內(nèi)容通過引用整體地合并于本文中。
雖然在上文中,對本發(fā)明的示范性的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但將理解到,在不背離權利要求中所闡明的本發(fā)明的實質和范圍的情況下,能夠作出各種改變、置換和備選的選擇。本發(fā)明的發(fā)明者旨在,即使當在申請程序中修正權利要求時,也維持所主張的發(fā)明的等效范圍。
在上文中公開的示例實施例的全部或部分還能夠通過以下的補充注釋而描述,但不限于此。
(補充注釋1)條形碼評價裝置,配置成進行評價,評價涉及確定條形碼圖像是否可顯示于圖像顯示裝置上且確定是否可利用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條形碼圖像,不實際顯示且讀取條形碼圖像,就基于條形碼圖像的內(nèi)容、圖像顯示裝置的規(guī)格以及條形碼讀取裝置的規(guī)格而進行評價。
(補充注釋2)根據(jù)補充注釋1的條形碼評價裝置,其中,條形碼評價裝置配置成針對既定的條形碼圖像、既定的圖像顯示裝置和既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而進行評價,以產(chǎn)生評價的結果。
(補充注釋3)根據(jù)補充注釋1或2的條形碼評價裝置,其中,條形碼評價裝置配置成:
生成具有表示圖像顯示裝置的規(guī)格的值以作為坐標軸線的坐標系;
將圖像顯示裝置所要求的規(guī)格的范圍作為區(qū)域而映射到坐標系上,以便顯示既定的條形碼圖像,使得可利用既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既定的條形碼圖像,并且,以與將評價的圖像顯示裝置的規(guī)格相對應的坐標系作為點而繪制于平面上;并且,
通過映射區(qū)域且繪制點而以可見的方式產(chǎn)生將評價的圖像顯示裝置的規(guī)格是否屬于所要求的規(guī)格范圍,并且,當圖像顯示裝置規(guī)格不屬于所要求的規(guī)格范圍時,產(chǎn)生圖像顯示裝置規(guī)格自所要求的規(guī)格范圍偏離的程度。
(補充注釋4)根據(jù)補充注釋1的條形碼評價裝置,其中,條形碼評價裝置配置成針對一個或更多個既定的條形碼圖像、一個或更多個既定的圖像顯示裝置和多個既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的多個組合而進行評價,以產(chǎn)生評價的結果。
(補充注釋5)根據(jù)補充注釋4的條形碼評價裝置,其中,條形碼評價裝置配置成基于針對既定的一對既定的條形碼圖像和既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且針對多個既定的圖像顯示裝置中的各個而進行的評價的多個結果,獲得能夠顯示既定的條形碼圖像,使得可利用既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既定的條形碼圖像的圖像顯示裝置的數(shù)量,并且,產(chǎn)生所獲得的圖像顯示裝置的數(shù)量相對于多個既定的圖像顯示裝置的總數(shù)的比例。
(補充注釋6)根據(jù)補充注釋4的條形碼評價裝置,其中,條形碼評價裝置配置成基于針對既定的一對既定的條形碼圖像和既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且針對多個既定的圖像顯示裝置中的各個而進行的評價的多個結果,產(chǎn)生以下的比例中的一個或兩者:
能夠顯示既定的條形碼圖像,使得可利用既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既定的條形碼圖像的所存在的圖像顯示裝置的數(shù)量相對于所存在的多個既定的圖像顯示裝置的總數(shù)的比例;和
能夠顯示既定的條形碼圖像,使得可利用既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既定的條形碼圖像的運行中的圖像顯示裝置的數(shù)量相對于運行中的多個既定的圖像顯示裝置的總數(shù)的比例。
(補充注釋7)根據(jù)補充注釋1至6中的任一個的條形碼評價裝置,其中,條形碼評價裝置配置成基于評價的結果,識別當顯示于既定的圖像顯示裝置上時,可利用既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的條形碼圖像的內(nèi)容。
(補充注釋8)根據(jù)補充注釋1至7中的任一個的條形碼評價裝置,其中,條形碼評價裝置配置成,當既定的條形碼圖像顯示于既定的圖像顯示裝置上時,基于評價的結果,識別能夠讀取既定的所顯示的條形碼圖像的條形碼讀取裝置的規(guī)格。
(補充注釋9)根據(jù)補充注釋1至8中的任一個的條形碼評價裝置,其中,條形碼評價裝置配置成,基于評價的結果,生成可顯示于既定的圖像顯示裝置上且可利用既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的條形碼圖像。
(補充注釋10)根據(jù)補充注釋1至9中的任一個的條形碼評價裝置,其中,當用于評價的圖像顯示裝置的一些規(guī)格為已知的,而圖像顯示裝置的其他規(guī)格為未知的時,條形碼評價裝置根據(jù)具有與已知的規(guī)格相同的規(guī)格或類似的規(guī)格的已知的圖像顯示裝置的所有的規(guī)格而估計未知的規(guī)格,從而基于所估計出的規(guī)格和已知的規(guī)格而進行評價。
(補充注釋11)條形碼圖像生成系統(tǒng),包含:
條形碼圖像生成請求裝置;和
補充注釋1至10中的任一個的條形碼評價裝置,
其中,條形碼圖像生成請求裝置配置成請求條形碼評價裝置生成具有既定的內(nèi)容的條形碼圖像,并且,
其中,條形碼評價裝置配置成基于請求生成的條形碼圖像的既定的內(nèi)容且基于評價的結果,生成條形碼圖像,該條形碼圖像可顯示于既定的圖像顯示裝置上,并且,可利用既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
(補充注釋12)根據(jù)補充注釋11的條形碼圖像生成系統(tǒng),其中,當根據(jù)請求的內(nèi)容和評價的結果而確定生成為具有條形碼圖像生成請求裝置所請求的既定的內(nèi)容的條形碼圖像不可顯示于既定的圖像顯示裝置上,或具有條形碼圖像生成請求裝置所請求的既定的內(nèi)容的條形碼圖像在顯示時不可利用既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時,條形碼評價裝置將事實通知到條形碼圖像生成請求裝置。
(補充注釋13)條形碼評價方法,由條形碼評價裝置運行,方法包含進行評價,評價涉及確定條形碼圖像是否可顯示于圖像顯示裝置上且確定是否可利用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所顯示的條形碼圖像,不實際顯示且讀取條形碼圖像,就基于條形碼圖像的內(nèi)容、圖像顯示裝置的規(guī)格以及條形碼讀取裝置的規(guī)格而進行評價。
(補充注釋14)根據(jù)補充注釋13的條形碼評價方法,進一步包含針對既定的條形碼圖像、既定的圖像顯示裝置和既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而進行評價,以輸出評價的結果。
(補充注釋15)根據(jù)補充注釋13或14的條形碼評價方法,進一步包含:
生成具有表示圖像顯示裝置的規(guī)格的值以作為坐標軸線的坐標系;
將圖像顯示裝置所要求的規(guī)格的范圍作為區(qū)域而映射到坐標系上,以便顯示既定的條形碼圖像,使得可利用既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既定的條形碼圖像,并且,將與將評價的圖像顯示裝置的規(guī)格相對應的坐標系作為點而繪制于平面上;并且,
通過映射區(qū)域且繪制點而以可見的方式產(chǎn)生將評價的圖像顯示裝置的規(guī)格是否屬于所要求的規(guī)格范圍,并且,當圖像顯示裝置規(guī)格不屬于所要求的規(guī)格范圍時,產(chǎn)生圖像顯示裝置規(guī)格自所要求的規(guī)格范圍偏離的程度。
(補充注釋16)根據(jù)補充注釋13的條形碼評價方法,進一步包含針對一個或更多個既定的條形碼圖像、一個或更多個既定的圖像顯示裝置和多個既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的多個組合而進行評價,以產(chǎn)生評價的結果。
(補充注釋17)根據(jù)補充注釋16的條形碼評價方法,進一步包含:
基于針對既定的一對既定的條形碼圖像和既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且針對多個既定的圖像顯示裝置中的各個而進行的評價的多個結果,獲得能夠顯示既定的條形碼圖像,使得可利用既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既定的條形碼圖像的圖像顯示裝置的數(shù)量;和
產(chǎn)生所獲得的圖像顯示裝置的數(shù)量相對于多個既定的圖像顯示裝置的總數(shù)的比例。
(補充注釋18)根據(jù)補充注釋16的條形碼評價方法,進一步包含基于針對既定的一對既定的條形碼圖像和既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且針對多個既定的圖像顯示裝置中的各個而進行的評價的多個結果,產(chǎn)生以下的比例中的一個或兩者:
能夠顯示既定的條形碼圖像,使得可利用既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既定的條形碼圖像的所存在的圖像顯示裝置的數(shù)量相對于所存在的多個既定的圖像顯示裝置的總數(shù)的比例;和
能夠顯示既定的條形碼圖像,使得可利用既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既定的條形碼圖像的運行中的圖像顯示裝置的數(shù)量相對于運行中的多個既定的圖像顯示裝置的總數(shù)的比例。
(補充注釋19)根據(jù)補充注釋13至18中的任一個條形碼評價方法,進一步包含基于評價的結果,識別當顯示于既定的圖像顯示裝置上時,可利用既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的條形碼圖像的內(nèi)容。
(補充注釋20)根據(jù)補充注釋13至19中的任一個的條形碼評價方法,進一步包含,當既定的條形碼圖像顯示于既定的圖像顯示裝置上時,基于評價的結果,識別能夠讀取所顯示的既定的條形碼圖像的條形碼讀取裝置的規(guī)格。
(補充注釋21)根據(jù)補充注釋13至20中的任一個的條形碼評價方法,進一步包含,基于評價的結果,生成條形碼圖像,該條形碼圖像可顯示于既定的圖像顯示裝置上,并且,可利用既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
(補充注釋22)根據(jù)補充注釋13至21中的任一個的條形碼評價方法,進一步包含,當用于評價的圖像顯示裝置的一些規(guī)格為已知的,而圖像顯示裝置的其他規(guī)格為未知的時,根據(jù)具有與已知的規(guī)格相同的規(guī)格或類似的規(guī)格的已知的圖像顯示裝置的所有的規(guī)格而估計未知的規(guī)格,從而基于所估計出的規(guī)格和已知的規(guī)格而進行評價。
(補充注釋23)用于使計算機起條形碼評價裝置的作用的條形碼評價程序,該條形碼評價裝置配置成進行評價,評價涉及確定條形碼圖像是否可顯示于圖像顯示裝置上且確定是否可利用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所顯示的條形碼圖像,不實際顯示且讀取條形碼圖像,就基于條形碼圖像的內(nèi)容、圖像顯示裝置的規(guī)格以及條形碼讀取裝置的規(guī)格而進行評價。
(補充注釋24)根據(jù)補充注釋23的條形碼評價程序,其中,條形碼評價程序促使計算機起條形碼評價裝置的作用,該條形碼評價裝置配置成針對既定的條形碼圖像、既定的圖像顯示裝置和既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而進行評價,以產(chǎn)生評價的結果。
(補充注釋25)根據(jù)補充注釋23或24的條形碼評價程序,其中,條形碼評價程序促使計算機起條形碼評價裝置的作用,該條形碼評價裝置配置成:
生成具有表示圖像顯示裝置的規(guī)格的值以作為坐標軸線的坐標系;
將圖像顯示裝置所要求的規(guī)格的范圍作為區(qū)域而映射到坐標系上,以便顯示既定的條形碼圖像,使得可利用既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既定的條形碼圖像,并且,以與將評價的圖像顯示裝置的規(guī)格相對應的坐標系作為點而繪制于平面上;并且,
通過映射區(qū)域且繪制點而以可見的方式產(chǎn)生將評價的圖像顯示裝置的規(guī)格是否屬于所要求的規(guī)格范圍,并且,當圖像顯示裝置規(guī)格不屬于所要求的規(guī)格范圍時,產(chǎn)生圖像顯示裝置規(guī)格自所要求的規(guī)格范圍偏離的程度。
(補充注釋26)根據(jù)補充注釋23的條形碼評價程序,其中,條形碼評價程序促使計算機起條形碼評價裝置的作用,該條形碼評價裝置配置成針對一個或更多個既定的條形碼圖像、一個或更多個既定的圖像顯示裝置和多個既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的多個組合而進行評價,以產(chǎn)生評價的結果。
(補充注釋27)根據(jù)補充注釋26的條形碼評價程序,其中,條形碼評價程序促使計算機起條形碼評價裝置的作用,該條形碼評價裝置配置成基于針對既定的一對既定的條形碼圖像和既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且針對多個既定的圖像顯示裝置中的各個而進行的評價的多個結果,獲得能夠顯示既定的條形碼圖像,使得可利用既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既定的條形碼圖像的圖像顯示裝置的數(shù)量,并且,產(chǎn)生所獲得的圖像顯示裝置的數(shù)量相對于多個既定的圖像顯示裝置的總數(shù)的比例。
(補充注釋28)根據(jù)補充注釋26的條形碼評價程序,其中,條形碼評價程序導致計算機起條形碼評價裝置的作用,該條形碼評價裝置配置成基于針對既定的一對既定的條形碼圖像和既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且針對多個既定的圖像顯示裝置中的各個而進行的評價的多個結果,輸出以下的比例中的一個或兩者:
能夠顯示既定的條形碼圖像,使得可利用既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既定的條形碼圖像的所存在的圖像顯示裝置的數(shù)量相對于所存在的多個既定的圖像顯示裝置的總數(shù)的比例;和
能夠顯示既定的條形碼圖像,使得可利用既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既定的條形碼圖像的運行中的圖像顯示裝置的數(shù)量相對于運行中的多個既定的圖像顯示裝置的總數(shù)的比例。
(補充注釋29)根據(jù)補充注釋23至28中的任一個的條形碼評價程序,其中,條形碼評價程序促使計算機起條形碼評價裝置的作用,該條形碼評價裝置配置成基于評價的結果,識別當顯示于既定的圖像顯示裝置上時,可利用既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的條形碼圖像的內(nèi)容。
(補充注釋30)根據(jù)補充注釋23至29中的任一個的條形碼評價程序,其中,條形碼評價程序促使計算機起條形碼評價裝置的作用,該條形碼評價裝置配置成,當既定的條形碼圖像顯示于既定的圖像顯示裝置上時,基于評價的結果,識別能夠讀取既定的所顯示的條形碼圖像的條形碼讀取裝置的規(guī)格。
(補充注釋31)根據(jù)補充注釋23至30中的任一個的條形碼評價程序,其中,條形碼評價程序促使計算機起條形碼評價裝置的作用,該條形碼評價裝置配置成,基于評價的結果,生成可顯示于既定的圖像顯示裝置上且可利用既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的條形碼圖像。
(補充注釋32)根據(jù)補充注釋23至31中的任一個的條形碼評價程序,其中,條形碼評價程序促使計算機起條形碼評價裝置的作用,該條形碼評價裝置配置成,當用于評價的圖像顯示裝置的一些規(guī)格為已知的,而圖像顯示裝置的其他規(guī)格為未知的時,根據(jù)具有與已知的規(guī)格相同的規(guī)格或類似的規(guī)格的已知的圖像顯示裝置的所有的規(guī)格而估計未知的規(guī)格,從而基于所估計出的規(guī)格和已知的規(guī)格而進行評價。
(補充注釋33)條形碼圖像生成方法,由包含條形碼圖像生成請求裝置和條形碼評價裝置的系統(tǒng)運行,條形碼圖像生成方法包含:
由條形碼圖像生成請求裝置、條形碼評價裝置請求而生成具有既定的內(nèi)容的條形碼圖像;
由條形碼評價裝置進行評價,評價涉及確定條形碼圖像是否可顯示于圖像顯示裝置上且確定是否可利用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所顯示的條形碼圖像,不實際顯示且讀取條形碼圖像,就基于條形碼圖像的內(nèi)容、圖像顯示裝置的規(guī)格以及條形碼讀取裝置的規(guī)格而進行評價;以及
由條形碼評價裝置基于請求生成的條形碼圖像的既定的內(nèi)容且基于評價的結果而生成條形碼圖像,該條形碼圖像可顯示于既定的圖像顯示裝置上,并且,可利用既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
(補充注釋34)根據(jù)補充注釋33的條形碼圖像生成方法,由包含條形碼圖像生成請求裝置和條形碼評價裝置的系統(tǒng)運行,條形碼圖像生成方法進一步包含,當根據(jù)請求的內(nèi)容和評價的結果而確定生成為具有條形碼圖像生成請求裝置所請求的既定的內(nèi)容的條形碼圖像不可顯示于既定的圖像顯示裝置上,或具有條形碼圖像生成請求裝置所請求的既定的內(nèi)容的條形碼圖像在顯示時不可利用既定的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時,由條形碼評價裝置將事實通知到條形碼圖像生成請求裝置。
(補充注釋35)評價裝置,配置成,當每個模塊的構成點數(shù)(mod)被設置為t且t被設置為1、2、3......時,將根據(jù)將使用的條形碼的模塊寬度wmmod以及條形碼掃描器的可讀寬度wsmm和最小分辨率dsmm而計算出的“適當范圍”映射到像素密度p-終端屏幕寬度w圖(p以ppi為單位而測量,并且,w以pix為單位而測量)上,并且,將作為終端k的屏幕規(guī)格的像素密度pk和屏幕寬度wk繪制到p-w平面上,由此,確定終端k是否屬于“適當范圍”。
(補充注釋36)根據(jù)補充注釋35的評價裝置,其中,評價裝置配置成通過將被確定為屬于“適當范圍”的終端k的數(shù)量的除以終端的總數(shù)而獲得“適當終端比率”,并且,使用“適當終端比率”的值本身或與在不同的條件下獲得的“適當終端比率”的比較的結果,以指示定量適當程度。
(補充注釋37)根據(jù)補充注釋35的評價裝置,其中,評價裝置配置成通過針對各個終端k而使終端k的量乘以終端k的存在率來獲得“有效適當終端比率”,以獲得被確定為屬于“適當范圍”且將屬于“適當范圍”的終端的有效數(shù)量除以終端的總數(shù)而得到的終端的有效數(shù)量,并且,使用“有效適當終端比率”的值本身,或與在不同的條件下獲得的“適當終端比率”的比較的結果,以指示定量適當程度。
(補充注釋38)用于評價圖像顯示裝置和條形碼讀取裝置的評價裝置,評價裝置配置成根據(jù)條形碼的類型和位數(shù)、條形碼讀取裝置的最小分辨率和可讀寬度以及圖像顯示裝置的屏幕寬度和像素密度,確定條形碼是否可顯示于圖像顯示裝置上,并且,是否可利用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顯示于圖像顯示裝置上的條形碼。
(補充注釋39)評價裝置,配置成,根據(jù)條形碼讀取裝置的最小分辨率和可讀寬度且根據(jù)圖像顯示裝置的屏幕寬度和像素密度,確定條形碼的類型和位數(shù)是否為允許將條形碼顯示于圖像顯示裝置上且利用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的類型和位數(shù)。
(補充注釋40)條形碼識別裝置,配置成根據(jù)條形碼讀取裝置的最小分辨率和可讀寬度且根據(jù)圖像顯示裝置的屏幕寬度和像素密度,識別可顯示于圖像顯示裝置上且可利用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的條形碼的類型和位數(shù)。
(補充注釋41)條形碼讀取裝置規(guī)格識別裝置,配置成根據(jù)條形碼的類型和位數(shù)且根據(jù)圖像顯示裝置的屏幕寬度和像素密度,識別能夠讀取顯示于圖像顯示裝置上的條形碼的條形碼讀取裝置的最小分辨率和可讀寬度。
(補充注釋42)條形碼圖像創(chuàng)建系統(tǒng),配置成根據(jù)條形碼的類型和位數(shù)、條形碼讀取裝置的最小分辨率和可讀寬度以及圖像顯示裝置的屏幕寬度和像素密度,創(chuàng)建可顯示于圖像顯示裝置上且可利用條形碼讀取裝置來讀取的條形碼圖像(數(shù)據(jù))。
產(chǎn)業(yè)利用性
本發(fā)明作為用于在通過將條形碼顯示于便攜式終端上且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條形碼而提供某種服務的系統(tǒng)中進行預先驗證且設計適當?shù)臈l形碼的措施而優(yōu)選。
還能夠通過將本發(fā)明應用于適于讀取所顯示的條形碼的條形碼掃描器規(guī)格的估計而在條形碼顯示于便攜式終端上且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的特定的系統(tǒng)中使用本發(fā)明。
本發(fā)明還能夠用于構建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能夠借助于使用第五實施例中所描述的條形碼生成服務器的機理或類似的機理,提供包括可顯示于包括未知的終端的任意的終端上且可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的條形碼的條形碼圖像,并且,即使當不可利用條形碼掃描器來讀取條形碼圖像中所包括的條形碼時,也能夠存在用于確定條形碼圖像的不適當?shù)摹俺潭取钡闹笜恕?/p>